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是不是应该写点什么,突兀地开始镜头分析很奇怪。
这是一部让人“纠结”的吉卜力动画。
就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部动画还是比较成熟的。
当然,我看动画的标准一向比较温和。
作为宫崎骏儿子监制的第二部影片,很自然地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宫崎吾朗自己也说了,作为宫崎骏的儿子,压力很大。
其实要说,《虞美人》内容很韩剧的话,那上部《借东西的小人》的故事也一样很老套。
所以还是直接分析故事吧。
第一天(起)00:00 1、序幕(交替叙事组合段) 清晨,海起床做早饭,升信号旗。
俊在船上升旗回应,然后骑车上学。
海做完家务上学。
07:00 2、段落 教室里,好友给了海一张拉丁周刊,上面刊载了一篇关于升旗少女的诗。
07:55 3、段落 ①吃午餐时,俊和同好们为了保卫“拉丁区”而进行抗议示威。
俊从楼上跳下,海拉他起来。
10:00 4、段落 回家和奶奶聊天。
交代海的身世。
父亲过世。
12:30 5、段落 做饭,灯下看书。
看家人的照片,看周刊中升旗少女的诗。
第二天(承)13:46 6、段落 妹妹小空请姐姐和自己一起去找俊签名(海表面上拒绝了)14:46 7、段落 海和妹妹第一次造访拉丁区,各种怪人。
18:13 8、段落 ②进入考古研究室(周刊编辑部)。
俊帮空签名。
海留下来帮周刊刻字。
21:55 9、段落 回家路上,海心情愉悦。
急忙赶回家后家里没有人,空落落的,(心情的对比啊)海急忙开始做饭,发现没有肉,叫弟弟妹妹去都不愿意去,海只好自己出门去买。
音乐响起。
23:47 10、段落 ③出门,碰到了俊,俊用单车载她去买东西。
俊买了两个可乐饼。
(话说,海边走边吃可乐饼并说好吃时的表情真的好呆。
)第三天(承)26:1511、段落 晨,海叫寻起床,看寻的画,知道有船升信号旗答复自己。
27:3512、段落 ④快要迟到,海奔向学校,遇见俊,约定再帮俊刻字。
28:4013、段落 全学讨论会。
海本来不参加,卖鱼中途改变主意。
在讨论会上俊有精彩的表现,会场一度非常混乱,校监来检查后所有人都开始唱歌应对检查。
32:4314、段落 ⑤讨论会结束后俊和海一起回家。
海提出打扫拉丁区的意见。
音乐34:12 15、段落 家庭饭后闲谈全员讨论会,北斗姐提议自己的送别会时请男生参加。
第四天(转)35:0516、段落 虞美人庄园欢送会,俊和 各种闲谈。
36:5017、段落 海带俊参观虞美人山庄。
俊知道了海的身世。
海给俊看了自己父亲的照片。
俊开始误以为自己和还是兄妹。
(观众此时还不知道)40:1818、段落 聚会结束,俊回家,心事重重,回家拿出相同的照片。
第五天(承)42:0519、段落 拉丁区的打扫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俊却开始刻意疏远海。
海觉得很失落先回家了,俊没有和他打招呼。
45:4620、场景 厕所中,水沼问俊怎么回事,俊转身就走。
46:0521、场景 一轮月亮高挂天空,海在厨房里心事重重。
第六天(承,高潮)46:30 22、段落 晨,大雾。
(如此时此刻剧中人物的心情,一切都不确定,如雾般不真切)俊在去学校的路上问父亲自己的身世。
父亲告诉他他的身父是谁。
(观众知道他们是兄妹了)海升起了信号旗,到寻房间里看船的回应,但俊没有回应。
俊早早地骑车到拉丁区印周刊。
(应该是下决心和海做朋友,从此冷淡下去)海到北斗的房间送别北斗,北斗希望海和俊好好相处,海决定再51:13 23、段落 上学,海主动和俊打招呼,俊避开了,海很伤心。
打扫拉丁区,俊亮起了灯,海独自在走廊里忙碌,没有参与。
52:40 24、场景 放学,下大雨。
海等俊,想问清楚一切。
俊坦白了一切。
54:14 25、场景 海回家后就睡觉了。
侧面反映海遭遇这一切后的手足无措。
梦到小时候,边哭边找爸爸。
(这是个一直有心理创伤的孩子)第七天(时间节奏加快,这里应该不止一天)( 承)57:5026、段落 从梦中哭醒。
擦干眼泪,这还是一个阴雨天,坚持升旗。
(已经决定坚强面对)继续打扫拉丁区,海主动找俊要帮忙刻字。
海做完这些出门后松了口气。
(突出海的勇敢、坚强)61:1227、段落 热火朝天的打扫,(时间节奏加快)终于完成了拉丁区的清扫维修。
全员欢腾庆祝。
62:4428、段落 水沼突然带来了坏消息,学校还是决定要拆掉拉丁区。
为了挽救拉丁区,决定由水沼、俊、海三人上东京找理事长。
(主旋律音乐响起)。
晚上空鼓励海。
第八天(再发展)64:0029、段落 三人上东京找社长。
社长因为海的缘故决定去学校看看。
又回忆了一遍父亲的去世。
(各种莫名其妙啊,为什么懂事会因为海而决定去?
