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浩劫

Deepwater Horizon,深水地平线,怒火地平线(台)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迪伦·奥布莱恩,约翰·马尔科维奇,库尔特·拉塞尔,吉娜·罗德里格兹,凯特·哈德森,J·D·埃弗摩尔,乔·克里斯特,约翰·阿米乔,布拉德·利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香港语言:英语年份:2016

《深海浩劫》剧照

深海浩劫 剧照 NO.1深海浩劫 剧照 NO.2深海浩劫 剧照 NO.3深海浩劫 剧照 NO.4深海浩劫 剧照 NO.5深海浩劫 剧照 NO.6深海浩劫 剧照 NO.13深海浩劫 剧照 NO.14深海浩劫 剧照 NO.15深海浩劫 剧照 NO.16深海浩劫 剧照 NO.17深海浩劫 剧照 NO.18深海浩劫 剧照 NO.19深海浩劫 剧照 NO.20

《深海浩劫》剧情介绍

深海浩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麦克(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是位于墨西哥湾的石油钻塔深水地平线号上的安全维修人员,在和妻子弗里西亚(凯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饰)告别之后,麦克将再度面对长达21天的连续作业。麦克的工作经验非常的丰富,在他任职期间,钻塔上没有发生过任何的生产事故,他因此深受上司和同事们的信赖。 项目负责人唐纳德(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希望能够加快开采的进程,但麦克表示这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唐纳德并没有听取麦克的警告,而是一意孤行,导致钻塔中发声了剧烈的爆炸。霎时间,火海淹没了工人们,126名钻井工人被困在死亡的边缘线上。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皎若云间月坏账银行第一季吉诺密欧与朱丽叶大明帝国之夜来风雨未来的秘密大明妖异录麻烦一族末世人间道大群第二季听海哭的声音陪护一小时晕影爱情探长雷布思第一季名侦探柯南特典:9号半之花愤怒的牦牛众王驾到我只是想走走破网而出旅行社的故事达格利什第一季文字与图像少年赌圣想见你父母蹩鼓小子功夫白粉飞第一季手卷烟不许动幻想嘉年华A名单

《深海浩劫》长篇影评

 1 ) 人祸,往往比天灾更加让人痛心!

前段时间分享了《火海凌云》,我称它是今年迄今为止最好的灾难片。

不过今天兴起去看了《深海浩劫》,算得上又一部值得看的灾难电影。

《火海凌云》是天灾,人类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行为,观影的感受是感动。

《深海浩劫》是人祸,所以影片中的每一次爆炸,每一次死亡,都是心痛。

虽然个人觉得《深海浩劫》总体不如《火海凌云》,但它为现在社会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都是值得反思的警钟。

而且这样的安全问题是人类生活一直存在的问题,贪婪、利益、指标、目的,所有的求快求胜,都是以草菅人命为代价。

电影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2010年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所引发的原油泄露事件。

6年后故事被搬上了荧幕,依旧惊心触目。

可能是为更好地还原事件的本身,所以在电影中并没有设定过多的意外情节。

不像一些灾难片会为了加强故事的紧张程度,不断地加入一些灾难中的灾难,或是出乎意料的意外,或是面对死亡中人性的黑暗。

《火海凌云》中没有,它只是一次次强化井喷可能会出现,而每一次深海下压抑的画面,都会让人产生恐惧感。

讽刺的“延工43天”,比“距离竣工43天”更加可笑,当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不顾安全隐患而强硬要求开展施工,也就注定了这场灾难不可避免了。

而基层的员工却欢呼雀跃,他们觉得总算可以开工,总算可以迎接完工,他们幻想着回家打高尔夫,幻想着回家可以去钓鱼,幻想着离开看不到边际的浩瀚海洋。

其实这些幻想并不能怪他们,在没有安全感的深海中,每个人都会想要离开。

只是面对灾难即将到来,对于观影者来说这样的画面会让人痛心。

影片后半段基本都是爆炸、火海的画面,没有司空见惯的灾难片里那种险情中还得墨迹一下,唠叨一下,抒发一下感情的情节。

可能也是这样无尿点的灾难现场,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青睐,因为在前面半小时铺垫,我有一会也快睡着了。

