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米莉斯女王

Tomyris,托米利斯女王,托米丽斯女王,Томирис,The Legend of Tomiris

主演:加桑·马苏德,Eduardo Minett,扎里娜·叶娃,Aizhan Lighg,阿尔米拉·图森,叶尔登·塔利米索夫,Darío Ripoll,Saltanat Serkebava,Ondassyn Bessikbassov,阿斯伊尔汗·托利波夫,Lia

类型:电影地区:哈萨克斯坦语言:哈萨克语,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年份:2019

《托米莉斯女王》剧照

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2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3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4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5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6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3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4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5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6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7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8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9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20

《托米莉斯女王》长篇影评

 1 ) 国籍一换,评分过…

好评居然这么多,女主演技要是搁国产剧里绝对被骂上热搜,脸上除了坚强、倔强就啥也没有了,木得表情,老公儿子死了导演都不敢怼特写,完全感受不到应该有的愤怒、悲痛,三个演员就小女主演得自然,换演员的转场相当之生硬。

场景看似写实,昏暗的环境光无非是为了节省成本,老省钱套路了,可以理解。

但是男女主定情那场战斗是不是“致敬”了加勒比海盗3?

还有动作戏套路,本来以为有游牧遗风的国家战争场面、动作戏应该写实一点,结果是我想多了,这方面全世界都在胡乱搞。

不过没用威亚马镫是值得点赞的。

不知道伊朗人看这电影啥感受。

历史上的斯基泰马萨格泰部落应该是伊朗语族印欧人种,现在不但地盘被东方来的突厥-蒙古人给占了,连古老传说的解释权、银幕形象都要被夺走。

这么一想我就觉得天朝混得没那么惨了。

总之,电影还行,王道故事套路老老实实拍都不会太差,不过不值现在这个分。

7.8是目前的成绩,不知道里面掺了多少猎奇心理、民族情怀的水分。

 2 ) 不错的哈萨克古装战争片

从《游牧战神》到《阿奴皇后》再到《托米莉斯女王》,哈萨克斯坦古装战争电影的水准一如既往的不错,尽管托米莉斯女王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仅仅作为波斯居鲁士大帝的终结者存在,为了展示她的一生不得不脑补很多内容,不过,影片中的衣饰、铠甲、武器直到没有马蹬和高桥马鞍的骑马方式还原度极高(毕竟哈萨克斯坦有那么多斯基泰墓葬可以参考),真考据党福利电影。

不过,还是有三个缺陷,一是,无论波斯人还是斯基泰人,都是东支雅利安人,电影里一水的阿尔泰面孔真的大丈夫?

二是,根据历史记载,斯基泰人应该是用类似蒙古的骑射手放风筝战术击败波斯人的,而不是如电影中的正面肉搏,第三是,居鲁士大帝应该不是如电影中一样被阵斩,而是被俘杀,否则希罗多德记载中女王指斥居鲁士“你贪血,我就用鲜血寖泡你”然后砍下大帝的头泡在装满血的皮口袋里的桥段是怎么来的呢?

p. s. 女王年轻时真漂亮,原来阿尔泰面孔也可以很漂亮

 3 ) 为鲜为人知的中亚古代史补上一课

科普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真实的托米莉斯女王生卒年月已经没法详细考证了,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500多年那段时期,那个时候中亚草原地区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很多原始游牧部族,统称为马萨革泰人,很多部族正经历着从母系主导向父系主导变更的交替过程中,所以其实称其为“女王”并不十分准确,称为部落联盟的女酋长可能更合适一些。

那时候中亚地区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依附于古波斯帝国的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然时不时的用强大军事实力压迫草原部落,但由于草原游牧部落的分散性和草原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打法,更多的时候反而是花剌子模被彪悍的游牧部族经常的侵扰。

而托米莉斯和她的部族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掠夺侵扰中逐步壮大起来,直到让强大的波斯帝国感受到威胁,帝国统治者居鲁士带着十足的自信要亲自去征服这些游牧部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斯帝国与马萨革泰人大战。

但是居鲁士过于自信了,大军在长途跋涉中不断的被游牧部族袭扰,还没开战就已经草木皆兵疲惫不堪。

托米莉斯带领的马萨革泰骑兵充分利用主场优势,硬生生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军,据史料记载,双方的军队把所有的箭矢都射完了,而以步兵为主的波斯军队在失去了弓箭的保护后,完全成了游牧骑兵冲杀的靶子。

