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上了!
四年!
你知道我这四年怎么过的吗?!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在上映前,光是靠舆论热度就火了足足4年时间,但上映后又火速拉胯。
宛如一块从天而降的泥巴,摔的稀碎——《 小 美 人 鱼 》The Little Mermaid
是的,那个争议之王,热度之王,zzzq之王终于来了。
2019年7月份,自从迪士尼否决了“MJ”赞达亚和“超杀女”科洛莫瑞兹,把《小美人鱼》的橄榄枝抛向海莉贝利后,关于《小美人鱼》的风波就一发不可收拾。
就连内地观众看到海莉贝利这张具有特色的脸时,也忍不住心里打鼓:“你跟我说这是美人鱼?
”
当然了,迪士尼为什么选这个人演美人鱼,道理我们都懂,无非就是西方人都在玩的那套。
不过作为大洋彼岸外的东方人,我们只关心一个问题:当记忆中那个红发碧眼,肤白貌美的美人鱼,换成了如今这位黑皮肤、宽眼距、塌鼻子的非裔妹子时。
到底是迪士尼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还是这个世界有问题?
因为不能理解迪士尼选择海莉贝利,毁掉了大家童年中的经典形象,不少人都加入了这场舆论大潮中。
网友们说“迪士尼勇于挑战恐怖片”,还替迪士尼拟定好了新名字——“小安康鱼”、“小清道妇”、“小魔鬼鱼”.....反正你就不要叫“小美人鱼”就好。
当然了,所谓食无定味,有人不理解,但也有人专吃这套。
当所有人对迪士尼的这次选角颇有微词时,也有不少身处中国,但心在异邦的“精神美国人”们,义务性帮迪士尼做好了正面宣传工作。
他们孜孜不倦,掏心掏肺,夜以继日为“尚未开蒙”的同胞们指点迷津,开光解惑。
不仅为迪士尼的选角口味平反,还主动帮助万千同胞们科普平权概念,保护被嘲讽的女主。
举起“言论自由的大旗”抨击发表个人观点的同胞们。
有些人甚至站在了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以个人审美为底再上升到整个亚洲文化,一口一个“简中”意念领绿卡,俨然一副西方传道者的派头。
恨不得说所有不看好《小美人鱼》的人,都是历史的罪人。
其姿态之高,话锋之辣,让人叹为观止。
这不,《小美人鱼》刚刚上映,就有一些人踩着点发布最新影评。
一句“东亚真的非常需要这样的女主来调理一下审美”睥睨天下,将整个5000年历史推翻。
原来在新中国诞生这么多年后,我们的“审美”还需要西方来“解放”。
有时候看到这些评论,我都会怀疑我自己——我到底长没长眼?
我到底有没有审美?
是不是我就是瞎?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了,人家西方人喜欢就得了,你们跟着掺和啥?
但问题是,他们也不喜欢啊。
《小美人鱼》确定演员后,“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小美人鱼”话题就上了全球热搜第一名。
第一啊,啥概念?
最起码证明全世界有大部分人对这个选角都不太满意。
而后,当《小美人鱼》的首个预告发布,该视频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点踩率。
28万人赞,158万人踩。
点踩率达到了85%!
接着迪士尼可能是意识到舆论不受控制,赶紧启动人海战术,点赞率超过了100万。
可踩呢,265万!
眼看着踩的人永远比赞的人多,迪士尼意识到这是一场没可能战胜的战争。
最后,在这个宣扬“自由”的国土中,《小美人鱼》封闭了评论区,还隐藏了点赞和点踩显示,真是令人贻笑大方。
后来,还有美国的黑人网红对此事大书特书。
尽管他自己就是黑人,但仍旧把迪士尼的骚操作贬的一无是处,从里到外都充满着被冒犯的滋味——“如果让观众看到代表性,那就原创另一个黑人公主啊!
狗屁多样性!
”
图源:Super滚筒全世界都知道迪士尼在裸奔,但迪士尼偏偏要花2亿美金,让全世界看看他坑坑洼洼的屁股。
ok,整了这么长一段介绍,就是想让读者对《小美人鱼》有一个初步了解。
这部作品的背后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电影的意义,也是之所以兴师动众的原因。
5月26日,《小美人鱼》终于上映,4年来的纷纷扰扰也迎来了期末考核。
可结果嘛,有点对不起这4年来的浩荡声势。
首战落幕,《小美人鱼》内地票房仅有367万,观影人次9万,排名第五位,还不如上映22天的《银河护卫队》。
顶着9.3%排片占比,票房却只有5.2%,预测只有4200万票房,首映日表现不佳,恐怕这4000万票房还要缩水。
对比之前同样是话题女王的《花木兰》,《小美人鱼》可以说是扑到无人问津。
啊?
公知们呢?
咱不是光领钱不买票吧?
感情咱光会耍嘴皮子,到掏钱的时候就跑路啦其他地区也不容乐观。
作为迪士尼重点客户的韩国,《小美人鱼》这次提前2天上映。
可韩国人也没有给迪士尼好脸色。
累计两天仅有60万美元左右,也就是420万元票房,口碑也只有金蛋75%,专业媒体已经给出了一对儿挽联。
当然了,该片目前的成绩也算是意料之中。
毕竟这部电影在上映前虽然吵了4年,光是唾沫星子就足够养活这条美人鱼,但负面评价却是压倒性的占比,典型的黑红。
电影上映前,有电影博主专门做了一个投票,问中国观众有多少人会去看这部电影。
结果1.6万人参与投票,15000人选择“绝对不看”。
得哥也投了“绝对不看”,可作为影视自媒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呢?
秉承着职业原则和对读者朋友的责任,我只能以身试毒,死我一人天下生。
我想基本上所有走入影院的影视作者都是这么想的。
而结果不出所料——妈呀!
女版八两金!
其实走入电影院前,我还一直有种自欺欺人的幻觉,幻想着迪士尼能打我的脸——迪士尼诶,全球第一大厂诶,最起码不应该上演鬼片吧?
可我真看怕了。
老惯例,先说点儿好的。
这一版《小美人鱼》很难得的是,它没有大幅度的修改,几乎是完整复刻了1989年的动画版本。
整个故事起承转合非常成熟,成熟到像是已经磨合了40年的剧本。
有点废话,我知道。
而迪士尼作为童话大王,电影也很好营造出了美轮美奂的蔚蓝梦境。
海鲜大咖party和竹林夜游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两场戏。
一个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各种海洋生物应接不暇,宛如童年尿床前的一场梦,而幽静空灵的竹林搭配上节奏轻快的鼓点,让人更是心旷神怡,足不出户就有种郊游的错觉。
另外,乌苏拉变身的那场戏也挺震撼的,深海恐惧和巨物恐惧者狂欢,迪士尼的特效没得挑。
然后就开始吐槽部分。
基本没有别的,就是女主海莉贝利太丑...哦不是,是太不适合这个角色了。
电影开场,镜头跟随着女主的尾巴,翻过一圈又一圈障碍,终于绕过了全身给到正脸。
镜头语言已经铆足了劲,要给她一个精彩亮相。
然而银幕上的这张大脸,是这样的:
就真的一点美化处理都没有!
