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夏目漱石之妻》的时候,几次愤怒,几次泪目。
对我来说,夏目漱石不再是写出《我是猫》《心》《虞美人草》《少爷》等名作的文豪,而是一个立体和丰满的人。
大四的时候开始看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是第一本,以猫的观点来写人,很新颖很讽刺,后面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大部分其他作品?
夏目漱石在日本被称为“先生”,在作家中是很少见的,如同鲁迅在中国也称为“先生”,他的书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都是关于知识分子的生活,可读性很强。
可是我只知道写小说的夏目漱石,而不知道真实的夏目漱石是何许人也(最多大概就是他的头像印在了1000日元上)。
通过看《夏目漱石之妻》才知道夏目漱石童年生活不幸,不受亲生父亲待见,被养父卖回到亲生父亲家,从此过生了黑暗的童年。
这段童年生活对他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使他不相信他人怀疑他人,最怕的就是和其他人交心。
和妻子镜子结婚后,又患有妄想症以及胃溃疡,对妻子施暴。
很难想象夏目漱石先生是这样的。
是不是搞文学创作的人都有一点这样的神经质呢?
不过幸好有镜子,就是夏目漱石之妻,如果没有她,那夏目漱石也不会是夏目漱石了吧。
第一集夫妻两人“交心”,第二集治疗患有妄想症的夏目漱石,第三集强硬的处理了夏目漱石和养父之间的关系,第四集陪伴患有严重胃溃疡的夏目漱石(这一集泪点慢慢)。
四集看下来看到了夏目漱石之妻的伟大。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今夜月色很美。
镜子,这可是夏目先生最想和你说的话?
1-2和3-4看的时间隔得有点久,镜子怎么对夏目金之助一见钟情的事好像很久远,毕竟中间隔了抚养五六个孩子的光景,然而在收到寺庙的电报,那一幕幕回忆过去……金之助啊,是一个性情别扭的人,面对爱和不爱的问题,最后只是用“今晚月色真美”来回复。
如果爱意不能说出口,也只能祈祷对方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可夏目不是,更多是加上不自觉大男性主义的傲娇。
抚养七个孩子的光阴,性和爱就不能明确地分离了吧,金之助对镜子应该是爱的吧……也许在金之助的回忆里,更多是和镜子怎么斗智斗勇,然而镜子到最后还是在回忆这个跟他共度一生的男人。
男人可以一辈子想着红白玫瑰,但女人分娩后再怎么有怨也还是会优先考虑孩子和丈夫,很伟大却又可怜。
最后长谷川叔和真千子互飙戏真的看得我泪眼朦胧。
基友说如果有女朋友跟我的相处模式一样,他会很舒服。
然而我理想中的相处模式是长谷川叔和真千子的相处模式,爱好不见得一致,互相嫌弃又护短,爱不爱什么的在婚姻里真的不那么重要,只要两个人能互相扶持得过就好了。
#夏目漱石之妻04 完结 斗智斗勇的夫妇#
四集的《夏目漱石之妻》全部播完了。
最后一个镜头是镜子在绿意盎然的山顶和金之助说起小说《哥儿》里面保姆清的原型是以她为原型的。
金之助没有否认。
两人之间笑意盎然,温情弥漫。
整体氛围跟第一集前半段一样甜蜜。
似乎那个偏执、别扭、会家暴的作家变成了一个好丈夫。
也算happy end。
童年阴影毁一生,夏目也算其中典型。
因为从出生就不被亲生父亲所喜欢,长大后又被养父重新卖给亲生父亲。
重新回到本家受到的依旧是冷漠的对待。
而这个小孩本来就情绪敏感,心思细腻。
长大后有点偏执,心理有点问题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让人接受。
加上身体不好,长期疾病困扰,这样的人有心理疾病,加之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会给家人带来难以忍受的感觉,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金之助到底爱不爱镜子呢?
看完整部剧后还是糊里糊涂的。
有人说爱,不爱的怎么会选择和她结婚,不爱的话,怎么会生那么多孩子,只是夏目是个内敛而别扭的人,不知道如何表达,可是在看到第四集镜子质问夏目爱不爱她?
