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电影让我看到要哭了,这片 《Grace is gone》做到了。
一开始想看这片是因为这个片名,非常敏感的一个片名。
可是内容和我想的是截然不同的,这是讲述一名男子在得知妻子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后带着两个女儿做短途旅行疗伤的故事。
John Cusack演得真好,让我看到了父爱的伟大。
全片最触动我的就是最后他和两个女儿在海边,他对她们说出妈妈已经不在的事实后三个人抱在一起哭的画面,真是让人揪心啊。
我们要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没有什么比他们重要的了。
电影原声超好听!
我知道它很好,可是我看得不认真,因为我很浮躁。
撇开那些大道理不说,撇开主题隐含的那种无谓战争所造成家庭创伤的反战情绪。
我看到的是一个父亲、一个挚爱妻子的丈夫那种毫无逻辑感行为下的痛苦和悲伤。
细想之下他做得......很好,细想之下很难过,男人的隐忍,有时候真地会忍不住啊。
这类电影没什么好多评论的,真实的没有一丝花哨,你投入了一定会感动,你有类似经历了,一定会哭出声来,仅此而已。
真是部好电影。
选材很独特,从一个小的角度映射出美国一般民众对伊站的看法。
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
两小孩的爸爸本来就是个实力派演员,相对来讲,本片中的演出倒是相对一般。
但是是两个小姑娘,性格各异,表现突出。
这应当算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了。
当深爱的那个人去了,却还有两个深爱着的人需要你,你该怎么做呢?
你无力告诉她们真相,因为连自己都不想待在那个曾经充满欢笑而如今却只能勾起悲伤的家里,电话答录机一次次响起,爱人的声音一遍遍重复就像她仍在身边,电话机旁那幅画中的猫咪一直一直沉默,那个人,却永远不会回来了。
该怎么做呢,这个想要逃避却必须坚强的父亲,选择了放纵自己一次,放纵自己的女儿们一次,带着她们,去做她们最想做的事,最想去的地方,工作有什么重要呢,学校有什么重要呢,最最珍贵的已经失去了,连父亲都说自己在“卖一些垃圾”,看着忧郁而隐忍不发的大女儿和无知无虑憨实可爱的小女儿,他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她们的愿望,大女儿抽烟,他陪着她抽;她们要穿耳洞,他没有忍心多加拒绝;小女儿因为想念妈妈钻到玩具房子里面不肯出来,他也躲进那个温馨的小房子;她们兴致勃勃地试穿新裙子,他用充满哀伤和爱的眼神,说,真漂亮。
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而不被悲伤淹没,而小孩子的愿望,是多么容易满足。
魔法花园变成了他的一个任务,当到达的时候,他如释重负地说:任务完成。
仿佛卸下了负载在心上的重担,同孩子们尽情地在各种玩乐的工具上大声呼喊,就当自己是一个小孩子,虽然已经没有人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终于在归途中,在大海前面,他有了勇气告诉她们真相,也有了勇气面对真相,在她的坟前,当小女儿手上的腕表响起,他们手牵手,一起想念。。。。。。
上帝虽然不能满足我的愿望,但我们一定会再相见。。。。。。
(芷宁写于2008年6月12日)不太认同影片《Grace Is Gone》的另一个译名《幸福已逝》,虽然亲人的离去会携走很多曾经拥有过的幸福,但是,在已无可挽回的逝去和悲恸中领悟到有益的东西,学会更好的生活,那么新的幸福便会不期而至。
影片开始不久就将悲剧无情地呈现,美国女兵格雷斯死于伊战,她那被弟弟约翰讥讽为“爱国狂人”的丈夫斯坦利(约翰·库萨克饰演)毫无思想准备地闻此不幸,起先发怔的他完全找不到向两个女儿——12岁的海蒂、8岁的朵儿说出此噩耗的方式,悲伤失措的他带着女儿们翘课又翘家地去旅行,沿途不断地满足着她们提出的物质要求,心痛地宠着她们,不仅去遥远的主题公园玩耍,还狂买新衣裙,甚至同意不到约定的13岁就穿耳洞带耳环……在这个过程中,斯坦利一边武装着自己,一再强颜欢笑,一边寻找着述说噩耗的途径,终于在海边,他艰难地开口了……该片是一部典型的家庭题材文艺片,却不时映射出政治时局和反战的意味,在斯坦利车载女儿们路过岳母家做临时拜访时,不明真相的内弟约翰讥笑他,“因为你给投了票的笨蛋总统,她(指格雷斯)才去了伊拉克”。
