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开始,金永树给检察官讲述事情的真相。
年老的金永树罹患了痴呆,记忆不断被遗忘。
于是,他开始录音和写日记,记录自己的记忆。
金永树从小生活在父亲家暴的阴影之中。
一次放学归家,金永树看到自己珍爱的白色球鞋上,被父亲弄的沾满了泡菜酱。
在父亲的毒打之中,金永树奋起反抗,用枕头捂死了父亲。
金永树将父亲的尸体装入麻袋,埋进土里。
忐忑不安中,金永树却始终没有等来警方的逮捕。
在这之后,金永树产生了成为正义杀手的想法。
他不断地杀害着“社会渣滓”们,执行属于自己的正义。
奴役他人的酒鬼,恶毒的放贷人,残害小猫的女人……金永树将渣滓们的尸体埋在了一片竹林之中。
一次作案回家的途中,金永树意外发生了车祸。
车辆翻滚,金永树伤到了大脑。
手术过后,他切下了半边的脑子。
在那之后,金永树便不再作案了。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痴呆症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一次工作的意外,因为遗忘,身为兽医的金永树不小心害死了一只患病的小猫咪。
于是,金永树开始使用录音机记录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
一次大雾之中的意外车祸,头发灰白的金永树偶遇了另外一个杀人犯闵泰居。
金永树开始追查闵泰居的踪迹。
他将自己看到汽车后备箱装有尸体的事情,报给了警方。
金永树想要借助警方的力量,解决闵泰居可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失控局面。
闵泰居是一个警察,他轻松化解了金永树的指控。
因为从小生活在警察父亲的恶意体罚之中,闵泰居逐渐形成了反社会人格。
他喜欢使用暴力,残害他人。
最近几起连环杀人案,就是闵泰居所为。
金永树决定亲自动手,追捕闵泰居,彻底解决这个连环杀人犯对自己女儿金恩熙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威胁。
依靠着杀手的直觉,金永树找到了被闵泰居遗弃在池塘之中的女人尸体。
然后,金永树进行了匿名举报。
尸体就这样被警方发现了。
痴呆症状越发严重,金永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才是最近杀害那几个年轻女孩的凶手。
与此同时,闵泰居也产生了嫁祸金永树的想法。
闵泰居本想去店里找到金永树,却没想到意外遇到了他的女儿金恩熙。
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闵泰居成为了金恩熙的男朋友。
开车的路上,金永树看到女儿挽着一个男人手臂。
此时,他竟然忘记了闵泰居的模样。
金永树上前询问,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究竟在哪里见到过这个男人。
痴呆症越发严重,金永树的记忆一直在真实与虚幻之中不断循环。
为了保护女儿金恩熙,他强迫女儿去往姐姐的修道院暂住。
记忆越发混乱,金永树跟踪闵泰居,并从他的家中找到了杀人的录像带。
将证据交给警察好友后,金永树希望警方可以保护好自己的女儿,逮捕闵泰居。
然而,闵泰居却忽然告诉金永树,他的姐姐早就去世多年。
记忆再次错乱,金永树发疯似的开车赶往修道院。
却发现,那里竟然早已荒废多年。
金永树忽然回忆起来,自己的姐姐在很多年前,就在家中上吊自尽了。
难道说,自己记忆之中的那个一直在修道院中祈祷的姐姐,是虚构的吗?
金永树此刻彻底混乱了。
金永树的脑海之中出现了自己掐死女儿的画面。
他分不清那到底是真是假。
虚构出来的姐姐,与记忆之中的妻子重合。
金永树回想起来,年轻的时候妻子出轨,然后自己就把妻子和情夫两个人都带到竹林中掐死了。
此时,金永树觉得,女儿可能也是自己虚构出来的。
正在准备自杀之时,录音机中传出了意外录制到的女儿的声音,还有闵泰居威胁的声音。
金永树终于想起来,女儿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女儿当时是被失忆的自己送到了闵泰居的车上。
将录音放给警察好友后,金永树开车寻找闵泰居藏匿女儿的地方。
另一边,将金恩熙捆绑起来后,闵泰居回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的悲惨经历。
为了保护母亲反抗父亲,闵泰居拿刀捅向父亲。
母亲用熨斗从背后阻止了他。
拼尽全力想要保护的母亲,却背叛自己,选择站在了父亲的一方,闵泰居彻底崩溃了。
从此,闵泰居变得厌恶女性,并且逐渐开始残杀女人取乐。
就在金永树找到被捆绑的女儿之时,他又犯病了。
金永树满脸歉意的询问闵泰居自己在哪里。
见状,闵泰居感到不可置信又非常好笑。
打斗之中,金永树杀死了闵泰居。
事情结束,警方迟迟赶来,抓捕了金永树。
竹林之中多年前的尸体,也被警方挖了出来。
然而,警方并始终没有找到闵泰居的尸体。
这次事件之后,金永树的女儿失去了记忆,并且换上了失语症。
金永树则被带到了疗养院。
因为起诉时效已过和老年痴呆症的缘故,金永树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时,新闻之中报道着警方对闵泰居的通缉令。
几天后,金永树改头换面,穿戴整齐,离开了疗养院。
…… 反转来了!
