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片名的时候只以为是普通的办公室日常生活记录片,没想到居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惊悚片。
女主高雅星确实有一种阴郁不够自信过分收敛的气质。
办公室里的人物,说不上每一个都特别的丰满,但都还很鲜活,有特点。
办公室的纠纷仇恨可能来源于背后的几句闲言碎语,回到工作岗位还要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下班的高峰地铁上,每个人都压力重重眼神空洞。
看到最后,整体的案件其实都已经不大记得清了,印象最深的是结尾,女主坐在病床上,警察来看她,女主说了一句“听说你要升职了,恭喜啊!
”其实两个人都知道真相,只是心照不宣,谁都不会说破,局长和警察的谈话,警察也有年底考核,多讽刺,警察署里的办公室,也逃不出竞争,压力也不小……女主电话接通,找到了下一份工作,新的办公室开始……
很多韩国电影的通病就是开了个好头,有一个主题,故事却被讲烂了。
所以渐入佳境的片子不多,大部分都是开头高潮,越走越低,或者2个小时的片子,前半部和后半部像是两个人拍的。
这部【办公室】号称恐怖版的【未生】,却只靠着几个镜头吓唬观众,悬疑一点的没有,未生的那种淡淡的却又能直击人心的故事和丰满的人物性格,以及用心的拍摄在这部电影里面一点都看不到。
结局导演还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还那么诡异和让人摸不着头脑,估计是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结尾了。
反派人物无非就是骂骂人,背后嚼嚼舌根,隔壁霓虹的【年龄歧视】里面大家都是开开嘴炮,这里就要拿刀子捅人了。
反派角色让人觉得死得不值,悲剧角色则让人既不同情也不唏嘘。
特别是营业2部的员工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出现了杀人事件的办公室各种单独夜班和说人闲话;遇见诡异事情既不呼救也不逃命,非要一探究竟的花样作死精神,也是挺无语的。
高雅星后半部分的狠劲是有了,不过故作沉稳和老练的表演让人看着挺不舒服的。
其他演员的演技也都合格,只是人物太单薄了,但是拜拜浪费了演技。
最后,其实剧中柳贤静在和部长发飙的时候说的那句话“真不到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去死而工作”还挺触动人心的。
还有警察问自己上司的那句话“什么公司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比员工的性命还重要?
“呵呵,警察先生,这还真的不好说哦。
看了第二遍,一直想再写一遍影评,这部影片首先我是真的很喜欢,因为很现实,就是身边的你我他,办公室是什么地方呢,是一个是非之地,还好我不用常年坐在办公室和一堆心怀鬼胎的人,这让我想起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那种单纯丝毫不亚于里未来,还以为自己去监管那里问是不是转正会有她,监管的话她信了,不过我觉得她比我强的多,因为她有一种生活在小地方最后到大地方漂泊,那种执着,这种执着促成了骨子里的不妥协与不屈服,我觉得她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喜欢看韩国电影是因为很现实,揭露社会黑暗面,周围就是这样一群人,时刻的小报告,时刻的老板出气筒,时刻的被阴,我们理清一下影片的脉络,首先是那个金先生用斧头解决了全家,进而解决了那两个导致他辞职的男的,他还给了李未来一把刀,说拿着这个会让你感到平静,我觉得这是金先生在暗示她,如果你忍无可忍,就可以用它,虽然这是电影,但是我觉得现实比电影更为残酷,李未来手刃了那两个三八婆,一个爱用李未来撒气,一个和男同事合伙把李未来从转正拉下马,那个短发女演的够贱,有人告诉我,一旦你举起手打他,一定要下去手打他,因为他已经恨上你了,所以李未来没有丝毫的犹豫,手刃了那两个办公室狗男女和那个爱撒气的主管,其实我觉得金先生是一直在暗中帮助李未来的,我觉得他也是在确定李未来不会被认为是杀人凶手后自杀,还有一个就是其中的警察,警察李未来金先生是一类人,是怎样的一类人呢,我觉得就是那种比较朴实,踏实肯干但是不会溜须拍马的人,这种人被中国人称为老黄牛,但是这个世界留给的除了那些类似于第二个实习生有背景的人,就是那种深谙上司心理,懂得