或许,斯坦利正在为自己的爱国理念而承受着眼下的痛苦。
通常,民众在选择领导的同时,也选择了为这位领导的任何举措被动买单,有时候,这个单很可能不怎么好买……不过,该片并没有滔滔不绝地一味控诉或提出激烈的言论,而是巧妙地将视线聚焦在斯坦利身上,矛盾冲突也主要集中在他如何开口说出噩耗这一点上,看似把敏感话题淡化弱化处理了,实则效果更佳,因为至少讲述大道理的影片很容易使人累,更无法潜移默化地营造出适宜的观影带入感。
“当好莱坞的电影在探讨社会问题的时候,总是更多的让你的大脑运转不停,而本片的效力却直指人心……”这是美国评论界的赞誉。
而这部获得如潮好评的影片却是部名副其实的小成本小制作,制作费仅3百万美元,拍摄周期为29天,还是导演吉姆·斯特劳斯的首次执导(此君在当编剧时也没正经写出几个知名的东西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绝对小影片,轻松拿下了包括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大奖在内的三个奖项。
当然,一部由实力派约翰·库萨克主演并担任制片的影片一般都不会令人失望,虽然在众多好莱坞男影人中,库萨克算不上帅哥,更非肌肉男,出境曝光率也远不及那些喜欢抛头露面、惹是生非的家伙,另外,他挑选影片的品味和对大制作商业片的排斥,也使得很多年轻人不太认识他,但演技娴熟的他总能把角色人物塑造得丰满而生动,令人信服,也让观众看着过瘾,而这部《格雷斯走了》被认为是他“近几年来最好的作品”(其实,在去年的影片《火星的孩子》中,库萨克的表演也不错)。
这绝非谬赞,只要你享受得了该片温和平铺且缓慢的叙事风格,就会全然目睹库萨克的精彩,为了塑造好这个有点敏感且神经紧张的悲情男人,库萨克用一种特殊的走路方式来体现其内心层面。
当然形体语言只是库萨克塑造人物的一种方式,他的心理戏向来引人期待,在本片中更是收放自如,例如,一觉醒来就面对两位军方人士登门“报丧”,斯坦利蒙了、傻了,他那瘫坐在沙发里的身体乏力而颓然,仿佛灵魂已被抽离只剩躯壳一般,当他被要求在确认书上签字时,人们看到他在即将签完的瞬间,闭上了双眼,悄悄将模糊了视线的泪水溢出,等军方人士走后,逐渐恢复思考的斯坦利意识到不能让即将回家的女儿们觉察到,于是他尝试着恢复微笑,露出了极其古怪的“笑容”……“你好,这是格雷斯、斯坦利、海蒂和朵儿的家,有事请留言……”这句电话录音多次出现在片中,分别出现在影片伊始部分和后来的外出旅行中。
在去主题公园的途中,斯坦利曾两次致电家中座机,对着空气诉说他带着女儿们的出游,玩得很愉快……在不断的絮叨中,观众明了他其实只是想多听听逝去妻子的声音,在散布着橘红色余辉的海边,当斯坦利终于抱着两个女儿痛哭流涕的时候,这句电话录音似乎更显其残酷性,毕竟,过去的幸福已经真的逝去了……值得一提的是,“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亲自创作了该片的原声配乐,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老人家已经不断向世人展示了他在演技以及导演方面的卓越才能,现在又提醒人们,对他而言文艺工作毫无界限,他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早就憋不住了。
另外温馨提示一下,总体来说,该片情节舒缓,节奏偏慢,比较考验观影耐性,不太适合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忙、应酬多的有志有为有家有业的四有人才观看。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0029629_d.html)
说老实话看完这部片子觉得不应该把篇名译成“幸福已逝”,经历完这次不寻常的旅行,在葬礼上,在墓碑前,我们能说这这一家人的幸福已逝???
格蕾丝真的走了吗?
