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恋才腻腻歪歪呢,真兄妹从来是动手的。
和另一个编辑盆友聊电影里的兄妹关系。
可我脑子里闪现的,都是奇怪的东西:
[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伪骨科
[愚行录],真骨科
[羞耻],在骨科的边缘试探
[戏梦巴黎],骨科Plus这个世界被德国骨科占领了吗?
独生子女瑟瑟发抖。
变态的人类啊,男女之间就不能有纯洁的兄妹之情了吗?
[快把我哥带走]里有。
名字就很中二,与小清新、纯爱、文艺坚决划清了界限。
哥哥时分(彭昱畅饰)和妹妹时秒(张子枫饰),每天都在互相厮杀。
厮杀的主题,包括零食、零花钱、谁提包等等关系生存的重大问题。
长期被骨科荼毒的独生子女忍不住要感叹:这样充满漫画感的兄妹,是真实存在的吗?
兄妹感听起来简单,演起来难啊。
①我妹妹,只能我欺负有张子枫和彭昱畅在,这戏就至少成了一半。
没错,是兄妹,不是情侣人们成天讲,演情侣,是要看化学反应的。
两人站在一起,观众便有了心下判断。
登对,或者不登对。
但“登对”这个词又太缺乏量化标准。
鼻梁该高一厘米,还是嘴角再抬五度?
这也让爱情片选角,成了一门玄学。
但你们进一步想想呐,演兄妹不是更难了吗?
一看就得是一家人,但又绝无暧昧。
比玄乎的“登对”,还要再微妙一点点。
参考段誉。
钟灵、木婉清、王语嫣,都说是名义上的妹妹。
结果呢?
段公子的这出兄妹情,是陈奕迅歌里的《兄妹》。
哥哥力始终是盖不过男友力,站在谁身边都像男朋友。
害姑娘们小鹿乱撞时分,就深得哥哥力精髓了。
他教育万岁,后者正苦恼和弟弟万幸关系冷淡。
你和万幸,那说好听了叫客气,说不好听就是陌生。
你们喝过同一瓶水吗?
吃过同一碗饭睡过同一张床撒过同一个谎吗?
两个人干过架没?
而彭昱畅和张子枫,在饰演兄妹时,把以上兄妹相处的核心思想贯彻到底:别客气,往死里坑。
加上漫画感,这对活宝兄妹演得相当合衬。
每天,妹妹从还没起床就受欺负。
头发被绑在床头,还相当精美
吹风机吹白了头
还得替哥哥带书包去学校要是恋人应该哭唧唧吧。
妹妹就不一样了,直接打,高抬腿踢,能把哥哥打死了这辈子就值了。
不,女朋友的腿踢不了这么高张子枫的体态动作太到位。
哥哥爱偷吃妹妹的烤肠。
要是恋人吧,推来搡去你侬我侬咬一口。
可哥哥,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了半拉,还剩半拉也一并拽走。
不,男朋友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嘴彭昱畅那抑扬顿挫的挑眉咧嘴也太精准。
我妹妹只能我宠着?
不存在的。
我妹妹只能我欺负。
片中有一幕,是时分变成了妙妙的哥哥之后,把时秒误认成妙妙,还要去偷吃她的烤肠。
一扭头发现认错了人,时分尴尬地吐了出来。
怂怂地把烤肠插回牙签上也只能欺负我妹妹啊。
②父爱……不,兄妹爱如山这种活灵活现的兄妹相处模式,一部分来自于漫画原著。
包括偷吃烤肠、蹭别人家的鞭炮听个响、剩菜不断加料吃一个礼拜、给妹妹买冰淇淋却自己先舔,等等生活化的细节,都是原著梗。
漫画的每一话,也总以时秒的武力突破告终另外一方面,郑芬芬导演([听说])也是和四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
张子枫把握不好怎么演妹妹时,郑芬芬就出马示范。
尤其是“打戏”,彭昱畅常常要被导演和张子枫“各打一遍”打得不够好笑,不够凶,就再多打一遍。
彭彭真是坚强不屈的哥哥。
异性恋才腻腻歪歪呢,真兄妹从来是动手的。
但就像老话说的,打是亲,骂是爱。
哥哥在球场上被撞倒,妹妹二话不说就要跟对方干架。
即使哥哥被“换”成了别人的哥哥,但哥哥力也还在。
时秒打架进警察局,时分就陪她进。
更不用说,掩饰在那些欺负下的真相,是希望妹妹晚点承受家庭破碎的打击。
③我的兄妹,我亲爱的同谋啊这部电影也有很多小Bug,包括父母线略粗糙,情感线略突兀。
但仅仅是卡通感,和兄妹感,就太招人喜欢。
原著漫画,都是兄妹俩的中二日常,嘻嘻哈哈。
而电影,通过真的“把我哥带走”,让时秒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领略了哥哥耍贱外表下的好。
也让我等独生子女开始了解,真正的兄妹是什么。
我很喜欢一个设置。
时分在学校闯了祸,老师把兄妹俩叫到学校,让他们把家长叫来。
结果两人默契地存了假号码。
他们在背后用手势对暗号,瞎编谎话,蒙混过关尽管刚才还要打死哥哥,但面对老师,还是要护着他。
这个世界是很奇怪的。
爸妈会吵架,也可能遇见小混混,想要的大车永远没钱买,学校闯的祸事一箩筐。
小风还是大浪,两个小生命是背靠背度过的。
不服世界游戏规则,就一起作案。
兄妹,在这个世界上是同谋,是共犯啊。
-文: 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一颗星给彭昱畅的演技,一颗星给原著漫画。
怀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这部电影,毕竟是张子枫加彭昱畅,但浮夸的剧情完全没有青春的代入感:高三的哥哥疯狂到剪掉全班考试卷子的姓名拿来卖?
