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恋

鮀·恋,鱼和它之恋,鮀恋,Love & Swatow

主演:杨婕,吴启垒,朱海彬,张楚芝,林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潮汕话,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2

《鮀·恋》剧照

鮀·恋 剧照 NO.1鮀·恋 剧照 NO.2鮀·恋 剧照 NO.3鮀·恋 剧照 NO.4鮀·恋 剧照 NO.5鮀·恋 剧照 NO.6鮀·恋 剧照 NO.13鮀·恋 剧照 NO.14鮀·恋 剧照 NO.15鮀·恋 剧照 NO.16鮀·恋 剧照 NO.17鮀·恋 剧照 NO.18鮀·恋 剧照 NO.19鮀·恋 剧照 NO.20

《鮀·恋》剧情介绍

鮀·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林奕新(朱海彬 饰)一家在汕头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他和妹妹都在读中学。他在汕头金山中学就读,和同学梁梦洁(卢倩 饰)青梅竹马,互有好感。本来梦洁准备大学考中山大学的,奕新也跟着报了中大。谁料后来梦洁反而去了杭州一所大学,只有奕新上了中大。在大学里,两人仍有书信往来,虽然梦洁也有了男朋友。奕新(吴启垒 饰)被选去演话剧《暗恋桃花源》,和他搭档的是可爱的女生,来自苏州的苏心蕊(杨婕 饰)。日复一日的排练中,心蕊对奕新情愫暗生。然而奕新却对梦洁念念不忘,他无法接受心蕊的爱也有因为心蕊是外省女生的缘故。于是心蕊狠下心来到了汕头,准备了解奕新的成长环境,更好的接近他。奕新和心蕊偶然在汕头重逢,两人回到了广州,正式成了恋人。然而有一天梦洁的突然出现,又扰乱了奕新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妈妈朋友的儿子我们都不完美蓝蜥蜴俱乐部困兽第二季海风吹过零丁洋警探奈特3:独立战北平与我的园丁对话完美皮肤棺材2醉·生梦死周围的事刑警ZERO特别篇2019附身琴场高手之灵魂暴走给爱丽丝你是我最甜蜜的心事基加利的鸟儿在歌唱红灯绿灯都是一家人天堂五分钟女人行谁是凶手猎鹰1949白雪公主斗牛记白百合爱情钥匙我说你做死角深海越狱

《鮀·恋》长篇影评

 1 ) 请别说在传播潮汕文化

听说是第一部潮汕话电影 ,感觉很亲切,也很迫切想看,不知为什么,自从离开潮汕,当了几年外省仔,对潮汕的东西都越发地热爱,也许只需是“潮汕话电影”这几个字,我都会去支持一下。。

对于拍电影的胶几人,很欣赏他们的才华和热情。。

不过看完影片,感觉这影片的要表达的东西跟我是多么不一样,没有多少共鸣。

在我看来,潮汕人的观点和一些精华被拍得一无是处,那个男主角没有多少特别能代表之处啊,那个梦洁的形象也体现不出潮汕女孩的特点。

片中那个爷爷的形象塑造挺不错的,但是描述出来的潮汕父母辈的观念也不是很有代表性。

就像是影片中那台window95系统的电脑和那个“传真”公务员一样,都是很过去的东西啊,看到这些,感觉是20年前的潮汕可能会贴切一些吧。

实在没能从这些古董中找到共鸣。

很不喜欢那个宣传片里面说的传播潮汕文化。

在我看来,这个直接就是让别人来误解潮汕吧。

影片中男主角的态度,表达出来的更多是对这些传统更多的只是反感,或许你们想表达潮汕孩子的无奈和责任、对拜妈祖、潮剧、算命更多的是否定。

就你们那个“七星伴月”、“以为是弟弟吧?

”,这些都是潮汕的传统,你们不能只是用来让人嘲笑的。

偶是越来越觉得这些传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男主这么孬种,那苏州女主这么好都受不了,以后哪里的女孩子还敢嫁潮汕啊。

请别再说你们在传播潮汕文化,它不具代表性。。

 2 ) 上映十年再看的电影

看了前三十分钟觉得还是打四星吧,看到后三十分钟略显抓马的剧情还是打三星好了。

十年前这片子上映的时候还在读小学,今日视线上看到了这片,后来读了金中上了大学,想起来还有这片,看一看以此回忆一下高中的岁月。

高中我们一般也不会穿礼服上课,不过的确比较好看。

片中赋予主角的悲剧色彩以唤起观众同理心,这是正常的,但用的是整个潮汕大环境的影响,我担心这会造成文化误读,问题虽然存在,但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有时候我想,刺痛我的可能不是具有攻击性的概括,而是某些被点破的现实。

