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150mm大暴雨+雷阵雨下抢救货品,从女主摔倒之后的十分钟所有主角很无助又是打电话又是吼叫还跑到雨里咆哮,然后没有一个人还记得货仍被淋着呢不用抢救了——某某凉茶包装严密不惧暴风骤雨。
家里漏雨成那样满地接水盆还开着电视机——咱国产电视机就是泡在水里依然画质清晰没有漏电烦恼。
雷电交加时拉货的司机找不到,大排档竟然还在营业——天朝是一个在极端天气下依然能随时随地品到美食的神奇国度,打工人奥利给!
大排档的广告牌通着电在150mm暴雨积水中露天放置在一众主角不远处——这一组镜头就把绝缘鞋、绝缘袜、绝缘电线、广告牌以及口口香烧烤的广告费挣了。
刚来到上海的许东阳热情洋溢,忠厚朴实,善良的他愿意去帮助伤害过自己的工人,也曾经对老板偷工减料的行为表示无法理解,沟通无果后愤然离职。
十年过去,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公司,却越活越下作。
一路走来他已渐渐磨灭了本性,醉心于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极度自我,好大喜功,次次的不听劝说,之后又毫不长记性,于是事业低谷也变成了常态。
他对于家庭不够尊重,口口声声为了家庭赚钱,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家庭,理由显得很苍白。
文嘉为了这个家庭付出了两倍于他的努力,从被影响工作到主动放弃工作,再到鼓起勇气被迫工作。
受尽委屈却又无怨无悔,我想这是作为一名妻子,能够做到的极限了,但家是底线。
再次一意孤行,不经商量的抵押掉过世老人留下的房子后,面对质问时竟然反过来歇斯底里吼一个处处为他着想的妻子,这一幕太痛心,压抑的令人绝望。
我想艰难的决定都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阈值冲破极限后才能够做出的选择。
离婚,打碎了清晨的的美梦,留下血淋淋的现实和灌进来的风。
婚姻结束了,但故事还没完。
今天周末,闲来无事的时候,看了一下最近的新剧,两个人的世界,看到剧里面的李文嘉在面对职场的打压,还有职场的酒文化的时候勇敢的站出来的时候,其实心理潜意识觉得很佩服,看到她,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但是曾经的我没有那么勇敢,现在可能也没有那么勇敢,电视始终是电视,但是不妨碍我看的很感动。
看到她不得不连喝3杯酒的时候,想起了我团建的时候,因为领导在旁边的搭递酒话的原因,我不得不拿着酒杯,挨个敬了同事属于不熟悉的人将近两桌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敬了一遍,喝了整整差不多3瓶,最后散场的时候,在厕所吐的稀里哗啦的自己。
我们都曾经是李文嘉,热血,充满正义感,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在上海有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是最后我们都活成了那个我们曾经最讨厌的自己,冷漠,无视那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剧里面的李文嘉升职加薪成功,而现实中的我们都还在苦苦的挣扎。
电视始终是电视剧,看看就可以了,替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大概就是电视剧的功劳吧,给3颗星,两颗给演员,一颗给共鸣吧。
楼里有篇评论说“ 这部剧准确描述了2003年;但是观众却没有真正理解!
”“ 03年的员工没有那么强的权利意识 ” “ 女生在职场被欺负,是被“安排肉体奉献” ,多数人是觉得自己“忍忍就过去了”。
哪儿像现在,说辞职就辞职?
” “在抨击‘戏没有03年感觉’的我们,其实不知道03年怎样,带入的是21年的感受,自然觉得很奇怪。
”内什么,不好意思,作为同样03年毕业入台企的女性,大概可能勉强可以算“知道03年怎样”?
依然觉得这部剧“很奇怪”。
这个评论都不能忍了,忍“肉体奉献”?
不是说社会上没有这种事,而是说,即使是在“落后的”03年,价值观上这也不是件忍忍就行的小事。
或者说,如果觉得可以忍,就至少会在某种程度上顺从了。
既然觉得有问题,不愿意屈从,忍就无从谈起。
因为潜规则这种东西,之所以叫规则,是不会一击不成就回归本分公平的,不然谁顺从?
