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後的第一時間,覺得電影沒有善用「科學怪人」這個經典IP有些可惜,但後來想想,編劇馬克斯蘭迪斯(Max Landis)的改編其實很有意思,他以怪物與酷兒的連結為出發點,重新寫了一部酷兒羅曼史。
異性戀羅曼史裡,女主角通常是無知的處女,等待男主角的救贖或引導,進而獲得成長。
《怪物》中,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飾演的駝子就像受制於父權家庭裡的女人,是團長的財產;沒有名字的他,儼然是物品般的存在,而非人。
當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飾演的科學家維多弗蘭肯斯坦闖進馬戲團救出駝子時,他頓時成了王子,成功解救困在城堡高塔中的公主,並賦予他一個名字:伊果。
伊果固然就擁有醫學上的天賦,卻沒有專門書籍和研究器材可以精進自我;換言之,他仍可視作「無知」。
而維多則提供他這些資源,讓他能更為深入科學領域之中。
如若以安娜和格雷為例子來看,伊果就是安娜,維多則是格雷,帶領他探索自我(知識、情慾),然後獲得成長。
不過安娜與格雷所處的位置並非那麼絕對,主動/被動、S/M在兩人之間總是來回擺盪。
格雷掌握安娜,安娜控制格雷。
維多和伊果的關係也是如此;雖然維多嘴上不說,行為裡總流露出伊果是他「創造出的物」的感覺。
故事中,瘋狂的維多宛如一輛失控出軌的火車,不斷朝著自己的信念衝去,絲毫不顧可能造成的傷害與後果;而伊果固然被他拉著往前衝,卻總試圖踩煞車,拉住維多。
無論結果如何,兩人之間的一拉一放形成一種有趣的節奏,同時也讓他們產生一種微妙且緊密的連結。
電影中的酷兒形象隨處可見,但最有意思的當屬維多替駝子矯正身形的一幕。
將駝子從馬戲團帶回家後,維多強行將駝子壓制在柱子上,撕裂他的上衣,用大型針筒捅入他背上的腫瘤,並以嘴引出白色液體。
這一幕雖然沒有任何有關性的行為發生,卻處處是性的隱喻。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經過這場激烈的「男男性愛」後,駝子卻從怪胎變成人;一個挺直身體、可以自在行走的「正常人」。
這是在為酷兒除魅,就像蔡康永所言「我們不是怪物」,抑或只是暗示了活在父親巨大陰影底下的維多,必須強行矯正自己的情慾,以「正常人」的姿態過活?
還是?
據說,《怪物》只是故事的開端,身為「拜倫式英雄」的維多背負的過往陰影,雖然由伊果揭開了謎底,卻似乎沒有完全解開這層厚重的枷鎖。
關於維多的父親與兄長、特爾平督察,以及維多和伊果聯手創造的怪物,應該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述說。
寫於2015/11/27
弗兰肯斯坦的现代版。
作为一个美术人,很多地方,从美术的角度看还是合格的,比如那种蒸汽机械的风格。
还是很漂亮的下了很多功夫。
各种设备的展示,各种道具,大量的福尔马林瓶子泡的器官高架起了这种旧机械美学。
但是故事还是平平的,不管是一美还哈利波特,角色设定都不惊喜。
就那个玩应吧。
那个复活的猩猩的部分还是很好的。
只是后来弗兰肯斯坦几乎没有什么表演的余地,情节的安排也没有余地,就是活了第一个事就是开干,至死方休就完事。
至于两个男主的情感转变,人性挣扎体现的都不是很好,也不是不好,是无力,包袱不响。
片尾普罗米修斯是怎么了?
都站起来往前走了,刚活过来,还不让他喘口气啊,喘一会你就说这个你刚造出来的不是生命,那是个啥?
为啥你要造他?
小时候看的92年版的科学怪人,对怪人的情感描写辣么深刻,我还是个孩子啊,记到了现在我都是孩子他妈了,但你这个空壳故事都讲了些啥,前面那么基腐,结尾还想铺垫了这么久的怪人被造出来会是什么样,居然几下就被打死了,大个子拽维克多的腿时让我一度出戏,这是干啥呀这!