溜须拍马的人,恨不得当孙子的人,所以李未来才会被解雇,因为这两点她都没有,只是单纯的觉得加班辛苦工作就可以了,其实世界是一个不公平的世界,确实正如十亿韩元我们无法决定我们出生的瞬间,或许这就是原罪吧,那个新来的实习生就是白富美,无论从各个角度完虐李未来,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最后要说说喜欢李未来的表演,非常好,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我喜欢李未来这个演员还有孙艺珍,最不喜欢全智贤,那个木僵脸,永远是在摆,怎样,老娘就是漂亮的感觉,但是她倒是挺红的比这两个,这也算是不公平吧。
最后是一个两全齐美的结局,警察升了职,李未来也没有进监狱并且开始了自己新一段旅程,这里她仿佛释怀了,把头发散开,在地铁,礼貌的接听面试电话,和开头的那种上班的慌乱,地铁的拥挤,头发的毛躁和混乱成鲜明的对比,是的,李未来成熟了,她知道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不再战战兢兢,因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2016年6月,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韩国电影展映片单中有一部多元化角度的电影---《办公室》。
这部电影于2015年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提名。
第一眼看到《办公室》片名,首先想到的是1985年北京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的前苏联喜剧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卢金娜与诺瓦谢利采夫的中年爱情故事在冯宪珍和张云明的配音下,滑稽而有魅力。
第二个想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冷暖都知情的《编辑部的故事》。
看过之后才知道,这部《办公室》与上述两部影视作品完全不是一种风格。
把办公室的故事拍成惊悚恐怖悬疑罪案的职场欺凌电影,也只有韩国了吧。
影片从某食品公司分公司营业二部科长金炳国无故用锤子将母亲、妻子、儿子残忍杀害后又回到公司上班,刑警介入开始讲起,在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警察不仅没有找到金炳国,连与金炳国共事的5名同事也先后被杀,只有和金科长性格相似的实习生李美莱幸免于死的诡异事件。
金炳国科长是一外兢兢业业、老实本分,不懂察言观色的正派人,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没有工作的妻子和患病的儿子,他是全家人的顶梁柱。
然而,他的一心为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上司的肯定和按期升职,相反,却是一纸开除信。
实习生李美莱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从向往首尔生活那一刻起,就先从放弃光州方言开始,一步步实施自己的人生规划。
一个人来到首尔当实习生,虽工作能力有限,但也算尽心尽力,为了得到转正的机会一直对周围的同事唯唯诺诺,面临同事们的排挤也只会懦弱无助的承受。
其实,李美莱正像金炳国说的那样,他们是一类人。
金炳国杀死家人来到公司,给李美莱一把尖刀,并告诉她:“握着它,心就会平静”。
李美莱没有拒绝。
李、金二人的同事中,有多血质、没有人情味的金尚圭部长;性格挑剔的职员洪志善;言语刁钻刻薄的郑在日代理;还有对外貌比工作更上心很有眼色的职员廉河英;只做交待下来的事情,从不主动工作的李元锡。
这五个人都在有意无意“欺凌”着老实本分、不懂耍心眼,欲升职、欲转正,生活压力大的职场弱者金炳国和李美莱。
负责调查金炳国杀人案件的首尔广域搜查队刑警崔钟勋,无疑是警察界的金炳国、李美莱,一个有正义感的刑警,却在直属上司以及未露面的食品公司高管等社会的无形压力下束缚住手脚,令惨案一再发生。
影片结尾很精彩,崔政勋明知李美莱是凶手却在李美莱暗示他的升职是因执法过错而得无力指证,令李美莱成功脱身。
貌似是一部因职场压力导致精神分裂的罪案片,实则是一部因职场欺凌而极端反抗,对职场潜规则进行深刻反思的社会题材电影。