导演确实是非常有想法,有些安排有炫技之嫌,但无可厚非,但整体影片的节奏并没有把握得很好,呈现先松后紧,看起来比较奇怪。

剧本写作显得有些仓促,有点为了拍片而赶路的样子,本身有些bugs,但还是过去了,主要是结尾关乎大走向的抓马剧情实在是难以忍受(为此必须要降一星)。

台词的写作尴尬得很成问题。

演员的表演其实才是全片的最大问题,让许多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剧情显得更没有说服力,念白时也经常有棒读感。

但影片的整体看下来,大概还是够格的。

零片酬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到拍片是多么困难了。

必须要进行鼓励。

整个故事的脉络,以奕新展开,主题我还是喜欢,这种情感逐渐成熟的过程,故事驱动的几次情节本来也还好,但也有刚才说过几次的抓马,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怀念那一段还不够成熟的岁月。

电影其实还是显得小清新的,这也是区别于现在新出的潮语电影的重要表现。

上映十年了,真想知道当初那些演员和幕后工作者们现在怎么样了。

 3 ) 从前初识这世间

很多事情跟情绪在不知不觉间就忘了,被这部片子重新唤醒了。

很多很多,明明不过十年,有时候恍惚间觉得似是已经隔了一世那般遥远,平时刻意去想怎么也想不出,毫无头绪的人和事与情,都慢慢从记忆的心湖中重新浮起,泛起涟漪。

原来我已经走了这么远。

原来我是如此惦念着那时候。

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不止一次地有过这个疑问,但一直没法找到答案。

于是我找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我想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经历更多的人与事。

有一段时间,我的豆瓣签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遇所未遇,得所未得”。

我想,等经历足够多了,或许我自然能得到那个答案。

这是从属于我想法中“未来”的一侧,这部片子唤醒的,是属于被忽略的,想法中“从前”的一侧。

或许我该把目光往回看。

或许答案并不在未来。

不在遥远的空间,渺远的时间。

而在于近在咫尺却又总是视而不见的“过去”。

或许我不该求诸于外,而该求诸于内。

我喜欢读经典的旧书,听经典的旧歌,看经典的旧片。

我知道,这部片子对许多人来说远远不足与那些经典片子相比,但它对我的意义却是如此的不同。

如此得拨动心弦。

如此得唤起那些苦涩而又不舍的情绪。

就像一杯青涩的青梅酒。

博尔赫斯曾经评价《红楼梦》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

那么,这部《鮀·恋》于我而言,就是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

庚子年润四月初十五点五十三分无名无姓同日八点三十九分第一次修改

 4 ) 鮀恋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以前看别的电影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但是上星期看完鮀恋之后却让我有了打开电脑留下感想的冲动。

我不是一个潮汕人,但是这部电影里面家庭的羁绊,爱情的抉择,现实的无奈,都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我文笔不好,就随便写一点感想。

奕新走过了青涩懵懂的青春,把他心中的梦洁留在了那段时光里。

走过了逐渐懂事的大学,把心蕊留在了那段时光里。

青春莽撞后,和曾经不起眼的普通的女孩晓楠在一起了。

想到这里,觉得结局不免有些残酷,但这恰恰就是现实的写照。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这样,沉醉过,执着过,迷惘过,然后选了一条普普通通的路,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经历普普通通的快乐或是痛苦。

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突然回想起曾经你暗恋过的女孩,想起你曾经执着过的梦想,想起一段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的恋情,想起逐渐在你世界里褪色的人或事,你可能只会笑一笑,便把他们搁置在记忆的深处。

我觉得鮀恋已经并不是潮汕人的自娱自乐,而是发生在这一个特定地方的青春。

可能潮汕人看到里面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会心生感触,泪流满面,但是这并不代表一个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无法看懂其中的苦涩。

其实我非常佩服心蕊,她虽然是一个女孩,但是为了不确定的爱情可以付出那么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认识他的城市。

可以为他改变,为他牺牲。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因为周末没事做去参加了一个小型比赛,遇见了W,她是汕头的。

当时她穿着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扎着马尾辫,带着黑框眼镜,在走廊上打电话通知报了名参赛的人。

从侧面看过去有点可爱,有点傻。

W并不是很漂亮,但是却给我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很舒服。

自从那以后,我偶尔会在她的微博上留言,qq上聊一下天,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追。

我一直都尝试着去了解W,听她喜欢听的歌,看她喜欢的动画,了解她长大的环境。

这次去看鮀恋也是找了个借口跟她一起去的,结束之后有一种寒假就一个人去汕头的冲动。

就在前天,晚上11点过的时候,我和朋友约出去骑车,经过宿舍的时候看到了她和她前男友走在一起,然后就想着,这个故事应该有结局了。

 5 ) 引用电影最后一句话; 献给勇敢直面平凡的人!