太基啦!
即使他们知道男主是被冤枉的,还是会因为金钱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想法 就算有些人很清楚事情的真相,却也会为了利益去掩盖真相,为何这个世界会变成这个样子很多事情只要敢想,跳出传统的束缚就好了,当灯泡发明之前,所有的人都以为是天方夜谭所以都不愿意去做,只要愿意相信,愿意尝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故事中的男主维克多由于小时候和哥哥一起玩,不幸哥哥丧失了生命,好像是为了救他,但他的家人一直希望是他哥哥活着,所以,一直以来他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阴影,于是他想打破世界传统的观念,创造出生命,创造他的哥哥,偶然之间发现马戏团的驼背非常聪明,于是帮他逃出马戏团,治好驼背,帮助他研究。
,在别人眼中,他不过是一直一直想要更深更好的研究,可是他的内心还是因为他哥哥。
但是他们走的道路太过于极端,并没有考虑到做这种事情的意义,以及其他人生命乃至这个世界的安危,他们创造的只是一个机器,只是没有生命,他们无法控制他,于是失败了最终两人还是放弃了,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们敢想敢突破,他们真的让它动了,这也是一种成功,只是太急功近利,迷失了心智,不顾后果,不考虑别人,导致差点自丧生命,无论人生道路走到那个阶段,都一定要找个时间反省自己,不然,就算你是天才,拥有惊人的研究,也可能一败涂地。
对比小说胡乱分析下低分原因)在玛丽雪莱的原著小说中,主角弗兰肯斯坦出身于上流社会,他热爱电化学和生命学,决定着手制造生命。
他从停尸房偷来尸体并加以组装,然后并用电激活。
一个高达8英尺的怪物产生了,但是这个怪物却长得奇丑无比,弗兰肯斯坦被吓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发现怪物已经失踪。
怪物刚刚诞生时还是十分热爱这个世界的,他通过观察被流放的一个贵族家庭的生活受到了感化,他不再偷这家人的食物吃反而帮助这家人砍柴,同时自学了人类的语言,甚至读了一些文学和哲学著作,他十分热爱人类社会,然而他热爱的人类却并不愿意接受他。
他遭到了人类的厌恶和打骂,最终丧失了对融入人类社会的期望,并对人类进行报复。
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又嫁祸于女仆,然后要求弗兰肯斯坦给他制造一个伴侣,弗兰肯斯坦同意了,但在最后关头他突然产生了犹豫,他担心如果他再创造出第二个怪物,怪物会繁衍出一个新的种族,对人类种族产生危害。
于是他马上毁掉了女怪物。
怪物暴跳如雷,对人类社会和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好友,又在他的新婚之夜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新娘。
在结尾,弗兰肯斯坦在追杀怪物的路途中死去,怪物找到他的造物主,然后消失在冰原上。
小说名为弗兰肯斯坦,这造成很多人以为怪物的名字就是弗兰肯斯坦,其实弗兰肯斯坦只是创造怪物的科学家的名字。
事实上,小说有两条线索1.怪人线这是影视剧改编最关注的,许多演员以出演怪物角色展现自己的演技(康伯巴奇和米勒都凭借这部剧获得过奥利弗奖最佳男演员)。
怪物生来是善良的,却因人类而一步步地走向罪恶。
他渴望归属感,渴望被人类群体认同,但人类却因为他的外貌恐惧他、伤害他,他受挫之后对人类绝望并展开报复,但内心仍旧渴望爱与认同,因此他要求博士给他制造一位怪物妻子然后隐居。
怪物本身是个矛盾体,他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遭遇,还有他自身的特质。
他的自卑不仅仅来自于他的丑陋外表,还有他的背景,他的身份,都只能作为一个异端,他孤独,当他再也忍受不了这份孤独时他就爆发出强烈的愤恨情感。
关于怪物这个角色,可以探讨的点有很多,例如身份寻求,人性的本质等等,读者们喜欢分析怪物的心理转变,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弗兰肯斯坦——他的造物主的心理。