这个道理不管是03年还是21年,没什么变化。
诚然,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更强,离职频次更高,我偶尔也会代沟上身很老学究地觉得“唉呀,怎么这么轻易就不做了呀”“这算什么理由呀”。
但!
是!
性骚扰/潜规则从来就不在此之列好吧?
别说80后,我妈这种50后老太太都不会说一个字劝留。
以下是我关于这剧看不下去的回复摘录:80后如我依然觉得这片完全看不下去。
……几个配角工具人弱智脸谱化到令人发笑,可能剧组以为找来两部翻盖按键手机就是年代感了。
连我妈都看不下去。
我就看了不到10分钟,就说这10分钟吧。
开会,女高管满口中英混杂,中英混杂没问题,但怎么混是其实是规律的,不是把句子扯出来随机调换词组成英文的,满满山寨味。
再说台湾企业,台湾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日式文化,层级关系森严,一般是不会有新人小透明公开在高层会议上越过上司报告的,能参加会议都是扯了。
退一步假设这正是女主成功的性格因素,勇于打破常规,勇敢聪慧不啦不啦,但那这样的女主又怎么“职场被欺负,是被'安排肉体奉献',忍忍就过去了”了呢?
03年的职场,辞职才不是那么恐怖的事情,尤其是新鲜人,放在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概可能还说得过去,而那时毕竟都改革开放20多年了,还是在上海(到底是以为我们这代人有多土鳖?
笑cry)最后,花瓶女主管打电话发嗲哭诉委屈,是躲在厕所隔间里的,我重申,厕所隔间。
不管是03年13年93年,不论哪里的职场,这合理吗?
上面说了这么些,说到底就是情节和人物强行 为剧情服务,女主要出挑,就安排她在会议上出头,要有冲突,就安排职场奉献,安排脸谱化智商低到尘埃的老板高管。
也许有人会说10分钟代表不了整部剧,但这样的10分钟还不够劝退吗?
哪里像老百姓了,太脱离生活了,身上贷个几十万就这么容易解决,没有家里帮助又背负债务,生存都是问题,就这么容易升职当老板买房子啊,过程都跳过了?
老百姓最难不就是这些,还买房子结婚了……光着屁股你拿什么贷款啊我问问导演,然后老洋房就直接送给郭京飞了,也是惊掉下巴。
停车更是夸张,哪有这样的,上海是有多恐怖啊?
喜欢郭京飞的人设,演的很真实。
很实诚,这种人在现在社会真的不多了,一个年轻人刚入社会,有过冲动,有过鲁莽,有过热情,有过欲望,有过很多想要却很多需要付出一些才能得到,最终才会在这个满是失望又希望的社会上站稳。
成长中付出,得到,失去。
最后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东西。
这就是人成了成年人的世界。
天黑了可以矫情,天亮了只能拼命。
自行车上两位CP感十足,恋爱感也十足,好温馨,好浪漫,好动人!
看到十集,已被这对恋人的真实感深深打动,时代背影由新闻播报声所沟联,也看得出编剧是调查过的,现实题材难创作,弄成这样也的确不容易,看这部电视剧是需要一定阅历的,不经历那些事也很难体会故事情节,十集东阳和文嘉就在一起了,后头怎么办?
他们的故事怎么能撑到40集,不会烂尾吧!
03年根本不可能查出谁坐过109路!
太扯淡了!
你设计住在一栋楼的人隔离还差不多!
并且也有人说太固化上海和北京人了!
并且住姑妈家,姑妈应该很心疼的!
最起码设计个舅妈、深圳还差不多!
有一些道具用的还算良心给了2分!
手机也用的太好了!
