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第五共和国

제5공화국,第5共和国,历史转折中的全斗焕,The 5th Republic

主演:李德华 ,徐仁锡,李昌焕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5

《第五共和国》剧照

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1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2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3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4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5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6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13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14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15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16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17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18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19第五共和国 剧照 NO.20

《第五共和国》剧情介绍

第五共和国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9年10月,韩国总统朴正熙被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的事件,触发了全斗焕的军事政变,而后发展为南韩最动荡的时期。MBC电视剧大作《第五共和国》就是有关当年朴总统被行刺,以及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而令第十届总统崔圭夏下台的经过。剧中还涉及民主党与军人政府的权力竞争 ,更讲述全斗焕成立第五共和国政府,至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开幕,至后来由直接选举选出的第13届总统卢泰愚鲜为人知的幕后一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以和为贵紫日阿丽玛能耐大了第一季大刀关胜妮基塔第二季希布青年维兰德第二季八十龟酱观察日记第三季太太反击战圆桌你好,疯子!夜行夜珍惜青鬼幻星神Justiriser幸福里九号就这样…第二季灰飞烟灭第三季哦!文姬小不列颠第一季国王卫队空白师爷请自重蓝月守护月天OVA一个母亲牡丹与玫瑰掌心难逃卡拉蒂马森林保卫人祖山

《第五共和国》长篇影评

 1 ) 看《第5共和国》有感

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政治剧。

本剧从第4共和国朴正熙遇刺事件讲起,讲到全斗焕卸任结束,外加卢泰愚全斗焕被清算。

整体上对于政治斗争的描写非常棒,唯二美中不足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制作方,政治倾向太明显,看似是以一个公平的角度进行出发,实则处处在贬损独裁的全斗焕政权,第2个缺点就是把大部分的重点笔墨放在政变,镇压以及一系列清算事件中,然而并没有去说,全斗焕在任上真正的去做了哪些事情,只是在揭露全斗焕政权期间的腐败贪腐,或者说哪里做的不好,并没有给出他干了哪些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这是非常有失偏颇的报道。

整体上优点也很明显,首先人物塑造的非常立体。

尤其是对于全斗焕,卢泰愚,许和平,张世东,这4个人物的形象树立的非常具体。

尤其是对于全斗焕,卢泰愚,许和平,张世东,这4个人物的形象树立的非常具体。

先说说男主角全斗焕,整体上的手段是心狠手辣,更多的政治倾向是偏向于朴正熙式的强硬右派镇压,但又常常因为一心会以及军部而妥协。

卢泰愚在整部剧情里相对隐忍,但是背地里会耍小手段,去打压异己,非常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比如说前期是听金钟泌与全斗焕保持一致,后期又多次听取朴泰哲的意见。

许和平这个人颇具有悲剧性,有主张,有能力,但是过于的贪恋于权力,以及不识时务,权力是由领导给的,还总想着去威胁领导,这就叫恃宠而骄,反而容易出问题。

张世东这个人,整体上不够狠辣,不够无情,虽然有能力有手段,一是对于下属的管控不够细致,二是对于同僚过于忍让,没有当断则断,才造成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

还有一些非主要人物描写也很具体,比如说能力不行,还总往前冲,而且经常把领导当平级的人,郑镐溶。

再说说其他政权里的人物。

先是最开始的一切的引子人物金载圭,整体上就是头脑冲动,虽然有能力,但是有时候不清醒,意识不到自己处于什么状况,到了西冰库还在那儿大吼大叫,自恃一副老长官的样子。

再说说其他的在野人物,尤其是三金,整体上这些在野的人物,虽然在制作方角度上来讲,夸他们如何为了民主奉献,如何做出了努力,但事实上我觉得他们的行为自朴政府开始,就是开始一直的反社会,反政府号召人民游行运动,破坏正常治理秩序,并且没有一个确定的一定的以及团结的革命目标,有点像绿营。

金大中这个人有着超强的意志,一直受到迫害,但也一直坚持了下来,确实很了不起,最后好像还成了跛子。

其次,对于政治的残酷性描写也非常到位。

政治这种东西就是你死我活。

在金泳三上位之后,一点都不对全斗焕,卢泰愚客气,在金大中上位之后,又因为全斗焕,卢泰愚帮忙联系经济界特赦他们。

甚至在卢上位时期对全斗焕的清算,切割也一点没少。

这也就是民选政府的问题,人民往往会因为其摄入的知识没有这么充分,得到的情报系统不完备,而导致与政党的领导,高层的决策者看到的,想到的都有一定的差距。

怎么能让屁股来决定脑袋呢?

尤其是民选政府都是为了选票去听民众的那很多重大的决议不就完全搞不了了吗?

不都搞坏了吗?

就是去为了买票搞政治操弄,不是为了发展去搞民生,不把政治作为发展手段,而把政治作为夺得权力的工具,私人享受的工具,这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吗?