(不怪我,坐我隔壁的一位大哥租了个按摩垫,呼呼地睡了半小时。

我也被催眠了……)可能导演也只是为了还原事件的本身,所以并没有大刀阔斧地去反映现实和批判人性。

整部电影看完,感觉就好像经历了场灾难,知道灾难的起因是人为,却也没有更深入地去思考的时间。

很庆幸电影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主角麦克也像平凡的人一样存在,他和里面的每个人一样都想着要救人。

最感人的可能是戴尔为了救所有人而牺牲了自己。

而最悲情的是安全员吉米最后在船夹板上点名的场景,当点到的人没有回应,所有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

结局有点仓促,但可能说的不多,反而值得人去深思。

最后在接待幸存者的酒店,活着的人和亲人相拥而泣,失去亲人的人,捶胸顿足泣不成声。

这样的画面,可能比灾难现场更加痛心。

 2 ) 很好看!

深海浩劫 (2016)7.02016 / 美国 中国香港 / 剧情 冒险 灾难 / 彼得·博格 / 马克·沃尔伯格 迪伦·奥布莱恩

你要知道这部电影可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相对来说,我觉得电影里的主员人工可能还真的是配不上英雄,就是我感觉最后他其实并没有拯救出这个石油井吧,其实也拯救不了,也正常,毕竟他那可是毁灭性的打击吧,不过男主角还是把那个女主给救了出去,这可能算是他比较英雄的一面吧,相对而言我觉得这个事故还是挺惨烈的,毕竟这么出名。

 3 ) 你不知道的《深海浩劫》

1. 影片制片人联系了马克·沃尔伯格并告诉他,他们希望在影片里看到老一代和新一代影星的屏幕组合。

随后沃尔伯格联系了他认识的老一代演员像Jack Nicholson。

出乎意料的是,剧组希望马克·沃尔伯格充当影片里那个老一代的影星,而其他人则喜欢Dylan O Brien充当那个年轻的影星。

2. 为了拍摄影片中的油井Deepwater Horizon, 剧组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梅特,也就是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油井。

剧组打造的油井被认为是最大的舞台立体布景道具。

3. Kate Hudson也就是影片中的Felicia。

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和她继父Kurt Russell的照片,即影片中的Jimmy。

她说这是她第一部和她继父有合作的电影。

4. 影片中饰演海岸警卫队中尉的角色(Graham McGinnis)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一名海岸警卫队新奥尔良航空站的直升机救援泳者。

5. 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式上让观众们一一起立鼓掌。

6. 这是第二部马克·沃尔伯格与导演Peter Berg合作的电影。

第一部合作的电影是Lone Survivor(2013),也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7. 影片最后的拍摄日期为2015年8月7日。

8. 这是首部马克沃尔伯格与迪伦奥布莱恩(Maze Runner移动迷宫男主)合作的电影。

9. 许多在墨西哥湾油井工作的员工拒绝把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改编成电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遇难者的不尊重。

但是Mike Williams-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的幸存者,一度支持把这个事件改编成电影,因为他觉得很有必要让别人知道他和他的员工在油井泄露事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而且电影剧组的目标也是想让影片看起来尽可能的贴近实际情况。

10. 影片刚开头可以听到一段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录音,取材自灾难发生几天后的审讯。

11. 电影里女主打电话打听深海地平线油井的情况时,电话那头说有看到火光冲天,并且有人从油井上往下跳。

实际上确实是这样,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中,由于事出突然,大部分人来不及疏散,部分工人被迫从75-100米高的油井上跳海逃生。

12. 影片改编自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油井泄露事故,深海地平线。

爆炸事故发生三周内,每天大约有21万加仑的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4 ) 纪录片方法拍灾难片,好

钻井监控室资方和工方因为钻杆和压管线压力不同而争吵是否停止工程的这一段, 镜头控制得真好。

狭窄的室内戏,镜头切换得很流畅,以及诸多窗外窥探视角,镜头一直在有意抖动,非常具有真实感。

用拍纪录片的方法来拍灾难片,极易代入观众视角,这个手法非常好。

此外看得出来电影对钻井平台工作的基础知识是下了功夫的,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的观众也能轻易理解。

电影里海底泥浆井喷以及火灾爆炸的场景做得逼真,人受伤的情形也都非常合理。

令人惊喜的一部片子,在一众巨物灾难片、自然灾害片、全球末日片中显得别开生面。

 5 ) 聊聊我所知道的

为什么打五星?

