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很喜欢的风格。
四个人到中年的伙计,各有各的不如意。
不管怎样的理由,四个挚友还是骑上了摩托决定“在路上”,就像最后老摩托党说的:野猪,要么在公路上飙车,要么在家里!!!
寻找自由,重拾自我,目的地西海岸其实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大的方向,沿途发生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人生中宝贵的经历,起码他们多年后这一段能成为兄弟之间难忘的回忆(有的回忆)!!!
沿途的风景,出现的各种状况,他们最初有欺骗,有争吵,到最后四个人坚挺的站了起来一起对付五十个摩托党,尽管被打的稀里哗啦的,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因为……他们是兄弟,也因此感染了马德里镇上的所有居民与他们站在了一起去与烈火党斗争!!!
剧中在路上驰骋,变换的不同风景,才是全剧最美的部分。
那是四人最应该珍惜的一切,拥抱自由,再一次点燃人生的激情。
谈谈一处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没油推车的桥段让我忍俊不禁,后面还跟着一只秃鹫等着他们倒下,想想就很有画面感。
非常成功的温情喜剧片,就像道格说的“野猪”从来都是一起行动的,四个处在中年危机中的男人,通过公路骑行的方式迎来了自我救赎般的春天。
傻里傻气的杜德利,善良又单纯,从没有一颗抵御与怀疑别人的心,在他身上发生了一系列看似笨拙又搞笑的糗事后,他不仅收获了从未染指过的爱情,还把四兄弟的心又紧紧的聚在了一起。
一眼见底的道格,无聊的牙医生活,每天过得循规蹈矩,连儿子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但通过这段经历他又找到了当年“黄金骑士”的感觉,最终让儿子也对他崇拜了起来。
郁郁不得志的鲍比,失败的作家,每天生活在妻子的埋怨与唠叨中,典型的失败男加妻管严,在旅途中,起初是欺骗妻子说参加马桶座谈会,但渐渐做到了释放自我,掴牛、羞臊烈火党,再到和兄弟们在一起与烈火党们掐架,最终凭借真实的感受与对妻子真诚的爱得到了妻子的原谅和支持。
满嘴跑火车的伍迪,也许是哥四个中活得最洒脱的,公路行最早就是他用谎话骗出的大家,又接着隐瞒了因为阴错阳差烧了烈火党的酒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也正因为如此,也算是因祸得福,伍迪让哥四个的心又走到了一起,并且都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美的篇章!!!
我想到了自己,也有好兄弟,我们也曾约着每年来一次“在路上”,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兄弟们在一起所经历的沿途的风景和可以作为美好回忆的每一件路上的事。
只是今年各自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人生片刻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希望明年还能“在路上”。
生活本就压力很大,男人更是要家庭当先,保住无趣的工作首先要做到养家糊口,但自身越来越失去了最纯真的快乐!!!
真的很羡慕骑着摩托车漫无目的得驰骋在美的画卷里的人!!!
在路上,收获的不仅是美好,还有遗失已久的自我!!!
上班时候看的电影,是个暖洋洋的阳光明媚的下午,所以充分感受到了电影中的加州公路沿途风光,新鲜空气,望不到头的柏油路,一些在路上的小摇滚,四个不得志的中年男人,远离让人烦恼的世俗杂事。
不需要动脑子,看着这四个野猪帮成员的荒诞旅行,最后是意想中的皆大欢喜结局,于是觉得很舒服,又有点羡慕,办公室同事说这个片子中年男人看了会特别有代入感,我羞愧地发现确实如此,它属于所有平庸的一本正经循规蹈矩坐在办公室却又小闷骚暗地里经常YY做大侠梦的中青年男性,所以虽然媒体评论几乎都是对这部电影空洞情节和苍白笑料的批评,但丝毫不妨碍我欣赏约翰屈伏塔同志帅翻的小头巾,女老板娘性感的长裙,各种式样的重型摩托,还有那令人憧憬却永远止于遐思的“在路上”情怀。
Ps:看到44:03,屈伏塔一句whosyourdaddy,完全亮了
题目起得有点绕,不过几个中年男人突发奇想要作飞车党周游列国,这听起来确实不老靠谱的,而wild hogs就这样做了,让不靠谱变成了靠谱。
几个演员都在圈里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肯凑在一起当个1/4的主角,应该就是图着这玩乐的气氛来的吧,电影非常有趣,其实一些笑料也没什么特殊的,甚至有些老套,可看着几个几十岁的男人难得这样释放自己、尽情享受,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都让人觉得很开心,还有一丝感动。
middle-age crisis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成不变的生活过了十几二十年,或者面临工作的压力,或者面临感情的淡漠,或者面临子女的代沟,或者面临自我的迷失,总之,生活无趣而乏味,没什么特别的不好,可是也再难想起什么特别的好来。
这时候,人大概是需要一点外力、一点刺激的。
可是,要想真正从现有的模式中跳出来,又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只是像电影里这样偶尔发疯一回,恐怕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能够打破既有稳定状态是需要魄力的,能够这样做的人就是英雄,即使结果不好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下决心去做就是了不起。
生活中能够敢于尝试的人恐怕不多,所以,如果是看看电影,借助角色们来过过干瘾,也可聊以安慰吧。
在结尾居然还安排了好玩的小段落,在电影的句号中填入了搞笑的煽情。
同为公路片,与Easy Rider相比,Wild Hogs用更诙谐的方式抖出了最后的包袱。
Peter Fonda的那一句Ride hard, or stay home道出了骑士精神的真谛。
无论我们经历着怎样的生活,内心依旧会有狂野的一面,也许你现在并不知道,也许这种深埋的情绪永远也不会爆发,也许忽然有一天,你会将手中的便当(请原谅我的理性,摔手机实在不划算,我很穷的。。
)扣在老板脸上,大吼一声“滚蛋!
