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的我

Super Size Me

主演:摩根·史柏路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大号的我》剧照

《大号的我》剧情介绍

大号的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针对麦当劳快餐和美国人身材肥胖等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摩根策划了一个“以身试法”的实验方案:在一个月里,除了去麦当劳点餐,他不再吃别的食物。在一日三餐麦当劳对肠胃狂轰滥炸后,摩根发现了自己身体急剧的变化:体重飞涨30磅,血压飚升,精神倦怠,呼吸闷滞,性生活质量骤降。摩根用亲身的试验结果,告诉那些依恋速食快餐的人们,回归健康膳食是如何的迫切。否则,就像摩根的遭遇一样,连女友都快要被吓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北好莱坞可怜的东西岩浆:火山劫难戏梦空间我啊,走自己的路异星灾变第二季坐在酒吧里吃蛋糕快跑或飞翔亲切的金子泼墨黄山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危险性游戏3窃听风云九个完美陌生人第一季学战都市Asterisk因法之名大浴场一生爱永远昭君出塞告别单身达格利什第一季重启人生裸露在狼群大写的印刷体凰宅古琴烟花三月如果我留下天鹅绒兔子甜蜜蜜家庭教育

《大号的我》长篇影评

 1 ) You are what you eat

显然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

这里所指的野心倒不是什么金灿灿的XX奖,而是指本片鲜明的“入世”特征--不是为记录而记录;正如华氏911试图改变的是美国的政治图景,“Supersize Me”则是磨刀霍霍像当劳。

相信本片早就已经成为反麦当劳/反全球化/素食等倡导团体的案上必备,其成果也确实有目共睹--麦当劳取消了Supersize这个选项,虽然它自己声称这一决定与本片无关。

这部片子应该是美国国内最近一波针对肥胖问题所展开的全民行动的有趣缩影。

通过导演自己30天吞食麦当劳的经历外加范围颇广的访谈,我们看到的是快餐/食品业如何以一种潜移默化却高度系统化的手法,将可怜的美国人民的肠胃成功地转化为可以无限填塞蔗糖与脂肪并且还能回报越来越多现金的神奇机器。

最骇人听闻的手法莫过于在麦当劳店内安置儿童游乐设施,使儿童从小对麦当劳产生一种归属感,以便其长大后成为其忠实客户。

这就如同烟草商生产一种摹仿香烟的塑料玩具让儿童从小习惯拿烟的姿势一样卑劣却不易被人发现。

当然,这种系统化的“成瘾训练”还必须得到来自政治上的保障,这也就是口若悬河的说客们存在于华盛顿的理由。

影片是明快、幽默而略带讽刺的。

比如街头妇女背不出来向国旗宣誓的誓词,却对麦当劳的广告倒背如流;比如小孩不认识布什或者耶稣,却一眼就能认出麦当劳的小丑。

但绝不深奥,因为显然作者希望触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使用大量动画、图表以及数据就是一例。

其实小丑在西方传统里面一直带有邪恶、掩藏的特质。

这一点通过影片中所使用的漫画也可见一斑。

也许麦当劳选择小丑做自己的形象代言冥冥中注定了其命运。

咀嚼着麦当劳的美国于是也就沾染上了这股晦气,下一个会不会是中国?

 2 ) 唱唱反调,还想让麦当劳怎么着

老师在纪录片课上讲完自我反射式纪录片,拿出super size me作为例子。

一个美国人为了向大家说明快餐有多次,连吃一个月麦当劳,三餐都是。

影片的开头就十分具有震撼效果,一群各种肤色的孩子胖瘦不一,但都十分喜兴地对着镜头齐声说:“mcdonal’s 什么什么eating fried chicken at a pizzahut!”(到底在哪吃的炸鸡??