但是她在每个人的心里,在男人的那枚戒指里,在小女儿和妈妈的约定里。。。
此时,悲恸逝去,另一种幸福降临。
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失去亲人更痛苦的事情了,作为一个男人,本来可以和妻子和孩子过的很温馨,尽管没有事业,一切都很平凡。
可是妻子却走了。。。。。。
且不说这部电影的伊战背景,我不喜欢将一部电影硬是放在一个什么政治背景下看。
电影感人就好,如果非要将一部电影像解剖一样去分析,或者用什么哲学原理来解释的话,那么电影就不再是电影了。
电影本来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感悟,没必要用什么原理或者政治背景来解释。
整部片子都是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下进行的尤其是作为观众,在影片一开始就知道了答案。
妻子战死在伊拉克战场(我不认为用伊战做背景就是个噱头),难道说不是伊战,这部片子就什么可看的了,去掉伊战背景这部片子照样感人。
整部片子没有得知噩耗以后的歇斯底里的狂吼,没有哭天喊地的渲染,有的只是男人的隐忍。
蜷缩在女儿们床边,躺在妻子曾今睡过的床上泣不成声。
男人不是不可以哭,只是不能在女儿们面前哭。
男人不是不可以软弱,只是不能在亲人面前软弱。
小女孩一直都很天真和调皮,但是每次他很快乐的在床上蹦的时候,总觉得作为知道真相的爸爸,此刻心里却是一片麻木。
大女儿似乎一直都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但是每次问爸爸,爸爸都不说。
整部片子就在这样一个知道自己的妻子永远离开,不知道该如何向女儿们说却又要强装什么事都陪女儿们去游乐场玩,大女儿心事重重,小女儿与妈妈的约定,时候都在纠结观众的心,抑郁,压抑,一直都被揪着心,最后终于在泪水中宣泄,任凭海风乱吹,父女三个紧紧相拥。。。。
当大女儿至誓词的时候,一切都归于平静,一场压抑的旅行,一场用来宣告母亲死亡的旅行,使得父女之间更加了解,男人虽然失去了妻子,但是他不能软弱不能哭,他要好好的活下去,他要照顾好女儿。
简单而温柔,没有什么深刻的构思,一个平常的故事,缓缓诵读的却是幸福逝去,悲恸逝去,另一种幸福来临的苦乐相融的散文诗。
最好不要先入为主地谈什么反战,对于已经牺牲的人来说,战争的继续与结束对他们已毫无意义。
对这些已经承受了哀痛的人而言,更没有意义。
悲剧发生之后,家庭的突然破碎,人物心理上承受的重压和痛苦,都被刻画得十分到位。
尤其与军嫂家庭不同的是,主人公是一个男性。
出于更大的责任感和男性的某些性格特征,加之他面对的是两个女儿,为剧情营造了很多富有感染力的特征。
我们的国家也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有很多罹难者逝去,很多家庭蒙受毁灭性的打击,很多为夫为父为妻为母者遭遇到深重的悲痛。
希望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假如这个称呼还不太矫情的话),也能拍出这样的感人作品。
对逝者是尊重和缅怀,对生者是体谅和抚慰,对观者和后人是纪念和感动。
这样的一部影片,并没有像其他以伊拉克战争为题的电影那样,宣扬一些大而宽的泛泛概念。
相反,对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只是一带而过,却在那看似轻松愉快的旅程中带来丝丝的心疼。
一个士兵因为国家战斗牺牲了,这样似乎每个人都能预料到它最悲壮的结局的事情,真正到来时却也还是那样让人难以接受。
对于所谓伟大的正义的代表真理的美国来说,就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士兵为国捐躯而已。
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失去了母亲、妻子、情感的支柱。
父亲对于这样的结果感到难以启齿,他痛苦,也羞愧但是我想最多的是懊悔。
如果当初上前线的是自己,如果不是自己的眼睛不争气。
那么如今这一切是不都不会发生,孩子们那清亮的笑声就像真的被上了魔法一样永久的保存。
但现实总是残酷,该来的还是会来。
纵使再难过,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于是只能带着永久的缅怀,坚定的继续走下去。
不彷徨,不犹豫的走下去!
