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Macbeth,Macbeth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阿历克斯·哈赛尔,博迪·卡维尔,布莱丹·格里森,科里·霍金斯,哈利·米尔林,迈尔斯·安德森,马特·赫尔姆,摩西·英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麦克白的悲剧》剧照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7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8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9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0

《麦克白的悲剧》剧情介绍

麦克白的悲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以华盛顿饰演的麦克白为主线,他被三个女巫说服,认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苏格兰国王。他和野心勃勃的妻子麦克白夫人(麦克多蒙德饰)一起,开始把预言变成现实……结果是大量的鲜血、背叛和死亡。格里森饰演国王邓肯,米尔林饰演邓肯的儿子马尔科姆,霍金斯饰演麦克达夫。布鲁诺·德尔邦内尔([醉乡民谣])担任摄影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逃鲨舞力对决2医价之裁男朋友零秒出手第二季最好的朋友错误的啦啦队长欢喜一家人之家族荣耀妻子的噩梦进击的皇后赤足少女午夜凶铃(美版)锦衣之下坝上街皮特·戴维森:我仍在纽约傩之恋潜艇总动员:外星宝贝计划孽扣奸人坚末日重启大世界之旅第六季燃烧正义者联盟Shuffle!Memories乜代宗师顺疯车2我爱王老五一半,蓝色黑瞳史莱克圣诞特辑:驴子的圣诞歌舞秀

《麦克白的悲剧》长篇影评

 1 ) 莎士比亚与奥逊威尔斯

(发表于《陀螺电影》)从奥逊威尔斯到黑泽明,从波兰斯基再到几年前的贾斯汀·库泽尔,莎士比亚的这出“提到名字就会引来厄运”的苏格兰话剧一直饱受世界各大名导的青睐,被多番搬上银幕。

可是,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导演能够完全征服这个故事。

就连黑泽明都得另辟蹊径,完全地改动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剔除莎翁原著诗性的话语,才能把这出被排演了几个世纪的经典烙上自己的印记。

而乔尔·科恩的这次改编,则古典和先锋性兼备。

这部电影是他离开了兄弟伊森之后的一次单飞,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是一次孤立无援的创作。

乔尔还是和一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共同创作着。

《麦克白的悲剧》是一部100%的科恩电影,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部100%的莎士比亚作品。

《麦克白》讲述了忠诚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在一场胜仗后遇见了三个神秘的女巫。

她们寓言麦克白很快就会取代现有的苏格兰国王,自己登上王座。

麦克白不信女巫的话,但是权利的诱惑始终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地盘旋。

在妻子的诱导下,麦克白终于觉得实现女巫的寓言,在庆功宴的夜晚刺杀了醉酒的国王,取而代之。

当上国王后,麦克白因为女巫的预言变得疑神疑鬼,易怒暴躁。

被他杀死的昔日旧友的鬼魂也开始纠缠着他,让他不得安宁。

时日不长,麦克白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麦克白夫人也因谋杀的阴影陷入癫狂,神智不清。

最后,国王的儿子带着亲信旧部从英格兰借兵杀来,杀死了麦克白,夺回了王位。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对人性贪婪丑恶的深入刻画。

对于麦克白和其夫人深陷人性黑暗面,走向自我毁灭的精湛描写,让这部话剧成了一个文学经典,麦克白也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几百年来被无数名角扮演。

苍凉而邪恶,是科恩电影常见的基调;自毁的悲剧主角,也在科恩作品中屡见不鲜。

从《缺席的人》到《老无所依》,甚至到黑色喜剧《冰血暴》,这一个个虚无的谋杀者中都能看出麦克白的影子。

《麦克白的悲剧》不是科恩第一次改编文学经典了。

乔尔和伊森之前已经将《奥德赛》改编成了一部颇具自己个人风格的荒诞美国南方神经喜剧(《逃狱三王》)。

可是这一次,科恩放弃了炫耀自己在剧作和台词方面的强项,反而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莎翁原著的情节和语言。