反转来了!
反转来了!
…… 镜头之下,金永树脱下穿反了的白色球鞋,记忆之中的一幕幕不断闪现。
那天大雾,闵泰居开车撞到了金永树的车子。
闵泰居发现金永树车子的后备箱中,流出大片血迹。
于是,闵泰居开始同金永树的警察好友一同追查。
警察好友其实早就怀疑金永树就是十七年前的那个连环杀人犯。
而且他觉得,最近的案件多半也与金永树有关。
通过女朋友金恩熙的透露,闵泰居找到了竹林中的尸体。
警察好友将金永树约到了林中一栋废弃的屋子,然后叫了支援。
他本想留给好友金永树一次自首的机会,却因此葬送了生命。
闵泰居抵达废弃居所,长官已经被杀害了。
打斗之中,金永树又将闵泰居杀害,后将尸体连同车子,一起沉入湖底。
电影看到最后,一切方才明了。
闵泰居真的只是一个正义的警察,而金永树才是从始至终的杀人狂魔。
金永树的叙述,真真假假,骗过了多数观众,也骗过了警察。
闵泰居的悲惨经历,应该是金永树的经历才对。
那天晚上,金永树反抗父亲的家暴,拿刀捅向父亲。
母亲却拿着熨斗从背后阻止了他。
从此,金永树变得厌恶女性。
后来,金永树犯下了一连串的杀人案,却一直逍遥法外。
多年后,杀死了妻子和情夫,归家途中的金永树出了车祸。
手术过后,金永树切掉了半边大脑。
后来,为了养育女儿,金永树不再作案。
十七年后,金永树再次犯案。
一次车祸,闵泰居发现了金永树后备箱中的尸体,于是便开始与早就怀疑金永树的长官一起,探查真相。
为了消除隐患,金永树决定,装作老年痴呆,将近段时间杀人的罪名,嫁祸给闵泰居。
于是,他编造出一段似真似假的“真相”。
全片的关键,就在于老年痴呆的谎言。
因为老年痴呆,所以警方不得不相信金永树那漏洞百出的“真相”。
毕竟,当事人只剩下了金永树一人。
警官被杀了;闵泰居人找不到了;金恩熙也失去了记忆,患上了失语症;金永树又是个记忆错乱的老年痴呆。
因为“老年痴呆”的借口,金永树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仅仅只是付出了女儿失语的代价,金永树成功消灭了两个知道真相的警察。
而且,反正金恩熙不是自己亲生的,受点委屈也没什么。
金永树,一个阴险狡诈、杀人成性的恶魔!
未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将会死在他的手中。
梳理了一下故事剧情感觉还是有疑点,就是不知道闵警官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是被男主在木屋里杀了之后,连人带车一起沉水库了。
按照时间线,以我个人想法梳理事件1971年 男主(金炳秀 后面简称金) 应该是在回家后发现父亲回来了(可能参军回来),父亲在家酗酒家暴,还把自己心爱的小白鞋弄脏了。
男主想拿回自己的小白鞋,弄醒了父亲。
酗酒的父亲不由分说打起男主。
忍无可忍的男主想杀死父亲,却被母亲前来阻止,母亲用熨斗砸伤了男主的头。
后面父母都被男主杀害,而姐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上吊自杀了。
(结合男主幻想的闵泰柱的讲述,头部拍片图可推断出)
后面男主其实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幻想姐姐还活着,并经常为自己祈祷,也为自己杀人找了“正当”的理由,清除掉一些坏人,认为杀人是有必要的。
之后便以持续不断的杀人,埋在竹林中。
最后一次杀人是在17年前,女儿恩熙还小的时候,男主杀掉了出轨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并让男主怀疑女人是否是自己亲生的,并对女人也尝试杀心,但是路途中分神想拿恩熙照片时出现了车祸,并造成头部受伤。
之后脑部异常,就没有再杀人,并想养育女儿长大。
最近可能由于老年痴呆症,失去记忆只记得杀人的手法,于是压抑许久的杀人性格再次出现,开始了新一轮的变态杀人。
有老了的原因,也有之前妻子出轨的影响,选择了女性,并变换了一种杀人手法。
并在与巡警闵泰柱追尾自己后,将自己人这个人格做的事全都想象成了 闵泰柱做的。
也有嫁祸给他的想法。
他们都互相调查起了对方,此时男主忘记了是自己杀人抛尸,而记得是闵泰柱干的,所以男主举报了闵泰柱 ,但是没有用。
男主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幻想,设身处地思考车祸地点以及抛尸现场找到了尸体,还是认为是 闵泰柱 干的,并匿名报警了。
闵泰柱没有杀人,他开始怀疑男主。
00:29:58 闵泰柱正式怀疑男主这里有个细节,鱼腥味,后面有用。
闵泰柱在得知抛尸现场距离自己车祸很近后,开始怀疑男主。
于是想办法了解男主 ,先是带着猫到宠物店(关门),开始跟踪恩熙,并拉近乎处成男女朋友,想进入男主家里调查。
这被男主看到后,极力阻止,害怕 闵泰柱 会杀害女儿, (幻想时间)男主幻想交出手帕,可以将 闵泰柱 捉拿归案,可是这个手帕就是动物的血,又幻想 闵泰柱 到自己家中,两人互殴,又幻想 闵泰柱 到自己家中,将自己绑起来,打开自己的电脑,修改日记。
(男主醒来后,脖子没有勒痕)
醒来后,男主幻想将女儿送走,[实际上其实是被 闵泰柱 和 安所长 保护了起来],并幻想跟踪 闵泰柱 在荒废的生鱼片店找到了这个(可以呼应前面男主的鱼腥味)
结合电影结尾男主记忆闪回,可以与录像带对比是同一个人。
[可以推断出男主杀了赵妍珠]
此时警方锁定男主为嫌疑人,展开调查,在竹林中发现许多尸体, 闵泰柱回去告诉了恩熙真相,安所长打电话想让男主自首(避开 闵泰柱 可能怕警察直接抓男主?
