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不详

수취인불명,收件人不明,打回头的情书(港),Address Unknown

主演:杨东根,金永敏,方银振,明桂南,曹在显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英语年份:2001

《收件人不详》剧照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2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3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4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5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6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3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4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5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6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7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8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9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20

《收件人不详》剧情介绍

收件人不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韩战初结束时期,某个美军驻韩基地附近的村镇里,多数居民的生活被战后的虚无、迷茫和绝望笼罩,出路难寻。 皮肤黝黑的尚武(杨东根)因是母亲(方银珍)在战争期间与美国黑人士兵所生,自小受尽歧视,养成暴戾的性格,无处发泄时就会对母亲拳打脚踢;其母亲不甘接受命运的摆布,屡屡写信去美国,期望她的黑人丈夫能把她们母子接到美国,但每每只收回“收件人不详”的退信;而他靠画画谋生的好友恩吴(金英民),因体质纤弱,经常被混混欺负,心爱的女孩被人凌辱、委身美国大兵时,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暗自抓狂。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的导演梦皮囊第一季黑钱胜地第三季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钱不够用2除恶:飞车党暮色心约咪咪-黑暗王子泡菜独自去逃欢恶魔的请柬千门女王之螳螂捕蝉魔翼杀手4恶魔:恐怖现身二手杰作双瞳金色荣耀功夫梦时空怪客第二季我是第三季白马公主第三季触摸狗仔杜宾新灵犬莱西造梦女孩超能查派麻雀春天欢迎光临流放者食堂!逃生摩天楼白兔糖

《收件人不详》长篇影评

 1 ) 亦正亦邪的金基德

哎……非要搞得这么刻意吗?

对金基德真是又爱又恨,安静的镜头,底子很好的剧本,诗情画意的描写,永远关注边缘人的视角,但总是离最一流的导演有些差距,很大的原因是差在电影的后劲不足,甚至偏离轨道,落入俗套。

这个片子的野心非常非常大,刻画了很多很典型的人物,每个人物背后都是千千万万个韩国人。

前面的人物、事件建立让人拍案叫绝,安静细腻,让人想起杨德昌。

只不过一个更灵动,一个更规矩。

金基德对电影诗意的表达是我最喜欢的,在他妙趣横生的镜头下人物总是平静又活泼。

这部片子非常安静,大多都是自然声,几乎没有背景音乐和吵闹的环境,非常压抑,甚至可以说是不适,但是后面实在是太刻意了,有些作呕。

故事的后半段几乎要变成了底层人复仇的狗血戏码,韩国人真的很喜欢拍复仇,但是又拍得很俗。

人物动机不足,逻辑不恰,可以疯癫,但不要无理由地疯癫。

有些地方人物该去做了不做,不该做的却要做,就为了所谓的戏剧性,为了那种刺入骨髓的压抑感,太生硬。

跟《空房间》类似,前面这么好,后面就垮掉了。

种种说明金基德有着天才的思维,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思,但却容易走偏,走极端,具体表现在故事的起点很好,趋势尚可,收尾很差,对结局文本的掌控力不足。

 2 ) 女人、狗……

“狗”文化史上出现的了太多次的被比喻的道具,有时忠心,有时狗腿。

更多的时候是用来骂人,也许就像电影里的美国人。

女孩先是和狗狗的亲密无间,然后是和美国人的亲密无间。

有一个镜头:美国人第一次进入那女孩的房间,他抱狗出房间,替代的地位无疑。

韩国人很讨厌美国人吗?

历史知识的匮乏叫我看不清楚。

抗美援朝的我们也许并不太知道美国人和韩国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女人”女人的变相非完全愿意的被侵略意味着殖民。

张武的母亲和女孩是承前启后的2代,全半段命运可以预测,应该完全相同。

女孩用身体为代价交换美国人为她治眼睛。

张武的母亲曾经是否也以身体,这个女性最原始的成本为代价去交换去美国的空口承诺?

至于被侵害的标志,张武的母亲曾被老美国兵在前胸刺上标志,侵略的标志?

故事在18年后,美国人和女孩之间继续上演这一幕。

但是女孩的自主意识使她自我苏醒不愿意承认被侵略,她不愿意被刻上标志。

在和美国人的争夺之中,她把刀向自己那个被美国人治好的眼睛刺去……她为什么要刺自己的眼睛呢?