到底应该老实本分的工作,还是该投机取巧、阿谀奉承?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懦弱无助不会得到任何人的怜悯和同情,只有狠戾决绝才能有出路。
而认真敬业,本该代表正义与犯罪势不两立的警察,却在规则面前无力施展手脚,最终阴差阳错成为无形中的施害者,讽刺味十足。
这部电影里,最值得人认同的是高雅星,这个两度饰演宋康昊女儿的演员,从《汉江怪物》到《雪国列车》,已然是一支忠武路上潜力巨大的蓝筹股,她的李美莱时而抑郁无助,时而凶狠乖张、变态张狂,表演可圈可点。
在我看来这部片很大的bug在于半开放结局(看到最后懒得用脑了),但是大部分认为凶手就是女主。
女主和科长是一类人,没有背景,努力工作,但不太会为人处世,不合群,被周围同事孤立,固执,不知道领导要什么, 只是一味地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
虽然警察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俩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只是程度上还是差很多的。
因为女主和科长性格上的相似,在公司中的遭遇就注定会以一个程序展开,同时女主受了科长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感染),将自己和科长完全归于同类,而被害人因为对科长有一定的负罪感,又对他杀害全家后逃出的事实感到恐惧,在这些心理作用的推动下,被害人们在濒临死亡时,把科长和女主两人的影像重叠了。
目前看到分析最多的是这样,我也很认可,毕竟懒得动脑得来的就是这样,而且在看第二遍虽然也用了脑的情况下,还是觉得分析有理。
可能也是先入为主的同化了。
大家没看出来这部电影具有批判性的吗?
为什么电影名称是办公室而不是学校,医院……呢?
不就是想说明职场的黑暗,以及日常黑警察内幕。。
办公室总共就几个人,科长,精神不正常,同事,太麻木了。
实习生受不到正式员工的正视,只能在客人(新的实习生)来的时候泡咖啡。
就像最后那个女的问女主,她怎么能做那个企划案。
你看啊,办公室从上司到下属,一共就两个人活下来了,一个是女主,一个是新实习生。
先来说说其他人为什么会死。
科长最后的日记说到,他对工作很绝望,同事不帮他忙,工作负担重,形容同事只会按脸色行事,职场是个禽兽麻木横行的地方,女主那样十分勤奋的反而成为最没有存在感的。
这不是类比现在的职场人,对其批判吗。
再说那个新的实习生,不知道你们看什么感受,我反正觉得她挺有情商的,所以比较受同事喜爱,把她类比成现在职场最需要的人才,并且没有看不起为难女主这个实习生,在知道自己会转正后请女主吃饭,单独聊聊,会在前辈去世后买花,(你看前辈们一个人都没买吧)说明了他们的人性麻木,以此批判。
所以实习生没被职场磨成前辈冷血的样子,没被女主杀死,估计导演也希望这样的人多一点,保持当年最鲜活,最有激情的人模样吧。。
这篇电影不是说反派杀了那么多人却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宣扬负能量,而是想要对某一现象进行批判。
我是个学生,可能职场人会有更深的感触,更深的见解。
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的请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我看了两遍。
第一遍我没有看懂而且觉得很无聊,感觉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要说第一遍看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只有影片从头到尾的阴森氛围和女主让人膜拜的演技。
也是这两点以及想要搞懂这部影片的决心让我重新去看这部电影。
所以说到底,贯穿始终的阴森氛围和女主深入人心的演技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这部电影最终的目的是展现人性,也稍带一点对现如今韩国职场所存在的现象的讽刺,之后再引申到生存之道。
其实最核心的还是人性。
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
为了活得更好人的底线在哪里?
电影的主旨是这句台词:我们到底是为了活着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活着?!