因为我有切身的感受。

自我介绍下,我也是一名石油工人,来自海上。

影片开始介绍了几个主角的家庭,看似生硬,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就是普通人,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家长里短,再正常不过。

永远修不好的柜子,永远修不好的车子,这样的例子太多。

每次分离就是都充满了不舍,尤其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对于外行来说,怎么形容自己的工作?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油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于地下,所以更别说介绍这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太难。

主人公就很聪明,易拉罐,轻而易举,简单易行。

坐着飞机去上班,看着高大上,其实就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和公交车没什么差别。

撞上鸟,或许是一个不详的开始,或者说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

到了平台,和同事交接班,顺带拉拉家常,吹吹牛逼,讲讲在家里的趣事,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钻工说自己毕业于哪哪哪个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国内差不多都是这样,全是大学生。

事故原因,事故经过都讲的还算详细,画面处理的比较震撼,不做过多评价。

对我而言,这是个对外介绍的窗口,打分什么的肯定会多多少少有点片面。

最后有些人在质疑,只不过是死了几个人而已,算不上灾难片,真正重要的是后来的污染。

我感觉,说出这样话的应该都是坐在办公室的官老爷。

能侥幸逃出一命已经得感谢苍天了,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官老爷哪一天在遇到危险时能不能逃出生天。

这部电影是我拉着父母一起看的,我本来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工作环境并不是他们想象的多么轻松,而老爸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不过是一个安全事故罢了,哎,我很寒心,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带他们来看这部电影的用意。

发生这样的事故,美国尚且如此,我是不敢想我国会是什么样子。

希望再也不会像渤2那样。

写的比较乱,想看就看吧,不看也无所谓。

 6 ) 和平时期最严重的海上漏油事故!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电影通判”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深海地平线海上钻井平台突然爆炸起火,11人死亡,数人重伤,海底大面积漏油,幸亏当时来往海岸的穿梭油轮停在岸边,否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深海地平线美国国家海洋局估计,漏油量约为每天1000桶左右;已造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国家海洋局称,这是“和平时期最严重的漏油事故”,此次漏油事件给沿岸渔业、野生动物、旅游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并为此“感到恐惧”。

深海地平线2016年,根据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改编的电影《深海浩劫》上映,影片中对英国BP公司进行了严厉谴责,由于这是租用的钻井平台,为了不耽误采油工作,很多关键部位到了检修期却不停工检修,许多零件还在凑合使用,最终引发这次灾难。

事故起初,试图采用灭顶法、盖帽法堵住海下受损输油管道,但是均告失败。

深海地平线爆炸伊朗由于在深海打减压井技术的独特优势,主动提供帮助,最终国家海洋局采用了伊朗提供的这项技术,以可靠的方式永久性封住海底漏油,可这已经距事故发生过去了整整87天!

深海地平线2010年被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但是此次事件却成为检验海上漏油浮油清理技术的实验场,相信这也为中国东海巴拿马桑吉油轮爆炸,凝析油海面泄露能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充气式防线浮油清理:第一时间在海岸沿线设置充气式防线,中间地带采用各种方式清理浮油。

一是喷洒石油分散剂,二是通过可控燃烧,三是微生物降解,四是撇油以及直接收集方式,即使这样,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清理的泄漏原油只约占总漏油量的75%,余下的25%以浮油、油球的方式继续存在,并随海浪冲到墨西哥湾沿岸,有些沉积在海床,等待在大自然的降解,而这个过程大约是500多年。

可控燃烧奥巴马在墨西哥湾漏洞57天发表电视讲话,除了施压英国石油公司(BP)为此次事故承担全部费用,更重要的是反思了美国过度依赖和过度消耗的石油政策,主张大力学习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并称这将是现在和将来美国必须要做的事情。

