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先来看了豆瓣的评价,以为是一个中等魔幻片,前半部分就没仔细看。
之前在听很多苏格兰风笛的曲子,高中还是迷过一段Nightwish的。
在一半左右发现片中响起数次Nightwish风格摇滚开始扣剧情,居然也不是特别好懂。
不过,有Nightwish主题的音乐电影,还要什么剧情。
这是音乐版的致青春么,摇滚的黑暗深沉,女高音的高亢堂皇,只配和高考前后的激烈心情。
一直觉得北欧粗犷的男性形象和黑眼影高冷的女性形象非常赏心悦目,男主中年时简直是一个更严肃更冷峻的杰克船长,帅哭(然后看到其他影评发现这就是主唱 高中只听声音没看过海报- -)。
剧情到后面完全挪不开眼睛,是一个在音乐中找到回忆的救赎故事。
最近看不少国内的青春电影,小清新的爱情背叛什么的。
青春里那些黑暗压抑的情绪谁还记得,用摇滚释放。
从林肯公园到夜愿。
当然,从头到尾一首高亢的Nightwish代表作都没有,只有几段特别熟悉的曲子,没有彻底爽起来,差评。
整个故事么,节奏如果抓好一点能更Touching,整体造型都是非常舒服的,水晶球里那个长得好像Nightwish主唱。
大概是前年看了这部电影,然后怀着好奇去搜了这个乐队,一下子爱住。
最近又看了一遍汤姆年幼时目睹了父亲用枪自杀,自此,父亲的形象就如同噩梦一般伴随着汤姆的一生。
他既害怕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怕伤害到自己的家人,但又无法控制的重蹈覆辙,这里指疏忽了自己的女儿。
也难怪开头女儿会说
在梦里,他见到了乐队的老朋友Ann,见到了年幼的女儿,看了一场奇怪的马戏团表演,甚至又一次目睹了父亲对他的疏远以及自杀的经过。
这个画面很有艺术感就连地板上的锡制玩具士兵也活了过来,他们抬着汤姆,带他去找寻已经遗失很久的——关于女儿的回忆。
这里我真的很喜欢这几个士兵小人
歪脖子很可爱最后有一个小细节,他患病后总是很在意水晶球里的小人,认为“G和弦和Em和弦可以让红衣小人转起来”。
女儿把它拿去病房,以为父亲睁开眼会想看到水晶球,但他却推开它,转过来对女儿说了“princess”,这是汤姆的最后一句话,他的公主不是水晶球里的红衣小人,而是他的女儿。
G和弦和Em和弦拼起来就是女儿的名字Gem。
他的潜意识一直在寻找记起女儿的办法,而此时的女儿也在寻找父亲爱她的证据。
这场梦魇之旅,不仅汤姆得到了救赎,对不幸的童年释怀。
女儿最终也找到了他的爱,就连影片中一直借着雪人形象出现的汤姆的父亲,最终也说出了那句:“I have to let you go”整部影片中的插曲也是夜愿的,所以把这部电影当成他们专辑的加长版MV也不为过,其中I Want My Tears Back,强烈推荐!
