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太松散,像是生活片段精选集,场景之间没有太多联系。
前半段说一群艾滋病人聚在一起的狂欢生活(事实上只有火车那儿才有这样的狂欢强度),后半段说的是没有铺垫的煽情故事。
作为文艺片,没有半点人物内心纠葛和内心冲突,作为爱情剧,两人感情没有展示给观众,也没有刻骨铭心的痛,也不轻喜。
大部分人物走马观花,上场不久就死了,而且死得毫无价值,什么也没干。
艾滋病村的大背景和开头死去小孩一看就是制片商的商业卖点,几乎没有融进故事、人物当中。
好的地方是前半段细节很好,郭富城的角色相当有意思,细节丰富,人物突出。
但是不能因为细节好就不需要结构。
电影不是小说,拼贴是没有意义的。
《好死不如赖活着》应该是这个影片的创意点,不是不能把沉重的拍成浪漫的,但是忽然冒出魔幻范儿就不是高明的做法。
依我之见,要就把病痛下压抑的欲望释放做足了,要么就是那帮等死的人在山上燃烧自己,活得更大胆更离奇一些。
如果每场戏都跟火车那儿一样具有诗意和生命体验在里面,就算搞笑,也是沉重而且意义非凡,不会变成前面说段子后面呻吟的文艺、科幻、爱情故事了。
《最爱》从试映开始就一直受到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与其说是《最爱》的成功,不如说是大家对于能够以认真的创作态度贴近现实、关照民生的作品是多么的饥渴,这也是顾长卫从《孔雀》、《立春》到《最爱》一直坚守的创作理念。
所谓的第五代,除了田壮壮那样的将自己作为艺术祭品而存在着的,能够不与商业同流合污的,也确实不多了。
但《最爱》所触及到的敏感题材,在中国现行的审查体制下要得到充分的诠释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魔术外传》到《最爱》,我看到的是一部有良知有野心的中国电影在妥协中被异化为艺术赝品的结果。
艾滋病群体可以说是一种孤岛生存,与外界隔绝,与希望隔绝,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让他们每天生活在末世诅咒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遥望世界和审视自己的角度都将发生变异,在此心态下,也许更接近人性本性的东西会更多显露出来,抛却意识形态和体制约束不谈,这应该是这类电影最大的价值。
当赵得意向商琴琴简单粗暴地示爱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那个关于九男一女流落荒岛的荤段子(不知道这段子的请百度),这个联想带来的幻灭感在观影过程中始终统治着我直到最后。
也许有很多理由让顾长卫将一部末世寓言改为爱情悲歌,审查上的,商业上的,但爱情的立论基础一定要扎实,否则一切都是飘的。
赵得意与商琴琴的关系谈不上爱情,而是一种死亡临近时的及时行乐,是在用肉体交合快感来把握最后的生命欢愉,用互相依偎来对抗外界的隔膜,他们要求的不是爱的权力,而是生的权力。
其实这也与片中四轮叔保留最后的隐私、大嘴至死坚持的“话语权”、老疙瘩想偷件红袄袄最后装扮一下自己的老婆一样,只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态度而已。
这本来就是一部死亡众生相电影,却用无根的爱情来稀释生死一线间带来的窒息感,结果片中的爱情没有打动我,死亡带来的绝望感也消弱了,而诸如有关部门的无作为等体制悲剧更是没有被正面提及。
这种叙事的无力感不是一场冰火九重天式的自我毁灭可以补足的,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对这个艾滋村相对于外界的整体性存在建立概念。
所以说有些东西真的是无法妥协的,徒留一个敏感题材的外壳,而根本触及不到什么本质性的思考,影片的现实批判意义和普世价值都损失巨大。
章子怡在这里回到了她出道时的乡野扮相,很美,还多了点欲女品质,不过不失的表演,但文艺范儿褪得没有蒋雯丽干净。
曾经最担心郭富城的表演,居然也没露什么破绽,很大程度上是在别人那里都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方言成全了他。
其实外表颠覆性的表演难度并不高,由于观众对人物的新鲜感反而会忽略掉一些细节上的处理,而功力往往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展示出来的。
群星的加盟增强的影片的商业性,但由于爱情主线的不恰当扩张,导致抖包袱式的群像叙事显得有些凌乱,观众需要不断地在人物和故事之间跳来跳去,不过其中黑色幽默的部分还是显示力量的。
以顾长卫在《孔雀》和《立春》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主题多义化的诠释功力来看,现在看到的《最爱》应该远非他创作初始所要着力呈现的文本,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部值得关注和鼓励的电影,只是作为一部具有体制性探索意义的艺术电影,本来应该做得更好,正因其弥足珍贵而愈加值得惋惜。
换名字意味着什么?