全斗焕虽然贪了一点,但是做出的贡献一样是不少的。

该用雷霆手段的时候就是要用雷霆手段,有时候可能个人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目的达到了,成本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那就是可以做的。

 2 ) 激荡五共史

不玩梗了····着重写几个人。

1、金载圭本来应该先写小将,但没这位就不会有小将上台,还是先说说他吧。

即使很多人把他奉为英雄,在我眼里不过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冲动犯。

高木正雄明显是让金载圭和车智澈相互牵制,而面对釜马态势,出身庆尚道的金载圭不太敢对老乡下死手,导致事态扩大,面临高木的压力。

而京畿道的虫豸当然是管你庆尚道死多少人都无所谓的,何况高木等一众三共四共高官都是庆尚道人,主张强势镇压还能威慑到其他竞争对手。

金载圭1026出手,完全是出于对高木问责调职的恐慌和不想在老家留下骂名的压力下的乱出招。

他行动完全没有计划,临行动前才告知属下拉人垫背更是屑中之屑 。

后来他在公审中说是为了民主主义云云,嘿,他金载圭不就是西冰库大酒店创立者?

他这些年不是一直在从事镇压活动?

还从财团敲诈勒索地皮?

突然良心发现了?

这种人怎么可能会良心发现呢?

只不过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而把行为自我美化而已,人没了,至少要留个好名声。

再次印证了只要你地位够高,编鬼话也有人信。

唯有那句“怀着野兽的心境,射向了维新的心脏”确实是真情流露,冲动犯嘛。

2、全斗焕和一心会我其实一直纳闷,小将除了自身野心之外,还有别的动力吗?

比如像高木那样的使命感?

反正全剧看下来,还真没有。

他政变是因为野心,而之后的大通用生涯的一系列事,则是对权力的贪恋促成。

其实全斗焕的故事是个挺无聊的故事,配合上他的司马脸,更是无聊。

在情报部门出现权力真空,保安司令部独大的情况下,小将被任命为合同搜查本部负责人,私底下意图垄断向戒严司令部的一切信息源头,甚至组织内阁成员向他汇报工作。

后被戒严司令官发现,多次警告他不要干涉政治,并向国防部长寻求撤换全斗焕。

得知大事不妙的小将,才布局了双十二政变。

而后经过五一七政变和光州流血后,全斗焕当上大总统。

电视剧后半段主要也是讲了五共政权的累累恶行。

即便是国人比较看重的经济发展(任内降低通胀和外债,经济高速增长),在小将看来如何呢?

张世东下台那集,面对全国呼唤直选的声音,小将跟几个心腹说“上台七年来没什么成就”,卢信永搭茬说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小将回“也是,也就经济上有点成就了”。

显然他很清楚他自己的历史定位,妄图通过跟卢泰愚做交易来保全自己,结果还是免不了大家一起出庭接受审判。

正因为他没有什么政治信念,只是贪恋权力,所以上台之后就是分赃,他自己的家族,他老婆的家族专注敛财,而一心会的伙伴们,遍布党政军高层。

许和平曾劝阻说,俞学圣能力不足,当不了中央情报部长,但俞学圣是双十二政变元老,比全斗焕资历还大,照顾自家前辈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格局这么小的领袖,这样腐败的政权怎么可能不被国民唾弃?

再来说说全斗焕夺权及统治支柱一心会。

一心会是在高木正雄默许下活动的组织,虽然发起人是全斗焕,确实个效忠朴正熙的组织。

在1026后,最高国家权力中枢瘫痪,比起有地位但无自己组织的技术官僚头目崔圭夏,有组织却距离权力中心遥远的在野三金,既靠近权力中枢又有武装组织的一心会登上前台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共不过是朴正熙政权的尾巴。

而在失去效忠对象朴正熙后,一心会唯全斗焕马首是瞻也不难想见。

不过说到底,一心会是对朴正熙一心,不是对全斗焕一心。

所以在夺取权力后,一心会迅速分化。

而在许和平纠集的驱逐小将亲属出公职的会议上,多名一心会元老斥责张玲子败坏政权军队名声,不满很明显。

所以小将在上台后,除了几个亲信外,逐渐倚重技术官僚。

但技术官僚是这样的,他们没有效忠对象,像金在益卢信永许文道这些人,全斗焕上台了可以给他出主意;全斗焕下野了这些人可不会共进退,如果不是被新政府排除的话还会继续在政府服务的。

所以一心会的分化,就是五共政局不稳的开始。

而全斗焕对一心会控制力上的先天不足,则必然会导致夺权后一心会的分化。

所以这都是早晚的事。

3、许和平之所以单独拿他出来说,是因为此人有迷惑性。

很多人看他把改革挂在嘴上就觉得他是改革家,真是荒谬。

先看他的改革主张是什么,直选,直选是为了为全斗焕政权增加合法性。

对五共政治发展来说,这项建议确实有前瞻性。

在野方不断攻击这种国会间接选举,直到629声明发表,确认了总统直选,五共到底是妥协了。

那当时卢泰愚顶着三金都能选赢,在1980年全国戒严,禁止政治活动,舆论统制的当时,全斗焕直选当选那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

难道全斗焕当时真的谨慎过头失算了?

首先权力者谨慎毫不奇怪,在非常状态下组织的大选,难道就会被在野承认?

不一样会被指责为非法选举吗?

大家都不傻,你以为满足了对方的程序正义你这政权就有合法性了?