2.科学家线:弗兰肯斯坦在最开始是一个聪明而自负的科学家,他追求知识,探寻智慧,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他却又剑走偏锋,热爱研究那些超自然的东西,他说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主要建立在幻想之上,他探寻生命的起源,欲求打破生死的界限,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者在序中写道弗兰肯斯坦创造怪物的原因只是为了让别人崇拜他,我认为这是片面的,身为科学家,他首先追求的东西是科学,当然,他也有着一种想当至高无上的造物主的心理。
然而这个造物主又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他创造了怪物,看见了怪物长相丑陋后,便抛弃了他创造的新生命,即使怪物在后来向他剖心阐述了自己对美好的渴望,弗兰肯斯坦也因为他的脸,恻隐之心化为厌恶和仇恨,因此,在前期,这个人物是高傲的、自私自利的。
在接连失去亲人朋友的过程中,他开始自省,开始忏悔,反悔自己没有尽到照顾怪物的责任,他为了人类的安全而毁掉女怪物,在临终前告诫别人,要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冲动,不要自负。
科学家其实和怪物一样都有着成长变化,然而科学家的心理转变往往不是影视改编的重点。
因此,当我知道要拍一部聚焦科学家本人的电影的时候,我是非常期待的。
电影的编剧对剧情进行了极大的改动。
一个年轻人从小在伦敦的马戏团长大,他自幼驼背,总是扮小丑供人取乐,而青年却很热爱医学。
在某次演出事故中,青年用自己的学识救下了一个女演员。
他得到疯狂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赏识,后者把他从马戏团带走,为他治好了驼背,并取名为伊戈尔。
弗兰肯斯坦一直盗取动物园死亡动物尸体,为了进行实验制作人造生物。
弗兰肯斯坦和伊戈尔利用闪电使死尸复活,然后与死尸展开了搏斗。
电影的剧情到怪物被创造后戛然而止,怪物在出生之后便立刻被打败,没有之后的故事,可以说,电影只是弗兰肯斯坦小说的前传。
电影剧情跟小说原著有几点不同:1.删掉了弗兰肯斯坦妻子、弟弟和好友还有德拉赛一家等人物,增加了助手和警探两个原创人物。
2.丰富了弗兰肯斯坦的经历背景,解释了弗兰肯斯加想要创造生命的直接原因——偿还哥哥亨利的生命。
不得不说助手和警探两个人物是十分精彩的。
伊戈尔,作为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弗兰肯斯坦的观察者,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弗兰肯斯坦的作品之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一个被人玩弄的小丑驼背,在弗兰肯斯坦的帮助下治愈了疾病,改头换面,给予了助手甚至合作伙伴的身份,还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在思想上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成为了一个可以正常在社会上生活的个体。
他完全就是原著中怪物的反面,同样丑陋,原著中的怪物被他的造物者憎恨、抛弃,而伊戈尔却被这个电影版本的弗兰肯斯坦关心、照顾。
我在想,如果原著中的怪物在出生之后得到了很好的照顾,那么他还会不会觉得孤独?
如果原著中的怪物得到了他想要的配偶,他还会不会选择杀人?
伊戈尔的结局会是怪物最好的结局吗?
但是,既然没有了怪物堕落的情节,那么弗兰肯斯坦对于生命的理解应该是本片的重点。
在电影中,与弗兰肯斯坦作对的警探是一个因为妻子去世而坚信上帝才是完美的造物主的人,他认为生与死之间有严格的界限,生命是神圣的只有上帝才能创造的,而弗兰肯斯坦则是另一个极端。
原因出于他对死去哥哥的愧疚,他想要偿还哥哥的生命,这个原因,事实上,有点失望,令死人复活和凭空创造生命之间也是有一点区别的吧。
而且,最令人失望的是,维克多与警探之间的矛盾化解的太简单了。
弗兰肯斯坦希望从怪物身上找到死去哥哥的慰藉,而怪物并没有回应他,这时候他很突然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真的生命。
或者是因为怪物没有记忆,没有所谓的灵魂?