因为这是美国人对她不断提要求的资本。

当她达到无法忍受的底线,她就必须把对方的对自己施加压力的资本破坏掉,这也是博弈。

所以她自残了。

但是这也许也避免了女孩重复张武母亲的老路。

 3 ) 收件人不明

说实话,民族情绪很强的一部电影,但是却拍得没让人反感。

国产的抗日片、战争片,无一不是在感口号,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疲惫了。

撇开战争,即使把这部片当成是一部爱情伦理片来看,也有很多看点。

张武的角色很讨喜但也沉重,敢于承受,也敢于反抗,虽然这反抗是积攒了一些时日的。

他与母亲的爱太残酷,以至于在最后的五分钟还是把我的眼泪赚走了。

他和母亲的的角色都围绕在“解脱”的字眼上,他帮母亲解脱,把母亲胸前的刺青割去的那一幕真的好震撼;让自己解脱,无法忍受母亲的情人,于是把他像杀狗一样杀了,然后独自骑着摩托车踏上了自杀的征程。

冬天飘雪的日子里,母亲总算找到了他的尸体,怪异的是我并不觉得的那个画面恐怖,反而只有舒了一口气的自在:他总算回家了。

母亲把他的尸体背回家,桌上的全家福、母亲趁张武不注意时偷拍的照片、以及张武的军靴……画面开始死寂,我已经能预感到接下去的那一幕了……门口传来邮递员的声音,送来的正是张武母亲等待了一辈子的回音。

但是刺青已消,人已不在,她只能抱住张武的尸骨,在火中寻求最后的解脱。

不太喜欢那个总是遮着右眼的女主角恩洛,虽然很明白她角色的痛苦。

右眼的痛、被人践踏的痛,因为想要抹掉这些痛,她屈就了美国兵,医好眼睛……这一切都是突然的得到,来得太容易最后都可能都只是一场空,结局也果真绕回了原点:为了不刻上刺青,她把复明的右眼再次刺瞎,用这双眼找回了去到从前爱人身边的路。

金基德研究佛学,他的电影多少都有些受影响,总爱讲究一个“回”字,《春夏秋冬春》也一样,从名字上也能感觉得出来。

我一直很在意那个美国兵及张武爹对恩洛以及张武母亲的感情。

虽然没有字幕,但是我似乎听到那个美国兵在结尾时对恩洛说了“I love you”,我相信他是爱恩洛的,他们一定都不会忘记这段在异国他乡的爱情,就像那封不明收件人的信最后还是收到了回音一样。

整部影片色调都灰灰的,但是意外的不让人压抑,明明体裁很沉重,但让我觉得惊喜更多。

最后一个让我惊讶的点——制作于2001年。

(10年前居然藏了一部这样的好片……)金基德真非凡人!

 4 ) 不必太残忍

三年前看《野兽之都》,一不小心就成了“金基德迷”,以后断断续续看完他所有作品。

总的来说,他的电影都有极强的形式感,画面尤其精美。

影片人物对白很少,哭和笑是最好的语言,像《漂流欲室》中的哑女、《坏小子》里的男主角、《空房子》里男女主角,他们只是用眼神和表情和动作传达喜怒哀乐,虽然如此,观众却能体会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引起共鸣的同时浮想联翩。

比如在《弓》中老人和少女在为他人算命,两人通过耳语,还产生了一种神秘气氛和悬疑的效果。

一个民族的隐喻酷爱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剧的金基德,性和暴力这孪生姊妹贯穿他的所有作品。

他决不回避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探讨,但大多以隐喻的形式出现,这得益于他独特的创意、新颖大胆的构思。

影片《漂流欲室》在威尼斯影展上引起轰动,这部电影在其早期作品《鳄鱼》、《野兽之都》及《鸟笼旅馆》之上,构建了一个由复杂人格、暴力、情欲、唯美色调组成的民族隐喻——残酷的孤岛。

孤岛这个意象,在他片中重复出现,从《漂流欲室》中的“水上旅馆”为《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水上寺庙” 逐渐演变为《弓》中的废船。

在“岛”这个大意象下,他的影片中还遍布着各种充满暗示的符号,比如鱼、少女、水草、弓、鱼钩。

这些意象都在力图表现一个民族被切割、被伤害的形态。

《漂流欲室》里哑女为了让男人回来,竟将带钩的鱼线放进自己的下体;《打回头的情书》中女孩为了眼睛复明而委身美国大兵,当大兵要在她胸前刺字时,她又亲自弄瞎了自己的眼睛。