放学捉弄妹妹只为了让她不要看到爸爸妈妈吵架?
(坦白讲爸妈下班比学校放学还早?
) 单调的人设:闺蜜出场的时候,设定是有钱家戴粉红色眼镜打扮的像个小公主,我以为我在看学校组织的儿童片…当然闺蜜的颜值是肥肠棒的,但是这个人物太单纯太不做作,以至于男主变成闺蜜哥哥之后,闺蜜对他的百依百顺,太,夸,张,了… 哥哥这个人物本来是立得住的,后期表现出来的哥哥的好,哥哥的蠢萌,哥哥照顾爸爸不得不告别妹妹本来是立得住,但是前期哥哥的皮太过于夸张,导致女主在刚刚发现哥哥没了之后开心的一个人霸占家里的零食,作为观众我觉得这过得挺好的嘛,女主怅然若失什么啊… 还有爸爸妈妈,这两个人的形象完全没有塑造出来,爸爸只有酗酒,也不知道爸爸为什么酗酒,还要儿子每天来捞自己?
看的时候心里只有冷哼说,我要是妈妈我也跟他离婚…… 妈妈这个角色也挺可怜的,责怪爸爸的话从头到尾都只有“你能不能不要喝酒” ??
这一点编剧可以说肥肠不用心了,你不让父母这一层背景丰富起来,你让父母对女主的爱这么少(爸爸只有一个关灯,妈妈只有亲女主两口转身就走),我真的get不到你俩离婚还拆散兄妹俩这种感动点啊。
什么才能让女主的情感在最后的时候最痛?
和睦的家庭最终分开,默默爱着保护着她的哥哥不得不离开,这才最痛。
然鹅真的缺少这么一点渲染… 父母可以吵架,但是父母对女主真的爱好少啊…… 最后夸一下彭昱畅的演技,集拼图的蠢萌,换妹妹后对女主的那几幕,竟然有点帅。
被爸爸回家(虽然不知道爸爸为啥这么丧,每天都这么丧)还是挺心酸的。
漫改不易,且改且珍惜吧
反正,“妹控”题材总能拍的好看就是了,因为,它总能那般亲密无间,又带着些许禁忌味道。
一根烤肠就能引发一场真假兄妹情的危机。
哥哥时分和妹妹时秒,驻足在学校旁的烤肠摊旁就挪不动了脚,妹妹说“买吧”,哥哥内心一顿挣扎后还是:“作为吃土一族,回家吃剩饭比较划算。
”妹妹只能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烤肠却被哥哥一口吞到底,妹妹上去就是一个左勾拳,打到你哭着找妈妈。
瑟瑟发抖,亲...亲兄妹吗?
©《快把我哥带走》动画让人怀疑人生的兄妹相处,却是《快把我哥带走》里的日常,日版里把它的名字翻译作“没有给我哥吃的药”,也是很接地气了。
《快把我哥带走》原本是漫画家幽·灵在快看漫画上连载的一部国漫,因为人气很高,先是动画化被做成了泡面番,这又有了电视剧和电影版。
©《快把我哥带走》电影剧照电影版拍的很可爱,彭昱畅和张子枫两个小演员也是格外可爱,每天整蛊耍贱、日常坑妹的傻哥哥,看到最后,也能让你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感慨一句“国欠哥”。
你以为小哥哥是坑妹狂魔,其实人家是终极“妹控”,深爱她、保护她,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一心捍卫她成长的纯粹与童真。
“妹控”一词源自ACG(Animation、Comic、Game即动画、漫画和游戏)用语,指的是喜欢妹妹、爱护妹妹的一种情结。
本来,兄妹情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亲情的一种,但ACG文化在90年代商业狂潮里偏偏能把它发展成为萌属性的一种。
1999年3月,游戏杂志《电击G’s magazine》发起了一项名为“妹妹公主”的读者参与计划。
在和读者的互动中,最终诞生了12款有着不同萌属性的妹妹,有的温柔善良、有的迷糊软萌、有的成熟妩媚...可以说是全方位吃定了你宅男群体。
©《妹妹公主》剧照这之后,由这个IP开发出了漫画、动画以及更具影响力的游戏,在二次元正式宣告掀起了“妹控”风潮。
说是“妹控”,其实却越来越有点跑偏,发展方向成了“德国骨科”,也就是兄妹恋。
不过,这也早早有迹可循。
早在1983年,富士电视台就播送过一部安达充原作改编的动画,名字叫《美雪,美雪》。
安达充是画什么的人,代表作《棒球英豪》,你就知道《美雪,美雪》的柔软风格了。
©《美雪,美雪》剧照美雪,一个是温柔美丽的女朋友的名字,另一个是多年未见的妹妹(没有血缘关系)的名字。
安达充把男主角对妹妹美雪的保护与伤害、动摇与最终坚定画了整整12卷,在他笔下,让一个本来略显狗血的三角恋故事变得清新优美,纯真质朴。
这部算得上是最早的表现兄妹题材的漫画了,而且是最早的“伪骨科”,但和90年代后出现的“骨科”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90年代初,随着《同级生》这类成人游戏和GALGAME(俗称美少女游戏)的源起和兴盛,各类主打萌元素的美少女角色出现了。
比如青梅竹马、比如爱豆、比如眼镜娘、比如运动少女...然后,也有了妹妹。
《同级生2》中的妹妹鸣泽唯,和男主角8岁起就同住一个屋檐下,互相打闹、彼此依靠,然后,还互相爱恋,实际上,这也是游戏的卖点。
©《同级生2》中的妹妹鸣泽唯当年鸣泽唯的人气太高了,本来,她只是游戏中15个美少女中的一个,但因为各种人气屠榜,才被设置为了第一女主角。
而随着唯引发的高人气,后来读者票选妹妹属性的《妹妹公主》横空出世了。
《妹妹公主》直接在整个宅圈掀起了不小的“妹控”风潮,“妹控”这个概念也由此开始深入人心。
不过,虽然后来还是有《反叛的鲁路修》那种单纯极致的“妹控”题材,但这个领域,已经被“骨科”占领了。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染红的街道》、《缘之空》、《腹黑妹妹控兄记》...听起来是妹控,其实分分钟是后宫番。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和《缘之空》这一类作品的大热,已经把单纯的“妹控”变得不再单纯。
去年在霓虹大热的真人版《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就是一部漫改的“伪骨科”,可见人们对这个题材的强烈热情。
这一类作品的大热,已经把单纯的“妹控”变得不再单纯。
去年在霓虹大热的真人版《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就是一部漫改的“伪骨科”,可见人们对这个题材的强烈热情。
©《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剧照所以,像《快把我哥带走》这样一部纯粹的“妹控”,在一众“骨科”的包围下,显得是多么珍稀。
汉尼拔是一个优雅的食人者,当他在[沉默的羔羊]里,以仅仅16分钟戏份征服所有观众时,一个疑问出现了:是什么塑造了食人者汉尼拔?