双方杀的昏天暗地,波斯大军最终溃败,居鲁士大帝也被斩杀在阵前,数万远征的波斯大军除了零散四处奔逃的以外,大部分成了游牧部族刀下亡魂。

居鲁士大帝的战死让当时看好波斯的各方势力大跌眼镜,原本被波斯征服的很多民族也蠢蠢欲动,好在他儿子冈比西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对内压服了各方势力,对外继续扩张,才没让波斯帝国轰然倒塌。

此役,暂时阻滞了波斯帝国势力向东扩展的野心,也延缓了波斯帝国侵占埃及的步伐,继续让中亚地区各种小国家小部落处于分散割据的状态,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涉足此地也没有完全征服这里。

再后来就是匈奴的崛起和百余年的汉匈争霸,汉匈势力所及,这片地区的众多部落小国基本没什么原则,就是实用主义随风摇摆,谁强就听谁的。

托米莉斯大杀四方的时候,华夏大地上正处于春秋中期,诸侯争霸如火如荼,晋楚两国打的不可开交。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少有人踏足,加之北方匈奴尚未崛起,所以大家基本也没什么交集。

简评一下本片1. 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真实再现了古代中亚游牧部族的生存状态。

2500多年前的的中亚草原,资源匮乏和生存环境险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信奉实力至上,没有那么多闲功夫坐下来讲什么仁义道理,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不给就抢、不服就干、不听话就直接弄死。

能活到最后的,都是人狠话不多的,说太多的基本都死得早。

2. 大规模的冷兵器战斗场面也比较实在。

无论射箭坠马,还是砍人捅刀,都能体现那个冷兵器时代应有的力量和残酷,各种搏斗细节一点也不输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水准。

在亚洲影视界,这点难能可贵。

3. 受限于资金预算,如果能再现一下巴比伦的辉煌,把战斗场面再做的宏大一点,就是一部完美的古代战争题材的商业大片了。

总之,还是值得去大荧幕看一下的。

 4 ) 中亚的悲哀在于,历史上定居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不是现在这波人的祖先

好莱坞的女性主义风竟然吹到了哈萨克斯坦?

不过,这部《托米莉斯女王》,与其说是女性主义,不如说是母系社会遗风——毕竟,它讲述的故事比《花木兰》早1000年。

哈萨克斯坦拍的古代战争片不少,比如《游牧战神》《铁血一千勇士》《哈萨克汗国》系列,无不围绕哈萨克人的民族英雄展开。

而这位打败居鲁士大帝的托米莉斯,却是马萨革泰人,或者说是广义的斯基泰人,即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塞种人」。

除了都曾经生活在哈萨克草原,斯基泰人和哈萨克人没有直接亲缘关系。

我们来看当代哈萨克人是怎样建构自己的历史。

他们选择了一位出生在现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一位伊斯兰世界的哲人——法拉比,来讲述这位游牧民族英雄的故事,而法拉比引用的文献,来自于古希腊的希罗多德。

虽然参照境内考古发掘,整部电影非常考究。

比如,斯基泰人的长尖帽、盔甲,战马不用马镫(国产先秦影视剧这一点还做不到),但人种问题却难以还原。

斯基泰人是印欧人种,而哈萨克人则是图兰人种——黄白混血。

就好比,用汉族演员演西域少数民族角色。

尽管影片中波斯军队好多也是图兰人,但居鲁士和波斯使者这几个重要角色明显使用了「外援」。

演居鲁士的演员加桑·马苏德是一位叙利亚人,他曾经在《天国王朝》里出演从十字军手里夺回耶路撒冷的萨拉丁——萨拉丁其实是一位库尔德人。

一副古典中东人的面孔,加桑·马苏德确实适合演帝王,不过,类似的角色太少了。

而伊斯兰世界,唯一电影工业相对发达的土耳其,也只对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感兴趣。

中东、中亚的悲哀就在于,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人种大换血,历史上曾经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不是现在这波人的祖先。