夏目迟疑的时候,突然对于夏目爱镜子这一观点不那么支持了。
如果爱,为什么会家暴,如果爱,为什么在作品中描写理想恋人的形象,如果爱,为什么对妻子那么严苛?
或许因为童年阴影,夏目无论和什么样的女人结婚都不会幸福的吧。
或许夏目根本就不会爱人,爱人其实是一项很难的行为,特别是生活中没有良好范本参照的时候,我们的爱总是那么残忍、丑陋,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为什么要纠结这个问题呢,只要镜子是爱金之助就行了。
毕竟这是她自己选择的丈夫,自己占卜问道的结果。
她相信结果会好的,她也践行着让他们之间的婚姻变好的诺言就可以了,她为自己的话,自己的信念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至于另一方的回报,她似乎没有考虑那么多。
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有3个:金之助从英国回来后,整个人行为方式简直让人无法理喻。
镜子向相关心理医生咨询后,说因为夏目生病了,他才会那样,在医生办公室,不断告诉自己,因为夏目生病了,他才变得那么糟糕。
那种情绪好像在自我催眠。
夏目是好人,他对我家暴,只是因为他生病了,不断说服自己相信的镜子让人想哭。
第二个是镜子的父亲因为生意的需要,让夏目替他担保,在丈夫和疼爱自己的父亲之间,她选择了自己的丈夫。
放弃了自己的娘家。
因为社会习俗的关系,娘家对于一个出嫁女的意义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依仗,而镜子放弃了。
第三个是金之助的养父来家里要钱,大雨天,镜子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追出去和养父交换那张夏目幼年的契约时,大雨滂沱中的对话,怀孕的身体,那种为了金之助,切断他一切烦恼的勇气和魄力,让人不禁叹服,镜子真的是夏目的贤妻。
她为他挡掉了许多麻烦。
喜欢新婚时的镜子,单纯的快乐,还没有变成贤妻就这部剧而言,很喜欢,因为长谷川和尾野真千子的表演,因为黑岛结菜的旁白,因为那只带来好运的黑猫,因为随处可见的小幽默,因为那些真实细腻的情感。
PS:夏目的作品只看过《我是猫》,根本想不到他如此命途多舛,阴郁别扭。
镜子已经超越结夏成为了我心目中尾野桑最好的一个角色了。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男女主拿反了剧本,结果男的到死也没开口说过一句“我爱你”的爱情故事,他,是个才华横溢,精神衰弱,敏感易怒,有家暴倾向的名作家;她,是个贤淑善良,一心为夫,偶尔吃醋,有占卜爱好的富家小姐。
他,因为觉得对方花牌玩得好,单纯天真不做作,想娶她;她,“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啊不,只是因为通过占卜发现嫁给这个男人会幸福,所以决定嫁给他。
至于婚后生活……本以为是一篇闷骚丈夫与天真少女的甜宠文,结果是人妻自杀求解脱的苦情戏。
这说明了什么?
封建迷信不可信啊朋友们。
好了好了,言归正传。
《夏目漱石之妻》作为夏目漱石辞世一百周年的献礼。
从播出到结束宣传都很低调,而且剧集长度也短,只有四集。
但这并不影响剧情的完成度和质量。
曾经,海报上尾野真千子乖巧地笑着靠着长谷川博已的画面,让我天真地以为这会是像《阿浅来了》一类的晨间剧一样温馨怀旧的故事,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
人蠢就要多读书啊!
可我依然在对夏目漱石生平一无所知的时候傻傻地打开了第一集,就在我看得津津有味,以为编剧要给大家发糖的时候,一旁的屎壳郎好奇地凑了过来……这个剧简直糖里有屎,屎中带糖,毫无防备的我被塞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措不及防。
跪求夏目漱石能不能别这么虐镜子啊!