在[少年汉尼拔]里,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童年,还有童年时的妹妹。
出生在二战前立陶宛的兄妹俩,本来有着明媚温暖的童年,可爱的妹妹就像是他的小尾巴一样,每天跟在他身后。
妹妹,是他最爱的亲人。
但德军的闯入和到来,不仅让幼小的他亲眼目睹父母的死去、家园的消失,更可怕的是,面对食物短缺的困境,德军吃了他的妹妹。
©[少年汉尼拔]里小时候的汉尼拔和妹妹痛失妹妹时的悲伤与绝望,从此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以及性格黑化的转折点。
残酷童年题材里,似乎总有一个被“牺牲”的妹妹。
赚足人眼泪的[萤火虫之墓],仍然是有一个最后因营养不良而死去的妹妹节子。
当兄妹俩在野外追逐着萤火虫而舞,当哥哥用简陋的梳子为节子轻轻梳头,当女孩饿到将死还在担忧哥哥的下一顿饭...
©[萤火虫之墓],哥哥和妹妹节子在乱世中相依为命这些细节,全都成了让人落泪的理由,也是某种无声的控诉。
兄妹俩的相依为命,哥哥在艰苦环境下对节子竭尽所能的疼爱,小女孩的柔弱与坚韧,都让电影显得愈发残酷。
伊朗电影[小鞋子]里的兄妹也是,9岁的年龄,本来正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为妹妹一只鞋子的丢失,两兄妹开始每天轮换着一双鞋穿的生活。
电影结尾,哥哥用尽全力奔跑在赛场上,他的脑海里回错着妹妹的声音“我没有鞋怎么上学?
”
©[小鞋子]里的两兄妹所以,他要竭力奔跑,为妹妹赢得那一双球鞋的奖品。
93年,安德鲁·伯金拍摄了[水泥花园],讲发生在英国郊区的一个家庭的禁忌故事。
父亲猝死在花园的修葺活动里,母亲此后患病,郁郁离开人世,留下了4个孤苦的孩子。
较大一些的长子和长女偷偷将母亲的尸体沉入水泥花园之中,他们接着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妹开始独立生活。
哥哥长发,妹妹短发,在这个有着暗绿色墙壁、腐朽味道家具的水泥房子,发展出了一段不伦之恋。
©[水泥花园]里的兄妹更早的这个文本,是法国诗人、剧作家让·谷克多的自传体小说《可怕的孩子们》。
50年代,让·梅尔维尔把它拍成了同名电影,成为后来[水泥花园]、[戏梦巴黎]等电影的母题。
02年的法语片,甚至直接片名就叫[恶魔的孩子]。
©[恶魔的孩子]里的兄妹,一对随时在逃跑的兄妹最惨烈的孩子们的故事,兄妹间炽烈的、相爱的,又破碎的、残酷的。
最凋零无助、最残酷无解的,是童年,诡吊的童年,玻璃般的童年,不论是“骨科”与否,兄妹关系,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镜子。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记载的神话传说里,缔造日本的创世者便是伊邪那岐和他的妹妹伊邪那美。
传说,二人曾在天浮桥上将一根长矛投向大海,提起后,海水滴落形成的小岛,便是日本。
而二神后也降于岛上,男神左巡,女神右巡,相遇处结为夫妻。
其实,中国创世神话里的伏羲和女娲,也是兄妹的关系。
可见,即使在早先的神话里,也有“妹控”的一席之地。
曹雪芹写《红楼梦》,里面的宝玉可是个不常见的宠妹狂魔,对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他一见如故,二见钟情。
©《红楼梦》剧照“女人是水做的”,不论是自家妹妹,还是别的妹妹,他都有一种“处处怜芳草”式的倾慕和赞美。
日本诗人、童话作家宫泽贤治一生贫困而孤苦,在他短暂瞬逝的一生,也只有妹妹站在他身旁,支撑着他写下去。
妹妹早逝后,他不仅留下这首著名的《永诀之朝》来表达哀恸:今昔你就要远去了,我的妹妹。
门外的世界风雨交叠,却异常的明媚...还写下了永恒的经典《银河铁道之夜》,写了8年,直到临死前还在删改,只为了怀念妹妹,为了不让自己忘记妹妹。
©《银河铁道之夜》是对妹妹的祭奠诗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也一样一次次地写妹妹的身影:从蓝色的镜子里,妹妹纤细的身影飘然而出,他坠入黑暗中,仿佛已经死去。
妹妹你将去的地方是秋天和黄昏,蓝色的野兽在树下沉吟,寂寞的池塘静卧黄昏。
从文化角度,“妹控”大概出自一种深层心理,不论是源自一种保护欲,还是别样情感的转移。
因为它确实广泛存在,才会在ACG领域发展出了一整套妹萌文化,甚至是“骨科”文化。
反正,“妹控”题材总能拍的好看就是了,因为,它总能那般亲密无间,又带着些许禁忌味道。
-作者/卷卷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前后左右的女生都在哭,搞得我即使超感动,也不好意思掉眼泪。
也许是我想的太多,但总觉得大家哭成一片不太好,于是每到自己感动要哭的时候,赶紧看一看身边正哭的稀里哗啦的女生,告诉自己,看她们都哭成这样了,你就别哭了。
《快哥》的动漫追过,网剧追过,电影也看完了。