所以,巴米扬大佛炸就炸了,人也没啥历史包袱。

 5 ) 游牧民族的英雄史诗片,感受下贫乏自由的游牧生活

游牧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拍的自家英雄史诗片,他们的骄傲,因为杀死如日中天的波斯居鲁士二世闻名的马萨格泰人女王托米丽司,从随着母亲难产而死的出生、到父亲死于叛变、到艰难长大后得以报仇归乡、到丈夫被波斯国王卑鄙地杀害、到团结草原战士和居鲁士决一死战。

用现代中国人的眼光看,这种政治斗争实在小儿科,就像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战斗一样简单,直接,但有效。

至于历史的真假只能说是他们的立场。

不过布景、服道化和宏大的战斗场面是下了本钱的,感觉是真实还原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物质贫乏但自由自在,好勇斗狠但也有自己的道德,中亚的衣食住行、婚葬仪式也让人一开眼界。

 6 ) 惊喜之作,正如女王战胜居鲁士大帝的伟业

我曾经在搭乘的航班上从天空俯瞰中亚的大地,广袤无垠,杳无人烟,大地放佛沉睡了几十万年没有变化,只有河水像衣带蜿蜒,反射着阳光。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几千年来,人种血缘基因发生了变化,但是草原文化是高度重合和传承的,在同一个“腾格里”的照佑下,深沉、恢弘、血性、浪漫。

在观影之前,我以为这是又一部打着历史英雄的旗号洒民族主义狗血的“历史宣教片”,因为这两年高丽棒子太擅长这么干了。

实际,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历史可以演绎,但不能戏说。

本片的尺度掌握的很好。

公元前530年,波斯居鲁士大帝远征马萨吉特部落,结果在战争中被托米莉斯所杀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而本片并没有过分渲染,还是比较低调地把它描述成保卫家园的苦胜,更注重刻画托米莉斯这个草原人物,以中心人物的优秀品质来代表整个民族的精神。

根据本人从博物馆和书籍中了解的有限的考古学知识,本片的历史还原度很高。

部落聚居的村落形态,战场上使用的武器装备,丧葬形态和仪式,以及华丽的黄金饰品,基本都有考古依据。

波斯的东北边界,一直以来都是帝国的边疆地带,出花剌子模后的绿洲草原国家,不存在固定的效忠关系,与帝国只有利益上的权宜结合。

随着帝国国力的变化,关系不断起伏。

一千二百年后,萨珊波斯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在呼罗珊东北边境梅尔夫被杀,成了波斯帝国的绝响,放佛巨大的回音。

根据“非主流”的东亚洼地说,在商、周、春秋战国时代,先进技术是从西方流入的。

虽然有些伤感情,但是从冶炼技术和军事技术几点上看,很难反驳。

到了今天,观影后的另一个感觉是,国内电影人的基本功居然已经搞不过哈萨克斯坦了!

比起国内所谓大片动不动特效满天飞,口号震天响,《托米莉斯女王》使用特效非常节制,只有象征噩运的妖兽卡米拉出现了几次,战场也以实景居主,但是演员演技、场景调度、服化道都太棒了!

最后说两句:战场上求婚,血色浪漫太过瘾;女王斩杀大帝,游牧民族真女权。

 7 ) 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

我最喜欢的是片尾的这段文字~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

居鲁士大帝(前603年~前530年12月4日)即居鲁士二世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故事来源于希罗多德,从历史角度上来讲事迹,亦真亦假,不好判断~一句话总结~不负众望的史诗片~!

 8 ) 哈萨克史诗

来听过斯泰基人,在罗马史里面是很骁勇善战的民族,原来以为就在欧洲的东边,乌克兰那个位置,黑海附近,没想到已经在哈萨克斯坦了。

原来哈萨克斯坦也认为斯泰基人是他们的祖先,不过哈萨克一副蒙古人的长相,斯泰基人是高加索人种,感觉很违和。

专门去查了资料,原来哈萨克自认是突厥的后代,从语言来讲也是对的,不过这个和斯泰基人也没啥关系,感觉和俄罗斯人很像,既认为斯拉夫人是自己的血统,也认为北欧人是自己的祖先。