)70:0030、段落 回横滨的路上,水沼知趣地先走了,海和俊两人释然。
海:即使有血缘关系,即使是兄妹,我依然喜欢俊!
(真是勇敢的元气少女啊,她到底如何说服自己的)72:5531、段落 妈妈回家了,海找妈妈询问关于父亲泽村雄一郎和风间俊的事情。
(这里一开始我以为妈妈不能确认俊是不是自己丈夫的孩子。
但是再看一遍我想应该是妈妈突然意识到原来海是喜欢上了俊。
海没有直说出来,但是细心的妈妈还是体会到了女儿的心情。
海在这里的哭泣应该是既有委屈也觉得心里稍有释然。
)第九天(合,结尾高潮部分)77:4032、段落 晨,海上学。
妈妈找了俊的养父。
(这真的是一位非常细心的母亲,因为她的话并不具有让所有人放心作用,于是她主动找了俊的养父一起找照片中的第三人)理事长来学校拉丁区参观。
俊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知道他们身世的第三人快要离开出海,她们必须立刻赶去。
83:0033、段落 海和俊飞奔去解开身世之谜。
(有非常飞扬的音乐啊……应该是六十年代的音乐)85:0034、场景 船长开始絮叨87:0035、乘船回家路上,一切谜团误会都解开了,片尾曲响起。
(片尾曲好听,翻译得也好)88:1036、场景 首尾呼应 海照例升起了信号旗。
88:50黑屏 出字幕,全剧完。
—————————————————————————————开始部分 第一天,海和俊第一次遇见。
很自然地带出了这个故事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保卫拉丁区线,一条是海和俊的爱情及身世线。
发展部分 第二天,第三天。
两条主线并进,海和俊互生好感。
序号①—⑤是俊和海的五次相遇相处,感情发展很自然。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海开始帮忙,并且提出打扫拉丁区的提议。
整个部分情绪积极向上。
(除了海和奶奶说自己的身世)转折部分 第四天、第五天。
欢送会,情绪一开始非常好,但是俊看到照片后心事重重,剧情开始出现转折,矛盾出现。
(这个矛盾太戏剧,太韩剧,很难马上产生代入感,这确实是硬伤,也是片子遭到诟病的主要原因)高潮部分 第六天 这个故事的高潮部分非常的压抑。
是传达给人负面情绪的高潮。
身世线太过沉重,压抑了保卫拉丁区这条线。
(于是大家都说,吾朗失去了他老爹的少女心。
其实也挺为难吾朗的,宫崎骏只有一个)再发展 第七天、第八天。
保卫拉丁区这条线继续推动剧情向前走。
同时主角达成一定程度地和解。
(虽然这个和解有点匪夷所思)结束高潮部分 第九天。
成功保护拉丁区,并且解开了身世谜团,全剧大团圆结束。
——————————————————————————————肯定:1、剧本完整,两条线讲得非常清楚。
人物关系的发展很自然。