既然敢做出1212政变、517政变、光州事件等一连串恶行,这个政权就永久性的跟“合法性”三个字脱离关系了。

这是许和平第一个问题,幼稚,用金在益的话说,这叫军人的局限,理论没有连贯性和可行性云云。

第二,就是大家所共知的反对金融实名制(卢泰愚也试图推行过,也是放弃了,毕竟自己4000亿政治献金在那),理由是政治献金流向不能公开。

借李鹤捧的口“真是讽刺,一个整天高呼改革的人,确反对金融实名制这么重要的改革政策”。

这是许和平的第二个问题,对我有利才改革,照这个逻辑,五共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政权,密室政治,政治献金才是它的底色,为了维持五共,可能会有公开性和自由化的改革吗?

不可能有的。

第三,他一遇到阻力,就是想背地里搞对抗,对卢泰愚背地里使绊子就算了。

对待小将家里人腐败的问题,想把他家里人都赶出公职,自己又不说,要让前辈去说。

组织一心会高层密会,妄图用联名信给小将压力,这种人谁敢用?

要是在中国,有一次他就废了。

这是他做人的性格问题,这种人不会搞团结,实际上一样是搞独裁。

我们再来看看他实际上做了什么:双十二政变主犯,517政变主犯,光州事件主犯,主张言论统废合····就这样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受审时还大言不惭的说五共是韩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政权,对光州受害者毫无悔意,这种人就该判他终身监禁。

还不如工具人李鹤捧了,至少在受审的时候大大方方承认光州事件没有北方参与的证据。

这种人居然还能对很多人产生迷惑性,我是很迷惑。

说到底,他只是个“权力的寄生物”(金在益语)。

5、三金很多人觉得韩国民主化以来左翼势力很大,其实是错觉。

三金里面,金钟铋是516政变主谋之一,一度是朴正熙的二把手,而独裁者的二把手总是很危险的····可以说,他主张普选,政治光谱确实右翼。

金泳三其实也没好到哪去。

真算左的话,只有金大中勉强可算中间偏左。

再次印证了一句话“只要你够右,看谁都康缪”。

韩国这样的政治光谱,其实一直到现在也还是这样。

左一点的无非是金大中-卢武铉-文在寅这一脉,也就如此了。

三金在载圭射日后,在野党之间相互争斗,有人说他们活该,我心想组织政党,不就是为了执政吗?

世界上难道还真有甘当陪衬的政党?

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如何,都不能给517政变赋予任何合法性。

金泳三收了卢泰愚钱还反手揭露了卢泰愚4000亿政治献金也是牛逼,可能会有人指责政客无节操过河拆桥。

不过,不戳破前政权的不正当政商关系,那六共跟之前不就没有任何区别了嘛。

顺着这个线索把卢泰愚全斗焕拉下水,搞了大审判。

没有真相就没有原谅,真是至理名言,对韩国转型功不可没。

看着贯穿五共的激荡社运史不禁感叹,自由只属于勇敢的人,懦夫就在旁边看着吧。

总体来说,五共制作精良,重要历史事件还原真实,没有刻意的神话或丑化谁,你想怎么理解自己去看,不仅是部好剧,而且对自身历史的刮骨式剖析,令人汗颜,比起中国日本的夹杂各路导演私货的所谓历史正剧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纵使人们会遗忘历史,但上帝绝不饶恕”用中国人的话说,那就该是“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3 ) 一部值得一看的韩国政治入门剧

从四月份开始看到现在,断断续续地补完了这部十多年前的剧。

电视剧讲的是从朴正熙遇刺,一直到卢泰愚就任总统期间韩国的政治历程。

抛开电视剧背后的涉及到的现实政治事件不谈,单就电视剧本身来说,角色塑造的非常成功,既突出了角色的特点,又避免了脸谱化的描绘。

演员演技全程在线(毕竟是李德华、徐仁锡等一帮老戏骨担纲主演)。

而且作为一部政治剧,对于政治事件的描绘不仅仅是高层决策者的视角,同时也有普通民众的视角。

最典型的就是光州事件和绿化运动几集。

不过这部剧的缺点在于,主线更多的的笔墨在写全斗焕独裁政权的建立和韩国在野党以及民众的民主化斗争,对于全斗焕执政期间稳住韩国经济的事情没有着多少笔墨。

不过毕竟从主题曲“绝不宽恕”可以看出来,对于第五共和国这段历史,韩国国内将其视为一段黑暗时期,编剧可能还是希望展现出韩国民主化道路艰辛坎坷这一方面。

不过瑕不掩瑜,对于希望大致了解韩国现代政治的人来说,这部剧算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剧。

 4 ) 历史转折中的全斗焕:一点随感

断断续续看了整个剧(至少大部分吧)。

主要关注双十二政变和光州事件,从头到尾看了。

全斗焕这个人,怎么说呢。

他的五共在这部剧成了大反派,整个剧都是黑他的,黑这个政权的。

不过他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内因——他是个粗野狂妄、只信奉枪杆子强力镇压的武人;第二是外因——他用的方式其实跟前任、他的老上级和知音朴正熙总统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时代不同了,全斗焕没有意识到。

这是他和国家的悲剧。

朴正熙统治时期分成了两个共和国:第三和第四。

如果说第三共和国还是蒸蒸日上高速发展大家满怀希望的时候;那么第四共和国暴露的其实就是韩国社会对于军人专政已经开始不满的环境了。

由于国际大环境(1973年布雷顿体系的瓦解,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低速增长甚至“滞涨”时期):一直依赖于日本和美国经济、搞外向型经济增长的韩国自然也连带进入低谷。

人们生活下降,自然对于政治高压的社会环境也感到难以容忍。

但是朴正熙是怎么处理的?

