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BBC最新自然动物类纪录片《王朝》开播,这是BBC地球系列纪录片的里程碑制作。
当年,被评为豆瓣评分高分自然类纪录片第一名。
BBC的纪录片画面优美,观察仔细,拍摄的动物从细节入手,十分的生动,再加上解说入丝入扣,观影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野外近4000只老虎,70%生活在印度。
第五集“老虎”, 讲的是在印度中部的班迦达老虎保护区的故事,这是一个热带丛林,拉杰贝拉母老虎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生了四个小虎崽,拉杰贝拉为哺养四个小家伙,奔波狩猎,保护领地,历尽艰辛,同时还要尽好“虎妈”的责任,每天教育狩猎技巧,要让小虎赢在起跑线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虎崽们长大成虎,一家子形成了一个老虎王朝,但小虎们独立奔向新生活的时间也到了,奔跑吧,小虎们。
不得不感叹。
BBC出品必属经典。
虽然纪录片中的动物基本之前在不同的纪录片中都相应的看过。
但是也同样会引发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和BBC以往的作品主题相似。
影片整体还是围绕着如何保护自然,如何保护那些濒危的物种为主题的。
当我们对这些野生动物有了充足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更加体会到他们与我们有着无数相同的特点。
但是,相对很多人轻易地给人类去扣破坏自然的帽子,我觉得应该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的相处。
因为相比很多人直接说一句地球如今的样子,这些生物的灭绝都是人类造成的。
但是这种不给出解决方案的一位指责我觉得都是不负责任的一时口头之快 。
记得之前读《鲁滨孙漂流记》,里面数次谈到黑人奴隶的片段,可以大致推断出恰恰是由于那个年代人们的认知观导致了当时的白人普遍是把黑人当作动物一般看待的,也就难怪相继出现的买卖乃至杀害奴隶了。
而同样,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野生动物的残杀也恰恰是人类的观念问题,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自然乃至给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
假如我们穿越回宋代,和当时的人宣扬如何保护华南虎,相信肯定会被乱棍打死,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的认知观念中,老虎就是对人类百害而无一益的。
如今,由于现代媒体的不断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我们的自然如今变得如何脆弱,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原因已经变得如何的稀少。
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恰恰也就成为了当今的主旋律。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我想了一下,人类和自然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恰恰是一种对资源争夺的矛盾,尤其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口大量增长,人类的物质需求大量上升。
于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来居住、养殖、耕作。
我们开采自然矿产、伐树,是因为我们的现代交通,我们的现代办公、生活需要这些资源。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是没有这些资源就没办法生活的更好了吗?
在消费主义时代下,我们被宣传应该多多的消费,这样才能获得快乐。
于是诞生了一群人,一边吐槽着人类如何破坏自然生态,一边奢侈消费、浪费粮食。
殊不知自己也恰恰是破坏自然的助推器。