只说讲故事的话,起承转合非常好,首尾呼应。
当然,剧本是宫崎骏写的,不能全算是吾朗的功劳。
2、配角非常出彩。
哲学怪学长的怪异,北斗的忙碌和不拘小节,寻姐姐说话做事都慢人一拍有些天然呆的样子,被姐姐海保护得很好讲究穿着有些娇纵的小空,还有拉丁区里叫不出名字来的各色人物,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群像刻画好。
下面来说说我觉得有些问题的地方。
1、女主角海的性格和角色表演。
女主角海的性格定位有些模糊。
一方面她有着元气少女的勇敢,忙碌充实地做家务,帮助周刊刻字,是散发着正面能量的主角。
另一方面,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在外留学,早早撑起这个家的海显得过于早熟和懂事,海的内心中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
宫崎吾朗显然无法割舍海性格中的这一部分并且刻意在动画中做了渲染。
几次回忆突出了这一点。
从虞美人的纪录片《父与子300天的战争》中我们能看到,在创作过程中,宫崎吾朗最开始笔下的海是一点都不活泼的,看上去就忧心忡忡的样子。
宫崎骏不停地否定这个角色,铃木敏夫也否定了这个不活泼的角色。
闭关之后的宫崎吾朗在父亲送来了一张海上学时的画后,终于能将海转变成一位活泼的少女了。
但是,问题并没有根本地解决。
宫崎吾朗因此改了台本,但那身体前倾急急向前走的少女在动画中的动作显得很奇怪。
后面吃着可乐饼一边说好吃的那个少女,眼神停滞,表情过于含蓄,没能将初恋少女的心情很好地展现出来。
宫崎骏的“少女心”最终也没能在动画中完全战胜那个有点忧郁的少女。
这可能和宫崎吾朗少年时代父亲忙于工作,让他基本上缺失父爱有关吧。
这也是宫崎吾朗本来想坚持的地方。
妥协之后,海的有些行为就让人摸不清头脑了。
比如动画为了展示一个勤劳持家的海,给了她过多的重担,又是做饭又是洗衣又是买菜以及洗碗,帮弟弟补袜子之类,妹妹明明只比她小一点,却基本什么都不操心,晚归的时候妹妹弟弟奶奶都忙着看电视,连东西也不愿意帮忙去买。
看着看着就不由得要生气了,哪有这样超人的元气少女啊,她的脆弱和悲伤难道不是由于她过于善良什么都包办了?
所以看着看着就觉得她在逞强,连本来是要表现她的正能量的做家务活也让人觉得她很可怜了。
女主角的动作太少太规矩了,这也让她看上去不活泼。
稍微对比一下《侧耳亲听》,你就能发现同样是走路,同样是写东西,月岛雯就比海活泼多了。
动画在这些方面就是很神奇,动作风格不一样呈现出来的就完全不是一个人了。
宫崎吾朗还是要修炼啊。
如果是宫崎骏的话,这个故事会是另外一种风范吧。
即便是再悲伤的事情,宫崎骏也能用阳光去驱散,从而带给人感动。
龙猫中的姐妹难道不可怜吗?
妈妈一直住院,没法见妈妈的姐妹难道不想念妈妈吗?