),没想到却被男主,追到这里将 安所长 、闵泰柱 杀害。
男主想嫁祸 闵泰柱 因为录音是假的,所以直接将 闵泰柱 抛尸水中,衣服是一样的。
后面男主被警察抓捕入狱。
可能还有人又疑问1.男主后面不是被放出来了吗?
电视还播放闵泰柱被列为嫌疑人?
这其实是男主的幻想,看这里图片左上角时钟旁边没有电视?
为什么后面会出现电视?
这电视和时钟一样高,不可能吧。
那就是男主的幻想这一段。
2.那剧情中间还有一段 闵泰柱 杀死赌场女人的镜头,男主不在场,为什么有这个?
这是男主看新闻,自己脑补的,这段后面,就是检察官问“你是说在赌场旁边厕所杀害女死者权秀美?
”显然是男主幻想,想嫁祸 闵泰柱 。
写的还是有点乱,有空再整理一下,如果有误,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内有大量剧透!!!
慎入!!!
慎入!!!
慎入!!!
↓↓↓↓↓↓↓↓↓↓↓↓======================剧透=======================相信很多人看的都是上映版,我就不多说了,就说一些导演剪辑版跟上映版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导演剪辑版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了,尤其是闵警官到底存不存在、是不是杀人狂这两个问题。
导演剪辑版中,男主金炳寿跟安巡警是有交情的。
安巡警带了警察学院的学生去找男主学习犯罪心理学,也的确一直把男主叫哥,证明两人私交关系不错。
影片后期,男主跟闵警官“大战”之后,屋里突然只剩下遍体鳞伤的他自己和女儿,闵警官不见踪影。
对此,男主向查案的警官交代为闵警官带着录有他犯罪告白的录音机,开着8588的白色轿车逃跑了。
而身为目击者的女儿对木屋里发生的事情绝口不提,既没有认同父亲的供述,也没有否认供述。
因为实在找不到闵警官和他的车,警方也只能暂时照男主的供述,将闵警官列为犯罪嫌疑人,连新闻媒体都这样播报。
男主出院时,恰好病房里的电视就在播嫌疑人闵警察依旧在逃的消息。
(不过这个新闻未必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男主的臆想,因为他此时仍然认定闵警官就是杀人狂)
但是在出院后,也就是关键剧情他走出隧道的时候,他忽然想起来杀人犯其实就是自己!
闵警官是因为撞车后看见男主后车厢有大量血迹,怀疑他是杀人犯才接近他的。
甚至影片末期闵警官也只是告诉男主的女儿竹林里有尸体被发现,她父亲是嫌疑人,根本没有伤害他女儿。
安巡警在小木屋里其实是跟闵警察在打电话,希望闵警官借未来女婿的身份劝男主自首,并不是认同闵警官有罪在追踪他。
杀了安巡警的人是男主!
(这里有点牵强,安巡警所在的小木屋就在闵警官和男主女儿藏身的大木屋旁,却非要在小木屋里打电话而不走进大木屋直接跟闵警官说。
想来想去,勉强可以解释为为了不让男主女儿听见他们的完整对话。
)
那么“失踪的”闵警官到底去哪了呢?