我对地球的未来是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的,随着人类社会对当前生态保护的进一步重视,人类生产效率的提升,或者说更关键的一步,人类社会未来势必会走向整体少子化的发展道路,优生优育随着每个国家的发展,随着这些国家受教育女性的增多肯定会越来越普遍,人口数量顶峰据联合国预估会在这个世纪末达到,虽然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长远的角度考虑,人类势必可以与自然达到一个和谐共生的平衡写的有点乱,暂且作为观后感。
《王朝》一直在想看的片单里,但之前几次卡在了黑猩猩戴维那里没接着看下去……这次总算是看完了。
自然纪录片看得多就晓得狮子、企鹅都是老生常谈的角色了,实在没什么新鲜感,但让人惊喜的是杂色狼和老虎是我之前没看到过的,而且和其他纪录片不同的是,《王朝》每集是以一个种群里的首领为主角展开线性追踪的:黑猩猩戴维是怎样受伤后又站起,并拉拢老猩猩帮助自己保卫王位的;帝企鹅爸爸妈妈是怎样轮流照看子代直至它们褪毛下海的;狮群是怎样共同捕猎养育幼崽,最终接纳新的雄狮继续发展壮大的;杂色狼母女是怎样争夺领地,又带领各自的狼群生存繁衍的;母老虎是怎样独自艰难哺育四只幼崽,丢了女儿,受伤走投无路闯入人类领地的……看完全片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类,罪大恶极的加害者,却也可怜的受害者。
没记错的话,上述中的有几个物种目前存世不过千余只,在不久之前,它们还拥有几万只甚至更多。
杂色狼那集女儿把母亲赶出领地时弹幕里很多骂女儿黑尖狼心狗肺不懂感恩的,但我觉得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考虑的只有怎么活下去,怎么把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领地容纳不了那么多狼,把母亲赶走虽残忍但绝对无可厚非,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这些艰难活命的动物。
人类作为进化的奇迹,登上食物链顶端,占领最适宜的土地,并把留给其他生物的空间一再压缩。
结合最近又在看的《人类简史》,智人的发展壮大一直伴随着物种灭绝,极大地改变了地球上生物演化的进程,也许大家看完此类纪录片会心生怜悯,决心要保护环境,但真正能坚持始终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反正我自我反思无法做到。
人类,享受着种类丰富的食物、适宜的生活条件、新兴的科技、通信、交通,剥夺其他物种活下去的权利,却也付出了代价,活在网中的人类的一生:不停地读书、和同龄人竞争,为资本家打工、“享受”着996的福报,迷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忘记了思考、忘记了幸福的本质,结婚生子后又为了网中的下一代拼命挣钱,终其一生为了房子车子、为了资本家编织的消费主义陷阱买单,老了很大可能要面对三高、癌症、心血管疾病的折磨……我想起《人类简史》里抛出的一个问题:人类真的比远古时期更幸福吗?
见仁见智吧,痛苦也快乐,有得更有失。
最喜欢帝企鹅的那一集,可能是因为帝企鹅最可爱吧~帝企鹅幼崽真的太可爱太可爱太可爱了全天下第一可爱🥰每次看BBC的纪录片都会感慨:他们是怎么拍出来这样的片子的!
每次纪录片中都会有拍摄的花絮,看了这些花絮更加让人震撼和感动。
震撼于在南极拍摄帝企鹅的团队竟然只有这么些人,我本以为会有一个庞大的团队才能完成在极地的拍摄工作;感动于拍摄组克服了大自然的挑战,营地内温暖如春,但是一出营地,外面的大风刮起时风速高达100公里每小时,摄制组的人员说,都不知道营地是怎么在风中不倒的,而营地外面的企鹅,没有任何庇护,只能在大风中瑟瑟发抖,等待风暴过去。
每次都让我感动甚至落泪的是拍摄组面对大自然的真情流露,他们面对自然所展现的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体现吧。
每一帧的画面都像是一幅画,尤其是拍摄企鹅群在南极冰川中的大场景时。
天空、冰川、企鹅,我无以言表,只能一遍遍地感慨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
这个画面真的太美了,真的想做电脑壁纸,可惜没有找到高清图表面上是动物的纪录片,但是看的时候总是会想到我们人类自己。
人类其实也根本不是什么高端的物种,人类的一部分天性、劣根性,不过就是它们动物的“兽性”罢了;但是动物们对这些本性是不加掩饰的,而人类有时却虚伪太多,说着冠冕堂皇的话,何必呢?