预告啥样她就啥样啊!
别说王子,就说是普通人在海面上突然冒出这样一张脸,都会吓出病来吧?
我总以为迪士尼一直在玩梗,或者说海莉贝利释出的定妆照只是烟雾弹,其实她的造型将会给观众一个惊喜云云。
但她就是这样,就这么突兀又堂皇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好丑,我被吓到了。
这还只是基础,电影还经常扬短避长,深刻展现她的缺陷。
众所周知,海莉贝利的眼距本来就宽,在海中还一直给到俯视镜头,感觉摄影师就是故意使坏,摄影机焦点对准了她的眼睛。
在镜头畸变的作用下,她的脸更夸张了。
感觉像是这样:
再者,3D电影本身就很暗,电影多次采用暗色场景,什么废弃游船、幽暗古堡、暗夜波涛中的游船等等。
再加上主角深色调的肤色,这导致我经常看不清主角在哪,更加深了惊悚情绪的簇生。
你能想象,一部迪士尼童话电影,我需要去“找到”主角吗?
怎么说呢?
就真的有点惊悚。
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体验到这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了。
与其他美人鱼不同的是,或许是为了适配肤色,海莉贝利的头发专门设计成了脏辫造型。
这让头发在海底的质量更重,丝毫没有飘逸的美感不说,还会经常突兀地甩到女主面前,像是有人薅着她的头发。
有一个镜头,海莉贝利突然急刹,头发都涌向脸前,张牙舞爪。
栗棕色的皮肤,深黄色的头发...一瞬间,我以为在看狮子王,是真的像狮子王。
更离谱的是,饰演海王的演员是哈维尔巴登。
虽然是白男,但却设计了一头白色的波浪长发,再加上有花冠等头饰设计。
当海莉贝利找到父亲对峙时,两者对比之下,我甚至觉得海王都有那么一丝眉清目秀。
然而,这还只是开胃小菜,等主角上岸后,我发现挑战难度更大了。
海底的水光为海莉贝利加了一层天然的磨皮滤镜,等女主上岸暴露在日光下时,她的皮肤问题就暴露无遗。
凹凸不平,沟壑丛生,再强烈的日光也不能在她的脸上做到一丝反射。
如果黑人分类型的话,海莉贝利显然是“磨砂”的那一款。
在此前的日常照片中,海莉贝利就有这种明显缺陷。
她的脸上不仅有痦子、雀斑和不知道哪里来的斑斑点点,最主要的是,在这张明明就已经被挤压到所剩无几的脸盘上,还有不少莫名其妙的凸起与凹陷。
或许就是为了告诉韩国人,在水里泡着也得不到“水光肌”吧。
说实话,很多场景我甚至做不到把女主当成“小公主”来看。
当海莉贝利救了王子后,王子被仆人带走,小美人鱼远远注视。
这本来应该表现女主对男主殷切的爱意,为接下来小美人鱼的出逃打下基础。
但她眉头一皱。
我感觉不是爱,是要吃了男主。
当海莉贝利第一次换上现代装,镜头又叮呤咣啷折腾半天,最后一亮相——暗色系的皮肤+亮蓝色公主裙、脏辫配上蕾丝花边...突兀、尴尬、无所适从。
就像一场低俗的喜剧电影,玩弄着不合时宜的歧视包袱。
下一场戏,海莉贝利戴上了巨大的头巾,配合着平视镜头,正面只剩下了一张脸,头发作为女性特征被去除。
女主第一次驾车,在好奇心的趋势下把弄着缰绳,将马车驱使地飞快,而她因为不能说话,只能做表情。
只见海莉贝利压低眉梢,轻蔑一笑,旁边的王子惊慌失措。
那一刻,我感觉不到她是来自海底的公主,就是个来自布鲁克林的熊孩子!
当然了,有中肯人士看到这里早就忍不住了:一部电影,你揪着女主的颜值不放,你分明就是外貌歧视!
那我就借这个机会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不少人咬文嚼字,说《小美人鱼》的英文名是Mermaid,拆分开来看是MER来自mere,是湖海池塘的意思,而maid可以翻译为少女。
所以,Mermaid严谨来说,意思是“来自海里的少女”,并没有“美”的意思,就算找来八两金演都没问题。
半瓶水掉书袋是他们的强项。
但问题是,在原作《海的女儿》中,安徒生是这样描述爱丽儿的:“六个当中,最小的那个是最美丽的,她的皮肤滑嫩有光泽,就像玫瑰花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深邃的湖水。
”就算不理解什么叫“滑嫩有光泽”,“蔚蓝色眼睛”,也应该知道“最美丽的”意思吧?
难不成要把“最”这个词的意义也要篡改吗?
《小美人鱼》本来就是最美的,本来就是要符合大众审美的,本来就是对演员的颜值有硬性需求的。
我能理解,所有人种都需要在银幕展现自己,黑人演美人鱼虽然毁童年,但你能找来符合大众审美的也未尝不可,毕竟美才是第一生产力。
且不论那些好莱坞知名黑人大美女,就拿现在上映的电影说——让《速度与激情》中的女黑客娜塔莉伊曼纽尔来,也不会反应这么大吧?
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主子老美都一众反对,她却据理力争的人。
不是蠢就是坏!
好了,再说回来。
除了女主的惊悚颜值外,《小美人鱼》还有一点让我难以下咽。
太zzzq了。
海王的七个女儿,人种各不相同,跨越了世界各地,仅一眼就囊括了全球文化。
到底一个白人是如何生出七种文明的?
我不知道,或许这就是“海王”的真正意义吧。
更令我震惊的是,电影背景在中世纪。
王子的妈妈,也就是王后,竟然也是个黑人!
而为了注入这一个元素,编剧还专门把王子写成了被收养的,好让黑人能当上一国之后。
但话说回来,你都让黑人当王后了,那还穿什么塑身衣,胖人就不配美吗?
这不是妥妥的歧视胖人吗?
该打该打。
黑人王后,黑人商贩,黑人老板娘,王子与公主甚至跳上了非洲部落舞。
这哪是欧洲中世纪,这是平行宇宙吧!
感情编剧们都是来替祖宗赎罪来的吧?
电影长达135分钟,其实看到后半段时,我也曾主动放低审美标准,试着顺从那些“国际友人”的脚步,探索海莉贝利的隐藏颜值。
然而,乌苏拉上线了。
饰演这位大反派女巫的演员,长这样:
这 才 是 美 女 嘛 !
你告诉我,王子是如何抛弃她喜欢上海莉贝利的?
这王子是有特殊爱好吧!
