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翠丝

翠絲,Tracey

主演:姜皓文,惠英红,黄河,袁富华,余香凝,吴肇轩,周祉君,陈蕾,葛民辉,岑珈其,梁舜燕,顾定轩,黄溢濠,李昭南,陈志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8

《翠丝》剧照

翠丝 剧照 NO.1翠丝 剧照 NO.2翠丝 剧照 NO.3翠丝 剧照 NO.4翠丝 剧照 NO.5翠丝 剧照 NO.6翠丝 剧照 NO.13翠丝 剧照 NO.14翠丝 剧照 NO.15翠丝 剧照 NO.16翠丝 剧照 NO.17翠丝 剧照 NO.18翠丝 剧照 NO.19翠丝 剧照 NO.20

《翠丝》剧情介绍

翠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宜(惠英红 饰)与结缡多年的老公大雄(姜皓文饰)在同个屋檐下,一同育有儿子(吴肇轩 饰)与女儿(余香凝 饰),出嫁的女儿也已有孕在身,一切看似和乐无忧,但她竟却从未发现与枕边人原来是同床异梦。某日深夜老公接到越洋来电,得知儿时老友已在伦敦逝世,致电告知的是他的合法同婚伴侣阿邦(黄河 饰),并预计携带老友骨灰返港安置。与此同时,老公又安宜客串票戏的场合,重遇他儿时认识的昔日粤剧花旦打铃哥(袁富华 饰)。故友骤逝又加上巧遇故知,翻起老公许多往事,他决定坦承揭示深藏已久的秘密:他想要变性。安逸过着师奶生活多年的安宜,自认平静的婚姻生活顿时发生剧烈家变,她与家人将如何面对曾是一家之主的人,如今改名唤做“翠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南宋猎人之绝地反击识骨寻踪第三季笑神穷不怕760号犯人将军在上之芙蓉密案米奇宝贝蛋同志亦凡人第四季艾米丽在巴黎第二季惊雷行动热血高校时空急转弯3动物管制官第二季杨门女将之昊天塔城南庄1948巨蛛不安感第三季川之光零异频道第三季害虫富家穷路第四季富豪刑事2佳人蓓尔开心宾馆魔法俏佳人第一季亲密比比档案海的誓言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第一季黑子的篮球冬季杯总集篇~影与光~狼嚎

《翠丝》长篇影评

 1 ) 太自负的人才会时时刻刻担心别人的说教~

阿邦的行为与其说是说教不如说是自我欲望的外在延展,影片特地通过一段他个人独舞展现了这个中西文化结合的同性恋者既具有自由的取向表达又兼具直接的欲望诉求,在对打铃哥的接触当中,他是一个谦逊且包含敬意的晚辈,但是对大雄,他暴露了大多的欲望诉求,所以这里即使定义说教,也只能以大雄为扁平化的“说教”,所以更多的是应该是阿邦对大雄有诸多的生理和精神依仗,而不是编导借由角色向各位观众教育。

阿邦为了逼迫大雄就范,好让大雄挣脱家庭束缚,多次用自私的语言和方法倾轧大雄脆弱的维系,在两人的基础中,阿邦由上一段恋情中的被动的零,变成了这一段主动的一,他对大雄部分的观念输出不在是自我价值的延展,只是为达到目的的控制。

部分观众装着直男的心,操着同性恋的事,太自作多情了

 2 ) 成为更好的翠丝前,首先要成为翠丝

这应该是姜皓文离金像男主最近的一次了,当年如果没有黄秋生的《沦落人》,单跟剩余的几个入围的角逐,机会还是大大的。

不过,袁富华和红姐舍我其谁必须提前预定最佳配角的演出,让姜皓文这个千年老配在对戏时确实有点招架不住。

我会在想这个角色如果从对手戏或者变装后的效果这些角度考虑(当然不排除制片方想通过姜皓文的硬汉风格制造反差),如果让梁家辉或者任达华来演应该更能hold的住。

和袁富华的darling哥一比,姜无论穿内衣还是变装去酒吧,都不太翠丝,差在了气质与细节把握,感受不到那种自内而外的纯粹的快乐。

这个作品让我更多的了解到T这个群体,原来以为就是纯为了High或者迫于生计,其实T们不是,而且和G的0也不一样,T们是从心底和认知中认为自己就是另外一种性别,并且渴望转变,就像D-Wade的儿子来自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的困扰。