南极气候恶劣、狂风肆虐的时候,企鹅爸爸保护着他们的幼崽,所有的企鹅们都挤在一起取暖抵御大风。
但是外围的企鹅无疑是最冷的,所以所有的企鹅爸爸都想往队伍的中间挤。
当面对危险的时候,企鹅们是自私的,想要自保,都不愿做最外圈的“奉献者”,对大多数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在企鹅群休憩的雪地边出现了一个大坑,很多企鹅不慎滑落到坑里,如果它们爬不出这个大坑,这些企鹅可能就会死在这里。
成年的企鹅可以独立爬出雪坑,但是对于要带着宝宝的企鹅妈妈们来说,企鹅宝宝在这时候就成了一个“累赘”。
如果抛弃自己的孩子自己爬上去,那么可以企鹅妈妈可以活下来;否则可能妈妈和孩子都死去。
摄制组拍摄到有一只企鹅妈妈做出了这个站在道德制高点看会觉得有些“自私”的决定,她抛弃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爬了上去;那只被丢下的企鹅宝宝尝试自己爬上那个陡坡,这个可爱又坚强的小生命靠着自己小小的力量爬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可惜还是由于坡度太陡滚落了下来,当镜头拉远,我不禁捂住嘴巴,它只差一点点就能爬上平地,而企鹅大部队就站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只差一点点,只差一点点啊!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类世界的“原生家庭”,一些孩子指责父母自私的做法,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他们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不得已之举呢?
但是不管怎样,再不得已之举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甚至有时候可能会是致命的;就像这只小企鹅,它被母亲丢下、尝试自救又失败时,它会是多么的绝望。
然而,摄制组居然也捕捉到了一只“为母则刚”的企鹅妈妈,她既要自救、又不忍放弃自己的孩子,除了手脚并用之外,她还用喙扎入地面作为支撑,用尽全力终于帮她越过了最后一步。
这样的画面真的让人震撼。
倘若拍摄组没有亲眼目睹和拍摄到这一切,那只无法爬出大坑而死去的小企鹅完全是自然的选择;但虽然如此,当摄制组亲眼看到小企鹅死去时,他们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虽然应该尽可能少的干预自然,但是他们实在无法忍心更多的企鹅丧命此地,于是他们决定在雪坑里面挖一条缓坡,在他们准备离去之前,摄制组惊喜地发现:企鹅妈妈们很快发现了这条道路,接二连三地顺着坡道爬上来了。
只可惜了那只小企鹅,自救失败,也没有等到摄制组的帮助,这可能也是他的命运吧。
最后用友邻@小米粥 的评论作为结尾吧:“看这部关于动物的纪录片的时候,总是容易对照出自己的生活。
企鹅的母子之情,黑猩猩的权力争夺,狮子之间的群体共生,特别是看到狮子的幼崽出生,母狮子用身体守护巢穴咆哮着让围剿的公牛离开,同样作为妈妈的母性,就和这些动物产生深切的共鸣。
黑猩猩内部的权力斗争,年轻的雄性黑猩猩企图谋权篡位,它先趁着首领不在的时候引起内部骚乱,然后趁乱夺势力。
原来首领在受伤回到团队之后,故作强大,吓走了几乎夺位的年轻猩猩。
雷同的故事模板,在电视剧里不知道翻来覆去演了多少年。
特别是拍摄团队给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取了名字,以它们为故事主线,去讲述他们的生存斗争。
个体的故事鲜活生动,更像是在看着一个不一样的朋友的奋斗史。
动物的纪录片之所以好看,除了画面的精美,更多是在于其不加修饰轻而易举地就道出生存的本质。
因此,我们可以去伪存真地去反观生活的本来面目,亲情,族群,权力,捕猎,环境更迭。
要生存下去,就必然面临各种生存挑战。