特此声明:此文章为微信公众号“电影通判”作品。

 7 ) 深海浩劫注定会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电影

首先说明,我是一名近海石油工程师,以下内容是我看完电影后发在朋友圈里的内容,因字数过多,只能写成影评形式,内容不多,欢迎指正。

《深海浩劫》这部电影本身就不是普通的灾难片,没有一定的背景估计也不会看懂。

所以当我看到有观众在评论里给了一星并且说“除了爆炸特效这个亮点外其余都是走马观花似的不停切换场景,之间没有关联,剧情牵强”时,我丝毫不感觉意外。

确实,当刀没有划到自己身体上时,你是体会不到那种切肤之痛的。

除去争议本身,我不得不说导演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虽然有些纰漏,但丝毫不影响很多处对细节的刻画,这种刻画很真实,甚至真实的让人感到恐惧。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电影中大部分前期背景介绍中没有夸大的话,BP和Transocean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安环部的王经理给我们讲过,危险就像老虎,想要避开危险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关进笼子里。

而平台上各式各样的仪表,烟探火探可燃气探头联动作用,再加上各级关断,很大程度上就能把危险控制住。

具体的我就不说太多了,总之请大家放心,国内的平台上管理远比老外的严格,大家工作也不会太懒散,PM及时做的话会减少很多设备的损坏,出现损坏时也会及时维修,再不济会换新,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到处都是故障,连最基本的二级关断的设备都是坏的。

 8 ) 第一次写影评

以前看完电影总要品头论足一番,这次看完不知道说什么。

很震撼。

有个细节印象比较深刻,片头镜头扫过户外工作的员工,有个人比出了打高尔夫的姿势,后来在片尾遇难人员照片中看到了原型,照片中的男人正教他的小孩打高尔夫。

其实我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给人们警醒,而不是单纯的看特效视觉效果。

我期待有原油泄漏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场景,有海岸上漂着死鱼死鸟的场景

当然了,视觉效果真的相当好,那个平台是真真切切按照烧毁的深海地平线搭起来的,可见导演用心。

 9 ) 《深海浩劫》到底死多少才能算作灾难片?

一点说明:每个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从理工科或者职业角度,来看本片,的确是保真度较高的影像,像纪录片,却比纪录片更加刺激;像剧情片,却又多了很多过瘾的细节;但我想说的是,从本身这起灾难事件来说,美国人的视角仅仅停留在灾难的开端,无疑是离伟大还有十万八千里2010年4月20日,一个甲烷气泡从海底冒出,随后演变的蝴蝶效应,导致“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36小时之后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和炽烈的火焰,沉没在墨西哥湾。

事后统计7人重伤、11人失踪。

电影《深海浩劫》在六年后以逼真的影像还原了这一事件的始末。

对数字敏感的人跳起来说,才死了11个人就能拍灾难片。

言下之意,每年我们的高速公路上和煤矿井下比之惨烈的不可胜数,都可以立刻封道改成片场,串起来拍成连续剧。

有这种世界观的人,他的数学老师功不可没。

韩国电影《隧道》,今年影响力仅次于《釜山行》,全片只死了两个人。

依照以上思路,按死亡人数来归类电影,大概这应该是部喜剧。

当然我们都知道不是。

灾难片中“灾难”二字虽须突出,但比惨这种事情,交给在华府门口卖身葬父的代号9527做就可以了。

生命被掩埋,却让平日里不显的人性于暗处发光,才是灾难片一贯为之的主流价值观。

《深海浩劫》很想做到这一点,可惜未能成功。

同样遗憾的是马克·沃尔伯格等人领衔主演的几个主人公,他们很想阻止这一切灾难的发生,虽然按照《星际穿越》中提到的“墨菲定律”来看,这一切都是迟早的事。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电影除了如烈焰地狱般的灾难现场外,剩下就是围绕这个该死的定律,讲了两拨人去做钻探石油这件事,然后其中一方的选择导致了这场人祸。

这一次,美国人毫不犹豫地将这盆脏水泼给了BP为首的英国人。

电影中,美方形象代表马克·沃克伯格,术业有专攻、爱岗敬业、一丝不苟,除了喜欢上班的时候蹭公家的网络和老婆激情视频聊天之外,简直可以称之为劳动模范。

而英国人的形象发言人——BP公司,则被描述成了既官僚又贪婪的灾祸之根。

电影中BP公司负责人的形象,完全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对于资本家的定义来量身定做的。

“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石油行业至于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高的利润,那不是电影和我们所关心的。

