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这句话,你可曾听过?
依稀记得第一次亲眼「看到」,是在日本某寺庙中的卷绘之上,而这次由树希林和黑木华带来的这部同名电影《日日是好日》,就正正是从这句佛偈起步,让恬静心境,像茶汤一样慢慢晕开。
树木与黑木,两位不同世代的演技派,赫然成为了茶道的最佳代言人。
树木希林近年的作品都离不开死亡,无论是小偷家族中无名无份的「唉丫」奶奶,或是擅长搓红豆饼的痳疯病人,她饰演的角色离去,就好像秋去冬来一样自然又冷酷,为电影带来催泪位,亦为观众娓娓道来生命的重要一课。
今次树木希林饰演的茶道老师活到最後,但演员本人却与世长辞,纵是因缘亦难免可惜,於是乎作品亦成了这位国宝演员的遗作。
人人看高一线,故事承载的哲理高深莫测,静待有心人发掘个中禅味。
《日日是好日》讲述刚上大学的黑木华与表妹在无所事事的假期中接触到茶道,起初本来只想当成兴趣班充实生活,却在无形中体验到茶道的旨趣,与茶道老师的树木希林共赏茶碗中的百味。
「这部电影令人看得很舒服。
」刚步出黑房,朋友如此总结。
电影是缓慢的,但几乎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故事从标准的茶道教学展开,步骤接步骤,茶道有多慢,电影的进程就有多慢。
曾看过很多令人费解的慢戏,感觉只是为慢而慢,如果是在家观影的话,就会急不及待按快进,但这部却没有那份闷气,观影时就像亲历茶道学堂现场,下意识屏息静气,拍得慢也有了充份的理由。
两个年轻女孩第一次接触国粹,十做九错在所难免,举手投足,甚至连呼吸都要归零重学,茶道几近「不讲理」的繁复细节引来观众暗自偷笑,远观已够折腾,落场?
认真咪搞。
问到茶道是否只追求形式主义,老师(英文字幕细心地保留Sensei,没有译为teacher实在加分)一句作结。
「茶道重心形,要习惯而非学习。
」引申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理性与感性。
大概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动物,又或人类就是贵在有思考而登上万物之灵,主角黑木华和一同拜师的表妹在茶道文化的大门外,率先被形形色色的手势丶步法丶角度等传统规条拦下。
「为何如此执着?
」门户之见,不耻下问无死。
而且我们都期望,老师之所以称得上老师,就是能够在该专门领域上事事解惑。
「嘛,也没有特别原因,很多事情都没有原因。
」老师不置可否,她更不解的是,为何年轻人总是大脑行先,忘记用身体感受,凡事都要理清效益丶逻辑,看不出意义,就视为不必要,不必就不做。
但大家未必了解到的是,喝茶只是过程中的一环。
电影出现了不少金句,部份由老师口中带出,部份则为黑木华的茶道得着。
「取物之道,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世界上的事有两种,一种是立即能理解,一种是未能立即理解。
小时候家人带我去看一部黑白电影,结果闷得发疯;近期再把电影拿出来看,没想到哭得乱七八糟。
」这些台词,也许会令观众觉得这部电影自比名作,高举曲高和寡,拒大众於千里之外。
但我认为这故事实则简单,说看不看得懂没有意思,反正也不是悬疑剧,无需要拆解的隐藏剧情。
简单来说,电影就是以二十四节气来剖析一众茶道从者的生活片段,若深入挖掘,当然可以找出更多生命智慧,但纵然找不出来,简单地看成茶道习成的小品故事,这样的阅读也没有损失可言。
见山是山,不是山,无妨。
时候到了,缘分具足,自然就会看到花叶中的妙趣。
我尤其喜欢电影中对卷绘的抽写。
起初主角看到字幅,念不出亦看不明,只知是在说好日子常在。
後来老师说看卷绘要当成画看,不去用脑想,见字如瀑布奔流,亦如沧海一栗,意境尤胜现实。
大脑主宰太久,闭上思路,释放感官,原来冷水和热水的声音如此不同,秋雨和梅雨,也可当成点茶的配乐。
所谓「钱买不到快乐」,其实说的是这种人为安排不来的人生乐事。
很多时你只能静待,时机莅临,人自能从岁月中萃取年华里的果实。
主角初拜师时是狗年,老师着她拿了一个印有犬图画的茶碗。
老师说,狗年才用这碗,亦即是每12年才用一次,不多也不少。