)一边还用手比划出必胜客小屋的形状,其中一个胖胖的黑人小孩动得浑身肥肉颤颤,不禁让人觉得这些小孩中快餐的毒太深了吧。

片子里的一个识图测验证明,孩子们认识麦当劳大叔,不认识jesus christ,将其与总统先生混淆,导演也只能悲情地笑道:good guess!作为一个资深洋快餐吃客,我小时候无比理解小朋友们的心情,现在更觉得洋快餐的火爆非常合理。

回顾我20年的吃饭经验,在外就餐,多数吃的都是中餐,我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去的饭馆的水平相信也与我国中餐馆平均水平基本相当,然而,不愉快的难忘的就餐经验多如牛毛,(北极熊毛更多,就那么多),感觉上吃十顿不爽的饭才能换来一顿舒服的。

吃出头发、菜一看就没洗、久久不上菜等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一次比较离谱的就餐经验在宣武区某海鲜馆,第一次上来的螃蟹是臭的,已经让人非常愠怒了,第二次,一夹那螃蟹,盖儿掉了,靠丫们还觉得自己挺聪明的,把螃蟹打开取出里面臭的部分,又盖上了!

相比之下,我在洋快餐店就没碰到过此种问题,当然了你会说,人家也不卖螃蟹,不过像导演那种,在麦当劳饮料里喝出毛发的几率得是多小啊。

幼小的我还曾经参观了麦当劳的生产线,就是到人家后厨转了一圈,中国饭馆,还后厨?

还转?

光pass by已经要被熏死了,那满地的脏水和弥漫的地沟油啊。

让小朋友们参观生产线,就是一小活动,就是他们若干针对小朋友的宣传的一部分。

人家常年都有开心乐园餐,赠送小礼物,甭管那礼物多糙吧,好歹有啊。

人家每个餐馆里都有儿童乐园,滑梯钻洞,家长还省了去游乐园的钱。

人家给小朋友过生日,人家那企业吉祥物都那么喜兴;这才叫真正的重视,这才叫真正的“从娃娃抓起”。

人家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在小时候就把小朋友的饮食习惯培养到自己这边,回头他们自己挣钱了还怕不消费?

中国饭馆们倒想抓住小客户呢,结果对大客户都那样,小孩就更别提了。

都是做生意,甭管人家最后给你吃的是什么,起码你能感受到人家的诚意,人家的尊重,人家的努力。

假,也假得有诚意。

说回影片本身,我最佩服导演的就是,他豁出去了。

他为了这部作品,为了向大家说明吃快餐有多不健康,把自己的命豁出去了。

那些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很难说不是永久的,把自己折腾到说出:“my body hate me”这种话,还在坚持。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搞艺术的没这种精神能出活么。

影片在说服力方面已经做到一个极致了,让人几乎没有反驳的机会。

医生就找了仨,全是数字说话,应接不暇的图表和眼花缭乱的镜头充满了冲击力。

看完了片子那首主题歌也琅琅上口了。

但是,结合我的亲身体验,这真正的中国特色一出,片子就变成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3 ) 你个狗逼你犯贱还怪别人

文/胡子我很少吃麦当劳,只有在晚上饿得不行然后肯德基又关门了的情况下才去吃麦当劳,我一直对食物方面是一个先入为主的人,比如说肯德基在我小时候就有了,于是就一直吃肯德基,那个时候没有麦当劳,麦当劳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突然一个硕大的M在钟楼附近出现,这总是让走到钟楼附近羞涩无比,因为我总感觉一个姑娘劈开大腿对着我,于是我就感觉麦当劳式国外恶势力腐蚀我纯良少年的集团,就像小时候大人们告诫我们不可以喝可乐一样。

最主要我感觉国内,或者说西安的麦当劳为什么没有麦当劳叔叔,有一次我和小侄子在家看电视,看到国外一群16,17左右的孩子围绕着麦当劳叔叔开心的玩儿,我小侄子突然大笑,我问为什么,我的小侄子说:“那个笨蛋穿上工作服就以为自己是麦当劳叔叔了。