自然,动物,人类,本身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游走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求得生存的空间。
狮子老虎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冬日上班早期打卡的纠结,也就姑且吧”。
我常在文学作品中读到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厌倦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当政治、社交、权谋、野心、艺术、文学都不再能引起他的兴趣,他总是还可以投向最后的避难所——自然的怀抱。
自然之中不仅时时上演着最精彩的戏剧,还似乎存在某种永恒的美。
所以一部关于自然的纪录片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甚至可以超过一部莎士比亚剧。
BBC制作的《王朝》中有太多戏剧性的情节。
杂色狼“黑尖”已经夺取了母亲的领地,却还不知满足。
她连夜率众奔袭,深入由狮群控制的险境,誓要置母亲于死地。
谁料下一秒风云突变,弑母路上的野心家突遭鬣狗偷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狼崽被一哄而上的鬣狗撕成碎片。
弑亲的悲剧冷不防地变成了丧子的惨剧。
在热感摄像机的镜头中,那一晚夜色漆黑,“黑尖”的队伍如一群闪着银白磷光的幽灵,野心勃勃地长驱直入。
此时寂静的夜里突然响起鬣狗的笑声(是的,那声音极像人类的狞笑),仿佛是命运伴着最狰狞恐怖的音乐突然伸出黑手,粉碎主人公的一切野心和热望。
失子后的“黑尖”只是默默站在原地,望向鬣狗撤退的方向,发出几声压在喉咙中的低吼。
然后她转身,带着狼群,继续走在弑亲的路上。
但她和几分钟前多么不同啊:“低垂着头,低垂着尾巴,仿佛在哀悼”。
谋杀计划仍在继续,但每只杂色狼的身影都日渐疲惫。
后来,某日狼群在河边饮水时,一只鳄鱼突然窜出水面吞掉了队伍中的一员。
马上就要找到母亲且胜算很大的“黑尖”在那一幕之后突然全盘放弃。
她带着狼群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路退回原地,甚至毫不留恋地丢弃了从母亲那里抢来的丰美领地。
它们“一路奔逃,一英里又一英里,跑了一整日,又跑了一整夜”。
一路烟尘,路边散落着动物的白骨。
巨大的太阳把群狼的影子拉得很长。
成功仅一步之遥,我们无法理解“黑尖”为何突然放弃,也许那一刻她只想回家,缩回那片她从前觉得不够大、不够好的贫瘠领地。
也许这一路付出的代价太大,终于超过了她承受的限度。
这惊人的转折和荒凉的结尾令人着迷。
这是没有编剧、没有导演的自然戏剧。
难怪人类艺术家会感叹,自然和艺术都是“魔法的一种形式”,都是“奥妙的巫术”。
《王朝》的自然戏剧中揉合了太多复杂、微妙而相互矛盾的东西。
这些丰富精致细节是人类艺术家一心模仿、却时常力不从心的高妙之处。
我们在东非的草原上看到生命与死亡。
作为捕食者的狮子扑出时拉长的身体,作为猎物的羚羊起跳时优雅的腿,那些为了生存而爆发出来的力量都是“生之欲”最激烈的展示。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正午难熬的酷热,永远赶不走的苍蝇在烈日下没完没了地嗡嗡作响,也许那象征着与生命相伴的无穷无尽的焦虑和痛苦,只有死亡才能将它们终结。
地平线上巨大的落日,夕阳余晖中枯树上秃鹫的剪影。
受伤的母狮远离同伴,安静地躺在草原上,等待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夜幕和死亡,也许她也和我们一样,渴望着自由和解脱。
我们在塞内加尔的密林里看到残酷和温情。
从青少年时期就是社群首领的黑猩猩终在走向衰迈之际被更年轻的雄黑猩猩咬成重伤。
清晨,曾由他领导的猩猩群必须走向下一个有水的地方,只有他被孤独地抛下。