那是04、05年的。
固定电话、水壶、保温瓶用的还算良心。
文 | 一实如果你不看电视台而是只在网上追剧,恐怕都不知道王珞丹、郭京飞主演的新剧《两个人的世界》已经播出好几天了。
这部剧没有像其他卫视剧一样上线爱腾优芒等主要视频平台联播,而是被放在了百视TV上独播,基础热度显然低了不少。
而好不容易下载APP追剧的观众,恐怕又有不少因为剧情失望而归。
这部上海都市剧横跨非典到新冠十七年,又有股市、职场等一堆现实题材元素加持,郭京飞、王珞丹的演技口碑也不错,是那种一看班底就觉得“不会太差”的剧;但豆瓣虽然还没开分,网友们的吐槽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热评。
《两个人的世界》的实际观感有点对不起观众。
看起来挺靠谱的题材和阵容,到底垮在哪儿了?
放在百视TV独播又是什么考虑呢?
口碑不佳,真实感的缺乏从剧情开始这部剧的剧情简介是这么写的:返沪知青子女文嘉(王珞丹)和在沪求职的东北青年东阳(郭京飞)——俗称“沪漂”的两个年轻人,2003年因“非典”结识,在命运的洪流中相聚又离散,又在2020年的“新冠”抗疫中再度相遇的故事。
两人起伏命运羁绊的同时,见证了上海17年的城市变迁。
这听起来绝对是个很有深度的题材,十几年的跨度绝对有潜力讲出一个《大江大河》一样的故事。
但《两个人的世界》显然没做到这一点,该剧首当其冲的缺陷就是真实感不足,观众难以入戏。
要讲2003年的故事,势必就要搭建出一个能让观众信服的时代氛围,这种真实感的构建不仅需要取景和道具符合历史,也需要在情节和表演上匹配,才能实现一部剧真正的“现实主义”气质。
而《两个人的世界》不但在滤镜和服装造型上没什么时代气息,在剧情上更是有一大批“扣分点”不断出现。
第一集里,2003年的男女主同在一辆公交车上,车上有人确诊,当天晚上就有防疫人员来拉着男女主去隔离了——这流调水平放在那个到处没监控,公交显然也没有二维码、没实名的2013年,不少网友都直呼有穿越2021的感觉。
就算当时上海防疫就是这么牛,那女主都作为密接去隔离了,她的家人为什么却可以到处乱跑?
都已经集中隔离了,为什么还两个人住一间房,室友感染直接导致男主也被送去治疗?
酒店房间应该有电话为什么要问女主借手机?
男主送去治疗了,为什么没确诊的女主可以跟着上同一台车陪他去医院?
就一个简单的非典剧情居然能弄出这么多争议和槽点。
两人的误会也很狗血,明明咳嗽是为了制止小偷,几次有沟通机会郭京飞就是不说,强行把误会变成了女主后来愧疚的原因。
而女主在后几集的职场戏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垃圾公司不仅加班成风,居然还在一场活动中把女主和客户安排到一个房间,更厉害的是都这样了,平时怼天怼地怼领导的王珞丹居然还不走人,还要证明自己给老板看继续在办公室被霸凌……第六集台风天,女主追债只追回一仓库凉茶货,结果女主硬是要在台风天晚上要截车把货给送了,找不着车郭京飞又不知道从哪找来了车和工人,完了一群人居然还能在暴风骤雨里找到大排档出摊,都台风了,司机都找不到了居然还能通着电在街边撸串,着实强大。
郭京飞在剧中是东北人设,基本上集结了网络对东北人的所有刻板印象,而台词上又只能一口一个“老好了”突出地域特点,是个一路帮人的老好人,但鼓动老人炒股加仓却都毫不犹豫;剧里女主亲妈、姑妈都是集中无数槽点的人设,总之每个人都很有“个性”——这剧里人做的事情,就没几件是现实中正常人思维做得出来的。
《两个人的世界》并不是那种显而易见的“粗制滥造”浮夸剧。
在读娱君看来,它是处处都想往真实、现实、人性、职场等等话题上靠,但总是在某些细节上“泄了气”——服化道、情节话题等等都离理想效果差了这么半步,在这个现实题材剧崛起,大众已经见识过大量精品时代剧的2021年,《两个人的世界》恐怕很难获得太多好评。
要赶上主流,百视TV独播内容还要多投入N倍虽然口碑表现一般,但至少《两个人的世界》仍旧是这个档期中“卖相”还不错的剧集,没有选择上主流视频平台而是独家在百视TV播出,显然是平台想通过这部大剧为平台导流。
有效果吗?