在这已不是简单地挽回民族尊严的问题了,而是韩国人遭到轻贱时,采取玉石俱焚的强烈反映,这是韩国数千年悲情绵延下来的产物,也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

在《空房子》里——泰石看到善华被变态的丈夫折磨,他忍无可忍,用高尔夫球杆击打善华的丈夫。

这样的情景只能算“软暴力”,当隐忍遭到蔑视甚至让人绝望时,很难想象那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情欲的关键女性在金基德电影中无疑是举足轻重,她们是剧情的关键,矛盾的核心。

金基德不止一次将形形色色的女人变成了妓女,《撒玛利亚女孩》似乎都在揭开社会血淋淋的伤疤,同时揭示人的本性。

在《撒玛利亚女孩》中两个未成年少女为攒够去欧洲旅行相约卖淫,一个负责望风,另一个则负责肉体交易。

一次,在警察抓嫖过程中卖身的女孩跳楼自杀,目睹惨状的另一个女孩受到很大刺激,竟荒唐地决定和那些与朋友交易过的男人睡觉,并把钱换给他们,以期获得救赎。

在《雀笼小客栈》中,金基德把一尾金鱼和一组被焚烧的写真照片在首尾呼应,表现出妓女的轮回和两位妓女仪式性的交接。

在这些作品中不单是对“性”的单纯阐释,其间内在蕴涵着佛家“救赎”、“因果报应”、“轮回”的意念,《春夏秋冬又一春》中——(1)在无邪的小孩把石头缠绕在鱼、青蛙、蛇的头上,看着它们挣扎喘息而手舞足蹈。

讽刺的是,小孩历尽沧桑,成为老和尚,他收养的小孩,变本加厉地将石头硬生生塞入动物的口腔。

(2)老和尚拉着石像上山是通过惩罚而自救(3)弃婴后的母亲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

显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体现出佛家善恶有报的思想。

在处理情欲方面,我觉得,金基德是继杨德洛维斯基和今村昌平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喜欢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寻找共性的导演。

在他作品里,动物出现每个角落。

金基德营造出一幅动物与人共存的宁静和谐画面:春天寺庙里跑着欢快的小狗,夏天换成了大公鸡,老僧借公鸡之力把湖中央的木船拖于岸边。

秋天他带着小猫并用猫的尾巴写字,冬天老僧自己化成了一条蛇。

在中山路边蛇的交媾预示了小僧人的性成熟和冲动,情窦初开的小僧人幽会少女偷尝禁果,破了佛教中的淫戒,鱼和蝈蝈是重要的调情功臣。

离奇得如同梦境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金基德说过:“如果我的电影不能表现这特别的10%的人的生活,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

”——他所拍摄的生活往往超脱于现实,有的甚至在现实中无法发生,不过是导演一相情愿的构思,在他电影里人与现实关系往往超脱于社会常态,现实和梦幻纠葛在一起,令人进入一个匪夷所思的世界。

在《空房间》中青年泰石每天骑着摩托车挨家发传单,他把传单塞入钥匙孔中,如果过了几天这个传单还没有被人拿掉,泰石就会撬开锁进去小住一段时间,在那里做饭洗澡,作为交换,他会把房子里破损的电器修理好,替人家把脏衣服洗干净。

这让我想起了蔡明亮的《爱情万岁》里那个发广告单溜到别人家寄宿的殡仪馆销售员,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撬门锁后者是偷配钥匙。

与《爱情万岁》不同,《空房子》的主题却不是反映底层人的生活苦涩和心灵的苦闷,它的视角转向了都市形形色色的家庭,让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和心态,有还有他在监狱里开始进行“隐身术”,出狱后他来到女人的家,女人的丈夫根本看不到他。

于是,三人开始了奇特的同居……在这里我们不是想说他的创作来自臆想,如果深入了解金基德后,我们会发现然他的创作绝非空穴来风,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通过个人和周围人的经历、故事创作的——比如《野兽之都》从他在巴黎学习美术时的经历提纯所得;《海岸线》与他的从军经历有关;《坏小子》其中的女主角金森华就是以金基德的情感经历演化而来;至于《春去冬来》则是我本人的一些很痛苦的经历和磨难才创作出来的。