”好吧,我承认大陆孩子的确比较没有童真一点,从小就比较现实...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这些美国快餐不过就是国外的羊肉泡馍,国外的酸汤面,凉皮肉夹馍,就跟您一去苏格兰发现全苏格兰人都以吃一个肉夹馍表现自己略高人一层,甚至过生日干嘛的请别人吃肉夹馍一样可笑。

所以当后来星巴克在西安登录,每次经过一堆叔叔阿姨在里面拿个笔记本搁那装逼装文化,来个老外问个路都只会说一句:“Sorry ,I don't know English,I only drink coffee for here。

”《Super size me》的导演和男主角就是这么一个人,甚至从头到尾我一直感觉其实拍摄组就俩人,一个他,一个他女朋友,这其实我看得时候又萌生了以前多次的看法,这个片儿纯粹是太闲的蛋疼了的结果,搁中国谁给你有毛病了测试这些事情。

导演扬言自己30天内自己每天吃麦当劳的快餐度日来检测自己是否会很快增胖,而且尽量减少自己的运动。

你说我,抽抽抽抽死你个小时候别人上课你偷鸟蛋的不争气家伙,你说你这不是幼儿园偷人家擦过鼻涕的手绢为荣过完童年的你这是什么?

你试试每天吃肉夹馍减少运动你看你是不是变胖,你试试每天吃卤煮减少运动你看你是不是变胖?

你试试每天随便吃什么减少运动会不会变胖。

国外有一个烟民,抽七星从年轻到70岁多岁得了肺癌然后状告七星公司终于胜诉,最近还有一个状告百威公司,说因为自己经常喝百威然后身体变差抵抗力变弱了,有人说这些是国外人民主意识好,懂得自己的权利。

放中国我就一句话:“你个狗逼你犯贱还怪别人。

”我估计这人要是搁中国再给他爸说:“爸,我抽烟抽了这么多年得病了,我想告那个烟草公司。

”他爸估计一个耳光过去说:“抽抽抽,抽死你吧还怪别人。

”你找小姐得病了你告诉人家都怪那小姐,大家不要误会了纯洁的你。

文章出处:www.huzibeer.cn

 4 ) Healthy Lifestyle

可以说是我看的第一部纪录片?

简直是值得学习的样本,引经据典、动画、采访、旁白blablabla拍摄是不是不难学,我就要开始了Laptop播着小J的Make Me Wanna Die,今天一下就看了两部够了吧?

够了吧?

导演这下赚得盆丰钵满,名利双收,不知道是不是很划算呢高调是现实世界的必须啊总之是很精彩的纪录片,丝毫不烦闷,感觉食品类专业还是会很跑火,不错

 5 ) 看片笔记——《Super Size Me》

1.段落式的结构,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篇论文,覆盖了许多论题,但同论文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另一方的观点或者理性思辨,即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戏谑、讽刺及富含表现力的画面,确实比网络上的文章更能突出阴谋论的优势,尽管这个基本不算阴谋论吧。

3.此类纪录片一大特点是行动,他们不仅要搜集证据,他们本身的行为就是证据。

4.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纪录片都是由自己的观点出发的,一切行动与证据都围绕着自己的观点展开。

5.本片最传奇的地方在于它成了,圣丹斯6周之后麦当劳取消了Super Size套餐。

6.妹子真不错,借本片推出的时机还出了本减肥书。

她讲他们性生活的时候太生动了。

值得记忆的场景1.开场小孩喊着pizza hut玩耍2.伴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曲子做又恶心又讽刺的手术3.其实每章的标题都很有趣,小丑彻底成为邪恶的化身啊。

