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很好看的,每一个故事,冲突都很有张力,但总的来说就编剧真的有点脑子有坑?
很多点都很突兀,比如老师是gay,prisy逃婚,都十分奇怪前后对不上号,对人物的刻画心理活动的挣扎变化都非常少,太赶时间了?
还有,如果prisy女性觉醒那么深就不会纵容自己弟弟这样对待同学吧?
淘金热那里,一开始真的好害怕两个boarders会伤害Matthew marilla,好在就是骗钱。
还有anne虽然还是个小女孩,但是有时候她的行为真的很不符合一个孤儿,辗转寄居在大家庭,备受欺负的形象。
一般而言这样子长大的人会隐忍、懂得看脸色、对于别人的东西会不碰或者小心使用。
但是她总是搞坏搞丢marilla的东西,要保护狐狸就冲着Matthew大吼,活生生是个spoiled的人。
就编剧真的很奇怪。
感动点还是非常多的,最感动是Matthew说anne你为什么觉得我没有人爱呢,我有你啊。
安妮是幸运的,马修和玛莉拉也是幸运的。
安妮勇敢临危不乱,悲伤的过去虽然偶尔让她难受,但她乐观豁达,拯救自己也拯救他人。
马修和玛莉拉善良,一旦决定留下安妮居然就直接让她加入族谱,为了安妮的未来着想把green gabble 留给她她们都是真心爱对方爱德华王子岛真的太美了,预订为我的结婚场所,或者,如果我这辈子没有结婚,那就一定要去玩,住一段日子。
看第一季第一集的时候觉得眼前一亮,是部可以一倍速观看的好剧,稍作了解,是小说改编,非常治愈,第一集女主很讨喜,坐在车站外对万一无家可归的“预备方案”的阐述让人惊艳,一路上跟马修的“喋喋不休”非常让人惊喜,来到家中被宣布离开的绝望和“drama”也让人觉得心酸又可爱,一个经历黑暗,仍然生性乐观,坚强勇敢,坦诚友好,充满想象力,有一套独特的和自己相处之道的孩子,人设非常具有吸引力。
加之片子风景绝美,颇有海蒂和爷爷的电影感,于是满怀期待看下去。
…………然后,看着看着开始一路加倍速了,看到第二季已经是二倍速加大段大段跳着看,所有人物行动都只服务于剧情,跟人物本身无关,于是人物特质也谈不上塑造了,服务剧情就算了,偏偏剧情生硬无聊,甚至狗血。
看弹幕有人说这是改编得更加现实,让人思考。
可提出问题就是深刻吗?
人世苦是谁不知道的事实?
编剧毫无节制地刻意煽情,刻意冲突,实在让人觉得乏味而毫无共情。
现实黑暗,不需要被编剧按头灌输,说点现实,也不是天然有豁免权,更谈不上深刻。
提出的问题如果给不出肯定的答案,可以提出新颖的可能性,没有新颖,至少自圆其说。
没看过原著,看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给人感觉太过于想表达女主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上全部都是靠她嘴上体现出来的,缺少行动上的表现,比如她作为一个思想比较先进的人,一点都不尊重马修的隐私,拆开信件看还帮别人回信,过后的歉意也不是很有诚意。
另外她弄坏头纱也是同样的情况。
还有一点就是她嘴上说的好听,特别看中和黛安娜的友谊,但是他们一起去参加派对的时候,她却没有发现朋友的情绪不太对,而是一直沉浸在她自己的兴奋中。
但是男主的戏份不是特别多,但是就感觉他是思想更有深度的人,他没有种族歧视是通过各种行动来体现出来的!
特别喜欢邻居大妈,和添加的给人!
每次看到女主,都让我想起三毛,每次看到黛安娜都联想到天龙八部里的阿朱!
小小安妮 第二季 (2018)9.22018 / 加拿大 美国 / 剧情 / 海伦·谢费 阿曼达·泰平 / 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 杰拉丁妮·詹姆斯愿每一个人都不负天赋,像男主一样知道自己的方向!