夫权至上的时代,女性简直渺小得如同蝼蚁。
以夫为天的关系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浪漫的消亡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必然。
娶你之前看你处处都可爱,娶进家门又发觉处处都麻烦,像是长了针眼,从头到脚看你都不顺眼。
始终记得新婚不久后,镜子去给漱石送盒饭的那一幕。
镜子奔跑着穿过竹林给丈夫送去忘带的便当,心里怀揣的却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最温柔的爱意。
然而,夏目漱石收到后,却是一副冷漠.jpg,不说“阿里嘎多”就算了,还恶言相对,怼天怼地。
那一刻,面对夏目,镜子弯起的嘴角渐渐垮下去,眼中的光芒一寸寸熄灭,浪漫旖旎的心思被丈夫的冷言冷语刺得体无完肤,心里大概充满了“我有一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的忧伤吧!
后来,镜子又因为想念夏目去学校看望,隔地远远地就朝他挥手,拼命又卖力。
然而夏目漱石依旧是一副冷漠.jpg,漠然地转过身去。
请问夏目先生,您的目标是地平线吗?
所以留给妻子的只能是背影?
至于夏目英国留学回来,患上神经衰弱之后,就更过分了,夫妻之间时时爆发的争吵,甚至于夏目漱石会因为死了一只鸟而怪罪掌掴妻子。
言语之间颇有安嘉和的影子。
但冷静下来想想,在当时日本封建社会背景下,夏目漱石和妻子的相处状态是常态,我们用如今的眼光来看,当然有历史隔膜。
总会不由自主地化身红卫兵小将,给夏目漱石挂上一个大大的“渣”的牌子,义愤填膺地斗私批修。
这对夏目漱石来说还是挺苛责的。
人家也不是穿越过去的,还不允许人家身上带点历史局限了怎么的。
所以,这一次,我不关心什么男女平权,也不想对夏目漱石对待家人的态度大加鞑伐。
因为在我看来,《夏目漱石之妻》不过是一幅大文豪和妻子贫贱夫妻百事哀,苦到浓时甜自来的感情侧写。
从美学角度来看,爱情的消亡,是诗意的消亡。
我们谈“罗曼蒂克”,又并非仅仅是爱情,而是一种诗意和美感。
只是镜子并非漱石心灵上的知音,更不能理解漱石对于俳句的爱好。
加之生活的重压之下,他们之间的那份“诗意和美感”更像是一种奢侈品。
其实爱情的消亡并不可怕,耐人寻味的是消亡之后还剩下了什么。
爱情的火焰燃尽后露出的舍利,才真正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更赋予了夏目漱石与镜子这对夫妻关系特殊的味道。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这话,用在镜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镜子是怀着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幻想嫁到熊本县,成为夏目漱石的妻子的。
剧中,中根镜子的饰演者尾野真千子,长相算不上大美女,但是笑起来的时候,鼻头圆圆的,眼睛弯弯的,倒是有一种少女感。
而夏目漱石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笑容,所以即使摸花牌的时候输得一塌糊涂,依然念念不忘镜子直率爽朗的笑容,他对友人说:“我要娶她。
”然而婚后态度却大变样了,这种罗曼蒂克的消亡和人生的无常感在夏目漱石的笔下可见一斑。
《行人》《路边草》《明暗》这三篇小说中所刻画的夫妻关系无一融洽亲密,都是冷淡的。
或许在夏目漱石的观念中,这种冷淡与厌倦才是婚姻的常态。
他的很多小说都表达了一种思想:结婚后人是会变的。
剧中,夏目漱石和镜子的夫妻关系就是因为婚后夫妻之间的交流匮乏而导致了不愉快的冷淡。
夏目漱石整天沉溺于自己的书房中,很少与妻子进行交流。
对于镜子的家事,比如岳父遭遇困境前来求助,也无热心帮助的想法。
虽然后来还是让镜子叫来了弟弟伦,给了青年紧急凑起来的400块钱。
还罕见地说出了“只要有我在就不会让你和你的母亲受苦。
”这样让人感到可靠的话。
果然夏目漱石就是一个口嫌体正直的死傲娇啊!