 6 ) super size me reflection

The fast food restaurants business should be blamed for the global scale of obesity, especially the young obese children. Some may argue that adult individual persons should be hold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reckless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food choice. However, according to Brownell and Nestle (2009), Human biology is omitted in this kind of argument: “Humans are hardwired, as a survival strategy, to like foods high in sugar, fat and calories.” Although the consumer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hoices to some extent, but in many cases, the fast food restaurants are the root causes. Buying food products in modern society can be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notions of the calories and nutrition are confusing to some of us consumers. This complexity has placed the consumers in a vulnerable and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ertain information or technical expertise. Consumers’ rights of knowing what’s in their food, the autonomy to choose different food, fair trade, could be harmed. The inequality embedded in the fact that the marketers of the fast food usually have 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product, the market, the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umers usually don’t hav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food they are going to purchase to make a healthy choice. Naturally at the receive end of the information, the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is usually subjective even biased.Besides, the authority of the society should hold fast food companies responsible for the growing obesity epidemic. Due to the inequality of the power dynamic between the consumer and the manufacturer, laws and regulations pertaining to consumer protections are necessary. There are laws and Acts concerning smoking and tobacco Control, a statute about fast food should also be passed to regulate controversial products like empty calories food, which are disastrous to heart health and so on. Those regulations should make sure the public get the fair and truthful information to protect the public health and control the children obesity.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fast food companies are to campaign about their food fairly and objectively. They should not only depict the delicious, joyful side of their food, but also the ugly sides, such as the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that might be caused by those high calories food. Brownell and Nestle showed us with the number that “In the same year that the government spent $2 million on its main nutrition education program, McDonald’s spent $500 million on its We Love to See You Simile campaign. With this drastic different amount of input to people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there is no wonder how consumers are deeply brainwashed into certain unhealthy lifestyle that maximum the profits of the fast food companies. People should be made aware of what they are eating, and what would it cause in a long term.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and asid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instead of the big corporation profits.They are not living up the responsibilities sufficiently. They prioritized their profits over the public health. I think the critics claiming that the fast food companies are no more ethical than drug dealers do have some merit. Fast food has been scientifically proved to be related to multiple kinds of health issues. Some of them are very dangerous, and others are even fatal. They make use of the weakness of the human being, and profit from i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ublic health. To make the matters worse, the whole process usually happens in a long term. People don’t become overweight overnight, and people don’t develop diabetes immediately after a delicious sundae. People are hardwired to prefer those kinds of food and also tend to ignore the risks when it’s not an immediate danger.Work CitedBrownell, Kelly. & Nestle, Marion. “Not If Blaming the Victim Is Just an Excuse to Let Industry Off the Hook.” Element of Argument. Ed. Annette T. Rottenberg, Donna Haisty Winchell. 9th ed. Boston: Bedford St. Martins, 2009. 319-320. print.

 7 ) SUPER SIZE

片子推出6周后,“黄金拱门”宣布所有超码食品撤退。

说明中不忘此地无银的一提与“汉堡小子”的记录片无关。

连续30天一门心思的只上班,只吸烟,只酗酒,结果恐怕都是一件疯狂的事情。

奶昔,薯条,可乐,汉堡,麦乐鸡,色拉,一日三餐全部超码麦当劳。

身体垮不垮答案很简单,我倒关注他的心理是不是有点承受不了呢?

画面中记录他开始呕吐,开始抱怨,觉得浑身难受之极的疯狂体验,那些口口声声的“MY GOD”都有点无线培训班一年级新学员的腔调,瞎想一下,如果那些夜晚对着镜头喃喃自语的场面,如果换了王家卫来指点一二,就会更有诡异莫测感,以梁朝伟为代表的那种茫然而游离的眼神,从王的每一个迷离的道具角色中光鲜立体起来。

千万不能搞错哦,不是老谋子,瞧瞧“COLORFUL DAY”丰田汽车广告,除了那么俊俏的吴彦祖没去反串角色有点可惜,朴树混杂洋文主题音乐飘来格格不如之外,怎样“土”的不一般境界!

记得从前去快餐店,当然有被问:是否愿意再加XX元,那么就可以拥有加大码食物。

天!

那些含糖高热量的半加工食物,让老美开始评选肥胖城市的座次,速食快餐真的撒旦的化身吗?