fxxk,豆瓣没有自动保存功能,写了好长一段搞了下就没了,重写。。。。。。
第一次写影评,多多包涵。
首先说一下观看途中的感受。
一开始就是模糊的第一人称堆怪异雪人,还有老人病发。
嗯悬疑恐怖肯定有的。
接着看下去,这两种元素都淡化了,怪异与魔幻反而更加直观。
影片中期和后期的场景都做得有质感,但是导演特意虚化来突出演员的表演,更加考验演技和镜头处理,仿佛在看舞台剧一般。
老实讲,剧情简单则更显现演员和导演的作用,音乐也是满分的衬托。
相比于专注于冒险,惊奇的儿童魔幻,这部直接讨论精神层面的成人魔幻真的少见。
各种伏笔暗喻,细节满满,我这个处女座看得贼舒服。
影片最后缺失的图纸在开头就出现了
这一几张图片都预示着雪人的结局,最后一片雪花的魔力让Tom在临死前神志清楚的看女儿最后一面
这两句话看第二遍电影才懂,Tom与父亲一样需要被拯救
雪人来之前,水晶球名牌还在,也没有摔碎(后期回忆中,Tom摔碎后用碎玻璃插手,用血写字)
这些铁轨就是保险柜中的图纸,心魔已经侵蚀记忆,这个象征着Tom自己的维修工都不知道自己做什么
后面图纸有说过,Tom和女儿Gem去过马戏团
这就是象征乐队时期的Ann和Tom,也穿插后面的歌唱表演
后面的小丑马戏团,也有这个苹果,只是变黑了。
小丑马戏团,象征Tom为了女儿把记忆都毁灭,Tom象征站在Gem身边把图纸变没的魔术师
后面Gem读图纸的时候读哭的一段,一起去看马戏团,正是这段让唤起情感,女儿无法再嘲讽
这里女儿身上的红布跟水晶球挥动丝绸的舞者对应,从妻子的爱延伸到女儿的爱
看到这个士兵就很奇怪,刀是弯的,帽子瘪的,脖子歪的,然后就想起之前踩到的士兵就是他,果然后面也谈到了。
逃跑的时候过山车的轨道是自己写的图纸,用自己的记忆打败梦魇,但是过山车则是子弹造型,对应着父亲自杀的那颗子弹
到最后才发现雪人就是父亲的造型,痛苦的父亲就是梦魇
最后把指南针归还给梦魇(父亲)。
之前雪人成活的时候,指南针是乱转的,现在是停的。
象征着Tom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希望梦魇(父亲)能找到。
水晶球的名牌是“G Em” G调和E调合起来就是女儿的名字。。。
很好看啊,看得我泪流满面.怎么有那么多人说不好看.母亲病世,爱人死去. 不同的时刻,同样的事情.父亲选择了在儿子面前自杀,TOM选择了跟女儿疏远.父亲的形象是如此的伟大,以至于不离不弃萦绕自己一生一世.父爱又是如此的沉重,为了不让女儿象自己一样留下阴影. 把对女儿的爱深深的埋在心底,一辈子甘受女儿的责备.生命的最后时刻.找到了埋藏在心底的真爱.抛开了对父亲的恩念.坦然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黑暗.公主——父亲睁开眼睛,吃力的在四周寻找着他的小公主.他已然忘记,他的小公主已经长大成人——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永远是那个漂亮的小公主.人生就像有颜色的旅律,总会有褪色,也会有沉寂,但依然很动听.愿有心人永远幸福.
电影有很多留白,音符跳跃的颇为厉害,于是试着描绘一二,从父爱缺失等角度粗略勾勒下主角老爷子的归家路。
弥留之际,戴着呼吸机的老爷子面对女儿会喃喃自语些什么呢?
故事开始于1914年,那年我两岁。
我的父亲作为法国首批飞行教练被军方征召,在马恩河战役里参与巴黎空域的防空巡航,这也是飞机作为一种现代战争机器首次投入战场,工业化战争给民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如荣格所说:战争火力从此已然投向于空间而不是人,可以远视距攻意味着战争更加残忍,某种程度上对手已丧失了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士兵的射击欲望集中于看不见的物体之上。
当时,陆军占有军方的绝对主导。
空军只是作为配合者存在,于是空中与地面侦查的报告时常迥异矛盾。
父亲他们基于高空垂直的,全景视野下所提交的德军部署与进攻的区位概图,经常被偏好水平的,透明的地面视角的陆军司令部否决。
作为对手的德军起先也是如此,战争便进入了长期的拉锯状态。
父亲也是位业余歌剧演员,最为喜好瓦格纳的咏叹。
可战时,瓦格纳的剧目被明令禁演。
战争的残酷性在你来我往的拉锯中愈见明显,交战双方突然意识到飞机除了侦查载体,更可以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杀人机器存在。
自此,曾经以为紧贴于地面上,把自己与大地伪装成一体就能保证安全的广大士兵,开始发现自己所处的就是一个偌大难以丈量的天然墓场,死亡随着飞机的轰鸣声会随时降临……1918年,战争已接近尾声。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父亲忽然回来了,带给我的不是渴求很久的飞机模型,而是一只水晶球,轻轻触动,里面身着华服的漂亮女人会随着简单音符翩翩起舞。
当我稍懂些乐理后,似乎听见这曲调仿佛“尼伯龙根的指环”。
我猜父亲在那个下午始终静静的坐在书桌前,赌气没得到飞机的我返回书房去叫他吃晚饭时,父亲突然做出了一个意外举动,将水晶球抛向我,示意我将它接住。