他不像很多韩国右翼保守派认为的那么英明神武富有政治智慧——他的处理本质上还是军人高压式的。

1979年的釜马事件就是最大的明证:朴调动三空输武力镇压。

这也成为金载圭刺杀他的导火索。

可以说如果没有刺杀事件,继续执政的朴正熙肯定会越来越顽固、越来越信奉武力至上。

这可不是简单的车智辙迷惑上级的结果(在这点上车倒有点像未来全手下的许文道)。

人们也可以想想:釜马事件和光州事件,中间差了几年呢?

就这几年就完全不一样了么?

人们的认识、社会的观感就完全不一样了么?

实际上,光州最后搞那么大乃至成为今天的韩国版“二二八”,很大程度上跟它所在的全南地区跟军人政权仰仗的庆北等地在经济繁荣中的不同待遇有很大关系。

全南的经济在韩国大环境里是不受重视且拖后腿的,自然人们对于现政权,不管是朴正熙还是全斗焕,都不会有什么好感。

朴正熙好歹还算经济奇迹的发起者,全斗焕?

然后谈谈双十二政变。

1979年的双十二政变据说连同后面的戒严时期算上,时长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时间最长的军事政变”)。

这似乎没什么好夸耀的。

相比于1961年几乎众望所归的“五一六”,1979年的这场政变反对者众多,也有相当程度的流血发生。

过程有点险,但最终也算得了一个成功的结果。

兵变的源头其实在于军队中传统势力对于民主化的不满,而兵变受到的阻力较大,也是在于军队内支持民主化的势力也不小。

事实上朴正熙如果活着,他肯定会站在全斗焕这帮人这一边。

从兵变者的角度而言,如果说这场政变有导火索,那一定是郑升和在军队会议上那句“绝对不能再出现朴总统那样不幸的军人了!

”——全的前辈黄永时中将大发雷霆,鼓动全去拉人搞兵变。

政变主要动用的是全的老部队(现在是他亲信卢泰愚指挥的第九师团)、首都警备司令部的两个团(特别是张世东的第30团),还有特战司令部的三个空降旅团(朴熙道的1空输、崔世昌的3空输和张基悟的5空输)。

特战司令部基本上成了空架子:作为国军精锐的空降部队居然只有一个旅团靠得住(还缺少运输车辆)。

插一句:3空输真的算空降部队出镜率最高的代表了。

前有朴大总统镇压釜马示威用它;再则双十二兵变有它;最后镇压光州起义也是冲在最前线——可谓历代军人总统都喜欢的亲信部队。

政变成功几大要素:1,全斗焕在兵变前掌握了实权:全本来就是朴正熙眼中的红人。

朴本来想让这个后辈也去搞政治,但颇有自知之明的全留在了军队。

在越南,他和老友卢泰愚的搭档干得很不错。

回国后被朴任命为保安司令部长官,这其实是韩国国军中的实权控制者。

这决定了朴被刺后,虽然戒严司令部是参谋总长郑升和主政,但实权完全掌握在全斗焕手中。

他成了戒严司令部名义上的二号和实际的一号人物,因为许和平和许三守的情报处控制了全部情报,信息优势成为未来兵变的关键。

2,全和他的同道们果断且全力以赴:全自己召集家人显得很悲壮,事实上他也是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干这一票。

卢泰愚关键时刻下令停战区的第九师团出动29联队(全在越南战场指挥过的老部队)向首都开进(这完全违反军纪:停战区的国军部队就算平时也要在美军指挥下才能调动,结果美国人没管)。

许和平监听到汉江大桥接到阻止政变部队过桥的命令,马上直接连线大桥守备部队说服对方放行。

兪学圣中将想出兵不厌诈的主意,表面提出双方都撤军,实际上默许自己一方通过汉江大桥开进汉城。

兵变集团非常团结,以全小将为中心,群力群策,共同努力促成最终成功!

3,韩国国军内部对镇压政变犹豫不决:这样的表现有两个原因。

第一,韩国国军的指挥系统完全是乡土关系至上(旧日本军队也是这样)。

这种前提下的“忠诚”不是现代军队意义上的。

在兵变最危机的时刻:全让兵变集团的"一心会"成员都去动员能拉上乡土关系的军官去说服不要镇压政变。

最后连最顽固的张泰玩也被手下军官抓起来了。

这就是同乡说服的力量。

第二,镇压派墨守成规,其实根本就是不当回事。

没有调令军队不动,参谋总部的军官们纸上谈兵毫无积极性。

一个不算恰当的例子是:听到兵变枪响吓得先去找老婆孩子一起逃难的国防部长官卢载铉,事后被政变军抓到被迫见崔圭夏,要求这位代总统事后认可。

他对崔所言之理由也是这个。

虽说这是托辞,但也反映了这种思潮在当时军队中是主流观点。

4,美国的最终认可,这点最终确认了全斗焕的成功:世人皆知南半岛实际上是典型的美国附庸,与近邻和前殖民主子日本不同,韩国是靠着美国才能免于金家光芒普照的,自然是跪着接旨的角色。