这一次,科恩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对视听语言的构建上。

科恩的上部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他第一次尝试从胶片摄影转移到电子摄影,而从最后的成片,观众也能看出视觉效果上的些许生涩——有些镜头背景的绿幕过于明显,而另外一些镜头调色则显得过于平庸和偏白。

这次,有了莎翁扎实雄厚的文字作为基石,科恩可以全神贯注地调教和掌控电子摄影。

最后呈现的结果,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迷雾中朦胧的憧憧人影;极度特写下如雕塑般深邃,却又有些扭曲的面孔;20年代表现主义式的几何构图;黑白冲突对立明显的光影...如果说从文本上,科恩是站在莎氏的肩膀上的话;视觉上,《麦克白的悲剧》则是对奥逊威尔斯的一次招魂。

如果有时间和能力细细拉片的话,你甚至可以找出,这个尖锐的高塔是似乎是来自威尔斯的《奥赛罗》;这个倾斜的木屋仿佛是出自《午夜钟声》;投射到人脸上的一道道如锁链般的阴影则让人想起《审判》...这并不是说科恩的新作只是单纯对名家的一次模仿。

尽管不是自己的文本,导演本人的作者印记在各种细节和对原著的改动中清晰可见。

比如,原著中著名的女巫三姐妹,在影片中由一个演员饰演。

一开场,皱纹深邃面目狰狞的女巫扭曲着自己的身体,蹲坐在沙漠之中。

原文三姐妹来回的盘算和谋划从演员一人口中说出,声音忽高忽低,表情风云变幻。

邪恶神秘的三女巫在科恩的镜头下,成了一个喃喃自语的精神分裂患者。

对畸形异类和癫狂人物的偏爱一直是科恩的特色,莎士比亚的女巫也被重构成了科恩的小丑。

表演风格上,科恩也延续着自己一贯的风格。

虽然麦克白的别称就是“苏格兰戏剧”,但科恩并没有要求主演们试图模仿苏格兰口音,而是保持自己的原本口音。

因此,苏格兰将军(丹泽尔·华盛顿饰演)和其夫人(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都操着一口现代的美国口音。

不符史实的口音并不会让观众出戏,反而可以产生一种布莱希特式的离间效应,强调了影片本身的舞台性和戏剧性。

当莎翁的文本不再以观众熟悉的英式抑扬顿挫的发音被念出,而是被华盛顿附以流畅而粘稠的美式黑人口音,这种对文本节奏和侧重的重组仿佛也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和引意。

在华盛顿的演绎下,麦克白不再是以往的野心勃勃却备受良心拷问,挣扎在道德和欲望之间的反英雄;而是在军旅生涯之间耗尽一生,年迈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去夺取权利的悲剧人物。

在一场很能彰显科恩风格的戏里,由黑人演员饰演的麦克德夫之子问母亲,自己流亡的父亲是否是个叛徒。

这场戏的语言风格在黑人口语和莎士比亚的诗词之间来回切换,在体现了科恩式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同时,其语言的现代性和亲切感也迅速拉近了观众和这两个边缘角色的距离,让他们不久之后宿命性的灭亡更加悲壮沉重。

每次莎士比亚被重新改编,创作者都会试图赋予其新的时代性和政治性。

比如,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内外百老汇就上演了无数映射特朗普的莎剧改编——特朗普可以是麦克白,也可以是李尔王。

但是,科恩却没有这么做。

他的视角和手法是极度古典的,如果不认识这些演员,你完全可以以为这是一部和奥逊威尔斯同期的电影,毕竟充斥着全片的表现主义光影和构图比起2021年,更像是1941年的产物(当然,电子摄影偶尔还是会“露怯”,比起胶片的颗粒感显得过于光滑)。

但是正是这种古典,让本片有了一种超越了时代的普世性。

《麦克白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原著一样,尽管有着极其精确的时代背景,却是一部跨越了时代的艺术作品。

莎翁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隽永的诗意,科恩的影像也会如此。

 2 ) 命运,是相信还是反抗

何为命运,如果回归现实,没有女巫,如何发现自己的命运,或者寻找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是各种各样的测试 还是读过的书、遇见的人、走过的路。

如果过往决定命运注定是悲剧or喜剧,那是否还要反抗?