我相信它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喜欢,是因为它真的写出了大家心中的兄妹情,从时秒和时分两个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我们好多人不也都是像他们兄妹俩这样打打闹闹过来的吗,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两个人互相打对方,谁也不让谁;但要是在外面谁欺负对方的时候,又会豁出命去保护对方,不让对方吃亏或受伤。
我没有哥哥,但有一个姐姐。
平日里姐姐百般照顾我,可该骂我的时候也绝不心慈手软。
小时候没少挨她揍,长大了也没少挨数落、管教,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做哥哥姐姐的都比较早熟,因为早熟,所以要照顾和管教我们这些不懂事每天吱哇乱叫冷了要穿衣服饿了要吃饭委屈了要抱抱的弟弟妹妹们。
每次我委屈跟老爸撒娇要关心的时候,我姐都是一脸鄙视,好似我在眼里真是个长不大的大傻逼。
每次我哭着问我姐,为什么我妈不疼我就疼她的时候,她都非常淡定的说,你都多大了,还要父母疼?!
没错,做老大的总是有老大的样子,而做老小的,果然总是没出息的样儿。
电影中的哥哥时分也是一样,他给妹妹时秒做饭,给妹妹关灯,想办法照顾妹妹的生活,也极力保护妹妹的内心世界。
因为父母感情不和,分居两地,哥哥时分真是又当爹又当妈,还要招架时不时要闹上一闹的妹妹时秒。
陪你长大,看你变老。
1. 除了爹妈,这世上还有一个人会视你如命我想有兄弟姐妹的好处是,即便一家人散了,父母不在一起了,还有一个人与你相依为命,共甘苦,同进退。
试想如果时秒没有哥哥时分,她遭遇了父母离婚,自己跟着每天酗酒、不沾家的父亲一起生活,将会多悲惨。
可能她会早早退学,一个人承担起一个家;可能她会抑郁,成为一个不合群的自卑的小女孩;可能她会误入歧途,早熟,做一些不该她这个年纪去做的事情;可能她会觉得自己一生缺乏爱,心潮寒冷……而有了哥哥时秒,即便妈妈不在家了,还有人陪她打打闹闹,让她打让她骂让她依赖让她倾诉,让她不会那么孤单。
的确父母给的爱和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同,可是如果没有爸妈疼你爱你了,还有一个哥哥、姐姐疼你爱你,视你如命,也是三生有幸不是吗。
终有一天,我们要独自长大。
2. 成年人感情,不是我们流几次眼泪就会懂电影里,时秒发现妈妈不爱爸爸了、想要跟爸爸分开时候,她想尽一切办法帮爸爸挽回妈妈的心。
她以爸爸名义给妈妈送花,想让妈妈回心转意,却不曾想妈妈下班后气愤地把花扔到家里的桌子上,义愤填膺地跟爸爸说,你送我这个干吗?
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
懂事的时分早已发现了父母感情破裂,他们之间分开是早晚的事,所以在看到父母真的要分开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挣扎。
而他也一直为了保护妹妹,不让妹妹难过,让父母不要告诉妹妹,他们的事情。
妹妹时秒还一直像个没长大的小女孩,总以为只有爸妈都在,哥哥在,才是家。
如果妈妈走了,就没人疼她了,她像个小孩子一样,死抓着决心要离开他们的妈妈不放,还单纯地天真地想让她的妈妈留下来,他们依然是一家人,不分开。
可是,成年人的感情,岂是我们流几次眼泪,伤几次心,就能够改变的呢。
关于爱情这件事,在我们没有长大和经历之前,我们不知道爱情居然那么复杂。
我们不知道,再轰轰烈烈地爱,也可能有不爱的那一天;我们不知道,即便结了婚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也可能有一天会斩断情丝成为陌生人;我们不知道,父母除了家庭、亲情,也需要被保护、疼爱,也需要安全感;我们不知道,我们哭着喊着求着其中一个人留下,可能是毁掉了他们一生的幸福……也只有在小孩子的时候,我们会不管不顾地索求,等我们也懂得了爱,懂得了人生苦短,即便他们是父母,也有权利去过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再也不敢那么自私的去要求什么了。
成年人的情感世界里,一样没有容易二字。
我们总是要等到失去,才懂得何为珍惜。
3. 有一种爱是,心里爱你,嘴上却打死不说我知道很多人觉得妹妹时秒脾气太暴躁,有时候对哥哥时分做出的要求很无理,对哥哥某些行为大动干戈往死里打的样子也有些过分。
可是,妹妹时秒对他哥哥的依赖和爱,比她想象的还要深。
只是像时秒这样性格倔强的女孩,从不会轻易表达自己心里的关心和爱。
当哥哥时分挨欺负的时候,不管自己上一秒有多生哥哥的气,也会马上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将欺负哥哥的那些人打倒。
