配乐有很多石玫瑰的歌,如果你喜欢英超,如果你是个激情球迷,如果你喜欢英伦摇滚,如果你喜欢英国口音,如果你也曾打过群架,那么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一看的。
片子本身和足球其实关系不大,暴力倒是热血十足。
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英国打群架!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虽然热血,虽然事关信仰,但是,这些“真正的信念,最纯粹的信任”浅显一些理解,就是一群缺乏爱和安全感的人凑在一起取暖,寻找安全感,哪怕是不正当的方式也无所谓了。
相信不同经历的人看这部片子感受是会不一样的。
我总是不理解足球流氓,认为他们打架根本没什么意义,到后来发现原来,对足球的信仰,已经超出了足球本身,一个俱乐部,就是一伙有着共同理想的人组成的一个文化团体,任何对这个团体不利的人或事都是不能容忍的。
以我们的文化似乎还不能理解这样的道理,足球可以是二流的,但俱乐部必须是一流的。
就好像国家可以使二流的,但人民一定要是一流的。
这样的文化,可以想象,必定不会是二流的足球了吧。
当然,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持立场,但是做事,要适可而止。
你要说足球历史上最大的两仇家,非西汉姆联和米尔沃尔莫属,他们两仇敌的关系就像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那样眼红。
还记得在西汉姆联降级的当天,同城死敌米尔沃尔用飞机悬挂横幅来羞辱死对头。
甚至还有部影片为他们两队水深火热的关系量身打造——《足球流氓》。
电影《足球流氓》是对英国足球文化的真实记录,喜欢看英超的朋友都知道,英超的特点就是高节奏、速度快、动作大。
英超球队在场上的足球风格也被他们的球迷们带到了场下,赛场外的英格兰球迷的暴力事件屡见不鲜,每逢国际大赛,主办国总要提放英格兰球迷闹事。
在英格兰的中心伦敦,聚集了几十支大大小小的球会,本片正是以西汉姆联和米尔沃尔两支球队为故事背景,向观众讲述了英国足球的场外暴力。
电影种充斥了各种群殴场面,其暴力、血腥程度丝毫不弱于日本电影《热血高校》。
虽然电影是以足球为题材,但电影中有关足球比赛的情节很少,看到的更多是球迷们的赛场外表现,比赛前在酒吧中喝酒,然后一起唱着队歌前往球场。
看完电影,或许会为那些球场外的暴力流血事件感到惋惜,但电影中所展示的出英国独有的足球文化却深深的吸引着我,在欧洲,不光只有那些豪门有着成千上万的拥堵,小球会则拥有更疯狂的球迷,在英国球迷有两种,一种被称为fans,即普通的球迷,而另一种被称为supporters,他们是球会和俱乐部最忠实的支持者。
正是这种浓厚的足球文化和足球氛围才造就了欧洲足球的强势不衰,也把火爆、刺激的比赛氛围,从场上带到场外。
这些年足球流氓这组词热度最高的两个新闻是两个:1、98年世界杯,法国警察被6名德国足球流氓打成重伤,住院长达6周!
2、2016年欧洲杯时, 2000名英国足球流氓被200名俄罗斯足球流氓暴揍!
每次提到足球流氓总是与暴力两个字联系起来,而足球似乎只是流氓暴力的发泄口而已!
不过谈到足球氛围,英国的确让人佩服!
看英超的都知道伦敦有多家俱乐部:阿森纳、热刺、切尔西等,但作为一支常年在第二、第三等级征战的球队,能拥有众多的球迷,在国内是不可想像的!
只能说对球队的热爱早已深深融入球迷的家族血液中了!
另外英格兰足球流氓与俄罗斯足球流氓比划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要知道人家可是通过群殴层层选拔上来的精英团队,再加上战斗民族特有的血性,发生200KO2000也就不足为奇啦!
甚至普京也骄傲的调侃过:我也不明白,2000人怎么会被200人给KO了?!
“足球不是生命,足球更胜生命。
”利物浦前教父比尔香克利曾经这么说,不过我想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要把足球当成像生命那样宝贵,那样去珍惜。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球迷,看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喊“UNITED!UNITED!”(我是曼联球迷,不是西汉姆联……),足球给予我们的激情和活力是使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作为中国人,从没有感受过什么叫足球文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英国的足球文化有点过了,当然我指的是足球流氓这部分“文化”。
看完片子有一个问题让我思考,那就是足球流氓算不算得上真正的球迷?