穿插的调查不枯燥,有例子,有数字,有荒诞的实验进行中。

那些学生被“不健康午餐”的占据,而电视媒体被这些广告高投入的厂商占据,麦当劳,百事,好时等等。

其中看图识人的调查中,小孩子可以不识耶酥,布什,但麦当劳不可能不识。

可以不吃,不可以吃。

如果你也不想变成SUPER SIZE。

http://www.blogcn.com/User3/welleschan/blog/4196740.html

 8 ) 再次体现了美国人逻辑极度混乱的思维方式

“这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

针对麦当劳快餐和美国人身材肥胖等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摩根策划了一个‘以身试法’的实验方案:在一个月里,除了去麦当劳点餐,他不再吃别的食物。

在一日三餐麦当劳对肠胃狂轰滥炸后,摩根发现了自己身体急剧的变化:体重飞涨30磅,血压飚升,精神倦怠,呼吸闷滞,性生活质量骤降。

摩根用亲身的试验结果,告诉那些依恋速食快餐的人们,回归健康膳食是如何的迫切。

”我非常佩服这个摩根的实证精神,但也仅仅佩服他的实证精神。

美国人的头脑简单到,如果我连续一个月只吃麦当劳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那就是麦当劳的问题。

你试试连续一个月只吃人参鲍鱼,能活过一个月吗?

你试试连续一个月只吃燕窝鱼翅,能活过一个月吗?

饮食搭配合理最重要,不是说你连着吃一个月的麦当劳,吃坏了身子就是麦当劳的问题。

垃圾食品(Junk Food)指的是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严格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吃的米饭也属于垃圾食品。

 9 ) 短评写不下

麦当劳是全球化的缩影,只不过它带来的危害比其他一些领域更明显一点,那就是健康。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标志性的super size,其实不只在麦当劳,costa这些大超市不也是如此,只能说麦当劳更为精准的定位,研发出了符合美国人思维的销售方式,甚至可以说,是读懂了人类的某种思维陷阱,所以才能推广到世界,毕竟连一向傲娇又注重品质的法国人,几年前法棍的销售量也被汉堡超过。

全本是方便、快捷,但错误使用就会使另一面的不健康危害凸显。

这纪录片真的很棒,一方面是拿自己做实验,另一方面采访大量医生专家商人,有趣、有料,不仅是为了体验去体验,而是要真正改变社会。

创作者真的很伟大,以身试险,和美国历史上那些用自己身体做实验的医学家一样令人敬佩。

同时,他也的确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麦当劳,改变了餐饮界,同样影响了世界。

从商业角度,麦当劳绝对是标杆,片中也展现了麦当劳究竟是如何打入人群的。

年广告全球投入14亿,对比每天蔬果的广告只投入200万而已,于是人们在电视上看到麦当劳,生活周边是麦当劳,小朋友在麦当劳游乐园玩耍获得快乐,扮成麦当劳形象的人在帮助别人,如此种种都是最有头脑的商业行为。

但如今它的的确确影响健康了,如果人都不健康了,没办法吃了,甚至不存在了,商业又该何存呢。

这要求政府必须出面,出台政策限制餐饮行业;广告也应该投入大量营养健康信息,不管正面负面人们的确很容易受到影响;销售者要努力研发好吃又健康的食品,比如麦当劳现在的低卡套餐,可乐也出了零度甚至添加膳食纤维,摇身一变成了健康食品;消费者本身也应该多思考,就像那个每年吃几百个汉堡的美国人,其实并没有吃热量超高的炸薯条。

在进行任何消费前,都要想一想片中那句话;归根结底,这是生意。

警钟啊。

 10 ) 另一个声音

肯定会有人说Morgan的做法太极端,没有科学证据作后盾,只是单方面的堆砌画面和证词,等等。

但他毕竟站了出来以牺牲自己健康为代价(谁都知道急速增加和急速减少体重都给身体增加了很重的负担)拿着大喇叭喊出了一个不同的声音。

除掉这里面的可能隐藏的个人因素--与这样有名的大公司对着干的结果必定是出名--Morgan倒是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

且不论他的声音到底能传多远,在所有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群中,至少会有一两个象我这样再也不碰McDonalt's和软饮料的人了。