至于镜子,也是相似的作风。
夏目漱石在英国留学时,她去信寥寥,也不会主动去问漱石的状况如何。
而她越是这么做,夏目漱石心中也就越觉得她作为妻子不关心自己,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终于忍无可忍,寂寞难耐,给妻子去了这样一封信:“你在信里提及忘给我回信的事,总推说诸事繁忙云云。
‘诸事繁忙’这种借口,我是不会接受的。
”“离乡半年,已生厌倦。
然而,却并不愿回去。
期间你只来了两封信……你总不回信,虽不教我担心,却使我寂寞……时日渐去,我开始惦记家乡的种种。
像我这样不近人情的人,近来也开始频频牵挂于你。
真少见啊,是不是该表扬我一下呢。
”收到信的镜子会心一笑,很快回了信:“你在信里说你不愿回来、说你颇感寂寞、说你牵挂于我,这些都让我吃惊。
我也一直牵挂着你,自信爱得并不比你少……这种事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话就毫无意义,我这样想着,才一直没有奉告你。
你说你也想我,这真是再快乐没有的事了。
而我的心意,现在也传达给你了呢。
”说真的,镜子你去写《驭夫手册》吧!
但在我心中虐心指数可排top one的,还是镜子得知夏目漱石写作《文鸟》追忆初恋情人后,字字泣血地追问漱石有没有爱过自己的那一段。
米什莱曾写道,“女人,这个相对的人,只能作为夫妻中的一员来生活,她往往比男人孤独。
男人可以广交朋友,不断有新的接触。
她若无家庭则什么也不是。
而家庭是一种摧残人的负担;它的全部重量都压在她的肩上。
”无数的女人都在反复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方式--无聊、期待和失望。
即使是自恋者,也包含着想被别人欣赏的意味。
所以女人来自灵魂深处的对男人终极追问往往是:“你有没有爱过我?
”即使自己心知肚明,岁月蹉跎,浪漫已死,那份最初那晶莹剔透的爱早已被岁月的湮没得渣都不剩,但依旧不甘心。
仿佛这是最后的妥协,好像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那这一生也算没有错付。
是但求死而瞑目的问法。
可是面对妻子一反常态的歇斯底里,夏目漱石依旧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地用“我的脑子里只有小说”搪塞过去。
所以镜子才会含泪说出:“这个家已经支离破碎”的话吧!
一段没有爱的婚姻,像是一床生满了虱子的被子,盖在身上,从头痒到脚,没有一处称心如意。
此时早已无心去计较浪不浪漫了。
更何况在生命之初,谁还不是小天使咋地!
镜子也曾经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却逐渐被生活的琐碎打磨成麻木迟钝的模样。
大概也无望地默认了,那些能够长相厮守的夫妻,靠的不是爱情,而是忍耐。
于是在琐碎的家务中郁郁地忙碌下去。
但编剧再次将屎中带糖的尿性发挥到了极致。
夏目在寺庙修养时病情忽然加重。
镜子收到电报后赶去,夏目看到镜子,动动嘴唇,艰难的发出声来,却是一句:我......没事。
还诗兴大发地做起了俳句:“蚊帐帐勾,偶尔摇动,乃今朝之秋。
”而在胃溃疡复发,大吐血之后,醒来的第一件事,是问:“内人呢?
”目光四处寻找妻子,艰难的转过头来,却是低声对她说:“我......没事,别......担心。
”这简直可以和那句“今晚的月色好美啊”并称闷骚界双峰好吗!
是典型的夏目漱石风格的爱情啊!
榻榻米前,镜子半跪着,紧紧攥着夏目的手,眼中是不解和担忧,夏目凑到妻子耳边,终究没有说出那一个“爱”字,但仅仅一句“我没事”,就足以让镜子泪水夺眶而出,而她也从这一句话中读懂了夏目含蓄中表达的澎湃的爱。
这一段,简直堪称东方式“不说人话”的爱情典范。
但是在亚洲的文化背景下,这样的情感表达,才更戳心啊!
夏目漱石对妻子的态度,这样偶一流露的温柔,像是鸡血石中的丝丝血丝,参杂在冰冷的石头里,这一丝温柔,是漱石的软肋。
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即使浪漫消亡了,可是爱还在那里啊。
夏目对镜子的爱,如同一首秦观的小令,那种情一经流露,并非一泄千里,表露无馀,而是带着一种执拗的节制。
但对镜子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生活固然常常冷漠艰难,但是总有这样峰回路转的温情,像是久不吃糖的人尝到了一丝甜味,所以才这样让我们留恋吧!
