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乐园

The Florida Project,欢迎光临梦幻乐园(港),欢迎光临奇幻城堡(台),迪士尼的夏天,佛罗里达公租乐事,佛罗里达廉租房,佛罗里达项目,佛罗里达计划,佛罗里达工程

主演:布鲁克琳·普林斯,布丽娅·维纳特,威廉·达福,克里斯托弗·里维拉,梅拉·穆德,瓦莱丽亚·科托,乔希·奥利沃,艾登·马利克,爱德华·帕根,卡莱伯·兰德里·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佛罗里达乐园》剧照

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1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2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3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4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5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6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13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14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15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16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17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18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19佛罗里达乐园 剧照 NO.20

《佛罗里达乐园》剧情介绍

佛罗里达乐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魔法城堡旅店坐落于破败的弗罗里达州基西米县,在这个经济萧条的小县城距离奥兰多迪士尼主题乐园只有25-30分钟的车程 。莫妮是一个早熟的六岁女孩,她和年轻失业的妈妈海莉住在魔法城堡旅店的一个廉价单间里,过着艰难的生活。她们靠垃圾食品、慈善捐助为生,有时还不得不对源源不断地去往迪士尼乐园的游客进行乞讨或者小偷小骗。在暑假里,莫妮和她的朋友们展开了一系列冒险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张保仔彼岸岛东方中国梦妙女郎第二季恶灵古堡菲利普船长血宝藏第一季诡小孩只属于我们的鬼怪白棉花连环套卡贾基MSS特别搜查队约定倒计时邻家女孩牙买加旅店谁说我们不会爱2周公伏妖灿烂的遗产异变狂鼠订阅不伦致命和谐地下世界陀飞轮丧尸之城清明酒家绣春刀II:修罗战场高家台大师与玛格丽特潜行者

《佛罗里达乐园》长篇影评

 1 ) 佛罗里达乐园·短评写不下了

要不是今天已经哭过一次了,感觉这片我还能看哭。

梦幻的粉紫与蓝绿色彩渲染之下的底层生活,有一种美与残酷共存的不真实感。

游乐园边的汽车旅馆,整个都是紫色的,在夕阳之下,还有高速路和棕榈树,这电影美得不行。

视角在小孩子身上的时候,总是低低的,几乎看不见周围大人的脸。

Mooney太讨喜了,特别可爱特别聪明的小女孩,跟Jancey都特别萌。

说实话她妈也美爆炸。

前面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还有Mooney跟小孩们点火不小心烧了后面的房子👍🏻,真的拍的特别好,小孩子就是这样的。

影片里频频出现的直升机是什么呢。

最后社工来带走Mooney了,她穿过高速路跑到好朋友Jancey家,稀里哗啦哭着,说自己说不出口,半天挤出一个bye来。。

没想到的是Jancey不假思索的拉起她的手,两个人就一起逃跑了一般,穿过大街小巷,人来人往,消失在迪士尼乐园熙熙攘攘的游客之中。

 2 ) 《佛罗里达乐园》:在迪士尼的阴影下

来美国这么多年,底层人民的世界对我一直是隐形的。

从中国到美国,从读书到工作,我都一直幸运地在基本线上生活,底层人民对于我,更多的是街边流浪汉、卖手工艺品的小贩,和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超市酗酒顾客和饭店服务员。

直到看了芭芭拉·艾伦瑞克关于底层“卧底”生活的书《我在底层的生活》,才发现阶层的难以打破,贫困线以下人民的艰辛生活,和没有希望的未来。

《佛罗里达乐园》就是在美国超级资本主义繁荣的阴影下的贫民生活。

影片讽刺地选取佛罗里达这么一个充斥着虚假景观的旅游胜地,把镜头对准了虽然近在咫尺、却完全是两个世界的廉价旅馆。

有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穷人不住公寓却要住Motel,《我在底层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好的解释。

公寓是需要押金的,而打零工的穷人付不起押金,或者没有足够的credit score (信用积分)租不到房子,反而只能住日租或周租更贵的旅馆,形成恶性循环。

影片中的“魔法城堡”,就是一个典型美国汽车旅馆的Layout,有点像我们的筒子楼,只是从中竖着划了一刀留下一半,所有窗子都朝着走廊。

另一个巨大的反差是,影片虽然讲的是贫民生活,主人公却并非成人,而是孩子。

孩子的世界中哪有贫穷和富裕的分别?

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充实的。

只要有朋友,有场地,不论是在1700美元手环才能买到的迪士尼服务,还是在自己家野外的草地和烂尾房,冒险都是一样的,后者甚至更加刺激。

我们这些80后,有哪些童年的时候没穷过?

那时候似乎吃奶粉都是奢侈。

猪肉是要按斤分的,炸完的猪油是要留下来下顿炒菜用的;我记得我曾经得到过一个大约五厘米大小的蓝精灵玩偶,狂喜了一上午,直到某个恶毒的同学把它推下了三楼的走廊栏杆,至今在我心里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但是在孩子们的眼里,哪里会有贫穷的感觉呢?

因此,影片的内容显得更为有趣。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副模样:紫色的城堡、泳池边裸体的女人,远处迪士尼绽放的花火,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比那些站在迪士尼公园里穿着公主裙照相的女孩少了什么;而影片又给观众提供了一个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个贫民世界的景观,镜头放低,划过他们奔跑的草地,废弃房里的垃圾,地上融化的冰淇淋。

影片讲的是穷人,分分秒秒都充满了穷人的辛酸,但又不是完全围绕着“贫穷”这个话题,而是友谊、邻里,和亲情。

因此对我们来说,除了贫穷,还有童年的回忆。

那简陋的筒子楼,在儿时的我们看起来是如此高大,像一个迷宫,可以任其奔跑,装载着我们童年所有的回忆。

邻居家新认识的小姑娘,过生日吃一个小蛋糕,去一次餐馆就高兴得上了天,恨不得点下一本菜单。

母亲虽然没能给女儿良好的教育,但看完电影之后回想,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她竟然没有对女儿发过一次脾气,即使是在香水被抢、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那些中产阶级家庭,能给孩子报得上课后班买得起公主裙的家庭,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呢?

影片的布景和最后的镜头让我想起研究生读书时教授讲的“虚假景观”和“商品堆积”。

德波说:“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

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

”当孩子们携手跑进迪士尼乐园时,所有真实的世界都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超现实”(Surreal)的全球化景观。

在迪士尼里,所有人都表现得如此开心,所有景象都如此美好得不真实,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之上。

摩尼和詹西过的是贫穷的生活,但它真实,充满了青草和热带阵雨的味道;而当他们想要逃离的时候,却逃到了一个虚假的舞台之上,那被假扮成白雪公主和米老鼠的演员堆积起来的生活,又有多少是美好的呢?