後来某个新年,众人着上和服秀丽登场,主角拿起茶碗一看,又是画上犬图案的碗,廿四载就在那一瞬间闪过,五味纷陈。
景色会骗人,四季如常,其实那年的春秋都只会出现那麽一次。
老去的家人,渐行渐远的亲友,新加入的家庭成员。
人只记得量度脸上的皱纹,老师却说茶道即专注眼前的一切,忘掉思考丶忘掉杂务,让身体自然流动,与四周的人和事作一期一会的交集丶共情丶互相指教,活到九十九仍然谦逊求学,求好茶长喝长有,祈求眼睛张开,日日仍是好日。
不急去完成的茶汤,又如同不急着去理解的这部电影一样,回甘 is yet to come。
文:一树原文刊于青叶文学部
日本茶道我之前是完全没了解过,看这部之前对这东西滤镜很重,觉得是种很高深且有艺术性的文化,但这电影看下来觉着茶道好像有点教化意图,有很多明显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总之通过这部电影对这项技艺的第一印象很一般。
之前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和纪录片粗浅地了解过日式花道,就是插花艺术,说不上懂但能体会到美感,比茶道给人感觉实际很多。
那肯定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茶道好像试图对人们后天形成的气质进行人为统一化的“修正”,不要一看到统一化就觉得不好,全世界大多数人对一些基本品质的认同是雷同的,诸如从容大方,仪态端正……慢吞吞的行事准则在现代社会也算一种对抗浮躁气性的修行。
让我真正觉得有所触动的是茶道在基本功的学习之后传达的日常理念:顺其自然,全力以赴……我这说的是不是有点矛盾,唉就这话了,说错了就当我不懂硬装。
电影时间跨越很大,可以说是概括了主角们大半的人生,世事无常的同时又常态化的无事发生,值得记录的事情不是每天都有,但认真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很平静的电影 淡淡的却好像又让人期待一些什么想要平静看下去 讲的太多 字字都是生活 没有把重点放在男女关系的成长 而是放在了女主自身的内心成长 最牛的是人物妆容好像真的在每个年龄段都看起来不一样了 姿态神情都随着年龄真的变化成长起来 短短的一部电影真的看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大半生 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平平无奇却又逐渐强大而坚强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但能真的让自己强大的只有自己 电影美妙的地方也很多 台词也很好 日日是好日 电影作了自己的诠释 感受每一天 感受春夏秋冬 感受悲欢离合 也引领观众去感受 情感的细节也是由一点点的细节铺垫到剧情的发生转变 很好的电影 也许这部电影开头讲述的女主看的那部《大路》一样,如果我年纪小的时候看这部电影 ,我大概会不知所云,也许再过十年我再来看,我又会感受不一样。
还有茶道老师最后所讲的那句,还能够每天都做一样的事情也很幸福,到了那个年纪也许真的是这样,人生尔尔,不知何时离去,还能够每天做同样的事情,证明我还充满生命力,生活如从前一样,最舒服的状态了。
“妈妈,这条绿色的连衣裙真好看。
”换上睡衣的珍珠站在电视前说,屏幕上是学茶道的美智子的背影,绿裙子系着宽宽的浅色腰带,特别好看,一旁是身着和服的高田老师,《日日是好日》过半,说完她顺势坐在沙发上,微微靠着我,和我看到结束。
说起来,这好像是除了《哈利波特》、《星球大战》、柯南、小新、哆啦A梦、各种动画之外,我们一起看的头一部给大人看的电影?
那天他们上网课的间隙,我在看《好莱坞往事》,年龄限制是12岁以上,珍珠中间休息时出来瞟了一眼,也没有表示出兴趣。
珍珠的兴趣呢?
当然首先是漂亮的衣服了,这几个月,大寒到立夏,她一直都没去逛街买衣服,我在网上给她买了两件春装,转眼就夏天了,我们俩一起看着电影里的服装,各种裙子各种和服,每件都那么美。
珍珠边看边和我聊天,典子婚前遭男友背叛,蹲在站台上痛哭,珍珠气呼呼地说“那个坏蛋!