通过自己看片+其他人影评+自己胡思乱想+跟编剧的深度小沟通,所以有了以下这堆不知道叫不叫故事线的东西。

首先,故事应该是从女主角心蕊的角度讲的,是个倒叙。

影片一开始苏州女子心蕊来到男主角生活的潮汕,希望通过了解这个地方来了解他的过去。

然后故事就进入男主角的高中时期了。

男主角奕新在高中有个心仪的女生叫梦洁,在他眼里梦洁就跟刘亦菲一样,是他的女神。

基本上属于大部分人可能会有的情况。

奕新偷撕梦洁的相片被主任追,被主任教训,最后通过同学(这是 大boss)和梦洁联系。

中间电影为了好看,穿插了一些有意思的龙套和剧情。

比如,我比较喜欢的“你怎么不去死”的天才同学。

接下来,要到高考了,梦洁说要考中大,不想读师范。

又是很多人的想法,不想读师范。

于是,奕新报了师范,结果梦洁去了杭州。

奕新在渡口等待梦洁不来,笔掉在公车上是否暗示了他们应该不会在一起?

、?

上了大学,一起来就一封奕新写给梦洁的书信,他俩依旧保持着联系,只是没有说破。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梦洁写给奕新2封书信的内容没有,我仔细琢磨了一下。

第一次,梦洁听说奕新要演话剧《暗恋桃花源》,她说自己并不喜欢,更喜欢《红玫瑰白玫瑰》【小范围思想分歧】第二次,梦洁说奕新寄给她的文章,她觉得太深奥,看不懂【大规模思想分歧】第三次,梦洁说自己当初不想报师范现在想考教师证,然后换了演员。

梦洁变得成熟看起来已经不太单纯。

这样的人物变化,也许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变化?

反正,一句话,梦洁已经不是原来奕新心里的乖乖女梦洁了。

也注定了,奕新一定不会选择梦洁。

回到奕新刚上大学,奕新迎来了新的世界,有了新的同学,新的空间,新的视眼。

就像他自己说的,世俗改变了他。

他也迎来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女主角苏心蕊他们通过试验舞台剧男女主角相识,喜欢看“两小无猜”这种类型的电影。

【认出3部片。

《两小无猜》《怦然心动》《小情人》】其他几部不认识很自然,他们产生了互相的爱慕,也可能是对彼此都感兴趣。

接着,男主角还展现了一些理性分析能力,男人魅力神马的,女主就坚定的爱上了他。

在和女主的对话中,就是讲述是否去北京的问题上,可以看出男主很想留在外面的。

到这个阶段要说下,男主的家庭。

高中阶段可以看出,男主爸爸身体不好,估计应该是长久住院型,男主妈妈是典型的潮汕勤劳妇女,照看2个孩子照看铺子(男主家开了间杂货店,小卖部)。

当大学看似你侬我侬的时候,父亲病重,男主回家探病。

男主在陪妈妈拜神的时候遇见老同学(隔壁班班花),隔壁班班花开始述说梦洁的改变还要了奕新的电话,奕新对待别人说梦洁的坏话表现得还是挺绅士风度的,帮她圆了一下。

可以看出,男主虽然不再爱梦洁,或许忘不了过去的美好,还是蛮爱护梦洁的。

这就是“一起长大”的好处了。

然后,接下来,妈妈来了,很自然看到女同学会想到奕新的“终身大事”,就叮嘱奕新不要找外省的,要看八字什么的。

这个地方很多人笑了,当然我想大家是会心一笑,潮汕普遍存在的现象非潮汕人会吐槽潮汕人封建,这是他们不能理解的,我认为这算是潮汕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吧。

当然,其实现在也不是所有家庭都会这样,片子里只能算一部分潮汕家庭的缩影吧。

作为孝顺的潮汕男人,奕新肯定也是受到影响了,所以当心蕊问奕新说,为什么不接受她?

是不是只有同样文化地域背景的女孩儿才能融入他的家庭。

奕新没有给明确答案,但从奕新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很难启齿,或者说他在某一程度上是认同这个观点,毕竟母亲说不想找外地的,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以后是要照顾妈妈和妹妹的,所以不能随便乱下决定。