韩国国军战时指挥权属于联军司令部(就是驻韩美军司令部、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甚至三八线南边停战区驻扎的国军部队,在平时也是美军才能调动的(结果卢泰愚兵变时擅自做主,美国人都不吭声)。

对比朴正熙当年的五一六,美爹在双十二中的表现很耐人寻味。

1961年朴正熙五月起事时,肯尼迪刚刚入主白宫四个月,正是理想主义的自由派精英大搞进步主义意气风发之时。

这个时候的华盛顿主流,对于南半岛民主运动最终由军人兵变结束很有微辞:当时在汉城的代办会同驻韩联军司令会见总统尹潽善,主动提出调动停战区的国军部队回师首都平乱。

尹潽善见大势已去也害怕武力平乱会招致内战北方得利,拒绝这一建议。

美爹才勉强接受了朴正熙。

时钟走到1979年,世界已经大不同。

苏联在这个十年占据冷战主动权,美国则因为在中南半岛的失败国威低落。

金日成的"北傀"自从1968年普韦布洛号事件给了深陷越战的约翰逊政府下马威后,越发神气十足——1976年的板门店斧头事件差点引发第二次朝鲜战争。

当朴正熙被刺韩国政局混乱时,美爹最关心的首先是南边要稳定——北方趁乱再次南下?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的。

这个时候华盛顿就要求稳了。

在汉城的三个太上皇——大使来天惠(作为生于中国的传教士之后,他更喜欢自己这个文绉绉的中文名)、驻韩美军司令小约翰·威卡姆上将、中情局汉城站站长罗伯特·布鲁斯特,最终的共识是:韩国不能乱。

全斗焕得到了肯定。

当然要是这几位知道全私下派人监视他们(其实他们也是知道的),内心肯定会极端反感的。

但这就是政治!

从这个角度讲:后来光州事件时学生居然流传"美爹两艘航妈来救我们啦"可谓毫无政治头脑。

事后韩国学生又因为美爹对光州事件装孙子不知道掀起反美浪潮,这甚至成了韩国民意规模性反美的开始。

这的确是不了解世界大势的结果吧。

 5 ) 《第五共和国》剧集列表

1 命运的枪声10.26(1)2 命运的枪声10.26(2)3 命运的枪声10.26(3)4 12.12军事政变(1)5 12.12军事政变(2)6 12.12军事政变(3)7 12.12军事政变(4)8 12.12军事政变(5)9 12.12军事政变(6)10 12.12反政变(1) 11 12.12反政变(2)12 汉城之春13 K工作计划14 5.17政变 非常戒严令扩大15 5.18光州民主化运动(1)16 5.18光州民主化运动(2)17 5.18光州民主化运动(3)18 5.18光州民主化运动(4)19 5.18光州民主化运动(5)20 革命委员会——国保委(国家保卫非常事态委员会)21 崔圭夏下野作战22 秘密组织一心会23 三清教育队(1)24 三清教育队(2)25 金大中内乱阴谋事件26 言论统废合27 暗庄张玲子(1)28 暗庄张玲子(2)29 暗庄张玲子(3)30 青瓦台秘书室31 绿化事业-分化工作(1)32 绿化事业-分化工作(2)33 国际集团解体(1)34 国际集团解体(2)35 200亿吨水炸弹 金刚山大坝36 北谍金玉分捏造事件37 朴钟哲拷问致死事件38 民主党结党妨碍案件——龙八39 6.10抗争40 6.29宣言41 是敌是友

 6 ) 如何科学的观看《第五共和国》?

韩国政治史上除了张勉内阁时期(1960-1961),一直实行总统制,朴正熙时期,总统拥有大权独揽,国务会议只是总统的审议机关,总统可以在任何时候解散国会,并有权以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的名义采取紧急措施,这些措施无需司法或国会认可。

维新时代,朴正熙可以通过由他自己成立并担任主席的统一主体国民议会无限制连任。

全斗焕时期总统只能任一届7年,采取紧急措施需要经过司法认可,总统在国会组成后一年内无权解散国会,全斗焕由总统选举人团无记名投票选出。

1987年宪法规定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只能任一届5年,又公民直选产生。

总统权力不受国会和司法机关的制约,总理和国务会议成员均由总统任命,但总理人选需要国会同意,总统担任国务会议主席。

除了国务会议外,总统还可以通过其直接领导的监察院和国家安全企划部(原中央情报部),来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国家安全企划部(部长副总理级)主要职责是收集和整理国家安全方面的情报,保护国家机密,协调和监督国家安全相关事务,安全企划部首脑只对总统负责。

朴正熙时期中央情报部职员人数一度达到37万人,朴正熙通过情报部掌握国内政治形势和社会动态。

昆虫学家怀着野兽般的心境,射向了维新的心脏总统的工作班子中,有总统秘书室(部级),秘书室长和首席秘书均为部长级,总统另外有若干特别助理,其中有2-3人为部长级,其他为副部长级,特别助理为总统的顾问,但权力不如秘书室长和首席秘书大。