弗兰肯斯坦从坚持他可以创造生命到放弃,整个过程转换如此之快,对生命的本质并没有再深入探讨下去,故事就戛然而止,以他将要再去寻找而告终,高潮部分乏力,大概是很多观众打低分的理由。
C‘est dommage
1.Igor:It's hard to judge cruelty when you've never know kindness.你没有温柔的被对待过,你就无法判断什么是残忍。
2.Victor:You,my friend,were an unexoected gift.It's not every day I come across a man,albeit one suffering from such grotesque deformity who is so clearly talented,observant,and resourceful,and in possession of the most gifted of hands I have ever seen.虽然外表丑陋,畸形吓人,但头脑却无比清晰,充满智慧,又十分机警(足智多谋),你的手则是我见过的最灵巧的手。
My interest in you does not stem from charity.Follow me.3.Lorilei:Life and death are different.Perhaps I spoken too soon.4.Victor:You shouldn't see that girl again.(What?Why?)Well,she's very nice.Uneducated,superstitious.Distraction from our work.(She's kind to me.)Tonight was not about meaningless frivolity.今晚可不是为了毫无意义的琐事而来的。
5.Igor:But surely you see you have no control.但明摆着你无法掌控。
6.Inspector:Be careful.You toy with wrathful forces.And there's no mercy in nature.自然界中没有任何怜悯。
7.Victor:It serves to remind me.Igor:Remind you of what?Victor:That God if at all he does exist sent us into this world imperfect.We're weak.We're fragile.And we're destined to die.This reminds me that that is not good enough.
首先申明:基情都是瞎编的,他们都是直男,不过导演编剧太坏,卖腐太用力,难免想歪。
我个人觉得这电影有点虎头蛇尾,虽然比看小说开心,小说里的那个怪物太可怜了。
<图片2><图片4><图片5>当矮挫丑遇到了高富帅(中),还没弄完,先将就着看吧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13898/
预告片很出彩、很吸引人,但正片真的漏洞百出。
剧本、选角和表演(我就不想吐槽对这么多神夏原班人马的不恰当使用)、整体节奏(或剪辑)。
作为神夏粉,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中由于同样的导演导致的众多相似之处:屏幕上显示文字来展示人物脑内;Victor在迅速合作救人后径直离开、听到Igor“Sir, may I know your name?”后转身带帽回眸一笑虽然并没有自报家门;英勇抢劫Igor并两人来了段躲避障碍街道大逃亡;无处不在的镜子;一些静态对话的镜头;Victor丝毫不带喘息地介绍住处,完全不征询意见地安排同居,跑下楼梯一半回头交代事情等等,这真的不是神!
夏!
么!
我只想说,这是今年以来看的最糟的电影。
可以看得出演员们都非常努力,然而,一美不间断疯狂的表演其实不错、人物却毁于剧本;蛋妮一直表现得无法脱离苦逼、念台词如同嚼蜡且声音缺少弹性;莫娘似乎在克制神夏中Jim的疯狂但是这反而平淡了这个角色,同时没有充分表现出一个“坚守上帝的忠实信徒”(感觉角色设定类似Javert警长)(Turpin这个名字瞬间想到了理发师陶德里面的Judge Turpin),他黏稠的声音一样没有变化的律感、念台词时也未能成功塑造一个深悼亡妻、愚忠上帝但有一定观察力和抓住Frankenstein执念的警官形象(甚至叫了一声Victor但应该是剧本错误),而且Turpin最后似乎对Victor表现出关心不符人物(但或许在共同敌人是怪物的条件下作为人的Frankenstein还是值得保护的?