这点我很欣赏他,至少不像一些男人看到美女就想着先谈谈玩玩再说,可以看出奕新对待心蕊或者对待情感是个负责任认真的男人。

他没有明确的答复心蕊,或者看似很回避的答复,其实是对心蕊的一种保护。

毕竟,让一个苏州的温室花朵植入他这种略显普通的潮汕家庭,他觉得心蕊会受委屈。

而,作为心蕊,她好像误会了,她以为奕新在乎的是远方的梦洁。

所以,她问奕新,一起长大很重要么,我想告诉心蕊,一起长大真的很重要,这是先入为主的,你抗争不了。

可是,你错了,你太低估自己了,你虽然没有先入为主,但你后来居上。

你让他为你动容,甚至让他为你烦恼,甚至让他不忍伤害你。

而且,他说:他对梦洁不是爱。

我想他说的是真的,没有任何欺骗。

就像他后面自己说,他喜欢的也许只是当时的懵懂的初恋,而不是梦洁具体这个人吧。

看完片子,特别是听到片尾,奕新内心的独白,他说他愿意把心蕊永远放在心底。

来回想这个场景,就特别感动。

这就是爱吧,太沉重的爱,太深情的爱。

可是为什么要有误会,也许梁静茹《勇气》那首歌唱得好,我们都需要勇气。

假如没有那么多负重,是不是能够长相厮守。

可是,没有。

奕新选择了拒绝心蕊。

然后片子回到了片头的场景。

心蕊来到了奕新的家乡,希望通过在这里生活下来,寻找答案。

小篇幅讲了心蕊在汕头生活的艰辛。

一首《血》又把时间拉回到奕新拒绝心蕊的那个时间点,就是剧场奕新离开的时间点。

奕新说自己后悔了,可以看出心蕊确实对他是重要的。

接下来,爸爸居然去世了!所以,这也应该是奕新没有立即去找回心蕊的原因吧。

在家办完丧事,奕新准备回广州,在汕头街头偶遇了心蕊。

两个分开的线又交织在一起,奕新最终和心蕊确立了关系。

然后他俩回到广州生活,从心蕊在咖啡厅打电话给奕新中出现了小蛮腰猜测。

时间应该是在毕业后了。

本来准备赴心蕊约的奕新,突然发现有人敲门(梦洁来了),结果爽约了。

【第一次爽约】梦洁似乎过得很不好,这点应该和她可悲的身世有关。

高中时期,妹妹对奕新说到梦洁不是亲生,还有妈妈说到梦洁父母不爱她什么的。

从梦洁来找奕新看出,她应该属于习惯性依赖奕新的人。

但是作为女性,我想说我很不欣赏这种行为,首先,不管你是不是对方的女神,请不要干扰别人的生活。

特别是你不确定你要不要跟那个男人的时候,就不要乱给机会。

接下来,奕新因为工作忙,各种原因,爽了心蕊3次约。

心蕊当初会起疑,于是,她发现了梦洁住在奕新家里。

心蕊愤怒了,但是她的愤怒是无声的。

我想这是绝望吧,想想为了一个男人付出了太多太多,居然还是这个结果,就像她对服务生说的,为了奕新做出了很多牺牲,却比不上一个“一起长大”,平时不在,也不关心奕新的梦洁,真够痛心的,所以,她决定走得干净。

也没有像平时电影电视剧那样,大哭大闹,或者责备男人,就是一声不吭的走了。

挺欣赏她的举动的,起码作为女人来说在男人面前有尊严不难看。

然后,中间有小段奕新和梦洁的对话。

我估计应该是素材剪断的原因,可能有些人会看的觉得跳。

我估计应该是,梦洁偷听到奕新和心蕊的电话,也知道对方不再有自己了,然后瞬间对奕新没有热情了。

然后两人彻底扯完,一起回了汕头,做了了断。

回到家的奕新,开始想方设法说服母亲和爷爷,自己想去苏州发展,可见他多么想追回心蕊。

假如不是家庭的羁绊,也许他后来一定会义无反顾的追去苏州,然后陪在心蕊身边,陪她到永远,用他的行动弥补心蕊的一切。

但是现实是,他不可能走。

作为独子的他,应该被家庭深深羁绊住了。

最后,他当了一名公务员,每天过着无聊琐碎的生活。

太痛心了,当初那个清高阳光的少年,那个和心蕊一起奔跑一起看海的年轻人,就这样每天听着街坊投诉,处理各种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事情。

也许,这就是一生。

在这一刻,我多么希望谁能帮帮他,让他和心蕊再相见。

或者心蕊能够再次给他带来爱和希望。

可是,没有。

最后,他居然和一个本来无关紧要,也就是前面那个邮递员(帮他高中给梦洁传递纸条的女孩儿)在一起了。

太痛心了,生活太残忍了,总是让有情人不能相守。

最后他不再写清高的文字,不再愤青,不再活力,然后平平凡凡的生活下去,这就是故事的结局……无力了。

也许用电影最好不过: 献给勇敢直面平凡的人!

 6 ) 鮀·恋:潮汕和潮汕的年轻人

《鮀·恋》,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潮汕电影。

“鮀”,意指鮀城,也就是汕头。

《鮀·恋》海报很早以前就想说一说这部电影了,一直没动笔,它折射出来的,是汕头的年轻人与汕头这个没落特区的现实困境,对应的主题自然就是抗争与突围,是年轻人的抗争,是汕头的突围。

影片展现的潮汕元素

影片展现的潮汕元素

影片展现的潮汕元素

影片展现的潮汕元素奕新在学业、事业、婚姻等方面都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

奕新的父亲生病做手术,奕新的母亲为了送多少钱给医生而烦恼,生活的变故让她希望儿子能够读医科,毕业后从医。

在学业上,奕新对母亲的抗争取得了胜利,他没有选择读医科。

奕新与母亲奕新毕业后,母亲又希望奕新能留在汕头当个公务员。

爷爷则指望奕新能够光耀宗族门楣。

“在潮汕,宗族亲戚间互相帮衬关心,是一种温暖,可是有时候,也是一种困扰。

”这是奕新的话。

在心蕊返回苏州后,奕新想要背着家人跑到苏州,恰好这时爷爷中风,奕新最终选择了妥协,顺从了母亲的心意,留在汕头当公务员。

奕新与爷爷苏心蕊两次质问奕新:“一起长大真的那么重要吗?