泰基人居然 还有女战士部落,男女非常平等,女王也很自然,这种平等,尚武,年轻的气息倒也是被哈萨克人继承了,这可能是游牧民族的共性。

想想中国人经常吹唐朝,唐朝的时候以大胸为美,肥胖为美,男女很平等,经常出现妻管严的故事,比如隋炀帝他老爸。

另外民间尚武精神很浓,这些是不是也是身为鲜卑族的基因呢,游牧民族的男女平等,尚武精神以及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了华夏民族里面,让汉族那种以柔弱为美,什么采阴补阳,以退为进的阴柔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说到底唐朝表现出来的文化之所以这么灿烂,外在的这些文化也是游牧民族注入的,而不是汉族自带。

想我如果是一个美国人,看这个片子,也是可以看进去的,里面那种男人之间的对话,平等的气息,跟美国的西部片也很类似,说到底什么是普世价值,卧虎藏龙那种电影可能很美,但是你让哈萨克人或者美国人来看,可能就看不懂,中国这套阴柔的文化未来可以成为普世价值吗,感觉很怀疑,到底这个地球上尚武民族多,还是中国这种喜欢背地里甩手段的民族多,可能还是前者吧。

另外伊朗王感觉太不地道,明明杀了人家的丈夫,却说是别人暗杀的,这种做法,也只有和中国同属古老文明的伊朗干的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伊朗可能也是坏的,虽然中国目前在抬高伊朗的位置,如果全世界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世界都讨厌你,那你必然有悖讨厌的原因。

伊朗王最后勇于赴死还是保留了最后的颜面,虽然和历史不符合,不过哈萨克人这么处理也挺好,这种面对面的对抗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肯定是干不出来了,比如千古一帝的刘邦,妻子儿女都可以出卖,更何况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民族本来的年轻,体面的劲头过去了之后又没有宗教精神的注入,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越来越世俗,越来越功利,也就越来越没有底线,这可能也是中国人这么喜欢川普的原因,中国人讽刺的白左,其实就是反应的就是中国社会整体社会素质的低劣,在中国人眼里,川普其实没啥问题,有钱,会吹,玩女人也厉害,至于道德问题,那从来不是我们的考虑对象,有权有势,就是我们的唯一标准

 9 )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女性力量

第一次看哈萨克斯坦的电影,没想到还是挺惊喜的。

故事讲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一个女王,托米莉斯女王的故事。

女王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父亲想要将她培养成一个勇猛、聪慧的战士。

但是,女王还没有成年,他的父亲就被族内的人叛变杀害了。

女王逃离到一个新的部落,刚好这个新的部落被女王的仇人威胁,于是,新的部落联合女王一起杀了叛变的人,女王因而重新获得了自己部落的王位。

她还和另一个部落的继承人,阿贡结婚生子,从而过上了平静的家庭生活。

然而,这种平静被普鲁士国王派遣的大使打破了。

阿贡听信了大使的话,只身前往巴比伦,却被杀害。

女王拒绝了普鲁士国王的求婚,决心为丈夫和儿子报仇。

最后,通过联合整个部落,女王英勇战斗成功将普鲁士国王杀死。

因为是中世纪的故事,整个片子都是灰蒙蒙的调子,除了女王和普鲁士国王的衣服,其他所有人的衣服都是灰蒙蒙脏兮兮的,甚至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另外,由于没有电灯,室内也是灰黑的,虽然有火把照明,但还是看不清楚,这个调子很符合实际情况,让观众的身心能够沉浸在中世纪的想象里,对于中世纪历史迷是一个享受。

故事的讲述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制造戏剧冲突,因为女王的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精彩。

电影里面最激动人心的应该就是最后与普鲁士国王的战争了。

总的来说这个战争场面还是可以的,大致还原了中世纪骑兵作战的场景。

航拍的镜头对于展现这种骑兵作战是很合适的,帮助给予观众一个整体画面。

我们每个人看到这种战争场面都感觉激动人心,可能是正如人类简史这本书所说,我们都是杀人犯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面流淌着侵略、抢夺的基因。

毕竟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也正如电影中女王所处的时候一样,由于生产能力低下,大多数民族和部落生存的重要方式就是掠夺其他民族。

女主托米莉斯女王无疑是所有人都尊敬崇拜的人,她勇猛且聪慧。

从女王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统治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聪慧,能够正确判断形势,能够制作出合理的作战计划,是女王的勇猛和聪慧帮助她在自己崎岖的生命中获得了一次一次的胜利。