更有意思的是,即便几版预告片都没有变身后乌苏拉的身影,但观众对这个演员的关注度仍然要比主角高。
在资料库中,该演员的两张剧照因为谈论度热门,包揽了前两位。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颜值使然,其实看到最后我都替乌苏拉可惜。
单从影片出发,乌苏拉作为黑章鱼,天生就会黑魔法,但也没做坏事,只不过是和他人以物换物,再加上爱吃小零食胖了些。
章鱼有错吗?
这是物种歧视!
做生意有错吗?
这是职业歧视!
胖了有错吗?
这是身材歧视!
会黑魔法有错吗?
凭啥海王橙色魔法就没事?
这是颜色歧视!
.......原来我也会魔法。
去年,迪士尼高管对外宣布:未来所有角色中,LGBTQ占比要超过一半。
好莱坞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小美人鱼》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环,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经典角色将要发生颜色变化。
说实话,我当然能理解少数人群也需要有自己的角色,也需要在银幕上有一席之地。
但您能不能别抢别人的角色啊?
《灰姑娘》的黑教母,《彼得潘》的黑精灵,《白雪公主》的拉丁公主,接下来还有黑超人,黑007....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心,好莱坞大刀阔斧,用侵略性的方式,攻占了一个又一个角色,也摧毁了几代人经典的银幕形象。
不仅角色,他们还要抢夺对“美”的定义权。
从胖是美的,脏是美的,乱是美的,到歪是美的,斜是美的,不知道到最后会不会发展成丑是美的。
到最后,我想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审美观,还能不能鉴别美与丑。
用错误的方式,实施一场“正确”。
这本来就是一场闹剧。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您随便折腾,就别霍霍我们了,与其给公知们投钱,不如给编剧涨点工资,我们虽然有56个民族,但只有一个种族。
再说了,票房就是铁证,你们那套我们不吃啊。
天蒙蒙亮,一艘名为"Kentucky"的帆船在大海上乘风破浪。
船长室中。
"去看看货物,如果和昨天一样,就和昨天一样处理,不用再报告。
"船长抽着烟斗对大副交代道。
大副出去后,船长看着舱壁上挂着的双人照吐了口烟:"John,这次听我的买上保险,也不用为你的傲慢浪费这么多钱。
"大副带着两名士兵和一群水手来到甲板上,命令其中两名水手打开舱门,自己扭头随意掏出手帕捂着口鼻。
一股极其令人恶心的气味从舱口涌出,水手们连忙拉起胸口的方巾遮住口鼻,一名士兵背着枪转身跑到船舷边呕吐。
水手依次下到舱底,不一会儿两名水手抬着一具从腋下到膝盖裏着破麻布的尸体出来。
大副后挪两步,往船舷方向偏了下头,水手便把尸体抬过去扔进了海里。
(深沉的音乐响起)戴着镣铐的黑人少女尸体向深海中下沉,她就是Ariel,在她濒死的弥留之际,做了个五彩斑斓的梦。
(尸体坠落至完全黑暗后屏幕正中出现一行字)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约150万非洲人在跨大西洋的航行中死亡。
(滚动演职配音人员表)彩蛋1.一群细小黑蚁在啃咬叶片,而肥硕白蚁们正向叶片中央聚拢。
镜头拉高,叶片的形状和纹理似地图。
(滚动工作人员表)彩蛋2.第一组:两腿站立的左白蚁和右黑蚁舞步融合后变成奶牛斑蚁;第二组:两腿站立的左白蚁和右黑蚁舞步融合后变成洛奇棕蚁;第三组:两腿站立的左白蚁和右黑蚁舞步融合后变成奧巴蚂蚁。
(滚动赞助商)彩蛋3.月黑风高,一扇拉满窗帘的落地窗里边映着三个端着酒杯的黑影。
左肥影举起杯:他们很开心,这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经济的需要。
右瘦影举起杯:他们很生气,这是宣传的胜利更是文化的胜利。
中间黑影举杯碰到一起:为了世界和平!
(三人哈哈大笑)全片完•谢谢观赏
还真是验证了龙生九子,人鱼王生出7个肤色外貌完全不一样的闺女。
一个黑人女王为什么收养白人王子,为了符合政治正确,连亲生都可以不用了?
男主实在平平无奇,至于女主不是说她长得丑,我仔细看了看她的五官其实算得上精致,不知道拍摄的时候摄影师怎么想的,整个影片基调黑不隆冬的,再配上女主的黑皮肤,完全看不清到底长什么样,海底的时候是长直发,到了岸上直接成了脏辫,颜值拉低了不止10分。
只能代入女主是个沉迷网络的青春期熊孩子,总觉得网线对面的网友或世界非常美好,实则幼稚至极。
可能我们从小看惯了西游记里的龙王们,实在觉得这海底世界和人鱼王寒酸得很,这螃蟹的角色其实就是龟丞相吧,可是干嘛不变个稍微大一点的身体呢,这么小不邋遢的,平常听他说话都很费事吧。
影片质量自然很一般,而且是处处叠政治正确的buff更是让人堵得慌。
凡妮莎出场的时候,我觉得但凡是个正常的男人都要选她,这黑白天鹅的对比实在太惨烈了,我真怕有一天迪士尼又要去改编《天鹅湖》,到时候谁还能分得清楚黑白天鹅呀?
(ー_ー)!! 另外,真心建议把美字去掉,这就是一条人鱼。
中国古代传说的人鱼其实长得都挺丑的,《山海经·海内北经》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这里描述得很详细,陵鱼是半人半鱼的姿态,具有人的脸和手脚,和希腊神话下半身是鱼尾的人鱼不同,到了魏晋时期像是《太平广记》才开始有人鱼是美丽女子的记录。
至于西方神话中都说人鱼是诱惑水手的妖女,肯定是因为水手成天漂在海上,见不着女人太饥渴了……
山海经鲛人
YO !
《万众期待热议》的《小美人鱼》终于上映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部电影!