这部电影几乎为观众展现了人性所有的阴暗面:科长一心只为工作却迟迟没有升职但即使这样他也豪无怨言(起码在别人眼中是这样),依旧勤勤恳恳。
工作不顺利,与家人的关系也是疏远,仿佛他只是负责赚钱的机器。
他在别人眼里是工作认真甚至有些木讷的小科长,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表面越是平静的人,内心越是能掀起滔天巨浪。
所以,永远不要忽视或者小瞧那些默默无闻,毫无存在感的人。
实习生因为跟科长很像,只知道工作,没有眼力劲儿,学历不高,颜值一般,所以不怎么招人待见。
她心有不甘却选择默默承受,职场的压力和生活的压迫让她变得敏感,容易猜忌和嫉妒。
到最后所有的情绪积压已久处在崩溃边缘时她便像潘多拉魔盒一样,肆意释放自己所有的恨。
其他职员则扮演了类似于网络键盘侠一样的角色,通过对别人评头论足来获取优越感,说话不负责任,背后嚼舌根传谣言,自私自利,最后成功逼疯别人害死自己。
情节很棒,演员也很棒,尤其是女主。
高雅星的演技真的没话说,她精湛的演技把实习生身上的那股阴森劲儿刻画得非常到位。
每一个眼神都不一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无时无刻不低着的头和微驼的背,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病态的人。
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想法:人,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不被别人踩在脚下,可以放弃原则,放弃信仰,放弃人性中美好的东西。
每个人都应该被善待,谁都不是生来就是替别人做事,谁都不是生来就应该去承受生活的苦难。
也许今天你比他多拿点工资,但也有可能明天他就成了你的顶头上司。
所以,不要忽视任何人,也千万不要瞧不起谁。
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在校园,只要我们身处交际圈,就应该多为别人考虑。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高情商可以弥补智商的不足。
就像电影里说的“永远不要太认真,那样会把你的欲望全部展现出来,在职场,太有欲望,很容易受伤的”。
看这部电影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一定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只要错过一个,整部影片就会越看越糊涂,到最后一脸懵逼,还说电影烂。
这篇影评我承认写的有点乱七八糟,一是我水平不够,文笔不是很好(毕竟第一次写),二是这部影片真的就像千丝万缕穿起来的一张网,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该从哪一方面入手。
我觉得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影片的质量很好。
韩国的电影总是能找到那些发生在观众身边的题材,有很强的带入感,细思恐极啊!
我个人认为电影中金科长、李美礼、警察都是一类人....耿直不够圆滑,总是没眼力劲地努力干自己的活(片中在天台警察与李美礼交谈原话)。
他们虽然为人善良,却不受同事、领导的欢迎,在团队中可有可无。
与其说李美礼受到金科长的影响,倒不如说如此境遇,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情理之中的!
片头金科长回到家中的那段描写,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上班族的金科长,工作不顺(以至于如此善良的人辱骂职员,这点和警察对待下属类似),肩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被公司辞退,唯一能让他欣慰的孩子还生病残疾(注意片中看见儿子的金科长表情的变化),与其自杀让家人伤痛,不如亲手结束这一切。
这例子虽然残酷得不通情理,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有过这样的闪念呢?
本片的女主李美礼,长相平平、能力平平、家境平平,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实习生。
就连认真工作、积极向上都被同事说是表现过度,不懂变通。
联系整部电影里面李美礼的遭遇,最终被心魔驱使,也只是时间问题。
再看电影中的警察,办案认真,勤勤恳恳,甚至顶撞上司说出”这个鬼公司,企业形象比员工安全更重要吗?
“,可见他也是那种在工作中耿直讨人嫌的人。
警察知道李美礼是真凶!
可在片尾呢,李美礼笑着恭喜警察升职的时候,警察为什么没有识破她?
或许有人说是因为识破她就暴露了自己查案有疏漏,怕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可我认为,警察是在目睹了前两位的遭遇后,选择了妥协。
不再去做那个耿直善良但却讨人嫌不合群的家伙了!
因为妥协,就可以升职;因为妥协,就可以更合群;因为妥协,就不会步女主的后尘。
作为职场菜鸟,说这些可能没那么大的说服力,可我总在想,进入我们视野的那些零星职场悲剧,真的就是某个个体的问题吗?