这才是我!
”让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做的后果(其实后果无非就是另找工作而已),但至少你能透彻的爽一回!
鉴于经济危机正大行其道,工作难找,所以咱还是暂且忍耐片刻,看看片儿得了。
哈雷,车队骑行,在戈壁中伸向天边的公路,以及最钟爱的摇滚老炮们的经典曲目,我实在找不到不向自己力荐该片的理由。
朋友们,这100分钟的欢乐和轻松,值得你们去享受。
自由并不是一种形式。
华丽的分割线我要买哈雷!!!!!!!!!!!
久违了的公路片(一提到这个类型,就要说说《逍遥骑士》这部里程碑似的作品),其实也不算正统,现如今已经很难给每部电影划分类型了。
没办法,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样化,只有把所有卖座的元素杂糅到一起,才是给票房上了保险。
四个身体状况和家庭关系在走下坡路的中年男人,决定来一次完全自由的冒险之旅,没有计划,没有手机,没有GPS。
NO.1这位大叔是个编写软件的,没有胆量和女性搭讪,在自己的右臂弄了个苹果商标的纹身,是个菜鸟摩托车手,经常出状况。
可他是个环保人士,在野外用朔料带装好自己的方便之物,等找到垃圾桶后才扔掉。
最有个性的是他的眼镜,两个镜片居然可以从中间分开。
性格有点傻傻的,不过有时候很勇敢,或者说是一根筋。
他笑到了最后。
NO.2这位是妻管严,放弃工作,在家搞创作。
因为没赚钱养家,只好看妻子的脸色过日子,连两个女儿都没把他放在眼里,他的老妈也对他冷嘲热讽。
骗老婆说是去开会,结果和几个死党一起旅行。
年青时被称呼为黄金车手。
NO.3他是位社区诊所的牙医,常常让别人称呼他为doctor。
但是尊敬并不是放在嘴上的,他的儿子觉得他的球技太逊,不愿和他打球。
不良的身体状况加上无时不在的压力,生病住院。
妻子为了让他减压,同意并劝说他参加了这个旅行。
NO.4他是为了摆脱残酷的现实才极力怂恿同伴开始这个公路旅行的,因为他的名模老婆和他闹离婚,会计师说他的帐号已经零资产,客户也抛弃了他。
他在途中为了夺回一辆被飞车党抢去的摩托车,只身前往他们聚集的酒吧,剪断了输油线,结果闯了祸,酒吧被炸。
四人差点命丧黄泉,最终有惊无险的到达西海岸。
他很勇敢,喜欢出风头。
有一次第一个拍了牛屁股一巴掌,结果已经有警觉的牛把第二个以身犯险的人顶飞。
本片票房过亿,估计是因为应发了观众的共鸣。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逍遥骑士梦,都想摆脱现实的困顿,潇洒一把。
但是梦毕竟是梦,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电影院,而不是公路。
片名是四人小组的名字,直译为野猪。
来历嘛,是因为他的外套上面有其中一人老婆绣的野猪的图案。
又拿《断背山》说事,看来gay们潜在的消费力巨大。
虽然现在年轻,但不久后还是会老去,那不摩根弗里曼和杰克尼克尔森的退休圆梦电影还是没看,倒是先看了这个,情节有些老土,不过路上的奇遇倒是值得玩味一些,马丁劳伦斯的表现我最喜欢,其他诸如特拉沃尔塔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总之这不是一个闷片丹也不是十分精彩的
野猪骑士:逗比码农jerk。
装逼大师屈伏塔,其实妻子和事业都没了。
被儿子认为不够man的牙医。
幻想成为作家的水管工。
家里蹲的女儿爱尖叫。
jerk在咖啡店拿苹果笔记本装逼不成反出丑。
基佬警察。
四人组被误认为全都是基友。
第二次看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警察制服穿的特别紧身。
三人被蝗虫撞了一脸稀,幸免遇难、幸灾乐祸的屈伏塔正笑着的时候被乌鸦扑棱了一嘴毛。
四人不穿内裤泡澡。
再次“邂逅”基佬警察。
误入摩托车帮派盘踞的酒吧。
jerk胳膊上的纹身--苹果公司的LOGO。
辣椒节上的矮子娘炮歌手。
掴牛屁股。
水管工装逼怒斥烈火帮。
耸逼警长自白:我上网络课程拿到的资格证,武器训练我们就玩《DOOM》。
疯狂的小个日本肌肉男。
四人组与烈火帮玩单挑。
烈火帮事了离开了小镇,警员长舒一口气:哥们,刚才那就像《DOOM》的第12关。
在路上除了那几个红得发紫的演员外,我不知道娱乐的视点还有多少在这部电影身上。
