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妈妈
Ma' Rosa,罗刹妈妈(港),私法拘留(台),我的玫瑰,罗萨母亲,抢救萝莎妈妈
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
主演:贾克琳·乔斯,胡里奥·迪亚兹,拜伦·盖斯勒,乔马利·安杰利斯,尼尔·瑞恩·塞斯,梅赛德丝·卡布莱,安迪·艾根曼,马克·安东尼·费尔南德斯,费利克斯·罗科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语言:菲律宾语,他加禄语年份:2016
简介:罗莎妈妈有4个孩子。她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处破旧的居民区经营者一家小杂货店。为了维持生计,罗莎和他的丈夫Nester开始倒卖麻醉针剂。一天,他们被警方逮捕。罗莎和她的孩子们愿意做任何事以从腐败的警察手中换取自由。详细 >
菲律宾电影里人民的苦难逃不掉毒品,就像美国电影里人民的苦难逃不掉土地。
24.05.15 2号厅 3.5最后的落点落在了罗莎看着路边收拾推车的一家人,是想到了自己还在警局里的亲人,还是想到了因为jc致贫而即将过上的曾经可能经历过的过去,然后流着眼泪继续吃着丸子,大道至简能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菲律宾的生存乱象。以流通毒吸血底层贫困人群,高利当掉手机连坐车的钢镚都没有一个,凑钱赎人还需先街头果腹,眼泪和汗水混在一起并不分明,街头永远昏昏暗暗阴雨天,靠小本买卖谋生的一家人经不起一点点祸事,却还是满怀希望锁上小杂货车。明天永远不知道什么会先来。
三星半
不好看
罗莎妈妈最后那场在路边吃串串然后眼含热泪望向另一家人的戏 那种瞬时带着强大移情的情绪释放确实值得一座影后。
日常、犯罪、警局前院、後院、行走穿梭、關押的侷促、便衣、制服、潮溼、泥濘,Mendoza的手持鏡頭依然強悍,2017.01.07
不错
7.5/10 菲律宾的一天一夜。
1.竟对贩毒者产生了一丝怜悯,我也真是够了;2.生之艰难,大家混口饭吃而已;3.继续展示菲律宾脏乱差的角落、底层群众的悲苦,继续手持摄影,继续长镜头,继续虐...
有点粗糙
2016戛纳影后。这片……可能史上最水戛纳影后?问题在于这戏有将近一半都不在女主身上,而且她值得一夸的无非就是片尾只有一处的高光时刻,其余真的很平庸啊。感觉就是评审(出于社会立场)想给片子一个奖,分来分去就分了个影后(其实比如跟《美国甜心》换一下奖,给个小评审团就合适一点啊)。片子本身有出色的地方,反映菲律宾警察系统腐败,空间构思上有想法也有不错的执行(贫民区街道,警察局后门);但是有些镜头实在没必要给比如每个人都走了一下警察局后门那个走廊,这里面视点都成问题了;菜鸡互啄的另一条线不清不楚就没了。总之很替那年的各种大女主们(《她》《托尼厄德曼》《无名女孩》……等等)不值,以及真的有点怀疑门多萨的导演能力……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菲律宾电影。一直很喜欢呈现“小”观念的电影,例如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等等,当然这个小是相对的。最深的感受就是,导演展现的这个菲律宾社会一景,一个潮湿肮脏的居民区除了脏乱差之外,她也同时拥有非常生活气息的一面,包容了各种百姓小故事,很迷人
底层生活描绘得挺好,但我挺不相信,一个“看不起”别人且做小生意的人,连6000人民币都拿不出来……且,我很不喜欢那些大部分都毫无意义的跟拍长镜头。
贫穷总是会卡壳,讨价还价中度过,遇事还必须快速反应。搜查的几个快速剪切很不错。被抓住后,小男孩、警长和罗莎分别有个从关押地点到警局门口的长镜头跟拍,但仔细看是三种风格,也很有趣
7.0。曼多薩的手持更偏向脫去工業外衣的紀實本質。由此產生的暈眩感配合熱帶永遠潮濕的水氣和泥濘的街道,還原了《羅馬》和《寄生蟲》都難以比擬的真實可信程度。只是曼多薩在劇作上疏於安排節奏變化,使得觀看慾望極速遞減。
真实就是力量
拍法不错的,角色状态也很真实,不是传统闭合故事,就会有些不能满足期待,前头的很多线索以为后面要交代,结果都没了,那个上线乔马听出来是罗莎,结果后面也没出现了,这些腐败警察也没有结局。
3.2 外敛,社会。平白叙事,仿佛在1个角落的摄影机一直跟拍生活的1段事,直观的开头彷徨的结尾。大多长镜头都是跟拍。片子一直都是不表达,只是记录。
手持摄影,弱化冲突,带着达内兄弟的影子和罗马尼亚新浪潮的感觉,确实拍出了一部精彩的作品,特别是妈妈的这个角色,为母则刚,在这样的环境下展露出了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