在这先要叠buff一下,今天这期影评和以往都一样,不为吐槽而吐槽,优缺queque点都会聊到,当然也少不了会提到备受争议的选角,那废话不多说,咱们开始。
《小美人鱼》最初是1989年迪士尼的动画版,成就了迪士尼公主的又一个经典之作。
之后还在2000年推出了《小美人鱼2:重返大海》,在2008年推出了《小美人鱼前传》。
近些年迪士尼版图不断扩大,想把此前所有经典动画电影都转换成真人版,改编程度差异有大魔改的,如《沉睡魔咒》,《阿拉丁》,《爱丽丝梦游仙境》,《花木兰》,也有几乎不改的《狮子王》等等。
这些真人改编的票房和品质有好有坏,但这些都没法动摇迪士尼王国继续动画改真人的步伐。
《小美人鱼》当然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从2019年宣布海莉·贝莉饰演小美人鱼爱丽儿开始,争议声就不绝于耳,最大的冲突还是来自海莉·贝莉的肤色和长相,但这似乎对于迪士尼来说见怪不怪,坚持了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小美人鱼》。
真人版的影片剧情,几乎照搬了原本动画的故事走向,甚至连结构编排都是一致的,你可以理解为“遵循原著”(故事上)。
影片大概讲述的是,对于人类充满好奇的小美人鱼爱丽儿,无视海底国王父亲的阻拦,一次次尝试接近人类。
某日艾力克王子的船遭遇风暴导致船难,爱丽儿救下了一见钟情的王子,并且和海洋女巫乌苏拉做了承诺,用声音换双腿,只因想要接近王子获得爱情。
一番波折之后,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就先说影片的小优点吧,作为迪士尼工业流水线的电影,故事和原版一样,就是儿童向的,所以如果你对动画版本或者这个故事本身不敏感,就要斟酌要不要进影院了。
对于我来说抛开剧情,我更爱《小美人鱼》的主题曲《你的世界》,所以每当影片演唱主题曲的时候,我都会闭上眼去聆听,更能体会音乐带来的曼妙和想象力。
影片从头到尾其实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感触和情绪上的波澜,或许是因为此前已经看过动画。
不过影片也有一些改动增加的戏份,其中结尾就多加了爱丽儿和海底国王父亲的告别的剧情。
很私人的原因,作为老父亲的我看到这个很难不为所动。
不过……作为长达135分钟的电影版,光有这几处闪光点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就是影片让我不吐不快的缺点了。
原版动画只有90分钟,承载这个简单纯粹的爱情故事其实刚好,但电影版足足把这个故事时长拉到了超过2小时,而增加的内容,并没有细化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在剧情上起到更深入的质变过程。
其中时长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多了好几首新歌曲目,难听如坐针毡谈不上,但多优美印象深刻也远远不够,听完就忘,一句话就是还是老歌经典。
另外还有海底世界的呈现,在看过《阿凡达2》的水底世界之后,再来看《小美人鱼》,那特效味还是十分浓重的,演员在水底的动作僵硬不说,毛发的飘动也存在着物理和动力学的不和谐,再加上海底里各种奇异的打光,让整个海底世界的真实立体感荡然无存。
没有踩一捧一的意思,《阿凡达2》也是迪士尼家的,这么比较可能欺负人,那就拿迪爸爸的《黑豹2》的水世界来看,光影暗归暗,但起码给到人一种原始和真实光源的水下空间和环境。
这也难怪《小美人鱼》是童话世界出来的动画改编,我觉得既然要做真人版,水下世界就应该多多少少去遵循真实化。
其实你如果看过电影的话,相信你很容易能看出哪些是真实拍摄,哪些是纯纯的特效。
这也导致了影片时长几乎过半,爱丽儿有了双腿到了陆地上后,影片的剧情和节奏才相对好了一些。
特别是螃蟹和鸟做媒人让两人接吻那场戏,处理还算顺畅。
但这些场景戏份的设计,都被肉眼可见并不对等的粗略服道化给破坏掉了,据说《小美人鱼》预算高达2.5亿美刀,这是不小的成本了,可最终呈现的艾力克王子和爱丽儿的形象,却让人感觉是从别的剧组东拼西凑租来的服装。
讲真,艾力克王子做得真的有点寒酸,你要不是说他是王子,我还以为是哪个岛上的某个村或寨子的小主子,仆人没几个,城堡大是挺大,但还是觉得是祖传留下来,到他这也就只剩这城堡了。
村民就更不用说了,三三两两,加起来或许艾力克家族管辖的范围,大概就千百号民众而已。
而爱丽儿所在的海底王国那就更支棱不起来了,国王召集七大洋的女儿过来聚一聚,连个像样的宴会厅都没有,几个珊瑚小板凳一坐就直接开始了,小学班级联欢晚会都比这热闹多了呀。
海底国王还拿着三叉戟,似乎也有着很强的法力,可居住的环境那还是真的太赤贫风了,气场全无。
而这些都并不是影片最要害的核心点,懂的都懂,影片最争议的还是在海莉·贝莉饰演爱丽儿上。
海莉·贝莉确实离我们心目中小美人鱼的形象,还差很远,不过我想说的是,角色匹配的演员,就还是会涉及到形象是否符合角色这一方面。
那显然小美人鱼在大部分人心目中,还有其他更适合的演员去饰演。
而从这次选角扩散开来,我更多想问的是,迪士尼经典动画改编真人的现状,是否还像最初做那些经典动画一样,力求创新和迸发出更多让观众难以置信的想象力。
是否还在认真对待着能让迪士尼成长起来的经典IP和角色。
还是说如今的迪士尼,只是拿着曾经的经典,不顾观众反馈,固执坚持自我表达,压榨出最后一道利润价值呢?
这次《小美人鱼》的选角失败,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在于演技上,应该说是毫无演技。
虽然海莉·贝莉歌唱的好听,但也无法补足她空虚情绪挤眉弄眼式的表演,我相信一个能打动观众的角色,是无形中能和观众产生心灵交流的能力。
不说国外的,就拿星爷电影系列来说,丑角还少吗?
但哪一位不是深入人心?
所以我觉得最核心的点,是主角在没法突破演技实现角色的塑造,导致放大了其缺点。
另外就是玄学的CP感,片中的男女主角,是真的不来电呀,两人不管什么时候同框,都能冥冥之中感受到两位角色在煎熬。
再加上饰演艾力克王子的演员,演技也同样生疏,更加深了影片男女主在一起的违和感,任凭两人在大银幕如何如痴如醉撕心裂肺生离死别,坐在观众席上的我也是面无表情毫无波澜,但偶尔会噗叽一笑,为什么呢,因为我分心想到了昨天一件搞笑的事情。
你要说CP感看面相的话,我甚至觉得艾力克和那位城堡里的女仆,看起来挺般配的,甚至大反派海底女巫变的女子,和艾力克站在一起,也觉得是那么回事。
哈维尔·巴登饰演的海底国王演技好,无奈戏份并不多,而和他对戏最多的爱丽儿,两人又很难遇强则强,仅仅结局让我触动也只是我作为父亲泛起了些许涟漪。
另外作为导演的罗伯·马歇尔也表现得比一般还一般,要知道罗伯·马歇尔可是执导过《芝加哥》,《加勒比海盗4》,《艺伎回忆录》这样级别电影的导演,但到了《小美人鱼》,要是不查资料,真看不出是他执导的。
除了偶尔几个镜头,比如影片最开头那惊涛骇浪的大海,艾力克追寻歌声源头那段,其余的绝大部分,都是极为流水线的镜头语言水平,那些重要的歌舞编排,也远没有当年《芝加哥》来得惊艳和有生命力。
或许,罗伯·马歇尔也只是来做个命题作业,完成直接交差就好了。
好!