就这部《最爱》而言,意味着换掉了主题。
虽然原来的名字《魔术外传》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最爱》这个名字却有些过于轻描淡写地把一部主题深刻的电影淡化成了爱情故事。
片头字幕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
在改革开放渐渐从东部沿海向内陆蔓延的年代里,即便对于一个偏僻的陕北农村,对于钱的渴望同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琴琴为了电视里的一瓶洗发水去卖血,结果染上了热病;得意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卖血,自己也跑到别的村子去卖,同样也染上了热病;他的大哥齐全靠做血头生意赚了钱,但是和家里的关系却日渐冷淡,最后搬离了村子,去了县城。
《魔术外传》中这个魔术的意思,并非是现实中的各种魔术表演,个人认为更接近于表现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状况。
在钱的冲击下,似乎所有人都达到了丧失理智的意识边缘:小海为了得到得意家的房子,用琴琴来交换;那两个没了良心砍伐木材的村民,虽然最终没有交代他们的结局,相比再多的钱也无法换来生命。
而在这疯狂的世界里,得意和琴琴的爱情却那么“不合时宜”地开放了。
尤其是结婚的那场戏,琴琴一身的红妆,得意戴着红领巾,所有的红色映在周围斑驳的灰、旧色彩中,显得十分扎眼。
但是即便是这样纯洁的爱情,也难逃最终病魔的侵扰,终于两个人可以葬在一起了。
《最爱》突出了这条爱情主线,并把它当作了本片的主题:趁活着,我们结婚吧。
虽然这样的爱情故事很伟大,尤其考虑到是在两个患有绝症的病人之间,生活中的分分秒秒都是那么的珍贵;不过,我们是否也有些许的遗憾呢?
究竟什么才是这部难得的反映艾滋病人生活的电影所追求的?
仅仅是一段伟大而又短暂的爱情就足够了吗?
一个热病患者,让一个家庭形同瓦解;一村热病患者,让周围村子的人几乎不愿接近;而目前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比十年前又快了多少?
当我们看到供销社的人用钳子夹着钱递给得意的时候,当我们看到那个掉了香烟的人慌忙地逃走时,当我们患病的人宁可一起住在小学校、而不愿意回家居住的时候,艾滋病似乎在把一个正常人“妖魔化”,虽然皮肤接触不可能传播,但是那些“正常”的人还是宁愿不去接触;虽然在病痛未发作时,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但是他们的世界却没有人愿意走进。
本来有2个多小时的片子,最终减到了“适合放映”的101分钟;虽然这是顾长卫磨了好长时间的作品,但是最终也难逃向市场妥协的命运。
还好参与演出的每一个人,都表演的十分出色,多少弥补了一些遗憾;否则这样一部打磨已久的电影,换来的可能是更让人伤心的结局。
只是我们真的希望,在电影审查的过程中,能够再放松一些,不至于发生更多的悲剧故事和遗憾结局。
无声的看完《最爱》。
老婆说,这片子看着难受。
没错,从片名,还以为会是部爱情片。
可它偏就不是。
据说,这部电影,片名叫过《魔术时代》,叫过《魔术外传》,还叫过《罪爱》,最后才叫了《最爱》。
据说,影片的导演剪辑版是150分钟,真正上映的时候,不到100分钟。
我们不去猜想这中间发生了些什么,但是这些线索足以暗示:这部片子,没那么简单。
影片从一个死去的孩子的视角来描述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
在一个偏远山村,很多人因为卖血而感染了艾滋病。
这些得了病的人,面对死亡的威胁,逐渐的失去尊严,失去亲人,乃至失去生命。。。
得意和琴琴,一个因为得了病,老婆连手都不让拉;另一个,则是因病而被丈夫嫌弃。
他们俩年纪般配,模样相当,遇上了自然会干柴烈火。
就像置身孤岛的一对男女,或者相濡以沫的鱼虾,他们之间不发生点什么都有些说不过去。
如果一味沿着这段始于奸情的爱情的线索,那么本片不会有太多的发挥空间。
与爱情比,得意和琴琴之间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友情。
他们是病友,更是战友。
无论是面对病魔还是冷酷的社会,他们是生死相依的伴侣。
他们如同扎根于对方的树,彼此汲取勇气,希望,和爱。
因为疾病这一特征,山村里的人被分为了两类:健康人和得了“热病”的人。
得了病的人,受到的待遇不是照顾与关切,而是疏远与隔离。
想起了某大人物说过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就有阶级斗争。
不排除某些人看到斗争就来劲,但这恐怕更是一种沉重的悲哀。
有了对立,必有强弱之分。
处于弱势群体中的,有人逆来顺受,有人得过且过,也有人选择的是抗争。
得意和琴琴选择的,就是抗争。
坚持结婚,对得意的老婆,琴琴的丈夫,以及风言风语的看笑话的所有村民,都是最好的抗争。
看到这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琴琴会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念叨:赵得意,商琴琴,自愿结婚,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
那本证书,是她经过抗争,夺回的身份,尊严以及爱的凭证。
最宝贵的东西,失而复得,怎不能让人热泪盈眶?