其他人可以在出柜与否的边缘徘徊和继续享受着,而留给T们的选择除了片中说的“受虐狂”似乎并不太多。

 3 ) 喜欢但略有不足

整体来说是很喜欢的,几个角色都有点意思,明显感觉到编剧和导演在细节上很用心。

开头很棒,中后段我开始分心了,本期待大雄和亲友们有更多的互动和讨论,或多或少呈现了,但是浅浅一笔带过,有种工具人的感觉。

可能是前面的铺垫太有感染力(我从18分钟开始哭),形成了落差。

到了片子结尾,生出了“这是一出童话吧”的感觉,有种太顺利了的感觉。

虽然剧情上也交代了翠丝的不易,然而缺乏真实感。

最期待是看到翠丝的家人和朋友从得知到最后接纳/不接纳的部分,这段恰好是最轻的。

看到是第一部作品,还是很值得鼓励的,能把故事说清楚还有感染力,已经胜过多少电影导演呢。

 4 ) 做人,过得自己就好

怎么说《翠丝》呢,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看,终于今天比较空,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没断的看完了。

姜皓文在里面的演出在几十年的摸爬滚打里真的精进许多,一举一动都比当年第一次扮此类角色要更自然和流畅,如果不是骨架大恍惚间真的就和女性没差别。

袁富华能得到最佳配角不无道理,眉眼弯弯,拥抱力度都是老铁旦的气质。

惠英红的演出则是体现了更深厚的人生阅历,人间百味,世事万象,尽在红姐眉宇间。

夫妻间日常互动的寡淡无味,试探虚实的欲言又止,对儿女的压制管束,她用几个场景就立住了一个鲜明的师奶形象。

总的来说,《翠丝》的话题性大于艺术性的作品,导演企图挖掘自我认知的主题,然而或许是功力不够,本能地采用了最省力的处理方式,避开了环境对人物的考验,结果显得影片头重脚轻,削弱了力度,在一般观众看来缺少共鸣,降格为LGBT者主观视角的自high,的的确确有些遗憾。

年过半百的佟大雄,还有三十年可以做翠丝。

旁人眼里难堪的形象,却是TA自己梦寐以求的真实自我。

翠丝的妈妈说,做人,要过得自己过得人。

香港也是如此,迷失的身份终能找回,过了自己这道关,破除心魔,便可见新天地。

 5 ) 我是女人,一直都是

电影并没有过多描述男男之恋,只是有很少的片段提醒观众或是提醒大雄自己,他喜欢男人,他想变成女人从一通电话开始的剧情,让大雄重新回想起他和阿正的时光,回忆开始了,故事开始了,转变也就开始了思想陈旧的妻子,被丈夫出轨的女儿,总与妈妈争吵的儿子自己在这个家没有安心开心过而他也只是为了逃避内心而组建家庭知道儿时暗恋男孩在英国和男人结婚看到儿时前辈勇敢化妆打扮成女人自己在好友的劝说下打扮成女人在不用躲躲藏藏,穿上自己很想穿的女装,化上漂漂亮亮的妆,戴上假发之后大雄决定要和妻子说明,他要做女人,他想做女人,他要做变性手术他一直都想做女人,一直都是整部影片,看到他/她们在舞池开心跳舞时,我很感动就像因为世俗观念,因为不符情理,因为各种压力压抑自己最想展现出来的一面,压抑到中年,到最后终于实现自己愿望可能这是我感动的原因吧,尽量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6 ) 好在几个演员还有惊喜

看完《翠丝》,其实姜皓文不拿奖也是有道理的。

香港电影总算认认真真地从伦理上讨论了LGBT,即使不深刻,也终于不再是性爱游戏。

但论讲故事,结构头重脚轻,手法规规矩矩,实在找不出什么亮点,甚至有点俗套,吃亏最大的就是男主了,让我想到今年TVB的铁探。

好在几个演员倒是有惊喜。

姜皓文的女装谈不上什么美感,能做到不违和已经让我足够惊喜。

我实打实佩服姜皓文接这个角色的勇气。

可惜翠丝的戏份太少,过渡也不自然,大雄到翠丝的转换好像在做论证题,生硬得出结论。

做了翠丝,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接受,甚至又让阿邦爱上他(恕我不能接受,如果导演只是为了加入双性恋元素那不如把剧团的坤生改成lesbian,岂不是更全)。