 3 ) 复制命运——我人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人的变化是很大的,我很清楚的记得我曾经看过这部片子,应该只看了一半,小孩子的瞎打胡闹对我的引力不大,一半就撂在那儿了。

想来也不奇怪,那一年的我还不到30岁,我还在社会的脉络当中寻找,尚来不及洞察命运这种东西到底如何发挥威力,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命运可以。

一个人不会在50多岁变成《阿诺拉》的作者,他一定是更年轻时就是《阿诺拉》的作者,只是在2024年选择让它浮出水面,《阿诺拉》细节详实,克制沉重,信任一个人的价值观,就可以信任他的过往作品,以及曾经影响他的人和作品,作为观众,同样如是,我们也有理解某部作品的恰当年龄,太年轻尚理解不了那些深意,太老可能失去悲悯,而我确实适合在2024年观看《佛罗里达乐园》。

它比《阿诺拉》更残酷,嬉闹的夏天,伴着蝉鸣和小伙伴四处奔跑,纵火叫卖乞讨,和小伙伴分享同一支冰淇淋,浑然不知命运正在从母亲身上复制到自己身上。

我们能称她为母亲吗?

除了确实从子宫里生出了一个孩子,她的一切尚且不足成为一个母亲,可是她就是坦然的成为了一个母亲。

常说观察人久了,就会算命,不仅是能算得出主角的命,甚至她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命,我们是从那位小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她外祖母甚至是外外祖母的人生。

哈莉像穆尼的姐姐,从她无底线的溺爱小孩推断出她小时候被大人虐待辱骂,她反复流连在自己母亲不同的男友家,她缺乏教育,也不懂教育,人总是在下一代身上代偿自己没得到的体验,她只把自己小时候缺乏的一股脑倾倒给女儿,即使她纵火,女儿跟她一样不懂为什么其他孩子要上学,跟着母亲偷蒙拐骗,过一天算一天,直到绳子崩断。

她太年轻了,年轻的尚不知好歹,只有年轻的肉体,她甚至带着女儿一起拍摄照片,带男人回家当着女儿的面招待男人,她不介意女儿看到听到,说明小时候她也看着听着这种事情长大,她不觉得这是什么难堪的事情。

穷人的尊严最没有用,却总是被大家看的最重,在朋友杜绝儿子再跟他们来往,她气不过带着女儿去餐厅闹事,点了一堆根本吃不下的事物,吃饱故意打嗝,希望用恶作剧得到关注,她的人生里没有一个选项是沟通和做出修正来得到周围喜爱,她的认知跟社会的共识是两套体系,ABCD的选项,她总选错误答案,却渴望满分。

只是谁能来教她怎么做,怎么融入这个社会?

乐园里的孩子,人生快乐的记忆只有那几年漫无目的的奔跑嬉闹的时光,等到跑出乐园,万把刀落下,切割那颗年轻的头颅。

像锅里被翻炒的葱姜蒜,完成菜品的上味,就被剔除出锅,成为那位身上只有22块的流浪汉,回到家乡,再一次被驱逐。

(《红色火箭》)喜欢我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日常烹煮一些艺术家、电影、书籍,欢迎前来做客食用。

 4 ) 佛罗里达没有乐园

Sean Baker 被誉为最关注贫穷和弱势群体的导演之一,这大概可以算是他最具特色的个人标签。

《外卖》纽约中的中国非法移民,《待绽蔷薇》来到圣费尔南多谷希望成为演员的落魄少女,《橘色》造梦好莱坞里变性性工作者,《佛罗里达乐园》里三餐不保的母女。

但这个并不受学院欢迎的倔强导演(在刚刚结束的奥斯卡里,《佛罗里达乐园》仅得到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又与其他钟爱同样题材的同行不太一样。

他并没有居高临下地向社会展示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态度,而是以一个平视的角度来进行记录,这些底层人群的粗鲁、不修边幅、讹诈和嚣张,全部被他不带偏见地全盘接纳,真实得令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院不敢触碰。

Sean Baker 对他们的困境感同身受,对他们的恶理解但并不纵容,置身其中又始终游离在上,唯有这样才能以一个真实、全面和乐观的态度,去促进一个积极的改变。

与相当粗糙和原生态的《橘色》(2015)和《待绽蔷薇》(2012)相比,《佛罗里达乐园》显然在制作和质感上往前迈了一大步。

橘色 (2015)7.82015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同性 / 肖恩·贝克 / 吉塔娜·罗德里格斯 米娅·泰勒编剧、导演、美术和摄影都绝对在提名实力之上,更别说里面惊为天人的小演员们。

尤其是主演 Moonee 一角的小女孩 Brooklynn Prince,那种天然的儿童野性和自由,一颦一笑都能触动观众的心。

当然,Brooklynn 年纪尚小,在电影中的表演可能更多地归功于导演(和表演教练 Samantha)的调度和调教,但单论在电影内容范围内对作品的贡献,也是高于甜茶对《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影响。

The Florida Project 原指兴建于佛罗里达州中部奥兰多的迪士尼东海岸分流计划,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造乐园附近,在阳光与巨大的魔法城堡之间的大片阴影之中,有着无数乐园的伪造品。

在佛罗里达州那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名叫 Magic Castle [魔法城堡]的三层经济旅馆 Motel 就是六岁小孩 Moonee 生活中的魔幻城堡。

在这里她是傲视所有人的公主,有放任她的母亲 Halley、默默守护她的旅馆经理 Bobby、三两一同“作恶”嬉戏的小伙伴,充盈着任性、自由和那无法压抑的童年活力。

Scooty和 Dicky 是她最忠实的勇士,Jancey 是她最美的公主团姐妹。

离她的魔幻城堡不远处,是佛罗里达州的另外一个城市项目迪士尼乐园,一个用金钱构筑起来的魔幻城堡。

迪士尼乐园带给那些凭票入门的小朋友的欢乐,并不比经济旅馆为 Moonee 带来的要更多;同样是为梦想保驾护航的美好城堡,前者也并不比后者要牢固,一不小心就被现实击得土崩瓦解一场空。

Sean Baker 大概是最喜欢和擅长拍摄贫穷和边缘题材的导演,部分也可能是因为导演自己也很穷。

大部分导演在拍摄与贫穷相关的主题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将贫穷画面浪漫化的陷阱,让观众有一种“世间不缺乏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光”,而事实上,有些生活就真的是绝望,毫无生活美感而言。

但 Sean Baker 用一种近乎淡漠到公正的镜头去还原了这种陷于贫困的绝望生活,整个电影一方面跟随 Moonee 的眼光和步伐(正确来说应该是高得令人头痛的各式各样的笑声和呼朋唤友)去探索这个被佛罗里达炽热阳光炙烤着的魔幻城堡,另一方面又冷酷地用各种细节来向观众展示何之为一个毫无希望的生活。

Moonee 的生命从一开始就注定往下走。

这种绝望不是电影或生活中出现的病危、千钧一发时刻,而是生活本身就是绝望二字,一天的 24 小时都弥漫着苟延残喘的气息。

从 Moonee 出生的那一刻开始,贫穷和潦倒就早已经崁进她的 DNA 里,只是她太小还没能察觉。

更可怕的是,有可能在她长大之后,她也没有办法察觉到这种 DNA 里面隐藏的宿命,就像她那脱衣舞的母亲 Halley 一样。

Halley 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母亲,虽然她并没有虐待 Moonee,甚至努力去“赚钱”让 Moonee 有瓦遮头有饭可吃,但她仍然是一个可怕的母亲。

她带着 Moonee 去朋友餐厅闹事、在大街上摔东西发脾气、在附近酒店停车场向住客兜售便宜香水、在旅馆前台大吵大闹、偷窃游客、去酒店骗吃骗喝,甚至把Moonee困在洗手间里、自己在家卖淫赚钱(虽然是迫不得以)。

可怕吗?