当哥哥真的在自己许愿之后,消失了,成为苗苗的哥哥的时候,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心里有多失落,多希望不管自己的哥哥多混蛋多讨厌,都赶快回来。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
有人性格开朗,喜欢表达,心里爱你,嘴上也很直白;但也有人看起来大大方方,心里却纠结腼腆的要死要活,心里再关心你,嘴上都是打死不说。
我比较喜欢后者,因为我知道,一旦后者真心起来,全宇宙都敌不过。
我曾经喜欢过一个男孩,也是这样的性格。
过马路的时候,不是牵手,而是生拉硬拽着我走;下雨的时候,会一边骂我粗心不带伞,一边把我往他的伞底下塞;我嘴馋的时候,一边说我要吃的东西太贵,一边掏钱给我买;我哭的时候,一边说我哭的多难看多难看,一边拿纸巾帮我把眼泪擦干……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遇见过这样的男孩。
我们没有在一起,我却一直记得他特别的真心。
我姐也是,一边骂我懒的要死,吃饭都懒得下楼,一边会在吃完饭给我打包回来晚饭,不让我挨饿;一边说我太放纵太自私,一边帮我收拾好下班回家扔在门口的拖鞋,吃完饭扔在饭桌上的碗筷;一边说我强势不顾他人感受,一边无止境地让着我,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一边嘴上骂我不懂事,一边骂别人说我不懂事……或许能让我们嬉笑怒骂的人,才是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
愿你从此懂得珍惜,懂得爱。
一如这部电影,它会让你很开心,也会让你很难过;会让你很悲伤,也会让你很温暖。
它给的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会让你明白如何完整的去爱一个你爱的人。
虽然最后,时秒去车站追十分的时候,说的那句,“哥哥,你丢东西了,你把我丢了……”很肉麻,可是真的也很心酸。
差点让我老泪纵横。
趁着还能放肆依赖的时候,去依赖吧;趁着还不管不顾去爱的时候,去爱吧。
就像我对我的姐姐一样,长大后离家和谁都不亲,唯独和姐姐不分不离。
以前想万一她找男朋友了,结婚了,生小孩子了,不爱我了怎么办?
现在想,管它呢,在能爱她烦她恼她关心她的每一天,好好珍惜就是了。
父母的错误不应该由孩子承担,为什么时分要留下?
虽然有一些bug不理解,但甜甜的兄妹情还是很感动!
不成熟的哥哥,欺负着妹妹。
调慢闹钟,抢零花钱,不带书包,叼走妹妹的烤肠……这是他们的相处方式。
我不能理解,时秒其实也不能理解。
虽然哥哥总喜欢欺负妹妹,但他其实才是家里最了解妹妹的人,也是陪伴妹妹时间最长的人。
他会为妹妹攒礼品为了换妹妹想要的电动车,会担心妹妹因为父母离婚受伤瞒着她,即使过程中还是很讨人厌,但他给的陪伴,很好!
写在前面:没看过漫画,没看过电视剧。
有种暧昧的亲情叫兄妹。
你们喝过同一瓶水吗?
吃过同一碗饭吗?
睡过一张床吗?
相互打过一架吗?
我有。
我有个妹妹。
亲妹。
哈哈哈,作为很多哥哥一样,爱作弄我妹,爱骗我妹,爱欺负我妹。
我承认我幼稚,我自私。
但是,她可是我亲妹啊。
在这前提下,电影里面很多一些人(像热短评第一那位)觉得时分就是造作,就是装,就是演,就是毫无逻辑的,我告诉你们,这真的再平常不过了。
这很生活,只是把很多很多不同兄妹之间发生的事聚在一对兄妹上表现而已,这不能叫作毫无逻辑吧?
然而,跟很多哥哥一样,我也讨厌我妹,爱哭,爱问问题,爱跟着你,爱烦着你。
我承认她真的好讨厌哦。
但是,我可是她亲哥啊。
在她怕黑的时候关(开)灯,在她不会做作业的时候装一下大哥哥的威风,在她考砸了的试卷上签下我妈我爸的签名,在她被欺负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
老爸老妈跑计生的时候,迎来了我妹,接然而来的一堆乱七八糟的问题,另我经常想要是没有我妹就好了,快把我妹带走吧。
哈哈,可惜不能像电影那样过个生日,许个愿,吹个蜡烛就成真了。
也万幸不能成真。
换个人生固然不错,但是我想我还是挂念我的那个跟屁虫。
我习美术,所以我跟屁虫也喜欢看漫画,电视剧上演之前她跟我说,哥!
快看,快把我哥带走!
哈哈哈!
如果是真的就好了!
我回了她一个字,滚。
直到今天看过了电影版,我又有了快把我妹带走的傻念头。
无论是两个人的捉迷藏,我漏了东西你帮拿,哪里都有三八线,你的东西我就是看不顺眼,吃东西永远都不能吃两份,还是给我咬一口这个!
就一口!
你的雪糕像坨屎!
我帮你舔圆!
总之你吃不了这么多!
等等,我哥始终是你哥,那个幼稚鬼;我妹始终是我妹,那个麻烦精。
就像跑在前面的时针,跟在后面的分针,我会罩着你,你当然要被我欺负啦。
所以不要等到你哥变成别人的哥,你妹变成别人的妹(注意!
这里不要有歧义!
)后,才发觉原来自己幸福过。
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幸福,不应该是除2,应该是平方。
其实我想说动画才是我心中的五星!
还原漫画,但是又巧妙地改编使得情节紧凑,笑点一个接一个!
制作十分优秀!