”是啊,坏蛋哪儿都有,遇到了就赶紧跑,恋爱与好人坏蛋有关系,但更多的是适合与不适合,恋爱不妨多谈几次,见得多了就知道了。
相比总是瞻前顾后的典子,表姐美智子有主意、有行动力,暑假说去玩就玩,毕业按计划进了商社,觉得不适合自己又迅速回老家结婚生子,她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的。
珍珠的性格有些像表姐,而聊天才知道珍珠一度还挺想学茶道呢,小学有一阵有茶道的课外班,她上五年级时打算选的时候却停开了,附近也好像没有茶道教室,只好作罢,也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缘分未到吧。
典子跟了高田老师二十多年,每个周末都去茶室,在不自知的浸润中身体按照记忆自主操作,无意中有新的感悟,感觉有点资历了又被打回原形,静寂小院的四季不露声色地陪伴着她, 忍住不哭的时候,忍不住哭了的时候……不得不说,树木希林演得是真好啊,最开始迎接两位大学生时是有些随意又絮叨的欧巴桑状,虽然没有多少笑容,但感觉仍是平和的老奶奶,耐心教授她们各种做法时和自己上手行云流水的示范又让她变成了那个“不寻常”的高田老师。
典子休息了三个月后再去,老师说“什么时候想放弃都行,不过可以随时来,哪怕就是问了喝茶吃点心呢。
”之前她有次周末为了准备出版社考试打算休息,最后仍然因为无法静心又跑到老师家,茶道已经成了慰籍心灵的所在。
典子的父亲突然离世,“害怕寂寞”的父亲去世前不久路过典子家约她吃饭而未成行,成为她难以原谅自己的心结,樱花盛开变成了伤心季,高田老师和她并肩坐在窗边,只是轻轻地说“你不要太自责了”,慢慢摩挲典子的腿,黑木华那件黑色的丧服说不出的美。
珍珠说,等我长大了,爸爸是不是也会变成一个害怕寂寞的老头呢?
妈妈放心,我会带你们去旅行,陪你们一起喝酒的。
十年、二十年、典子第二次用到了那个狗年的杯子,下一次用呢?
高田老师说“到时候我就100岁了”,电影的结尾,老师说,学了这么多年,你们也可以去教别人了,有时候你以为是在教,其实学得更多。
这个我深有体会,所谓“教学相长”,只要是人际间相互的作用,受影响的必定是双方,而一旁的珍珠也有所悟,说起了她的手工班,她从5岁跟着桑原老师,今年是第8年,作为中学生已经是老师的好帮手了,3月和4月,老师每周都召集他们网上见一次,用家里随手可得的信封、折纸或手纸筒,做完后让孩子们一个个发表,我在一旁能听到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谢谢”“谢谢”,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也许不知何时会开出另外的花朵,对于典子来说,这何尝不是她除了写作的另一个技能?
说不定我们珍珠将来工作之余也会开个什么小小的工作室呢。
电影里除了美景美服、好看的字或画,最吸引人的就是好看的和果子了,开头第一个点心就是鸢尾,我家的蓝色鸢尾刚开败呢,更勾起了珍珠的食欲,看完电影的第二天我俩开车去附近的和果子店,奈何仍然关着门。
等待和果子店重新开门,不知道会到何时,宅在家里和女儿一起看电影,聊生活,也算“日日是好日”吧。
电影海报 《日日是好日》由日本著名演员树木希林和新生代演技派演员黑木华主演。
影片上映于2018年(狗年)10月13日,在此片首映之前的一个月,2018年9月15日,树木希林女士因病遗憾离世,这部影片因此成为了树木希林真正意义上的遗作。
电影以24节气串联起女主角24年学茶道的人生。
在这24年里,我们在一次次的自然气候变换中看着女主角经历大学毕业、就业、恋爱、婚姻等等各个人生成长阶段,最终从茶道中领悟到人生况味,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茶道师。
和很多日本生活流的电影一样,这部电影表面上没有太激烈的情节冲突和矛盾设置,女主的人生经历都藏在一次次的茶道学习中。
人物的情感变化都可以从每次的茶道学习中体现出来。
但这其实对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很高,演职人员需要在每次茶道拍摄时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表演方式才可以。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样慢节奏的电影才会让人看起来兴趣盎然,余味悠长。
影片里就像流淌的溪水一样,浸润着观众的心,在宁静平和中使人产生很多共鸣。