可怕。

但在这里,并不罕见。

当你疲于为三餐奔波时,道德和修养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佛罗里达乐园》那些亮得耀眼的紫色、粉色、蓝色建筑,却让人感到心寒。

影片难得透露的一丝丝温暖,来自旅馆的经理 Bobby。

虽然多次威胁着要将 Halley 赶出旅馆,但刀子口豆腐心,他是用心在关爱和守护着这楼旅馆里的贫苦住客。

容忍他们的迟交房租,在父母不在的时候守护他们无暇多顾的小孩、驱赶周围来来往往的变态,比起 Halley 之类的父母,Bobby 更像是一个这群无所适从的流浪人的监护者。

在 Moonee 挣脱社工的包围逃走、Halley 大叫 F*ck you 的时候,那种绝望和无奈几乎要冲出屏幕,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这一幕被认为是《佛罗里达乐园》可以有的最具震撼力的收尾,但很明显所有观众都错了。

《佛罗里达乐园》全程平稳的镜头让人差点忘了这是 Sean Baker 的作品,但最后 Jancey 带着泣不成声的 Moonee 奔向那个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时,跟随他们身后的抖动的手持镜头感突然间就把我们拉回到了《橘色》那看似五光十色的好莱坞大道,回到变性性工作者 Sin-Dee 和 Mya 冷战的那个街口。

在大银幕上可以看出这一段和前面的镜头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迪士尼乐园内奔向城堡的这一段实际上是导演用 iPhone 6S 拍的,因为若要用专业拍摄器材就必须向迪士尼进行申请,而 iPhone 是被允许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规定,但却仍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作为一个非知名电影拍摄团队,要向迪士尼申请拍摄许可,比大家想像中要困难得多。

而由导演、编导、助手、几个小孩和小孩监护人组成的所谓拍摄团队,成功申请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为了保持低调和避免被园区管理者驱逐,当天的拍摄人员(原来就没啥人的情况下)再次精简,只留下了导演 Sean Baker 、编剧 Bergoch、摄影师 Alexis Zabe、表演教练 Samantha Quan、两位小演员 Prince 和 Cotto 及其监护人。

贫穷并没有限制拍摄团队的创造力。

关于最后这一幕,Baker 并没有作过多的解读,他希望将这个想像空间更多地留给观众。

Moonee 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用儿童特有的想像力去创造了本不应存在的快乐,她把整个旅馆活成了自己的迪士尼魔幻城堡。

去不了动物农庄,但会带着 Jancey 绕过旅馆看草地上的牛群吃草,把这片有限的草地当作是远方的大草原,她没有办法进入鬼屋,但同样能在废弃的小楼里开启自己的冒险旅程。

而在最后,在前面的那些抓马之后,Moonee 被逼冲入了这座虚构得非常真实的梦幻乐园。

但我们都知道,在那里她也并不会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那些游客脸上的笑容,她永远都无法真正拥有。

以变性性工作者 Sin-Dee 出狱后寻找并对质男友为主线的《橘色》在剧本撰写上就已经戏剧化十足,88 分钟里还加入了人肉小三、好友 Mya 夜店表演、深柜同性恋司机 Razmik 的猎艳之旅(这一段真的非常好笑)。

所有故事线在一间叫“甜甜圈时光“的小店全面爆发,全程极有节奏感的配乐又让观众更加容易入戏,观赏性和娱乐性相对来说更强。

但《佛罗里达乐园》更耐看,因为 Sean Baker 从影片之初就已经在画面里铺入各种细节来衬托魔幻城堡的绝望。

在初次观看的时候,观众未免会容易被 Moonee 和她的小伙伴各式各样的恶作剧吸引了注意力,被 Halley 可怕的养育方式所震惊,被 Bobby 看似严厉但温暖的守护所感动,被绚烂的配乐所迷惑。

狮门发行的蓝光版 DVD 更加好,由于影片不再像《橘色》那样用 iPhone 拍摄,而是采用 35 mm 电影胶片进行拍摄(大部分),转蓝光后色彩更有活力,细节清晰可见,单轨也相当得到了良好的处理。

更重要的是,蓝光 DVD 版本附加了将近 1 小时的幕后花絮记录片,包括了一些花絮镜头和拍摄现场采访,让人对影片的边拍边改和小演员们是如何进入角色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虽然在奥斯卡的成绩惨不忍睹,但《佛罗里达乐园》在各个独立电影圈里可以说是好评如潮,观众口碑也不错,主要反映在相对不错的票房成绩上,200 万的拍摄成本收获了超过 700 万的票房收入。

拍摄一部高预算的商业大片,似乎是 Sean Baker 非常合理的下一步,毕竟这样的口碑和实力,要吸引投资人的眼光已经不是难事,这也是大部分独立片导演常规的成名之路。

但 Baker 对美国贫困及弱势人群的关注并没有打算因此为商业让路,几天前在《好莱坞报道》的采访中提到:马上接手 2000 多万预算的大片拍摄目前对我来说还是不太可能,大概还是会待在同一个工作室里,继续创作一些专注于人物故事驱动为主的作品。

但当然前提是 Sean Baker 能够付得起自己的房租。

如果你愿意欢迎移步到公众号 DramaMatters在这里,我们分享更多关于电影的私密感想

 5 ) 悲喜乐园,旖旎童年

https://www.jianshu.com/u/2f757b17c3db奥兰多是乐园之城,迪士尼和环球两大影视乐园为这个风光明媚的小城带来了千万客流,每天有无数小朋友们在五彩斑斓的城堡下欢欣愉悦。