本季关键词:探索、改变、自由、包容、成长。
相较第一季改编原著的地方更多,有趣且有教育意义。
太多的金句印象深刻,“Adversity can be a blessing.” “Life is short the world is wide.”“Change is the only way to grow and learn.”“Difference is not bad and it's just not the same. ”人生苦短但世界广大。
活着的意义不在于世界给予你什么,而是你能带来什么。
这一季新人物丰富了剧情也更有教育内涵。
Cole从画画到雕塑从自闭到自省最后悦纳自我自由生活;Bash具有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感最终获得真爱;新老师自由前卫的思想给墨守成规的小镇带来活力和生机。
马瑞拉斥责多嘴邻居好友、学姐悬崖勒马逃婚重获自由、个性自由的异服派对、新老师留任的投票大会、最后Bash和玛丽的婚礼,太多泪目的瞬间了,非常感动。
小小安妮 第二季 (2018)9.22018 / 加拿大 美国 / 剧情 / 海伦·谢费 阿曼达·泰平 / 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 杰拉丁妮·詹姆斯
《绿山墙的安妮》第二季相比较第一季有了很大的创新以及结合当下社会的主流。
第二季增加了黑人角色,这也充分展示了在那个时候黑人的地位很低,收到种族的歧视,在21世纪依旧还存在着种族歧视,这部剧展示了这点,是很大的创新,增加了原著小说所没有的成分。
第二季增加了“同性”的角色,科尔这个角色是同性的代表,他不畏惧别人的歧视,坚持做自己,恰恰相反,菲利普老师为了掩饰自己是同志通过骗婚普瑞丝,这让人看着我很气愤,但是也不能怪他,在那个时期,同性被视为违法,一旦被发现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也是当下欧美国家常讨论的话题。
第二季依旧坚持女权和女性独立,新来的女老师,因为上课采用现代话的方式、出行骑着新型的现代化自行车、作为一个女老师、没有穿裙子而是穿着长裤等收受到了小镇人们的各种揣测已经冷眼相向,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解放,认为女性就应该呆在家相夫教子,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恐惧。
很多人看来这部剧都认为都很强的女性独立色彩,认为很棒。
安妮这个角色我非常喜欢,虽然是个小话唠,但是她很积极进取,不畏惧别人的歧视以及不平等对待,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自己想要的,这个角色也在从侧面展示了女权。
男主吉尔伯特选角是真的很好,很符合书中的描绘,演技也很好。
我非常不希望她俩之间有什么感情纠葛,gillbert在我看来就是非常普通的一个男的,基本盘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然后标榜自己是女权男的男的而已,她俩没火花,也是真的不合适!!!!
个人感觉很多已经觉醒了媘妹会很希望能有个支持自己的男朋友,这个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我不否认,但其实也希望媘妹们能够擦亮眼睛吧,类似于gillbert的男生他们其实有一个大家很容易忽视的点,那就是他们虽然有一些女权方面的言论,但他自己享受的很多特权是他自己都没发觉或者说在装傻没发觉的,真正遇到利益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选择保自己。
还想说一些关于有色人种这个问题,在sebastian遇见他的妻子之出,明明那个女性是有很浓厚的女性色彩的,我当时就一直在心里祈祷,这俩不要有什么瓜葛,好家伙,最后竟然还给我在一起了,哎,嘈多无口。
还有那个两次都打碎灯泡的男生,我的天哪,怎么可以蠢成这样,无语。
还有一个是比尔,这种蝻,我是很气愤的,我甚至唾弃去谈论这个角色。
现如今,女性、种族问题是当下欧美所有影视剧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了,连绿山墙的安也开始涵盖了。
小说本身不能算是完美,但看了会把你带回到那个平静美好的年代,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或是戏剧冲突,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田园童话,缺点就是确实是too good to be true,公认最好的改编就是1985版,那版很好的捕捉到了原著的童话意境以及古典韵味。
其实从第一季就看的出,不光是片名改了,整个作品都要彻底扩展,增加戏剧性,冲突,但是至少是没有完全脱离小说还有时代的,甚至有些部分我觉得改的相当不错,比如法国男孩杰里。
我从不认为改编是一定要完全按原著来的,不然也就是不叫改编了,但至少要改的合理,同时还要契合时代背景吧。
第二季算是完全走偏了,整个感觉就是他们不过是穿上了古典服装然后演的全是当今时代发生的事,甚至很像一部肥皂剧,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简直像是个是俗套狗血桥段大集合Drama1:淘金热,承接上一部的惊悚片一般的结尾,两个骗子把全镇的人都骗了,花了整整三集在讲这个无聊的插曲,然后发现其实删掉也完全没影响故事的走向。
Drama2:吉尔伯特接生记,两个人在街上闲逛,突然就有黑人女孩要生小孩,真够想的出!