从APP热度来看还是很立竿见影的——《两个人的世界》于11月16日播出,七麦数据显示,百视TV的APP排名15日还在免费应用榜一千名开外,17日就飙升到最高96名,虽然近几天随着剧情进展排名下滑到了200多名,但仍然远高于百视TVAPP在《两个人的世界》独播前的位置。
说起来,流媒体视频平台的热度逻辑从来是简单的——只要平台愿意重金砸内容独家播出,用户自然会能跟着内容去平台,至于剧追完了APP是卸载还是留着,那就还要看平台还愿不愿意持续不断地供给更多有热度的独家内容。
以此不断循环,直到用户形成一种“在XX平台一定能持续看到丰富内容”的心智,这显然不只是一部连爆款都算不上的独播剧就能办到的。
早在去年9月,SMG便发布了BesTV+流媒体战略,BesTV将成为SMG统一、唯一的视频流媒体平台,连接起覆盖线上线下的多元业务,以一个账号对接多个终端,以“内容+服务”双核驱动的模式打造5G时代应用平台。
在国内,百视TV显然对标了芒果TV这样的国有新媒体平台。
东方明珠在2021年中报中披露,百视TV新增注册用户超600万,月活跃用户数突破400万。
但在这一年间,百视TV的内容动作还是比较“保守”的。
去年百视TV参与的《完美的夏天》最终在腾讯视频同步上线,百视TV则通过独家更新视频加长版和花絮的形式来保留独特性,同时许多东方卫视的头部综艺在百视TV上主要以“二创”的形式来打造流媒体特有的内容。
但包括《极限挑战》《我们的歌》在内的东方综艺大IP仍然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线,并没有留给百视TV多少真正的热门独家内容。
百视TV之前透露出的目标是三年内打造成现象级新型综合性网络传播平台,进入同行业第一阵营,如果按照这一年的有限投入力度,这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百视TV面临的问题,其实与央视频APP有些相像——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媒体必须在网络中找到自家所有的传播阵地。
那么为什么芒果TV能在2014年开始用独播策略迅速建立起自己成规模的媒体平台,但同样拥有大量制作资源的百视TV和央视频却很难重现?
一大原因在于时代不同、市场格局不同了。
芒果TV建立之初,包括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在内的主流视频平台还远远没有如今的内容制作能力,网络自制网剧和综艺的黄金时代也还没到来,整个娱乐内容市场中的主要生产力、消费力重心都还在传统媒体上,这意味着芒果TV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去实现“网络独播”这一决策;而到了2021年,网络渠道已经板上钉钉成为影视综艺内容传播的重心,要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放弃主流平台,而是把头部内容放到用户规模小百倍的新建平台上独播,要付出的成本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换言之,要在现在“再造”一个芒果TV,要撬动的资本投入规模要更大一个量级,大额的亏损几乎是必然的,这种程度的风险,恐怕不是SMG能随便下决心的。
所以我们看到百视TV的动作还是在“剑走偏锋”,通过一些小成本甜宠网剧、短视频微剧、综艺番外来试图以小博大。
但目前来看,这些“小动作”没有一个达到超乎预期的效果。
《两个人的世界》的确能够短时间内提升百视TV的热度,但要往前走一步,需要的恐怕是更多数量、口碑更好、有明星有话题的头部独播剧。
这就要看百视TV有没有动力和决心放弃短期利益,去“搏”出一个大平台了。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两个人的世界》来了,带着两个第一次来了。
《两个人的世界》是国内第一次使用“8K全流程”完成制作的电视剧,《两个人的世界》是郭京飞和王珞丹的第一次合作。
郭京飞饰演的许东阳与王珞丹饰演的李文嘉,他们是身处大时代的小人物。
可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却影响着上海的变迁,因为上海有许多像他们这样的追梦者、建设者,用自己的梦想、双手描绘着上海的未来。
而这一点正是《两个人的世界》传达的以小见大,用普通人的变化见证上海的变化。
《两个人的世界》中有人性的伪善。
剧中,李文嘉是知青后代,到上海来投奔自己的嬢嬢,立志在上海闯出一番事业。
可是,她的嬢嬢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哪哪都看不顺眼,忘买板蓝根,大声呵斥,回来晚了,嫌弃打扰,从来不在乎李文嘉的感受。
尽管她是李文嘉的姑妈,但是连个外人都不如,表面上看,她很关心李文嘉,实际上,她只是把李文嘉当作一个吃干饭的佣人。
这就是《两个人的世界》中的真实,没有一味地渲染正面形象,用不同的人性,立体化地呈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