而故事却发生在乐园周边的一处Motel,粉色的构图带来铺面的夏日气息。

Motel里面住着的是满口脏话乱吐口水取乐的“熊孩子”,野蛮成长,无拘无束。

无所事事不用上学的孩子们在Motel附近消磨时光。

每天路过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商店。

路过从未踏入的礼品店。

心向往之的冰淇淋糖饼屋。

这个镜头太美了,Motel就是孩子们欢乐城堡和避风港。

Motel的长桌上,小女孩莫尼的妈妈和孩子们吃饭。

住在这里的人很多都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一个月破产几次是家常便饭了。

冰淇淋分享,凉爽与快乐在流淌。

鲍比是Motel的经理,有他在,这家旅馆很有人情味。

他把外墙粉刷成城堡的样子,真是少女心爆棚啊。

鲍比也充当孩子们的监护人,赶走了一个疑似娈童痞的可疑分子。

乐园外围有很多废弃的别墅,可能是烂尾的度假村项目。

这里住着流浪汉、瘾君子,也有房屋坍塌的危险,但孩子们的家长毫不在乎,于是孩子们结伴来这探险。

于是,这里成了免费的冒险乐园(环球影视乐园中貌似有一个著名的冒险岛乐园)。

孩子们在这引发了一场火灾,好在一切安然无恙。

漂亮的逆光镜头,无忧无虑的一天即将过去。

莫尼给她的新伙伴一个礼物。

大大的彩虹跨越Motel,正如一轮星光跨越迪士尼城堡。

让我们一起奔向城堡吧。

旅馆的经理时不时来视察工作,他对租客的各种出格行为很不满,希望加强管理。

此时此刻,同一片烟火星空,同一个梦幻乐园。

莫尼的妈妈倒卖了偷来的四个迪斯尼手环,换来了一次开心的超市大采购。

她推着顺手牵羊的购物车载着莫尼划过马路。

莫尼的妈妈涉嫌卖淫被警察拘留,莫尼即将被警察送去儿童福利机构安排的住家。

莫尼从警察阿姨那跑了出来,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痛苦地道别。

最后,两个孩子手拉手奔向迪斯尼城堡,正如伤一个逃离现实的残酷母女分离,拥抱童话里的完美结局。

电影静心挑选了童趣盎然的美好镜头,却为讲述一个残酷的现实。

佛罗里达乐园这部电影让我联想到不少儿童题材和视角的片子。

奥兰多气候宜人,好比《嘉年华》里的厦门,主人公离家出走的小米说她不回老家,因为这里(厦门)四季温暖,甚至冬天也能给无家可归的人睡个好觉。

最后莫尼在酒店餐厅大快朵颐时的特写镜头与自言自语,感觉很像《房间》里面小男孩在独白。

孩子的物质渴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时,充满童趣的想象力魔盒就会打开,各种美好憧憬飘然而至。

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就是那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电影最后两个孩子奔向幸福彼岸的城堡,正如电影中很多奔跑的镜头一样,孩子们总是“目光短浅”地不知疲倦,而不像大人那样“精明”地懂得节省体力。

恰恰这份纯真也在是枝裕和的《奇迹》中多次展现,孩子们奔跑着去车站,奔跑着去超市楼上寻找最佳的观测点,奔跑着到达山顶去许愿。

愿我都能在心底保留这份纯真,奔向梦幻城堡。

 6 ) 儿童晶脉,学习着成人的灵根不全

看到最后我在想,名字翻译得真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乐园这个词语并不好,无论是梦乐园,咒乐园还是失乐园,总带着无法摆脱的朦胧痛苦,一张白纸还没动笔就晕了一大团墨,硬生生不详。

香芋紫色,彩虹遍地都是,佛罗里达为他们提供蒙版,谁也看不出这里破旧贫穷、连房租也凑得勉强。

Moonee把一群孩子带成了小青蛙,在生活的前半期朝人家车玻璃吐口水,在后半期哭出蛙鸣,孩子们生在同一个夏天,命运却严格分配隶属的池塘。

观众也不知道旅馆的对面竟然是迪士尼,残忍的导演。

我喜欢懂事的小孩,安安静静地坐在对面和我聊四十分钟天的那种,对熊孩子好像总是敬谢不敏,但是我确实很喜欢Moonee。

我和宝宝说,她们身上有着一股劲,无论是富家还是贫家来总要在那股劲前退下一步,蛮横的生长力,像胚根在狮子打盹的雨季里窜出种皮。

儿童只是自顾自地一口口吃着冰淇淋,然后舔她的脏手,你就能看出她的眼睛谁也不怕,可以钻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大人、管制、权威全部都要让位,简直是神迹。

这部影片确实是我贫瘠的观影里最棒的儿童片,因为它野生,雀斑众多,浑然天成。

而且电影中的大人也很讨喜,对,在儿童的世界能做到讨喜就已经是很高赞誉了,因为大人往往代表不可理喻和白费口舌,Moonee一定会给出一个大大的白眼哈哈哈。

我和宝宝说Hailey真的很开明,也真的对Moonee很好,不过和有些评论所说的,虽然爱,但她说脏话、接客、偷盗和谎骗,真的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嗯其实我觉得如果按这个逻辑的话时间上很多地区的人都没必要降生了啦,毕竟苦难就像艾滋病也会血亲遗传的,这种苦难不止在成人世界蔓延,并且即将统治儿童世界,Monnee说她能看出“大人什么时候要哭”呢!

所以答案是不确定!

(超级端水)毕竟人类也不是小猫小狗,做了绝育就永绝后患不再生病。

人类总是很神奇地纠结着,明明屋子已经破败不堪马上就要倒塌了,有了孩子之后却又能捯饬一下继续坚持。

谁说一个惨淡的女人不能拥有她的乐园呢?

如果城市工程已经竣工,是否贫民区能被按键消除。

儿童记忆里的乐园总有一天会褪去无畏的勇气,露出阴险的笑容,那些她们隐约感受到的尖锐原来是社会的湿疣,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Moonee在片尾贡献了天才般的演技,虽然肯定也有导演以及众多工作人员的指导,但灵气是遮掩不住的,我某个软件的收藏夹就命名为灵气,那是最横冲直撞、最没法用公式预测的气质。

不过我觉得开始那个哭不太精确,有点像孩子惯常为父母设计的假哭,眼泪大颗,并不真诚。

但是后面的动作我真的太佩服了,到底是谁想到的呀?

用手指压在口腔里压住舌头,像一把剪刀,是情绪阉割的表现。

面对平辈,崩溃下的Moonee,仍然无师自通了情绪曝露的别扭感。

曾经Moonee在洗澡时面对成年男性的闯入丝毫没有闪避意识,但向着Jancy孤独无依开口声援的时候她那样扭捏,仿佛用手遮住了隐私部位。

我们总是觉得暴露情感比一次肉体交配更加私密,让人羞愧、又渴望拥抱。

儿童的乐园自主经营,体验时间已过就会换上新的招牌。

但突然想到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着同样从小孩长成大人的经历,又莫名觉得可爱,我们分享着同样的“月经潮”,怎么不是上帝设计的默契呢。

写到后面不是很悲伤了(o^^o)因为脱离了个体叙事,开心~愿每个儿童都能出走,用相机或者手机拍摄她们的奔跑录像,其实每个孩童有着自己的记录仪啦,是大脑,尽管有些记忆再次观看是后知后觉的痛苦。

 7 ) 佛罗里达艳阳下

美国人民就算穷死也要穷死在粉红色的魔法城堡里,也要在五彩斑斓的彩虹之下,也要在甜腻腻的冰淇淋里。

笼罩在一片资本主义的欣欣向荣之中,而底层人民的生活也被糖衣炮弹包裹的五颜六色,选取的孩子视角完全是对现实的逃避,而在其中才是最真实的现实主义。

几条街之外的Disneyland完全和这里是两个阶级,更是两个世界,只有偶尔飞来的直升飞机,晚上共赏绚烂的烟火秀,和误入的富家子弟才偶尔打破这层无形的屏障,但小孩子不懂,年轻的妈妈也不懂,只是得过且过,像老鼠一样暴露在佛罗里达的艳阳下,但最后总有被晒死的一天,糖衣无法抵挡残酷现实的穿刺。

肖恩贝克结尾的手持IPhone摄影简直神来之笔,最后的Disney终于映入眼帘,但能逃过24h吗?