那今天《小美人鱼》的点评就先聊到这。
大伙伴们对本片有何观感,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不想看到情绪输出和对喷,看不过眼不一定要回复,可以无视的,行行好。
先亮观点:支持政治正确,认为矫枉必须过正,但对影片会有很多吐槽。
(两头不讨好,所以观点前置就是为了不吵架,love and peace.) 分两部分谈吧,政治正确和影片本身。
对政治正确的看法 聊小美人鱼不可能不谈政治正确的,影片本身就是为了这碟醋包的饺子。
“选择海莉.贝利是因为她就是最完美的爱丽儿人选而不是因为她的黑人身份”,应该不会真的有人相信诸如此类的官方说辞吧。
人鱼嘛,不能用人类的遗传逻辑框定,所以七大洲不同种族的人鱼女儿也正常嘛。
人类得符合遗传基本法,没关系,领养的也是可以的嘛。
(一开始以为设定王子的领养身份是为了削弱其血统地位,等黑人女王登场,马上懂醉翁之意了。
)都如此明牌了,再说要抛开政治正确谈影片就有点既要又要了。
其实我觉得得分三部分谈,种族、美丑。
先说种族问题,从黑豹、小美人鱼到埃及艳后,可以看到政治正确背景下选角的某种递进,黑人角色登上大荧幕→幻想人物黑化→历史人物黑化,从合理到争议到不合理。
但无论是合理亦或不合理,我始终是支持政治正确的,不是支持小美人鱼,不是支持埃及艳后而是支持政治正确。
道理很简单: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所以,我不想割席,说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或这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这些都是政治正确。
(没有关注过国外的舆论,还蛮好奇国外有没有“我黑我也”的。
) 再谈对矫枉必须过正这句话的认识:天平倾斜的时候,在两边加同样的力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而且真要谈矫枉过正,起码得等到荧幕上的人种比例与实际人种的人口比例对应得上时才有的谈吧,这才哪到哪。
黑化并不是与我们无关的话题(这里的我们指黄色人种),因为在好莱坞我们同样是少数族群(所以anti政治正确,白人原教旨的时候不觉得怪怪的吗。
如果觉得与我们一点关系没有,那义愤填膺就更怪了)。
如上所说,事物发展是需要过程的,总要一步一步来的,如果有关注近年来亚裔作品的表现,就能理解为什么说与我们有关了。
同样,质变的前提是量变,先要有足够多数量的作品,才有的谈质量。
(这里也在说亚裔作品。
先要有足量的亚裔作品,然后才能从刻板印象和同质化主题中出现能够真正展现亚裔文化的作品,然后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总需要发展时间的,现阶段的亚裔作品有这那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很正常吗?
再次,不理解anti亚裔作品的行为。
) 最后,幻想人物黑化合不合适的问题,我不是原教旨主义者,所以不在意,但我也很理解有人在意,特别是像爱丽儿这样有庞大粉丝基础的角色,所以这样的选角争议不冤。
美丑问题常作为种族歧视的遮羞布出现,“我不是不接受美人鱼是黑人,但要选也选好看点的啊”。
要是真选了好看的黑人,也不过是换个话术的事。
也是我标题想要表达的,我不是歧视=我歧视但不承认,不过是政治正确地反政治正确罢了。
很不喜欢任何形式的对演员的人身攻击。
表达不满和人身攻击还是很不一样的,只是当个体被标签化的时候,容易忘记将其作为一个人来共情;只是群体化的时候,责任扩散,大家的口无遮拦缺少了道德负担。
即使海莉.贝利作为外国人应该不会被中文互联网的纷争所扰,但这种标签化伤人事件在网络上其实是屡见不鲜的,不应该成为习惯(而且相貌羞辱这事吧总会有人波及受伤的)。
就像评分会影响你对影片的观感一样,海莉.贝利的“丑”是不断叠加强化的“丑”。
她是不符合普遍审美的,没错,但也绝不该被猎巫。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我的小孩看到小美人鱼都惊呼怪物”“我的小孩都被吓哭了”以所谓孩子的天然审美作为铁证以正当化妖魔化行为的举措也让人费解。
一方面,即使是孩子的审美其实也已经经过社会化的,另外,天然审美本身不比被培养的审美更高贵,通过习得抵挡对非我族群的排斥本身就具有进步意义。
更简单地说,鼓励孩子的歧视表现,甚至以此为乐,或借机对孩子进行包容教育,哪个更有益,不言自明吧。
当然,同样,强说“美”也是没有必要的事。
“美”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没错,但为什么一定都要是“美”呢,为什么不可以“丑”呢,为什么不可以是“普通”呢?
那么就到了另一个问题,人鱼公主一定要“美”吗?
Mermaid本身不带有美的含义,从设定上她不需要是美的,影片里其实也是没有强说美。
但是,公主类型片其实和偶像剧一样,美是不言而喻的指标。
人不一定要追求美,所以电视媒介上能少宣传一点容貌焦虑,我是乐见其成;所以,影视剧能少一点对“美”的追求,我也喜闻乐见。
但这不意味着对“美”的猎巫。
追求纯粹视觉享受的,乌托邦的,没有野心的,奶头乐的,世俗美的作品始终具有价值。
所以,我的观点是公主类型片是需要美的,小美人鱼可以不是公主类型片。
但实际上这部影片仍然是公主类型片(具体谈影片本身时再讨论),那么“不美”可以是对这部影片负面评价的理由(同上,“我是正当的,所以我可以肆无忌惮”的逻辑永远不该被接受。
)对影片本身的看法 对政治正确的思考如上,以下不会赘述。
谈到资本,对资本来说全是生意,对所有影片都一样,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这种“目的不纯”不会影响我对影片的判断。
音乐上,音乐是不错的,但只是公主类型片水平线上的不错,也不会说多惊艳。
视效上,其中一段螃蟹劝阻爱丽儿人类世界不好海底世界多美好的视效不错。
其他部分都平平无奇。
演技上,先说女主角海莉.贝利,我的评价是演技太差了,所有重头戏都没有情绪起伏,父亲毁了我的人类物品收藏小屋,哦好的。
进了乌苏拉的恐怖老巢了,哦好的。
一觉醒来心上人订婚了,哦好的。
父亲为我而死,哦好的。
乌苏拉,你竟然杀了我的父亲,哦,好的。
就是这种感觉。
男主角的演技也嘛嘛,没多少批评仅仅因为本来也没多少发挥空间。
人设上,只能说仍都是公主样板戏人设。
很喜欢梅丽莎演的乌苏拉,喜欢这种恶毒后妈调调(恶毒姑姑,嗯),演绎得很到位,包括幻化为人形整个味道都延续得很好。
但这种喜欢,也只是喜欢这种调调,并不是因为什么鲜活的人设。
剧情上,网上讨论最多的是小美人鱼和女反派的对比,不理解王子的选择。
我觉得这纯粹是为了羞辱海莉.贝利,最没道理的对剧情的指摘。
因为道理很简单,本就不该奉行颜值即一切的价值观。
影片中没有任何对爱丽儿颜值的评价,她本也不是因为颜值而吸引王子,最后如果王子因为颜值选择了她人,可以是现实的选择,但不会是童话的价值导向。
剧情上问题最大,最值得吐槽的是BOSS战,乌苏拉被不明不白的干掉,真的是一晃神就看不明白怎么结束的的程度。
完全没有体现艾丽儿的智慧,勇气可能有一点吧(但一点困难都没让观众感受到,所以其实也谈不上)。
一种到点了赶紧下班吃盒饭的草率。
其他部分的剧情就都只是一眼望到头的公主样板戏了,只要解决大反派(甚至只是完全不牵扯人类世界的人鱼内斗),一切障碍突然不见了,没有理由地人类与人鱼突然放下成见,和和美美。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文说本片仍然是公主类型片,既然其他部分都用童话的标准评定,不可能说只有到了女主角的选角上就突然走出乌托邦“公主可以是任何样子”了吧(再次,不是人身攻击的理由)。
其实,剧情上可以更出格,更有追求,既然要离经叛道,那就贯彻到底。
其实都不需要多惊世骇俗,走当下主流就行。
比如说王子与反派订婚,可以不用轻巧地用“下咒”处理,爱丽儿祛了魅,认清王子也不过如此。
或者,大战之后,爱丽儿认识到为了爱情,抛弃自己的家园和亲人,甚至自己本来的身份是不负责任的,于是两人相拥后告别,各奔东西,呈现一段BE美学。
或者爱丽儿以美人鱼而不是人类的身份和王子在一起,或王子选择以美人鱼的身份与爱丽儿生活在海底,诸如此类。
乌苏拉的故事也可以再延伸。
虽然在大方向上这些都不足以抵抗本片在娱乐场的位置,但也起码纯粹一些,问心无愧一些。
我本来只想打4颗星的!