但是这些都被宫崎骏掩藏在故事背后,让你在看完后深深地品味其中的深意。
而宫崎吾朗直接将悲伤端出来了,不含蓄,也就难以达到父亲的高度。
还是不要这样比较了,宫崎骏毕竟只有一个。
他是动画诗人,不食人间烟火。
但是宫崎吾朗确实很努力,即便这样,他的这部虞美人,仍然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2、两条主线:兄妹恋,保卫拉丁区。
兄妹恋的剧情这里不想多谈。
我想了很多种其他可能或者其它的矛盾,但是都没法更好地去展现这个故事。
(似乎应该把原著小说拿来看看)另一条线,保卫拉丁区。
这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设定,也是这部片子出彩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时代背景和海港小镇的设定,简直就是要成为经典了。
可惜我个人意见觉得这部影片没能很好地突出海港小镇的特点。
《侧耳倾听》也是初恋少女的故事,没有任何大的外部矛盾,并且故事发生的城市也非常普通,但是导演将夏天和城市作为角色放入动画中,让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热情,一种夏天般的青春,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虽然只是普通的城市,但是却让月岛雯带着观众看到了这个城市的不一样,很生活却也梦幻。
但是《虞美人》里就没有,除了俊带海去买东西那段,这个海港就只是故事的背景,不是故事的主角,缺乏生命力。
——————————————————————————————说了这么多,也没法得出什么结论,但是,冲着保卫拉丁区这条线,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不然我也不会花这么多精神去写了。
)文中可能会有很多错误,个人业余兴趣分析,仅供参考。
在二战战败后19年的日本,高中学生海和俊的故事。
并不复杂的脉络和情感,因为战争中逝去亲人,不为人知的身世而显的曲折。
有点抑郁氛围,但表现很流畅一气呵成。
画面还是美但没有那么细腻。
影片所表现民主精神让人印象很深,一栋老建筑留还是废,在讨论会上慷慨陈词,印学报,推举代表争取上下端支持,还是为了排除校方干预,一发现有老师出现大家就很有默契大合唱等情节…从第一秒的清新淡雅,就让人沉浸在宫崎骏风的童话世界,跟随缓缓铺卷的美景,聆听娓娓道来的故事,仿佛坐在夕阳下的门廊,慢慢地品一杯清茶。
然而突如其来的兄妹梗,差点让人一口老血喷在茶里,虽然最后十分俗套的解了围,还是让人不免出戏。
配乐比画风更小清新的一部动漫;以为终于要在动漫里见到有情人终成兄妹的梗了,还有一点点小激动,还挺期待最后剧情会怎样发展,最后的大反转还是挺失望的,毕竟有点儿落俗;日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我见过的最强大的,至少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是这么呈现的
青春生涩的男女主人公高中生,面对纯真稚嫩的爱情产生,却因怀疑互相是亲生兄妹,而无法面对。
故事结尾充满着让人疏怀的美好结局,有老一辈的证人证明他们并不是亲兄妹,从而影片在轻柔抒情的音乐中嘎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本身平凡,但背后的大环境、小背景,却深深的吸引着我。
大环境,是日本战后重建,许多20左右的青少年,都面临着在战争中(原子弹爆炸)失的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及成长环境。
小背景,是他们顽强、自信、自立,从他们高中社团中种种社团行为,及保护校中古建筑的努力中可以深深感受到。
(这或许是受日本传说中岛国危机民族意识的影响)。
看到他们在学校里的那种精神,那种朝气蓬勃,让我对自己曾经的教育经历及中国现时的教育环境深感羞愧。
故事中的点点滴滴,及那帮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深深的打动着我。
不管是作者美好了,或者是这是日本真实精神面貌的反映,这都让看过电影的人,对日本有更多的了解,以及理解。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文化输出”吧。
所以,这部电影是了解日本的窗口,中国未有这种文化输出的好作品,缺少了解中国的窗口。
我不敢说中国缺少像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我只是说目前的教育环境,压抑了青少年的精神成长,而让他们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后,才开始慢慢感悟生活,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甚至感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意识形态的不同产生的冲击。
中国的作品,缺少这种对大环境产物的挖掘,似乎未见到过能阐述我们目前时代精神面貌中感动人的部分。
难道是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没有这种东西了吗?
我想肯定不是的,只是我们自己未看到,作品的制作人也未挖掘出来而已。
目前正值钓 鱼 岛 炒得火热的时候,看看这种影片,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
任何国家都有右翼势力,尤其是左翼无法压制右翼的时候。
看到本该互相融合的双方,因为无法控制的右翼主导的战争,而走向疏远,面对战争,真是让人心痛。
据说早期的日本,甚至是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日本人深认为自己出自唐汉文化,甚至要与我们争谁才是正宗唐汉的文化继承人。
那为什么双方会走到今日的地步呢?
我心中虽有答案,但是还是罢了,不谈政治!
大家各自思考吧!