漫画版主要偏向日常,小段子风格,主线情节比较简单,所以各类改编都会在这方面下功夫。
电影基本就是原创主线,畅想真的把“哥哥”带走了会怎样。
然后将漫画中的人设,各种日常和段子融入其中,可以说是所有关系中与漫画关系最小,但是最有深度的电视剧前半部分漫画还原比较大,后半部分基本改编,主线和漫画一样简单,但是补充了更多的日常,显得比较冗长,所以闲来无事还是可以看看轻松一下。
结论 推荐顺序 动画>漫画>电视剧电影比较特殊,是近来少有的讲青春,讲兄妹情的高水准电影,强力推荐,轻松幽默,但是也不乏催泪元素,容易看得又哭又笑,边哭边笑,强力推荐!
我比我哥小两岁,个子一直小半个头。
没有我哥脑子聪明,也没有我哥灵活变通,我就是一直很老实的那个小弟弟。
我能记起和我哥最早的事情,就是我不小心用不锈钢笔袋压断了我哥的自动笔芯,我哥毫无征兆的嚎啕大哭呼喊我妈,说弟弟把我笔弄坏了,然后我妈一看,也不管啥,先说我哥,弄坏笔咋了,再买根啊,别哭了。
好像我哥从小都是要担负责任的人,不管是因为我还是因为他,挨批的一定是我哥,出事后也一定是我哥被骂被打。
从小和我时间最长的,也是我哥。
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必须是我哥。
上小学总要有个亲哥才神气,这样就没人敢惹你,你被人欺负了叫爸妈多逊,叫哥过来收拾一顿绝对能把人吓跑;你在路边看到想吃的零食,你没钱买,你哥看了以后,就和老板说来一个,然后给你。
我哥总是很懒,在家里想吃零食了,就说,弟,你出去小卖铺买零食啊。
我肯定不愿意啊我也懒,我哥就说你买了你能多拿几袋,我出钱咋样。
我一想能多吃几袋而且我零花钱还不用花钱,也不错啊,然后我就屁颠屁颠买去了,买回来以后我哥哪里还管谁多几袋谁少几袋啊,拿起来就吃,然后说咱们一起吃,谁吃的快就是谁的。
我哥比我先上初中,在我心目里,我哥就是我发展的模范榜样啊,当时想快点离开小学,上初中我就长大了,就能得到更多的认可了。
第一次,有女生敲我家门,来找我哥出去玩,我开门看着我哥和她们一起离开不知道我有多羡慕,我以后也要这样,有女生来找我一起玩。
小时候我们兄弟的衣服都是我妈一起买的,买就是买一模一样的。
后来我哥买的衣服都是自己挑的,常常上学的时候,比我早走一些,和他的朋友勾肩搭背,穿的新买的牛仔裤和短袖,头都不回,我站在我家门口,心里羡慕到,我以后也要这样帅。
初中我哥开始留刘海,当时就是流行那种长头发,可能和电视里的超女等偶像的流行发型被影响,我哥天天梳那几根头发,然后有一次我和我哥玩,我哥的朋友对我哥说,你头发是不是去理发店拉过啊,我哥别提多开心,这就证明他梳头发有效果啊,柔顺啊。
我心里就羡慕,我以后也留头发,也天天梳头发,我也要朋友对我说这句话。
果然过段日子我朋友也对我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我心里别提多开心。
我哥的人生轨迹总比我快,我哥的身影一直都是我内心里追逐的那个目标。
再然后,我哥成绩差,上了本地的一所职业高中;而我因为爱好绘画的兴趣,被爸妈送到了外地读高中,我和我哥的交际变少了,一个月我才回家一趟。
在之后,我哥就去了郑州上大学,而我高中毕业后去了长沙。
在之后我哥去了福建工作,我来北京北漂。
最近一次,2019年刚开始,我给我哥买了豆瓣日历寄过去,虽然我俩慢慢生活的轨迹发生改变,而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哥现在的工作是他不喜欢的工作,只是因为学历问题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希望豆瓣日历中的每日电影语录有时候能帮助我哥,不要忘记他的热爱,他的追求,不要让生活的艰难磨砺掉我哥的青春,有些话我们长大之后就比较难说得出口,我们家里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报喜不报忧的那种,我知道我哥很难,可是我相信我哥,我哥在我心目里一直都是我从小到大的榜样。
这两年的综艺王国里,出现了这么一种人:一群嘉宾聊得正嗨,话题一到他这就断了,接着就开始了一段诡异的冷场。
那种能一秒冻结气氛的能力时而让观众隔着屏幕感觉尴尬,时而又能把他们逗得哭笑不得。
网友戏称他们为“综艺黑洞”。
纵然你是歌坛唱将,影坛巨星,也很可能因为一档真人秀节目,一朝沦为“黑洞”。
因为太刻意或绷太紧,都很容易老马失蹄。
然而就是有人,第一次上真人秀综艺,就能迅速圈粉。
原因很简单:一个演员的真性情如何,通过电影和电视剧是很难表现得很全面的,而通过综艺节目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演员的本真。
被网友说长相酷似“年轻版黄渤”的彭昱畅,就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圈粉无数。
短短几期节目,就让猫姐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中的、真实的彭彭——能吃能干不矫情,低调内敛不抢戏。
作为第二季新加入的成员,在没找到定位前,就先默默把能做的活干好,第一期就先开启了做苦力模式。
在黄老师的分工安排下,彭彭被派到去体验一下插秧。
于是之后的几个小时里,他就真的一直在插秧,一点也没“作妖”。
以至于这个傻孩子只有几个加速后的 3 秒的镜头,表示一路在独自插秧。
等到后面何老师给他送补给品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懂事、踏实,同时又带着接地气的真实感。
能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毫无顾虑地吃吃吃的明星,彭昱畅还是第一个。
他吃起东西来,其他大胃王都得靠边站。
暴风吸入面条,一口一个粽子。
嘴上说着“不吃了不吃了”,身体却很诚实地继续朝着食物进军。
面对其他人“注意体重飙升”的善意提醒,吃货彭永远有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
一群人一起吃饭,彭彭的碗是最快见底的(右下角那只碗)。
贴心的子枫妹妹怕他不够吃,就说“分你点”。
当然,彭彭还是矜持了一下,但经不住子枫妹妹再三劝说呀。
于是——
emmmm······仿佛看到了我和我哥的日常。
更过分的是!