当我全身贯注于水晶球时,枪声响起,透过水晶球我看到他仰面倒地。
自此,瓦格纳的音符对我来说意味着着终将逝去的十四行诗。
……1939年春,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上学的我得到了一个为德国元首演出的机会,当时希特勒战争狂人的面具还未公诸于世人。
除了抗拒“尼伯龙根的指环”,我参演了瓦格纳的大多数曲目。
音乐会结束,希特勒携一众纳粹高官接见演出剧团,挑了几个学生与其握手交谈,很不幸的是,我是其中一个,并且是照片见报的唯一一个。
当然,我必须要说,希特勒当时与我们的交流拘泥于音乐方面,并且他对于瓦格纳音乐的理解虽有偏激,但远高于普通民众。
我的人生如有污点,这算是唯一的一个。
1945年,为了躲避那些莫名的嫌疑与诘责,我没有事先通知任何人,独自去了加拿大,离开了爱人和刚刚六岁的女儿。
后半生她没有原谅我,我可以理解,但我不理解女儿为什么如此。
宝贝,其实我想保护你,在战后氛围悲伤诡异的周遭环境下,你有一个被称之为法奸的却已失踪的父亲不好吗?
……后来几年后,你们也到了加拿大,我很高兴,我爱你们,你们是我的亲人。
可是我有了新的爱人,她是我的学生。
她是我见过对于瓦格纳作品演绎的最为准确的人,我也突然发现,父亲当年留给我的水晶球里的女人似乎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眼前。
她使我有了爱情,更想起了儿提时的家,理解了瓦格纳对战争中父亲救赎与毁灭,甚至起了念头——回家……现在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丑陋与美好不是这个世界的两极,私欲与纵欲才是,一切美好与苦难都是由欲望而生,爱会熄灭多余的欲望,父亲交给我水晶球,告诉我瓦格纳的主题是救赎……
两代人的隔阂,同样的误会,一场看似如魇般梦境解开了所有恨意。
汤姆的父亲存有精神疾病,不堪折磨得当着汤姆的面自我解脱。
这给汤姆留下伴随一生的阴影。
直到汤姆组建家庭有了女儿才得以好转。
然而随着妻子发生意外,重大的打击父亲留下阴影终究发展成了魔魇让其后半生饱受折磨,他发觉自己精神的异常,为了不伤害女儿而将她极力推开。
女儿从不解父亲,到厌恶父亲,最终否定父亲。
父亲只不过是一个想通过音乐让坏掉水晶球里的[公主]动起来的[疯子]而已。
汤姆病危之际,他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但朦胧的过往依旧在引领他回忆,带着飞行帽的雪人,则是汤姆父亲在他心中的形象。
起初记忆模糊信任雪人一起冒险,到记忆清晰想起父亲自杀惧怕雪人。
而后他回忆起了女儿,过山车上记忆逐渐清晰,想到了害怕伤害女儿而离开她。
随着身后雪人的穷追不舍,他终于理解原来他的父亲也是因为怕伤害他而选择了自杀,自此雪人的形象变成了父亲,也放开了双手,象征汤姆解开了心结。
而女儿那边由于找到了父亲精神失常前整理的回忆,并从中发现了父亲一直心心念念的[公主]其实就是自己,父亲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自己传达爱,只不过他疯了,那份爱没办法传递给自己了。
至此她理解了父亲,前往医院,此时解开心结的二人虽然无法将心意互诉,但他们却明白自己原来一直被爱,洗去遗憾。
汤姆死后女孩找到了父亲住院前一直不放的那架钢琴,从中发现了只有汤姆知道的爱她的方式,指尖微抚,随着E小调和G小调的跳动,水晶球的公主缓缓轻舞。
高中一首i want my tears back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音乐可以是乐器擦出的火花,自此发现了这个世界存在nightwish这样炙热的乐队。
现在工作一年了8年时间一直听说夜愿有部电影但一直没想起去看,直到今天。
说真的就电影来说开头部分很难让人去代入故事因为表现的十分晦涩,虽然我几次想要快进但还是按耐住了,随着剧情推进才发觉其中的那份独属于夜愿的浪漫[用最魔幻的音符诉说最深情的故事]也许《梦魇之旅》算不上一部很好的电影,但绝对是nightwish讲给乐迷的一个好故事
f姐时的夜愿及我同样喜欢的t姐与a姐
很多影迷肯定看过一部非常优秀的,讲述人们在死亡之前的意识停留瞬间一眼万年的影片《生死停留》。
那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弥留之际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的故事,他想要改变很多结局,然而最终却以失望而告终。
那个故事告诉我们,死亡就是死亡,无法排解是常态,然而那个故事同时告诉我们或者说引述了一个概念,当一个人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这种意识会不断地加深加强,最终回应造出来一种幻觉,而这种幻觉可以任由装扮。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用弥留之际的意识来装扮自己的一生的故事,本片名叫《梦魇之旅》,说的是一个垂暮的老人在自己昏迷的时间里,经历的一系列事情,而这些事情大都与自己的曾经拥有过的一些绝体的东西有关。