小演员演的很到位,连骂人都这么…顺溜。

威廉达福演的老好人,很出色,输给三广有点可惜。

肖恩贝克依旧把目光放在了社会边缘人物,这么出色的导演剧本,居然不给提名,好在今年金棕榈斩获了,越来越期待阿诺拉了,还是很有实力的导演。

 8 ) 小小心灵的小小梦想

这部电影是一截片段,关于美国女孩Moonee暑假的作恶成长史。

她带着小团伙撒谎骗钱消遣,破坏公共设施,焚烧无人别墅;她欺软怕硬,调皮捣乱,肆无忌惮的做自己。

大三在美国放假和同学去奥兰多迪士尼玩,晚上从酒店窗口望出去,霓虹闪烁的摩天轮缓缓转动,那时候觉得奥兰多真是梦幻之都,我一个男生都童心爆棚。

但是当Moonee路过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卡通建筑物,一个个镜头切换,就像一页页屏障隔绝了贫民窟女孩和游乐场里嬉戏的正常儿童。

这是美国式的贫穷。

家长在快餐店打着8美金一小时的工,坦然吃着打包带回的剩菜,明目张胆的向游客乞讨。

活的好像没有一点尊严。

芭芭拉在《我在底层的生活》说,这些在快餐店打工的员工,拿着最低的工资,竟然住在收费頗贵的汽车旅馆里面,而不是相对便宜的出租房。

问其原因,竟是周发的工资只能够付得起日付的旅馆。

Moonee是开心的,即使没有旋转木马和海盗船,她也总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玩法。

只是这可能是她生命里最快乐的时光了。

她还感受不到阶级分化的严重,只看到走错路的外地游客火冒三丈的拒绝入驻这家廉价汽车旅馆,听到远处私人直升机发动机发出震耳的噪音。

她还不知道美国的阶级固化,让像她这样的家庭完全没有一点点机会向上流动。

《异类》里面讲,穷人家庭和富裕家庭小孩的学业区别是在放假期间造成的。

可不是吗?

这些在快餐厅辛勤劳动的家长,回家了只想好好休息,对小孩最多是盼望他们在暑假里面不要惹事生非,不要和坏小孩一起玩,能做到这种程度就心满意足了,还培训琴棋书画不成。

所以当Scooty的妈妈发现,他和Moonee焚烧了荒芜别墅后,立即断绝了和Moonee一家的来往,这真算是有觉悟的母亲了。

当然熊孩子大概率有个熊妈妈。

Moonee妈身体上大面积的纹身,无需言语就表明了自己是个bad girl。

在每个地方都是绝佳背景的奥兰多,妈妈在着火的别墅前,给Moonee拍游客照;带着女儿混进高级高尔夫酒店的自助餐厅,面不改色的报出自己编造的房间号;把孩子关在厕所里面,开大声音量掩盖房间里面的肉体交易。

虽然妈妈和孩子做了很多的坏行为,但她们俩都没有怀心思。

妈妈只不过是想她能想到的办法,尽力养育小孩成长;小孩只不过是在她的认知局限里过好自己的每一瞬间。

Moonee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懂得体谅妈妈关心别人,热衷和朋友分享美好的事物。

谁没有犯过错呢?

我们小时候也会撒谎偷钱买零食,做过错事不敢告诉家长,恶作剧捉弄老实人。

但是我们只是个小孩,是吧?

完全没有必要透过覆盖着一层层价值观的透镜来看待这些行为,这些是本能,是我们生命中纯粹本心的一截片最后分别时刻,Moonee跑到好朋友Jancey家里,去见她最后一面,第一次Moonee放声大哭,不是为了没有零花钱买冰淇淋、吃不上枫叶酱、玩不了Ipad上的游戏,只是因为要和这个夏天最好的玩伴离别。

Jancey看着Moonee无助的哭泣,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个心心念念的地方一直都没有去,于是抓起Moonee的手,立马奔向了梦幻的迪士尼城堡。

这就是她们小小心灵的小小梦想吧,既遥不可及,也微不足道。

2018年4月20日 Jude

 9 ) 【肖恩·贝克自述】Wealthsimple: 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破产终于成为了今年奥斯卡新宠

导语:导演肖恩·贝克一直致力于花自己的钱拍那些好莱坞不愿意讲的故事,他的新片叫做《佛罗里达乐园》。

2007年,我刚完成自己的第三部长片《百老汇王子》,电影讲述一个加纳移民在曼哈顿街上卖假名牌钱包和球鞋的故事。

耗费4.6万刀,全是自掏腰包。

当时做了个非常冒险的决定:把我有的大概10万刀全部投入了电影的发行上。

我决定为发行花钱。

当时把我的片子弄进了一些最富盛名的影院,包括纽约的安杰丽卡电影中心,还有很多钱花在了宣传上,单单一个《纽约时报》的广告就得花几千刀。

花自己那么多钱投在电影上听着挺疯狂的,但我主要是对自己这部已经在电影节颇受好评的片子有信心,愿意投资自己的作品。

我当时确定自己能把钱挣回来。

但是我大错特错。

《百老汇王子》在电影院沉了,花了10万刀,只赚回2.8万刀,史上最差的一次投资。

当时真的很丧,又开始抽烟了。

我想的是:“操,简直不敢相信。

花了这么多时间和努力,怎么落得这般田地?

”当时真的一无所得,钱又全花没了,一毛钱没留下。

我以为电影生涯结束了。

但是换个角度,其实它是个开始。

就算你把电影弄上映赔钱了,可是能让你的电影被更多人看到也是有价值的。

影评人们都在讨论;片子也参加了一些奖项;业内人士有机会接触到你的电影,知道你的能力怎么样。

虽然《百老汇王子》票房不行,但是媒体评论很好。

而且我们还拿到一个独立精神奖的提名。

突然间,有人愿意给我下一部电影《待绽蔷薇》投资25万刀。

我在新泽西长大,很小就爱上了电影。

我妈以前带我去当地图书馆看系列片,他们会放来自环球怪兽电影,比方说詹姆斯·威尔的《科学怪人》。

很快我发现了《星球大战》还有《第三类接触》。

高中是《机器战警》和《虎胆龙威》。

当时不明白大片厂是怎么运作的,但梦想着有一天能自己拍大片。

高中快结束和纽约大学四年开始的那段日子里,我开始向独立电影倾斜——斯派克·李、吉姆·贾木许、理查德·林克莱特和史蒂文·索德伯格的作品。

在纽大呆着本身就是一种电影教育。

我还常去MoMA、林肯中心、电影资料馆,以及纽约所有放映最好的世界电影和独立电影的艺术影院。

于是我开始爱上了这些相比特效更愿意讲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的片子。

等到我从纽大毕业的时候,才明白我出去之后第一部片不可能是像《虎胆龙威》那种动作大片的。

巧妙的是,对独立电影的喜爱将我带去了不一样的方向。

把在发行公司当视频制作人的工资攒了下来,加上一些拍广告挣的钱,在25岁的时候拿去拍了我的第一部长片,叫《四字单词》(原名:Four Letter Words),是个关于美国郊区年轻人的私人故事。

我们用35毫米胶片拍的,5万刀预算大多花在买电影胶片上了。

为了拍成这部片,我们不得不求人、借钱还偷来着;我真的不知道我们怎么做到的。

过了几年,在2000年,这个电影入围了西南偏南电影节。

我当时是“我的天哪,简直不敢相信!