对解决肥胖问题而引发的“个人责任还是社会责任”的讨论其实早已出现。

可仅仅限于学术界几个学者的实验报告几篇论文的归纳总结,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处在这个问题的核心的公众。

不等到科学家们拿出一本布满了研究数据的报告,证明肥胖和快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政府是永远不会动那些给他们带来可观利润的大公司一根汗毛的。

如此,学者们微弱的声音似乎将永远被淹没。

好在此时,Morgan用所有人的熟悉的方式--充斥着视觉刺激和音响效果的影片--把那微弱的声音放大。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当成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人对待。

因此且不论事情的真相究竟怎样,如果人们突然发现自己过去是如何的被同一种声调层层叠叠的蒙蔽--在惊讶于另一种声音的出现之后--那种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是如何的被当成傻瓜对待的震撼,一定会有足够的力量扭转目前的局面。

现实永远被层层迷雾笼罩。

即使无法知道真相,知道辩论双方的观点总是好的。

即使一部纪录片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让看到它的人意识到还有这样一种声音,有一帮人在为了让更多人能听到这种声音而不断努力总是好的。

《大号的我》短评

看完慶幸自己不愛麥當奴

5分钟前
  • self-exile
  • 还行

给五星因为 1.一个American和一个Isreali都看过;2.这部片子的社会意义;3.我看完怎么那么想去吃MCDONALD...

9分钟前
  • 马牛
  • 力荐

我觉得最神奇的是,这个人在8周的时间内吃女友指定的“戒毒食谱”所有指标都恢复正常。我是不是也应该开始吃素食了……

12分钟前
  • 推荐

有些片断很有意思,比如给孩子们看麦当劳叔叔的照片,大部分幼儿逗认识他是“广告里的人”。华盛顿是诚实的,都是因为那棵樱桃树,祸害千年

13分钟前
  • xx@百年孤独
  • 还行

少吃外面不健康的食品,在家里吃健康的食品加上坚持锻炼

18分钟前
  • Sunny
  • 较差

拒绝食物但无法拒绝环境。

19分钟前
  • 惊蛰
  • 还行

又不是天天吃 我爱麦麦

22分钟前
  • Z
  • 很差

惊喜

23分钟前
  • ab
  • 力荐

很有意思 身体力行的诚意 而且科学包装的形式和内容match得非常不错

26分钟前
  • 找了很久找不到
  • 推荐

我总算知道肥版蓝蓝路的出处了...

28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OMG!!!

31分钟前
  • 咸梅超人
  • 推荐

加一星给导演的献身精神 连续吃了30天麦当劳。。。

36分钟前
  • 鱼进锅
  • 推荐

看的一阵阵的反胃

39分钟前
  • chasca
  • 还行

坚决贯彻饥饿健康法则

41分钟前
  • 王富贵
  • 推荐

Junk food----rejected!I am on my way back!

44分钟前
  • INGLORIOUS猫奇
  • 力荐

我就特想不明白成天内垃圾食品有个毛儿好吃的 这片儿应该全民必看

47分钟前
  • りょう
  • 推荐

高三中午天天跑出去麦,必点板烧,可以说每天中午的高糖高热量是整一天的快乐之源,一年下来还瘦不少。实验设计得毫无意义,我天天这么吃火锅也得吐也得胖,天天这么吃热干面也得吐,甚至天天这么吃素跑两步都得晕。肥胖问题的本质其实还是阶级问题,炮轰一家食品公司实在没意思。整个点子还不如B站找个vlog好看。真的是又老又土又正确又健康,审美的完美反面典型。决定以不写Tracy的作业来报复她骗我看这种片子。

52分钟前
  • 天真大师
  • 很差

这不是上课看的吗~~

54分钟前
  • april
  • 还行

真佩服。。

58分钟前
  • 𝙎𝙥𝙖𝙧𝙠𝙮 | ✟
  • 推荐

又一齣與小豬一起看的電影。

59分钟前
  • viviancheun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