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童年
The Childhood of a Leader,独裁者之诞生(港)
导演:布拉迪·科贝特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斯塔西·马汀,利亚姆·坎宁安,贝热尼丝·贝乔,卡罗琳·博尔顿,丽贝卡·达扬,苏菲·柯蒂斯,卢卡·伯科维奇,汤姆·斯威特,友兰达·梦露,米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匈牙利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年份:2015
简介: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勝國展開漫 長的凡爾賽條約談判過程。正值叛逆期的七歲美 國男孩,個性陰晴不定,外貌清秀還時常被誤認成 女生,隨著代表美國的外交官父親及虔誠基督徒母 親,住進法國鄉間的古老莊園。當大人忙於政治大 事,孤獨而騷動的幼小心靈,在高壓管教下跌跌撞 撞、無聲怒吼,邪惡的種子悄悄萌芽⋯⋯。 ..详细 >
镜头画面和配乐都蛮赞的 情节稍薄弱了点 所以悲剧都是有始可依 看了下影评才知道最后签订的是凡尔赛公约 其实一层一层递进的故事也蛮好 但对历史知识的缺乏 可能还是少知道了一些铺垫
很有深度 演的少了味道
3.6_3.7。音乐存在感太强,批判情绪先行。有些戾气、社会批判和炫技在身上,不足以化作巨大莫名的恐怖与密布的平庸之恶。能够体现出一些莫名却必然的特定社会气息。具体事件的情感表现还是比较主流的,这是那种气息无法弥漫出来凝结成密不透风社会气质的局限所在。几次突然而扭曲的无人称视角,最后在一次会议上彻底狂欢(且有前后联系而具有区别的场所),简直在雀跃舞蹈。是个不错的想法。总而言之,有些新锐,但功力不足。首作感觉投资就挺大的呢。
太墨迹,看不下去。
疯癫狂妄的法西斯主义
一部杂糅了政治宗教心理学的高逼格处女作,对普通观众不太友善。
我们回顾独裁者童年找必然性,但童年之恶却无法成为孕育独裁者的原因。好人物的灵动,是因为有际遇的偶然性这一层,别忘了希特勒是追求艺术的理想青年。这片像是被精确计算的食谱,100g暴戾父权+100g严苛母权+1升时代这泡污水+两颗音乐番茄,靠不俗的技巧烤成番茄披萨,离哈内克还差得远。
导演的能力配不上这种“大”的题材,俗称眼高手低。电影的内容配不上凶猛的配乐,以致显得配乐太过了,俗称喧宾夺主。过于被题材带着走,而不看导演真的把电影拍好了吗,俗称买椟还珠。
恶童养成记,影像大于文本,冰冷的叙事,配乐加分。光与影的作用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处女作。
味同嚼蜡
I can fully understand all the feelings in this film.作为处女作他优秀地不像话,爱的缺乏,父母形式上的婚姻,疏离的家庭关系,朋友的空位,目睹爱的离开,渴望被关注,惧怕一切想毁掉一切。缓慢的摇拍和固定镜头,新旧乐器交融的荒诞配乐,压抑感比《狐狸捕手》强百倍,细想其实都是在解构。
片尾的长睫毛光头,突然让我想起来Rob是演了这部戏的。
阴郁的色调,冷静的画面,诡谲的配乐勾勒出自始至终的不安氛围。论领袖的童年,每个章节都穿插着二战史实资料片,暗示一种呼应。充满了伪善,冷漠,极权的童年与最后一章“新纪元”的独裁者相呼应,虽然最后出现的不是纳粹党旗,也不是苏联军服,但将近两个小时的压抑早已让人不寒而栗
整个氛围压抑沉闷,几乎感觉不到爱(充满爱心的老仆结果也是充满怨恨
想起两年前买过一场这个的票,最后在家睡过去了,后悔!港译真厉害,译作《独裁者之诞生》,把全片透得干干净净。场景/镜头设置基本上呈对称状,从中部开始后,逐渐回馈出先前设置的表意。唯独男孩跟老师在外散步时,给了一个从极远处来的模糊视点,直至电影完结都寻不到视点的发出者,仍是一团惊悚的疑云。
作为处女作镜头语言纯熟程度让人惊叹,结尾用无节制的摇晃镜头表达爆裂汹涌的热情,大胆又恰到好处。比较怀疑的是,作为探讨法西斯领袖童年性格,如此宏大沉重的话题,其中有多少来自艺术家想象又有多少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支撑?
这是悬疑恐怖片?画面很黑暗 剧情比较压抑 而且没有些预备知识 也不知道电影的主题讲什么 说是一个领导的童年 更好像是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有这样家庭教育的孩子成千上万 怎么就这个成了独裁者 我想还是有其他因素在影响
节奏太慢,废镜头太多,催眠佳片
三分全给音乐
仿佛实验性电影,配乐过火,听得人全程绷紧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