片子里关于抗争的隐喻有好几处。
他俩在野外大声做爱,得意在火车前奔跑。
这是是近期看的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
怒吼的钢铁怪物,象征着强权;而有些疯癫的得意,用他有些得意戏谑的笑,对着命运比出了中指。
气势磅礴的镜头,配上左小祖咒的配乐,只能用牛逼来形容。
得意的哥哥齐全其实也在抗争,只不过他抗争贫穷且不择手段。
赵家兄弟都爱唱”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
面对不公和压迫,哪怕这不公来自于老天爷,弱小卑微者也敢发出抗争的呐喊。
顾长卫不愧是摄影出身,再加上杜可风,片中的一些镜头美丽而清新。
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更是成了贯穿影片的一条线索。
红色是一种矛盾的颜色,既有生的灵性又有死的气息。
当琴琴刚进学校的时候,那一身红艳的棉袄,与整个灰暗的背景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
正是琴琴的出现,给死水一样的艾滋病人聚居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这一幕让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那个一身红衣的小女孩。
相信那团火红也给得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之后,在琴琴和得意结婚的那一刻,琴琴的衣装、高跟鞋,得意的领带,结婚证,还有喜糖,无一不是红色。
那红色喜气热情而又扎眼嚣张,与两位主角当时的心情十分吻合。
而在结尾的悲剧高潮中,沿着门缝渗出的鲜血则还原了红色所蕴含的死亡的特质,释放出让人绝望的窒息。
还得向演员们致敬。
国际章真的很美,演技也不错;郭天王又是一次突破。
拿到结婚证相视流泪的场面是他俩演技的证明。
濮存昕则可以用出神入化形容,他使人完全忘记了濮存昕。
蒋雯丽,蔡国庆,孙海英,都很OK。
王宝强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一句|”我也快没电了“相信能打动很多人。
最后要说的是陶泽如,牛逼是牛逼,就是眼神太犀利了点。
影片以小孩子的口吻来描述,自然应该会是平和,天真甚至还有些俏皮的。
导演可能想故意借此减轻些主题的沉重。
加上为了审查的通过,一些情节也语焉不详。
最大的败笔是影片尾声琴琴用身体为得意降温的情节。
不仅本身逻辑荒谬,而且容易让人误会这真的是部爱情片,让人忽视了这部片子的本意。
不过也许是导演故意的伪装呢。
跟爱情无关的话,那这部片子到底想说啥呢?
仔细想想,故事难道只是发生在那个山村;得了“热病”的又岂止只是得意和琴琴?
趁活着,除了结婚,我们还能再干点啥?