前来辞行的雌猩猩用温暖湿润的舌头舔舐他的毛发和伤口,这是临别的最后一次安慰。
之后她背着她和他生下的幼崽,头也不回地走向远处。
我们在印度的密林里看到重逢和永别。
寂静的午后,其他老虎都睡着了。
那只从来最羞怯、最胆小的雌性乳虎“比芭”却悄悄地走向泉眼,想靠近那只突然出现的陌生成年公虎。
她不应该那么做,那太危险了,成年公虎可能杀死任何非自己后代的幼虎。
结果“比芭”安然无恙,因为那公虎正是她的父亲。
她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然后有点紧张地走上前去。
但父亲只意味不明地看了她一眼,就兴趣缺乏地走开了。
而“比芭”继续是群中最羞怯、最胆小的那只,她总是抢不到食物,最后只能离开母亲的领地。
“比芭”独自离开的那天,蝉鸣凸显了潮湿和静默,她的背影渐渐被密林隐没,湿漉漉的草叶上飞起几只黄蝴蝶。
我们在南极看到希望和绝望。
绝望是零下六十度的严寒,强风卷着暴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不见一物。
孵蛋的公企鹅在这样的天地间如封冻的雕塑般一动不动,默默忍受着每一分钟的风刀霜剑。
而希望,是风暴过去后天空又有了太阳,小企鹅毛茸茸的头从裂开的蛋壳里叽叽喳喳地探出来。
而前面讲过的“黑尖”的故事,是我们在津巴布韦的河漫滩上看到的欲望和虚无。
自然的戏剧中有太多迷人的东西。
这里有青春和衰朽的强烈对比:三岁的雄狮不自量力地扑向体型比他大数倍的河马,跃跃欲试地第一次跳过母亲领地边界的河沟,去探索新的地方;作为狼群首领的老年雌性杂色狼,在流放中靠经验和智慧保护所有同伴周全,却在得胜后回家的路上再也走不动,死在陌生的土地上。
这里有权力和孤独的永恒叹息:当了一辈子首领的黑猩猩“大卫”,总是独自坐在树上,微微颔首,监视着群里的每一只猩猩。
他的手指总在焦虑地敲打,他的脚趾总在紧张地抽搐,这位孤独的王似乎时刻盘算着什么。
他即使受伤也在其他猩猩面前努力装作强大健康、不可一世的样子,只有无人处的摄像头拍到他默默舔舐伤口和拼命补充营养的样子。
戏剧还需要一点更加微妙的东西。
比如不可解的神秘:林中枝桠的间隙中突然露出象的巨大眼睛,刚出生不久的杂色狼幼崽露出毛茸茸的惊讶之情。
再比如无理由的疯狂:当杂色狼和狮群的战斗千钧一发,当杂色狼幼崽就要死在狮子口下时,不知从哪儿突然奔出一只发疯的黑水牛,自愿冲到狮子面前送死。
没有人理解它为何要如此。
这疯狂是自然中的一股神秘力量,战争因此不明不白地突然结束,小狼因此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自然是美的,还是残酷的?
也许我们可以说两者皆有。
但更难回答的是:这种美究竟是存在于自然本身之中,还是仅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之中?
动物的戏剧,归根到底大半是人类心灵的戏剧。
狮子“查姆”放弃中毒的幼崽继续前行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因幼狮死亡而痛哭流涕的是BBC剧组的工作人员。
企鹅被困冰沟时只是拼命往上爬,多次不成功后便丢掉幼鸟逃生;而在旁观看的摄影师揪心到睫毛上结满了冰雪,他们最终决定违背野生动物拍摄的“不干涉”原则,出手相救。
我们甚至不能完全肯定动物丢弃幼崽是为了让个体或群体生存下去。
“科学家总认为动物的呻吟、保护色彩以及形状是有目的的,其实它们的精彩有时要超出单纯生存的原始目的。
在艺术中,个体的风格从本质上讲像海市蜃楼一样丰富并且像海市蜃楼一样有机。
”幼虎“比芭”离开时草丛里飞起的黄蝴蝶,更是人类剪辑师的创作。
每时每刻,世界上发生着数不清的离别,黄蝴蝶自然也从各处的草丛中起飞。
但离别和黄蝴蝶之间并无联系,是人类的感情发明了这种联系。
人类太渴望意义,所以总是自说自话地编织出戏剧。
也许因为动物既有着自然的神秘,有似乎带着人类的感情,我们才觉得它们格外可爱。
而自然戏剧的结局,往往并不如我们希望的那样。