”难以置信被权威认可了。

这个片在西南偏南电影节的放映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切。

《四字单词》很受欢迎,甚至在小范围内发行了,可那不意味着我就一下子有钱了或者人家都突然赶来给我下部片投钱了。

老实讲,我们投入《四字单词》的每一分钱都没挣回来,但是前面还是有路可走。

在那几年的时间里,独立电影制作的经济情况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改变。

90年代末的道格玛95运动改变了很多事。

这场丹麦电影运动是由电影人拉斯·冯提尔和托马斯·温特伯格发起的,他们拍摄了很多很棒的作品但只用很少的钱,甚至有的用迷你DV录像带代替了昂贵的胶片。

现在任何人有台摄像机就可以出去拍部电影。

之后我和另一个电影人邹时擎合拍了一部仅花费3千刀的电影《外卖》,讲一个中餐馆送外卖男子。

我们卡司就几个人,也没有拍摄团队——就主演Charles Chang,有时也兼任拍摄团队人员帮忙。

我们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就是食物、地铁费、硬盘盒空白录像带。

这部片去了斯兰丹斯电影节和几个国外电影节。

我们特别激动。

之前没意识到在最大的电影节上首映自己电影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学习了很多关于参加电影节的套路。

小的电影节吸引不到买家或者发行商;那里算不上真正的市场。

在哪里首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这部片子的成败。

有个小发行商接下了《外卖》,但是没有足够的资源立刻让片子上院线。

虽然我特别希望大家能看到片子,但是当时除了开始准备新片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然后我开始拍摄《百老汇王子》。

片子拍完,在各个电影节上放映,我又在财务上冒了几个险。

第一个是我又自掏腰包让《外卖》进入全国的重要影院上映。

对我来说,拍完电影投入很多时间努力之后,感觉掏自己的钱让电影被人看到是值得的。

虽然挣回来的钱非常少,但媒体评论跟我希望的一样好。

我们在烂番茄上评分达到100%,让我对自己的东西产生了新的活力。

所以当时的孤注一掷和投在《百老汇王子》上的钱都有了成效,只不过不是以我能预计到的那种方式。

正因为之前的片子媒体口碑都很好,《待绽蔷薇》成为了第一部不用自己掏腰包的电影。

该片的主演德丽·海明威,她的妈妈是玛瑞儿·海明威,曾祖父是欧内斯特·海明威。

她的经纪人在影院看过《百老汇王子》,所以她有兴趣主演我的电影。

最终,我疯狂赌博式的投资终于奇妙地有了回报。

《待绽蔷薇》在西南偏南电影节首映,还被音乐盒电影公司买下,后来在独立精神奖拿了奖。

但对我来说不是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待绽蔷薇》之后还是有一些不好过。

我本想拍摄一部预算在1500万刀、关于在布莱顿海滩的俄罗斯群体电影,但是筹不到钱。

之前打算用250万刀来拍《佛罗里达乐园》,资金又没法到位。

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有三个月还要跟我父母借钱。

挺丢人的。

我也感觉很沮丧,但是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可做。

然后我想起来马克和杰伊·杜普拉斯是《百老汇王子》的粉丝。

我就找到他们,他俩愿意给我的小成本长片《橘色》投钱,这个片子是关于洛城的变性性工作者的。

钱非常少所以我们决定用iPhone拍。

电影在圣丹斯首映之后,几天就卖出去了。

木兰花影业负责发行——这次我终于不用自己掏钱啦!

而且这部电影在观众和媒体那里都得到很好的反响,甚至拿到不少奖项。

没人通过这个片子发了财——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一点钱。

《橘色》成功之后,我顺利地为《佛罗里达乐园》筹到了钱。

预算远超200万刀,是我前一部片的15倍不止,讲述生活在迪士尼乐园旁村庄里的穷人故事。

我所有的片子好像都是讲述经济上十分贫困、被社会孤立的、被排斥的、边缘化的人。

有些是非法移民,有些是性工作者,有些是特别贫困只能在地下市场才能生存的人。

这个社会除了关注金钱,就是关注金钱:当你打开ins,大家都在晒他们买的东西。

我们忘记了被物质主义剥削的人们,不管是生活在洛城,活在好莱坞阴影下,还是在佛罗里达,活在庞大主题公园的阴影之下。

我希望关于边缘人群和亚文化的故事被讲得越多,这种意识就传播得越广,这些人就不用变得那么边缘。

我不是政客或者决策人,我只是个电影人和讲故事的人。

我的目标就是给这些通常不人性化的隐藏人群一张人性的面孔,这样大家能受到鼓舞去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有时将一个问题曝光出来是实现改变的第一步。

我曾以为有多点钱会让事情更好办,但是不管你的预算是多少,永远都拿不到足够的钱。

情况也蛮紧张的,但我们很负责任,控制在预算内,整个拍摄过程只超时过一个小时。

而且我总有办法为难大家!

我要拍一部有很多小孩子的电影;要用35毫米胶片拍;而且选在盛夏的奥兰多拍摄。

这三个对影片制作真是巨大挑战。

但我们对结果还挺满意,很兴奋这个礼拜能把这部电影带给观众。

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漫威电影让我拍的可能性也不大,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拍到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那种大片。

现如今,希望我的事业能跟保罗·汤玛斯·安德森这种导演一样,有着自己独特视角、一直都能按照自己的剧本拍自己的电影。

当我回想过去20年——在创作上和商业上的起起伏伏、所有冒险投到自己电影上的钱——我能说,到最后我终于感觉到了一些财务上的安全感,因为我的机会终于来了。

昨晚,跟女朋友坐在沙发上,我看着她说:“你知道吗?