电影后半段和前半段的基调简直断裂,光明圆满总是好的,但不是真的。

酒吧一场戏的矛盾冲突本来很大,情绪到了顶点却突然泄掉了,好像我写作文,不会过渡就干脆不过渡了。

阿邦这个角色是用来打破平衡的,出场总是在推动剧情发展。

本来这个角色是很可爱的,整部电影最喜欢的镜头就是他在宾馆里幻想自己与爱人阿正做爱,想到丈夫的离去痛哭,这段倒真是有老港片的表演风格,可惜一闪而过。

红姐的戏里我最喜欢片尾和儿子在楼梯上喝酒的一段。

这里的感情很微妙,她似乎接受但又不能接受,但在儿子说出性相关的词语时她的态度已经和影片开头完全相反了。

最后靠在了儿子怀里,她只想有个男人可以依靠罢了。

 7 ) 一半vs一半

三星半。

LGBT题材还是容易用力过猛,此片也不例外,总有点被吊着推着,好像急吼吼想诉说点什么的逼迫感。

好在并不算严重,但给低分的,大概有这方面不及预期的原因吧。

但是,又有些不忍心责怪。

毕竟故事里的人和事,也许并非我们普通“肤浅”人的切肤之痛,提出的思考却令人感同身受。

能发声、敢发声,并达到这样的完成度,也尽量地削弱了猎奇的窥探,已经很难得。

喜欢的是它仍然很香港,外表时髦亮丽,但骨子里保守甚至封建,至少,低于许多人对它的期望。

看大雄夫妇崩溃的时候,真心对红姐的心疼要比老公多。

“做女人,一三五就好,二四六我扮男人陪你”。

真是揪心。

她有什么错?

就想做个普普通通符合社会伦常的师奶而已。

所以在这件事上,从来不只有一方受害者。

大概只有更加开放坦诚的文化环境,才可能避免更大面积的伤吧。

过得自己过得人。

呵!

想起上一次最平实震撼的一句,是“人最重要保住个顶”。

港片真是人生金句制造机。

另一个引发思索的地方,在于大雄对于高跟鞋的吐槽。

那一刻很想呼喊,其实我们女生也常常不穿高跟鞋的好么!

由此也想起《高跟鞋》,似乎跨性别者中认为自己是女性的人,往往迷恋着唇膏甲油内衣丝袜首饰高跟鞋和比较Drama的着装风格。

但事实上,这些表征很大程度上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符号性强化与规训。

所以性别意识,究竟是一种发自生理的趋同性特征,还是更大程度上受着社会性的影响?

甚至于,区分男性女性,或者说雄性雌性,是生物学意义上繁衍的需要,还是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如果男性不必孔武有力,女性不必性感温驯,对这种要求到达一个极致的那样一种文明,还会不会有区分跨性别的必要性?

真心很多困惑与好奇。

一知半解的我很有兴趣好好地去补补课了。

喜欢结局翠丝的由来,那是另一个关于香港女性的故事。

然后,妻妾时代的长女,无法公开性向的跨性别者与妻子,丈夫屡次出轨的怀孕少妇,佟家三代女性的故事,穿成一条绵延不断的线,她们面临着不同却也相同的挣扎,背后是百年香港女性的缩影。

以及导演的倾诉野心。

地位,权利,人格尊严,最终回到的还是那个老问题。

男女平等也好,为少数人的权利发声也好,只因最终谁都不是孤岛,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如同阿贤那样,不管什么平权什么边缘,别落在我头上就好,这样想的人,大概真的是大多数。

嘻嘻所以,都是说来容易。

然后发现“翠”和“丝”,恰恰都是对称结构,两边一样。

中和西,左和右,男和女,古和今,好有意思。

再歪个楼,雄邦cp的部分一直不很懂。

阿正像是二人灵魂上的连结点,但因此就建立起一种微妙的亲密关系,总让人觉得是在3p。

是情不知所起,还是在彼此身上寻找爱人的影子,恕我还是有些难消化。

可是呀,大雄的腿和阿邦的手指,真心美得让人嫉妒呢。

呃,关注点好像彻底跑偏了。

p.s 个人认为,姜皓文的妩媚和释放自我后的轻盈,距离小雀斑尚有距离,但相比《高跟鞋》等等,竟然已经胜出。

这大概也是值得加半星的理由了。

 8 ) 答案会比未知的生命终点更难吗。

世上只有一个翠丝,世上有很多个翠丝。

性别不止男女,性事不仅上下。

这世界繁复,这世界简单,如果单从一个人的生殖器去判定一个人的性别,一元。

如果尊重人的自然天性,多元。

看不懂、听不惯的事情很多,善意的人,会倾听,会思辨,会尝试包容。

偏见之人,有歧视,闭耳目,棒有恶言语。

男权社会文化语境下,大众审美屈从且单一,何为美,何为丑,成年男性的气质就只有一种吗!