黑猩猩“大卫”保住了领袖地位。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拍摄结束后不久,猩猩群再次发生“政变”,这位孤独的王终于被比他年轻的雄猩猩打死。
狮子“查姆”在影片末尾又生下了一窝小狮子,旁白说那象征着家族的兴盛的崭新的希望。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一年后,剧组回访时发现她身边的两只幼狮已不见踪影,而没有母亲照顾的幼狮在自然界中绝不可能存活。
孟加拉虎“拉吉贝拉”在领地争夺战中负伤后顽强地康复,并奇迹般地把四只幼虎全部养大。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一年后,这只伟大的母虎死于另一场领地争夺战。
我们总相信(或者说总希望)“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
但在镜头之外的世界里,不能杀死你的,终会在明天、下个月、明年或下一个雨季之前把你杀死。
但那毕竟是明天、下个月、明年或下一个雨季的事情。
在那之前,我们和《王朝》中的动物一样,还拥有很多:无限宽广的草原,天空流动的云,破晓时分的浓雾,紫色薄暮中的群山,金色的草穗;新的一天,太阳又在草原上升起;新的一年,雨季终于降临于赤地;狮子金色皮毛上的雨滴,企鹅黑色翅膀上的冰晶。
也许这些,便是自然的永恒之美。
自然的戏剧如果只能有一个主题的话,那便是庆祝生的奇迹吧。
或许是先入为主,戴维一出现的时候我就觉得它与众不同,他是占领统治地位最长时间的强者,但却无法信任任何黑猩猩,与其他有盟友的首领不一样,他独来独往,但屡战屡胜。
介绍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有点担心了,总觉得屡战屡胜之后会有个大的转折,果然,大金、卢瑟等年轻雄性对权力虎视眈眈,我和戴维一样紧张。
戴维以和一位年老力壮的黑猩猩缔结友谊来抵御即将到来的危机,在雌性黑猩猩发情期来临时,他终于有了盟友,但双拳终究难敌四手,作战中戴维被年轻雄性黑猩猩攻击成功,躺在地上,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整个族群,包括他的盟友,都丢下他踏上了寻找水源之路,而水源在十公里之外。
我想故事果然发生了转折,曾经战无不胜、身强体壮的戴维此刻独自躺在地上,伤口醒目,苍蝇飞舞,他却只偶尔睁一下眼睛,动一下断掉一指的手。
但看他能动,我又在期冀他能爬起来,我想纪录片给了他这么多篇幅,或许他是能爬起来的万幸,他真的爬起来了,甚至追赶上族群,甚至在卢瑟试图篡位时掩盖伤势吓住了对方,成功捍卫了自己的首领之位。
一开始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不结盟呢,等到他和第一位年老猩猩结盟,我又想,他既然可以结盟,为什么不多结交一些盟友呢?
这次之后,戴维果然扩大了盟友数量,通过互相梳理毛发的方式结成了数量足够的年老猩猩盟友团,他们因年纪更长而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又不再年轻所以不会觊觎戴维的首领地位,和他们结盟,是再合适不过的。
至于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和他们结盟,或许是年轻而强壮的戴维一开始有能力应对一切危险,也许是占据统治地位让他难以轻易交付信任,但之后的危机让他意识到孤掌难鸣,他需要盟友,需要足够的强悍但不会威胁他地位的盟友此后又有一只雌性黑猩猩迎来了发情期,作为首领的戴维享有独一无二的交配权,九个月后,戴维的后代数量是其他雄性黑猩猩的两倍,他的权力逐渐稳固,王权有了传承。
最后是摄制组的花絮,四十多度的高温下拍摄烈火,被蜜蜂叮,一觉醒来戴维不知所踪,环境极其恶劣,我曾觉得他们可以近距离记录动物,欣赏我们看不到的山川美景,他们很酷,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但换做是我,我能做到吗?