这吃完了吧,他看着妹妹碗里还有汤,特别自然地要喝汤!
(这个小眼神简直绝了)于是经过一轮害羞——傲娇——挣扎之后,彭彭还是实实在在地把妹妹吃剩的给吃了。
真·大胃王。
真·好兄妹。
放眼演艺圈,敢问还有哪个小鲜肉敢这么对着镜头直吃无妨?
想吃就吃,想笑就笑,在彭昱畅身上看不到一点偶像包袱,不仅在节目里吃出了一片天,还开创了独树一帜的魔性笑容。
围观何老师和黄老师光头徐峥洗头,他哈哈哈哈;
听到黄老师和何老师打算整蛊 Henry,他在一旁哈哈哈哈;
动辄就笑到晕厥,笑到出框,笑到根本停不下来。
什么表情管理,什么注意形象,不存在的。
即便你心情再怎么 down,看到彭昱畅这张露出牙花子的笑容,听到他魔性的笑声,就能瞬间被感染到,然后跟着一起乐呵。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目里没有包袱,只顾吃乐的大傻子,却能在银幕里带给我们另一种全然不同的形象。
在8.17 号即将上映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里,彭昱畅又会让我们实实在在体验一把“反差萌”。
你能想象生活里的“大傻子”彭彭,在电影竟然是个每天只会耍贱整蛊妹妹,精明又鬼马的“大魔王”吗?
可以预测,随着电影的上映,我们也会再次看到他大放异彩的演技高光时刻,毕竟最为青年演员,彭昱畅的演技观众都是有目共睹的。
从查无此人到新生代演技扛鼎,大多数人熟知彭昱畅都是通过去年的《演员的诞生》。
不管是《末代皇帝》中青色害羞的稚嫩少年——
还是人过中年历经世事,压迫感十足的“满洲皇帝”——
彭昱畅总能将不同角色驾驭地游刃有余,给人一种小天使和冷酷杀人犯自然切换毫无违和的感觉。
即使和实力派周一围、凌潇肃一起表演《投名状》,他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他饰演的是三弟,配角,依然是刚开始不动声色,不争不抢。
一进场,转身把脚架在凳子上,先用一个肢体动作给角色定调。
接着矛盾激发,为了保住大哥,他一把捉起二嫂,威胁二哥。
这时候,全场的戏回到了他身上,这个角色又活了。
最后,他杀死了二嫂,深知此刻兄弟情断,他失了魂似得跪下了。
从兄弟情深到针锋相对,这中间的无奈和痛苦都被彭昱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一段戏,真的无可挑剔。
追溯他的演艺道路,短短三年,这个初出茅庐的傻孩子就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5 年的爆款网剧《太子妃升职记》里,彭昱畅就已经贡献了自己的处女秀。
他那时刚刚大三,涂着十块钱一支的粉色唇膏,跟在太子后面,饰演酱油角色强公公。
这个小角色几乎没什么戏份,但是他那妖娆的舞姿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同年,他又出演了网剧《刺客列传》。
emmmm,是一部雷剧。
但彭昱畅在剧里的角色倒还不错,十六岁的少年天子,还未长大就担下了整个国家重担,被逼成了腹黑少年。
之后,青春电影《闪光少女》中那个带着牙套和大眼镜,默默暗恋女主角的傻油渣。
但后期却又帅气大反转。
为了演好油渣的“鼓手”属性,彭昱畅做的努力不可谓不多。
让猫姐欣慰的是,有天赋还肯努力的彭昱畅终于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绩。
在 68 届柏林电影节上,由彭昱畅演的《大象席地而坐》的中国电影获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他在片中饰演东北县城里的一个小混混。
回顾这一路走来的成败得失,能从默默无闻的酱油角色变成大家有目共睹的演技派,都是因为:对待表演,彭昱畅一直都有自己的追求。
问及他关于演戏方面的东西,他说着说着就眼眶泛红。
这样发自内心的热泪盈眶是装不出来的,唯有打从心底的热爱,才会真的动容。
所以,每当看到彭昱畅,猫姐都忍不住想为他打 call。
真希望他以后越来越好,做一个真正的青年演员。
END往期精彩回顾曾经的现象级爆款,现在成了冷门烂片能吊打「20亿大片」的,只有这个「贱人」让宋茜演技爆发的「结爱」,到底有什么魔力?!
当女孩说“不”,就是真的让你滚
1 演技在线,故事也基本没有大毛病2 后半部分有些拖,有些无聊3 生日许愿实现这样奇幻题材的电影可以拍一堆,是个电影创意突破口4 未来电影院里也许会掀起一股漫改大潮?