阳刚有无标准,能否量化。

女性只有高挺的乳房,脱毛的腋窝,及圆润的屁股才算靓吗。

没受过美的教育,就难言审美,知美,不懂美感,不识情趣。

眼中尽性器,短视且粗鄙,丑陋又可悲。

也许一个善意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至少改变一天的心情。

井底之蛙多诽谤,特立独行影孤长。

人们长讲:一生一世。

如果一世是一个世纪,一百年。

那一生不过几十年。

人类社会有两点公平的,一是无论贫富贵贱只能活一次,二则人生几十年,没有人能预知自己的寿数,给每个人留下一个最难的谜题。

生活相同又不同,是在有限的时间,做自己,还是在有限的时间,去做无数个他人。

答案会比未知的生命终点更难吗。

 9 ) 最佳“女”主角

今年香港金像奖里面,唯一引起我兴趣的一是《翠丝》,二是《沦落人》(还没来得及看)。

《翠丝》之所以让我觉得动容其一是因为它的主题——LGBT,其二则是姜皓文独挑大梁。

姜皓文一直在香港电影中担任不同配角,这一次终于能够担当主角,而且还是“女”主角,这无疑对演技是一个大大的考验。

看完电影我觉得姜皓文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尤其是在“做女人”之后,那份自然和畅快演绎的淋漓尽致。

再说回电影本身。

电影是关于跨性别人士的,并非主流LGBT电影(很多LGBT都偏向于讲LGB的),影片中姜皓文扮演的大雄是一家眼镜店老板,虽然在外总是文质彬彬,家庭美满和睦,但其实他一直受到性别认知的困扰,每天上班他都会去到自己办公室换上女性内衣内裤,方才能让他感觉到真正做回自己,在他骨子里他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女儿身,正如hocc《汽水樽里的咖啡》里唱道男人的粗犷身体 装了女人心我有否心理问题大雄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女人灵魂却进错肉体,然而自己却也始终不敢迈出那一步,他深知自己是跨性别者,却始终不愿向家人坦白,向朋友坦白,甚至自欺欺人过着看似美好完满的婚姻生活。

阿邦和Darling哥的出现是导火索,也是大雄的救世主,Darling哥曾是粤剧名伶,也是一名跨性别者,而阿邦则是大雄朋友阿正的男朋友(gay),在和阿邦的交往中大雄开始慢慢正视自己,在一次为Darling哥梳妆打扮换女装去酒吧蹦迪中,Darling哥离开了人世,这对于大雄来说是一个打击也让他认清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于是他决定回家坦白,甚至鼓起最大的勇气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是女人,用行动去表示自己对于这副身躯的厌恶,最终他活出自己,他接受变性手术,让自己后半生人生在“不后悔”中渡过。

可能会有人觉得大雄很自私,亦或是很可怜,其实谁何尝不是自私的呢?

片中大雄太太曾暗示她早已知道大雄喜欢着女装,然而她却不闻不问,只知将自己生活经营包装的完满美好,不是人人都能像《丹麦女孩》里小雀斑老婆那样,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无法大度无法原谅,大雄也理解,所以他选择离开不打扰。

最近在看《与恶》,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对一件事情的结果做判定,做评价,然而归根结底,究竟为何事情会走到这一步?

难道我们永远都只能做“收拾烂摊子”的那一个?

对于LGBT这个维度也是如此,我们不理解,不了解,我们从未走近过,所以我们妄下定论,给这样的群体贴上“精神病”的标签,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这群人在黑暗之中的挣扎。

我们开始指责,开始带上有色眼镜看待这样的群体,但事实是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啊。

难道我们的性别真的只能由染色体决定?

难道社会规定我们只能爱异性?

然而最讽刺的是许多与社会道德价值观有悖的行为能在阳光下大肆发生,在人们的默许中盛行,但一回到这群并无他害的群体我们却做不到包容和理解。

更有甚者还会将“同妻”的悲剧怪罪在这群人身上,确实,LGBT群体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然而普罗大众就没有错了吗?