是TA们玻璃心,承受能力差,不懂得变通?
我认为不是!
《寒战》中梁家辉说得那段在职场玩线球的话,很引人深思。
可我也想反问,是不是要强迫每个人都去照做,才能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呢?
很多时候,对于那些高深的职场技巧,我们学不来!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我们又怎么可以期盼人人都在职场游刃有余,来去自如呢?
换句话说,如果是人人都懂得怎样在职场玩线球,又怎么会有那些所谓的精英脱颖而出呢?
其实很多人,没有多大的抱负,没有那么多的野心,他们只是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麻烦那些深谙世事的大神们高抬贵手,在你们成功的同时,给予那些普通的人们更多的尊重,而不是电影中的呼来喝去,趾高气昂(现实中的职场只会更甚)......假如职场中能多一份尊重,多一份体谅,少一些套路的话。
或许大家都会过得更轻松,工作效率都会更高,那些悲剧就会更少。
以自己的方式过完一生,你就是成功的!
女主的祝贺是对警察赤裸裸的讽刺,因为警察不会承认自己误杀了人。
背锅男同事的指纹先后留在了留在了玻璃上、部长死的楼道里、刀上,而女主在厕所、楼道的鞋印和指纹也可以解释为她是案件的第一发现者,打孔器上应该也有背锅男的指纹吧,总之一切都死无对证。
悲剧每天发生,原因千奇百怪,警察办案也并不都是无懈可击,有bug的案件反而是常态,真相往往都禁不起推理。
作为韩国凶暴/血腥类电影代表作《黄海》和《追击者》的编剧,洪元灿在他的这部导演处女作中,很取巧的给自己降低了难度,并没有在他擅长的血腥犯罪题材上下功夫,而是将影片空间浓缩在一个较小的格局里,通过惊悚和悬疑氛围的营造来讲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职场菜鸟的血腥进化史,将大城市里职场的压力和人际关系通过一场骇人的复仇来实体化。
高雅星,这个当年被“汉江怪物”吞进嘴里的孩子,在本片里经历了一次毛骨悚然的聚变,为我们展现了在各种压力下崩溃后的可怜少女,是如何成为“统治”职场的老鸟的。
(难能可贵的是,高雅星是少数没有整容的韩国女演员吧.....)裴晟祐,有着一张天然的邪恶脸,是韩国善于饰演变态大反派演员中的翘楚。
影片以他锤杀全家作为开端,在这里我们惊喜的看到了《黄海》的影子,可惜一个惊艳的开局后,导演让故事进入心理惊悚范畴,让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在一片平静中等待着暴风的来临,并让幽灵般的裴晟祐贯穿全片。
导演用现代职场中的残酷竞争与事业压力作为杀人诱因,是比较让人信服的。
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里,剧中每个人的脑中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失踪的金经理则在这些人的心里穿梭。
在影片最初,警方判定锤杀全家的金经理仍然在写字楼内,这就给观众一个直接的暗示:接下来,这个男人要完成复仇。
似乎让影片进入较为传统的血腥复仇套路,并且也是导演比较擅长的。
但调皮的导演很快调整了方向,我们等待的杀戮并没有那么及时的到来。
镜头的视角转向实习生未来身上,这个从小怀揣首尔梦的小姑娘,在职场的漩涡中逐渐迷失,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新主线。
直到最后,我们发现,其实金先生、未来以及警察,都是属于同一类人。
他们并不精明,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但在其他人眼里却是不合群的一类人,也不是领导眼中的提拔对象。
警察最后虽然知道未来就是凶手,但迫于自己的升职和荣誉以及内心里和未来的那一丝共鸣,他选择了关上门,离开。
在大都市的职场里,这种压抑的环境处处皆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紧绷之中。
而影片就像一颗悬在办公室内的炸弹,提醒着你,说不定你身边就有那么一个已经精神分裂了的同事......疑惑与争论关于这部影片最大的争论,或许就是金先生到底杀人没有!