这是一部分不错的影片,推荐大家心静的时候看看。
「簡直就像八點檔連戲劇。
」「有件事想問風間學長,拉丁區上面刊登的詩…… 」[一陣小鹿亂撞 ♥♥♥]1.熟識筆者的朋友們都知道筆者對於日本鬼子有著難以自辯之糾葛厭惡,不過預告頭與尾的兩段簡約對白,以及男女主角發乎情,止於禮的神態自若,就這樣讓筆者毫不忸怩地去電影院觀賞這部傑作。
2.本片就像筆者曾從預告即高度預期般,完全沒有這幾年剝削老人小孩動物的垃圾日本電影所為筆者詬病多年的矯揉造作,傳統禮教藏不住時髦與俏皮,行雲流水間悄悄釋放人文理性的崇高偉大,真善美在電影中發揚,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就輕描淡寫帶過吧!
3.拉丁區大樓這個概念大概是戰後日本文藝青年的自我實踐。
4.套用安安的經典句型:「每個人心中都有位少女。
」5.水沼學長好帥喔!
我最喜歡這種不搶鋒頭,又神機妙算的智慧型大葛格了 ♥♥♥
在分别前,电车声已遥遥在耳,望着对方的眼睛,大声说“我喜欢你“,不是乞求不是自怜不是悲叹只是要坦率的做个决定”尽管命运跟我们开了玩笑,尽管现实无法改变,我拥抱这命运,接受这现实,并仍旧喜欢着你” 窈窈曲径,翩翩并树 恋恋之影,婷婷起舞 古色教堂,鸟风向仪 攘攘夏道,一览无余 昨日之爱,形如泪殇 涩涩干涸,漫漫消散 明日之爱,情如副歌 萦萦之辞,绵绵不绝 迟迟立斜阳,终重逢 祈紧紧相拥
一直等着这部片,昨天看完了。
总觉得这部片涵盖了很多内容,社会的,民族的,青春的那部分更像是一个包装,一个躯壳。
或许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很多感觉是浅浅地掠过。
一开场,女孩就让我想起《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苏菲,习惯照顾人,有着超过年龄的成熟懂事。
画面一如既往的美丽,每次看有挂着宫崎牌的动画,都有这份细腻清新温馨的美好。
主角的相遇似乎有点搞笑,我毫无难度地将前前后后联系起来,勾勒出大概情况了。
不过,这也不影响我继续看下去。
我一直在想,这样的故事,应该是剧作者的某一部分青春。
这部片有很强的时代背景,东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社会面临的改革,新老更迁,人们在这样情况下的状态和反应,描绘得相当真实。
回来说说我最想说的那部分吧。
小海身上有种我喜欢的独立和大方,看到她站在风间和水拓间的轻轻一颔首,女子的美好不言而喻。
她和小俊的相遇,戏剧似。
再次相遇,落落大方,友好善良。
最喜欢他骑着单车载她一路飞奔的那一段,海滨小城的背景,飞驰的是青春的心。
小海后来一个人走回家,有一抹轻轻上扬的笑容。
年少的感觉,直白又含蓄。
看到小海升旗,小俊说出旗子的含义,眼神透着狡黠,轻轻地呼应着开头的诗,某个姐姐(不记得名字了)画的画。
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曾经惊艳了谁的青春,也不知道曾经被一个人默默地注视了那么久,被他写进他的青春里。
或许那时候我们也正忙于注视某个人,也在把某个人写进自己的青春里。
每次想到这点,我总会有百般温暖的感觉。
故事的转折,我又不小心猜到,但觉得故事不应这么狗血吧,太不符合风格了。
故事让我落泪的地方是小海梦里见到她日日思念的父母,看着她的兴奋,然后醒来的黯然神伤,孩子,我心疼你。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吧,因为特别渴望,所以才会梦里都想着。
亲爱的,当我看到你清晨起来上学,大方微笑地走近他,我真想抱抱你。
我真心热爱这样的女孩子,我经常遇到让我有很多感悟的女孩,她们美好,聪慧,善良。
会为她们心疼,但更多的是对她们深深的爱,是一个人的独特品质让你由心出发的爱。
我最爱小海的轻轻一颔首,最美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过我还看到一种倔强。
也许她身上带着她敢违背家庭意愿去当海员的父亲和敢于私奔的母亲的那种倔强。