出于惩罚而自虐如果说三池崇史和朴赞郁是名副其实的“施虐高手”,那么金基德、冢本晋也则是不折不扣的“受虐专家”。

而冢本晋也出于无缘由自我的快慰,金基德更多是出于惩罚而自虐(抵命)。

像《坏小子》中妓院打手亨吉在公园强吻女大学生森华,森华赏了亨吉一记耳光。

亨吉为了得到森华,不惜陷害她,并把她卖到了妓院,并偷看她被蹂躏的情景而痛苦不堪。

他亲手毁掉了森华,把她变成了真正的妓女,让她遭受男人的蹂躏。

以期使森华恨他入骨,以期给森华留下关于他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以期爱上他。

他极富逻辑拼贴的情节,虽有刻意之嫌,但它总是把观众的幻想逼到死角,在他胁迫下,产生一种无法排遣的惆怅。

韩国第一金基德电影的整体水平很高,题材也相当丰富,其中形式感最强、最富玄学色彩的是《春夏秋冬又一春》,最贴近现实的是《海岸线》,情节最饱满最具张力,表现民族之痛最深刻的是《收不到的情书》,最集中笔墨写男性的是《坏男人》,最集中笔墨写女性的是《漂流欲室》,看来最单薄却最富隐喻色彩的是《弓》(弓在电影在片中首先是老人用来抗拒外部世界的武器,老人用射箭来阻挡外人对少女的侵扰;作为乐器,它是人物表达情绪的工具,最为诧异的是在片末弓箭象征着老人的阳物,那最后一箭真是惊世骇俗)。

最有韵味的是《撒玛利亚女孩》,他以少有的怜悯和宽容,在这部电影的结尾处浑然天成。

他采取了类似于基斯洛夫斯基《盲打误撞》方式,摆脱了此前他常用的,以死亡结束痛苦人生的简单做法。

作为警察的父亲无意发现女儿援交,他无法接受现实,于是跟踪女儿、殴打嫖客,最后完全丧失理智,竟杀死了一个和女儿睡觉的嫖客,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杀人后,父亲带女儿进山给亡妻扫墓,第二天下山后打电话向警方自首。

当警察赶到时,他的女儿正学开车,看到父亲被带走,她拼命开车追,却跌跌撞撞地搁浅在山道上……这个情景意味深长,连同他所有作品的精彩片段在我的脑际闪回,构成了我对金基德的电影整体印象。

附:金基德的简历金基德1960年生于韩国一偏远山村,1990曾赴法国学习美术,通过一次公开征集剧本的活动开始创作剧本。

他的人生经历相当曲折,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最终学历是初中(毕业于农业大专,却因为学校为非正式学校,而未获得学历),后来当了5年的兵,从部队转业后,因为工作难找,就到一个残疾人收容所工作,主要是体力劳动。

用金基德自己的话说,“30岁之前的生活,我宁肯把它忘了”。

30岁时,为了追寻自己的美术梦只身去法国学习,两年的欧州生活使他充实了许多。

回国后他利用闲暇创作剧本,没过多久他的剧本开始获奖,1996年写出了剧本《鳄鱼》,有一个电影公司希望将其拍成电影。

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共创作电影12部,被我视为“韩国第一导演”。

 5 ) “Address Unknown”

拿战争来说事儿的 没有一个揣着枪械冲突的场面 老金却呈现了比血淋淋的较量更为残忍的现实 钦佩至极。

而这片子 亦是韩国迄今为止最真实、客观地反映有关朝鲜半岛战争的影片(我不知道它在韩国有没有被封杀 在中国 《活着》这样的片子都会被禁啊……)有一个镜头十分醒目 右眼失明的女人与两个右眼都受伤了的男人前后一起走在小路上。

这三个主角 很多时候都让人感觉他们是凶残、暴力与乖僻的 然而 他们都是首先被狠狠地伤害了 一些期待与希望在与现实的长久对峙中转化成了可怕的仇恨。

我猜想着 这是老金的用意么。

战争因仇恨而起 但这种仇恨并不能用“对”或者“错”去简单定义 尽管如此 互相仇恨的结局总是悲剧我几乎是随着这片子抽着看完的。

老金总是那么决绝 惨烈得毫无余地。

片中所有角色的选择都让你完全没有回驳的勇气与力量。

你可以选择离开或者死亡 可以选择逃避或者隐藏 你惟独无法好好生活下去。

这个世界是凹凸不平的 它的缺陷一直都在纵容无能的挑衅者 而软弱的妥协也便只能毁灭自己罢了

 6 ) 金基德关键词

这种电影再也不想看第二遍。

   金基德的电影,把每个人不能表达的悲伤,愤怒,压抑,美好用他自己的电影语言,少有对白和音乐、干净的画面、以及兀然的血腥把它们去放大出来。

如今,我能说出的感受,只是可怕。

   收信人不明,是我看过所有金基德电影中最不堪回味情节的一部。

这是放大的极致再加以放大,扭曲的扭曲,他是要表达战争对人心的残杀吗?