”她尝试过融入,去寻找奕新生活过的每一个足迹,然而正如梦洁所说,一切早已改变。

梦洁在给奕新的信中写道:“你还记得南生百货不?

听说要拆了,这样的消息无论真假,听起来不免有些伤感。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一过年全家就去南生买东西。

奕新,我很难过。

假如所有的老街都消失了,我们上哪儿去找回我们的回忆呢?

奕新与梦洁

这座小城已经不是奕新少年时候的那一座小城。

这也是很多城市的发展困境,汕头人将“汕头”揶揄为“省尾国角”,年轻人大多出外谋求发展,汕头自身的发展则破坏了年青一代的记忆。

拿潮汕人特别信奉的“营老爷”来说,当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元素加入到其中,“老爷”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潮汕营老爷心蕊说:“萦绕耳边的潮汕话,让我感觉置身在遥远的异国他乡。

我多么希望他突然出现在这城市的街角,喊我的名字,让我不再感到这么无助。

”这里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影片为了突出心蕊融入潮汕文化的艰难,刻意突出了潮汕人对她这个外地人的排斥,这种“胶几人”的自我抹黑是极其可怕的,写再多澄清的文章也难以洗白。

心蕊 奕新与苏心蕊的矛盾更多地缘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与梦洁的隔阂则是由时间造成的。

奕新曾在信中对梦洁说:“每天忙东忙西,忙到最后,几乎忘却了忙碌的意义,唯一期待的是你的来信。

后来,他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和梦洁的默契,似乎停留在了高中时代。

也许横亘在我和梦洁之间的不是距离,而是不再共鸣的世界,世俗吞噬了我的内心,而她却好像一直孤零零地坚守自我的样子。

”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座城市,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帮奕新传递情书的陈晓楠在奕新的同学录中写道:“反正我是不会嫁给你的,你别瞎操心了。

”但是后来她还是让奕新“操心”了。

奕新与陈晓楠心蕊对奕新说:“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早已忘记了你的样子。

”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7 ) 每月靠微薄工资养一部片!追梦人好样的!

那天幸运地在图书馆偶遇《鮀恋》的试映,站着看完了全片。

当了解到这部片子是2个普通年轻人靠微薄的工资,历时三年拍成的。

那种油然而生的崇敬和佩服,差点让我流下眼泪。

不得不让我这个没有豆瓣的伪文艺,激动得跑来豆瓣一定要说两句。

我不只一次问自己,同为80后的年轻人,同样拿着每月一两千元的工资,每天同样朝九晚五。

而,我毕业这么多年,曾经想过无数次做一点点额外的事情,却无数次被自己的借口打断。

借口工作忙,借口应酬忙,借口没有钱……所以,一事无成!

碌碌无为!

而,对方。

一部时长九十分钟的电影,而且拍得如此成熟!

堪比专业电影。

想想那些商业电影,内容浮躁,哗众取宠!

观后一点却共鸣也没有!

强奸了多少普通观众的审美!

纵然投资几百万几千万,拍得画面似乎唯美,演员似乎闪亮夺目!

场面似乎相当唬人!

都是一点营养也没有的!

我们不能用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投资去要求他们的设备。

用这个靠每月几千块钱省吃俭用才挤出拍摄资金的片子去对比商业投资片的设备画质或者收音。

但是在内容上,它所引发的观众共鸣是无法比拟的,它的真诚上,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它是属于汕头的,是属于每一个潮汕人最真挚的回忆!

追梦人,加油!

 8 ) 潮殇

电影最开始黑纸白字打出了一句话:最残酷的青春也会变成最美好的回忆。

好吧,我不知道这句话为什么要放在这里,直接无视。

电影的开场是一个人拿着钢笔在写字,我是在第二遍的时候才看出来那是心蕊的照片,才明白这是以她的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

很多人都说《鮀恋》很有《那些年》的小清新风,估计剧组也是可以而为之的。

选择演员,服装,校园情节,都是走校园小清新的风格。

总结一下电影里描述高中校园生活的情景:(1)子超(奕新的死党)在楼梯的时候照镜子,扮靓;(2)数学天才应辉的口头禅“你怎么不去死啊”;(3)校园广播播放《被风吹过的夏天》;(4)鬼节进去女厕所,这些情节都是校园生活的典型,可以很容易勾起观众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很容易引起共鸣。

接下来,这种小清新和潮汕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就变成一部潮汕本土小清新电影了,很有意思。

奕新在偷撕照片被主任抓到之后,家长被请了过去,之后出现了第一个奕新和他妈妈对话的镜头。

这是一个经典镜头,噗!!

“奕新打水,新母洗菜”,母子之间的对话基本都是在这个情景下进行的。

不信?