相比她的丈夫,阿贡,虽然勇猛,却没有足够的智慧,最后才惨遭杀害。

电影也是价值观世界观输出的重要方式,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女主,靠的是勇猛和智慧,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而不是像国内的伪女主戏,靠来靠去,还是靠的男人,而不是自己。

另外,一个女主,也应该是沉稳的,而不是咋咋乎乎。

感觉国内很多电视剧都需要通过女主的咋咋乎乎、圣母情结和愚蠢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部电影不仅重现了托米莉斯女王勇猛斩杀普鲁士国王的历史故事,同时给予所有人看到了我们想要的女性力量。

虽然由于世事艰辛,绝大多数女性都会同前辈们一样,走向平凡和平庸,但是,总有少数女性,她们生来是真正的战士,她们有能力有智慧有野心,能够在艰难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所理解的女权就是,世界需要给予这样的女性展示自己的平台,需要给予这些伟大女性应有的光荣。

网络上很多骂女权的男性,和许多骂男人的女性。

我觉得这些人,将生活本身的艰辛强加在了对方身上。

事实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婚姻都是互利共赢的。

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如果不结婚,其实会过得更不好。

离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你也不会走向暴富。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只有我们男性和女性,和谐共处,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或者获得一个更容易一些的人生。

女权,是曾经没有的东西,女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本身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理性客观的思索,在述说自己的利益和付出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和付出。

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我们会探寻出一个适合我们新社会的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机制。

最后我想说,正如托米莉斯女王一样,智慧是我们每个人很重要的东西。

 10 ) 【电影】21031[12.22]《托米利斯女王》

生于国境之南,哈萨克斯坦应该算是离我最遥远,又最陌生的邻国了吧,无论历史人文抑或地理环境,在我眼中都像是一片迷雾,知之甚少。

而在本片那数量有限的观影人群中,大概多数也是第一次看哈国电影,第一次听哈萨克语,却没想到就立即被电影的质量给惊艳到了。

观影前,大部分观众想必都是因为居鲁士弑杀者的身份才听闻过托米利斯女王。

除了曾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笔下短暂登场,托米利斯在历史文献中留下的记录其实相当有限,也因此,本片中女王那离奇跌宕的身世大概更多是源于编剧的想象。

但本片并未因它有虚构成分而失去价值,反而是它写实重现的历史面貌令观众大开眼界。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对照我国那是春秋时期,相当久远。

托米利斯女王来自于斯基泰人中的一支马萨格泰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游牧民族。

发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斯基泰人骑术精湛,经过几个世纪持续迁徙扩张,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到我国鄂尔多斯沙漠都留下了他们统治的痕迹。

相比起那时还没广泛应用骑兵的中原农耕文明,首先发明了马鞍,配备了反曲弓,具有骑射能力的斯基泰人简直是碾压式的军事存在。

我一边看电影就一边在想,真庆幸有西域的高原雪山天堑阻隔,将我们与游牧民族分离开,才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片存活繁衍的沃土。

那时,斯基泰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横行在了广阔的中亚大地上,除了游牧经济,就是以劫掠周边农耕文明为生。

本片中有过经典一幕,女王父亲曾训斥手下,“你可以直接抢你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要跟他们交易?

”这在今人看来犹如强盗土匪般的理论,却是2500多年前,那个蛮荒的时代里,要在资源匮乏的恶劣环境中活下来的生存法则。

它深刻揭示着游牧民族的生存理念,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真实的历史感。

在当时的环境下,讲究的不是良心,不是道义,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可消磨在沟通上,生存法则激进而纯粹,实力就代表了一切,能活到最后的注定都是人狠话不多的头铁角色。

所以,反过来也证明,生产力发展是维持社会道德的基础,我们没法天真地祈求食不果腹的猎人对猎物表达善意。

终于,斯基泰人与不断北扩的新兴帝国——波斯发生了碰撞,原以为是“万王之王”居鲁士大帝来教会游牧民族重新做人,却没想到反手被托米利斯女王杀了个全军覆没,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片以区区3000+万人民币的成本竟拍出了不亚于《天国王朝》的效果,尤其是细节上,对当时仍未出现的马镫、斯基泰人的战甲、毡帽、居鲁士的形象、巴比伦城外观等,都设计得很用心,绝对是《蒙古王》之后我看过最出色的游牧民族历史片。