被男主在木屋里杀了之后,连人带车一起沉水库了。
女儿估计是因为对父亲的爱太深,才始终没有把父亲失神杀人的真相说出来。
所有事情的真相瞬间明了了,闵警官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不是杀人狂,所有他犯下的暴行都是男主的臆想,或者是男主变态人格的映射,因为脑袋缺一块的人,不是闵警官,而是男主自己。
真正因为杀父而被母亲用熨斗打掉几乎半个脑壳的人是男主,推测男主从那时起就对女性产生了厌恶心理。
导演剪辑版的结尾并没有出现女儿去医院探望父亲的情节(女儿应该还没原谅杀人犯父亲),没有混淆视线的贴有闵警官相片的项链,也没有男主“闵泰周还没死”的喃喃自语,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开放性结局,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部在影片中展示出来了。
这个版本解释了很多上映版的谜团,但同时也将事情讲得太白、太彻底了,反而让观众失去了开脑洞的乐趣……
症状1.患者起病隐袭,精神改变隐匿,早期不易被觉察;2.逐渐发生的记忆障碍(memoryimpairment)或遗忘是AD的重要特征或首发症状。
(1)近记忆障碍明显:患者不能记忆当天发生的日常琐事,记不得刚做过的事或讲过的话,忘记少用的名词、约会或贵重物件放于何处。
远事记忆可相对保留,早年不常用的词也会失去记忆。
(2)Korsakoff遗忘状态:表现为近事遗忘,对1~2min前讲过的事情可完全不能记忆,易遗忘近期接触过的人名、地点和数字,为填补记忆空白,病人常无意地编造情节或远事近移,出现错构和虚构,学习和记忆新知识困难;3.认知障碍(cognitiveimpairment)是AD的特征性表现,随病情进展逐渐表现明显。
(1)语言功能障碍;(2)视空间功能受损:表现为严重定向力障碍,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或不认家门,不会看街路地图;(3)失认及失用:可出现视失认和面容失认,不能认识亲人和熟人的面孔,也可出现自我认识受损;(4)计算力障碍。
4.精神障碍(1)抑郁心境、情感淡漠、焦虑不安、兴奋、欣快和失控等,主动性减少,注意力涣散,白天自言自语或大声说话,少数病人出现不适当或频繁发笑。
(2)部分病人出现思维和行为障碍等,如幻觉、错觉、片段妄想、虚构、古怪行为、攻击倾向及个性改变等,如怀疑自己年老虚弱的配偶有外遇,怀疑子女偷自己的钱物或物品,把不值钱的东西当作财宝藏匿,认为家人作密探而产生敌意,不合情理地改变意愿,持续忧虑、紧张和激惹,拒绝老朋友来访,言行失控,冒失的风险投资或色情行为等。
(3)贪食行为,或常忽略进食,多数病人失眠或夜间谵妄。
AD的临床分期:第1期(病期1~3年):主要表现为学会新知识有障碍,远期回忆能力有损害。
人格障碍表现为情感淡漠。
偶有易激惹或悲伤。
运动系统正常;第2期(病期2~10年):记忆力障碍表现为近及远记忆力明显损害。
空间定向障碍。
语言障碍表现为流利型失语。
运用能力障碍表现为意想运动性失用。
人格障碍表现为漠不关心,淡漠。
运动系统表现为不安;第3期(病期8~12年):此期表现为智能严重衰退,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强直或屈曲姿势,括约肌功能损害表现为尿、便失禁。
以上内容来自阿尔茨海默病百度百科细看此片不难发现,男主金出现了以上所有症状,医生的诊断加上金和恩熙都提及过病名,可以确定金确系老年痴呆而并非精神分裂症。
以此驳斥所有关于以多重人格推论此片的观点。
这部电影中不断穿插现实和幻觉,所有推论的前提必须先确定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幻觉,真实与幻觉的分水岭在何处。
可以确定的是,片中人物除去修女姐姐,其余全部是真实存在的。
是的,不论是万所长还是闵应该都是真实存在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真实存在不代表电影中他们所表现的行为是真实存在的。
需要强调的是,本片一直是以「杀人者」的记忆视角呈现了所有场景。
我们可以从中确认出的真实事件1、金确实是个患上老年痴呆的连环杀人犯。
杀人的习惯起源于对惯用暴力父亲的反抗导致的过失杀人。
金17年前杀死的人无法列出名单,但可以确定的受害者有金的父亲、爱家暴妻子的店主、杀狗剖腹取戒指的女人、妻子、妻子的情夫,妍珠女士,闵。
金的姐姐在金未成年时已上吊自杀。
金的母亲生下金后或者过程中撒手人寰(金的母亲在其幼年或者成年镜头中从未出现过,金杀死闵后对女儿独白说道“我出生时就是杀人凶手”)2、恩熙不是金的亲生女儿。