影片开始,女主和表姐刚开始学茶时,两人都不太理解茶道那复杂而严苛的程序和形式。
两人到镰仓的海边谈心,那次影片中出现了镰仓的江之岛电车,虽然不是《灌篮高手》中的那个路口,但是却拍出了列车在海边蜿蜒行驶的场景。
女主在海边模仿费里尼的《大路》中经典的舞蹈场景,并说出她对茶道的理解:“小时候我完全看不懂这部电影,但当我现在重看它时,觉得如果没有被那部电影感动,你的人生就毫无意义。
茶道或许也是这样”。
就像树木希林在电影中饰演的武田老师所说的那样:不要用脑记忆茶道,要通过练习让手来记忆,让手自然来完成每一次茶道。
现在你们先不知道这些(仪式)的意思也可以。
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道理适用于很多事情。
很多时候都是学的时候不懂什么意思或为什么这么做,等以后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丰富或知识的增长,技艺的熟练,就会慢慢懂了。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充满挫折的,人生也没有那么容易。
女主在学习了10年的时候,就算身体已经完全可以记忆茶道程序,做茶的动作仍被老师称为“僵硬”。
就像女主当时的人生,30+的年纪,不但就业失败还被男友欺骗。
下课后,遭受打击的女主看着车站不断驶去的电车,终于崩溃大哭。
可是真正的热爱或许就是这样吧,“茶道虐我千百遍,我待茶道如初恋”。
女主大病一场后,又回到了茶道教室。
这个时候,武田老师用茶道告诉女主,坚持下去专注用心练习,就会出现转机,如同生命静待花开。
电影用了非常美丽的画面展现24节气的变换。
24年间,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在这日月交替,光阴流转中女主角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
跟随节气和女主生活变化的是茶道教室中的书法条幅。
春之花,夏之风,甚至女主要考试,武田老师都会挂上不同的条幅,而且在教授茶道技艺的时候,也会启发学生们去如何欣赏汉字之美。
武田老师认为欣赏书法的时候不能只看字的含义,还要把作品当做图画来看,从图形中领悟书法的意义,感受自然的美和力量。
电影中最让我流泪的一场戏就出现在感受自然中。
夏至的那天,窗外下着大雨,正在给大家上课的武田老师突然停止了讲课,让大家一起静静听雨声。
她告诉学生们,夏天的雨声和秋天的雨声是不同的。
女主也闭上了眼睛去听雨声,这时候雨声越来越大(电影音效也达到最大),在这大到令人害怕的雨声中,女主仿佛看到自己刚刚去世的父亲站在海边,面向自己微笑,自己站在雨中一边哭一边向父亲喊着谢谢,最后终于挥手向父亲道别。
那一刻女主因错过父亲最后一面的自责才得以释然。
女主那时开始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必须经历失去,就像经历得到一样。
花开必有花落,得到也必有失去,就像24节气一样,自然季节转换是必然发生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期望在那一刻尽力不留遗憾,然后再以平静的、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对待充满偶然和必然的将来。
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修行,讲究“一期一会”,这和日本民族欣赏“物哀之美”的内核是一致的。
事物的美好在于只有一次,因此要珍惜每一次。
通过当下的一心一意,走向忘我,从而寻找到真正的心灵宁静。
(日本的电影里很多都提到过“一期一会”,比如电影《濑户内海》,这个理念几乎适用友情、爱情等任何生活态度。
)这也在影片里通过树木希林所扮演的茶道老师之口说了出来:每次做茶尽管动作程序都一样,但因每次的心情和环境都不同,那就是不一样的,做出的茶也就是不同的了。
白云苍狗,人生倏忽。
女主跟随武田老师学茶道的第一个新年是狗年(1994年),那时女主刚刚大学毕业,一切都是新鲜好奇。
新年茶道仪式上,武田老师拿出一只绘有生肖狗的茶碗,告诉女主,这种新年用的生肖茶碗,12年才用一次。
在跟随武田老师学习的第二个狗年新年,女主步入了30+岁,正在经历一系列的情感问题,人生痛苦而迷茫。
影片结尾,又12年过去了,2018年新年,武田老师第3次拿出了狗年的生肖茶碗。