如果我们足够包容,如果我们愿意走近他们一点,他们需要以这种极端方式充当自己的保护色吗?

这样的电影,是对大众视觉和观感的冲击,也是对大众传统价值观的一次冲击,然而多少人在看到主题是LGBT而选择弃片?

如果我们连对电影都无法包容,那何以包容这群和我们本身没有不同的群体呢?

你可以做到不拥抱,但请不要成为指指点点的那一类。

 10 ) 求同存异又何妨?

因为工作性质得原因,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各个剧团打交道。

确实在剧团中,尤其想要花旦这类角色演的越好,越是需要投入。

包括同性或者异装癖都是比较正常得,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 后来发现也许是表演者本身这个职业,一是需要体验不同角色,二是当他们通过表演别人生活拓展自己人生长度得之后,会思考一些超越自己年龄,阅历,职业之外得意义。

姜皓文是我比较喜欢得一位香港演员,见过他演过太多各类得配角,可惜这部戏给他发挥得空间实在不多。

袁富华表演让人惊喜,其他皆乏善可陈,葛民辉是准备一条戏路,一种表演方式演到底吗?

剧本来讲,开场看到舒淇得名字比较惊讶。

剧情来讲,也许在影展最后一幕结束会更好吧。

其实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LGBT已经是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得事情了,其实当大众不再把这类事情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件事情,甚至不再需要为他们发声得时候,也许才是真正所有人平等得时候吧。

我们这个社会也好,对待身边人也好,能接受求同存异才是最好得解决方式吧。

《翠丝》短评

大雄手机响起来的时候阿邦脸色都变了,我以为这手机铃声有点什么故事呢,好像到后面也没再提过?

4分钟前
  • ice🧊
  • 较差

缺点很明显,有些过于说教和追求政治正确,后半段过于拖沓,想说的东西太多反而说的不够深入。但真的很感动有这样的港片,也哭了好几次,姜皓文好棒!

8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3.4分。在华语电影中,少见的跨性别者题材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的,也就是一个被传统家庭束缚的跨性别者,如何越过伦理道德,最后转变成女人的故事。其实从此类题材来看,片子还是过于单调了,没有太过深入的探讨,停留在对情节剧的反复演绎中。较为值得肯定的,其实是主演姜皓文和惠英红的演技。姜皓文虽然在香港黄金年代没有成气候,如今也大多以黄金配角出现在一众商业片中,但是从这部电影来看,着实被埋没了,他和惠英红正面相对,表露心事的戏份,演绎地撕心裂肺,让人坠泪。希望他和袁富华一样 ,在香港未来的LGBT题材影片中给我们带来惊喜。

9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还行

作者精分。一边以滤镜慢镜沉浸式音乐极尽夸张地铺陈人物情感,一边又难以摆脱日常生活语境,以及并尤其是意识形态宣教姿态,双方不断彼此瓦解。但看港片时我又总可以神奇地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于是矫揉造作断裂违和也就都可以转化成恶趣,片里越悲情的段落我笑得越惨。舒琪的自我认知挺对的,他确实不适合创作。

10分钟前
  • Octopus
  • 较差

类似黄海、吴肇轩的戏不多,却背景、立场太满,追求面面俱到的视角分散了主角神采。惠英红也把姜皓文的戏吃得死死的,尾声最精彩的两场戏都在于她,和儿子的交谈,哭笑不得还是求得个家的团圆。把议题放在“跨性别”,“同妻”,“同婚”其一,再做减法去真挚地写角色才好,而不是这样用力到崩溃

11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还行

题材挺好的。但是用力过猛。后半段真的越看越不喜欢。剧作上面也不太好,篇幅基本上都在讲变性前的挣扎,挣扎也没表现好,变性后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仿佛矛盾,问题都不存在一般。台湾《谁先爱上了他》讲了同妻香港《翠丝》讲了跨性别大陆什么时候才有这样题材的电影出现。