你好好留意一下。

为什么这样,暂时就当做剧组没有想到更好的对话情景吧….另外,奕新因为这件事就变成走读了,可见金中的校规非常严,应辉没穿校裤被扣分会导致走读,晓楠有一个学期被子超害的走读,这些都可以看得出来。

新母(奕新他老妈)说走读这事不能让他老爸知道,否则他老爸会被气死,是真有其事,之后可以陆陆续续看到他老爸的病情一步步恶化的情节。

第二天,奕新出门说:“妈,我这星期学校要排练,这星期就不回家吃饭了。

”是为之下做伏笔,奕新有表演才能。

奕新骑单车经过市场的时候,电影给出了很多市场上的卤鹅、青菜、活鱼、家禽的镜头,这些是典型的潮汕画面。

电影之中还可以融入了其他很多潮汕元素,比如《今日视线》、妹妹没带钥匙坐在门口想吃草粿(不是龟苓膏)、“圣杯”、潮剧,内海湾,小吃,功夫茶,木棉花,牛肉丸。

电影剧情中也是不是表现了一些潮汕特有的现象:“潮汕女孩是招牌”、“七星伴月”(奕新而一个同学有7个姐姐)、“找女朋友不能找外省的,要先看生辰八字”、黑板上的“外省仔”。

正是这些非常真实的,自然而然出现在电影中的潮汕元素、潮汕现象,让观众深深感受到几乎可以称得上“异域风情”的潮汕风情。

接下来,剧情被一点点推进。

在杂货铺的时候,奕新妹妹说梦洁和她弟弟不和,有一个不是亲生的,埋下伏笔。

老妈打电话过来说老爸还没打完点滴,继续埋下伏笔。

有一次,新母坐在正在学习的奕新后面,唠叨说要给医生送钱,不知道要送多少,要问问大伯母。

这里和下面的情节有冲突,因为下面的情节明确说明新爸是家里的老大,需要承担整个家族的生机什么的。

既然新爸是老大了,哪里来的大伯母呢?

(= =)梦洁和奕新的那些交往就不做评论了,年轻过的人都懂的。

很快,情节就跳到了奕新参加了夏令营,取景是在中大,说明这时已经上了大学。

剧组在这时候也不过渡一下,让人在理解接下来的“从珠海搬到广州,一直嗨不起来”超级费力。

另外,奕新说在夏令营里遇到了天才,天才在北京不说那句口头禅,该为说“你好怂啊”,这个地方也令人费解,怎么突然就跳到北京去了呢?

好了,影片过了1/3,真正的女主角——心蕊终于出场了。

女主角出场的方式也和男主角一样,慢慢抬起头….导演就不能给个有点新意的镜头么?

好吧,不吐槽了。

心蕊和奕新通过演话剧相识。

两个人一起看电影,看了《小情人》、《两小无猜》、《怦然心动》、《属于你的我的初恋心》等等,我也是在电影最后的字幕中才知道原来他们两个一起看了这么多电影的。

心蕊慢慢对奕新产生好感,而奕新只是有感而没有动情,一方面是惦记着梦洁,一方面是因为心蕊是外地女孩的缘故吧。

然后剧情又开始边乱便推动。

梦洁和奕新一直通过信件联系,有一次梦洁说到“南生百货要拆了,担心老房子没了记忆也没了”之类的。

她当时不是在杭州么?

怎么又出现在汕头,在化钱纸?

不解。

之后,奕新老爸病得更厉害了,妹妹把奕新叫回来。

母子去拜佛烧香,求老爷保号。

这是另一个典型的潮汕元素,拜神祈平安。

奕新回到家后,遇见一个很久没见的女同学,问奕新有没有和梦洁在一起。

此时梦洁虽然已经有男朋友,但是对有人文关怀的事情却觉得很搞笑,暗示梦洁的心灵有点扭曲,应该是因为家庭环境导致的。

这点心理描述为之下的情节同样做了铺垫。

后来奕新也觉得,“世俗吞噬了我的内心,而她好像孤零零的,一直坚守自我的样子。

”奕新会随着现实而改变,也预示着奕新会做出一些面对现实而妥协的选择,比如回到汕头,当了公务员。

但是梦洁却面对不了现实,苦苦挣扎,一直跨不过那道坎。

实习阶段到了,心蕊找了一份在汕头的教书实习工作,亲自来到汕头感受奕新的成长环境,试图构建一些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她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当地的排外、方言,都让她生活得非常辛苦。

不过,她的这个举动还是打动了奕新。

后来两人真正走在了一起。

只是,好景不长。

实习时候,新母和新爷(奕新他爷爷)有一个对话,新母的计划是把家里的店铺卖了,再借一些钱,给奕新在广州买个房子,付个首期。

但是新爷不同意这么做,他的意思是新母一个人在家太辛苦,在广州买房太贵,还不如让奕新回来汕头。

新母听了,没有反对。

回到广州后,奕新留在广州工作了一段时间(心蕊也陪着他留在广州)。

梦洁过来找到奕新的住处,奕新因为梦洁敲门,临时取消了和心蕊一起吃饭的约定。

此时梦洁已经是一名老师,家庭关系几乎已经破裂。

奕新本想着只照顾梦洁几天,之后给她找个更好地去处,却被心蕊发现他们两个住在一起,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心蕊是那种“感情容不下一点杂质”的人,她为奕新付出了很多,结果却换来一份有杂质的感情。