此时女主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已是优雅成熟的女性,经过24年的茶道学习,也终于被老师认可,允许教授学生了。
此时,女主也终于明白了武田老师的感叹“我能够几十年来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情,真的很幸福”,也终于用自己24年的人生经历理解了“日日是好日”这句话。
日日是好日,茶道如是,舞蹈亦如是。
(原文转载及学习弗拉门戈舞蹈指路:Nueve生活馆)关于电影《大路》的文章见博主《一个人的站台》,关于《濑户内海》的文章见《濑户内海》——你和他们的青春就差一个河边台阶
推荐给所有觉得自己现在已经静不下心看文艺片的人。
人人都想成为美智子被《日日是好日》感动得一塌糊涂,哭肿双眼,我才知道我一直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日本电影里有普通人,黑木华饰演的女一号典子是一个长相普通,性格普通的女大学生,女二号典子的表姐美智子就是用来衬托典子的“普通”,典子留着黑长直的发型,脸上化着淡妆,同样是长发的美智子把头发弄成棕色的细卷,睫毛用睫毛液刷得卷翘,大眼睛搭配齐刘海仿佛陶瓷洋娃娃。
在典子家留宿不会感到局促,随手拿起放在桌面的点心就往嘴里送,明明是典子家,美智子的一举一动看着却悠然自得。
在典子一口拒绝母亲的建议尝试去上茶道课的时候,乐于尝试的美智子立马接话说我想学,爽朗地拉着显然意识到自己太自闭的典子,希望她能和自己一起去学。
在第一节茶道课上武田老师先教了清洁用手帕的“一百种”折法,很符合日本人做事情讲究物归原处且不留下自己使用痕迹的生活习惯,曾经听过一个寺庙午饭时有一个规矩,在饭后的碗中倒水以作清洁,最后食客把水喝下,让碗回归最初的状态,将进餐仪式化以起到警示珍惜粮食不要剩饭。
课后武田老师给典子和美智子沏茶,武田老师让典子和美智子边吃和果子边等茶,茶道的规矩是先吃点心后喝茶(空腹喝茶很容易晕茶,茶道的规矩可不是没有道理),茶要喝得一滴不剩而且喝完的时候要发出“结束的声音”,这样沏茶的人也就知道你喝完了,典子听着茶道的规矩只觉云里雾里,美智子却坦诚地说,茶道好奇怪啊。
继续着茶道课的典子和美智子开始实操沏茶,每一个步骤都有武田老师严苛的指点,性格活泼的美智子自然感到烦躁,武田老师却毫不在意,安慰他们先把形做好了,重复之间即可出现心流的状态,美智子反问,只有形式岂不是形式主义?
如此讲究形式到底又有何意义?
武田老师回答到,就是因为什么都要想清楚,所以你才会这样问吧?
说完自顾自地笑了起来。
同样是对茶道宛如初生儿的典子感叹着武田老师的境界以及自己是否拥有坚持下去的强大内心。
面对陌生的事物,美智子怀疑学习的必要性,典子怀疑自己学习的能力。
看典子忘记步骤而频频被武田老师提醒,美智子坐在一旁默默背诵着步骤,武田老师提醒道,不要背下来,要用身体去记住,重要的是练习次数,练多了手自然就会记住了。
话虽如此,美智子并没有充足的时间给身体产生肌肉记忆,她决定趁暑假出国旅行,失去茶道搭子的典子面对严格的武田老师也产生了退意,和有着自己想法的美智子相比,典子到底又能为自己决定些什么呢?
在这么一番思想斗争后,典子终究决定一个人继续茶道课程,并收获了一次肌肉记忆带来的喜悦。
夏去秋至,刚熟悉夏天的点茶,练习却变成了冬天的点茶,本以为通过一个夏天的练习自己能展示出让美智子望尘莫及的老手姿态,却又和缺课了一整个夏天的美智子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喜欢写作的典子还在犹豫毕业何去何从的时候,明明更加没有明确志向的美智子却决定去企业打工,深知自己大器晚成的典子此时想起来小时候父母带自己去看的电影《大路》,当时因为看不懂一直埋怨不如去看迪士尼电影,如今回想起当中的情节才明白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如果错过了一定会遗憾吧?
美“智”子再次上线,反问到,然后呢?
被问懵了的典子一脸尴尬,美智子接着说,或许茶道也和这部电影一样,典子你很喜欢茶道吧?
典子一边感慨美智子比自己看得更透彻,一边止口否认,才没有呢。
电影里的时间走过一年,典子和美智子跟随武田老师参加迎春茶会(应该是?
),茶会的茶舍里也挂着“日日是好日”的书法,美智子问典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典子说,“应该是每天都是好日子的意思吧?
”,美智子尴尬地说,“这点我也知道啦,但是,就是仅此而已吗?
”,典子疑惑地说,“什么意思?