韩国政府机构组成在政府机构方面,1948年以后经历过几十次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4类:宪法修改、政治剧变(如军事政变)、服务政治目标(发展经济与社会控制)、政府机构职能的整合。

朴正熙1961年的政变后,韩国政府机构大幅改变,经济企划院、中央情报部、监察院、国家铁道厅等机构首次设立。

其中经济企划院与国家铁道厅主要是为了推动韩国经济发展,而中央情报部则是为了加强社会控制,这种变化显示朴正熙政权是明显的发展型政府,新权威主义的样板。

经济企划院结构经济企划院是发展型政府最重要的特征,经济企划院是政府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经济部,负责制定经济计划、国家预算、接收国外援助、协调其他部门写作等功能。

类似于中国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或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职能,职能犹有过之。

作为典范式的新权威主义国家,朴正熙时期韩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与同时,国内不平等状况加剧,维持社会稳定的成本大幅增加。

空输部队与情报部也经常被用来进行社会镇压,但某种意义上,发展造成不平等与稳定促进发展也是后发国家赶超的必要代价。

韩国的中央政府在1961年大约只有20万人员,等到1980年已经膨胀至53万人。

机构的膨胀一方面是因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职能,另一方面也是官僚机构自我膨胀的结果。

很多国家都面临官僚机构尾大不掉的困境,能够解决的并不多,英剧《是,大臣》就是以此为主题。

精简机构的难度可以参考这部英剧,也可以参考中国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第五共和国》中,被黑的体无完肤的全斗焕,事实上成功推动了1981年韩国政府机构的大精简。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限制副职人数、部门内实行大局大课原则裁撤不必要的局,明确官员级别与职能,降低附属机构职级等。

1981年改革后,韩国政府高级岗位中,长官级和副长官级减少了7.4%,长官助理级减少了19%,局长级减少了13.8%,课长级减少了11.8%。

1981年改革《五共》也被称为历史转折中的全斗焕,可能是因为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比如长时间的政变,任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等等,然而并不确切。

全斗焕显然没有什么戡乱反正的意义。

反而朴正熙更像是韩国发展的总工程师,釜马事件镇压与否的争论中,朴正熙遇刺,全斗焕夺权。

此后,全斗焕想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却也迷恋权位无视民权,全斗焕镇压光州事件,任期内贪腐问题严重,推动了奥运会的申请,下台后还想要扶上马送一程。

等到弥留之际,恐怕他也很难理直气壮的说一句“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了,更遑论林大人的那句名言了吧。

 7 ) 韩国政治斗争是

几天一口气把五共看完了,想找资源不容易呀!全剧基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朴正熙遇刺,几派势力相互较劲,算是全斗焕的登台亮相;第二部分是双十二政变,也是全剧最紧张,最精彩的部分,全斗焕如何掌控了政局;最后一部分是全斗焕当场了总统,如何治国的故事了。

看第二部分,真的是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看完。

其实全斗焕的政变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中间是政变势力与反政变势力相互较劲,对每个部队的拉拢,说不定其中一个小小的连队的立场转变都会改变整个政变的局势。

不得不说,全斗焕的“一心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掌握了真正的军队,而郑升和一派看似掌握了司令部,但是对基层部队的掌控还是很弱的。

看“两金”,金泳三跟金大中两个人都是民主化的先锋,但是两个人又是那么的不相容,瑜亮之争贯穿始终。

只要有机会,两个人不会放弃对总统的争夺,这也是全斗焕能够赢得大选的原因之一吧。

因为民主派的实力被分散了。

不过反过来想想,如果二金其中的一人上台,势必会对朴正熙的政策进行一个清洗,说不定韩国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会被自我阉割,不会有今日的发展吧。

全斗焕与卢泰愚,这一对既是好基友,也是对手。

卢泰愚一直在接全斗焕的班,但是自己也有自己心中的小九九,他上台之后与全斗焕的摩擦也是很明显的。

不过两个人毕竟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起被清算也是必然的。

最后,全斗焕这个演员演得非常有气势,演出可全斗焕那种飞扬跋扈的劲,十分有看头。

 8 ) 徘徊在《五共》片头中尾的唯一神曲

Hominis hominis人类,就算人类Possunt historiam condonare会宽恕历史Hominis hominis人类,就算人类Possunt historiam condonare会宽恕历史Deus sed non vult但上帝绝不轻饶Sed deus sed deus sed deus sed deus但上帝,但上帝,但上帝,但上帝Non vult绝不轻饶Sed deus sed deus sed deus sed deus但上帝,但上帝,但上帝,但上帝Non vult绝不轻饶Deus non vult上帝绝不轻饶Non vult绝不轻饶

 9 ) 观后感

41集讲7年多的韩国政坛。

因为反对派清算,所以要狠斗小将7年的执政事迹。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本剧并不算客观。

一点小将的功绩都没表彰:稳定发展,成功举办汉城奥运会。

难道能抹杀吗,抹杀了韩国人的历史能看吗?