第一季,把原本阳光乐天派的吉尔伯特彻底改成一个忧郁王子也就算了,把他弄的像个大人过于成熟也就算了,但这一幕真是怪异又生硬。
接下去拍是不是要把他和安的床戏搬出了?
Drama3:同性恋派对,安和戴安娜去参加姨妈舞会本来是件很值得期待的事,结果这编剧表示,一般的舞会太乏味,要玩就玩大的,于是就拍出了犹如马戏团班子一般的派对,加拿大那个时候再怎么也是英国的吧,英国的同性恋那个时候都还在痛苦挣扎,躲躲藏藏,这倒好,他们直接就开起派对,玩起异装癖了,第一季时编剧暗示了终身未婚的姨妈是同性恋,这季就直接在舞会上说了,安在舞会上的反应也完全说不通,就算她对这类事完全乐意接受,至少也该吃惊一下吧Drama4:普里西逃婚记,本来就是两个相爱的人互相各奔前程然后分手,硬是要弄成老师其实是同性恋,普里西女性意识最终觉醒,于是她在婚礼上上演逃婚这样廉价的闹剧,尤其她在雪里跑的那段无比做作生硬Drama5:女教师,为了与她的女性身份形成对比,一出场就让她坐了个那个时代不常有的电动自行车,穿裤装,教电学,女教师在那个时代明明就是在正常不过的工作,尤其是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教育的前提,至于让街坊大妈这么指指点点吗?
最后为了拯救她,一群学生举着电灯泡,像是恶搞的喜剧一样。
灵魂人物安被演员过于夸张的表演而变得张牙舞爪,编剧也把她塑造的让人生厌,尤其她和女教师第一次对话那段,简直像个急求关注的饶舌妇。
还有就是说话以及演员的表演也是像个大人太过成熟,少了小孩少女的纯真。
最后感觉这剧拍的是不是很赶,因为除了前两集,后面全是冬天,光秃秃的树木,爱德华王子岛是全加拿大最美的地方,完全没拍出来,再配上这剧的灰色调,看上去缺乏生机
一开始淘金热的确有些看不下去,但其实这是一个推动男主回来的契机,而且对戴安娜的母亲及她们一家人相处也做了刻画和铺垫。
吉尔伯特出去历练,他回家也需要更多的契机,帮助黑人产子就是另一个契机,他自己出身也是胎位不正,母亲因为难产而死,到这里他已经确定了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所以他终于下定决心回去继续读书。
安妮她们从女生和女生玩,男生和男生玩到男女一起玩游戏,情窦初开的年纪更在意自己的样貌了,安妮想把自己头发染黑结果染绿了,这几集中玛丽拉的话我觉得挺打动我的,好像有一句是说长相一般可以不被关注更自由做自己。
也告诉我们,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妮剪了个短发我觉得还不错。
但我可能少看了一集,后面一集柯尔的手就伤了掌控不了画笔,所以才一起去派对。
戴安娜姨母办派对,很自然过渡到这里,这个派对很包容,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经过一个雕塑家开导后,柯尔的心结被解开,选择艺术的另一种展现方式雕塑。
这里的话我也挺感触,好像是说,艺术的魅力在于一个悲伤的时刻被这一个雕塑所展现,并且能够安慰另一个人。
人生和艺术的路不会是宽敞大道,有时候走到穷途末路了,要打破那堵墙,就能看到新的希望。
戴安娜姨母也有句话说人是不是只有走到了最后才能发现人生如此短暂,那段具体记不清了。
暂时看到这里,我个人是挺喜欢这部剧的,每个故事都让人成长了,每个人成长路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大人还是小孩,经历一番之后最终明白过来与自己和解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个和解的过程。
里面的一些话真的挺触动我的,我个人是喜欢这种一段一段的独白或对白的。
处处是感动。
特别是姑姑和她的另一半,携手相伴到老。
房间里摆放一如她生前所在,而心里再也容不下另外一个人。
那种爱情真的好感动好感动!