的确这不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横横八卦的东西,场景特效或者其它,甚至连歪批的东西都不好找。
很有可能,它被淡忘的速度跟你早起时却不记得五分钟之前的那个梦一样快。
不过,作为电影,它值得一定看。
道格、鲍比、达德利和伍迪已届中年有着各式想要摆脱的困扰,在伍迪的组织下他们开始了一场为期一周没有任何计划的公路摩托车旅行。
这是场没有任何限制,没有电话、没有地图、没有手表,只带上帐篷、高速公路、车子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任何事情,朝着太平洋走,直到到达海岸的旅行。
这种旅行并不为每个人所认同。
不巧,我最重要的几次旅行都是这样进行的。
这恐怕也就是今天我推荐这部电影最主要的原因。
扮演伍迪的那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好讲的,他取得的成就太多,银幕上太辉煌,大家应该比我了解多了。
电影里他是个“从来都没有具体的计划”的人,天生乐观且享受生活。
所以尽管生活有点困扰(公司已经破产、老婆马上要离婚),也没有什么。
他有一段台词“我已经没什么可失去,没老婆、没工作、没房子。
可我有朋友,友谊天长地久”。
我喜欢这句话,喜欢这句话后面故事里所隐藏的坚持与执著。
这个人,很象我。
至于其它几个角色我也不想说什么,这不是我的特长,我即不想把网路上的资料复制粘贴下来欺骗大家。
倒是这几位名角会聚在这部可能并不叫好的电影里的原因直叫人猜想。
我只能这样理解,这是部给飚车献祭的电影。
电影以它独特的方式阐述飚车的真正含义:不是速度、不是刺激、不是年龄、不是力量,只要在路上就好。
“在路上”就是感受自己享受无拘束的生活。
突然想起了那本有名的《在路上》,买了很久一直懒得看,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讲这个意思。
电影最值得一看的是开头和结尾之外的那段内容。
不多说,大家自己看吧。
不过感肯定有很多人会不以为然。
不过,管他呢!
ps.突然想知道导演是谁。
2007.08.09 崇州暴力团
四个迷失在成长与都市中的老男人,一步步向现实妥协,直到无法妥协之时,他们上路了。
哈雷摩托、野猪骑士……这行头、这称谓与这四人却有不配,但他们选择这样的自己,于是他们在路上一路狂飙,狂飙中慢慢的变成了他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期待自己也可以有机会自我放逐,从东到西,从南向北,也需奔向大海,也许沙漠,也许不需要目的地,也许只是为了上路而已。
冲着verycd上载下的高清预告,所以狠是期待,但是电影的剪辑明显跟Preview上的有点出入,例如炸毁那个bar后,那句“I know that was bad”……元素:事业失败的4个中年男子,摩托,公路,以及露宿郊野的光屁股大叔,“Damn lucky”“Are you wearing pants?
”“No”,丰富的联想,貌似会狠有意思,结果看到的却是……只适合周末无聊开电影频道打发打发的那种。
应该珍惜我们的青春,也应该挥扬我们的年少。
a little bore
剧情很烂,表演很做作,不过骑哈雷旅行的很有意义,太过瘾了最近看了很多这类片子,我也有想法了,不过骑久了蛋疼,老年人的骑行一样 也有趣
自《一脱到底》以来,好久没看到这类佳作了
有点笑料,但不知道过后的生活~~
演員很好~期望太高 所以失望蠻深不過還算可以看
没什么特点,可以说不好看。
应该叫《公路大彪叔》。扯~20130901
无聊
John Travolta发胖以后咋这可爱尼!
骑着摩托车去冒险吧 做自己的英雄
第一,我恨大叔。第二,我恨約翰屈伏塔!
老嬉皮士们的摩托旅行,不过又是一场在现实生活寻找勇气与热情的故事。
无聊幼稚的片子,可惜了那一身行头!
边吃饭边看个热闹的喜剧。
剧情其实挺俗套的,但是拍的还好看,把头脑放简单来看,也许还会感动一小下
无力感还要装作轻松的样子更加无力了。像自我欺骗的挣扎。
当你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哈雷
大概只有人到中年才会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