夏目漱石和妻子的感情生活,不是你侬我侬,浓情蜜意,死了都要爱的理想爱情。
毕竟将幻想到极致的温柔隐藏于平静的日常生活中时,被找到的往往是极致的残酷。
所以《夏目漱石之妻》为我们展示的,是夫妻二人在罗曼蒂克的消亡后,裸露出的真实的生活的荒原。
荒原并不可怕,毕竟荒原之上,还有向上生长的山势,向下奔腾的流水,以及落在四目相对的爱人眼里的星星,时时吹过的温暖的风。
草木荣枯,即使夏目的胸腔中仍有热血的甜味,但和镜子相携走过的旅程,回头看去,足够让他这颗长在悬崖边千年不开花的铁树,用最红的方式,说出了爱。
缘起是今天和朋友说起的话题:相敬如宾的夫妻真的是感情好的夫妻吗?
然后就想到了这部。
虽然长谷川博己的演技依旧带着些舞台气息,但和尾野真千子的组合已经非常优秀了。
尤其是尾野,细腻又真实,每一滴眼泪都落在观众心里。
说几个戳中自己的点吧。
夏目的性格古怪又讨人厌,自卑自傲,对外人慷慨对家严肃,缺爱又不懂得爱护别人。
后期还出现了精神问题。
于是乎会想起美丽心灵,大概天才的精神世界不是我们常人可以理解的。
也正是不一样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看到了我们所看不到的。
而与他们相处的普通人,真的好辛苦。
看过百年物语,那时候的女性地位真的很低。
即使是镜子这样贵族小姐,对于丈夫也是唯唯诺诺,依旧会为不能早起给丈夫做饭而自责抑或失落。
不懂生活的丈夫慷慨地将房子免费借给朋友住。
镜子用小聪明骗回了5元的月租,而这在丈夫看来却是对他的藐视,严重折损了他的面子。
于是他借机让女佣和镜子下跪认错。
甚至在明知女佣是镜子如家人一般的存在时依旧赶走了她。
从此,镜子再也无法拒绝家里往来不绝的宾客。
总是晚起的镜子无法尽到妻子的责任。
有一天,镜子终于有了为丈夫送便当的机会。
当她不顾形象一路狂奔,却只是换来丈夫的训斥。
可明明前一秒,夏目的眼里是有感动的。
然而他不善于表达,然而他放不下大男人的架子。
无数次,以为女主会爆发,却在无限压抑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离苦闷。
这是怎样的绝望?
因为长女的出生,夫妇的关系终于有了缓和。
夏目却要出国留学了。
镜子收拾行李的时候吵吵闹闹还有些胡搅蛮缠,却说不出对于丈夫的不舍。
夏目从英国回来,感慨于理想的幻灭,精神出现了问题。
镜子却在挣扎后选择带着孩子回到夏目身边。
看似无理又蛮横,确是最深情的陪伴。
夏目的第一部小说写成的时候,朋友在高声朗读。
镜子在门口听着,又哭又笑。
为小说本身而发自内心的逗乐,也感动于丈夫的才华终于得以施展。
多年隐忍和陪伴,终于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初睨。
仿佛看到了幸福的云端。
夏目也笑了,骄傲又自满。
这一段的演技也是神级了。
后期女主家道中落。
父亲的角色也在转变。
从一开始的潇洒大气明事理到逐渐的落寞,甚至放下尊严要求女婿为自己担保。
说实话,作为观众来说也一样纠结。
男主人生路上的很多步都有岳父的帮衬,女主的生活多少也有父亲的支持。
这样一个老人,在他落魄之时却不给予帮助,于情于理,哪里说得过去?