(一)女巫【麦克白的命运本身就是悲剧,还是因为相信命运造就了悲剧。

】第一次出现麦克白和班柯击退挪威军队,归来途中遇见女巫,她们依次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

因为班柯的好奇,女巫告诉他“他虽比麦克白低微,但地位居于麦克白之上;虽没有麦克白幸运,但却比他幸福;虽然不是君王,但他的子孙会世代称王。

随着麦克白从葛莱密斯爵士成为考特爵士,女巫的预言成真了,未来命运轨迹昭示着他可以坐拥苏格兰成为国王,但却无法传给自己的儿子,短暂的权利最终还是燃起麦克白心中的欲望,在麦克白夫人的怂恿下,杀死国王,女巫的预言成真了,但这只是一部分,短暂的欢愉背后更多的是嫉妒和惶恐。

麦克白杀死国王后就进入了命运的轨迹,从此之后不再犹豫不决不再妇人之仁,他变得残忍,也变得惶恐,因为即使刺杀班柯和他儿子,但班柯儿子依旧逃走,死去的班柯化身想象中的鬼魂,折麽麦克白的灵魂,有些疯癫了。

他决定再去找女巫。

第二次出现女巫又告诉他三个预言:1、留心麦克德夫。

2、没有一个妇人生下的人可以伤害他。

3、他永远不会被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向邓锡南高山移动。

因为新的预言,他突袭麦克德夫的城堡,杀死他的妻儿和仆人,逃到英格兰的麦克德夫和太子马尔德汇合,家人死去激怒了麦克德夫,最后他因为不是足月刨腹生的,就杀死了麦克白。

至于树林移动,是因为士兵利用树枝隐蔽。

最后死亡时,女巫第三次出现。

(二)如果【如果有如果,命运是否还是命运】 第一次预言:成为考特爵士是因为战争胜利,忠心耿耿,如果麦克白继续坚持下去,而不是被权利诱惑,采取谋逆,他的快乐是否会多一些,命运又能否让他成为国王。

第二次预言:残忍的杀害麦克德夫一家,并且坚信自己不败。

有点可悲,麦克白只是选择性的相信他想相信的预言,况且他还忽略了其中的逻辑关系,过于自信。

如果预言都可以相信,那他势必无法杀死班柯的儿子,无法永远当国王。

故事的前半部分他在反抗自己相信命运,后半部分在反抗命运相信权利,果然至高无上的金钱和地位可以让人反抗一切,牺牲一切,包括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良知。

老婆劝他杀国王,他有点怂

老婆死了,他麻木,“人迟早总要死的”(三)麦克白夫人 剧情的推动者,如果了一堆如果,才发现夫人是核心。

有野心,镇静,又美丽。

麦克白对于仁慈勤政的皇帝下不去手,但麦克白夫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丈夫实现命运的安排,不断逼迫和诱惑麦克白实施刺杀,并且最后在麦克白杀人后“呆了”,也是麦克白夫人善后,这个可怕的女人hhhhh

 3 ) 单飞乔尔的极简莎翁,请再来一打

37年了,科恩兄弟终于也要单飞了。

据说原因是弟弟(伊桑)不想拍电影了,于是大哥(乔尔)只得自己(顺带捎上大嫂)过了把莎翁瘾。

剧情几乎严格忠于原著(当然删减了约半小时的内容),包括后来被科幻片玩烂的自证预言梗(麦克白会即王位),爱洗手的麦克白夫人,文字游戏(森林移动,非女人所生)等。

麦克白捡皇冠时被斩杀倒是首创,不知是不是受了子路结缨而死的启发。

科恩兄弟二十年前为了致敬黑色电影,曾把《缺席的人》拍成了黑白片。

本片的黑白画质连同其他场景设计则呈现出极简主义风格,在我看来正适合这部被演绎过千万遍、观众对故事台词都稔熟于心、与其花里胡哨不如一展精髓的经典剧目。

其实乔尔本来是想在苏格兰(原著人物原型所在地)实地取景的,只是后来迫于疫情才不得不改在摄影棚拍摄。

这个计划之外的舞台感可能是新冠病毒在肆虐好莱坞的两年中所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两个提名实至名归。