15分钟前
  • 童话
  • 还行

连看二部比想象中好太多的香港本土作品,每个演员都发挥出色,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并理解这些边缘人,尤其这部边缘人里的边缘人。1. 姜皓文粗壮的身材(目测180以上,还很壮)+黝黑肤色+毫无gay气才让tracey这个角色更有戏剧张力,让他渴望成为女人的难度无限加大,如果让娘炮且毫不纠结的漂亮男孩演trans就太顺拐了。2. 袁富华演技爆棚,完全看不出他演绎的“阿姨”和《叔叔》里的老gay是同一个人,他完美诠释了transgender从外到内的所有部分。

18分钟前
  • Maan
  • 力荐

姜皓文和惠英红的此次表演非常精彩,真正的影帝影后级别。故事整体也很有趣,略微温暖,最后的结局有些手软了,拖得太长了,想让大家都能看到大团圆结局,反而没有了留白的空间。。。

23分钟前
  • 康斯坦丁
  • 推荐

电影里的角色都超级可爱,我反对用力过猛的说法。虽然结局的那种美好,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很难实现。当我们用common sense来边缘化某些群体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我们有权利去建构自己的身份,某种程度上来讲,大雄变成女人后的快乐,和我买到相机在街上抓拍的快乐别无二致。

27分钟前
  • のえる
  • 推荐

667+1)787/1.4=6.67

29分钟前
  • Eye
  • 较差

危机爆发前的部分处理得不错,爆发后的部分失之简单片面,演员、镜头与情节都有躲闪。由此影片整体止步于性别议题的展示,缺乏人物内心的纵深向度。2.5

32分钟前
  • LOOK
  • 还行

有些plot device很俗套 红姐也没看出特别出彩 议题不错

33分钟前
  • yoshimi
  • 还行

影片的结局对跨性别者非常友好,得到理解,获得新生,然而这并不是大多数跨性别者的现实,而是大多数LGBT人群的理想。个人认为姜皓文黝黑粗壮的形象扮演跨性别者不是问题,或许跨性别者一定很娘才是一种刻板印象。姜皓文的卖力演出和袁富华的不动声色、惠英红的情绪张力实在不再一个维度里才是问题。

37分钟前
  • 一棵海椒
  • 还行

主创们很勇敢,演员们也很勇敢,投资方很勇敢,甚至敢走进电影院看这部影片的观众都是勇敢的。黄河的这个人物我不是很认同,飘然的出现不停唆使人做自我,把人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最后一句sorry就能收场了?当然,从结果导向看,还是因为有他的出现才会导致大雄的变性,这大概就是不破不立的代价。姜皓文的戏点和两位配角在一起的时候,被压得死死的。名字取的真是好,翠丝,左右各一半,变了颜色,都还是自己。

42分钟前
  • 卡卡
  • 还行

后半截很强扭

47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真的太烂了,全是槽点,坚持80分钟退场了。想到哪里拍哪里,绝对猜不到下一个镜头下一句台词是什么,太“天马行空”了。河边讲话的几个空镜不是二十年前电视剧的标配吗?回忆的插入还不如tvb,导演是一点讲故事的能力都没。除了最佳男配外,其他人的演技也是一言难尽。

51分钟前
  • volcano
  • 很差

前半部尚可,后半部一下子就一塌糊涂,几乎套用了所有乏善可陈的套路,姜皓文怎么看都是个大直男,演技也被惠英红碾压,阿邦和他之间的感情也实在是让人费解,因为我们都爱同一个男人,所以我们应该在一起?剧情缺少过渡导致整个电影很失衡,让人感觉过于生硬。

53分钟前
  • uncannyblue
  • 较差

沒想到《翠絲》和《女孩》是完全一樣的主題與結尾,兩部片都是主人公與自我接納作斗爭的過程,演員用柔軟的情緒為角色注入了生命的氣息,只不《翠絲》的姜皓文更粗線條,自我認同方面則有東方式的婉轉、含蓄。同樣的結尾其實都是為了戲劇效果而去戲劇效果的,難免有些刻意,家人最後的理解也缺乏順理成章的轉折。另外,吳肇軒真的是香港新生代演員中很會演戲的。

5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导演的镜头感和故事布局很好 好几处看着角色的生活日常就几欲落泪 到了片尾主角获得母亲认可的那一刻顿时叫人泪如雨下 几位演员都非常好 每个人都把感情演绎得无比真实 仿佛在看一部纪录片 很多人一辈子都活在寻找自我认知的漩涡里 又有几个能真正找到自己 找到的人 到底是有福的

57分钟前
  • 坐等1900
  • 推荐

强烈的不安感贯穿全片

60分钟前
  • Herbstta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