赵得意,一个现实中注定要遭人嗤笑的名字,却让一部注定苦出水来的悲剧焕发出令人意外的阳光一面和生命冲击力,而拥有这个名字的角色,让《最爱》拥有了最令人亲近的源点。
在与商琴琴第一次野外“作案”之前,赵得意一脸胜?在握的得意,明知二人身患的绝症会在不久的将来夺走一切,但他还是说:既然还活着,那就活出个意思。
然后,急吼吼地将半推半就的商琴琴一把拉进了草丛里,开始起那个有意思的人类行为来。
没有一脸苦悲的坐吃等死,没有呼天抢地的抨击谴责,《最爱》里的绝症病人一个个欲望鲜活,该偷鸡摸狗的还偷鸡摸狗,该调戏挑逗的还是脸不改色心不跳地飞段子、上咸猪手,该占便宜的一粒米都不落,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惹得影院里的笑声此起彼伏,全然不像是在观看一部苦情电影。
多好啊,没有一个像是正在被死神拖曳的倒霉鬼,如果把这一个个卑微的欲望都抹掉了的话,估计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没了人气儿的僵尸和戴着面具的活死人。
可想而知,那将是最没最没意思的事。
中国电影人,精通沉重悲苦,深谙形而上的意义,或是一味追求令人喷饭的笑果,但什么叫悲喜交加,似乎没人好好钻研过。
生有可恋,恋而生情。
赵得意们四处游走、活跃于天地间的生存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喜剧色彩,让《最爱》打通了生与死之间那堵看似不可跨越的厚墙,也让顾长卫截然不同于那些致力于义正言辞型悲情的中国导演们。
当然,《最爱》没有典型“悲喜剧”(Tragicomedy)的幸福结局,但也逃离了普通悲剧的可怖面目或是那股笨重,尤其是左小祖咒的配乐,以一种轻松、有时候近乎戏谑甚至是狂欢的调调,让一群绝症病人的死前生活,变得多彩甚至轻佻起来,变得似乎让人一时间遗忘了那个注定不变的结局,而结局的来临,又总是令观众猝不及防,比如“骑猪村妇”粮房的死,比如喇叭不离手的“活宝”角色大嘴的一句“我也快没电了”,让人莫名无言。
从《孔雀》、《立春》再到《最爱》,顾长卫电影一如既往地为那些企图挣脱黯淡绝望生活囚禁的人们提供演出大舞台,二姐、王彩玲和赵得意们,永远在时刻会吞噬掉自己的环境里或默默或执拗或张狂地昂首挺腰,拖着降落伞,穿着歌剧服,拿着结婚证,在大街里在人群中旁若无人展示即使是脆弱的快乐与骄傲。
在大时代里,他们不过是一粒粒可有可无的尘埃,转瞬即逝,但对于他们自己,活出个意思来,却意味着永恒。
在新世纪的城市各处和热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个恣意表现自我、追求生活趣味的年轻一代,但那些更多生存在乡镇和农村的国人,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无论从人们的关注焦点还是可以借助广为传播的表达手段,他们基本上面目模糊、乏善可陈,顾长卫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具有统一性的地域选择,将镜头对准那些普遍意义上毫无特色“小地方”里充满特色的人群,讲述他们的梦想与挣扎,快乐与破灭,欲望与不幸。
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人,于是有了一张张清晰的、可亲近的脸孔。
当我踏进电影院找到我的位置时,电影已经开演了将近5分钟了,但是当我坐下看了不到5分钟,那一幕红袄袄被偷的场景,我就想起来,4年前跋山涉水去HK找了半天的书:阎老的《丁庄梦》那一个因为“热病”没法出生的“我”,关于生存的梦;那一个对学校付出一生的“我”的爷爷,关于冲出小山村的希望的梦;那一个想要实现自己承诺的梦;那一个关于爱的追求以及孤独的驱赶的梦;那一个一个的梦,都因“热病”而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却又显得那么纯真美好。
对于书籍,详细内容我也早已不甚记得,而书本因为在内陆无法购买,几次转手相借早已不知所踪,无法将电影与原著相作比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顾导依旧发挥他煽情的功力,将主线放在了男女主角冲破世俗的爱,对乡村人民在生死面前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弱点的刻画,大多都是一一略过,但是大致还是进行了些细节上的刻画,例如某2位村民利用琴琴与得意偷情之事进行要挟,进而获取自己所需利益;例如当“我”的爷爷被斥责其大儿子“害”了全村人,而赚取大笔钱财“住进了城里”时的各种羡慕嫉妒恨;及琴琴的丈夫在同意与琴琴离婚时趁机敲诈,等等...当电影每每播到这一描写刻画农村人的愚昧无知之时,电影院里总是响起一种短暂而急促的笑声,显得那些人仿佛并不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原著,我大概还是有些许印象,除去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愚昧无知以外,当时刚刚上大学的我,对于书中大段大段的性爱描写,刻骨裸露的笔锋,还是大为震惊的,而相对于顾导的作风,电影就显得内敛许多,一开始也仅仅是“摸奶”而已,后来稍微比较入骨的也只是一些“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呻吟,与记忆中所感受到的震撼相比,还是较为保守了些,不过年代也有些了,未免失真。