韩国人的历史史观是不客观的了,2023年上演的《首尔之春》同样是西比西比,妆造、台词都多了很多艺术加工。

甚至军队都科幻了很多。

《第五共和国》是一边指责小将,一边摆支撑论点的历史资料,显得有根有据。

五共是诞生了很多名场面,也延伸出所谓的“五学”,伟大的文艺作品是经得起推敲、解读、结构,以此发展出有自身特色的学问,虽不及红楼梦的“红学”,但也能说明五共的影响力。

拿同为东亚怪物房的韩国照镜子,便能理解身边的政治。

那个激情澎湃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那群学生,还有军队,很多国家都有。

剧中演绎的政治甚至到2024年都能再看好,历史不会重演只会押韵。

尹卡卡六小时的戒严,一样计划甩锅给北面,一样打算军事压制社会上的一切,搞白色恐怖对付政敌。

我们都在历史进程中:逆全球化,右倾,变得保守,各国都是以我为主。

所谓民主是美国人制造的梦境,民主是灵丹妙药,民主能解决一切问题,一切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那民主化、世俗化的中东为什么还在延续千年的战争)。

韩国是二战后美国制造的国家,经历民主化的实验,五共很自豪:从独裁的军事政府,经历斗争后,变成普选的民主国家。

可是为什么韩国总统最终都不得善终,独裁者朴卡卡最终下场是被杀害。

相比之下,全卡卡和卢卡卡都算善终了。

圣人金大中为民主多次陷入濒临死亡的境地,最后还是承认收黑钱。

他们上台之前都有理想,改变社会,上台后,他们变成了他们。

全卡卡听闻搞好娱乐业,可以让民众不那么关心政治。

现在KPOP真的发展得很好,奶头真乐。

反对尹卡卡,要求下台,都出了闪闪发光的应援棒。

娱乐至死。

 10 ) 簡介的問題

第一不得不說的就是李德華了。

此人一貫謝頂,其實2005年當時真實謝頂程度和全鬥煥是差不多的。

但是爲了形象,戴了一頂假髮,這就是後來被李鶴棒嘲笑的一個原因。

然而,李德華的演技確實沒得說。

不僅是爲了全鬥煥這個角色去學方言(例如演許和平的李珍雨和演李鶴棒的李才勇就不怎麼用培訓,因為李珍雨是坡州出身等等原因),而且一舉一動也合軍人體裁。

和老戲骨李創煥的幾場回憶戲也不落下風。

第二要提的就是新軍部相關人士的抵制。

以許和平為首,黃永時為中心的新軍部核心人員(黃永時據信和許和平討論過以全軍指揮官會議來反對金融實名制,當然沒有成功)一致抵制該劇的原因是,他們不相信三金的影響下能對新軍部政治,也就是第五和第六共和國做什麽實質性的評價,並不是當時的國防部對此有何意見。

事實上國防部當時爲了拍攝戰車開過光華門的鏡頭,還動用了現役的部份戰車。

五共拍攝技法已經很成熟了,比起當年的四共,其內容充實程度有過之。

但是,比較集中描寫的也就是全鬥煥如何掌握權力的1026-1212-41-526這一條線,許和平與盧泰愚/權正達,許三守和李鶴棒/張世東的內部紛爭沒有太著重寫。

其中還要夾雜大量民主化進程的內容,按照MBC月火的41話老篇幅顯然不合適。

關於篇幅問題按下不表。

《第五共和国》短评

任何针对平民的杀戮都是罪大恶极,终有一天。

8分钟前
  • 不 一
  • 力荐

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人总能同仇敌忾,而面对权力却不攻自破。第五共和国的全斗焕、卢泰愚、许和平、张世东等是这样,而在野的金大中、金泳三、金钟铋又何尝没有踏入这个诅咒?本剧前半段政变夺权、光州事件、建立政党到二许流放还是极度紧凑的,执政中期便略显缓慢同时一个个事件变得离散,剧情结构没能体现出像政治那样编织一张紧密的网。民众运动部分则过于脸谱化,其实真实的民众运动从来达不到铁板一块,内部有着极多的分歧,也通常因为没有直接可以对话的对象,而导致此类运动经常以惨案收场。本剧毕竟无法就光州展开而且聚焦点在于军队背部,所以也就对民众部分草草刻画了。

10分钟前
  • 维索茨基的野马
  • 力荐

格局太小。

13分钟前
  • 水貂咖啡
  • 较差

还可以吧,略显用力过猛。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好像历史的重合,又因为tz和轨迹不同,呈现了一种更混沌但强势的争斗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发展方向和拓展眼光。

18分钟前
  • 风雨玲琅
  • 还行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那我只能说我把政变想复杂了。整个双十二政变都很奇葩,军人全都不服从军令,上面的长官唯唯诺诺,下面的兵怂的像狗,国家部队人均懦夫走狗叛徒,一心会的人反而全剧最忠诚,只要全斗焕下令,他们命都不要了跟他走。策反敌方将领全靠同学情,感情韩国人这么注重同学关系,同窗几年大过天啊。这部剧怎么被吹这么高的?真就离谱啊?

