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The One Man Olympics,The One

主演:李兆林,石凉,郭家铭,赵子琪,马境,胡军,孙海英,吴大维,福乐克,须藤正裕,大牛,Gary Michael,约瑟夫·博斯科,大冢匡将,盖克,李扬,丁勇岱,孙斌,谢钢,赵子惠,藤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日语,德语年份:2008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剧照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1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2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3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4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5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6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13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14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15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16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17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18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19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剧照 NO.20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剧情介绍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九一八”事变前夕,刘长春(李兆林 饰)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在德籍教练指导下练习短跑,事变后,他回到了家乡大连。刘长春目睹了山河破碎的祖国现状,伹他从未放弃训练,决心有一天能为国争光,他的做法得到了妻子姜秀珍(马镜 饰)的支持。日寇控制下的伪满要他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誓死不当汉奸的刘长春躲过追捕逃至北平,他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但国民政府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无奈之下他求助原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胡军 饰),张资助他八千大洋以资鼓励,怀惴强国梦想的刘长春远赴美国参加第十届夏季奥运会。入场式上,代表四万万同胞出征的刘长春走来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贺先生的恋恋不忘灰色:幻影扳机蚂蚁的梦想金笼宇宙大爆炸国土安全第六季死神先生比你想象中更靠近幻灵镇魂曲可接受风险第一季极品老妈第七季我的平凡爱情真爱小误会万物之生南汉山城身份的证明假面骑士利维斯哥们营地搞笑之旅驱忘使者上位记(上)红色皮鞋铁血英魂末武江湖之凝神花心机夏令营第一季欢迎来到我身边刑讯者的下午富豪刑事2破毒行动冈仁波齐德古拉末代皇帝传奇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长篇影评

 1 )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纯为08奥运抹了黑

从我国著名运动员刘长春之选材,再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片名,顾名思义典型为08奥运年投拍的主旋律。

可除了男主角结尾冲出起跑线,稍瞅出点意思,其余时间,剧情尽显平淡。

所以通片看罢,仅记得刘长春一些简单生平事迹,而为民族争光的拼搏精神,反搞得相当模式化。

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决绝代表日本扶持满洲国参加奥运会,逃避追杀,来到北京,历经千辛万苦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本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的题材,倘若悬念与人物冲突稍加打磨,定是人物传记史诗佳作。

可惜编剧王兴东,找不到当日《离开雷锋的日子》之感觉,剧情反写得愈加敷衍,犹如鸡肋。

有些像李秉研的李兆林,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演起刘长春,太过适合。

他健壮身材,十分抢眼,而时常流露在镜头前的那种耿劲,确实添色不少!

可剧本纯为显示其为英雄,人物反太过概念化,缺少血肉。

他拒绝日方无理要求,逃离家乡,遭遇战乱,干脆轻描淡写般随意,难寻惊艳。

那段在船上冒雨跑步,生硬的励志效果,反脱离实际,透出傻气,难引观众振奋。

其实孙海英扮演的严父,马境扮的贤妻,赵琳演的报国青年姚可秀,胡军扮演的张学良,还有船上遇见的索菲,表现皆可圈可点。

编导想从侧面多方面烘托,既令刘长春人物饱满,又叫他的奥运路充满崎岖。

但无奈剧本两不讨巧,指使片子瞧开头便晓结局,缺乏悬念,鼓舞人心效果更是差火候,有走过场之嫌疑。

摄影师出身的侯咏,面对资金紧缺,剧本平庸,如此窘境下,到尽心竭力,随处可见亡羊补牢。

本片摄影,充满怀旧色彩,尚算养眼。

客轮在海面突遭风暴,浪花效果逼真,颇具好莱坞小型灾难片架势。

传统民乐的鼓点与琵琶,也为几场短跑比赛,造了些声势。

还有众华侨为刘长春接风时,小段舞狮场面,亦增加了民族气息!

相对众多“假、大、空”国产主旋律,《一个人》虽保守陈旧,但至少做工还见精细,已然不易!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拍出并不在于片子质量如何,这种纯为奥运拍摄的命题作文,主创受了拘束,放不开手脚。

但历史只会记得一个叫刘长春的青年人,克服层层险阻,他曾不甘屈辱,他曾不甘落后,他曾单刀赴会,他曾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而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奥运第一人。

正如片中未展现的结尾那般,奥运比赛成绩无关,重要在于努力去参与,勇敢迈出体育精神的第一步。

从此角度而言,这部为奥组委和电影频道拍摄的作品,还是能规矩完成任务。

可说实话这种纯为主旋律的刻意作品,纯为08奥运抹了黑!