目前不能,但还存在一点期待,我害怕危险,但的确向往自然。
最后的最后,依然是人与自然需和谐相处,摄制组说黑猩猩不仅面临内忧,还存在外患,我还以为是什么天敌,不想是人类。
在人类对金矿的挖掘下,黑猩猩栖息地已大幅减少,以此提醒人类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家园。
英音超好听 为啥看这样的documentary也觉得残忍 接受不了 特别喜欢里面的painted wolf。
E02 看到企鹅妈妈护着孩子一起掉落在冰崖下后,奋力地挣扎着想要带着幼崽爬上去。
但是爪子无法勾住平滑的冰面,只能为了自保,放弃了孩子。
当镜头拉远,企鹅宝宝瞬间像一个小绒球滑入更深的悬崖,孤零零地凄凉地叽叽叫着。
叫声空荡荡地回响在苍白的雪地中,无助、恐惧……就在我不得不同情丧子的企鹅妈妈和即将被寒冷吞噬的企鹅宝宝时,镜头一转,一位坚强的企鹅妈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艰难笨拙地用嘴、稽、爪共同合作,爬到了冰崖之上,好似拼尽了最后一口力气。
E03 强悍的生命力,在这一集中,深感狮子的强大和弱小。
强大于它们的壮硕和速度,弱小于它们对外在环境的无法改变的无力感,母子的回头凝望,悲鸣奏起,一步啊,三回头。
也许这就是永别。
有幸参加了豆瓣观影团的首映活动,看到了《王朝》的第一集。
说说自己的几点感受。
1.BBC作为世所公认的纪录片之王,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水准,对得起这个名号。
画面精美,场面震撼,故事好看,将大自然最为动人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我喜欢看自然类、动物类纪录片的初衷之一,便是觉得动物的故事常常能让我们联想到人类自身。
这部《王朝》既然是通过讲述五种动物家族,在面对大自然残酷的生存环境之下所做出的不同的生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应该也看得到人类自身的影子。
作为世界最大群体的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社会中的丛林法则也能映射到这部影片中去。
3.这次首映礼还看到一些幕后花絮,包括如何采集素材,如何与动物保护组织和研究组织共同进入野生区域,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类的不断扩张和对野生环境的不断掠夺,真的对那些可爱的动物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
真心希望人们能保护好这些可爱的生灵们的栖息地,我们作为他们强大的邻居,真有义务更完整的保护这个自然环境啊!
强烈推荐!!!!
5星好评!!!
私人排序是杂色狼>狮子>黑猩猩>企鹅>老虎。
黑猩猩在讲雄性,帝企鹅更多是和自然做斗争两性各有分工,其他3个都是雌性主导。
几个镜头印象深刻,一个是帝企鹅妈妈坚强着从雪坑中爬出,保全了自己和孩子;还有一个是杂色狼遭遇狮子攻击幼崽危险时一只水牛突然冲出“解围”然而命丧狮口;一直狮子们因为人类下毒受伤颇重,身为首领的妈妈不得不放弃;以及老虎被迫来到人的领地。
pride dynasty troop pack最精彩的是杂色狼,关于领地争夺,关于生存,关于和其他物种的斗争,关于团队关于后代关于权衡。
大自然残酷,弱肉强食,一代又一代。
更残酷的是人不断蚕食着这些生物本身的领地,缺少敬畏之心。
看到每集背后团队和这些生物的和平互动,以及提到的因为人类推进而导致这些物种生存空间降低甚至濒危,内心充满感慨,希望大自然中的每个生物都能自然相处吧,包括人类。
2 大象Turn around the fortunes of the dynasty.扭转这个王朝的命运。