但是评分实在是太低了!
所以5星!
看到微博电影营销号@3号厅检票员工 对小美人鱼的评价 被完完全全误导了。
这种微博电影大V真的要负责任的评价影视作品啊,很多观众朋友都会被误导,对影片抱有误解和偏见。
没看的时候,我被误导以为故事内核真没变,还是“女主为了爱情牺牲了自己”那套过时男权价值观。
结果看完发现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你会在Ariel身上看到一个女孩儿所具备的所有美好品质!
她善良勇敢 积极乐观 聪明可爱🥹Ariel和Prince Eric之所以喜欢彼此,是因为她们的价值观和遇到的家庭矛盾是一致的。
她们是志同道合的。
她们都对未知的世界和领域充满好奇和期待,勇敢的她们都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和发现新鲜事物,但都遭到了父辈母辈的阻拦。
父母辈掌控欲太强,再加上舍不得对子女“放手”,长辈并未意识到,给予子女最大的尊重和支持,就是让她们尽情地去探索去感受这个世界。
我认为,Ariel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好奇和向往是远远大于对Eric的喜爱的。
Eric 是Ariel对人类文明向往的一个具象化的存在。
一个“人型”象征。
象征着Ariel眼中人类文明的特别和美好。
他们俩只是恰好志同道合,我真心认为,如果没有Eric的出现,Ariel也同样会做出“交换自己的人鱼之声”这个选择去探索人间。
因为“人鱼之声”是她自身作为人鱼本就有的技能。
一个人要想做出对现有生活的改变,就要去使用或者牺牲掉一部分自己原有的技能,以“旧技能”交换“新技能”是很正常,并且是逻辑自洽的。
同样,Eric和Ariel父亲在海底搏斗的时候同时受伤,Ariel选择去拯救自己的父亲。
当时我就觉得,迪士尼老套的“女性为爱牺牲一切”的故事情节终于结束了。
旧时代真的已经过去,我们在迎接女性的新时代。
家人朋友和自我都是形成和构成个体基本价值观非常重要的存在,并且分量并不低于爱情,甚至高于爱情。
所以,看到后面,我不由感叹:这片儿好像真的是大女主电影啊!
扮演者Hailey的歌声是真的天籁之音,数次在影院听得起鸡皮疙瘩。
唱得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ps: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小美人鱼真的很好看嘛!
Ariel好美噢!
越看越美😍她的小伙伴:海鸥、比目鱼和螃蟹撮合她跟王子海中划船kiss那一段好有意思好美好噢~真心认为那一段是电影最美最romantic的一段!
看得心花怒放🥰(全部感受都是本人亲身体会到的,我知道这部电影外界有很多的声音和想法,但于我而言,谁出演并不重要。
我只想去电影院感受电影本身,这就是我看完的感受❤️peace and love🩵
选角这么大胆,怎么内容这么保守?
1 ·先说演员
选角的时候震惊一片。
片中还行。
尤其是海底那个头发挺好。
好多首歌曲,看得出演员是有底子在。
但一上岸立马完蛋。
妆造怎么搞的。
89年原片(???
)也不是这样啊。
而且吧,影院屏幕还很暗。
电影还是3D。
更暗,效果还差。
没必要,真的。
2 · 角色
俩恋爱脑。
本片中所有角色,全围绕恋爱展开。
俩反派海王+女巫也是促进作用;其他人和鱼和鸟和螃蟹,全帮他们谈恋爱。
甚至那个“反派公主”,也是同样。
这么刻板的爹。
这么刻板的反派。
这么明确的助攻。
这么蠢这么作的俩主角。
以及,这么老套的剧情。
3 ·无法剧透的老套剧情
小美人鱼的剧情都知道哈。
本片有5位编剧(除了安徒生)。
难怪看的时候感觉一段段的。
本作完全扭曲了原作。
原作小美人鱼想变人,核心不在于王子。
在于她想要“有灵魂”。
充分展现了人的傲慢。
本片变为“爱情至上”。
一切全围绕爱展开:为了爱,她变成人类模样;为了爱,签上了契约;为了爱,披上厚厚伪装;为了爱,换了双腿。
(咋不押韵)
一切都要为了爱让步。
反派咋下线得莫名其妙地。
神器三叉戟,从她爹到反派再到回去。
小美人鱼拿过三叉戟的时候,我想:我顶多给两星。
要是到这来个神展开。
小美人鱼开高达多好啊。
4 ·小美人鱼为什么不开高达
选角还挺大胆的。
为什么内容不大胆?
咋是怕安徒生半夜谈心吗?
可拍成这样就不怕了吗?
还不如放飞自我呢。
比如说这一幕。
小美人鱼其实尾巴卷着等离子激光炮。
等反派一出来就轰她。
比如反派是章鱼形态。
小美人鱼可以开高达嘛。
美人鱼高达大战深海章鱼。
比开头的船难好看多了。
一面是选角大胆。
不光是主角,还有各种肤色的人鱼,渔夫、总管、女仆都是有色人种,女王和儿子的肤色不同等等。
一面是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
许多镜头,都是复刻。
还有那首最佳歌曲《under the sea》.展现形式一模一样。
你选角这样,观众就可以认为,你想创新。
但是除了换几个演员,并没有根本变化。
甚至还比动画更差了,动画结尾都没这么潦草。
好莱坞一部接一部拍续集。
有人说创新难啊,跟把钱扔水里听响一样。
拍成这样,连响都听不见就好了?
