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部电影是对女性(尤指女性观影者)的一次侮辱。
是对男性(尤指男性观影者)的一次三观洗脑。
绝对不能认为这是一次男性(特指男性创作者)的“共情”最简单来说,在女性主导的社会里,男性受到的危机绝对不是怀孕,绝对不是因为性器官(阴道及阴蒂)所引发的。
以特殊的方式去界定女性处境的是,她作为整体的人,作为一种自主的自由,是在男人逼迫她自认为他者的世界中展露自己和自我选择的,人们企图把她凝固为客体,把她推至内在性,因为她的超越性不断被另一种本质的和主宰的意识所超越。
女人的悲剧,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总是作为本质确立自我的主体的基本要求与将她构成非本质的处境的要求。
另一点,女性的审美需求也不会统一为剧中审美——男权社会中的gay,就像现在的男性不会统一审美为当今的铁T一样。
还有一点。
电梯反转后,剧中女主强制要求男主进行性行为,来讽刺当今男性要求妻子强制进行性行为。
创作者(男性)就像性学家马拉尼翁说的,达到性欲高潮的女人是“男性化”的女人。
性冲动是“单向的”,女人只在半路上。
而事实上,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也有性需求,任何社会情况下,女性本身就有性欲的。
即使单纯就片子的喜剧水平来说,也是极低的。
好的片子是自己创造梗,而不是在抖音微博看那些烂梗收集起来用。
为什么说坏呢?
看的时候坐在后排一个男的也觉得这片子烂,开头就一直说看不下去,烂的原因是觉得男性权利降低,而不是我说的这几点或者别的原因觉得烂。
所以可想而知,本片一定会被部分愚蠢的田园女权以及反串男性推荐,而那些别有心机的男性又能开骂了。
最后一句。
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本文参考《第二性》,建议大家一起阅读。
立刻就能发现本片的卑劣之处。
编剧三观崩坏,娱乐化家暴问题和生育过程,性别翻转的世界里面男性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务正业,女性风花雪月喝酒泡K人均家暴,所以在编剧脑子里的现实女性和男性就是这样的?
表面是在讨好女性,实际上既丑化了男性又丑化了女性,为恶习开脱。
全片充满说教意味,作为喜剧一点笑点都没有,剧情老套,镜头混乱。
总结是:一无是处。
性别互换的毫无意义是因为这种互换的本质是没有互换。
依然是以挣钱为名的趾高气昂,顾家教子的低三下四,生孩子的无人照料,而事不关己的花天酒地。
女性的处境应该引起人们反思,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性别,而是因为他们的处境。
电影中所表现的世界,基本上是完全的两性换位,也就是让一群男人去演女性,而另一群女人去演男性。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表达方式,取悦的不是那些为争取平权而奔走疾呼的人,相反却是那些希望将性别红利牢牢抓在手里的人。
胡铁男说,谢谢你给我生了孩子,这次换我给你生。
但在这两个世界里在生孩子的毫无意外都是弱势性别一方。
你把这当做公平么,不是,这是double的不公平。
重新回来的胡铁男是刚刚生下十月怀胎的孩子的,而他明白过来后的第一反应依然是兴奋的大叫,我回来了。
而后知后觉对于孩子的惋惜,更像是演给观众看的做作行为。
你还是能明显感到主创对于强势性别一方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恰恰体现在姿态放低的方式上。
那种我已大彻大悟,特来普度众生的姿态上。
本来吧,跨年夜,准备开开心心的看个开心麻花的喜剧乐呵一下,所以连题材和简介都没看就直接去了,开头就觉得有点不太妙,看完了之后真的是整个人都有点生理上的不适,第一次在电影院感觉时间这么漫长首先作为一个喜剧片,本片可以说是完全不好笑,全剧的笑点基本上都集中在男女反转后,男主和周围的男性娘化的反差上,单从故事上来说,基本上是那种你一看就能猜到发展的那种,尤其是在故事的后段割裂感更是十分严重,一个极端大男子主义的男人,经过了所谓男德学院的培训,就变成了和反转世界其他娘化的男人一样,这样一个极端的人转变来的太过容易,更是把什么捉奸、车祸、二保一这种经典桥段短时间统统的搬了上来,叙事严重混乱,也确实只有结尾能稍微拿出手一点。
那么关于他的内容方面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呢?
遗憾的是我认为同样没有,看上去好像是教育男人尊重女性,平等付出,实际全篇充斥着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剧中将男权极端化,几乎出场的男性基本上全都是陋习的化身,大男子主义不顾家的胡铁男,两个朋友,一个家暴,一个满嘴骚话,将极端的行为都集中表现在了剧中,而对男主做到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奋斗过程,吃过的苦只字不谈,好像成功是大风刮来的一样。
同样对女主塑造成了一个做什么事情都要看男主脸色的家庭主妇,一个家里这么大,有这么多钱的一个家庭,难道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吗?