《深海浩劫》唯一想做的就是把屎盆子扣在英国人的头上,将其中的代表人物塑造成利益熏心的模样,而美国人自己则团结友爱地背靠着星条旗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勇敢地活下来。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场只造成11人殒命的事故,只是灾难的开始。

且不说那些失去顶梁柱的家庭如何捱过伤痛,单论这场新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原油泄漏,让整个墨西哥湾承受了不可磨灭的伤痛,用当时媒体的话说——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

断章取义的粉饰,让《深海浩劫》的格调陡然间降至水平线之下。

更可怕的是,以马克·沃克伯格为首,几位主人公全程打酱油,颇为生硬的同事之情以及有惊无险的绝地逢生,切不要说和海洋灾难史诗《泰坦尼克号》相比,哪怕一部《完美风暴》,人和环境之间命运抗争下令观众飙出的泪,也要比《深海浩劫》多出十加仑。

更重要的是,对后续的环境毁灭置之不顾,单单选取灾难源头中的小人物来歌颂其英勇,这种不能说它错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的套路,真是让中国人民见识到了主旋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广泛性。

不同的是,美国人在灾难过后选择在好莱坞开机。

而我们比较省钱,我们一般会挑个良辰吉日开会……

灾难发生后,相关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救灾工作,并第一时间慰

 10 ) “BP赶进度”是背锅侠,真正原因不是没做测试而是管理不善

1、男主并不是安全主管,只是电子工程师,对平台很熟悉,负责各种设备检修保养。

片中他没有参与任何安全直接相关的重大监测和决策、操作,也没有“一票否决权”。

2、男主说“你刚好装够降落的汽油,不是聪明办法。

是用希望当作策略”,意思是“安全保障必须留足余量,不能刚刚够。

不能指望于理想值,要有更坏打算。

”这个意思不是描述平台的现状很糟糕,而是说保障措施应该做更多。

反方的BP人员意思是已经做得够多了。

3、片中显然将BP人员描述为反角,强行推进进度。

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安全保障和进度永远是一对矛盾,此消彼长,任何行业的任何操作,都要选取合适的边界,无限度的安全保障是没法干活的。

打个比方,你出门上班有危险,但不可能像宇航员一样级别的防护。

片中双方都有流程和安全意识,都能分析问题,只是判断有分歧而已。

片尾的旁述“对BP督导员的过失致死指控,在5年后全部不成立”也证实了此点。

4、并不是因为BP进度拖后才雇佣了平台,而是BP雇佣了平台,平台没赶上进度。

这个逻辑很重要,解释了为什么BP要催进度,有助于理解“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BP是勘探、选点、设计、发包方,平台只是租用的施工方,执行进度。

催促进度当然是合理的。

当然,没做固井水泥测试是个错误,但这不是整个事故的原因。

事实上,他们争吵之后完成了这个测试,只是双方对测试结果都判断错误了。

如果认为没做这个测试,那就是没看懂。

5、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安全主管”,BP人员更符合这个身份,他们相当于这个平台的监理。

6、“油气和发动机摩擦,造成了第三次爆炸”——这个说法显然没有一点工科常识——应该是油气通过通风管道进入走廊,进入发动机房,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正常的空气变成了油气,引起发动机爆炸。

并不存在什么“和发动机摩擦”。

片中有很长的几个镜头,交代了油气经过进气管道、走廊、发动机房、空气过滤器、水套温度和压力读数飙升、多缸发动机的缸盖外观、燃烧室内部的活塞运动情况、最终爆炸。

交代非常细致。

我不是石油专业,也没看懂那个负压测试,但是大概情况应该是这样:管内读数有巨大压力1400磅,但是泥浆没有冒出来,这个压力可能是误报;于是做了一个制压线的测试,结果压力为0,判断是误报。

于是放心抽取泥浆,抽完之后,原本被泥浆重量压在下面的石油喷了上来。

——细看片中的情节,整个过程的最终决策是双方同意的,也是平台人员自己操作的,BP仅仅动嘴皮,并没有动手做什么,只是双方都判断错误了,那个压力读数是真实压力。

BP唯一的错误是:抽完泥浆之后,关停了泵,1400磅压力仍然存在,这一刻,BP仍然认为是误报。

注意:这一刻,润滑油已经冒上来,接着冒泥浆,接着冒石油,事实已经造成,无力回天。

这一刻,不管谁的观念正确、错误,其实无关后果实。

只是导演让BP背锅而已,这是导演的个人选择。

为什么会发生所有人都误判压力读数呢?