 2 ) 给该片导演剪辑版的建议

通常情况,对于需要完善的电影,导演会出一个导演剪辑版 ,我希望该片也有,因为它存在的意义……虽然我没看(找不到下载,比受保护的大片还牛,但我猜得到情节一二)建议正文:如果有导演剪辑版的话,希望导演把刘翔加进来,最好是在结尾出现,刘翔退赛,国人的失落……“两个焦点,不同时代,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意义会升华不少,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具体怎么处理就看导演功力了!!!

希望会有……

 3 ) 赢不能证明我们的强大,不怕输才能

2020年我一共看了两部体育电影,一部是《夺冠》,另一部就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两部电影题材类似,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又截然不同。

《夺冠》是典型的励志片,女排姑娘们付出努力克服困难,最后不负众望地取得成功,可谓是传统的皆大欢喜情节,所以票房也相应地大卖。

而12年前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则讲述中国第一次派一个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的故事。

整部电影的落脚点在中国人首战奥林匹克的先驱精神和勇敢爱国,刘长春两场比赛的失败一边被一笔带过,另一边被升华成虽败犹荣的骨气尊严。

08年上映时观众和院线对这部影片反响冷淡,一方面,因为许多观众对这段历史并不熟悉,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场以失败告终的奥运首秀,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热血励志。

中国人很擅长讲失败故事,又很不擅长面对失败。

比如荆轲刺秦前的易水送别,比如项羽不肯过江东前的霸王别姬。

这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败,千百年来被歌咏被传唱,直到今天,国人依然感动、欣赏其中的悲剧美学。

而刘长春的故事,具备优秀感人的失败故事的所有要素,何以在中国被忽视了几十年?

在近代中国,胜利家喻户晓而失败无人问津的现象,这其中,有深层的时代原因。

影片中刘长春的台词不多,但他反复重复着一个词“一定”。

他对华侨同胞说:“一定取得好成绩”“一定不负期望”,对教练说:“一定要赢” “请一定相信我”我想刘长春不会不懂话不能说太满的道理,但他还是说了这么决绝,这么不留退路的话,让观众第一感觉是一种盲目自负。

为什么?

因为孤注一掷地想赢。

刘长春“死也不放弃”的宣告,和80年代女排姑娘豁出命带伤上场的画面重合在了一起。

虽然结局不同,但我从他们杀红了的眼里都看到了背水一战的悲壮。

一场比赛而已,为什么他们这么计较输赢?

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体育比赛不是个人的比赛,而是国家民族的较量,不是体育风采的展示,而是浓重的政治象征。

无论是刘长春还是女排姑娘,从一开始,心态就不是纯粹的爱好体育和华山论剑式的交流切磋。

因为国家积弱,别的方面落后太多,只能,也只有盼着在体育上获胜,找回一点民族自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区区几场女排比赛的胜利拥有激励一整代中国人的强大力量,和刘长春输了第一场就被要求退赛——“这个民族不能再承受任何失败”的原因。

影片中,一百米预赛前,刘长春神色凝重。

有句话说,我孤身前行,仿佛带着万马千军。

我想,当时场上的刘长春,确有一人抵万人的精神气度,但是更多的,是来自亲人、朋友、华侨、教练还有四万万中国人殷切期盼目光的,沉甸甸的压力。

所谓“执者失之”,背负的太多必然被羁绊。

无奈的是,此时,家国情怀没有像常见套路那样助他创造奇迹,反而因为太重太重,成了干扰他状态的杂念。

我认为影片最真实地还原了刘长春,片中的他是敏感的、易怒的、好斗的,也是脆弱的,他充满敌意地拒绝美国女子的友好邀约,愤怒地就算违背体育精神也要和轻视自己的外国商人打赌。

我看到这样一个没有大侠风范的形象,只感到心疼。

因为透过刘长春,我看到了当年那个虽然弱却好强的中国。

古话说:静水流深 大音希声。

只有内在不自信,外在才会借助声嘶力竭的口号、呐喊给自己打气,才会需要一直抬头来宣告尊严。

因为这些是唯一能做到的了。

真正强者是不需要靠挥舞拳头来获得认可的,也不会因为别人轻蔑的态度或者几句挑衅而暴跳如雷。

因为强大的实力就在那里,所以有底气,根本不需要在乎别人怎么看。

19年女排十连冠的时候有人感慨,现在大家对胜利的反应好平淡,感觉大家不那么关心国家荣誉了,真怀念80年代女排获得世界冠军时万人空巷、举国同庆的团结气氛。

但其实,40年间国人对体育比赛胜利的态度的转变,反映的,是一件很好的事。

时代变了,中国已发展成了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

因为中国卓越的方面有好多好多,我们不再需要倚仗体育佳绩寻找民族自信,体育比赛也不再背负那么重的家国分量。

值得咂摸的是 200米预赛前蒙太奇闪回刘长春从前经历的一幕幕后,只定格在了起跑的一刹那,没有展示整场比赛。

制作人是点到为止 避免重复?