前面说过,顾导在此片中还是着重在琴琴与得意之间不顾一切的爱情,那2人在生死面前,为求“死而同穴”的决心,实在是让我感到无比的,感动。
一个男人,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其受委屈痛苦不堪的时候,愿意走在她的前面,为她担下所有的责任,就是为了能不让她受到伤害;一个女人,为了和自己心爱的男人结婚,愿意放下自己死死抓住的尊严,下跪在“未来岳父”面前,说出自己从不对他人说出的内心的话。
这样的爱情啊,的确让人动容。
可是当曲终人散,片尾响起章子怡那略带骚味的结婚证书“repeat”时,我还是感到了些许的悲哀。
特别是电影散场后,人们等不及片尾曲就走光时,我一个人从最后一排往前走,听着那悲凉的秦腔,那悲哀就好似被放大被阳光照射一般,无处躲藏。
P.S.有一段剧情,无关爱情,也无关人性。
当得意疯狂地跑在火车轨上时,也许他一开始是为了吓吓琴琴,也许他一开始是希望琴琴能替他担心,可是当他越跑越过瘾,影院的观众们都开始替他捏一把汗时,我内心深处一种关于死亡的恐惧却不知不觉地,彷如水鬼般,倏地抓住我跳动不已的心。
即使赵得意用他不那么标准的陕西口音总是说着“活过一天是一天”,但是那一刻,我还是感受到了,在死亡面前,那强大的恐惧。
当时我是因为这片子题材去看的(艾滋病),但是被演员演技震撼了。
郭富城居然是原声台词,还不违和。
章子怡的女主表演的很精彩,个人觉得不比一代宗师差,真的算演技巅峰。
每次看的时候都哭的稀里哗啦。
每个配角都很出色的完成了人物塑造。
故事在可以公映的范围内表达了导演想表达的一些东西。
讲的很完整,就是故事偏压抑。
反正当时看完电影就觉得郭富城章子怡这种演员好好拍戏,我就一定会去贡献电影票。
一直觉得这两人在一起只是因为相互依靠,结尾的降温桥段却让这段感情超越了爱情的高度。
人性的贪婪、欲望、无知、劣根性直戳人心,绝对的好电影。
有几个很俗的段子:一. 据说大地震之后保险套的销量会成倍增长,灾难造成的不安全感需要身体上的满足来填补。
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起码它来得实在,比你上影院消磨时光却不幸撞见一部烂片强得多。
一个半小时的欢愉仅需几个安全套的价格就能买到,当然如果你活儿够好,不仅连这几块钱都能省下,还能收获妹子满足的眼神。
二. 《老井》里的旺泉和巧英被困在一口深井里,按照官方介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两人在将死之前的最后动作,就是“终于做了一次夫妻”。
我觉得这句话没说完,起码应该改成“做了一次夫妻做的事”。
姑且不论这事儿不是夫妻也能做,好歹让人明白俩人不是在井里拜了天地。
三. 我不知道得了艾滋病心里是啥感受,但我猜想,也就跟被困在井里差不多了。
死是早晚的事儿,但这事儿一旦摆在眼前了,就有点膈应,有点儿让人毛骨悚然。
困在井里的幸好是俩人,相互开导不至于胡思乱想。
得了艾滋的是一大群人,却一个绊一个的脚跟,谁也瞧不起谁。
《战争之王》里面,凯奇怕被妓女传染艾滋病而要带套,结果伊悠悠地说:“这世界上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事情能让我们瞬间失去生命,何必在乎那些十年之后才能置你于死地的事呢。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幸福得可怕,甚至担心下一秒就会一切崩塌。
还好安全感离我不远,就在一公里以外的男生宿舍。
看完电影回来就快断电了,简单地说,影评就一句话。
参见题目。
得了热病的人,注定悄无声息的离开,这部电影也是。
我写影评的这天,电影第三天上映,就撞上了《速度与激情5》这部大片。
没几天功夫,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该上了。
很难想象那时还会有谁会关注这部国产电影。
一部电影,先被强剪1/3,又被安排在这种档期上映,换成别的导演,怕都会在媒体前小媳妇似得控诉这种不公平待遇。
但顾长卫没有。
或许,和片中那些因贫穷而卖血,却感染艾滋的病人相比,我们每个人都会忘记自己的那点不公平。
毕竟这种不幸,绝不仅仅发生在电影中。
不幸,从老柱柱说起。
老柱柱是娘娘屯这座陕北山村里唯一的教师。
从两个儿子名字可以看出,这兄弟俩的出世曾给他带来怎样的欢乐。
齐全,齐全!