丹泽尔·华盛顿凭黑人版麦克白蹭了个影帝提名。

但我觉得最该提名甚至得奖的是饰演女巫的那位(仨人/鸟都是一个人演的)——那表情那仪态那口音那装扮,以后就是妖精天花板了。

最后是表白:乔尔,这样的大银幕莎翁你拍一部我看一部。

 4 ) 《麦克白》的悲剧

《麦克白》原著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完美的戏剧(废话,不然怎么能被称作“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不同时代对其的解读也足够多,而且相当多的解读是极具“创意”的。

曾看过的比较好玩的解读是高中语文老师曾在课上提到,《麦克白》在某些时期被解读为昭示“封建君主必然灭亡”事实的戏剧,配合“打倒孔老二”,上演得不亦乐乎(坏了,“不亦乐乎”也是孔老二的话///)。

科恩版的《麦克白》从标题似乎就表明对原著的解读是宿命式的:你已经知道这是个悲剧,只需等待悲剧发生即可——这种解读方式很容易想到拉康对《失窃的信》的解读,三次看信对应三次女巫的显现,因为对拉康的阅读数量还不太够,暂时不展开...谈些好玩的:

“什么锅配什么盖”

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畏惧流言蜚语,但却不知道为何畏惧”——它似乎否定了流言蜚语对我们的伤害,但在当代,我们所目睹的网络暴力显然会造成一些无可挽回的情形(比如刘学州的死),这句话似乎在想要强调:流言蜚语真的能够伤害到我们本身吗?

说的具体一些,难道刘学州的死仅仅是因为网络暴力?

他所经受的来自父母的暴力,他所经受的来自体制的暴力,这些难道就没有为刘学州的死造成一点点的影响?

当然有!

那么他们呢?

与其说我们不知道为何畏惧,倒不如说不知道畏惧谁:真正畏惧的事物从来不会被揭开面纱,这就是语言的暴力之处。

切身体会也告诉我,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对我的情绪真的很难有多少影响,真正对我情绪有影响的是那些不太熟悉、却似乎有着关联的人,比较生动的例子就是朋友圈的那些人,他们的话真的很容易伤害到我(怎么变成吐苦水勒!

我就要说,发朋友圈的都是傻逼)——当然,前任对我情绪影响最大,换位思考就是,我的出现对前任的影响也难以忽视,所以,不联系最好!

在林中的对话很有意思,导演在“老旧的”剧本中注入了一些“新东西”,女权主义,当然没那么明显,而是以“男性也可以表露感情”来反映的,不过这句话同样蠢...“你可以不像个男人一样”,“你可以像个男人那样去感受”:语言的缺陷暴露无遗,这两处“男人”似乎是不同的,但又似乎完全一样,这会让男性观者很迷惑,我到底像哪样?

——如果观者会思考这个问题,那就太好了,虽然表现手法是有问题的,但引人思考就很好,而且,男人应该怎样,这无疑是一个比较前沿且热门的话题。

在此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男人怎样都可以,没有应该一说,更进一步的,放弃男人这个身份,拥抱一些自由。

这张图也很乐,我不知道男主说出这句话时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前后两句话是完完全全的反讽,更是对由黑人来扮演麦克白这个角色的巨大讽刺...我不明所以欣赏下这部电影的绝美画面罢,为数不多值得称道的