她受不了了,决然离开。

之后奕新和梦洁有一段很诡异的变化,奕新说:“你变了。

”梦洁说:“这个世界总会让人改变,更没有永恒的事儿。

”整个画面很黑暗,音乐也很玄乎。

此时梦洁对整个世界都有点绝望,她已经不是高中时候单纯的梦洁了,这让奕新无法接受。

梦洁是另外一个因为家庭环境、成长环境改变了人生观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奕新。

奕新回到家中,和老妈说想去苏州发展。

明显就是冲着心蕊去的,就像心蕊当时来到汕头一样。

他老妈极力反对奕新去苏州,这和之前想卖了店铺给奕新在广州买房是完全相反的。

一方面是新母逐渐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在家非常不容易,不想那么累,一方面是受到了新爷的影响。

让奕新回汕头一开始是谁提出来的?

奕新他爷爷。

奕新他爷爷是个关键人物。

奕新和他爷爷坐在祠堂前一颗大树下,映射这是一段有宗族意味的对话。

新爷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奕新能扛起振兴家族的重担,好好工作。

但奕新马上提出想去苏州发展,新爷一听到这个,顿时无话可说。

他一方面希望孙子能留在家乡,带动家乡的发展,一方面又清楚他阻止不了奕新“出门”的想法。

宗族的概念在新爷这一代已经逐渐减弱,到了奕新这一代,也就是我们这一代,想的更多的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长辈和晚辈所处的时代不同导致的思想观念的差异,与家庭生存压力导致的人生选择的无奈,这两者产生的矛盾才是困扰现在潮汕年轻人最大的问题。

奕新也有想过一走了之,只是在离开家的时候,耳里缭绕的都是家里人的话,思念、亲情,这些不能称为羁绊的羁绊不断地拉扯。

最终,奕新因为爷爷中风生病,回到了家里。

这一回,再也没有出去。

最后还有一些台词,让人看了有点沉重:——“之前一直和人讨论得失,现在觉得,失的本来就不应该拥有。

”——“现在的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考究所谓的答案是什么。

”——“你说我只爱自己,你恨我,甚至恨这个地方。

”奕新翻看高中同学录,晓楠写道“我不会嫁给你们两个的”。

可是后来金中校庆,奕新和晓楠走在金中校道上,捡起落在地上的木棉花,一起回头。

是不是暗示着,两人最后走到了一起,结婚了?

 9 ) 该吐槽的还是要吐槽吧

这部片子是我通过视频网站无意间看到的,不算长的电影,但是我却是忍住一颗不断想吐槽的心看完的。

看到最后知道里面的参演者没有一分报酬,且是拍了三年才完成的,感觉真的很震撼,照我的理解,年轻人可能有热情来做这些,但是要“动用”上老年人什么的就很难了。

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只针对一些技术上的说一说。

1.故事本身就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这个时候就要多动用一些渲染,挖掘人物的心理,从小故事中找寻青春的美好或是现实的无奈。

但是这个电影基本上就是一个流水账了,到最后男主在家乡当了小公务员,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却是令人唏嘘,但是这点唏嘘似乎只是杯水车薪。

2.没有什么镜头语言。

可能是因为资金的问题,没能像专业团队一样搞推拉摇移,但是连一些特写镜头都很少,很多的中景,显得生硬,没有表现力。

比如男主跟他妈争论去苏州发展的问题时,两个人一边择菜一边争论,显得很奇怪,这个时候就应该用近景或特写才对。

3.剪辑。

戏没做好可以剪辑补,可惜这部分也是个大槽点,电影拍得拖沓,剪辑处理过于简单,有时候显得拖泥带水,比方说出现几个写信场景,时间都稍长,而对话就只是对话,没有一个适当的停顿。

场景切换又生硬,不妨增加一些淡入淡出效果或使用过渡字幕。

还有就是汕头风情的插入过于生硬,对于一部剧情片来说,最好是通过事件来表现一个地方风土人情,而不是单纯拍些画面,其实电影中男主的爷爷就很有潮汕style了,潮剧、潮汕歌曲什么的纯属多余。