不能请保姆吗?
洗衣做饭都要一手包揽吗?
有钱人家的女主人生活就过的这么悲惨吗,难道不应该是美容spa逛街下午茶吗,其实也是,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制造出矛盾和冲突,也没办法营造出两性对立的话题。
至于反转之后进入的女权社会就更好笑了,看上去是女性当家作主,实际上是极端男权社会换了个皮,女性梳着大背头,抽着烟斗,说着骚话,找男人唱歌,力量比男性更强所以成为了主导力量,那么请问这里面的女性和极端男权又有什么区别,我认为的平权应该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平等,哪怕你导演让男主穿越到一个女性各式各样,能自由的展现自己的美,中性的、古典的、裙子的、西装的女权社会我都觉得你是真的想向观众传达点东西,而不是把所有女性都弄的五大三粗,都穿西装,说话虎了吧唧的。
里面的男性则是被描绘成了导演眼中女性的模样,只能洗衣做饭带娃,甚至搞笑的是一个家庭矛盾,警察居然会介入,代表着国家意志的警察把不遵守男德的男人们全部抓到男德学院?
我看到这里精神确实有点恍惚了,原来确实大清已经亡了这么多年了。
最后男主生孩子的一段就不说了,看完了只能说感受到了导演满满的恶意以及想要通过这个敏感话题捞钱的决心,全片看似是教育两性走向和谐不要极端,实际上暴露的是导演内心本质的歧视和偏见,以及傲慢,可悲的是,我同样明白很多人会为他叫好
从夏洛特开始,主题思想都是男人反思然后回归家庭,手段都是梦游或者穿越等手段互换身份,总之越来越没看透了,好多笑点也是浓浓的综艺味。
如果回过头去看,反而是《驴得水》是最好的一部作品,用一个模板,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创作手法,只能是临时圈钱。
加上疫情等原因,大家消费欲望下降,很难有好的口碑和票房
赶在30号点映时看了这部跨年档,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有笑料也能让人思考。
故事大概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进入了一个性别倒置、女性更加强势的世界中,逐渐理解女性的不易、对家庭有了更成熟的感悟。
这是一部非常开心、能让你忘却一切烦恼的电影,最初进入新世界、打破大男子主义、打破刻板印象的部分,男性角色的女性化和女性角色的男性化都带来了不少反差的笑料:将各种典故、俗语和经典作品中的男女相互调换,令人感受到语言的精妙;几位开心麻花电影中的熟面孔,都将女性化的“反差萌”表演的恰如其分、令人捧腹大笑。
这样的设定显然是非常容易制造出喜剧效果的。
除了喜剧元素之外,这部电影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关于两性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思考。
男性赚钱养家、女性做饭带娃、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实在是过于迂腐陈旧了,并不是只有男性能够在外打拼,女性完全有权利、也有能力创造自己的事业,不一定非要被家庭的鸡毛蒜皮捆绑住。
夫妻双方应该互相理解彼此扶持,不应该有任何一方过于强势地去压迫另一方。
我们应该拒绝所有自以为是的大男子主义和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婚恋观、拒绝那些轻视女性的陈旧陋习、拒绝所有与性别相关的歧视和刻板印象,让婚姻中的双方彼此慰藉、互相温暖,做对方的好伴侣。
我想这是这部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最有意义的启示与感触。
《绝望主夫》阵容还不错,聚集了当今比较红的部分喜剧人,有常远和辣目洋子就是笑点的保证,还有老戏骨李诚儒的加盟,更是一大亮点。
穿越、互换身份,剧情比较老套,从一开始就能看到走向和结局。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展示的也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但只是简单的把双方的身份和角色转换过来,没有加入更多的设计和亮点,观众总能猜到后面的故事和包袱,所以看起来比较平淡。
观看时也能明显感觉到影厅里笑声非常匮乏,能带动起全场大笑的场景基本没有。
而且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处理略显尴尬,没有让人很舒服的接受性别的优缺点。
不过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片尾对立意的升华还是很值得回味的。
绝望主夫 (2022)4.32022 / 中国大陆 / 喜剧 / 张琦 / 常远 李嘉琦
和麻麻一起看了绝望主夫 联想很多生活实际 觉得真的有些反讽效果很不错的点 也确实能够引起共鸣和反思 而且观影过程确实很好笑hh全场人都一直在笑 看得还是很开心的 挺简单一个故事 理念也很清楚 主创们是有用心体察生活的 虽然能够感觉到有些表演有些用力过猛且喜剧效果和结局设计当然冲淡了一些探讨问题的严肃性 但本身也就是走合家欢喜剧电影的路线觉得也无可厚非 结果上豆瓣一看 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喷这个电影 评分能有那么低 除了一些zz言论以外 认真批评的很多都是在说利用娱乐性戏剧性哗众取宠 但…如果不是以这种轻松搞笑也回归圆满的方式来呈现 恐怕很多人压根无法接受这种主题和背后传递的很朴素的价值取向吧就想到余华一句话 真话必须要用开玩笑的方式讲 真相必须用编瞎话的方式说 我们这个社会 说到底还不敢面对赤裸裸不加幽默化藻饰的真相 对这种整体来说价值观正面传达意义积极的轻松喜剧是不是有些苛责了?