)。
总之觉得演得最好的其实是Victor他爹(aka Lord Tywin)还有客串的茉莉妹子,因为他们戏少。
【总感觉这电影的选角完全就是导演为了圆满自己的电影梦顺便造福了电视剧演员们。
】虽说如此,我相信Paul导还是很想做一个“玩得爽”的电影的,根据剧情安排、大节奏设定、特质突出然略显平面的角色,这些若是一个短片很酷,但作为一部电影甚至连商业片都不如。
不得不说Paul导胆子也是大,把玛丽雪莱女士的原著改得面目全非,估计是借鉴福尔摩斯的套路“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看一个传奇式的天才并以他为突破口影响甚至改变这个疯子”。
不过,不婉转地说,他搞砸了,包括Lorelei这个作用尴尬的女性(相比于原著Frankenstein的妻子)和不知为何需要的Finnegan,还有“复活哥哥”那个梗其实也不太必要况且交代也少,毕竟后面好些版本也都去掉了Frankenstein造人的这个动机。
后序:本来只是发微博吐槽,但是发现写了这么多干脆整理出来成为一整篇好了。
对于这种行为我一个马上要一模的高三学生不知道该打还是该表扬。。
其实私下里觉得整体走向在一个奇异的层面上很合我心...当初排舞台剧的时候设想了好多个疯狂的版本,也特别激动于在最后一刻毁掉所有美好:美好的情感、远大的理想、纯粹的科学精神(最后那一段的打雷拍得还是很漂亮的!
当时就想要这个场景然而舞台上...)。
这部片是HE,但若改成昆汀式大乱炖互相杀死一片只留蛋妮存货气息奄奄叙说故事也许会更有利于整体风格和主旨。
我现在感觉语言不够快追不上我思维,姑且写写一些凌乱的感想。
这版弗兰肯斯坦是一个绝大的创新,因为就像片子里说的,这个故事里的弗兰肯斯坦,这个原著里的怪物,其实并不是被Victor创造出旋即又杀死的怪物,而是Victor本身。
它把原著故事关于医生和怪物之间关系变更成了医生本人在绝境中寻求解脱的内化心路。
这个本子的主线是Victor经历过自己失误造成哥哥死亡这一童年重创、不能满足父亲期望从而受到长时间的冷漠对待、无法沟通的平庸世人不能理解他的天才大脑之后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在疯狂的科学实验之中寻找自身救赎的一个故事。
他认为是自己害死了自己崇拜的哥哥,尤其哥哥还是令父亲骄傲的儿子,这种负罪感和暴风雪里得不到救援的事实让Victor看清了向上帝寻求帮助也是无用,让他始终保持着想把哥哥带回人世的想法,并且渐渐演变成一种偏执。
于是他转而投入科学的怀抱开始惊世骇俗的疯狂发明,这显然是不能被旁人理解的,其中尤以他的父亲为甚,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在即使只有7个人的公共场合发表演说都会语无伦次的Victor,和异性谈话时不知如何自然表达从而口吃的Victor。
相比于Victor这个名字,他这个人外表上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行事作风我行我素,实际上却是个深受挫败和自卑的loser,一个生活在伦敦人群之中,有着人类外表的怪物。
在他无亮的人生里恐怕只有靠自己亲手“复活”哥哥,才能让自己摆脱怪物的身份,重新复活为人类吧。
直到最后一幕,经过无数实验终于成功造物的Victor,却从怪物眼中看到一片空白,这时那个Victor才终于被事实告知,肉体可以被改造,逝去的灵魂依然找不回来。
虽然有怒吼着live的不甘,但“复活”这个仪式还是达成了,长久被罪恶感束缚的Victor在虚幻的Henry面前忏悔祈求原谅,这个仪式也还是达成了。
不管怎么样,最终Victor还是得到了救赎。
另一个男主Igor,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旁观叙述者,并且是可以理解Victor,能够得到Victor认同的角色出现在片中。
从被Victor施以援手救出牢笼开始,到其后给予他一个身份和可以施展才华的工作,Igor从一个怪物进化成了一个人,和Victor建立起比任何人都牢固的亲密关系,在他灰暗的人生中添加了一抹颜色。
即使Igor后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自己的思考和决定下与Victor决裂,他也始终对Victor心存狂热的崇拜与感激。
说真的,我觉得这个角色其实不要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毕竟有这个角色能让Victor的形象更饱满,两位男主角之间还可以产生满满的化学反应,基到让大家都没眼看,简直想赞叹一句不愧是三集片的Paul导,you did it。
最后还要非常用力地赞叹一句,James McAvoy,你实在是太厉害了!!