夏目的解决方式也许是最好的。
那一刻父亲不再是这个家的依靠,弟弟作为家族的男丁理应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选择弟弟作为谈话的对象,是对于弟弟的认可。
弟弟稚嫩却严肃认真地坐在夏目对面。
推脱后收下那400元,是无奈和憋屈。
那一刻,中根家彻底地宣告走向没落。
在那之前,夏目或有心或无意地赶镜子走,回到她那个无忧无虑的幸福家庭。
而弟弟走离开后,夏目对镜子说:以后你就没有家可以回了啊。
是啊,婚姻也是对于原生家庭的告别。
从此,世事艰辛,他们也只能互相陪伴。
然而对于夏目这样一个人,一时的感动,长久的忍耐,也会有忍无可忍、不知所措的时候。
最后精神麻痹。
夏目病了,镜子去看他。
却还是吵吵不休。
夏目病危,镜子赶紧赶过去。
病榻上的夏目苍老又衰弱,却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没事”。
夏目大出血,人人都以为他挺不过去了。
虚弱的他找寻着妻子,说得还是“我没事”。
也许那个时代的男人的温柔,不是甜言蜜语,而是将风雨挡在身后,给家人以波澜不惊。
关于“阿清”的由来不知有没有美化的成分,如果是真的,大概这也是一个别扭的告白了吧。
故事的最后,房子说有一本面向女性的杂志要问世了。
从镜子到房子,十多年的时间,女性意识也在逐渐苏醒。
最后的最后,以前百家讲坛曾经讲过:看皇帝和后妃的感情好坏,一个依据是后妃子女的数量。
按女主这一直在生的节奏,也许是有爱的吧。
只是这种爱,不要说今天的我们不能理解。
他们的子女也无法理解吧。
镜子是富贵人家的小姐,生活在温暖有爱的家庭长大,与夏目这种被生父抛弃又被养父送回去的人生经历截然不同。
她有她的娇纵,也自带一种富足的自信。
但是这一切,因为是那个年代,因为是在日本,也很快被消耗殆尽。
她渐渐变为一个人妻,变成一个眼睛里只能有丈夫和小家庭的妇女。
这应该也是大部分人婚姻的现状,这不是自觉的,可能是不去抵抗就会不知不觉地陷进去的状态,后知后觉或者毫无察觉。
剧里的夏目是很不近人情的:镜子不能早起给他做早饭(这一段的对话很有趣,镜子像个犟嘴的小孩子一样),他就一声不吭自己空着肚子去吃饭;镜子跑到竹林去送饭,他却一声呵斥。
之后不回家,不跟镜子说话,直到镜子受不了跳河自杀,他才肯接受自己是有被人关心着/被人爱着这个事实。
这个世界不是谁都会爱人与被爱的,因为小时候那段被扔来扔去的日子,夏目已经不太敢相信那些一面暖人一面伤人的力量了。
所以逃避,所以憎恨。
“跳河事件”之后,夏目和镜子的生活都还算得上不错,有了自己的孩子,直到夏目去英国。
这次,他又是孤身一人,被扔到了更远的地方,也他受到了更大的创伤。
长期独身的异国生活使他患上了精神衰弱,甚至有些被害妄想。
他再一次陷入到孤绝的境地。
但是日益坚强的镜子这次没有放弃夏目也没有放弃自己,哪怕夏目动手,她也一心陪伴。
夏目在这种状态下完成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
那只无意间跑到夏目家中的猫或许是功臣,但是镜子的陪伴可能才是这个后面更大的力量。
在完成那本著名的《心》之前,夏目好几次差点死在病床上。
患病之后的暴戾使得三个孩子都跟他不亲,好不容易出院之后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朋友那里静养。
这一次的大吐血,镜子一直在旁鼓励,夏目可能已经接近昏迷状态,可是还是对匆匆赶来的镜子用力说这:我没事。
这之后,我去找来《心》看,不论是“我”“先生”亦或是“K”,我看起来都觉得是夏目漱石他自己。
写文字多了会知道,除非是那些刻意去改编或者转述的作品,作者的一切一定都是“个人“的带入,不论自己还是身边的人。
有时候是大肆;有时候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发觉。
我看的版本是林少华译,后面还跟了可能是他中早期的一篇《哥儿》。
剧的最后一幕是夏目和镜子俩人穿着白色和服山间信步。