 5 ) 观影笔记

1.转场做的很自然,变虚的镜头和配乐,相似的纹理切换,保留了黑白的这种简洁性。

2.回廊的光影很美,很冷峻。

构图太好了。

3.转场干脆利落,极致的简洁,舞台剧一样的光效,人物独白。

人物在巨大的建筑里,有种奇观效应。

4.最后的乌鸦飞过麦田神来之笔,悲怆轮回般氛围的营造给我震撼住了。

所有人的欲望,挣扎,不甘全都是在命运的手掌中掌控着。

 6 ) 一部华而不实的电影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故事,历来多次被搬上舞台和大荧幕。

可这部电影打着电影的旗号而做出一副舞台剧的感觉,未免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黑白的色调虽然增添了不少复古气息和高级感,实则只是掩饰了电影布景的廉价感,极其容易让人出戏的背景特效不知是有意而为之好体现出舞台剧的感觉还是真的华而不实或是经费不足?

而在最终的大战中刻意避免了宏大的场面,本以为可以看到千军万马攻打城堡的画面,这样一个本可以直观体现史诗感的画面却没有表现出来,着实可惜。

从剧情上讲,整部电影下来有一种过于急躁的感觉,角色的转变没有太多过渡这无疑给不常接触舞台剧和原著得人增加了观影门槛。

本片虽然没有过多的动作戏份,大多通过台词来表现人物情感转变。

但本片的两大动作戏份,尤其是麦克白与苏格兰战士的对决十分巧妙的体现出麦克白的胸有成竹,对决动作十分霸气。

台词大部分保留了原著的经典对白,文艺感十足,要是换几个普通小演员说这几句长台词怕是会让观众尬的用脚趾头抠出两室一厅。

还是那句话,影帝就是影帝,感觉真的不一样。

关于选角其实没有必要抨击黑人的麦克白(毕竟也是冲奥片,理解一下🐶)麦克白作为一个莎翁经典人物在舞台剧或是在电影中都多次由不同的人种扮演,这次的黑人麦克白只能说是一次大胆的改编罢了。

由丹泽尔.华盛顿出演的麦克白很好的把台词和情绪融为一体,由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扮演的麦克白夫人可谓把阴险狡诈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对女巫的刻画也是本片中的一大亮点。

从总体上讲,这部片子算不上是烂片,但完全可以拍得更好,有点浪费了两大影帝的出演而没有拍出应该拍出的宏大史诗感,看完之后有种不尽兴的感觉,有些遗憾

 7 ) 春节档前对冲一下

春节档开启的前一天,在家看了一部莎翁戏先对冲一下,本以为以丹泽尔•华盛顿这样一位黑人影帝和科恩嫂这样的美国影后来主演莎翁戏多多少少会有点不适,没想到观影体验依然小有震撼,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见仁见智的黑白画面,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批评某些独立电影人对于黑白影像的滥用,只为凸现一种质感,而无具体的艺术构思的支撑,但个人觉得这部《麦克白的悲剧》中的黑白画面与莎翁古典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很搭,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构图,最后呈现出的整体审美价值相当不俗。

另一方面也是演员出色的表演,其实丹泽尔•华盛顿多年来在表演中的一些小动作在这部戏中依然会出现,但这不妨碍他用他的美式发音将莎翁的台词念得抑扬顿挫,仿佛神谕,而科恩嫂棱角分明的面容更将麦克白夫人的野心和欲望都演绎得锋芒毕露,过目不忘,还有女巫的呈现更是邪异鬼魅,令人印象深刻。

唯一略显遗憾的地方,也是很多莎翁戏的通病,就是电影主创们似乎都不敢对莎翁戏“动刀子”。

个人有一个浅薄的认识,莎翁作品的魅力主要是其华丽的台词,并不是故事层面的设计,尤其《麦克白》这种本身留白就相对多一点的作品,完全可以在剧情上多一些自己的、更现代的设计。

这让我想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与后来的新《三国》相比,很多人以为央视版本的成功是对原著小说的照本宣科,没有自作聪明的蹩脚改编,但其实央视版中也有不少导演和编剧自己的原创桥段,戏剧效果都相当不错,比如大家最熟悉“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8 ) 那颗心长在身上,却不是他的