男主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正是因为男主交代了平台有许多(390项)电子设备错误,所以这个1400磅的读数,很有可能是某个传感器错误。

这就是前面铺垫了男主对电子设备无所不晓的意义所在。

《深海浩劫》短评

气氛铺排和故事交代做得好,临场感实在太牛逼,今年最猛的灾难片

5分钟前
  • 赵启辰
  • 推荐

我辞职的原因之一

8分钟前
  • 简珩
  • 力荐

平铺直叙到简直和纪录片没啥太大区别。

11分钟前
  • 春垓
  • 较差

前半刻画还是有点过于多了,尤其马尔科维奇。

16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作为灾难片而言,场面上已经做到了最好,但也仅仅只在视觉层面还原了真实事件,拍得太像“纪录片”也不是好事。

17分钟前
  • Tom
  • 还行

差点忘记看过这部片子了

21分钟前
  • 雨夜
  • 较差

为了dylan来看的,全程诶凯勒布不会死了吧?诶没死。诶多灾多难的小凯,诶居然活到最后!片子前半段絮絮叨叨挺没劲的,讲的专业知识也云里雾里,但是高潮开始之后就很棒了,看的挺紧张又跟着难受的

23分钟前
  • miemiemie
  • 推荐

主旋律广告片,一般般

28分钟前
  • 黑仔
  • 较差

从故事到影像的执行能力非常棒。整个事故的三幕都交代清楚,层次分明,人物塑造非常立体,特别是最后在起飞台上跳海的那场戏,对人的恐惧和共同求生的刻画,太好了。我还想起了另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勇往直前 》Only the Brave (2017)。

33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不喜欢马克沃博

37分钟前
  • .
  • 推荐

真实再现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的过程,特效营造出来的真实感令人震撼,为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人们的生死浩劫感到很揪心,安全是第一要务这是血的教训。不过影片过于主旋律,将重点突出在英雄主义救援方面,并未对这场人祸以及灾难造成的严重生态后果进行深刻反思,使得故事的深度不够,可惜。

41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节奏很棒,一直很紧张!

42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又来了,又来了,一部没有情节冲突、没有人物刻画、一半时间在解释钻井原理的沉闷平庸之作,就凭着某某奖提名的破毡帽,竟又一次被脑残们的打分捧到了天上~~切,一群白痴

46分钟前
  • 万点万点
  • 很差

极其无聊,建议不要看或快进看

50分钟前
  • 单调De低调
  • 较差

电影还不错,结尾还看哭了...说一下事后影响:英国石油以208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和解,这刷新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和解金额,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全部死亡,甚至绝种...

54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这种巨型机械什么的最恐怖了。。。

58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还行

非常到位的灾难片。第一幕各种技术细节铺陈看似冗长,但对于后来灾难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彼得·伯格果然适合这种类型的片。至于有人说影片忽略了爆炸带来的生态灾难,难道这些现场的油井工人就不该被关心吗?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马厩失火不问马而问人

5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开篇就用老车故障、易拉罐喷射、改嫁玩笑等镜头夹着配乐预示灾难,异常强烈的jinx。全程一部安全教育片,从意识薄弱到大难临头,事无巨细地还原出骇人场景,尤是生离死别混沌时。逃难时一船不管不顾,一船妇伤先行,差别自显。极厌自以为是的掌权者Vidrine。脸上油污太多,竟未看出迪伦·奥布莱恩。

6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当你把手伸入深渊的时候, 永远不要心存侥幸..

1小时前
  • 车瑞茜
  • 还行

前半段花了很多精力解释海上钻探技术以及事故发生原因,走马观花般介绍角色出场,并在钻井技术层面上提出并推升一个跟角色没有本质联系的冲突,然后这些单薄又典型的面具化的角色还需要在后两幕一波又一波爆炸中求生,若不是陈旧典型人类情景机械式地不断刺激观众情感,恐怕没人会在乎电影中发生了什么

1小时前
  • JoshuaLi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