想哭🥲。
此生若遇见真爱,能够相互包容,理解,眼里都是满满的爱与包容,应该是丰盛的人生里最好的礼物了吧。
真爱的离开,是最最痛苦的事。
这种真爱也不仅仅限于爱情,还有亲情。
感情很神圣,亦很难得!
居然到现在才知道 Anne of Green Gables!
安妮真的是一个具有很大魅力的女孩
安妮在原著里没有这么任性加碎嘴子啊。。还有就是这剧里人态度转变都好快。。。
看到一半,太黑暗了,从整个剧灰暗的色调,到被引诱的Marilla,远不如第一季,弃剧
害 搞不懂编剧 想要发展各种剧情 又很离谱 淘金骗子发现了不说……中间女主各种发脾气 记得第一季第一集女主说会做一个乖女孩……后面几集更是离谱 自私鬼+说谎精+从不考虑别人 +自己被人吐槽就很委屈 还天天吐槽别人 不换位思考 说小孩 来了有两三年了 有些规矩还不懂 ……不是熊孩子了 整个人就有问题 搞不懂编剧天天小事就各种叫 对别人发脾气看不懂 现实中谁愿意和她做朋友 ……
本来觉得没有第一季好看,第七集的派对拯救了这一季。安妮这一季太烦人了,不求她懂事,咋就这么烦人呢。
老师发表演讲、学生为老师打call、全村回心转意的那一段太刻意、太理想化了,编剧水平比《死亡诗社》差太多。
看不下去,安妮神烦...
看来快进解说版是这一季也有了。
我觉得,安妮有些时候的歇斯底里恰恰体现了她思绪的先进性被困在了时代的局限性里,那是她的挣扎。
第二季剧情最差,编剧真的神经
欠的无厘头,简直一张嘴就招人烦啊。读过那么多书还不能让姑娘好好说话,那还不如让她不识字的好。7、8岁讨狗嫌,Anne这个阶段有些过长啊。我还是喜欢长袜子皮皮,一言不合就把人举起来!!!
太闹腾,太自我,你很幸运,但你也该懂事。
这部剧选角真的是很成功,男女主演技很厉害,其他演员也扮演的很好,没有让人出戏,这部剧不单单是改编,编剧自己也增加了新元素。安妮与吉尔伯特简直不要太般配。目前外网推特上都在呼吁续订第三季,官方也做出了回应:“要看看这部剧的热度和话题、以及收视率来决定”。可以关注我微博了解消息
没有第一季感人和治愈 人设崩得一塌糊涂 情节也几近面目全非 原著里的安妮并没有那么任性讨人嫌 对观众童年回忆的破坏需要靠再倒回去看原著来治愈
过程中虽然有点不好看,但是这种剧国内什么时候能拍出来呢?每个人都个性鲜明,都有优缺点,女性主义思想熠熠生辉,Gierbe和Anne也配一脸!!
9分。如果身边有像Anne这样富有爱心、想象力、勇敢、机灵但缺乏安全感的朋友,可一定要好好保护~
安妮人设有点裂了 任性娇纵的有时候我都想打她 明显剧情和人物没第一部那么饱满流畅了
尊滴很好看啊,虽然有些地方有点强行女性主义,不过整体还是和谐的!
改编太多变杂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