老人在回忆中不断地和自己的过去和解,不断地失败又不断地尝试,最终在即将离开之前获得了自己的孩子的原谅。
故事也终于圆满的结束了。
《梦魇之旅》这个概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之前没有《生死停留》,那么之后的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说《鬼故事》等,都是这一概念的很好引申作品。
然而《梦魇之旅》唯一的亮点就是对于片中人物的设定上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
一个垂暮老者,在自己的梦中不断地交织着自己的童年,青年以及暮年。
这样的不断地变换着的时间段很好的将整个故事的核心串联起来。
同时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这一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童年时候的阴影一定意义上给自己今后的人生路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因此,他才会在自己的一生中成为一个被自己女儿不理解的父亲。
这是本片的核心。
然而这样的故事本身就会有一个伪命题,当人们将自己的一生与别人和解的意愿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弥留之际的时候,这种意愿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这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
“生死停留”这个概念很有趣,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经历了生死停留的人最终都会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
也不是每一个目睹了生死停留的人,终将能原谅即将离世的人。
如果我们思考一下片中的女儿与自己的父亲达成和解的过程的话,就会发现,原来女儿与自己的父亲的和解,不过是她无意之间发现了自己父亲的秘密卡片,而且旁白的第三者为她娓娓道来父亲的悲惨童年故事之后,和解才最终达成。
而此前,女儿有大把的时间来做这样的思考,然而事实上女儿却没有能够用那样多的时间来稍微的了解一下自己的父亲,这就是此类事情的根源了。
和解或者是理解需要的从来都不是生死停留,而是耐心和细心,当我们面对一个喋喋不休的人的时候,耐心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看到一个弥留之际且有着强烈的渴望交流的意愿的人的时候,耐心就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这种耐心,这种重要的耐心从来都需要被理解,即将到来的死亡只不过是为将死之人增加了被别人同情的砝码而已。
此情景加深了这种天平的倾斜。
然而事实上,我们应该自始至终都保持自己的耐心才行。
和解并不仅仅适用于弥留自己,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任何人达成和解,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
理解别人,给予别人解释的空间其实并不助于我们忽视一种情绪。
不过是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一件事情,而了解这件事情才是核心。
至于说了解后的你需要不需要彻底的理解和放下,那就另一回事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本片属于非常无聊的电影,然而某种程度上来看,本片的这种无聊其实再跟大家说一个道理,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因为理解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只需要我们有耐心有兴趣去了解就行。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
不断地发现,又不断地用新的发现来掩饰过去的发现。
然而这种被掩盖了的过去并不代表过去就没有存在过,没有存在过的过去是不会对于现在有任何的影响的。
但凡有影响,那么就说明过去真实存在过,对于一件真实存在过的过去,我们能做的有什么呢?
不过接受这种存在。
因此,当女儿接受了自己父亲童年的悲剧的时候,自然可以很好的理解父亲此后的行为了。
和解并不一定要发生在弥留之际,我们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和发现,就会解决大部分存在着悖论的问题,不要仅仅是让弥留之际的人多一些满意少一些遗憾。
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将这种满意多给些时间呢?