另一部和伊拉克战争有关的影片,由于这次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是女人,而且是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母亲,故事看起来很是不同。
从外表上看,约翰库萨克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这个从长相上就很是敏感脆弱的家伙,表演风格常常是不温不火,于是演起刚刚失去妻子,又不想向女儿们透露事情的父亲,简直是信手拈来。
当然,看得出库萨克还是费了一番脑筋的,比如微胖的身材,走路的姿势,以及那副眼镜,活脱一副普通得有些窝囊的中年男子形象。
最打动我的是男主角Stanley两次打电话的情节,借助电话录音重温逝去亲人声音的情节在影视剧中并不少见,但像本片这种明知电话另一端无人应答,却仍深情倾诉的并不多见,再加上想起这位父亲对两个女儿的良苦用心,看到此处怎能不为之动容。
片中饰演大女儿Heidi的小演员演技着实不错,将一个敏感单纯的女孩儿很好地诠释出来。
Heidi感觉到事情不对头,却不能从父亲那里得到答案,她整日担心有可能来临的不幸,却又在真正的不幸面前一时不敢面对。
从Heidi姐妹的反应来看,父亲Stanley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给了女儿们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难得的快乐。
当然,或许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他自己不知将这件事如何说出口。
好在,最后他终于说出来了,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最恰当的时机和地点。
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父女三人的背影看起来很孤单,却仍旧温暖。
把这片子复制给了谢姑娘她在"奥维迅"非编器上很大气地看起来我也忍不住 再看了一遍感觉画面曝光有些过度我在自家看得时候还不觉得最后的时刻 我又忍不住湿了眼眶侧头看谢姑娘卷翘的睫毛上都是泪珠。
反战题材的电影 真如同女人的时装大胆剪裁 款式新颖 质地奇特 一件又一件 要不就霎时震慑你的眼球要不就严厉拷问你的自身反正就是让你享受得不好受。
Grace Is Gone......Grace的音容样貌从未出现却主宰了这3个人的幸福。
如同Grace参加的这场不在USA国土上的战争所以在USA的国土上 看似无硝烟战火、枪林弹雨、无杀伤性但转过背 只需轻轻地看这个"错误"深深地伤害了那些无辜以及受命于施暴者的无辜。
戴着金边的老实巴交的爸爸默然地打开家门 得到妻子死去的信息宽大的像山一样的肩膀 黑漆漆的摇摇晃晃地遮住1/3的屏幕如何告诉两个女儿关于母亲死去的消息如何 如何去直面 掀开衣襟看到伤口她们会不会吓到她们能不能熬过去 她们该怎么熬连自己都手足失措 何况一个将近13岁 另一个8岁. 于是 爸爸突然地说要旅行带着两个女儿开车前往"魔法花园"这长长的旅途 全是爸爸的逃避 爸爸的无奈 爸爸的无助.看着这两个孩子的爸爸抚摸着被单 倒在床上 无声哭泣左手撑着眼镜 无名指上的金色承诺 很是闪耀死撑着 在转头看向女儿们前 擦掉眼泪 预备微笑在深夜路边停车 偷偷打电话给家里 从留言机上听妻子的声音告诉他自己做得很差劲 自己撑不住 自己很想念她......看着他如何让大女儿自己选择不去吸烟而假装被呛.看着他在塑料玩具小房子里找到小女儿轻轻敲门问:"有人在家吗?"看着他肥肥大大的米色裤子 打圈加内八的走路方式....到最后的海边夕阳.他眨巴着眼说出 :"妈妈伤得很重 重到治不好..." 最后的最后..父亲都不愿意把"死亡"这个词直直白白地搁到妻子身上一切的言语消失女儿们哭泣着 无助着. 最后3人相拥 抱头痛哭.....突然地又想到那句 "有些事情不是接不接受 而是知不知道" 漫长的旅途 为的就是找到勇气去诉说一个无法言语的事实去让她们知道 知道...漫长的煎熬 漫长的挣扎 漫长的决定 正如大女儿在母亲的葬礼上说的:"我爸爸一直都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答应他的求婚而我妈妈曾说她一直担心爸爸不会向他求婚.他们俩是最好的朋友. " (大致此语) 想起李冶的那句"至亲至远夫妻" 大概也就如同大女儿所言。
挺伤感的。
斯坦尼的生活平淡,对女儿们十分关怀却要求严格。妻子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到了斯坦尼的耳中,他不敢把消息告诉日夜思念母亲的孩子们。
make me depressed..
亲情戏是我的死穴。其实比较一般,有关天人永隔的东西我总会想到The Fly,而使得其他戏码显得略微幼稚。但这种剧仍不免使人落泪。Cusack出落得愈发成熟了,是个看点。
同题材片里的一般水平。
2010-01-21 很淡的電影...到最後有掉淚啦,終於說出口的那段處理的不錯...只有音樂配上角色間的互動、擁抱...
感动得不行 强大的演员气场
谁明了悲伤的力量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真正深爱一个人时 我们要怎么才做到不害怕失去她?
爱之无奈
中规中矩的家庭片,如何面对亲人的逝去,哎。主题曲居然是东木爷作的。。以及大女儿长得和Paul Dano太像了吧。
好爸爸的隐忍
这片算反战么?欣赏不来
最爱的几部电影之一!
温情
其实并不是因为喜欢才推荐的。表演很精彩,应该看看。电影的主题,我不知道,我不是很感兴趣。有点一叶障目。
沉静而哀伤的父亲
一个关于男人治愈的公路电影,爱永不止息。
伊战的背景有些生硬。不温不火的父爱更觉深重悠长,女孩们是幸福的。
简简单单,安安静静的娓娓到来,慢慢感动着内心最深处的某些有时也会迷失在正确的选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