我今年46岁了,现在我终于、终于、终于不用再为付不起下个月房租而害怕了。

”涉及到个人财务时,这就是任何人能要求的最令人满意的感觉了。

来源:He Became This Year’s Oscar Favorite By Going Broke Again and Again 2017.10.16https://www.wealthsimple.com/en-us/magazine/money-diary-sean-baker (wealth simple都不是媒体,而是一个投资服务品牌,本文是他们的系列专题“金钱日记”中的一篇,心酸)--看完the florida project之后,看了不少关于电影的影评和写sean baker的专稿,大多都冗长,且夸得也不是很对我胃口,还是sean自述拍片的这篇金钱日记平实但信息量巨大,看这篇文章时正在早上坐地铁去工地的路上,眼睛竟然有些湿。

喜欢tfp的原因:*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不管是moonee的个性、玩耍的方式、和小伙伴的分分合合都似曾相识。

*对孩子的展示难得这么客观不知道是不是大多导演都老了已经忘记了小孩子是多么烦人了,可爱的时候真的很可爱,但是烦人的时候真的很烦人。

六岁左右小孩更是烦人精max时期,三人成虎(更正:此处成语用错,感谢评论的朋友们指出),一起干那坏事,大人想不出来,但孩子能干出来。

*对穷人描写的准确这个是我自己跟hailey共鸣的,当然也跟sean baker共鸣。

我自己工作了7年,唯一的进步就是从以前担心下个月房租进化到担心下个季度的房租。

看着别人总是文艺得很风雅很有钱,而我一直文艺得很窘困。

不知道文艺这个词现在是骂人,还是老土。

因为穷,我不知道除了文艺这种方式,还有其他能够同时满足“既提供美,又提供共鸣、心理治疗、知识等等”多种功能且我能负担得起的活动吗?

尤其在我母亲去年手术之后。

*对母女关系的佩服hailey虽然经济情况窘迫,但是她对女儿真的没得指摘。

有个细节让我很印象极深:hailey带着moonee偷偷兜售香水,却被保安抓了个正着,hailey不想再被逮捕于是丢下香水就跑,女儿在路上不停问她为什么跑为什么不把香水捡起来而且她还走不动了,hailey耐心地给她解释完还把她背起来。

我年过三十,我觉得我在那个情况下做不到不烦躁不发火,这个“teenage mom”做到了。

*对边缘人的关注sean电影的主角一直都是穷人,边缘人,但是他的角度从来都不是居高临下的(因为我实在看了太多居高临下视角的片子了),他既能捕捉住这种穷苦生活中的苦涩,也能精准定格到他们苦中作的乐,那种“乐”的程度并不比中产、富人的程度低。

想来可能是sean本人穷且志坚,他的主角才也这么耀眼的吧。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挺边缘的,不管是想法还是处境,资本主义的心无产阶级的命,两头不是人。

*美迪士尼乐园越漂亮,hailey和moonee的公寓紫得越好看,对比她俩的处境,就越悲哀。

美,有时候会让人悲伤。

在短评里冤枉sean了,tfp比tangerine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钱了,用iPhone拍电影的效果跟用胶片拍怎么能一样呢?

All hail to Sean Baker!

 10 ) 五彩玻璃罐里的造梦乐园

文|汤旅 发表于公众号MOViE木卫佛罗里达,看到这个名字,我第一反应是初中时听的hip-hop歌手弗罗里达(Flo Rida),他原名查马·拉塞尔·迪拉德(Tramar Lacel Dillard),艺名以自己的家乡佛罗里达为称。

Whistle8.5Flo Rida / 2012为什么提这个呢?

因为确实佛罗里达(美国),就夹裹在嘻哈、造梦的软心糖里。

嘻哈文化在反映美国的电影里无处不在,贯穿在《美国甜心》的车载里、扭动在《佛罗里达乐园》小孩的步伐里。

而嘻哈发展到后来,却以真诚冠名虚假。

AYO7.8Chris Brown Tyga / 2014贫民窟的黑人们出名了,开始奢华了。

(或者在歌词里自我意淫)以Flo Rida、Rick Ross等nigga(俚语黑人)为首的歌词大抵都是“Little mama,Collar on my Polo, kisses on my necklace,All my diamonds watching, now my watches getting jealous.”这些口水歌其实根植于美国这个巨大造梦地。

当今大部分的嘻哈流行透露着浓浓的奢侈生活的意淫。

吸毒、跑车、金链、酷表征的生活是值得炫耀的。

嘻哈不再是2pac年代的真实反映匪帮斗志生活的输出口,口水歌的嘻哈流行开来,纸醉金迷地造梦。

美国无处不在都在造梦,当下的口水嘻哈、好莱坞梦工厂,文化泡沫比比皆是。

在这个窗口下,《佛罗里达乐园》的孩子们是如何耳濡目染的呢?

小女孩在房间里年轻的妈妈海莉给她们放的hip-hop、trap,在草地里玩耍小女孩莫莉模仿欧美女明星的扭臀,年轻的母亲海莉引以为豪,让她们置身于这种文化中。

过度的酷匪文化给孩子们(包括年轻的母亲海莉)编织了一层梦幻网,即便物质经济匮乏也能在相应的文化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天地。

而正是因为这种环境,母亲海莉的不成熟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海莉的形象既非日式的单身妈妈(完全弃之不理,如《无人知晓》、《人生密密缝》),也非典型的美国鸡汤(《当幸福来敲门》努力上升的成功案例)。

海莉既要照顾孩子们,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生活中该有的部分,因其年轻气盛。

这种感觉正像当下只留下匪帮匪气的嘻哈文化,而缺失上升精神。

母亲仅仅只是以不屑态度勉强维生,并不是真的有目的规划的认真生活。

而这种不成熟给孩子带来了诸多麻烦与不良影响。

缺失基本素养教育,当孩子扰乱秩序时母亲也以一副不屑的态度回应外人,所有的跋扈刁钻都潜移默化着孩子的行为。

而不知者无畏,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感受仍是快乐的(暂时性)。

这种快乐被精心编制在梦幻的小镇里。

被粉刷成紫色、黄色、红色、绿色的墙,汽车旅馆、橘子汽水等看上去很“梦幻泡泡”的场景,无疑是影片的亮点之一。

而最独特的在于导演肖恩贝克处理的梦幻写实感。

《佛罗里达乐园》虽然场景看上去梦幻,建筑粉刷、服装也搭配场景色彩有所甄选,但它其他方面却又将之自然化。

(导演肖恩贝克)(PS:还有点帅呢!

)这就不同于以画面色彩为主的故事片处理方式,例如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中,色彩美术的搭配最为显著,而韦斯·安德森就是要构建一个个完整的起伏的故事,叙事线清晰,配之梦幻彩色的画面形式,一个完整的故事片呈现眼前。

而肖恩贝克的这部影片里,导演弱化了它的故事线,呈现的是支离破碎的生活小碎片。

重点在于用细腻的生活让观众感知到佛罗里达奥兰多某小镇的生活状态,从非常细腻的环境声、人物自然的状态、冗长的生活节奏中去呈现真实环境。

在一段摇臂跟随扫过的长镜头里,孩子们奔跑在梦幻紫色的建筑长廊里,从远处传来的孩子欢笑声、奔跑的脚步声、从天空中划过的飞机轰轰声、公园里其他的环境嘈杂音,全被整合进影片里。

真实的声音再现、手持摇晃的镜头与体现日常性的剪辑统统是生活流电影/现实主义的特点。

在现实主义电影中,我们见着了达内兄弟与娄烨的手持摇晃典范,而与这种摄影手法相随的画面是灰色暗调的。

生活的冗长与残酷、压抑被灰调现实感展现出来。

在生活流电影里,画面色调又是比较符合日常状况的。

而在《佛罗里达乐园》里,它的场景是梦幻的、五彩的,却又以写实的手法去完成影片的拍摄。

这种处理方式,正好巧妙地点缀了跳跃在五彩玻璃罐子里的童真梦,呈现了梦幻性与现实性的反差统一。

电影剧本设定与拍摄地是在佛罗里达奥兰多的基西米县(Kissimmee),这个地方以迪士尼乐园、水上主题公园闻名。

在现实中它本就是被人为打造成梦幻的场地。

这也就对应了影片中的巴西旅客来到这个汽车旅馆的事件设置。

外来者的闯入好似打破了社区人们的自造的梦幻感,抱怨不停的巴西女人数落这里的设施落后,以介入的身份给梦幻的网开了一个口。

(现实中奥兰多的主题公园 来源网图)建筑的粉刷也被还原为有可能的真实场景,在一个造梦的国度里,旅游业的建筑粉刷又算得了什么呢?