妈蛋什么叫演技,就让一美给你们看看什么叫演技!
Adrew Scott先生同样也是棒,他的戏份少,角色可表现的地方不太多,但在这短暂的戏份当中角色内心的挣扎和濒临崩溃的神经质简直绝。
我蛋和这俩比起来就还是糙了点……总之这片我自己是太喜欢了!
非常不赞同有人说这片没深度,不过是换了新角度嘛!
比抖森的猩红好看(猩红只有颜和布景,弗兰有颜、布景、基情和原著加持。
剧情除了结尾略无力外逻辑和人设比猩红高明太多)莫娘成为伦敦警察居然变得那么持身端正、枵腹从公、为国维民。
双教授cp居然是一美攻……还敢说•丹•尼•长•残•的•出•来•一•战!!!!麦哥因为没有灵感,特来让雷劈一劈顺便领份酱油便当这导演有着自动把名著拍得基味满满的技能,我们可以期待他拍真正的耽美作品了
显然一美是想塑造出一种crazy的疯魔气质,他成功了,但是全片弥漫的各种基情完全掩盖了一切,有独特的喷口水技能也木有用。大家的台词功力都很好。
好空的剧情好脆的BOSS,只能看演员,剧情没意思
感觉电影好扯…到底在讲什么啊。第一次创造的怪物是戈登,第二次复活的是他死去的哥哥?然后…又把这个怪物给毙了…啥玩意儿啊这😂不过…那是丹尼尔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男主吧?🤔
原来科学怪人是来打酱油的。。。
莫名出现的哥哥很生硬,警长的戏份不错,怪无辜的。最后拍的挺震撼的,警长人还挺好,维克多废了警长一只手,警长还在保护维克多,被科学怪人一巴掌拍到闪电上电死了。维克多不是应该被一巴掌拍死嘛……
典型的商业片。HD 720P 16/02/28
so gay!victor好戏精哦,赞美!
谁说是恐怖片?根本是卖腐片!一美与哈利波特的初恋爱情故事。一美用力过猛,喷了好几斤口水,但我的眼神还是无法从他的脸上移开……
新版科学怪人,但总感觉拍出来的感觉不那么过瘾。后半段可以再扩展一下。前半段铺垫是必要的,节奏也很好,后半段就相对草草了事。整体还是讲了个无关痛痒的故事,不能留下多深的印象。
穿插的手稿画风好评!就很喜欢这种画风,工业革命时候的伦敦,充满着科学与怪诞。另外,你们英国演员都是互相认识的吧!
片子一般,关键是,终于有一部戏,能让一美在身高上,碾压对手
随便一看。
一美的演出值得加一星,丹尼尔也不错,三个矮子一台戏,科学怪人只需要叫一个180的来演就够威武了,哈哈哈
自然孕育出的婴儿是可爱、温顺的宝宝,而男主们人造的猩猩和人都是凶残、暴力的怪物,所以自然才是最美好的。
上帝才是最高深莫测的工匠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我觉得挺好看的,男主挺帅的,一个伯牙与子期 的故事,爱才识才为医学而疯狂实验,不屈于神学,不过第二部的《我,弗兰肯斯坦》就是一个科幻扯皮对抗魔的无聊电影了。我喜欢那个结局,一声“Father”道出了被制造出的人的内心,很不错的电影
很有趨,科學怪人加一切皆有可能系列⋯⋯
科学,宗教,人性,还有美人们
一美!哈利波特!莫娘!以及完全没认出的唐顿三小姐!怎么可能理智打分啊!
一美的选片眼光真真是世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