这日子不缺吃和穿,白天有一群娃娃等我教书,晚上有个婆娘等着我吃饭。
本来就受全村人敬重,现在又有个大胖小子能传宗接代。
这日子齐全了,就起名齐全吧。
得意,得意! 咱婆娘的肚子真争气,没几年又给添了个儿子!
老子真他妈的得意啊,这老二就叫得意吧。
那时的老柱柱一定想不到,这是他好日子的尽头。
婆娘几年后就走了,而这两个儿子长大后,先后摧毁了一切他所珍视的美好。
老大当了血头,老二搞了叔伯兄弟的媳妇;老大变成传播艾滋病的灾星,老二自己得了艾滋;老柱柱失去了老大生的长孙,又将失去自己生的老二;因为老大,娘娘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艾滋村,小学里的孩子们都被吓走了。
老柱柱固执的守着学校的财物房舍,期待有一天孩子们会回来,却又因为老二的丑事,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学校被洗劫一空。
但在片中,他却还算得上一个幸运的人。
他还能好好活,他们却只能死。
有些人甚至是急着死。
若是能像癌症病人一样,亲友在床前围绕着,那他们也会留恋生吧。
可这被当作瘟神的日子,唱小曲的老头二骚一天也过不下去了。
在死前他曾高兴过,老柱柱带来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有新药了,热病能治了。
这药能不能吃上倒是小事,重要的是有药可医,那他们就是一群普通的病人,就像是得了感冒或者梅毒一般无害,还能活在正常人中间。
那天他不再是瘟神,又变回了受人欢迎的艺人。
一个唱曲儿的老瞎子,那种没有人敢围过来听的日子,还是一天都不要过得好。
当谎言被戳破时,他倒头就死,干脆利落。
所以这当然不是一部爱情电影。
它是一副群像,面对最悲哀的死亡,有的人拼命去挣一副棺材板,有的人耳后边枝花对你回眸一笑。
当大多数人都在默默等死时。
有两个人却想好好活着。
堂堂正正的在一起,活半年,半个月,都行。
得意一天是一天。
当这种愿望也只能是奢望时, 就让人难以释怀。
最后说句跑题的话。
艾滋病在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横空出世,无药可医。
那时人们不知它为何而起,只见其从何而来,便将之归结为上帝对人类性乱的惩罚。
将绝症与罪孽联系在一起,其实颇让人心理上过得去。
死出游因,总好过飞来横祸让人死不瞑目。
可在中国,艾滋病随着非法采血在最贫困的农村传播时,却没有相应的罪能给予人这种虚妄的安慰。
这些人有什么罪呢?
卖血换点钱,买一瓶城里人用的洗发水算得上贪婪之罪么,吃两袋城里人才吃得上的白面算得上骄奢之罪么,买些生活必需的药物算得上贪生怕死之罪么。
如果真得要为这种灾难找一个相应的罪的话,那也许应该是,有人很穷,有人很富,他们近在眼前,远在天边。
却没有一种正常的渠道,让穷人变成富人。
这或许称得上该遭天谴的罪孽,也值得有些人来承担。
可就像大变活人的魔术,一阵眼花缭乱的烟雾之后,才发现被关起来受刑的,已经换了一拨人。
PS 小孩儿的旁白好像陕北版麦兜。
左小诅咒的配乐很赞,不过完全被脱胎于陕北民歌的《吹牛》抢戏了。
这小曲儿是这么唱的:孔老二,给我管过账。
张天师,给我看菜园。
…老婆子,我有八万六啊。
好儿孙,我有十万三。
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
你看我体面不体面。
当时听着挺开心,回去才想明白,这说的是身后事。
唉,吹牛只能在阴间. 活着难得体面的时代,只好希望死后真有一个过得上体面的生活的世界。
要是还有来生,再投胎时记得别选very hard模式。
距离上一次的文字已经一年多了,我在省台实习的时候没有写,我得抑郁症的时候没有写,找到工作并对未来有宏伟蓝图也没有写,总之在这一年多发生了很多的事情都没有写。
但就是昨天看了一部名叫《最爱》的傻逼电影,重新点燃了我逼逼叨的斗志。
我承认我是个土鳖,在电影院只看过五部电影。
我是说我知道什么叫电影之后,不是小时候排着队被赶进电影院看《小兵张嘎》《地道战》之类的影片。
这五部分别是《2012》《南京南京》《十月围城》《全民超人》《闪电狗》。
好吧,听名字就能想到后两部不是冲着电影去的。
但昨天看《最爱》真是冲电影去的,虽然直到上映我都没看到这部烂片的宣传,我压根就不知道有这部片,但看微博上人们感动啊感动啊好鸡巴感动啊的评论之后,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看一下。
因为好久都没被感动过了。
而且还有人说这是一部有血有泪的诗,的确,有血,有泪,有屎。
我的评论是:这是一部啊你妈的电影,这是一部坑你爹的电影,这是一部不叫电影的电影啊!!!