有坏的一面,自然有好的一面,即人性的真善。
如剧中的背景正值非典肆虐时期,李文嘉和许东阳都被带到华宜酒店隔离,周围人都对他们避而远之。
酒店前台一开始也不想接受负责隔离人员的工作,但是任务到了他这,他抱怨了几句依旧尽职尽责。
许东阳请他帮忙到护栏林里捡钱包,他嘴上说着不高兴,行动上却很诚实,自己出不去,使计让门外的保安帮忙,还顺带化解了李文嘉和许东阳的误解。
从他们的真善可以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美,正是因为这些普普通通的普通人,用他们朴实的价值观,未被浸染的纯良,构建了上海的包容与博爱。
除了对人性的描叙,《两个人的世界》中还有国产剧中难得一见的烟火气。
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大都是千篇一律的滤镜磨皮,让本该有的众生相变成了同一流水线的产品,失去了生活中常见的烟火气。
《两个人的世界》打破了这种的虚浮,诠释了没有阿宝色也能拍好剧的匠人精神,并且用8K画质呈现了上海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如李文嘉所住的地方似乎独立于繁华的大上海。
这里有胡同弄堂、有吴侬软语,有久违的邻里互助,有多年未曾谋面的人情味。
邻里之间谁家吵架了,看到都会上去劝一句,大家在一个厨房做饭,谁家的饭香都会给对方尝一下,或去他家美美地吃上一顿。
街巷里充满了叫卖声、谈笑声,以及袅袅炊烟,楼道间到处都是大爷大妈的问候与从小卖部里跑出来的顽皮小孩。
这样的平凡生活百景图,虽然很简陋但是不缺少温度,一笔一画都是生活,一撇一捺皆是日子。
在主线故事上,《两个人的世界》运用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手法。
后现代解构主义主要包含了三个概念,让边缘人物中心化,表达的多样化,以及隐喻主义。
一是让边缘人物中心化。
一座大城市的变迁,一般会用大事件回顾与展现来记录,可这种剧更像空中楼阁,可远观却不可亵玩也。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大人物才能代表时代,小角色是微尘,只会被洪流淹没,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时代发展中的大多数是平凡人。
《两个人的世界》以这个视角出发,让城市变迁中很难被人看到的小人物登上舞台中央,他们的现身说法让该剧更接地气,产生共情。
如剧中的许东阳和李文嘉,一开始他们什么都不是。
一个是正儿八经的沪漂,一个是有亲戚的沪漂,他们的未来眼见都是黑暗,根本看不到未来。
许东阳刚到上海,钱包被偷,又被带进隔离酒店,同寝室的室友又确诊为非典患者。
作为一个在上海举目无亲的外地人,所有的倒霉事都落在了这个乐观的年轻人身上,每一片雪花都可以压倒他。
同时他的乐观也拯救了他,既然来到上海打拼,肯定要混出一个样子,再难再苦也不怕,再累再险也要上。
所以许东阳既在工地干电工,又在外面兼职擦玻璃,只为多赚一些钱,最后凭借自己的善良、真诚,从一无所有成了领导助理。
李文嘉的情况比许东阳稍好,但却没他活得自在。
历尽艰险,李文嘉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部门总监对她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甚至下班了还强行留她加班。
公司的老板为了拿到安总公司的广告单子,让李文嘉陪酒,还不择手段的安排李文嘉与安总住在一个房间,以此来换取生意。
面对公司的职场霸凌,李文嘉有过委屈,有过哭泣,但是她从未想过退缩。
安总被摆了一道,与李文嘉他们公司的合同自然没有签成,公司的业绩一落千丈,连工资都发不起。
李文嘉站出来,用专业能力证明单子黄了不是她不妥协的问题,她四处采访、调查,做了一则为职场女性发声的公益广告。
公司将死马当成活马医,勉为其难地接纳李文嘉的广告策划,公益广告上线后,备受好评,为公司续了一条命。
这就是许东阳、李文嘉这些“沪漂人”眼中的上海,但大概也许只有他们,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上海的温度。
毕竟都是以从都市漂泊者的身份而来,以都市建设者的身份而生,终于逐渐融入到这座城市,成为大上海的一员。
这个过程,是个体的努力与城市的包容双向奔赴而发生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两个人的世界》想让大家看到的中心化。
二是表达的多样化。
二元对抗是狭隘的思维,既然差异无处不在,就应该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去容纳。
《两个人的世界》中的上海,是一座国家化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群,千奇百怪的人性,但上海的组成不只有善与恶这两种形态。