”,美智子意识到典子并不是那种会多想的人,于是结束对话说,“也是啊”。
学习茶道一年,典子和美智子离开校园步入职场,不想毫无准备步入黑夜的典子选择了在出版社打零工,大典子一年的美智子如愿成为了企业职员,茶舍迎来了新的学员,看来新学员错漏百出的实操,典子和美智子都窃喜自己当年还是新手的时候也还行。
放下了心头作为新人的紧张感,坐在茶舍的典子听到了窗外的梅雨,听到了庭院滴水声带走身上的暑气,听出了不同温度的水,滴下时声音的细微差距,品出了“湃”字那一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在脑海浮现出倾泻而下的画面。
大学毕业三年,茶舍的学员随着生活的变动放弃了茶道的学习,典子与美智子走到了分别的十字路口,美智子觉得企业的工作已经干到头了,自己根本没有想做的事情,决定辞职回老家相亲,眼看美智子毕业三年已经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是做一名家庭主妇,人生进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自己也不能再原地踏步写报道赚小钱,典子便也决定参加出版社的考试。
为了准备考试,典子向武田老师请假,武田老师独自观赏着茶舍里悬挂的达摩画像,达摩祖师预示着必胜,但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变化无常的,潜台词就是必胜并不存在。
在书桌前对着复习资料烦躁不安的典子终究还是跑去了茶室,考试也没有通过。
幸好时代新词自由撰稿人给了典子一个社会身份,她也不那么焦虑了。
另一头,美智子完成了辞职时的愿望,嫁给了私人医生生了一儿一女,专注于家庭生活。
典子此时步入30岁,对很多女性来说,30岁还单身就是被归类入剩女的时刻,不区分性别去看,30岁的时候事业上仍没有什么成就,除了更加接纳自己的普通之外,或许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大器晚成?
接受普通并不普通一位天才少女出现在茶舍,虽然只有15岁,虽然跪不了多久腿就麻了,却极具天赋连一贯严格的武田老师看着她的实操都忍不住默默点头表示赞赏,练就了能长时间跪坐的典子悲从中,自己这么多年到底学了什么,说什么多练习更重要的茶道终究还是要拼天赋,自己在茶道也找不到容身之处。
人生往往并没有雪中送炭,有的必然是雪上加霜,交往多年的男友在婚礼前的两个月出轨了,选择原谅可以顺利完婚满足家人的期盼,在经历三个月的茶道休假后,典子重新振作前往茶室,在寒冷的早春最先绽放的满作,表现从寒冬料峭的大地里小草吐出新芽的点心——下萌,通过茶道看生活,看到生命的顽强,对未来的期待,典子心头的寒冰在茶室渐渐融化,在学习多年茶道之后,才深深感受到茶道的温暖。
由每一个普通的事物组成的日常,由普通人去解读普通的事物,普通的好处在于普通。
没有人生不留遗憾重新鼓起勇气飞行的典子开启了新的恋情,同时开启的还有独居生活,沉浸在自己生活中的典子唯有茶道提醒着她时间的流逝,经历过世事无常的武田老师某天一番沉重的发言让典子感到奇怪,了解之后才得知,武田老师的老师非常疼爱她,不知是否过分担心武田老师婚后会放弃茶道的原因,老师在武田老师新婚后几天便撒手人寰,昨天还在的人,明天就不能再见。
遗憾难以避免,遗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即使已经读懂武田老师珍惜眼前人的暗示,典子仍然未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送走父亲穿着丧服的典子坐在茶室与武田老师赏樱,那飘落的樱花正如人生一般璀璨过,又终将归于泥土,典子再次沉浸茶道让世界带走心头的悲伤。
一复一日,而有年茶室的日子是日复一日的沏茶,因为是道所以只需要遵循不需要变动,这是会被大部分人视为无聊的生活吧?
武田老师却由衷的感恩,能这样做同样的事情,真是一种幸福。
世界上有两种事,一种是即可就会明白的,一种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即刻就能明白的事,只要经历一次就行,但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要花费想当长的时间慢慢消化。
不走到最后一天,我们都难以总结我们的一生,这刻的总结都只属于当下,命运的齿轮时刻转动,昨天的蜜糖在明日可以是毒药,日日是好日的要素就是过好每一天。
第一次早上八点多起床来资料馆看电影,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完全被带入,数次落泪,是从女主在医院因为没见到爸爸最后一面头一直撞向墙?
是学茶道时安静闭眼听雨?
是听到树木希林说下个周期我就100岁了?
是女主一直在幻象中说谢谢爸爸?
还是在地铁站崩溃大哭?
