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一

Zeros and Ones,危城行動(台)

主演:伊桑·霍克,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巴巴克·卡里米,克里斯蒂娜·基里亚克,杜尼亚·西乔夫,菲尔·尼尔森,安娜·费拉拉,萨尔瓦多·罗科,Valeria Correale,Mahmut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2021

《零和一》剧照

零和一 剧照 NO.1零和一 剧照 NO.2零和一 剧照 NO.3零和一 剧照 NO.4零和一 剧照 NO.5零和一 剧照 NO.6零和一 剧照 NO.13零和一 剧照 NO.14零和一 剧照 NO.15零和一 剧照 NO.16零和一 剧照 NO.17零和一 剧照 NO.18零和一 剧照 NO.19零和一 剧照 NO.20

《零和一》长篇影评

《零和一》短评

有多少老导演有这种有零星想法就操起机器拍,依靠直觉,忽视数码瑕疵,整完再剪辑组织的勇气?

6分钟前
  • Sally Cinnamon
  • 还行

两倍速。我一直有意不去看费拉拉和威廉达福拍得那几部看起来就比较奇怪的片子,本来以为这次终于能看到他先前影像一系列实验的终极形态了,结果却看到这个很难形容的……电……影?(姑且先这么说它吧)我一直认为费拉拉是个很性感但导演水平没那么瓷实的导演,然后在没那么瓷实的前提下,试图再造某种新风格,我觉得这事可能就相当的存疑了。这片的混乱和粗糙程度像是一个为了解决自己导演瘾的人强逼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这让我想起金基德,但费也许比金病得更深吧

10分钟前
  • Jiajiachan
  • 很差

3.7 战争是当下非实体斗争,疫情等其他对人类的大型创伤的外化表现,所以它是以媒介的形式存在,因为对于观看者来说,这些是隔着媒介实体的玻璃屏幕的,它们是数字化的影像,我们能感知却不能同受,我不太满意在观看媒介的部分采用粗糙和昏暗的光线,这无疑更加隔离真实的感受,后疫情时代的我们,除了全世界洪水般的讯息在还有身边可触碰到的真实,这么多不同质量的影像却没有清晰的真实影像,并没有达到0和1的极端

14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较差

空无一人的罗马城,礼节性的接吻必须要戴着一次性口罩,与帮派的地下交易前需要用酒精凝胶洗手,收取的每一张钞票必须在消毒后才能装进自己的口袋……仿佛一切都在讽刺着我们正经历着这个时代的黑色幽默;电影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股神秘的气息,深沉、冷峻,令人难以捉摸;“独狼”式的人体炸弹,打开相机拍摄一镜到底的男女受孕的全过程,熊熊火焰燃烧着的梵蒂冈……又让剧情中所有的发生变得深不可测,不知是自己学识浅,还是自己见识少,总的来说,80多分钟的电影完全是没看懂,就像是电影所散发出的气质一样:神秘、奇特。单纯从能感受出的地方评价这部电影,电影配乐非常契合了电影的主题,刚烈却又充满迷幻感,尤其是鼓的声音的加入,具有标志的悬疑性,可能能感受出的层面也仅限于此了。

15分钟前
  • 得儿
  • 较差

干脆叫,零和一之我与新冠肺炎战斗的日子。

20分钟前
  • 咪了个喵
  • 很差

从内容到结构更像一部被拉长到85分钟的实验性短片。

23分钟前
  • 褪到黑色
  • 较差

开头和结尾的Ethan真是太好了。还有就是这个像成都火锅一样麻的颗粒感太赞了。严肃消极的色调很酷啊。

25分钟前
  • shtanley
  • 推荐

4.5分。年轻的费拉拉可以边喝酒边聊他,老了的费拉拉只能躺在床上慢慢想他。

27分钟前
  • Annemoi
  • 推荐

保持感官层面高度的「真实」,进而把破碎的影像粘连成一体。媒介的反思贯穿始终。

32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还行

最后一解说,再一琢磨,影像就能说通了。有点简单的故事在影像渲染下不仅可信,而且会钩住人。和法兰西一样不断在第一人称拍摄和第三人称拍摄之间变化,虽然还不太懂,但挺有趣的

34分钟前
  • cosmo
  • 推荐

美国人一玩艺术,就不知所云。大概因为他们的感觉系统异于我们。

35分钟前
  • 上海贝多芬
  • 还行

数字影像,各种媒介,后疫情,宗教,康米,它确实就像一部ai拍出来的电影,只是一种拟合。

37分钟前
  • 川池湖泷
  • 还行

(后)疫情时代的新寓言,低度开发的记忆,用影像合成的现实,黑夜覆盖下的光明,上帝已消失,世界是二级制的系统。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D+/ emmmm至少比《西伯利亚》好。不过真的是愈发好奇,为什么讲述摄影机与武器的关系的作品越来越多了……

4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无趣。

48分钟前
  • Will王喆
  • 还行

89/100,某种程度上是Ferrara的The Image Book。几乎无时无刻跳跃着的噪点让影像粗糙得难以进入,间离感由此而生,还原了拟像的本质——像素单元,也就是0和1。疑问也由此而来:当异质的图形在眼前闪烁,知悉其原理后又是否该继续信任一切?看似真实的(请将Ethan Hawke录制的Talk视为电影的一部分!它们出现在厂标后和字幕前)就不是虚假吗?虚构的(正片部分)不能是现实吗?测温枪为什么不可以杀人?口罩也可以是军备,摄影则更算得上终极暴力。海报和预告片被打造成“惊心动魄的战争电影”,不明所以的人们看完给出差评,互为骗局,这个时代注定给我们带来太多“战后创伤”。

52分钟前
  • 德卡的羊
  • 力荐

【B+】后疫情电影,政治性抑郁的情绪成像,测温枪-武器-摄影机,对立-暴力-永远在场的记录,走向的并非「小丑」式被导演人为推动的无政府主义混乱,而是由现实情绪主导的更为彻底的混沌。最终它实现了两种回归:从「西伯利亚」的荒原梦境回归至现实的战备状态,由精神故土弥散的末世般的景象;从精致回归至粗砺的二进制影像颗粒,从零和一中寻找着现实的注解。费拉拉的“影像之书”。

56分钟前
  • Cardinal
  • 推荐

观感廉价得像油管上的素人仿制特工片,甚至是p站里一些gv的剧情前戏。当然是故意如此的,将媒介的存在感凸显至最高,甚至片头片尾还放入两段伊桑霍克录制的小视频,声称“这是电影的一部分”。最后你简直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既非真实,也非虚构。就像那些仿照特工片拍出的视频,既是“仿真”的,也是“仿虚构”的。形式和内容也是紧密相关的。正在这样的画面中,城市街道上的独行者有了一种虚幻感,伊桑霍克像是从他录视频的小房间中神游至街上,神叨的呐喊或低语都极具表演痕迹。几乎是完美复刻疫情背景和数字媒介综合作用带给人的感受。

57分钟前
  • 消亡之人
  • 推荐

三星作者费拉拉。

1小时前
  • 空白岸
  • 还行

既不是数学也不是爱情

1小时前
  • 肉卷大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