吃老本吃了多少部了。
好意思吗??
我在此预言一波,下一部《白雪公主》必扑。
总结哪怕是对经典的解构和恶搞,都强过复刻。
只换了演员肤色有什么用。
真不如让小美人鱼开高达。
比如《十万个冷笑话2》大电影这种,虽然是有恶搞戏谑的成分,可不落窠臼,比完全复刻强太多了。
这部的雷神托尔是条用机械语音发声的柯基,河神进入银河把圣斗士变成三倍,雅典娜女神开星际飞船打BOSS。
所以小美人鱼如果实在不能开高达,开飞船也行。
所以本片不建议看。
B站看吐槽就行,over。
常年看各大黑diva小品和mv,本电影对我是毫无无违和感的,因此揣测迪斯尼zzzq 真的老套了,他们就单纯地想调教下大众审美。
[微笑]不然王子虽white但也很挫啊,为啥不找个帅的。
(在悬崖那摇头晃脑的又哭又唱真的像在跳大神😂)其实整个电影就是搞怪+实验风,从来没宣杨人鱼娇滴滴的概念,也没有context强调她的绝世美貌,一开始爱丽儿背着包包就到处收集沉船上破烂😅巫婆3天kpi 眼看要完不成了也没有郁郁寡欢反而蜜汁自信赤脚到处跑还偶尔贪睡,整个就一种无所谓很野很松弛又勇敢追爱的态度。
而且岛上风物本来就是异域热带风情也完全匹配(可以想成部落公主)。
唯一的缺憾是两个人没有演出真爱,有点敷衍了事就想快点把故事讲完的意图😅依然贯穿了迪斯尼一贯高水准视觉呈现,剧情工整不拖沓。
加上女主无敌的绵密高级感声线,符合人鱼的”siren”🧜🏾♀️, 感觉之后会火
要剧情,剧情没有,要特效,特色没有,要演员,演员没有,不知道在演个你妈,21世纪了给我玩情怀是不是。
这是非洲海域的美人鱼吗,亚洲或者美洲海域的美人鱼是不是应该换个颜色。
期间还有无聊到至极的歌舞桥段,强咬着牙看完全片,浪费时间。
就为了证明我是看过这个片子的。
以后可不能乱看片子了。
美国大片差不多是都要慢慢废了
为了自己的情怀去看了。
但是看完之后觉得真的有点失望。
1、首先抛去选角不讲,整部电影的视觉 特效 妆造 情节都不好,海底整个视觉效果昏暗,女主的妆造不够干净,服装看上去一般,将原版电影扩充时候 情节转换突兀,从王子母亲对于海洋态度转换、王子的态度转换,还有一些动画中的经典情节被省略,导致整个电影不紧凑。
2、关于争议最大的选角。
讲真第一眼看到选角的时候是有点被惊到了,但是听了她的歌喉,还是决定之后上映之后去看看。
但是电影情节中当Ariel自己的嗓音被夺走之后,整个电影的表演需要演员的无声演技来诠释,而女主的演技个人觉得不过关。
关于演技这部分大家可以去B站搜索一下相关视频,当时在创作小美人鱼的电影时采用了真人影像描摄的技术,这也是当时小美人鱼动画中Ariel这么灵动的原因。
3、选角所带来的思考。
首先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会对一些虚拟的形象事物产生依恋 热爱,Ariel这个角色在90年代应该说开启了迪士尼的“文艺复兴” ,这部动画不仅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也把这个Ariel的形象刻在了每一个人心中,这也是为什么当选角公布时就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论,因为人们心中Ariel就是一个红发白皮肤的形象,虽然电影情节有改编,但是这还是原本的框架或事物中完全套入了一个新的角色,她还是叫Ariel,大多数人当然会觉得奇怪,觉的自己的童年形象不一样。
另一个角度看,如果Ariel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白人金发演员也会产生争议,因为Ariel在人们的心中就是红发,其实说到红发这个要素,这个其实也是当时动画的大胆操作,因为西方存在红发歧视,而当时Ariel的红发也让当时的红发白人觉得有一位自己的公主,而现在看到真人版Arie,不知道红发白人会怎么觉得。
4、票房和思考。
目前电影除了美国,在日本 韩国法国等国家票房成绩也不怎么高,这是否会成为西方电影市场今后不进行黑人电影制作的借口和理由呢?
Ariel包括tinker bell也换成黑人演员的情况,觉得黑人演员就在被施舍,黑人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为什么需要去依靠别人的文化去诠释自己?
为什么迪士尼不再进行新的创作,创作出新的黑人角色,就像公主与青蛙里面的Tiana。
还是有些低龄了,完全可以删掉一些水时长的部分。第三幕算是把《加勒比海盗3》的卡里普索具象化了(场景几乎复刻),没过够瘾。
除了海王五颜六色的儿女们实在有点雷人,我觉得女主的演绎还是很有灵气的呀(尤其是失声的出行)!中规中矩的迪士尼套路故事,但有美好的价值取向。最后,为什么主角一定要符合你心中的“美”?为什么选角一定要符合你心目中定型的小美人鱼形象?为什么一定要“美”才值得被爱?在口出恶语之前,是不是要审视一下无形中被媒体和影视娱乐所洗脑的扭曲价值观?