为我对中亚历史文化的贫瘠了解浇灌进了新鲜的养分。

精彩,推荐,不收藏。

《托米莉斯女王》短评

哈萨克斯坦电影少见,吸引到我的葬制部分

5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后面战波斯的戏气氛没有推上去,整体有些过于平铺直叙,其实是可以加强下抓马的。

10分钟前
  • Aboo
  • 还行

挺好看的,补了一段历史知识。居鲁士大帝。

14分钟前
  • 大心
  • 推荐

没看进去

17分钟前
  • 扶风花落晴川
  • 还行

场景宏大,故事曲折,特别是战争现场残酷血腥,让人有身处古战场之感。唯一不足女王的表演有些生硬,服饰、化妆的光环有些过亮。

19分钟前
  • 恋恋风尘
  • 还行

游牧民族史诗 没了工业流水特效的加持 质感很真 配乐也够大气 很喜欢

23分钟前
  • 左影²
  • 推荐

三星半。对斯基泰文化在服化道上的重现与对其游牧战术的还原,其考究足以证明哈萨克斯坦在内亚草原历史电影这一类别上已具有独占鳌头的地位。但剧情还是太中规中矩了……虽然女主托米丽司展现出了符合一般历史想象的因复仇和杀戮而产生的戾气,但形象还是比较单薄。而且与波斯交涉交战的段落处理还是比较平庸,最后跟居鲁士的决战作为历史纪录片的场景还原尚可,在整部电影里来看明显泄气了,不如电影中段袭击花剌子模部来得畅快。最后,本片的制片人是纳扎尔巴耶娃,所以也可以想象一下使这部电影得以诞生的政治意图……

24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还行

一部女勇士的成长记!没有给我带来震撼,我只是轻轻微微的看了部电影,也不是很喜欢!

25分钟前
  • 谢谢你的出现
  • 较差

“你可以直接抢你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要跟他们交易?”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may yor days be bright and your nights be quiet

29分钟前
  • brant
  • 力荐

同样是女性成长史,这部电影真是甩花木兰好几条街。

30分钟前
  • 凝固微笑
  • 力荐

看过的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电影,最大的内陆国赋予电影独特的气息。还是不得不酸木兰,如果能拍出如此一半的味道都是好的。

33分钟前
  • 西南季风
  • 推荐

第一次看哈萨克斯坦的电影,这部还挺有商业史诗感的。女主有点像中亚版的玛格特罗比,三位女主都很有特色。打败居鲁士的故事也很有传奇性,感觉补了历史一课。

34分钟前
  • 式微
  • 推荐

应该叫托米莉斯酋长。拍的挺认真,情节稍微单调。

38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有头脑的女王,联合各部族。终其一生都是在战斗

43分钟前
  • 藏马erik
  • 力荐

喜欢摄影,人生中看的第一个哈萨克斯坦片

44分钟前
  • Lulululuwang
  • 推荐

中亚小国哈萨克斯坦(其实也不是小国,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恐怕很多人不看地图估计都不知道在哪的国家,人口都没一个深圳多,600万美元成本拍部片子,没有太多特效加成,大量真人真马互冲互砍,加上壮丽的中亚大草原的背景,愣拍成了史诗片,堪比中亚版《天国王朝》。吊打国产古装片,要剧情有剧情,要画面有画面,同时还吊打最近几年经常出的女权电影。从公元前5世纪居鲁士大帝之死就告诉我们,没事别惹游牧民族!吃饱了撑的吗!

48分钟前
  • Lee
  • 推荐

吹牛不花钱

49分钟前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较差

还原了草原部落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认知,至于剧情,希罗多德的描述本就有传说成分,姑且当戏说看看。另外交战方式是排成一列的面对面对战?这应该不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作战方式吧?

50分钟前
  • 雪莱
  • 还行

若干年后,居鲁士二世之子冈比西斯二世率兵扫荡了马萨革泰部落,比击杀了托米莉斯女王,人头滚滚,戈马如常

51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还原的非常真实,语言 服装 道具 建筑等等。演员们也非常敬业,骑着无马镫的马演马戏很辛苦

53分钟前
  • 骑羝者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