金的妻子临死前的话透露出的信息,金杀死闵之后对女儿的独白都可以佐证这一点。
恩熙确实与闵在谈恋爱。
3、金是一名合法持有大量麻醉剂的兽医(片中不断出现金持大剂量戊巴比妥钠试图杀人或者自杀的镜头);金有按时参加诗歌学习班(结识了“肤浅”的妍珠女士并最终将其杀害,录下的影像中妍珠女士不断在承认“我错了”);金确实去过修道院并且坐在长椅上边吃寿司边“聊天”;金与闵在抛尸地附近两车相撞的事情真实发生(金杀人抛尸后开车逃离,途中撞上闵,金在家收看新闻时听见杀人新闻慌忙看了一眼自己的鞋底);金确实将恩熙送上车离开了家;金确实用日记记录了所有记忆包括所有幻觉造就的记忆。
(欢迎补充)零星片段拼凑出金的故事脉络,金生长在没有母亲的家庭,父亲终日酗酒并且打骂金和姐姐,金反抗中导致父亲窒息死亡,仅剩可以相依为命的姐姐也不久后上吊自杀身亡。
金独自长大,过程中不断发现身边类似于父亲那样暴力,自私自利的人并将其杀害(这一阶段受害人男女都有)。
结婚成家有了女儿恩熙,金无意中发现妻子与人偷情,无法忍受背叛的金遂将两人杀死,并从妻子口中得知女儿并非亲生。
金面临背叛且再一次成为孤身一人,精神恍惚的金在开车归家途中遭遇车祸,头部外伤,至此血管性痴呆开始缓慢起病(头痛/晕、面部抽搐、语言断续、部分记忆丧失),与女儿相依为命直至满脸老年斑,查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因为妻子的背叛而厌恶女人,尤其是浓妆艳抹爱与男性来往的“坏”女人,但又由于患上老年痴呆而容易对很多女性产生幻觉将其假想成浓妆艳抹的“坏”女人而去实施惩戒,金夜晚等待女儿归家时病情发作差点将女儿掐死就是佐证)。
患病后,金时常走失,忘事,女儿不厌其烦细微照顾,金却仍旧没有安全感(童年那种境遇确实难以有安全感,再加上遭遇妻子背叛)(金明明很爱并且依赖恩熙,却几次提及自己会去疗养院而不愿意拖累女儿,明明很喜欢恩熙送来的包子却装作冷漠无动于衷,待恩熙离开后却大口开吃),这时恩熙和闵的恋情曝光(闵因为在抛尸地附近遇见过金,心中略有怀疑根据名片信息来查案,却与恩熙结识并相恋),闵还是警察身份,出于害怕唯一的亲人被抢走,抑或是犯罪者对于警察生来就有的敌意和畏惧,金开始在幻想中为自己开罪,将自己近年来的血案安在闵的头上,并且在幻想中编织了不得不杀死闵的完美理由以至于金自己都被说服深信不疑(金幻想闵会杀死恩熙并且将近来的连环杀人案嫁祸给自己)。
而万所长,因为经常走失而被送往警察局,金熟悉万所长的面孔,并在幻想中将其设定为自己杀死闵的帮手。
所以出现了万所长帮金查验带血纱布,金跟踪闵伺机解救恩熙......可是正常人的万所长会帮一个老年痴呆患者去查所谓的证据吗?
片中导演用金的面部抽搐提醒观众场景的转换,但很多部分导演为了迷惑观众,并没有用明显面部抽搐提醒观众真实与幻觉场景的转换。
在闵绑住金,并且偷看金电脑中的日记这场戏中,闵删除了金记录在电脑中的记忆,编造了闵杀害女人的记忆,闵还殴打了金并导致房中物件散落一地。
下一个镜头,金在清爽整洁的房间中醒来,没有绑手绑脚,没有打斗伤痕,并且在影片的最后,警察将金的日记打印出来,明显可以看出内容并没有被改动或删除。
剧情反转在于金决定自杀时候听到了被闵绑住当晚无意中录下的音频,这时候金义无反顾扎进闵是杀手的幻觉,直至被逮捕才转清醒。
但事实上,片中多次使用录音机录音,我们可以看到必须一直按住按键才可以保持录音状态,而打斗戏中呈现的场景是录音机掉在地上,金按了一下按键,但这并不能录下完整音频,正是这个不合理暴露出这段“记忆”只是金的幻想幻觉。
再次,金播放闵威胁他的音频时,录音机显示07/07,但最后金被逮捕后女儿拿到收音机,其实里面只有一段音频,01/01,这也佐证了包括这段录音在内的这段场景,都是金的幻觉。
金才是全片中唯一的凶手,而女儿恩熙只能在知晓全部真相后独自活在这世上。
其实最后可以把闵拍成是金的年轻时候,他自己老年痴呆记忆混乱,把年轻的自己杀人回忆当成现代的杀人犯,从头到尾就他一个人,姐姐,闵,包括他的女儿都是他的记忆碎片。
看上去是同一时空,但是跨越了金的一生。
如果这么拍也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和老警察熟悉,以及老警察为什么带一堆警察学生到他家请教。
因为他年轻时候当过警察。
男主角,薛景求,把一个老年痴呆患者+内心扭曲的变态+护女心切的父亲+杀人犯,串联起来,丝丝入扣,即便影片没有太多的视觉冲击力、即便剧情和人物一样显得静默,但就是这种“平庸”拉近了我与影片的距离,“真实”而带来的震撼,溢于言表。
薛景求,一个人撑起了整部影片,但不要单纯的认为它是一部犯罪悬疑片,因为它充满了情感,不要单纯的认为它是一部剧情片,因为它充满了疑惑,不要因为你给它单一的定性为某个类型而否定它。
它确实平凡,但又足够震撼。
起立,为薛景求鼓掌!