好像后三十分钟就一直忍不住眼泪……突然想到那些击溃你的瞬间……就好像昨天在天津坐电梯,电梯关了又开,显示超重,电梯里都是成双成对的情侣,最后我下去,电梯关了。
好像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希望可以坚持做一件事。
希望我会更好。
迷惘於人生的黑木華,偶然開始跟樹木希林學習茶道,十幾年下來,手腳仍然笨拙。
寒來暑往,她默默堅持,直至樹木希林快將走到人生的尾聲......日本茶道重視形式,由模仿學起。
樹木希林飾演的武田老師,教黑木華以肢體記憶步驟,我手沖我茶,不必事事進出大腦。
文字著述、理性思考可以長久流傳,代價卻是失去了工藝的玄妙法門。
以肢體動作切入傳統,反而更易深入。
近年不少朋友提倡喝茶者須懂茶,要了解品種、產地、栽種方法之類。
涉獵一門學問,耗時甚久,而且知得越多,有時難免執著於一家之言、門戶之見,反而成了交流的障礙。
武田老師說,「每年我們都在做重複的事,但我最近開始覺得,能夠這樣跟同一班人做同樣的事,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是喝到珍貴稀奇的茶,而是一班人慕茶道之名鍛鍊不懈,切磋砥礪,不知長日將盡。
愛茶者尋根溯源,當然要鼓勵;不管優劣、有茶下肚便成者,也不必批判,因為在飲品、化學品在在皆是的年代,仍堅持喝茶者已經不多。
至於將茶和慢活、樸素生活、簡約主義之類扯上關係,那是行銷的術語,商家可以自說自話,消費者專心飲茶便是。
有評論說《日日是好日》是平庸的日系小清新。
小清新不能當飯吃,雞湯當水飲不嗆死也膩死,但對一般人而言,日常生活勞碌有餘,難得悠閒,兩小時的心靈按摩不算奢侈。
先別說黑木華和多部未華子,單看樹木希林如何在寥寥對白之中,眼波流轉之間,呈現演藝生涯的萃取,已賞心悅目。
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乃最閒卻又最宜人之物。
然而閒物易得,閒人難尋。
如何判斷事物重不重要,已是世所不傳的秘技。
將要事做好,是稱職的人;將閒事做好,是完整的人。
任由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看完对茶道领悟不多,却深深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难怪古人云,字如其人。
字,正是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吧。
电影里出现了很多字画,每一幅都体现了生活的意境。
有的自由惬意,
有的自然洒脱,
有的见字如画,
有的启发心灵——
每一幅字画,都是对内心的一种洗礼,是书写者与观赏者的心灵交流。
日日是好日,好好感受当下的幸福吧~
噪声带来压力。
人们既不关心眼花缭乱的屏幕,也不在意公交上尖利重复的广告。
这让人愤怒,居民楼旁的空地、公园是公共空间,聚集无数疲惫人群的公交车更是。
这种愤怒,很快被惶惑取代,面馆里穿着制服的女人在刷视频,一对情侣分食一碗面,彼此互不凝视,男人手机里快声快语,不停播报,其他食客在嘈杂里,扒完面走人,提高小面馆翻台率。
高速路旁交替的车流,帮高楼的人们永远活在快的隐喻。
拍安静电影的人们稀缺,能够静心观看的观众更少。
忽然想起日剧《钱断情始》,女人手捧和果子,珍惜品位,路过一千次仍未下手的陶瓷盘,买下那一刻,倍感欣喜。
身边的所有物品都被下了膨胀剂的毒,以指数暴涨的物件伴随着边际效用递减的快乐,及焦虑。
还有剧未播完,就离去的三浦春马。
陷入还没好好哀悼,就草草结局的哀伤。
小典在日复一日的茶道里,品读热水与凉水的声音,金缕梅早春盛开,茶室里的横幅“掬水月在手”“日日是好日”“听雨”随节气和心境而变。
品位四季,沉浸其中,像王阳明龙场悟道,见雨听雨,悟到人生之兴衰变化,“日日是好日”不是如算命般,今日大吉,明日凶兆,而是无论顺境逆境,我们如磐石岿然不动,境遇如水流从身上缓缓流经。
小典对自身的责怪,对父亲的不舍,都在雨中消融,“谢谢你”笑着放下心中所执。
美智子是与她一同学习的表姐,她在共同学习四五载后,回老家相亲结婚,倏忽离去。
她的家庭主妇、警官同学都因有事,逐渐离开。
小典刚开始接触茶道时,还在读书,后来在出版社打零工,没考上正式职工,转为自由撰稿人,与未婚夫分手,搬出来独自居住,爸爸过世。
每十二年一个轮回,印有狗图案的杯子,她放在虎口仔细摩挲端详,十二年前是美智子在身旁嬉笑,十二年后是一群新的同学。
开始观看,茶道的繁文缛节,如同艺妓学徒的压迫,毫无解释的规矩,还以为配有一个严苛的老师,结果老师只是日日教,即使学员心有不满,还是耐心教学。