幸甚至哉,这是语言最接近思想的一次,每句话都像诗歌那样优美。

权力的游戏,即便乌鸦为真,也只是诸神的闹剧而已,如果那是谣言,也能侵入恶人的心。

“因不义而起的事,必须用罪恶来巩固”,麦克白做到了,“用小事赢得信任,是为了在重要的事上背叛”,因此他将走向自毙。

命运无法抗拒,就算知道了结局,依然选择接受。

就像这令人感慨的执行,不断被印证,却难以回头。

那些群飞的乌鸦,遮天蔽日,像心内的低语,像大脑的幻影,更像苦口的呻吟:“繁星啊,藏起你的火光,不要照亮我黑暗、强烈的欲望”。

眼前的宿命对手,仓皇拾起的王冠,那个人何其悲哀。

 9 ) 电影版的话剧,话剧版的电影

2021美国剧情片《麦克白的悲剧》,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定级R,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7.6,IMDb评分7.4。

电影版的话剧,话剧版的电影。

本片的影像风格让我想到了《灯塔》,太像了,同样是黑白片,同样是4:3画面比例,同样是要构建极具风格化的视觉效果。

本片是我第二次看电影版的莎士比亚《麦克白》,之前是2015年的英国版,彩色,宽屏。

本片是美国版,黑白,方屏。

莎士比亚戏剧非常适合舞台表演,但说实在的,不适合改编为电影。

本片虽然是电影,但是正如我影评开篇的第一句话——“电影版的话剧,话剧版的电影”。

全片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没有真正的外景,是一部摄影棚电影,并没有用电影这一表现形式来给舞台剧注入新活力。

本片几乎就是将舞台剧拍成了电影,连实景话剧都称不上,人物以外都是舞台剧式的布景和道具,投资很小,成本很低,很省钱。

主要的成本在于男主女主的片酬。

虽然本片的口碑评分还可以,但我的观感很平淡,没给我带来什么情绪波澜。

莎士比亚华丽的台词放在电影里很别扭,角色们一个个是自言自语式的话痨。

话剧因为观众是远距离观看,所以话剧角色要突出内心独白,而这种形式放在电影特写镜头上就非常别扭,角色唠唠叨叨,成了话痨。

丹泽尔·华盛顿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影帝影后级的重量级演员,但是在表演上没有亮点,在表演上没体现出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掌控能力和强大的台词功底,或者说二位并不适应这种舞台剧式的戏剧改编电影。

2015英国版还算有一点战争戏和动作戏(虽然比重很小),而本片则是标准的剧情片文艺片,只有片尾王子与麦克白决斗算是一点动作戏。

本片让我想到了一些词汇——恶有恶报,罪有应得,做贼心虚,最毒妇人心,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几词汇按照剧情发展排序为——最毒妇人心→做贼心虚→恶有恶报→罪有应得→多行不义必自毙。

每次看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电影,都会惊叹于莎士比亚无穷无尽的华丽修辞,我经常会想莎士比亚是怎么构思出那么变化多样的修辞,不愧于世界戏剧大师,修辞文笔无人能敌。

 10 ) 叹为观止的镜头艺术-2022.01.23

硬逼着自己看了两遍因为前一晚第一次看直接打瞌睡了咬着牙再磕一次然后不得不承认 影片表现形式非常出色看这样的艺术电影 需要耐心戏剧舞台布景、戏剧表演手法、戏剧感氛围溢出屏幕配乐和摄影都在强调一种悲壮的史诗感黑白配色可以完全忽略人物的肤色年龄隔阂这是全片最妙的一点保留原汁原味的莎翁故事和冗长对白用镜头张力凸显戏剧冲突用摄影技巧记录内心独角戏黑白色调将肃杀气氛烘托到极致可以忽略世俗适配度因为黑白之下都是用灵魂全情投入的艺术个体也许Oscar一席真的不是说说而已但是真的想做到一次观影而不会昏昏欲睡是一门大学问我突然顿悟为什么Shakespeare数百年来稳坐神坛为什么只一个人就能被奉为英国文学的骄傲因为他牛逼在大量内心独白、人物情绪描绘、警世哲言频出、处处比喻拟人修辞用细腻文笔勾勒简单的故事 凸显戏剧张力和强烈的情绪冲突感这是独属于莎翁的戏剧创作特点所以无论在影视还是书籍处处可见被引用的各式各样的莎翁名言因为他的大量作品实在是金句频出名言警句多到让人想忽略都不行