我更愿意相信,这部电影是在宣泄着金基德本人在经历战争时的巨大精神疼痛。

   有时候,沉溺于歇斯底里的寂静是件让人不能自拔的事。

我想他电影所表达的人与事,以及这个导演,都一样。

   处处都是歇斯底里的绝望,被退回的信,女孩的眼睛,不断被残杀的狗,美国大兵的毒品,弓箭,就连功勋奖章也不例外。

   我想我再也不会说我喜欢金基德电影了。

我已经不再需要矫情的从痛苦中去找寻深刻。

温和的去生活和爱,是洗尽铅华的蜕变。

   但我还会忍不住去看他的每一部我能找到的片子,他仍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他沉默的电影语言,正是絮絮不止的诉说。

   电影实在是太压抑了,看后的一点感受不得不说说。

给了三星,并非针对电影质量。

只是不愿意把残忍推荐给人围观。

 7 ) 相当丰富的电影

驻韩美军,弃妇,孤子仅仅从这几个词就能看出本片相当大的矛盾冲突,除此外还有亲子关系,兄妹关系,性,老兵,屠户,友情,爱情,偏执,毒品,故乡等等相当多的元素,张力十足。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恩落被强奸后怀孕,昌华为了保住恩落被强暴的事实,顶着恩落哥哥的拳头默认了孩子是他的。

还有就是昌华家门口挖出的士兵遗骸,是被处死的北韩士兵的枯骨,几乎是泡在泥水里的,在士兵身上有一张与妻子和孩子的合照,有一种特别特别悲凉的感觉,由于是北韩士兵,他的家人知道他已经被埋在泥浆里几十年了吗,他们会不会认为士兵逃往南韩了吗?

 8 ) 拥有超出常人的对善恶的感知能力,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写于2022年1月25日,观看金基德三部电影之后。

不知道在哪说一些感想才不会被人骂。

如果有反对我的人看到了,请不要骂我。

(拖到现在才发是因为当时写完后有所顾忌一直存在草稿箱里)昨天看了收件人不详,这是我看的第三部金基德电影。

感慨良多,一直担心会睡不着,但是竟然难得有了个好觉。

在看他的电影之前,我总是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

大众给他的标签大概是恶心、猎奇、情色、暴力,挑战极限,令人不适。

在观影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我才敢再度打开他的电影,看了三部之后,尤其是在空房间之后,我反而觉得外界误解了他,韩国人那二极管脑子委屈了他。

评价金基德的电影,没办法跟他本人分开。

因为他的电影是他本人所思所想所感的真实表达。

空房间其实很温柔。

我看到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哀伤与孤独,以及与世界规则的无害违逆。

他身上有太多争议,我有点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很想说出,也必须要说出我的真实想法:金基德是个善良的人。

对很多恶,他抱有极大的恨意,他不能原谅。

但是这些他看来的“恶”在很多人看来压根不是事儿,而他却感受强烈,展露出的恨意刺激到了很多没有思考过善恶、无真正的善恶意识的人。

而这种恨,其实来源于爱,却往往被忽略。

这种敏感是独属那些最善良的人的,往往想把自己与恶彻底分割开但无法做到又陷入自责与恨中。

剖析出这种恶来源于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他想离群索居,但终究人是社会动物。

他不是圣人,只是一个追求纯净的凡人,身在世俗不能超脱,拼命挣扎,有明知现实残酷却还天真的孩童般的希望,被伤害过依旧想获得认同,为别人的喜欢而欢欣雀跃。

可是大众喜欢的是豁达开朗,而不是这样的拧巴与阴暗,这就造就了他注定不能与大众和睦相处。

由此恶性循环。

他影片中的边缘人物是有触动我的。

残酷走向极端,透出股真实的恨意。

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关怀小人物,又接近撕开自己的血肉般勇敢地表达自我的人,是真诚的,是渴望认同的,不是伤害观众,而是渴望被救赎的、绝望中怀有希望的。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