日日学的小典,生命和茶道交融,武田老师所言,“重复有什么不好”,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年份发生,同一个器物,同一套动作,结下绳子,记住事。
不同的生果子,不同的茶,走下和美智子不同的轨迹,她在昂首前进,而小典在慢慢回味。
观众拿起自己的杯子,手艺人的作品。
她在烤制时,想些什么,希冀什么,她的杯子,见证了制作者的心思,使用者的一日与永恒。
日本人是最能拍平淡生活,最能从平常生活拍出大悟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茶道里有这些动作,老师也回答不上来,就是习惯,就是传承这样做,老师也从未想过为什么要这样。“日日是好日”出自禅宗云门宗大师云门文偃之口,我通过影片悟道的是,明白再多道理,不如随时喝茶,拈花,打屁,抠脚丫。
抛开树木希林的因素,实在太不喜欢了。相比日本电影黄金年代,完全暴露了当下日本电影的所有短板:格局小、信息少、眼界窄、冲突淡
不好意思,这类电影看太多了,已经免疫了,打动不了我了
能懂主题是活在当下,但整体拍得真的太平淡了,不断的通过念白推动剧情,看得人很疲倦、不停走神…所以父亲去世这段情绪比较激烈的戏份让我感到格格不入
一口饮尽,半生回想。
不知意义就慢慢参透,不懂的电影就多看几遍,日日是好日,片片是好片
2018 BIFF 看完电影感觉整颗心都被填满了。茶道,声音,五感。前半部轻快治愈,后半部升华主题。人生,一步一步走,行随心动。
一期一会一入定,四季无常心如常。日复一日终得悟,水到渠成通大路。
像是在看茶道的广告片,还带黑屏转场的。我知道是想表达禅意,但真的过于平淡了。角色也都像广告中假笑着的人,很不真实。唔,真没想到是这样无聊的一个多小时。
看不下去
大森立嗣能在日影的既定视听里,将茶道以及传统东方文化与人物情感和修为融合的如此之好,又细致清晰到足以科普的地步,实属非常出色。电影在节气的转换间推进,也记录着主角心路变化的过程。而在茶道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墙上墨宝,也成为了导演的小心思,和全片的精妙点。导演以近乎编年史的方式,来不断弱化戏剧性,完全回归到品味生活,如同品茶。看似相似,但每个小欣喜都共同组成了“日日是好日”。
本质是流水账,可转念一想日日不就是本流水账嘛。树木希林沉稳有力,黑木华略微逊色。因为这个故事学会放下了一些事情,其实还是在于如何将心沉下来。
#9thBJIFF#大森立嗣终于从精神病院出来了(去年那部《光》看得我想报警),禅趣十足的日式小清新片,以茶道喻人生,和缓讲述着浅淡而深刻的哲思,首尾致敬费里尼《大路》,情感上也能寻见共通点。无需流连于技巧的琢刻,只是力度柔和、均匀地表现四季时序更迭、和风好物,便别有丰沛韵致。不过在表现主人公的成长和心境变化上,还是略失了些灵气,即便放在同类题材中,内容也显得温吞。最多的感怀依旧来自树木希林,以这样一部从容而沉静的电影和人间告别,着实再贴衬不过。
就我个人直观的感受而言非常不喜欢。矫揉造作,无痛呻吟,最后结尾也是莫名其妙
【釜山电影节展映】剧情跨度长达24年,但黑木华和树木希林的造型却变化有限,有点出戏。节奏较慢,可以说是细水长流娓娓道来,也可以说是平淡无起伏的流水账。既展现了茶道文化,也有书法的内涵、茶点的精致,以及二十四节气的氛围。树木希林奶奶说一些台词的时候气息都有点不稳。听她说那句“那时候我就100岁了。”很触动啊。三星半
茶道、节气、诗句,缓缓串起生活变迁,教会人如何用一辈子领悟如同「大路」的人生。树木希林老师在自己的遗作中说,每年都能反复做同样的事其实很幸福,但即便经常能同一样的人做同样的事也要抱着「一生仅此一次」的心态,因为时间、心情都会不同,而且并不知道下一次还会不会到来。「到那时我不得100岁了?」泪目。北影节第一场,有电影看的日子日日是好日。
一个懵懵懂懂的平凡女孩,盲打误撞开始学茶,不想年长日久,一直学了下去。她学的茶,成为滔滔岁月中的一块舵,压稳了人生。新的一年,祝大家有所爱,有所养,有所持。晴阴雨雪,人间的日子,日日是好日。
能够重复同一件事情,这是一种幸福。
一星半
雨天听雨;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寒冷;热水与凉水的声音不同;天热石盆里的水会多放一些;书法当成画来欣赏;体会茶碗的重量与触感。人必有悲欢离合,平常心待得失,调动五感,珍惜体味当下每一刻,每天都是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