5 每个重要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色,这在以往商业电影里不常见6 这个题材其实有些触碰禁忌话题7 比那些成吨的国产烂片好了很多
漫画感很强。像奶茶甜到发腻,却还挺好喝。剧情有点老套,反转有点生硬。贱哥哥+暴力妹,但还是有笑点。张子枫虎头虎脑太可爱了,中式萌女儿标配。彭昱畅无论是口音,还是感觉,都蜜汁像少年版黄渤。7分
轻松幽默又不做作,主角不会让人有装嫩的感觉。
(5.0/10)身份置换这座富矿随便采采就有不少可说的,这次显然开发程度很低。为什么中国内地的校园题材好多这种棚拍感强烈的作品呢?置景是很麻烦,可青春戏要的就是这份真实啊,柴智屏、陈玉珊她们做得好像不错。当然我主要是奔着赵今麦看的,像傅艺伟。零零后们都这个状态未来还是有希望的,大学还会读影视表演专业吧,可别被限制住了。
刚刚看了点映,最后被感动哭了。彭昱畅搞怪的地方很好笑,认真的地方又很温暖,子枫真的把失去哥哥前后变化演的很好,还挺喜欢这个电影的。
骑小牛、用小米,这不就是我吗?嗯嗯,够接地气!后面还真被感动的哭了一鼻子,但哭的不伤身心、清爽温暖。不错的小片,国庆假期看着很舒服。。。
中途差点变骨科
还是五星吧,继去年的《闪光少女》之后彭昱畅的又一部“中国式”青春片,清澈,真诚才是这种电影最重要的东西
平行世界穿越变换角色这种梗用了多少次了?二胎宣传片?这里我看到了谁有二胎谁贫穷,谁有二胎谁离婚?太黑暗了。。。
子枫和彭彭都很可爱,表演很真诚,有打动到我。
本来以为是一部烂剧,没想到不是,兄妹的相处逻辑意外的有趣,还是值得一看的
其实缺点还是不少的,例如前半段一些搞笑片段有些过火、一牵扯到奇幻的部分就诠释得很模棱两可、个别配角表现也有些奇怪,不过两位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主角的表现还是很经得住大荧幕考验的,车站那一句动人台词之后马上结束的留白结局,可以说是国产类型片里比较少见的结局处理方式了。整体完成度还OK,我其实更想给三星,但是想了下还是四星鼓励下此类国产青春片吧。PS:张子枫给我印象越来越好,彭昱畅去年《闪光少女》里就很抢戏,看好他俩以后的发展。
看的是点映,非常好看啦!剧情扩充得很合理,叙事手法挺独特的。张子枫之前对哥哥的讨厌和之后对哥哥的想念都演得很好。彭彭演得贱暖贱暖,谁不想有这样一个哥哥呢,你只有我,我只有你,我们只有彼此呀。2018.08.14于茂业with yuhong
喜欢两位主演,演技都很赞,剧情也挺好,前面很有趣,后面有些虐,总体看来还是一部挺棒的电影。
“哥哥欺负你但其实哥哥超懂事的而且欺负你还和他懂事不无关系喔”,有没有这样的哥哥?当然有了。是不是因为天底下有这样的哥哥所以你哥哥也一样?当然不是了。那不是好哥哥还怎么爱?——就这片输送的卡通亲情逻辑,当成纯青春片看,观影正能量特容易转化成现实负能量;当成二胎宣传片看,收成的应该只能是未成年人,这就很矛盾了(又或者很有远见)。另外这片里的父母像我妹会写出来的人物。可贵之处在于为市场拓展了“青春爱情片”以外的青春片视野与可行性,同时又拿捏好了异性的情感分寸。模范性的选角、调教、“衬戏”方式,让年轻演员和电影互相成就,彭昱畅,张子枫,赵今麦,一个个太讨喜啦~
我以为你把我落下了
片子很抬张子枫,00后真的是长大了。彭彭的戏份有点尬,零散,但喜感真的足,也能看出他真的二十多了,不再适合演十几岁的少年。一个很不错的中低成本项目,真正以小博大吧。开场看拍摄取景跟《疯狂的赛车》同地,这家摄影真挺随便。万岁万幸那一小段插曲很好笑。结尾难,结得不错。难得不做作很贴近新生代。三星半
5/10。从坏哥哥到好哥哥的转变过程、叙事节奏都有点突然,把握得不够合理。大量运用反转制造泪点,如哥哥故意调慢妹妹的闹钟害她迟到、借捉迷藏之故抛下妹妹自己打游戏,理由是不愿妹妹发现父母吵架,但对父母离婚的刻画十分刻意,过分夸大哥哥的照顾作用,即使是换走哥哥后时秒变成独生女,她父母照样离婚,家庭破裂的解释十分单薄。为满足女性市场对‘‘没有男友,有哥哥就行’’的消费心理,把爱情披上了亲情的外衣,时秒遇见时分卖掉他限量版的手办、膨化食品的拼图给苗苗买一台电动车后,奋不顾身地在活动中抓取膨化食品以找限量卡,时分在转学之际特地骑车来找时秒并表达之前误会她喜欢自己,各种暧昧的处理呈现的是一个二次元般美好但不立体的亲情,太过亲密的诠释兄妹情总难以代入现实。结尾遮挡画面的火车象征有阻力也绝不分开,未能击中泪点。
算是国产中一股清流的小清新,张子枫的演技很好
本来还有点期待,看完正片后实在是太失望了。开场穿“格兰芬多”院服抓薯片刚累积的一点好感在随后时秒蹩脚不堪的电动车事故里瞬间幻灭,其后上演的给哥送书包、拍卖试卷等段落让我怀疑故事是不是弱智?而到了妹妹因哥哥只差一块的拼图而巴结哥哥做作不已的卖乖巧时,已经使我产生心理不适。……最后电影还给自私自利、尖酸刻薄、耍贱打诨的哥哥强行反转洗白,我也是无fuck可说!
没懂打四星和五星的是怎么想的,张子枫演的很很尴尬,连彭昱畅在这个电影里的装萌卖傻居然可以也这么令人讨厌。整体来说,太一般太一般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