还是怕今天的观众无法承受那第二次失败?

我想,如今的国人已经具备走出历史惯性,放下追逐胜利实则自卑的心态的底气,不再躲闪刘长春的两次失败,不仅仅选择性记住他是中国奥运会第一人,更要去正视、激赏他对于民族精神更深远的价值启示。

赢不能证明国家的强大,轻松地主动谈起输才能。

 4 ) 期待2028的洛杉矶奥运会

正值奥运,推荐一部奥林匹克电影,这是发生在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真实故事。

“九一八”之前刘长春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在德籍教练指导下练习短跑,目睹山河破碎的祖国现状,但他从未放弃训练,决心有一天能为国争光。

日寇控制下的伪man要他代表“man洲国”参加奥运会,誓死不当汉jian的刘长春躲过追捕逃至北平,他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原东北大学校长张xue良资助他八千大洋以资鼓励。

怀惴强国梦想的刘长春远赴“漂亮国”参加第十届夏季奥运会,刘长春一个人代表四万万同胞出征。

1932年的夏天《大公报》辛酸写下: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92年后的2024年,716人组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亮相巴黎,北京也成了双奥之城。

我们终于可以续写1932年那段文字,我中华健儿,此次群英赴会,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昨日我等先辈得见这般繁华!

2028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对于中国人将是特别意义的一个奥运会。

因为92年前,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是在洛杉矶。

1984年中国取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是在洛杉矶。

2028年的洛杉矶,我想每一个运动员都有在这里为祖国献礼的梦!

 5 ) 冰冷的现实

  从开始,就知道这部片子没有好莱坞式励志片的结局,所以一直在等待那把最后终于落下来砸在头上的剑。

影片在二百米的起跑线上嘎然而止,最后的镜头是刘长春坚定的眼神和蓄势待发的身影,长舒了口气!

现实是冰冷的,不管我们有多么热血沸腾的决心。

对于当时的中国,站到那根起跑线前,已经是经历千辛万苦的胜利了。

  影片拍得不错,情节跌宕起伏,希望这是事实的原貌,不辜负我们的感动。

  在网上搜了下,后来刘长春放弃了400米的比赛...  想起北京奥运会上的穿旧衣比赛的伊拉克选手,这样的故事在现代还在继续...    

 6 ) 很好的题材

印象里这种类型的中国电影很少。

虽然是2008年的应景之作,我在2009年才看,仍要为之叫好。

虽然比不上同类题材的《奔腾年代》,但影片的节奏也还不错,演员包括配角也都称职。

只是我这样喜欢历史的人,会有点吹毛求疵地问,刘不能跑出好成绩到底是因为舟车劳顿缺乏训练还是像影片所交代的那样过度地不科学的训练?

另外,影片以刘明知不济还是参加200米预赛为结束,强调的是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

但查了一下,刘200米预赛仍未出线后放弃了400米的预赛。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7 ) 中国人的浪漫

当时的报纸这样写到: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灾难。

后辈敬告:此赴东京,国运昌盛,吾辈健儿雄姿英发,奋勇拼搏频频折桂,已具傲视群雄之姿。

刘长春逝世于1983年,1984年我国运动员许海峰获得第一个金牌。

刘翔出生于1983年,2021年苏炳添破了自己的亚洲纪录9秒83并且站着了奥运会决赛上看到有人点赞,我再补充点资料,刘的最好成绩是10.8,但是因为长达一个月的海上漂泊,到达地方,也没时间恢复状态,所以成绩是最后一名。

当时奥运纪录也是10.8,如果他恢复恢复身体,说不定真的可以拿到名次的。

据说,刘在海上经常吃不饱,因为路费花去大多,一餐一顿面包,此事没查到证据。

但比赛后停留当地许久,因为没钱回来,是当地华侨凑钱的才回国的。

 8 ) 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我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叫《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此电影讲述了跑步冠军-刘长春的故事 在1931年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获得200米跑步冠军战胜。

了日本队员。

日本所以不服气,而对东北发起战争,日军把重要政治机构占领后,张学良校长要求解散东北大学。

刘长春代表中国,和他的教练坐船去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刘长春在船上加紧运动。

而教练把他的练习时间从6小时减少到三小时,刘长春很不习惯,一天教练让他教外国人跳友谊舞,让外国人明白中国并不弱小,可他就是不去偷偷跑去练习此时。

外面正好下着倾盆大雨刮着暴风,他也要坚持练习海水,一次又一次的把他冲倒。

也不向困难屈服,因为天公不作美,船要停泊在附近的一个港口停留停了6天。

最终又起航了,但再快的速度也不能按时到达,教练想了个办法,让船直达洛杉矶再去旧金山。

最终按时到达刘长春以最快速度跑到了体育馆参加开幕式1932年7月21日。

是100米赛跑开始了。

刘长春因没有经验而未上线,有些中国官员让他不要比200米了。

免得又被人笑话,但刘长春没有这样做人,继续参加,绝不放弃中国奥林匹克,破天荒第1次。

比赛中他打破零的突破,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少年来了许久!