影片在很多地方并没有交代清楚,反而是处处丢包袱。
基本情况是:女主未来有精神分裂,以及销售团队的人都会产生幻觉。
其中有几个地方很诡异:1、闹钟,闹钟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案发后未来在整理金先生桌面时,此时闹钟没有电池,指针是停在九点。
闹钟停止,没有电池第二次是未来与金先生的一次对话时(在金先生杀人前),此时闹钟在走动,时间也是九点(但在电影时间上,这是闹钟第一次出现)。
闹钟在走动第三次则是在男经理被杀的那晚,他看见闹钟后,把它扔到了金先生之前的桌上,闹钟时间还是九点,但没有走动。
闹钟停止第四次是男经理发现刚刚被自己扔开的闹钟,竟然在走动(这里还给了一个特写)
闹钟开始走动为何四次闹钟的时间都是统一的九点?
2、男经理之死, 男经理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当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是金先生和男经理在一起。
但在警察赶到大楼时,我们发现就未来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加班。
并且值班的门卫说,未来在九点的时候离开了,而那个时候正是金先生和男经理在一起的时间(闹钟的特写有交代)。
所以更加倾向于金先生杀死了他。
3、如果金先生杀死了男经理,为何不继续杀掉后面的几个人?
而最后他被发现早已经死在了地下室里。
我的解释是,在最初警察盘问男经理时,我们知道,他和金经理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关乎下一次的升迁。
所以,金先生很可能只想杀他一个人,在死前完成一个小心愿。
而后面的那些人则是未来所杀。
老套的疯批故事剧情,女主那个鼻子真的很出戏,垫过还是塌到脸上去了。演得夸张……
女主角最后的爆发很爽,但前面巨慢的节奏真的接受无能。
女主太不让人喜欢了 剧情也扯
裴晟祐開場的戲太驚艷了~導致後面女主的黑化感覺還好
故事很好,冲突感和镜头有待加强。
虽然没有完全明白错综复杂的谋杀案背后的关系,但是韩国电影不像国产片那样突爆恐怖画面,片中几次打破节奏的惊现,还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片尾是亮点,一句恭喜把职场与警局联系起来,妥协的人就能升职。唯唯诺诺的女主何以变为杀人狂魔都是由职场压力所致,开头挤地铁电梯故障飞奔点到,十分精彩。
结局差点
其实是个好故事,披着恐怖片外衣讲职场辛酸,但是有点想都照顾到而手足无措的感觉
显然是受了怪房客的影响,悬疑部分主要集中在男科长和女实习生的关系上,但最终好像也没给出好的解释,其它方面,则基本都是韩片惯用的那些套路,也没啥恐怖可言,警察再见做出了点喜剧效果。
精神分裂梗
晚上不要一个人加班!!!
职场菜鸟变身杀人狂魔的故事,篇幅又长,女主又丑。
很不错哦
悬疑气氛营造得很棒,女主演技也是炸裂,总之是一次很爽的观影体验。
点子一般,演技一般,拖沓的厉害。
★★☆ 最近以来最失望的一部 洪元灿自己怎么能容忍这样bug如此多的剧本???情景设置和人物关系矛盾确实真实且贴近生活 高能还挺到位的 但是正常来说随手一查就能查出问题不至于抓不到真凶吧 难道只是为了日常黑警察?
每次看韩国电影,总觉得在韩国工作充满压力,自尊心极低的感觉,超级卑微。在这种变态的职员氛围,令人压抑,当看到后来居上的实习生先于自己晋升的时候,内心的阴暗扭曲达到了极点。我觉得女主角就是产生了人格分裂症。
一般吧,这种类型的韩国电影,有些泛滥成灾的感觉。没有亮点。
其实题材和切入点都还不错,黑暗办公室是个能勾起同感的题材,可惜的是剧本还是有些漏洞,情节推进略显支离破碎,紧张感和恐怖感还不够。其实每个角落都是职场,都有潜规则和黑暗的一面,没有人能够脱离在外。
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