这或许值得我们思考。
……你好,再见
老人临终电影关于《梦魇之旅》男主在儿时目睹了父亲饮弹自杀,受到了心灵创伤,所以自我编造了父亲是救人英雄的故事来弥补创伤。
影片中恐怖惊悚的雪人就是父亲阴影的化身,另男主久久不能释怀,父亲生前暴躁的脾气也让男主深受伤害,以至于在发觉自己也有暴躁倾向的时候故意疏远了女儿,以免让女儿变成童年的自己。
这时他终于选择放开父亲的手,让他消失在迷雾中,而自己奔向了心中挚爱的女儿。
母亲病世,爱人死去. 不同的时刻,同样的事情.父亲选择了在儿子面前自杀,TOM选择了跟女儿疏远.父爱又是如此的沉重,为了不让女儿象自己一样留下阴影. 把对女儿的爱深深的埋在心底,一辈子甘受女儿的责备.他目睹了爸爸的自杀,目睹了自己朋友的自杀,他害怕重蹈自己父亲的覆辙,变得更加暴躁,所以他故意疏远自己的女儿 黑暗与光明,遗忘与希望。
一次又一次出现的黑雾袭来,那一声大过一声的撞击门的声音,砰!
砰砰!
砰砰砰!
直击心脏!
画面、音乐再配上男孩恐惧而又茫然的面孔,整个情境就似乎在你心里讲叙那段过往,整个释放了感官去听一段故事。
而后是一大片的芦苇,干净空旷明亮同时还有刚刚过去的恐怖气息依旧萦绕着,不由得拽着那颗小心脏小心翼翼的继续看下去,希望总是有的,梦想也还是有的,虽然结局壮美而凄怆,但终归是最好的结局。
老人发现自己在荒草地醒来,一队士兵围着他躺的病床转,其中一个说他在战场,“您已经在这间房子里奋战很多年了”。
现实里玩具士兵他和女儿都踩到过。
士兵说要保护他,不让雪人偷走他的回忆,其实是老人潜意识用和女儿一起创造的回忆抵抗父亲带来的黑暗阴影。
“他一直努力忘掉一切,继续和你一起生活。
”童年的痛写成故事1砍了树,有一个恶狠狠的妖怪,把我心爱的东西夺走了。
(妖怪化)现实如何写成梦?
* 自己被关在一个房间里出不去,一直敲门哭喊。
* 自己种的树,被粗暴的魔鬼砍掉* 有个人一直追我,追着我打。
* 把我锁在一个房间里,黑黑的我什么都看不到。
* 有很多脸对着我责骂,嘲笑。
* 一双双亲切的脸,我迎面过来,却都灰色,成了石头慢慢破碎了。
如何连贯起来呢?
把所有痛点都简化为一个魔鬼的行为。
强调由欢乐到痛苦的突变。
(和小朋友玩,被救etc.)
人都有面具有些是被生活所迫有些是怕被伤害有些纯粹是想忘记过去无论怎样的理由最后都会让自己支离破碎假如谎言连自己都欺骗了那剩下的只有无休止的空虚和寂寞你在逃避什么懦弱的自己抑或是那个伤害了你的人那个伤害了你的城市埋藏过去只因为无法忘记也不愿意忘记于是深埋再心底深深的伤害着自己也深深伤害着身边的一切To whom i love, i won't hurt by you, i just burial the love deeply, you wouldn't know and you wouldn't feel that i still around you, never leave.Slow, Love, Slow慢走,吾爱,慢走Come and share this painting with me来与我分享这幅画儿吧Unveiling of me, the magician that never failed给我揭开,那从不失败的魔术师的面纱This deep sigh coiled around my chest我的心房盘满深深的叹息Intoxicated by a Major chord醉倒在大三和弦里I wonder我想知道Do I love you or the thought of you?我爱你吗,抑或只爱想你?