即使已经过了很多年《杀人者的记忆法》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悬疑榜前三的位置,而且每一次看我都仍然会被编剧的脑洞跟薛景求老师(素媛)那神乎其神的演技所折服,导演真的可以说把悬疑这个电影要素展现的的玲离尽致,每次我看这部电影都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悬疑电影,每一处伏笔照应设计地都那么的巧妙,每一处转折也都那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丝毫不显得突兀和生硬,可以说整部电影没有一段剧情是让我觉得有瑕疵和无聊回到电影本身,这部导演剪辑版解决了所有公映版存在的问题,例如明明在强调“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结果最后却还是没有交代警察闵泰柱是好是坏,而且用了太多时间渲染父女情深,加上开放式的结尾,让人们整整吐槽了五年,豆瓣评分也只有可怜的7.8分,在悬疑片榜都排不到前一百,但导演剪辑版完美回应了这些问题,最后金炳秀的双重人格的反转让我真的是大收震撼,如果一开始就把导演剪辑版放出来,我真觉得至少前十会有一席之地,因为在我看来那个榜单上很多电影是远不如它的,像《禁闭岛》《看不见的客人》《致命魔术》《第六感》,这些电影我都是觉得出彩的点不多,只能说是比较合格勉强优秀的悬疑电影(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跟我比较喜欢的《致命ID》《蝴蝶效应》《记忆碎片》《盗梦空间》都是有极大的差距我一想不喜欢在悬疑电影上讨论艺术性,不是因为悬疑电影没有艺术,相反我觉得悬疑电影的艺术性是比一些其他类型的电影更高,但因为它披上了悬疑的枷锁,它就必须在这一个方面贡献更多的精力,这就造就了我们很少会关注它悬疑以外的因素
梳理一下时间线:9月10日,闵和金发生车祸,地点海月三岔路。
闵留下了血液,自己化验后发现是O型血,鹿是没有O型血的,所以后备箱里必然是尸体。
11日,金报警,被警察当作笑料,闵用公用电话打给金,确认是他报警。
11日夜,金依据经验找到尸体,匿名报警。
12日晨,闵到现场,决定搞定金,意外邂逅金的女儿,于是心生奸计。
这里的问题是:女儿说,出事故那天,金去的竹林,但是鞋上有泥。
根据这个时间线,事故是10日,去水库是11日,鞋上有泥应该是11日才对,如果10日就有泥是什么原因?
这个地方我没想明白。
但是人肯定不是金炳寿杀的,因为他前面已经说了,他杀的人都是埋在小竹林里,不会扔水库,即使记忆丧失,习惯是不会改变。
而且他杀人的目的和闵是不一样的:金喜欢掐死他认为的垃圾,不分性别;闵只勒杀女人,而且是年轻漂亮的。
如果阿兹海默症只是让人失忆通过录音还可以补救一点点,最终都变得记不住。
我同事的奶奶,她常常忘了自己吃过饭,会一直不停的吃直到家人发现赶忙让她停下。
我说她就不会觉得肚子涨么?
要是让人分不清幻想和现实就更麻烦了。
可能主要是对回忆上造成障碍吧。
但是片中的金炳寿似乎多次对眼前的认知发生错误:他把女儿送上闵泰州的车,而他认为车上坐着修女姐姐。
事实上修女是不存在的吧?
金后来回到玛丽亚修道院,凳子上只有他前几天吃的寿司,和原来光鲜美丽的记忆对比是已经破败荒废的修道院,根本不会有修女在这晾床单的。
姐姐肯定早就死了,修女到底有没有这个人?