能站出来呈现这个问题 尽管还有不足 起码是值得肯定的没看豆瓣前觉得可以给3星 看了豆瓣决定给4星别喷别怼 否则就是你赢
在一个打女权的社会,现实是男权的社会,拍一部表面女尊,里子充斥着男权的片子,这不是让人打女权,让男权社会中男人不爽吗,两头不讨好。
这部片子相当于一天世界上男女互换样貌呗,甚至不是互换身体(毕竟这样会有喜剧效果,而这部片子看不出来),实际上如果这世界男女突然互换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但这部片子完全没有体现,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不如知乎上这个问题的高赞),当然这部片子也并不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毕竟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魔幻了,男女关系方面更是个不能碰的话题,而这部片子,它选择了探讨这个问题吗,没有,一个换皮游戏罢了,不想承受更多的非议只会承受更多的谩骂,这部片子本质还是个男权社会,甚至连现实中的男权社会还不如(片中现实社会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吧),如果“男性”在里面收到的委屈对应女性几千年来的付出,但要么你就拍的更现实残酷,要么就正常普通些,(里面这种大男子主义现实中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可不是这样,普通男女也有普通男女的幸福,痛苦不尽然是生活),甚至直接只拍喜剧,彻底娱乐至死,本人更倾向于清欢,而不是嘻嘻哈哈,把痛苦当玩笑,又不敢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两头不想得罪就注定两头不讨好。
所以教育意义无,喜剧效果无,不够彻底,害怕改变,但喊喊口号,做些形势上的改变也算点进步吧。
从坏变好的过程中可能会变得更坏,但我愿意相信,虽然浪费我一个夜晚的前奏。
因为要打跨年炮的缘故,想看看喜剧开心些,但不够尽兴,不过也没影响兴致,上床(床上)需要的是交流而不是教育,社会风气不影响个人准则,今夜我们多温存些。
27日,电影《绝望主夫》在英皇电影城举办首映活动,怀着不高的期望值,反而乐在其中,也不觉得91分钟有多漫长。
张琦导演有剧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高口碑加持,这次也算稳定(甚至超常)发挥。
影片讲述一个大男子主义者意外遁入“异世界”,在那里,男女身份对调,无所适从的主角铁男被送入主夫学习班,成为一个贤惠的主夫;之后他被妻子家暴、冷暴力,又体验了一把怀孕、生子、车祸,最终回到现实世界。
铁男意识到,一切都是魏翔饰演的神秘角色创造的一种幻象,然而,这种感同身受的体验还是让他醒悟了。
回到现实里,他仍然保留着“女尊男卑”的习惯,见到女性便大声道谢,不再要求女员工穿裙子和高跟鞋,原本计划开除的怀孕女员工得到了升职,铁男更是对妻子真诚道歉。
然而许薇薇并没有被他的大彻大悟所感动,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离开了这段不幸福的婚姻。
这样的故事,我们在《玩偶之家》《克莱默夫妇》中都见过。
就连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也早已完成过类似的表达——痛改前非的丈夫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找到爱情原本的样子,终于明白了妻子的不易,从而珍惜生活。
还有一部更类似的法国电影《致我的陌生恋人》,俊男美女从校园恋爱到步入婚姻,事业有成的知名作家男主角进入平行时空,成为一名平庸的中学老师,而原本默默无闻的妻子在这个世界反倒是位知名钢琴家,男主角经历身份颠倒,明白了妻子的默默付出与不易,故事最后他甚至放弃了回到原本世界。
我想它是《绝望主夫》可能成为、却又没能成为的样子。
不过前者主打爱情、温情,而《绝望主夫》显然主打喜剧招牌。
首映现场在《绝望主夫》构想的错位世界里,女性穿西装、抽雪茄,泡ktv应酬时搂着娇嗔的男人;男人则成为“他者”,男人负责生育,生不出女孩要被指指点点。
这样简单粗暴的身份对换制造出了很多笑点,甚至刚进入异世界时,像极了一个遍布(刻板印象下的)同性恋的神奇国度:男性花枝招展、娇嗔连连,女性则干练直接,这种离奇的观影感受十分罕见。
其中男性生育这一设定,在所谓的异世界其实也是合理的。