反對選角的觀眾想要的是一個好coser,滿足了和迪士尼動畫形象一樣的髮型髮色和膚色即可,童話的合格三次元載體。但真人版愛麗兒會是以自己的形象被記住的一條小人魚,甚至在很多橋段她會超越動畫版,比如她躲在岩石後面看著昏迷的王子被救走的時候。動畫中也有同樣的場景,但我們靠的是人物設定來知道他們身處不同的世界。而在這部電影裡,黑人演員飾演的小人魚偷看著對面和自己長得完全不同的人類,前面是人類世界,後面是海浪,她唱out of the sea, wish I could be part of that world. 海神、烏蘇拉和愛麗兒之間的關鍵詞是權力:作為海底統治者的絕對權力,作為家長對女兒的控制權。所以我最喜歡的台詞是小人魚剛被救到城堡裡,王子沒認出她,但小螃蟹看著睡著的她說:你完全得救了。
5.26零点首映,冒着大雨跑了十一公里远去全市唯一一家做零点的电影院看了。非常满意,准备7刷看之前我对这部片唯一的担忧只有爱丽儿会不会仍然恋爱脑,它不仅去掉了爱丽儿的恋爱脑,还把这脑子装进了王子身体里。对于这部片对动画版的几个改动我都非常满意(人鱼公主们是海域统治者而非载歌载舞的花瓶,王子不是被爱丽儿的美貌吸引而是发现两人的思想共鸣,不及时吻不是矫情是被下咒遗忘,大战转换性别成了公主救王子,在王子和权杖间选择奔赴权杖,结局不是结婚而是共同出去冒险。)惊喜两处Ariel是Arise的意思,啊我要被戳疯了!LMM新写的那首Rap也太好听了。然后不满意的点我那么大一个西班牙海鲜厨子哪儿去了?塞巴斯蒂安唱歌没原版好听,kiss the girl大场景被简化,乌苏拉的动机不如原版。
我有罪我给迪厂花钱了,但是我inner child唱了一周的ost了!Ariel的姐姐们戏份少了点,迪厂是不是忘了自己卖玩具的本质,她们好好看!里面的Indira姐姐是Simone Ashley演的,唉有钱连龙套都能找这么好的!但妙就妙在,Ariel放到她的姐妹里,你还是会第一眼觉得她是个rebel哈哈哈。剧情是按原版打版的,让人意识到以前的电影确实好紧凑好短,而且给王子加戏是有助于和ariel形成对仗的,迪classics里王子确实很容易工具人。新加的歌非常棒,Alan Menken+LLM👌Diggs和Fina一起合唱LMM写的说唱曲子🙏
儿童电影嘛,成年人去打分当然是带着成年人审美去的。虽然剧情无聊到很适合小孩子看,但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是正式暴露了主流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倾向和审美倾向。中国人终于不装了,让我们为中国人的坦荡鼓掌。战狼 3 应该拍吴京救非洲,美人鱼演员就直接当女主,大国形象还能挽尊。
稀烂,宣传了的破除种族隔阂,隔阂说的是人类和人鱼,最后也只是女主变成了人类和王子结婚,也是呵呵。女主长的丑,演技在公主片垫底里存在,衬的反派好美貌好有演技。DSN能不能远离zzzq啊,花最多的钱,那么好的特效制作,来包装一坨💩。
评论的精神老白男们怎么投胎成黄种人了呢
脏眼睛啊😂
导演竟然是Rob Marshall(载歌载舞美人鱼版《芝加哥》hhh?),当Alan Menken熟悉的配乐响起,仿佛梦回1989年经典动画版,尤其是《Under the Sea》《Part of Your World》在电影院忍不住一起唱起来……人鱼之歌是为爱奋不顾身的颂歌,迪士尼把悲剧改写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因为小盆友都爱看),而在真人版里,Melissa McCarthy的反派乌苏拉反倒更有趣些,Halle Bailey虽然黑皮肤但是演出了小美人鱼的纯真无邪勇敢无畏(也打破了许多人的种族偏见),就算上映后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起码也是很大胆的尝试了(海王七大洲的女儿肤色都不一样哦,太博爱了吧),正义终究战胜邪恶,及时亲吻最爱的人,最后一幕很暖。
看哭了!就是我想象中的海底世界和小人鱼,很美很梦幻。迪士尼给了Eric更丰满的人物性格,他跟Ariel是惺惺相惜有同样特质的soulmate,而不是单纯的靠外貌吸引,compassionate kind,还free spirited。这版的 Ariel聪明勇敢,天真可人,她唱出了 Ariel在海底时的孤单与格格不入,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渴望。很喜欢电影中没有让他们在日落前接吻,真爱之吻没有力量 but powerful people do!虽然安徒生童话中小人鱼最后变成泡沫,获得了永生和自由的灵魂立意更高,但我也私心喜欢这版的结局。小人鱼的命运不再被动地掌握在男人的爱里,她是有能力与命运做对抗的人。〞在人间己是癫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温柔同眠”,和爱的人过平凡日子与超然于世都好,都美!
(今年最后一部解噤补标记)头次看电影要鼓足勇气!小黑鱼这长相实在要减一星;但哈维尔的川顿国王,着实要加一星!所以3星吧!由这两天新闻想到应该昆汀来导就可尽情拍脚!迪斯尼zzzq极端行为下产物,小美人鱼姐姐们出场联合国开会似的,她姑为啥是鱿鱼!?除了女主角太丑其实没甚大问题场面视效挺不错!还是那个载歌载舞一切都简单化的迪斯尼很忠于动画原作。老担心螃蟹腿儿断掉小鱼被憋。头一次反派女角出来时顿觉赏心悦目白莲花也无所谓了。我是有多执着临时上午溜出看IMAX(不然还值得看吗)竟然包场了一个IMAX厅也是没想到。这金泉港影城要倒闭似的找入口找半天迟到4分钟没看上片头及片名。还莫明弄了一堆戏曲元素,然而问工作人员和京剧有什么关系,连经理也一问三不知戒备感还特强。拿了些其他片子海报周边等。2023-5-31
热评在扯什么西巴蛋呢,呢吗叫小美人鱼,美人,美,看不见吗,不需要找个长得美的吗?你要片名不叫美人鱼,找个丑的没问题,都叫美人鱼了找个长得这么丑的还硬说合适,不说合适就是歧视丑人?这什么逻辑?东拉西扯的胡说八道干什么呢?
本片唯一价值在于在安徒生墓前放映可能会直接把他老人家气活过来。
就像我不要求恐怖片多么合家欢一样,我也不会要求子供向的迪士尼多么深刻,歌还是好听的,剧情也是流畅的,反派大妈演技还很在线。最大问题是,女主长的像鱼,有种与众不同的美,来演人鱼的话,感觉有点恐怖谷效应。翻了下日常照,挺潮酷的感觉。
爱丽儿的颜值不是最值得争议的点呀~ 会觉得平庸,是因为小美人鱼在爱上王子之前她就已经想摆脱原生家庭,挣脱父权,向往着岸上的生活跟更广阔新奇的世界了,但这故事的最后她却依旧在寻求父亲的认可,家族的接纳。是平平无奇的大团圆结局。
说真的,part of world那首把我唱哭了
我其实一直不赞同改编不是乱编,改编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首先就海洋和陆地的内部而言,是不存在种族歧视的(海王有不同族裔的女儿、黑人皇后收养了白人王子),矛盾实际存在于两个截然相反的国家,也就是两种文明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小美人鱼一直对另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家充满向往,而她的父王不给她办签证,于是只能找她姑姑这个黑中介偷渡上岸,还不得不留下身体的重要部分(腰子?)。小美人鱼想通过和王子结婚拿到绿卡,而黑中介则从中做梗,让小美人鱼险些被遣返只能打黑工。最后爱丽儿和王子齐心协力,打倒了黑中介,海王也幡然醒悟,决定放下偏见,开放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于是公主王子和两国人民一起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就这么来看,小美人鱼仿佛变成了另一个层面的童话故事,而不只是公主王子看对眼的爱情童话。
爱情线好评。无论你以什么样的形式样貌出现,我都会感受到你的灵魂,然后爱上你。如果能够接受女主角的外观,就是无可挑剔的青少年电影。其实她表情和演绎都很生动,很可爱。我不喜欢内娱对颜值的过分看重,而忽视真正的技术水平,所以我是乐于看到国外电影采用多元化审美选角的。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有那么复杂吗,那些人是觉得自己的审美很高级?那我觉得我也能演,反正再丑再黑都有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