如果用五颗星来给电影打分,老子的分时负五颗星啊!!!
顾长卫尼玛给老子退钱啊!!!!
这部电影用一句话就能讲完啊,一个人让村子里的人卖血,然后很多人得了热病,死啊死啊死啊死啊死啊死啊!!!
影片尼玛就结束了啊!!!
什么狗逼剧情啊!!!
而且还号称是顾长卫的电影三部曲啊,顾迷糊眼你知不知道尼玛最后一部曲你跑调了啊,严重的跑调啊!!
《孔雀》还能表达点意思,主要是我喜欢故事发生的年代,《立春》主要是在我们家那边拍的,因为方言很爱那个电影。
而这个破逼《最爱》从头到脚没有我喜爱的部位啊!!!
说说电影的名字,电影最开始叫《魔术时代》,尼玛在拍NBA纪录片啊,最后确定是个剧情片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男主角不会是刘谦吧,听说那厮也要演电影了。
后来公映的时候叫《最爱》,尼玛什么狗逼名字啊,最爱是有多爱啊,叫《最2》好了,这名字起的完全就是为了和前两部对称啊,都是两字辈的。
看完整个电影,还不如叫《一个村子的离奇死亡》呢。
下面我就记录一下从一开始死到最后的人们。
影片一开始一个小孩蹦蹦跳跳的走着,拿个放大镜照了一下一个很红的苹果,就鸡巴很离奇的死亡了。
尼玛苹果遭到核辐射了啊!!!
尼玛那个苹果是白雪公主后母的啊,被下了诅咒了啊!!!
接下来就是各种离奇的死亡。
一个瞎子边拉二胡变唱歌,边拉边唱就给死了啊!!!
孙海英为了找个小红本本给找死了啊!!!
马大姐夫因为她老婆穿了红棉袄给吓死了啊!!!
蒋雯丽因为骑猪给摔死了啊!!!
王宝强因为缺电给缺死了啊!!!
最受不了的就是他还别了野花插在耳朵上,尼玛以为自己是王二车纳强啊!!!
你三太子的气质去哪了啊!!!
给章子怡郭富城锁门的那哥是因为吃了他们的喜糖给甜死了啊!!!
章子怡是因为得了热病泡在水里给冻死了啊!!!
郭富城是把自己砍死了啊!!!
最后再咆哮一句:尼玛什么狗逼剧情啊!!!
来说说《最爱》的人物,影片中章子怡和郭富城也太不像是村里的人了吧,这难道就是为了商业和艺术完美的结合?
又有票房又有艺术?
再来说说顾迷糊眼确实在圈内有很好的人缘,这么多的人都过来客串。
把李丹阳和蔡国庆都拉进来了。
而姜文和陆川的客串完全就是现场临时想的啊,跟逼和整个剧情没有一点联系。
幸亏把交通协管员的冯小刚给删了,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哪来鸡巴的协管啊!!!
唯一的一个亮点可能就是把中老年妇女的偶像濮存昕弄成个大反派。
总之顾迷糊眼是把众多明星客串当成一个卖点了,让观众大家来找茬的,看认识几个。
来说说剧情,其实真没什么好说的,真不知道从头到尾在演什么,说死就死了,死前没有一点征兆。
最让我受不了的一点是章子怡因为想买瓶洗发水而卖血啊!!!