提到父辈,似乎是片中较为沉重的部分,还有战争的背景。
细心珍藏的照片,每天升旗时若有所思的表情,时时想起的回忆,是小海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青春的故事,总有很多让你共鸣的点和面。
大打扫时男生的手忙脚乱,女生的呵斥。
吵到不可开交,老师一进来全场秩序井然地唱歌。
还是董事长那句话来得直接,“逃课啊,青春啊”。
有些时光,怎么过都似虚度,那叫青春。
小俊伸出手接住跳过去的小海,年轻的帅气啊。
影片的配乐似乎和以前的作品感觉不一样,但又说不出什么不一样。
影片定格在那幅油画上,片尾曲响起,歌曲的悠扬,中文字幕翻译得这么美,我只知道我就那样呆到影片终了。
我最喜欢小俊骑车载小海那段,本来小海想问那首诗是他写的吗,结果山路一阵陡峭,等小俊问她想说什么,小海却只轻轻说了句没什么。
真的,有些事,美好得你不想问为什么。
跟他爸相比,宫崎吾朗是既没有情节上的细腻也没有细节上的细腻。
听海涛声也不是他爸亲自导演的,很细腻啊,小偷阿里亚蒂也一样。
不过故事是他爸,他爸也得负上责任,居然是强拆的背景,尽管处理方式很和谐,汗。
唯一的惊喜是他用了我最喜欢的日语歌sukiyaki《鸡素烧》,小时候第一次听是80年代兰州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配乐,喜多郎的长笛版本,这个喜欢啊,就是不知道名字。
一直到2000年,在广州认识了吹长笛的nicky,带着一线希望哼了一遍,果然她说:知道!
叫sukiyaki!
鸡素烧!
【视频:坂本九 (Sukiyaki [原唱])】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wMzY5Ng==.html
花钱花时间赶去看了首映,说实话,有些失望。
色彩仍然是吉卜力鲜明得无可挑剔的色彩,我觉得这是保留下来的唯一看点了。
在拍摄结构安排上,可以说是没有重心,前段铺垫部分太过冗长,以至于我看到前半部分的时候有种无聊到想从电影院走出去的感觉,高潮部分不够精彩和动人。
配乐方面,之前宫崎骏的动画里的插曲一般是单纯用曲子,很少有歌声出现,这部吉卜力的片子里出现了少有的歌手伴唱。
只是,当最后电影插曲的歌声响起的时候,打动我的是手島葵的声音,而不是片中的女主人公和影片本身。
甚至当女主角开始说话的时候,反而有一种影响了观众听优美歌曲的感觉,这一点也很是失败,建议在电影中还是采用纯粹的曲子较好。
总体来讲,没有以前宫崎骏动画片的灵气了,也没有了那种能把人感动到骨子里的感觉和精彩得能让人陷进去的紧张气氛。
一个人的才华希望能够一代代得以传承下去是很难做到的。
若是经商还好说,让下一代人努力学习管理经验,下一代人够努力的话或许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但是如果是艺术这样的需要灵感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
艺术这东西很私人,每个人对艺术的感知程度都不一样,不管宫﨑吾朗在绘画和动漫的技术上有多过硬,但是对动画的制作和灵感上或许跟宫崎骏的想法不一样,若是父母把自己的套路强加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最后取得的成果有多少有些扭曲感,观赏艺术的人们也感知不到其中的灵气,这就着相了。
若是各自尊重,能任其发展自己的艺术思路,经历磨练,即使出来的不是像宫崎骏那样阳光灿烂的作品,至少有灵气,就是好作品。
作为宫崎骏的影迷,对其传承人还是有期待的,但是不得不说看完这部很违和,因为这部动画传递出来的战争中日本受害者的姿态实在很让人反感。
对比一下以前宫崎骏的作品,对战争的思考都是双方面的,也是脱离历史题材的,基本上属于反思,自省。
但是《虞》表露出来的情感是在哀悼,叹惋,也许有反思,但更是以低姿态来洗脱和逃避侵略历史。
如果孩子们看着这样的电影长大,再回头看这段中日战争,会不会觉得其实日方也很可怜,侵略、屠杀的罪行是可以被谅解的?