互帮互助是上海。
如李文嘉看到邻居家因为没有醋对孩子发脾气,李文嘉会把自己买的两瓶醋,送一瓶给她,邻居家也知恩图报,将自己的一袋板蓝根送给李文嘉的嬢嬢。
相互理解是上海。
如许东阳所在的工地出现了事故,工友老刘与工地负责人都把责任推给许东阳。
被冤枉的许东阳选择接受,因为他知道老刘家很困难,如果将真相说出去,他的工作肯定会丢,一大家子的经济支柱就倒了。
最后工地调取了监控录像,发现此事与许东阳无关,但是他为了不让事情闹大,自己一个人承担。
躺在病床上的老刘深感羞愧,他的老婆也觉得对不住许东阳,他们不住地向许东阳道歉,许东阳没有过多计较,原谅了他们。
海纳百川是上海。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群,这是一个广阔天地,有太多人到这里为了大有作为。
如剧中有东北人许东阳,浙江人李奇,扬州人搓澡师傅,他们用自己的方言与行为丰富了上海的包容。
现代高效是上海。
如剧中的时间是2003年,那时中国的防疫措施并没有现在这么高效,但是上海在处理疫情时却展示出了何为高效。
许东阳乘坐的109路公交发现了一例非典患者,医护人员迅速出动,查到了所有关联人员,对他们进行定点集中隔离。
正是得益于他们的付出,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上海又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
同样众志成城的上海高效防疫在2021年新冠防疫期间再次上演。
前不久,一条上海迪士尼乐园烟花视频火爆全网,画面中医护人员和安保对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园游客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他们紧张忙碌的身后,璀璨的烟花在夜空美丽绽放,令人倍感温馨,公众纷纷为此次上海的疫情处置点赞。
有人说:“这是最温暖、最炫丽的一次核酸检测。
看着烟花在夜空中清冷绽放,秩序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格局,烟花的绽放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
三是隐喻主义。
隐喻主义指引用某些历史上的形式要素,将之应用于电视剧改编之中,使人一见就会产生历史联想或其它的某种想法。
隐喻主义看重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以符号的象征来暗示含义,不仅在形式上产生视觉上的联想,还能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两个人的世界》中的隐喻主义很明显。
有两处,一处是非典,一处是职场骚扰,相信大部分有过相关经历的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会感同身受。
如许东阳在澡堂与搓澡师傅聊天时,说自己来上海乘坐的火车上有北京人。
当时北京的疫情特别严重,再加上非典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大家都很害怕,听到许东阳的这句话后,由于恐慌一哄而散。
这样的反应很真实,毕竟那时候,非典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可现在的我们,再次看到这样的剧情基本都会心一笑。
如李文嘉策划的公益广告为何受到职场女性的欢迎。
因为职场霸凌,职场骚扰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女性都有过类似经历,语言上、行为上,都属于此类。
这就是《两个人的世界》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以李文嘉作为符号,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职场生存的话题。
这就是《两个人的世界》的现实意义。
不同于简单的励志与奋斗,不同于引战的现实和题材,而是把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放在一起,然后用对应的方法解决这些矛盾、冲突。
所以当我们看到《两个人的世界》时,并不会出现一边倒的评论,因为它提出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这也是《两个人的世界》让人上头的原因。
王珞丹演来演去,十年如一日地演自己;郭京飞浮肿的猪头脸去演一个小年轻,让人只想翻白眼
“你好许东阳,我叫李文嘉。”男女主的感情线好好嗑
两次投资都变成了灾难:股票和电影。两次疫情都诠释了患难见真情。太喜欢孔先生了,从民国到21世纪,他才是上海真正的见证者。
冲着那个被摔坏的“诺基亚”手机我毫不犹豫的打一星,我跟你们说:也许编剧从1米高的地方摔下来可能就立马残疾了,但诺基亚绝对没事!!!