但是这样惨的童年非他独属,而是很多人对善恶麻木。

这种超出常人的对善恶的感知能力,是天赋。

可惜他死了。

如今的苍凉印证了现实的残酷。

 9 ) 悲情十字——《收件人不详》

《不明收件人》是金基德2001年的作品,影片背景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韩国社会的一处横断面展现出来。

对于一个被人遗忘的年代,一处被人忽视的角落,要一本正经地回顾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要唤醒内心深处埋藏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当以一个勇者的姿态直面那段如鲠在喉的民生苦难,影片便注定背负起了应该属于整个民族的悲情十字。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处于朝鲜战争之后的恢复期,而战争造成的巨大创痛并不能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彻底平复。

影片一方面表现了韩国战后本土第一代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毫无回避地触及了战争遗留下的美军在韩家属的问题。

影片开始,哥哥自制了一把火药枪,然后射击妹妹头上的靶子,妹妹就变成了独眼。

造枪木板是从标有"USA"的军械箱锯下的,此一细节意味深长地表明,战后的第一代人仍旧无法逃脱已经结束的战争波及下来的苦痛。

在此种背景之下,影片一直笼罩在异常压抑的氛围里,愈要伸张便会愈觉无望。

影片涉及的人物庞杂,但在故事行进中并没有失去控制,每个人都个性鲜明。

女主人公恩洛(妹妹)用垂下的发际遮住了眼睛的缺陷,却不能抚平心中的伤痕,自我封闭的高中时代,她一任心性的乖戾暴躁。

而昌古则由于自己是美韩混血儿的原因,倍遭歧视,他希图融入韩国人的群体之中,但总感受到强烈的排斥感,他的一步步绝望表现在杀狗的过程中,就是从心存怜悯到咬牙切齿。

昌古的母亲,为了一家团聚,一直执著地联系远在美国的退役老兵,一封封家信寄出,又被一次次退回。

透过这外在的表现看每一个人,他们其实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拼命地挣扎,但希望却永远渺不可及。

影片中不时穿插美军基地的场景,还有飞在天空的美式战斗机。

它们的作用都是拉紧剧情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但在《不明收件人》里,让人领略了向来对美韩关系处之暧昧的韩国人的明确表态。

片中还借美军之口,说出了一句:我们在人家的后院干什么?

与其说这是美国人说的,倒不如说是清醒的韩国人自己的想法。

美军作为一个战争和罪孽的符号,被主创者钉在了历史反思的耻辱柱上。

昌古的悲剧,就是最好的明证。

他是美国人,也是韩国人,又什么都不是,这种身份的尴尬使他融合的希望屡遭毁灭性的打击。

在踏上死路之前,他用刀割下了母亲的乳房,这种仪式化的处理,表现了绝望中与血缘了断的激愤。

而恩洛虽然以向美军献出贞操为代价治好了自己的眼疾,但当她以双眼看世界时,她却看到了一幅贪婪与暴虐的嘴脸,于是她果断的将眼睛再次弄瞎。

其间对国与国的隐喻味道也不言自明。

我知道,对韩国人的民族品格不好通过一部电影来妄加揣测,但很明显,在这部影片中体现的不再是温情脉脉的一面。

柔弱的恩洛决然自残,暗恋恩洛的吉华由懦弱到勇狠,虽然是特殊环境中的个体行为,但联系在一起却表现出了民族中涌动的一种血性。

这种血性让人马上就能记忆起汉城太平门前一群年轻人挥刀斩落的数十只尾指。

不得不使人感叹这个民族是如此的刚烈。

影片的主创者也许无意为民族品格作激情代言,但它所依托的影像力度却足以穿透任何自以为是的民族成见。

导演金基德的作品多是表现了在绝境中展现人物命运的激变与人性扭曲的特点,本片的关注点是由个体的畸变拓展到人群的异化。

当昌古从飞奔的摩托车倒栽进荒野的泥潭,当恩洛将尖刀划向自己的眼睛,当吉华向混混射出仇恨的箭,当昌古的母亲抱着儿子的头颅悲鸣着自焚,所有的所有,都在充满着悲悯的诉说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这染了斑斑血痕的一切拼贴在一起,勾画出已经被人忘却的一个时代的悲剧群像。