4.灯光、布景。

资金的问题吧。

5.表演。

里面像爷爷和去居委会投诉的大妈几个龙套的表演得都挺自然的,应该是本色表演吧。

不过主要人物却很生涩,情绪没有到位。

特别是男主的妈妈,讲话总是磕磕绊绊的,有些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演才好。

这个导演也有责任,没能指导演员放开地演。

整个片子连市级电台制作的小短剧的水平都达不到。

不过这样的电影或许以后都很难有吧。

 10 ) 我们的潮汕大地

其实对于不是潮人来说,这部电影不算是一部好电影,演员技术各方面都不成熟。

但是身为潮汕人的我来说,看这部片纯粹的是在看家乡。

我是在江门看的这部片,还在读大一,第一次如此远离家乡,如此远离那些早已习惯的日常早已听惯的潮汕话。

但在看这部片的时候却像是突然就回了家,看到那些熟悉的街景熟悉的学校。

这不是一部内涵深刻的片,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部很特别的片。

我似乎能从里面嗅出潮汕大地对于外乡人的排斥,对于故土的留恋,以及那些似乎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

结局里奕新没有追去心蕊的苏州而是留在了汕头,而心蕊却似乎就这么消失了,当然结局不完美但是还是让我有点愤愤不平。

一个为了追求爱情的女孩子不惜来到汕头,却因为一个误会而离去,这似乎在影射着我潮汕大地实在有些排斥外人。

“是不是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

”,这是心蕊的问题,但也是我的问题。

尽管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鮀·恋》短评

没成型,剪得很突兀

5分钟前
  • 夏日黄叶
  • 较差

”在生命的浪潮里,有些人逆流而上,有些人顺流直下。有些人,随波逐流了。所以,有些朋友遗忘了,有些朋友陌生了,都是随缘而定的”潮汕题材第一部相对比较成功的电影,但是其中很多细节都没有做好。

8分钟前
  • ChaosLio
  • 较差

一星给潮汕,一星给校园,一星给插曲。景拍得不错,剧情扯淡……

13分钟前
  • 橘友
  • 还行

潮汕特色

15分钟前
  • Karaska
  • 力荐

汕头版,那些年

17分钟前
  • 假装某人
  • 还行

关于潮汕的现实主义电影,我觉得对于小成本而言真的挺了不起。虽然我一厢情愿地觉得有些地方特别是中间排外的那一段有点对汕头妖魔化了。我讨厌那种用血缘纽带束缚个人自由的畸形关系,我更觉得男主的自私在于自己甘愿做传统卫道士还把责任推脱给家庭。那男生是绝逼配不上那么好的女孩。

22分钟前
  • 乘客
  • 推荐

毕竟是家乡的第一部公益片

24分钟前
  • 种花的喵酱
  • 还行

非常好!

28分钟前
  • haylin
  • 力荐

两星给潮汕元素,原片大概两星。故事情节没什么张力,各种画面也是一般。但潮汕话电影这个点,就难能可贵了。希望有更多,但别太烂。母语真是有感染力,有些情节很有共鸣。

33分钟前
  • XYZ
  • 推荐

作为一部本土电影,真心不错。那些勇敢直面平凡的人们,这句结尾语让我感动、心酸,有想掉泪的味道。

37分钟前
  • 燕子离开的时候
  • 力荐

若你的爱必须束缚我,请不要爱我。《岁月神偷》

41分钟前
  • 王小島
  • 力荐

感觉拍这片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我看的过程中几次觉得有点乱,去到最后竟然是没有结局莫名其妙就收尾了。但是本土的东西,得顶一个,而且是无收入的演出,更得赞个!

43分钟前
  • 芋头15
  • 还行

最残酷的青春也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http://v.qq.com/cover/u/ulu3mcsuinlofi7.html

47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看在是业余作品的份上我就不毒舌了。只能说该干嘛干嘛,还嫌华语烂片不够多吗?演少年男主的倒是很清秀。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前大部分拍得不错,潮汕版那些年,学生时代的女生男生都挺养眼,长大换了演员就长残了。很多潮汕习俗,还有长子的压力,爱上潮汕男人的苏州女孩真是心疼,为他来到他的城市受尽委屈,很心疼也很佩服太不容易。后半部分烂尾了,剧情一般。整体还是挺有感触的

53分钟前
  • ᵀ ᴬ ᴺ ᵀ ᴬ ᴺ
  • 还行

好久之前看的剧情有些遗忘了,记得这个题材还是挺贴切的,也让我对潮汕那个地方多了一些认识

57分钟前
  • 🌸
  • 推荐

里头印象深刻的画面居然是来自凤凰卫视的纪录片《妈祖的恩泽》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3MDYzNDky.html 。整个片子确实一般般

1小时前
  • 鹿先森
  • 很差

这就是和院线片的区别吧。

1小时前
  • 雾气绕心
  • 较差

拍得有点像潮汕版的《那些年》,看这部电影时的心情完全和其它时候不同。有机会了解到潮汕文化,电影每到对白精彩之处场内都有人鼓掌叫好笑声阵阵,是消除潮汕佬和外省仔之间隔阂屏障的好平台。

1小时前
  • 妳妳妳妳妳
  • 力荐

作为学生拍出这种程度,算可以了。而这拍摄的背后他们对梦想的执着,不能不令人敬畏

1小时前
  • wherever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