严重怀疑这个电视剧是让我听bgm的
03年根本不可能查出来谁坐过109路!这不是扯淡嘛!
在追剧中,还是挺喜欢王珞丹的,不是很漂亮,但有股子劲儿!
这编剧也是没谁了,编的乱七八糟的,许东阳欠那么多钱,还有闲心去当自愿者!你那意思当了自愿者钱就不用还了?李奇从许东阳那走了之后就没音了,最后一集才露个脸!既然这么拍结局,那就证明许东阳和文嘉明明很早就能和好,非得在中间弄点插曲磨叽好几集,而且桥段太老套,就不能编的有点新鲜感!每一个桥段都有开头,但是没有详细的结尾!李奇和小娟从刚开始的时候就稀里糊涂的处上对象了,然后他俩一直帮忙给许东阳和文嘉撮合在一起了,最后自己弄的太惨了!还有就是剧情时间线进度太快了,演几集就过好几年,事还没交代明白,就过好几年了!看了这个剧我发现这个编剧和导演适合拍穿越片,不合适拍都市爱情题材!总体来看瑕疵太多,不想一个一个说了,累挺!两星给阿丹!
除了女主人设坚挺,其他的人被情节塑造的愈发拉胯
王珞丹演技不太行。剧情低开更低走,不切实际到土里。好久没见这么难看的剧了。
太刻板印象了。王珞丹一直get不到,从韩寒那里就get不到,现在是越来越get不到。
源于生活,但是不是平常看到的那种高于生活甚多的那种,所以不要把它当成是简单的励志电视剧
暂定
记录了过去十七年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中国人从古典、单纯;变得虚无、现实、幼稚、肤浅;但还是不会忘记很多的有些人成熟、真实的故事……拍得很皎洁、事实、坦诚、概括;并不虚无、幼稚……需要人认真、细看……
编剧确实很多bug啊救命,单说演员的话王珞丹还是很不错的,年龄跨度感把握到位
我要是生活中也能遇到许东阳这样的好男人该多好,这样老实硬气的男人不多了
前半部分从认识到恋爱结婚都很接地气,后面有了孩子后就没什么看头了,都是家长里短的事。吵架也是刻意安排戏剧冲突,男主不是东北人吧,模仿得不自然。
我不知道原著是怎样的,但是女主的人设真的很分裂。既然是可以豪横的在酒桌上讽刺老板,但是被老板设计和客户开房后,又可以忍气吞声的不辞职,然后在办公室过着被霸凌的日子。郭京飞演得又二又可爱,值得给2颗星,但人设也是有些不靠谱,既然是那么孝顺的一孩子,为什么帮别人付医药费时那么豪气,就不记得留点给家里的老父亲?最要命的是演员演得都还行,该煽情的煽情,该励志的时候励志,但拉拢去脉都没交代清楚,让观众从上下文意境去推测,我被煽情得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王珞丹演的反对职场欺凌的部分,看得我还是很爽的!够飒
呼叫广电总局,管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