很显然球场上球员们的拼搏和技战术的挥洒只占他们足球生活的一部分,或许只是比较小的那部分,不像其他球迷把大部分经历放在研究对方球队打法特点上,他们把大部分经历放在了研究对方球迷的打架特点上……如果让足球流氓们在他们所支持球队获胜和他们所在团队打架获胜这两者之中选出一个更让他们兴奋的事情,恐怕他们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起码后者是不可舍弃的。
绿茵场是无比美好的,有球员们的挥汗如雨;足球场外却是无比黑暗的,有球迷间的血雨腥风;希望球场上那些美好会让场外的球迷也可以友好相处,因为足球也是生命,不珍惜你和他人的生命,就是毁灭你和他人心中神圣的足球。
其实不觉得这是个给五星的电影,但越看越难以自拔。
香克利说,足球事关生死。
我知道,欧洲很多家庭对一个club的忠诚是沿袭的,但也正是这100年的沿袭,在造就了很多积极的精神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阴暗的社会问题。
在英国,足球就是一种信仰,由此而产生的对立对抗也越积越深,甚至极端的让我们失去家人和朋友。。。。
看得我肾上腺素分泌多了。
用了很多Stone Roses的歌,但很想知道最后fighting用的歌是什么。。。
足球流氓作为足球产业中一个亚文化大部分时候都被主流媒体唾弃和不齿,但本片从另一个较中立的角度重新阐述了这种亚文化存在的合理性.现代及将来的理性社会中,永远会有一小部分总使用暴力维护自己小圈子里的荣誉和地位而存在的"男人",原始而兽性,但他们或许是人类文明进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看完本片又想起了2008年的<
一开始以为肯定是找了些演员在里面踢踢球,没想到还是在里面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Harewood,Noble,Ettherington,Zamora,居然卡里克也在里面客串,还是身背6号
最近一直看的都是英国电影把《猜火车》《两杆大烟枪》《snatch》《rock'n roalla》《this is england》翻出来看了又看,挺迷恋伦敦腔的。
英国是个不大的国家,英格兰 威尔士 苏格兰 北爱尔兰各有特色,互相之间又不太待见。
但英格兰应该相对各方面声誉高些。
我踢球也好久好久了,对足球的感情应该是所有运动力最深的,所以下午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都是在伦敦的街巷里游走的,peter让人印象深刻,伊利亚伍德从指环王转变到yankee有点让人不能适应,不太美国化。
第一场比赛的有些镜头太假,找的那些球员太业余,关于比赛的好些东西可以参考一球成名。
影片最后在码头的解决中,steven的wife如果不出现而是直接去机场会怎样?
gse大胜,昂起头唱着歌互相搀扶着走回酒吧。
就像去Manchester一样,但导演就是让peter死了,那样matt才能回到美国收拾“官二代”。
电影展现了完全的英国的一面,绅士,固执,坚持。
我就不说什么影评或者观后感之类的了,也不想提什么正义感 勇气这些电影要渲染的积极态度了。
那些千篇一律的话大有人表述。
我想是足球迷都会对此片感兴趣,特别足球迷性男性居多,国内也存在很多豪门俱乐部的粉丝,或者某球星的粉丝。
简单说下,在英国足球俱乐部是社区活动,所以不管大小俱乐部都会支持者,那些最忠诚的球迷往往都是从小在父辈陪同下观看一支俱乐部培养成的。
国内球迷对米尔沃尔的认知很少,基本都是从此片开始, 本人也不例外。
看此片很多人会对西汉姆充满好感,开始我也一样,被带入了,但过后我很好奇,为什么米尔沃尔那么讨人厌呢,开始了我对米沃尔沃的深挖. (说得不对 或者不充分 请了解的在下面留言补充哦) 让我对米尔沃尔感兴趣是他们的那首队歌(不知道是不是官方认准的,但国内信息少,普遍这样认为) NO-ONE LIKES US WE DONT CARE ——没有人喜欢我们,但是我们不在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y2R6ggSZZI/ (试听链接)
也许正是早年米尔沃尔的很多球场暴力事件被媒体过分恶意渲染,导致了米尔沃尔不被大众意识所欣赏,但,其实足球流氓在哪都有,什么俱乐部都会有一些极端的球迷。
不过,西汉姆的Inter City Firm(就是电影提到的)与米尔沃尔的Bushwackers组织由为突出。
电影是05年上映,其实2支球队常年混迹在不同级别联赛,碰面的机会不太多,所以在09年的联赛杯第2轮,这2支东伦敦球队抽签在一起,比赛过程和赛后都有骚乱事件.(也是近年2队球迷最过激的一次事件)全球足球俱乐部十大火爆德比 就有米尔沃尔-西汉姆的东伦敦德比,英国还有另一支入选的就是北伦敦德比 热刺-阿森纳 http://sports.letv.com/video/25063006.html (十大德比)米尔沃尔常年混迹英甲-英冠徘徊,多年没有升上英超,在国内受众群很小,加上媒体对足球流氓的渲染导致米尔沃尔口碑不行。
我就零零碎碎的补充点信息了。
英剧《王牌特工》里就有米尔沃尔的球迷,看截图的围巾
难道伦敦市长也是米尔沃尔球迷吗?