因为极尽悲惨,所以极具人道。

这发自于心的人道是主创者讲出故事的原动力,也是无法拒绝背负的情感枷锁。

影片全片都不事张扬,没有因为悲剧意味张得过满而陷入一泻千里的情感决堤。

应该说导演在处理上,在尽量的收拢表达情绪的欲望,并一直抑制着艺术化色彩导致的不平实。

但其间还是有两段戏由于精心设计而显出导演在艺术上的野心,第一段是昌古偷窥恩洛被戳伤了眼,吉华造枪报复小混混反伤了自己的眼,再加上独眼的恩洛,三个人次第走在路上,有一种举重若轻的黑色幽默的感觉。

第二段便是影片结尾,已经是运命终结,死者长已矣的时候了,一群演习的美国士兵在田野里匍匐前进,其中一个捡到一封随风飘荡的信就撇开同伴停下来读,镜头拉开,雾气重重的天地间,一个美国士兵趴在韩国的土地上安然诵读着一封寄自美国的回复家信。

画面就这么隐黑结束了,悲出一种孤绝的苍凉味道。

 10 ) 唯有痛感让人铭记

痛,太痛了。

金基德的电影画面总会出其不意地给人以视觉冲击,疼,压抑,扭曲,绞痛,一团乱麻。

电影以一个有美军驻扎的韩国村子为故事发生地,将叙事重心聚焦于村中几位居民的人生,战后没有父亲的家庭,上过战场的父亲,美国大兵与韩国少女,少女与邻家少年,母亲与韩美混血的儿子….全部关系都围绕着战争,这是那个时代韩国的民族伤疤。

太痛了,被奴役的国家无主权与人权可言,人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压,个体无力的挣扎与宿命的轮回血淋淋地摊开在观者面前,看吧,这就是人们fucking down的人生。

镜头下少女走上了那位母亲走过的路。

杀狗的人以杀狗的形式被杀,儿子用刀强行把母亲胸上刻写的父亲的名字剜去,最后自己骑着摩托冲下洼地,以倒v的样子死去。

还是痛,一场大火,那个妈妈失去希望自焚而亡,而那张一遍遍寄出的信终于有了回应,伴着那么好的阳光,一个美国兵读起了那封收件人不详的信,她再也看不到了。

《收件人不详》短评

荒凉和木讷中感受人性的温度,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伤痛都融入到了一个特定化的主角身上,情绪依旧是饱满的,让人唏嘘,金基德在创作上绝对是一个极好的模仿者,但是依然鲜有可以拿出来单独称道的东西。

6分钟前
  • tangerine
  • 还行

电影拍得不错,然并卵。

10分钟前
  • oldtsai
  • 较差

野心不小但蛮幼稚的作品。本片完全暴露了金基德长久以来的问题:不擅长叙事,尤其是复杂的故事,一些表浅的隐喻几乎让人怀疑这是大导演的作品吗?其实,他最会的是情绪,依靠陡峭的冒犯来震悚观众,以此填补虚弱的电影内容。三星给电影的氛围,我单纯地喜欢村镇这种莽荒的、干燥而无望的秋冬,像灰一样生活的人们。

13分钟前
  • 福克纳
  • 还行

把别的亚洲电影都抛一边吧

18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年少才看金基德啊……年纪大了受不了这种调调了。这是看的最后一部金基德的电影了,除了这部还看过《莫比乌斯》、《圣殇》、《呼吸》、《时间》、《弓》、《空房间》、《撒玛利亚女孩》、《春夏秋冬又一春》、《海岸线》、《坏小子》、《漂流欲室》、《雏妓》、《野兽之都》,够了……

22分钟前
  • heima624
  • 还行

朝鲜半岛战争结束后的荒芜期,人人自保、迷惑、无所依靠。沉默失语的年代无需任何回信,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明天。电影整体把握上还不够成熟,主角较多不分轻重,悲剧分散而显得杂乱。但已集合所有的金基德元素:含蓄的情色、歇斯底里的暴力、突破常理的畸恋、粘滞的悲情以及由始至终的道德控诉等等。

25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战争后,遗症。Pathetic。

30分钟前
  • 甜春宝
  • 还行

傀儡地的创伤,乳房伤害与承诺虚无成为受害者认识的标记。虐子负担杂种的耻辱,既爱着也恨着母亲,倒栽葱的碑石总结孽缘的故事;弱子疏离残忍的父亲,由细腻敏感到坚强尖锐,弓箭带着卑微的愤怒。一切人都与狗同生同死,狗交是生殖的启蒙,狗绳杀人是人格的起立。像狗一样活着,母狗公狗都是民族性格。