用鼻子护住小象,防止跌倒,很能共情用嘴巴吸奶而不是鼻子。
Extraordinary.意想不到的。
公象14岁的时候就会离开家族,与其他单身公象一起生活。
母象4年发情一次。
From far and wide.小象的危机来自于同类,成年公象的误伤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in an never-ending search for food双胞胎之间的竞争,资源long waitednot a moment too soon
之前在电影频道之类的短暂看过挺有兴趣的,怎么现在打开索然无味了呢
企鹅那里还不如之前的地球脉动拍的好,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分。。是不是以前的都没看,很明显后面这些比起同样有大卫的《生命的进化》那种风格的要烂很多,使劲把动物拍成人,不太行。
我来当老实人,说一点实在话,当成动物保护片看是完全没问题的,不过简介里面说的什么动物界王朝更替勾心斗角是没有的,我本来奔着看一点大自然血淋淋的权力争夺的目的来,失望了,动物们还是太可爱质朴纯洁了,没法跟一肚子坏水的人类比。
感觉老虎狮子之间挺类似挺重复的
太。无。聊。了。不知道为什么本来还可以的故事能给讲得这么无聊,旁白声音也非常非常非常讨厌,坚持到狮子那集实在看不下去了,狮子都能给讲得这么看不下去也是服了
又一部BBC自然纪录片的年度巨制,聚焦于群居动物中首领的习性(帝企鹅除外)。黑猩猩狮子老虎企鹅都是纪录片常客了,最大的新鲜感来自第四集的杂色狼(俗称非洲野狗),两个家族之间仿如黑帮开战的冲突极具戏剧性,而且这一集的摄影水准更是登峰造极,很多golden hour的画面都美不胜收。
有点无趣,看不下去
就很不错,动物家族的成长史。over。
有点视觉疲劳了
权利、地位、空间、家族、亲情和爱,既是动物王朝,也是人生百态,企鹅狮子老虎看得我潸然泪下,女人真强大!
删减版吗
故事性比较差,但是后面的花絮很不错。几个动物也不喜欢,就🐯老虎喜欢。
黑猩猩结尾闭眼,帝企鹅刚出来的那一段,要带耳机看还有,感觉雄狮虎有啥用啊
帝企鹅生儿育女太难了,母企鹅为了产蛋可以忍受一个月不进食,公企鹅为了孵蛋竟然四个月不进食。有的公企鹅在孵蛋时没能躲过暴风雪被冻死,有的孵化出的小企鹅没能等到母企鹅回来而饿死...丧子的许多母企鹅出于本能去抢夺其他小企鹅...还有的小企鹅被妈妈抛弃于沟壑之间...突然庆幸自己是人类,大自然真的很残酷无情,一幕幕场景就像南极的暴风雪一样残酷的冲击着我的心...😭今晚的我爆哭三次。
看之前,又是一部过誉的纪录片。看完后,竟然有人不给五星
以单个物种为单位的切入点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生物个体就是自然选择的实际竞争者,也产生了大量人类情感错误投射的空间。如果缺乏对自然选择的正确理解,用人类的道德去类比动物行为,如此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就沦为对基因载具的浅显膜拜,和对军备竞赛带来的戏剧张力的娱乐而已。不过剧本本身也是命题式地戏剧性展开,很无趣。
音乐,故事剪辑,影像质感…都有着电影的制作水准,很燃。围绕某个目标的长时间追踪拍摄,更是在动物纪录片制作里少见,也因此凸显出团队前期调研和拍摄付出的巨大心血,为制作团队鼓掌,点赞。
3.5,最喜欢的还得是帝企鹅啊啊啊啊啊
个人观感是没有《地球脉动》精彩的,因叙事焦点集中在家族生存延续,对素材的要求特别高,结果因素材不够或节奏不好我的期望就会落空。但企鹅一集是相当相当精彩,那一集足以代表整部王朝。
在纪录中捕捉到这么多剧情,拍摄时间长达数年,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也是挣扎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