那么他们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的痛苦,难道是要我们白白忍受的吗?
做人不能太圣母,特别是过错方来教育你让你圣母的去理解他们,原谅他们。
要谅解可以,先认错反思,学会自己承受错误带来的伤痛和后果,而不是向全世界叫嚣着因被正义反击后造成的伤口,这样的伤口不令其感到耻辱而默默忍受,竟然让其感到委屈不平,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历史不能阻碍前进,但端正不了态度再怎么前进也是错误的方向。
宫崎骏的这位接班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意识,但没有宫崎骏的高度和见识。
这也许是阅历造成的,也许是性格里天生的。
如果是后者,表示点蜡,因为那些在宫崎骏的电影,关于青春,天空,飞翔,那些让人心里宁静幸福的东西,跨越民族历史的东西,都永远只是记忆。
在横滨看了『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上』。
本来是打算去黑宫崎家的儿子的。
毕竟当年地海被他坑的实在惨不忍睹。
也或许是这种没有期待的心态,看完电影之后,心里还是有些许小惊喜的。
背景是东京奥运的前一年,名为时代之浪潮的潮头--横滨。
告别了之前的几部西方奇幻背景的吉卜力,再次将作品的背景搬回了日本,这个它最擅长的舞台。
故事的前半其实是一个拆迁的故事,( 拆迁剧果然是国际主旋律 )学校准备拆除破旧的学生会馆。
会馆各社团的代表--俊,以跳楼抗争表示决心。
正是这一跳,吸引了女主角--海的芳心。
( 未成年人请勿模仿 )剧情展开到了学生会馆,这是一栋一眼就能看出强烈吉卜力痕迹的宫殿。
整个宽广的背景,被设计地杂乱无章而又不失自然感。
能把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在动画电影里运用自如的,全宇宙也仅有吉卜力一家了吧。
被俊吸引了的海,也渐渐地从为了家计操劳奔波的日常生活中参与到了保卫学生会馆的斗争中。
影片的后半是交杂着两代人的感情的高潮。
日本人特有的含蓄,与青春期的不安交织的小小的恋情在最后得到了交代。
( 笔者在此悬崖勒马黯然止步不再剧透 T A T ) 剧本或许因为是宫崎峻亲自操刀的关系,所以整个剧情起承转结都把握的很精巧。
作画虽然有首映式关于膝盖的话题,但是总体质量比之之前的几部作品都用心的多。
在学园拆迁的斗争片段,从男生的众生像中,可以看到『平成狸合战』的狸猫们的影子。
男女主人公的交往时,又有种迷离在『侧耳倾听』以及韩剧『如果爱有天意』的剧情之中的错觉。
吉卜力从不是一家平凡的动画公司。
它的每一部作品都深深寄托了它对日本社会的感悟或者期待,代表了日本最核心,最保守的那一部分思想。
曾几何时,吉卜力的作品大多是映衬日本某段特定时代背景,描绘着在大时代中或逆境绽放,或骄傲孤芳自赏,或如野花一般默默无闻但弥漫沁香的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的故事的。
也渐渐地,随着公司的成长,近些年吉卜力动画中更多出现的是对于人和自然,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与反思。
在本作,时代背景再次被明确地标注到了日本1963。
正如宫崎峻在影片介绍中所说的,这是一个新旧交替之际充满阵痛的时代,尚且贫穷但是充满希望的时代。
经历了长期经济低迷的日本社会,怀旧的情绪偷偷爬上了人的心头。
吉卜力恰如其分的随着日本人的思潮,回到了日本经济腾飞的原点,也回到了自己创作的原点。
借由海与俊的故事,向那个人心振奋的黄金年代献上了讴歌。
东扯西拉了这么多。
也喷一下本作的瑕疵。
・宫崎吾郎借着拍片刷手嶌MM的好感度也就算了,何必两次都要带上岡田准一做声优呢。
虽然帅哥很养眼,但是作为业余声优,他完全就表现不出一个少年的声线。
连咱这种牛耳都能听出他的中年大叔声了。
(哞~) ・女主角的两段回忆,虽然对于剧情的交代起着一定的承接,但是在片中切入让人感觉生硬,与整部柔和的作品格格不入。
・本作的官方主题曲是手嶌MM的『さよならの夏 〜コクリコ坂から〜』,但是显然作为插入曲的1963年的怀旧金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更贴合整部影片的氛围。
相比较之下,手嶌MM的几首歌简直弱暴了,只适合做插曲啊。
・在插入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响起的时候,主人公不是在向上走而是在下坡啊(喂)。
而且正如有位豆瓣网友吐槽的那样,宣传海报上的mm是谁?