奥兰多的迪尼斯乐园、哈利波特公园主题正是现实中的处处景观,在这个基础上,导演为此取景,稍加设计,就可以打造出这种“梦幻感”,因为这种“梦幻感”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渗透。

梦幻与现实交融在一起,现实的不断介入打破着粉紫色的儿童乐园。

在影片呈现的汽车旅馆社区里,成年人自欺欺人,以裸体的方式度假假装富足人的生活;儿童在成人的放纵下烧了房子,而母亲却对火灾表示惊喜,管理员也找借口说这只是无用的房子,“let it burn”;即便是面对快要潦倒的经营、恋童癖老头潜入小镇,对梦幻的地方造成了威胁,管理员也不断地勉强维持经营。

儿童在种种成年人编织的梦幻里继续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直到成年人(母亲)的无规矩行为愈演愈烈,警察调查、被迫隔离,孩子才意识到这不是真正的幸福。

结尾逃出家庭,找到好朋友,无法抑制地哭了出来,一起奔向她们真正向往的迪士尼乐园。

并不是煽情式的矫饰,在冗长的日常后终于迎来一个人为处理的感情高潮(配乐、奔跑设计),但同时又指向另一梦幻与现实交织加剧的地方——迪士尼。

结尾奔向迪士尼

奔向她们以为的真正理想乐园是怎样的呢?

从小镇到城市一路由剪辑完成转换,不仅是差距的对比,更意味深长的是,跳出五彩玻璃罐里的小镇,真正的迪士尼乐园何不是更大的残酷乌托邦呢?

《佛罗里达乐园》短评

比前作成熟且视角选的更好,细节丰满,尤其对环境(景观)与人物关系的捕捉。但回头想想作为狠抓细节现实主义流又很容易就会被这两年诸如《美国甜心》《九三年夏天》之类的秒杀,主要这类片子都很看重最后收的点和方式,而这部收得却又蹩脚。奥斯卡应该再提一个原创剧本的,其他不提倒也对。

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从飞越疯人院开始,我就不太喜欢美国这种毫无意义的人道主义与无病呻吟。

5分钟前
  • 非灰
  • 较差

如果全世界的傻逼孩子同时叫唤,地球应该是会爆炸的吧。

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较差

只是墙上的五颜六色,生活就裹上了糖衣炮弹。

10分钟前
  • 躺平鸭
  • 较差

断裂剪辑?

13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RESTDAY9,第五部。从头歇斯底里到尾,成片的彩虹色是billy的温情,孩子的安全乐园。底层刻画让人喘不过气,讨厌小孩子的看起来就更遭罪了,暴躁冲突持续累积,随时都要爆发。最后奔向乐园是唯一高潮,终于结束了。

17分钟前
  • baoz
  • 较差

底层年幼单亲妈妈和熊孩子的故事,太底层太文艺。

18分钟前
  • 韧勉
  • 较差

就是有那么多给人添堵的小孩长大了成了家长生一堆小孩给人添堵,都不想视其为人,大约就是三环上抢道狂按喇叭的噪音吧,居然还被拍成了电影,是要宣告什么,物品也有活着的权利。

21分钟前
  • 梵 紫君
  • 较差

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大女孩的故事,在达福的眼中都是孩子,当最后俩小伙伴一起逃跑时,就猜到应该是去迪斯尼,最后也许也只有魔幻王国才是孩子的Magic Kingdom.孩子的表演很不错,今年的奥斯卡评委真的要头大了。

23分钟前
  • Carf
  • 推荐

依然平淡、依然琐碎。比《橘色》还《野兽南国》。淋雨那场戏,雨还能再假一点吗?

25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super cute!完成度非常高。画面漂亮,小演员惊艳。剧本的细节铺垫到位了,高潮略显老套,达福演的管理员在关键时刻没有用上,可惜。作为年轻妈妈,特别能get到剧中的母女情深,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妈确实不称职,但每个妈妈都在用自己所有的最好的爱去对待孩子,尽管这爱并不完美。

26分钟前
  • 司令
  • 力荐

结尾有点跳戏。美国不是净土,哪里都不是,总是有着廉价香水,纪念品商店,出租房,每天吃到恶心的华夫饼带着油渣与餐巾纸屑。导演应该不是在讲童年,也没有提过家庭是何物。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相互依赖又分开的个体罢了,小孩是大人,大人是小孩,母亲是少女,少女是母亲。是社会给予了我们诸多身份。

29分钟前
  • donger
  • 推荐

initially, I wanted to murder that evil kid so bad that my palms sweated; approaching the end, I wanted to hug that girl, adopt her, and tell her everything was gonna be fine. this movie FUCKED ME UP

33分钟前
  • TimberNord
  • 力荐

形似儿童片,但不是儿童片。

38分钟前
  • 玉弓
  • 还行

最后一分钟,BGM突然切换成童话HE大结局前的正经迪士尼风格,真真是用浪漫主义笔触勾画丝毫不加美化的赤裸现实。新意基本没有,但依然恐怖至极。#另外让一个孩子说出关于树的那段对白,太刻意做作又恶心了#

41分钟前
  • 艾斯跳跳
  • 还行

小朋友的世界有多快乐成年人的世界就有多绝望

43分钟前
  • Dululu
  • 还行

混乱,虽然能看出是爱孩子的,但是没能力好好去教养的话,迟早会毁了一切,孩子天真中的恶也很可怕

44分钟前
  • 雪雪snow
  • 较差

孩子的内容太少了,大部分都是耍坏卖萌。整天看到的都是他妈那尴尬的演技,只能说明Moonee大多精彩表演都是被捕捉的,而非被什么人调教,天生表演欲强的小孩纸。当然,达福的表演确实达标。简单说,整部电影就是一个想好主题后,但是没有想出足够内容支撑的空概念。

45分钟前
  • 春垓
  • 较差

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带着一个熊孩子顺便带坏了街坊四邻还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看不下去

48分钟前
  • 弓山
  • 较差

留守儿童的娱乐日常

52分钟前
  • Keith Le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