十七年前的车祸造成的不单单是记忆力的丧失还有认知的错乱,只要脸一抽搐就会分不清现实,这也算是一个提示。
片头和片尾是相互呼应的。
片头时的金看着自己的鞋子,是女儿在片尾送给他的白色运动鞋,但是穿反了。
1小时2分,修女和金的对话,镜头也给到鞋子,放反了。
闵泰州我觉得是确实存在的杀人犯,不是什么多重人格。
正如他所说,都是杀人者,看一下眼神就知道了。
而金因为记忆和认知问题是绝佳的替罪羊。
第19分钟,电影镜头给到了森林里的小房子,然后性感的美女被勒死。
这个杀人者应该就是闵泰州,地点就是最后决战的地方。
闵喜欢勒死人,最后也想用勒的方式杀金炳寿。
在金准备好去杀闵的那天晚上他又开始抽抽,之后消失了一周的记忆。
在捆住金后查看笔记本电脑时闵说,差点出大事,幸好看了你的日记换成狍子血。
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他就看过金的笔记本,然后调包证据。
这也反过来证明碰车的当天确实是闵杀人。
之后闵杀了曹妍珠并设圈套嫁祸给金。
“罪案现场除了金炳寿的指纹没有其他,逮捕他”,这招确实很阴毒。
有人说最后抬出去只有一具尸体,所以金是臆想了安炳万这个人。
镜头确实只给了一具尸体,但不推出现场只有一具尸体。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作为证据的金的录音笔女儿在播放时只听到他说要救女儿的那段,这不能推理出前面的录音就不存在了。
因为录音是倒叙的,要救女儿那段录音是最后的录音也是最新的录音,按下后播放这一段逻辑是对的。
如果有仔细看前面的片段,金在听自己的录音时确认闵是什么人时就是倒叙的。
而且我认真看了一下,抬出去那具尸体应该就是安所长,因为闵穿的鞋子是黑色耐克,尸体那双鞋子内侧是有白色边纹的。
关于检察长询问为什么金要杀死闵,有人问这时候女儿不是可以作证么?
从证据的角度说,就算女儿作证说是金犯下了杀死安所长并且打算杀死自己的罪行,也不能作为有力的证据。
因为他们是父女关系,亲属的证言可信度是不够的。
另外,女儿在听到这段录音前,不一定愿意原谅父亲杀死母亲的过往,看她在案发现场质问父亲的表现是恐惧且痛恨的。
所以,她不见得就一定会为父亲做辩护,但是听完录音之后,我认为她原谅了父亲,因为后来去养老院照顾爸爸了。
之后再为其辩护、提交录音证据、笔记本证据等应该都能做到。
再这之后才有金出现在火车道上。
最后金看到女儿给的项链上有闵的照片,我觉得也不要太在意了。
金只要脸一抽搐,就代表他发病,眼前出现幻觉,比如之前掐自己女儿的时候。
片头和片尾他的脸都抽的厉害,抽搐着拿出项链同时幻象还见到闵说明此时处于错乱状态。
但是既然放他出来了,是不是已经证明了金是清白的、闵是连环杀人犯呢? 后面是我自己的小故事了,与电影无关,可以不用看。
我有记录梦境的习惯。
我现在对于久远的回忆偶尔也有混淆的时候,因为一些梦太真实了。
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应该是周六,我梦见自己获得了一个非常华丽的宝箱,就是现在游戏里常出现的那种镶满钻石黄金的宝箱,刚到手就被我哥抢走了。
我猛地从床上窜起来就冲过去揍我哥。
我哥正写作业呢,突然被我打得一脸懵逼。
我还一边大哭一边不依不饶要他还来。
我哥就很莫名:我弟该不会是个傻子吧?
然后我爸妈也质问我哥是不是拿我东西,我哥自然说没有。
我哭了好一阵子才慢慢平复下来,我妈问我是不是做梦,我仔细想了想:那东西确实不太像现实中可能存在的。
只好承认是做梦。
大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只有我哥揉着被我揍的肩膀心情复杂的看着我们:你们不想对我说点什么吗?
这是当下就能确认的记忆,问题不大。
问题大的是远期记忆。
大概是念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我那大院的孩子在秋天的一个周末带我去了一位阿姨的家。
她家就在我们那大院外的一个村落里,路线非常复杂,拐了七八个弯才找到她家。
那阿姨的家就跟童话故事里的森林小屋一样:门前一棵茁壮茂盛的桃树,粉红桃花飘落一地的样子非常美。
进到木制三层小屋里,房子内的摆设都很古朴典雅,墙上有木制猫头鹰的挂钟滴答作响,大多数的家具都是实木制品。
阿姨带我们在二楼的房间里玩,玩具很多。
我生平第一次玩到不倒翁:红底,白胡子的圣诞老人造型。
还有许多糕点款待,八十年代并不是一个食物丰富的年代,有那么多糕点吃可以说很幸福了。
因为我太喜欢那个不倒翁了,后来自己一个人还跑去阿姨家玩了一个下午。
我们后来都搬出大院。
念中学时我和原来的小伙伴说,很想再去一次那阿姨家拜访一下。
我的小伙伴说根本不记得有这回事。
我说这怎么会忘了,咱们当时三个人一起去的,还是你们带的路。
她家门前有桃树,家里有猫头鹰挂钟,还有不倒翁……我的小伙伴们两脸懵逼的看着我:你又睡糊涂了吧?