米尔沃尔也不乏名人球迷. 当头的就是丹尼尔·戴-刘易斯 ,唯一的三届奥斯卡影帝得主.曾向独立报记者透露过自己的球迷身份,“我个人很喜欢米尔沃尔球队,之前的周末我也常常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到现场观看比赛。
”代表作:《血色将至》《我的左脚》《因父之名》《纽约黑帮》《林肯》《九》《纯真年代》
老牌英国朋克乐队Sham 69也是米尔沃尔的铁杆粉丝,多次现场看球,演出还经常着Millwall 的球衣.
他们在有一首歌歌唱米尔沃尔. Sham 69 --Millwall Boys 很朋克
说到朋克,不懂为何米尔沃尔有种代表英式朋克的基因,难道因为队歌?
还是因为一些朋克乐队都是它的球迷。
接下来介绍另一支早期朋克乐队Hard Skin , 作为skinhead代表的Hard Skin最爱东伦敦光头党,Millwall球迷从七岁到七十岁全部真流氓 比西汉姆狠多了.米尔沃尔一个大众眼中的足球2流俱乐部,一个饱受争议的所谓流氓俱乐部哪来的追随者,除了他本身的社区基因外,我想应该是看台文化. 一个朋友问我 为什么支持米尔沃尔这样一个球队 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可笑 每支球队都有它深藏的底蕴 他是足球的一部分 它值得我去支持 我必须要去喜欢巴萨或曼联才算喜爱足球么?!
还有 我不是支持他们 我是热爱他们!!!
为此奉上我购入的米尔沃尔球衣,只为平时休闲穿,不是球场专用。
米尔沃尔特有的朋克精神.!
一个美国少年,带着失意来带这个足球的国度,当他初见pete等人对足球的狂热,巨大的好奇心牵引着他,一场激烈的球赛过后,那一场更为刻骨铭心的球迷斗殴似乎来得更过瘾,mett从此融入其中,成为了gse的一员,一个狂热的西汉姆联队球迷!他们一起打架,一起看球,一起呐喊,一切来得那么真切而自然!当所有人都在怀疑mett的时候,pete向他挥去了愤怒的拳头,但是却不许其他的任何人伤害mett,最后终于力挺mete,直到真相大白!最后一场殊死斗殴中,mete本可以离开,但是最后时候处于兄弟之间的义气,他还是去了,他选择跟pete一切战斗!在pete的带领下所有gse的成员都奋不顾身冲向敌人,最后pete还是死了,他用生命教会了mett永不服输和如何放弃!mett也因此有了重回哈佛的勇气,立志当一名优秀的记者!兄弟之间的默契,畏难时刻的不离不弃,在本片中体现的尤为深刻,足球流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自己死忠的球队,他们可以为了球队随时开始一场斗殴,无论是敌众我寡还是敌强我弱,他们都会选择战斗,他们永远在战斗,他们可以为了名誉付出生命,也许正是这样才有那么多因为足球流氓而破碎的家庭.但是眼泪和热血在诠释着足球流氓之间的兄弟情.
真实故事很感人,但电影后半部分拍的相当拉垮。很讽刺的一幕是在美军机场前,面对成千上万的绝望的阿富汗难民,只给最后一辆bus上的人挤出一道放行通道——导演想体现人道主义,观众只看到了选择性的怜悯和巨大的冷漠。
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想逃出去,这个国家就有问题了。
看一半撤了,受不了了,男主强行把女主拉出去做翻译这么危险他竟然一意孤行离开了射击距离,女主妈发现戒指不见了非要回家拿然后意识到家回不去了整这么一出温情,偏偏最后一辆bus无法通过限高杆脱离大部队偏偏女主妈还在上面,没有证件的艺术家因为记者一同交涉就进入了撤离名单,男主没得到最终同意就谎称拿到了feu vert,等等。归根到底,男主太自大,有点讨人厌,还道德绑架同事。其实我没有明白的是,为什么是撤侨,只撤法国国籍,其他那么多在栅栏外挥舞着证件的人就是不搭理是为什么。
现在,仍旧
局势紧张,阿富汗真人间地狱,愿世界和平。男主演技一般,女主清秀过人
法国爱国宣传片,能拍得这么生气全无,我不李姐!主演全员圣母,男圣母女圣母,做作得要死!群演全员道具人,毫无灵魂。不过他们也可能真的没有灵魂,有一瞬间甚至觉得这些人民配得上他们的苦难😵💫。导演我谢谢你,不要再拍了。
特別特別好的題材,然而碰到無法具體操控的主創,太遺憾了,法國不是沒人會拍。
片尾的文字显示:这是法国史上组织的最复杂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可我看完觉得“就这”?全片男主人公就没动过手,特战队的枪就是摆设,没射出一颗子弹,紧张场面倒是有,可总有一种干打雷不下雨的疲软感。题材很好,演员也很棒,但故事讲的一般,最后甚至还带有一些说教的味道。
一般
这么悲惨的一个事件,终于有一部电影出来纪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