20分钟前
  • 一蓑烟雨
  • 还行

不由得佩服韩国人能够敢于正面自己的历史,光州太悲惨了,以至于我都落泪了。唉,争取民主永远都是一条艰难到无可复加的路;但是,任何想要通过杀戮手无寸铁的百姓来达到镇压目的的,都是罪大恶极的混蛋!本剧的艺术手法也是很高的,这里谈一点∶就是编剧对于猫奴的把握,猫奴与小将,是五共主角中的阴阳两极,如果猫奴强硬,则不会彰显出主角小将,所以编剧选择了把猫奴处理的很柔弱。还有,徐仁锡老师的这张老脸,为啥我越看越喜欢()小将是屑中屑,但是李德华老师的面相和演技实在是太好了,把这个屑人演的如曹操一般,成了枭雄。这部剧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反思。虽然现在这部剧已经成了许多网络梗和鉴证壬的标配,但是这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他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韩国还是有血气的,韩国的人民为了民主是不怕死的!

22分钟前
  • 蓝客
  • 力荐

有可能这部剧是后来的人在清算前面的政治派系而拍的电视剧,可能对全斗焕一帮子人有描黑的倾向--但这能成为歌颂五共的理由吗?我是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严刑拷打随处可见的国度里,不想生活在一个强迫你举报朋友的国度里。谁要是对这种国度充满向往,那他真的是脑子出问题了。另外,当时的大学真的存在所谓的赤色分子吗?所谓赤色分子难道不是政客们借机打压政敌的一个借口吗?没事,社会出问题,就怪左派,怪那些示威者就行了。高高在上的精英们永远都没有错--但如果体制外社会运动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体制内的途径达成自己的诉求,又有谁会放弃体面的议会席位,去街上冒着生命危险游行呢?

24分钟前
  • 葱烧豆腐
  • 推荐

中剧还涉及民主党与军人政府的权力竞争 ,讲述全斗焕成立第五共和国政府,权力较力…

25分钟前
  • 豆友MJPA8dSF70
  • 还行

没有《三国》没有大河剧,就把48年后的当代史拍成共和国演义,够热血够有担当,剧集本身与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就分不开,它既是韩影“黑政府”的起源也是这一类型的高点。但就电视剧创作而言,光州后就不大“好看”了,全是干货,缺乏“汁水”,模式重复,经费都在前期,后期只能一笔带过。电视剧本身的娱乐属性与本剧想还原历史的初衷本就有矛盾,也就难免让本剧还是陷入脸谱化甚至漫画化的境地,与今天的互联网文化融合后也就诞生了各种后现代娱乐化历史的解读,与初衷背道而驰了,这个问题同样表现在这一类型的韩影身上。长吁短叹的表演、关灯拍密会、缺乏主线的历史单元剧都是明显的制作观念时代局限,三金的“晚节不保”与光头、二号的善终才更有反思的意义。但单就本剧前19集,这部剧就可称伟大,权利只有靠自己争取,写在这个国家历史的每一页里。

29分钟前
  • 贵久
  • 推荐

相比电影首尔之春,更加详细,但是却也更加无聊……

31分钟前
  • 陈年
  • 还行

草生 把全大统领就任时小和尚念经般的誓词搭配民主化运动的惨烈视频和照片 太带感了🤪

34分钟前
  • Advent
  • 力荐

牛逼

37分钟前
  • .
  • 还行

此剧前详后略,前优于后,双十二政变、光州事件、三清教育队几处拍得很好,既揭露了以全斗焕为首的窃国者集团的滔天罪行,又展现了底层群众对军事独裁逆流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尤其光州事变一节,颇为悲壮,直教人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之叹,对五共贪腐成风、众兽盈朝的历史现象揭露尺度很大。缺点在于主创明显对政治斗争做了简化处理,剧中人的有些权谋几近幼稚,全斗焕在剧中也被刻画成了一个只会吹胡子瞪眼睛,遇到困难就砸东西的莽夫(不过因为李德华老师的精湛演技,这一角色人气还是很高)。历史上的全斗焕若是只会这三板斧,恐怕早就被军队强力人物推翻了,剧中内容不可尽信。不过考虑到本剧首播距今已有十余年,加上题材的敏感性,处理成这样已是不易,瑕不掩瑜,还是值得一看。

41分钟前
  • Mercury
  • 推荐

这不成预言了吗?忠!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5分钟前
  • ...
  • 力荐

居然还没被豆瓣下架,难得补标。基本展现从朴正熙时代到卢泰愚时代的10年韩国政治历史的发展进程。念兹在兹的德先生,也是靠无数人的前赴后继,才有那么一点点突破。韩国人的血性,对历史正义的追寻,值得一看。

50分钟前
  • OYXR
  • 推荐

好看

52分钟前
  • Lolly
  • 还行

真的好看,同时兼顾了历史和电视剧的观看,很难得。数年间的起伏变化,对五共也算是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下一步把之前没看完的大明王朝看了。以及看到最后的最大感想=-=卢泰愚真是个铁老六。。。

53分钟前
  • 较差

这剧是一部很正很正的历史政治剧,成功破除了我对韩剧爱来爱去的刻板印象。虽然摄像一般,剧组经费看起来也不太足,但是能够看到一部比较忠于历史的当代政治剧真的太不容易了。

58分钟前
  • June Witt
  • 推荐

YM/YPM、大明王朝1566、第五共和国,必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60分钟前
  • 丰秀见
  • 力荐

没看完

1小时前
  • 越伯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