31分钟前
  • 白圣杰
  • 推荐

的确是这种拙劣的、缺乏核心的模仿,让艺术毫无延展性可言。毫无目的的手段和变态的借口,两部以上就开始恶心了。

36分钟前
  • 午夜后一小时
  • 较差

。。。。。。有血腥的镜头

39分钟前
  • Heil Hitler
  • 还行

太压抑了。张武妈和独眼少女简直就是一个轮回,不得不委身美国大兵,但是也只是大兵的玩物。还有一些对身份的探讨,张武因为身份被歧视,画家的爸爸极力要证明自己老兵的身份,独眼少女的爸爸本来是当作烈士结果被剥夺了荣誉,当地人对说英语的本地人嗤之以鼻,但又有两个小流氓以说英文为荣,好像也像韩国民众对美国的心态,一方面厌恶,一方面有崇洋。本地人内部又要互相歧视欺凌。美国大兵的台词挺有意思,说是为了世界和平,其实不过是美国认为的和平。这群人一次一次的模拟训练,更像是再跟幽灵打架,在别人的国家不知道为甚么而战斗

42分钟前
  • 宝宝金水
  • 力荐

狗。妓女。一个痛骂妹妹崇洋媚外却理所当然收取费用的哥哥。一个因痛恨母亲虚荣下贱而殴打母亲的儿子。一个因远离故土生活枯燥而临近疯狂的美国驻兵。一个尊严得不到保障失去所爱女人竭斯底里的少年。

46分钟前
  • 橘子
  • 推荐

时代的痛苦,被霸权蹂躏的民族。扭曲的人性另面,黑暗的社会。他们四处驻军,留下了不可言语的绝望。失去了多少,得到了多少。而我只感到了一个民族的绝望与伤痛。

50分钟前
  • Eleanorlane
  • 力荐

我就觉得很无聊 感觉很压抑

52分钟前
  • 素素
  • 较差

太好看了!设计精巧,结构完整,剧情简直不要太好。因果循环论。时代。各种联系,各种关系。第一次看金基德的电影,有种好饭不怕晚的感觉,压轴,牛批。说一个没用的点,各种死法,有如踏入十级炼狱,生如蝼蚁,死侍烈焰,真无极痛苦,有看破红尘之势,万箭穿身之态,陷入百世轮回,物并其尽之哀,善之无可琢磨,无以轻掩,无法示之人间,这是这部电影的感受。可能金基德的电影就是或都是这种地狱灼火之艰难,困苦人间之烦厌

53分钟前
  • 短评写得超级差
  • 力荐

绳套 可以杀狗也可以杀人眼睛 可以治愈也可以戳瞎手臂 可以拥抱也可以反抗摩托 可以代步也可以自尽把名字刻在女人的乳房成为一个民族的伤痕射出的箭终于换成了勋章在燃烧的火中那些没有寄出的信也终于有了回声

55分钟前
  • 就是我
  • 很差

切入口很小 但却拍出了宏大 有关乎民族、战争、爱情以及亲情 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都诠释得很精彩

58分钟前
  • 高小梵
  • 推荐

离一流的电影少了一些克制少了些真正的带血的气韵——后半截差点沦为廉价的狗血戏码,美国兵最后念起终于到来的信件简直太落入俗套。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他的镜头是具有超越性的。包含的东西很多,文化入侵与文化主体的自我认同;弱者与强者的对峙;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性与爱等。在他的电影里,女人总是他者,被观赏,被施加性,被牺牲,成为男性觉醒或毁灭的垫脚石——光从这一点看,金基德所关注的边缘人中,从不包含真正的女人。无法突破父权制的桎梏,使他对边缘人的观赏总带着点自上而下的虚伪与虚弱。#父权制下的典型作品与典型导演

1小时前
  • 上水道蟑螂战士
  • 还行

弥漫着散而无望的情感,像生活切片一样,随时可以停下和开始。所以人都是无力的,“我们在人家的后院里干嘛”。对身体伤害的恐惧难道要在一部部金基德的电影里得到免疫吗……

1小时前
  • 梁梁丘🦋
  • 还行

我们的生活太安顺,以至我们忘记了用精神和肉体同未知搏斗的质感。金基德依然用他细腻而行而上的镜头表现他对生活的感受,故事的剧情像宿命论里的轮回,人人都受到了应得的苦果,最后在苍凉、阴郁而未知的草地,不知名的士兵打开被风吹走的信,那封命中了宿命私处的信,像是一种嘲笑,又像是一种无奈。

1小时前
  • 乔大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