镜子问《哥儿》里那个女佣阿清是不是就是自己,夏目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他的笑容告诉了镜子那个美好的角色就是镜子。
经常会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电影啊/小说啊/音乐啊等等这么些美好的东西。
因为它不是那么直接,不是那么实时。
转了很多个弯,加入很多密码。
作者们把自己不能表露的一切小心翼翼放进去,才有了观者听者的潸然泪下或者只是一下子小小的心动,这些感受很私人,却是来自一个广泛传播的东西。
它们被记录下来/被创作出来,慰藉世人。
最早知道夏目漱石是因为那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当时夏目漱石在学校当英文老师的时给学生出的一篇短文翻译,要把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时男主角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文。
学生直译成“我爱你”,但夏目漱石说,日本人是不会这样说的,应当更婉转含蓄。
学生问那应该怎么说呢,夏目漱石沉吟片刻,告诉学生,说“月が绮丽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够了。
剧情没有什么好赘述的,灵感来源于夏目漱石妻子夏目镜子和女婿松冈让合著的散文集《漱石的回忆》。
从夏目漱石结婚开始,到创作《我是猫》成名,陆续写了几部作品,最后一个镜头是镜子谈论《哥儿》,没有讲到夏目去世,这很好。
其中父亲的角色很有力,镜子的父亲,夏目的养父。
学习家务的房子也很可爱。
现实中,月色可没那么美。
这位被印在1000日元上的男人被神经衰弱折磨得很痛苦,对家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孩子不愿意亲近他,多亏了妻子的陪伴与照顾。
第四集,夏目生病,去修善寺休养一段。
镜子收到了紧急电报:夏目病重。
夏目对着镜子艰难的发出声来,却是一句:我......没事。
蚊帐帐勾,偶尔摇动,乃今朝之秋。
医生刚走,夏目就开始吐血,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内人呢?
目光四处寻找妻子,艰难的转过头来,然后低声对她说:我......没事,别......担心。
之前询问夏目爱不爱镜子,当时的回答是“无法回答,满脑子只有小说”,从这来看,不是爱么?
夏目漱石的孙女回忆道,自己的奶奶在晚年常常会对儿孙们说:“我一生遇到了那么多男人,最爱的果然还是夏目金之助。
”君在侧,月才美。
不得不说,演员演技真的是太好了!!
每看完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就难以自拔,拼命想找出一部和他类似的影片。
夏目之妻就是这样。
唯美纯粹的爱情像是假的塑料花,反倒是这样的生活故事,酸甜苦辣杂糅在一起,当中的人物也是正反面杂糅在一起,不必去评价他们是好还是坏,就这样客观记录下来足矣 ,矛盾的东西更能打动我,因为它够真实,更有力量,更值得回味。
就像大多数人和事都有好有坏,妇女的解放也是如此。
旧时的观念,女性在隐忍中显出人性的光辉伟大。
但夏目之妻不是常见的那种迂腐故事,女人在拳头和命运下低声下气,尽管有时迷茫,但她仍坚信自己的幸福。
故事里的人并不确定自己家里会走出一位文豪,尽管心中有信念,但谁又知道未来在哪,没有奢望自己吃下了苦就一定能换来点什么。
夫妻相濡以沫,正如我猜到的,整个过程中,谁都不会强调自己对对方的付出。
因为那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他们个性中的一部分。
影片的布景,音乐,演员的演技都很精湛,但在故事情节的力量下都不是最吸睛的了。
正因为如此,一切恰恰完美。
对了,结尾的最后一句也超级打动人,明治的热血时代渐渐过去了。
是啊,过去了,让人心动惋惜啊!