片中从来没出现过哟( ゚д゚ )。
总之,本作在宫崎父子两人的努力下,本作还不算辱没了吉卜力的名声。
值得一看。
去电影院观影的顾客中,不但有了吉卜力传统的女性支持者,还出现了很多带着怀旧之情来到剧场的老人们。
但是真能在年轻人,尤其是异国的年轻人心中产生共鸣的话,咱就不期待了。
最后深深感谢有耐心看完无聊长文的豆友 m(_ _)m
看到一半还以为后面的剧情会变得很狗血了,结果没有,哎,宫崎吾朗这孩子培养不出来啊,这片子还不如交给高畑勋
一如既往的清新美好
會看睡著的誒。。。
真的不好看。。。。宫崎爷爷啊~~~你儿子实在是没有继承你的才华。。。。
7.5,披着少女成长外衣的日式怀旧动画。日本学生如果真的在60年代就如此公知、开化了的话,中国学生实在是太汗颜了
一幅乱糟糟油画,铺成虞美人来骗人。片中都在自嘲,感觉很像文艺局,狗血的兄妹情,不影响喜欢;反转的收留线,促进了相连成功,还掺杂了学校一群脏兮兮的钉子户,作为教育者,保护文化圣地没错;作为传承发扬者,守旧创新也没错,但肮脏糟乱的环境自己都不爱惜,有什么理由说要保护呢?有景,却没有情
8点档连续剧剧情,配上了60年代日本人特有情怀,我能说的所有就是,这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日本。而我看宫崎骏系列,早已是蹩脚的青春里的回忆。
和爸爸的电影比起来,差的太多。宫崎骏的东西感动的点是用小角色的故事说大爱,但此片的小家子气让人实在不愿把它和吉卜力联系起来。一句话形容,就是小家子气的非常做作。
中规中矩。多给一颗星,肯定一下进步。虽然也就是励志小清新,跟他爹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但比起灾难性的地海战记,还是好多了。
影片有个很重要的时间点,即东京奥运会之前。可以把维修保护旧楼对比成战后百废待兴的日本,非常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不过情节比较狗血,也恰恰是这种狗血,成为影院的笑点,汗。音乐很好听。
吉卜力的动画片大多是关于朦胧且纯真的爱情。此片虽是宫崎骏的儿子所导演,但基本传承了宫崎骏的风格和神韵。
时代的浪潮与传统的固守
我弟瞄了几眼说:宫崎骏的?新的?我说:他儿子的。可见这画风、感觉一眼就能看出来自吉卜力!拿父子比较无可厚非,可圈可点的是儿子能延续老子的夺人精髓!尤其偏爱少女情节,海和俊一见钟情怦然心动得观者都动容,所以我一直纠结狗血的亲兄妹情节,还好最后是另有隐情,其实照片中明明3个人嘛!
细节很平静 很生活化 喜欢这种宁静的感觉
高清实在美。对于海这种认真美丽的女主角,我实在完全没抵抗力,输了。
我们谈谈存在主义吧。。。上一辈人真乱。。。
用电影中风间同学的话说这就是廉价狗血电视剧 可是变成吉卜力的动画片 再配上手嶌葵MM空灵无杂质的原声 就变成纯到不行的小清新 宫崎吾朗总是想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 不要老是活在宫崎骏的压力下 可是不得不说 儿子跟爹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不管是从情节到画质 宫崎吾朗想要超越他爹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宫崎骏你还是放过你儿子同时也让他放过吉卜力吧
好挫逼的剧情啊。。就。。女主角都高二了还扎两个羊角辫真的大丈夫么!!!
我不是你哥,我们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