尤其是去洛杉矶的那一段,曾有日本人要把他收买,给他很多好处,但他不受任何影响,只替中国参加比赛他的喜儿都不管,整天想着跑步为国争光,这都来自于他的一颗浓厚的爱国之心,让我们向他学习!

 9 )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2008)7.42008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运动 / 侯咏 / 李兆林 石凉①剧作:两个时空交织呈现,由于体育题材,创作者将心理困境缩小,更多呈现出外部因素给人物带来的困境,如满洲国事件、船只延期、一票不赞成等,作为面向大众的电影,这一点处理使影片更具可看性。

同时两个时空的切换节奏随着叙事进程逐渐减慢,各自独立叙事的时间逐渐拉长,最后凝聚在当下时空,这也让整体叙事摆脱了一般人物传记片的线性叙事。

②人物:创作者以“拼图”式表现出刘长春的个人性格、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信息,每场揭示出信息的方式都有新鲜感,而非通过直观的画外音解说,做到“用画面叙事”。

②用光:片中多次出现暖色和冷色“对撞”的画面,如刘长春深夜出舱房,日本人围困时九一八事变等场景,以视觉表现传达出人物心理。

侯老师本是摄影出身,所以摄影这块还是很值得拉片的。

③运镜:片中运动镜头使用率明显高于固定镜头,且和人物动作、音响音乐相互配合进行两个时空的转场,让观众有视觉连贯性并且能较好区分两个时空。

每次的无技巧转场真的很丝滑,比如鸣笛声、逆光跑步的动作、过去的对话等。

④表演:主人公在两个时空的性格变化不太明显,虽然在服饰和妆造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人物弧线没有勾勒出来,人物性格没有发展,难以引起认同。

且个人认为如果人物的方言处理完善会更加分,口音有些出戏。

(背着同学跑步哪里,真的很阿甘)⑤意象:刘长春—船—关公这三者组成了一个系统的意象群,三者都是“单”的象征,刘长春只身代表中国参赛,航船独自在深海上激荡,关公一人单刀赴会。

其所指不言而喻。

⑥从中国电影元情感的角度来说,该片可看作是“人—族”叙事模式的变异,主流民族精神容易引起共鸣,但也容易陷入窠臼,作为一部命题作业,该片在艺术和商业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平衡,“家国情怀”没有过强的说教意味,可为当下新主流电影所借鉴。

最后排开电影谈及历史与民族自身,其实刘的生不逢时充满了悲剧意味,近代中国的国情让这位西西弗斯的坡度更加倾斜,而国民的愚昧无知同样雪上加霜。

现代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之下,我民是否真的为关公的出世作了努力,我民是否愿意让自身成为关公。

 10 ) 2020/4/12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说实话,这部电影的在拍摄技法上确实有缺陷,比如影片就缺少背景音乐的情绪推动,但是片子的情节和意义却让我很有感触并且想打四颗星。

深深感受到刘长春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困难重重以及他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争光,不甘落后的坚定意志。

影评中间用了很多的插叙,叙述了刘长春在校长张学良帮助下登船赴美国前的一系列事件:战火纷飞,学校解散,老师离去,老父亲为易容后的儿子钉好鞋底,说跑遍天下这双鞋子也不会烂;妻子抱着棉被跟着火车奔跑,却没法让他听清“我们有孩子了”;同学中弹后说“你一定要参加奥林匹克”;提了礼物去找体育局局长,局长回应说上报南京,却转身就烧掉了信件等等,都体现了这个为国争光的梦想在当时去实现是多么的困难。

最感动的就是刘长春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举着中国旗帜的那一幕吧,观众席中传来“是中国”的声音。

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是虽败犹荣!!!

体育强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国家的水平和实力,影片看完心中还是有很多感触的。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短评

老影迷阅片打卡~(照例贴几张截图)

8分钟前
  • @大月半子

故事不单调,群戏够热闹,女主和兽医的支线感情也算养眼的点缀。不过前半段代入女主,这家庭是挺窒息的。65

13分钟前
  • 长袜子
  • 还行

【标记】6.0分(这片被划入“姬片”感觉有点诈骗的意思了……)

14分钟前
  • Walk_Free
  • 还行

此片不是我的菜…片名在片尾缓缓出现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看到了狗血馒头啊啊啊啊啊

15分钟前
  •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