我说,那我带你们去找。
于是我们回到那个村落,它看起来变化不大,比我记忆中小了很多,旧了很多,也没那么复杂。
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小屋了,也找不到桃花树。
小伙伴拍着我的肩膀说:别傻逼了,你一定又幻想了。
秋天是没有桃花的。
但是那个不倒翁怎么可能是做梦……
导演版是R18。
一开始检察官来到金炳秀的病房,拿出他的日记开始问问题,从撞上杀人犯到杀死他营救女儿,金炳秀坚持自己的说法。
令检察官不明的是,闵泰洙的尸体最后消失了,连环命案的死者都被挖出,嫌疑人一个找不到,一个痴呆,而金炳秀的女儿也不愿多说,检察官只得作罢,把金炳秀放了。
金炳秀提着包走出病院,走到隧道口(这里总算接上了开场),寒风吹过,他低头望着自己反穿的鞋,脱下来,正着穿好。
这是他第一次正着穿鞋,刚才在病院,检察官看他的拖鞋都是反着摆的。
这意味着,他全想起来了。
不是他撞了杀人犯,而是他杀完人被撞了;不是他去救被绑架的女儿,而是他杀人杀红了眼,杀掉了保护女儿的警官,还把人沉到湖底;和自己交好的安警官,不是被别人所杀,而是他自己干的。
之前所有的剧情,不过是他用自己残存的记忆脑补出来的,所以最后他才说:“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
”
看完导剪版,我理解的是首先,男主是有老人痴呆的,因为我觉得无论如何,警察不可能忽略一个客观存在的袒露式证据。
男主小时候被父亲殴打,被母亲背叛的经历是他杀人的情绪动机,至于后面为什么不杀了,我理解的是因为一方面是车祸造成的大脑物理性损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找到了"纯白的鞋子",即他的女儿。
因此他不在需要通过杀人去"擦拭"鞋子。
但后面为什么会继续杀人,我理解是导演跟观众开了一个“剪辑玩笑”。
实际上,女儿找到男朋友这个情节应该发生在他开始杀人前,因为女儿找了一个男朋友,所以在情感基础上,男主感受到了和小时候一样的“背叛”(换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我从小擦到大,擦得这么干净的鞋子,凭什么给你穿),但出于“父爱”,男主只能杀死“别人”来模拟对鞋子的擦拭过程。
这也解释得通,为什么是闵而不是其他人。。
他为什么不杀死闵的理由,我猜测是因为,除了是因为他的仇恨根源是女性外(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他本能觉得打不过他),还有就是他将闵和女儿捆绑在一起了(就像穿着白鞋的人),所以他需要一个过程去慢慢解开这个捆绑,而不是直接一刀切。
后续的解读和其他评论差不多。
导演的高明在于,他不仅通过视角的来回穿插构架一个“记忆缺失”故事,而且还打乱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将所有情节动机线索隐藏在“白色的鞋子”中。
而主角的矛盾,从来不是如何逃脱警察,而是他在努力描绘的对于女儿的“父爱”到底是什么(对纯白鞋子的依恋)。
老人痴呆所引发的情节不过是他心里挣扎过程的现实映射。
影片最后,到底是“父爱”赢了?
(他始终没有杀死他的女儿),还是“偏执”赢了?
(他杀死了闵,重新让这双白鞋依旧纯白)我不知道,因此,患上失语的不只是女儿,还有看完电影的我们。
好电影就是通过某某细节发现某段回忆真,再通过某某细节说明某段记忆假?欣赏不来
如果在电影保持在1个半小时就好了,片中很多误导性镜头,根本就没啥高明之处。悬疑也算不咋地
一个无限循环的噩梦,到死就会结束。影片逻辑并不复杂,至少比大部分影评理解得要简单。。。
薛耿求演技给跪了
记忆线混乱时间线,由此真假虚实混沌一体,真相无从知晓。结构和剪辑在题材的加持下可以随心所欲,犹如一场大梦。
呃,雪炫演技还可以的呀(真心)。金南佶太帅啦!
想法很好,但完成度不高。叙述与表演有着东亚人的共同缺点,太过极端。
含糊不清,老梗也没玩好
实在不喜花枝招展的悬疑和反转和结局,以及韩式半永久煽情术,每每难以忍受那些反复延宕悬念的打斗想快进
只扣半颗星,薛耿求的演技着的是韩星里绝对top3,对于边缘性人格的把控非常完美。男二号非常好出乎意料的是实力派。BGM渲染十分到位使全片充斥压抑、悬疑紧张的气氛。白雪皑皑竹、林风啸。
当薛景求的女儿总是这么惨的吗
7/10
怀疑我看的不是导剪版,不然评论区的分析我怎么完全对不上(痛苦)。薛景求和崔岷植依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韩国男人。
空洞、无聊、自嗨,这个片子严重侮辱阿尔兹海默症。
八分的本子被拍得一文不值,除了演员卖力其余都是扯淡
题材太偏,不容易找好主题,炫技和特殊是出来了,普适性的欠缺导致主题浅薄了。但是挺有趣的。
故事设定太像记忆碎片,开局很好,后面三分之一不好玩了,没看头。及格吧。6/10
前半段其实还可以,后半部分差了些影片总体感觉在强行扭
故事不但完整扎实而且很有想象空间。
居然可以拍到两个小时,真是辛苦编剧了,更心疼用力过猛的薛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