Slow, love, slow慢走,吾爱,慢走Only the weak are not lonely惟弱者才不孤独Southern blue, morning dew南边的蓝天,清晨的露珠Let-down-your-guards, I-love-you's“放下你的戒心,我爱你”Ice-cream castles, lips-to-ear rhymes冰激凌城堡,耳边唇语的音韵A slumber deeper than time沉睡得比时间更深Slow, love, slow慢走,吾爱,慢走Only the weak are not lonely惟弱者才不孤独
梦魇之旅,年逾七十的作曲家汤姆·怀特曼(Francis X. McCarthy 饰)罹患癫痫和血栓痴呆,他早已分不清现实世界,更遗忘女儿杰姆(Marianne Farley 饰)的存在。
他的脑海,早已退转到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年时代。
记忆的最深处,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间,他目睹了爸爸的自杀,目睹了自己朋友的自杀,他害怕重蹈自己父亲的覆辙,变得更加暴躁,所以他故意疏远自己的女儿,但是这却让自己的女儿非常不理解他,反而认为他不爱她而恨他,于是他产生懊悔之意,他也就陷入自己记忆和人性的黑暗之处,逐步把他美好的记忆吞噬掉,他为了找到失去的记忆而奋斗,并且受到了士兵的帮助,最终找到了记忆。
生活在孤儿院的10岁少年汤姆(奎恩·罗德 Quinn Lord 饰)十分思念自己的父亲,于是有一天受到雪人的邀请,开始一场神秘之旅,他们御空飞行追赶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Ilkka Villi 饰)。
他们遭遇风暴,坠落在一处陌生所在,四周是回环往复的不变旋律,汤姆甚至见到了年仅7岁的杰姆(Keyanna Fielding 饰)。
仿佛不曾存在过的世界,以及三代人剪不清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弥留之际的老人,灵魂困在朽败的躯体内,经历着毕生刻骨难忘的旅程…… ,最终找到自己的记忆,女儿也逐步了解到他对她的爱,结局是美好的。
虽然形式新颖,影射明显,但是看完了就看完了,心里也没留下什么东西,只是疑问让那么小的孩子拍这么哥特的东西真的大丈夫么?
有点薄。。。音乐很赞
2.5星不能再多,配乐不错,但是故事不喜欢。
放下痛苦的记忆,拥抱美好的当下。
一刷。豆瓣评分7.1。
追忆似水年华
3.5 电影名真是……本来以为是恐怖片的,结果是家庭伦理音乐片。配乐相当不错,梦境也造得颇奇幻,就是剧情比较简单
梦魇与真实,象征与隐喻,生与死,声和乐,锁连环.简直太棒.
看得出导演很喜欢表现这种奇幻的梦境场景。但是真的很无聊,梦境的情节无聊,电影的情节更无聊。看不下去。
父亲给的爱总是悄无声息
回光返照的癫狂设想,黑暗奇幻风携带隐喻性极强的象征物,超赞的是配乐插曲,题为梦魇之旅实为梦醒时分,追寻人类心中最本真美的情感,就当珍惜当下身边人,爱再一次战胜黑暗
感觉不能完全算是一部电影,但是是我喜欢的调调,配音很赞,是我的菜~
Nightmare by Nightwish。同样是乐队宣传片,拍不出Dark Floors那样正儿八经的剧本,也不能拍成五月天追梦3DNA吧。
说老实话没看完,感觉自己已经挤不出心情看小学生的片了
被nightwish骗进来的,这连个mv都算不上
因为芬兰的金属乐队Nightwish才看的这个片子,你可以把这部电影当成一个大的MV来看。片子充满了暗黑冷峻的哥特风格,并不是大众口味的电影,叙事晦涩,但配上Nightwish的音乐就是一段奇异的梦魇之旅了。
逐渐对这种奇幻视角的八又二分之一梦境展现失去耐心
为什么我看一部巨型MV也要哭成狗啊(━━┳━━゛_゛━━┳━━)!BGM才是正片,其实整体说来是一部中规中矩但十分优秀的童话,配上BGM整个感情就都出来了好可怕嘤嘤嘤
濒死老人梦魇之旅 女儿在情人帮助理解了父亲 打开了心结 在父亲生死弥留之际 两人找到自己所想 挺简单的故事 拍的晦涩生硬 看的昏昏欲睡 阅遍天下烂片无数我心不悔 2020 10 29
等不及字幕囫囵看了一遍,和想象中不太一样,这不是一个太奇幻的故事,而是关于追寻一个老人的记忆,他童年的阴影以及对女儿的愧疚。专辑烂熟于心的后果就是听到对应的情节会有所不适,毕竟早已根据音乐幻化出了自己对场景的想象,有时会觉得生硬地把音乐一首一首播放出来。当作一部80分钟的MV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