这个幻想世界由魏翔饰演的保安所创造,他从最开始就指出铁男大男子主义病入膏肓,他的书里充满了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如果不早点醒悟,将会摔地粉身碎骨,所以一切幻象都为了改变他而造。
这与影片英文译名“Better Man”也是一脉相承的,为了让他成为更好的(男)人,就是要直观地对调过来,给他一次全方位的“男性”体验。
随着故事进展,铁男成为“女性菲克斯中心主义”的受害者,在性生活方面,铁男同样是夫妻关系里的被动一方,所以才有薇薇主动向他暗示、以及薇薇的放纵和出轨被纵容的桥段。
这种设定也是符合异世界理念的,在这种对换之下,女性的困境与挣扎才透过银幕,向观众委婉地表达出来。
在电影《绝望主夫》里,男性角色成为生理性别(sex)的女性、社会性别(gender)的女性,也同样延续了相应的社会性别规范、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结局妻子许薇薇的“出走”,也是合情合理的。
离开这段婚姻,她主动结束了情感关系,逃离了不幸的生活,也重拾社会身份。
在一个理想的、两性秩序和谐的世界里,结束婚姻关系也没什么好羞耻的,离婚本就是法律赋予个人的重要人身权利。
在男性中心主义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她”的故事整体是越讲越好的,尽管本片给女性角色的篇幅并不算多,但其中塑造的许薇薇、李虹女性形象,也展现了女性不同的人生轨迹,这无疑是创作者们包容、开放的体现。
总体来说,你会时常被这部喜剧所逗笑,从影片一开始的“靠我/靠我/靠我”就立下范例,接着,男性角色在女性主导的世界里又闹出各种荒唐可笑的傻事;但笑的时候,你的脸会僵住,因为男人在这部电影里经历的一切都是女人们的真实经历,所以我作为女性又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挺好看的,如果可以选,我要永生永世做个男的!电影低分的原因我好像知道了,应该是提倡平权的女性共情后觉得不舒服,打了一星,大男子主义的男性代入后破防害怕恶心觉得不舒服,打了一星……吃力不讨好,但确实挺有意思的电影
开心麻花这波人除了谐音梗再不会给电影起名字了吗?只要是谐音梗的电影绝壁是烂片。
常远新电影给我笑的不行,开心麻花演员阵容还是熟悉的配方,搞笑这块还是OK的。
看了整部电影之后,我就只想大声的喊三遍过瘾,过瘾过瘾啊!
本片真正喜欢的是结尾,女主没有在男人道歉后原谅他,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没有选择《夏洛特烦恼》那种俗套结尾。不理解有人就平权这一议题攻击这部电影,根据刻板印象搭建起来的女权世界本质是在讽刺现实的男权世界,没有人看不出吧?假如男主穿越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平权世界,那就太完美了,男主与自身缺陷作斗争的人物弧光又从何而来呢?
一个老梗设定,依旧可以令观众捧腹一笑,是因为主创和演员对电影的用心,算不上大放异彩,但是足以及格。
为什么只有4.4分?评分的人都没结过婚吗?这分明就是最真实的婚后生活,尤其是深夜睡不着披着衣服起来看夜景真绝了…谁经历过谁懂,把我看笑又看哭了!
毁了一群好演员的烂剧本电影,实在是辣眼睛,怪不得上映不到一个月就上线网络平台了。
题材不错,敢于碰这样的题材需要勇气。但女主角观感不佳,减一星。
好点子产生在了蠢猪的脑子里。
打差评和热评都是男的大概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立意还不错
恶心,这玩意高于3分在座的你我都有责任。
一看这个名字又是碰瓷经典的就知道出自那些团队,再一看常远什么的,就知道能烂到什么地步,小品演员请好好上春晚吧,拍短视频的也好好拍短视频吧,别上大荧幕瞎折腾了…国产这类型尤其是这个团队真的很喜欢把低俗当喜剧来折腾
其实从评论区就可以看出,男人永远不可能对女人感同身受。就算电影里制造出这样一个世界,他们也根本无法产生丝毫共情。而女人的感慨更深刻,因为电影里的说教与对女性生活的刻画,都太过浮于表面。因此这部电影注定讨好不了女性,更得罪男性。但我仍然为它的大胆加三分,敬它敢碰这个话题。
年度大不要脸烂片:男人的恶习与自身无关,都是被社会逼不得已,不信赏赐女人做一回男人,指不定谁比谁更烂。
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走进了电影院去……
“男徳”电影教材,除了中国男性观摩学习,建议出口印度、阿富汗、伊朗等地,掀起广泛的学习热潮。
以反对大男子主义和提倡男女平等为主题创作,用了身份交换的点子,没有惊喜看之前都能猜到,不过这三观还是正的。
不是太有意思,没什么搞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