不曾被爱过,所以面对爱意才不知所措,只会用恶言恶行推开它。
然而内心依旧渴望,却不愿意诉诸于口。
深藏着却又安心。
你不知道我爱你,我假装自己不爱你,这样我就可以推开你,也不让你伤害我。
看剧的时候几次都想给夏目一巴掌,然后每集都是虐心开头温暖结尾。
家庭是最不足为外人道的话题。
《夏目漱石之妻》还原了日本大文豪的真实生活。
想知道回避型人格是怎么产生的,婚恋关系如何,子女关系如何,社交状态如何,这部影视剧都会给你答案。
两个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相爱,日常是有幸福没心跳。
两个焦虑型人格相恋,每天都是跌宕起伏的琼瑶8点档。
而当安全型或焦虑型遇到一个回避型,生活就好像糖中有💩,💩中有毒。
剧中演员的演技是极好的,细微的表情,心情演绎得很到位。
这位把“I love you”翻译成“今晚夜色很美”的夏目漱石君完美演绎了东方式含蓄。
并非完全因为浪漫,那3个字就如同伏地魔的咒语一样,永无可能说出口。
剧中有一段很有意思,夏目漱石从英国回来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症,摔东西、家暴,妻子不堪忍受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夏目不去接妻子,反而不断写信给老丈人要求休妻。
然而老丈人来借钱的时候,他却意外地筹措了一笔巨款支持,转头和妻子说“这样你就没有娘家可回了”。
多么熟悉的感觉,多么变扭的情感表现。
“我”可以各种暴力,各种冷落,但是“我”心里其实是不希望你离开。
夏目从小就是被家人抛弃的孩子,童年缺爱,一生孤僻,而妻子镜子则是用一生抚慰他,试图走进他的心。
与其说夏目对镜子有极为苛刻的要求,不如说他是在不断验证,不断索求,确认那种没有条件的不离不弃的爱,以弥补童年父母的缺位。
对外他是冷静自持的帝大教授,才华横溢的作家,对内,他是孩子们冷漠的养育者,是寄生在妻子情感世界里的巨婴。
这不是夏目漱石一个人的故事,也不是日本独有的文化,这是否也是一些中国式婚恋关系的写照?
没看完
抱着看喜剧的心却看到了最基本的挣扎,折磨,还有一点点甜,镜子可以算是芸娘一样的贤妻,但是也有自己的小个性,演技也到位#可仍然是个严重直男癌的时代#
镜子拒绝父亲后夏目漱石给钱的两段爆哭。房子的故事没想到能处理得完整。长谷川拆家和吐血段落比较差。
大文豪别扭的不易走进的内心世界~
小时候自己被不期望的方式对待,长大后用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爱人,本可以用期待的方式去爱别人,只要活着就可以一直这样做。博己叔是夏目先生的最好人选,还原度太高~
自卑、善妒、缺爱又自私自怜,齐活了。
渣男x恶妻 NHK拍这么单薄的主题结果就是完全没有感动的点 夏目漱石的大男子主义真想飞踢过去扁死他 尾野真千子演技没话说 可能体质是爱出汗的吧 脸部总是很油的感觉
破碎的家庭没有给予夏目漱石爱人的表达能力,虽然他能说出月光真美的暗示,却让妻子一直处于被伤害中。
火车上眼含热泪看完了第一话,就让我抱着这些冷门又精致的剧哭个够吧…真千子姐姐笑起来很好看,小小的细节明明没有任何经历却共感满满,看完对先生对长谷川叔的热爱又加了几分!
????????
叔终于成为高等游民了,撒花~♥不过还是演了奇怪的人,尾野真的,每次尾野哭我就哭,最高的离婚也是这样...
若非夏目漱石粉丝看不下去。
3.5
貪一刻溫柔。
文豪背后的女人太不容易了。
看完了舞台剧《贝吉帕顿》在回头看这部剧,夏木镜子这个人物的经历更加让人觉得唏嘘不已……对夏目漱石这位文豪的性格好感度不高啊,不过尾野和hiroki这对儿cp还是有萌点的。重点尾野真千子演的真好啊~~
原以为传说中夏目先生娶的真是悍妻,结果竟是一场相爱相怨的浪漫夫妻情,两位主角都奉献了最优质的表演,家常里短的,渡过了诸多的坎儿,内核异常坚韧,真好。
老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节奏嫌慢,好在不粉饰太平不浪漫化恩爱。黑猫极其庞大敦实,出场时间:第二集末尾十分钟到第四集中段。
文豪传记用人物侧写的手法:太宰治百年诞辰的纪念作《维荣的妻子:樱桃与蒲公英》;原生家庭造成的人格缺陷:不近人情自我中心缺爱家暴大男子主义,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夏目漱石;婚前占卜就决定相伴一生,妻子隐忍奉献不离不弃还是因为爱情;没有镜子就没有漱石,结尾修善寺大病和《哥儿》人物争论太催泪
演得形神兼备,想读漱石的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