太他妈的扯淡了,这让蔡国庆的面子往哪搁啊,在90年代自己那么漂亮的老婆因为没有洗发水而卖血,这个男人白他妈的当了啊!!!
真不知道顾迷糊眼是怎么想到这个理由的。
说是最爱,什么伟大的爱情,单纯的爱情,看完整个电影快点刺瞎我的狗眼吧,我真没看出来哪伟大了。
明明就是干柴烈火,男欢女爱么。
两人都在等死,实在太无聊了,干脆两人一起搞吧,这样日子过的还快些,也不怕谁给谁传染上了。
哪鸡巴体现出伟大来了,换我我也会啊!!!
整部剧看下来就是章子怡的高潮来的太快了吧,没等两下就在那开始叫了,什么跟什么啊!!!
顾大导演觉得两人这么干实在是没多大意思,干脆玩乱伦吧,这个刺激。
于是就出现了郭富城说:娘,我想吃奶。
章子怡说:爹,我想吃鸡!
最要命也可能顾导最想催泪的地方就是结尾章子怡泡到冷水里,想用自己冷却的身体来给躺在床上呻吟的郭富城降温,结果郭富城没体温没降下来,把章子怡给冻死了。
按正常逻辑的话是把郭富城放到冷水里,章子怡不停的给他浇冷水才对啊。
你爬在他身上,那不是他更热么,逻辑都不通啊,顾导!!!
要说亮点就是章子怡又裸了,不知道又是谁会在不久后站出来说我就是那个裸替啊!!!
最后说说影片的台词,郭富城对章子怡说:我们结婚吧,趁活着。
结果发现一开始那小孩死了以后还能结婚啊,虽然女方样貌由不得他挑选。
还有就是郭富城说:得意一天是一天,多活一天赚一天。
尼玛这不是现在贪官们的真实写照么,这样说会误导大众人民的,是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赵得意,商琴琴,自愿结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这句话被章子怡哽咽着重复了N多变,尼玛你是民政局的代言人啊!!!
催泪能不能编点好的台词啊!!!
顾导,求你了!!!
《最爱》,男的看了蛋疼,女的看了乳酸。
剧情太单薄拉。俩猪脚也不给力。
体现了他们的困难,表现了生活的向往与美好,视角独特:以一个死去的孩子。台词朴实 镜头简单朴实而漂亮,演员有点唬人
郭富城要拿又一个影帝咯~
很垃圾的电影,要不是有艾滋病这话题,不会去看
至少是原创
我叔和商琴琴爱的就像课本上的喜马拉雅山,全村、全世界都看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人一轻狂,就算是喜马拉雅山也会塌下来的......赵小鑫你要是还活着,新概念还有四娘韩寒屁事啊
完整版呐
我想看魔术外传
影志看过最爱"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 无言以对,唯有给《最爱》颁发各种5星奖章:给章子怡、郭富城的片尾戏5星,给龅牙濮存昕5星,给骑猪的蒋雯丽5星给“我呸”的蔡国庆5星给大嘴王宝强5星,给找日记本的孙海英5星每一位演员都颠覆了他们自己,叹为观止。最后一个5星,送给那头被
所谓最爱,只因为是最后的爱。
這tm都讓雯麗當大配角了,故事還不咋的
找到87版《红楼梦》看完结尾的感觉,世界突然灰暗,一连几天拔不出来。
不敢相信居然会有一部电影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扬艾滋污名化。
好凄惨的故事,听说未剪切版本中得意和琴琴的戏份只占30%
好故事,好意识,可是演员一张嘴,全是错的。一帮政协委员+海外友人,没演过一个王宝强,在这一点上,还真别笑话《乡村爱情7》
我挺喜欢这部很多人不喜欢的片子,和我家宝贝一起去影院看的,一个大男人,在影院里就那样看哭了
很多人爱《最爱》,也相信大家是真喜欢,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最爱》是顾三部作品中最差的一部,它失去了顾一贯以来的冷静和专注,兼顾太多,导致爱情主线最终因过于猛烈显得廉价。对顾来说,一部旨在眼泪和感动的电影,是后退。
。。。
在特定环境下的两个人干柴烈火,濮存昕本色演出,社会发展的黑暗史都在他身上重现了。
坚持的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