《麦克白的悲剧》短评

8/10。有好多时候我以为我在看舞台剧。摄影很棒,开头的白屏和结尾的黑幕绝了。喜欢这种冷峻氤氲的氛围。只是大段像诗的台词要思索,看得我脑壳疼。

4分钟前
  • 江枫渔火·
  • 推荐

题材多匮乏才又来折腾麦克白啊?!摄影什么的都很棒,黑白影像和“悲剧”也很搭,可是故事太家喻户晓了,实在也玩不出什么花样了。倒是丹泽尔·华盛顿和弗兰西丝·麦克多蒙德演技很过人。

8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又是一版极具风格化的《麦克白》。与库泽尔版大量的苏格兰实地取景相反,科恩兄这次回归了既表现主义又极简的棚拍美学,表演风格也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影片的舞台感。但总体来说改编的还是有些太中规中矩了,两位主演异于寻常的“高龄”也并未如预料中的那样带来新的解读,表演最为出彩的反而是饰演女巫的Kathryn Hunter和饰演Ross的Alex Hassell。同时也几乎看不到过往科恩的影子,也许这标志着单飞以后的新阶段?

1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麦克黑

14分钟前
  • 暴风雷霆点播影
  • 很差

虽然黑白摄影很有特色,可是这是舞台剧吧?

19分钟前
  • catch22
  • 较差

更喜欢贾斯汀·库泽尔的《麦克白》,但是这种极简主义的舞台剧风格也非常迷人,尤其是摄影、美术的艺术造诣让人拍手叫绝,包括那专属于A24电影的诡谲之气。

2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表现主义的重现契合麦克白暴君性的一面,可电影的优点也仅限于此。

25分钟前
  • excitas
  • 较差

話不話劇也不很電影的感覺,尷尬尷尬

29分钟前
  • Castieal
  • 较差

舞台感很震撼

32分钟前
  • 懒羊羊
  • 推荐

艺术气息和舞台剧和形式过重 大段大段晦涩飘忽的对白 就很沉闷了。

35分钟前
  • Seuysiro
  • 较差

麦克白的悲剧就是变成麦克黑

36分钟前
  • duran
  • 很差

不喜欢这样的科恩,以前的作者性荡然无存,摄影上的极度写意也无法掩盖导演创作能力枯竭的事实。反而是两位演员最出彩,只可惜他们奥斯卡级别的表演被这样一个平庸的剧本给生生的浪费了。注:赶快让两个科恩合体吧,这部实在是没劲。

38分钟前
  • 十二月狂想曲
  • 较差

绝了,推荐

40分钟前
  • 身似
  • 力荐

3.5 更注重技术探索而非故事,摄影和布景令人印象深刻,但演员表演实在让人出戏,一板一眼照着剧本念台词,实在不适合通过电影表现,麦克白夫人的选角挺好的……

45分钟前
  • E3F058
  • 推荐

黑与白,光与影,宫廷服饰与现代建筑,美国人演绎着英国戏剧,很有冲突性。有几个场景让我想起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其中乌鸦的形象确实是本片亮点,但拍的太好了,导致片中的预言有一种神明感,麦克白的人性反而显不平衡,把麦克白从一个悲剧故事拍成了寓言故事,这部分真的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ps只希望丹尼泽华盛顿别走摩根佛里曼那种说教老头的路线。

49分钟前
  • 你也配?
  • 还行

听不懂啊真的听不懂,莎翁的文本还是太难懂了,好在知道剧情是啥不然真的看的云里雾里的。美术风格十分风格化,用了一种极简的风格,用混凝土在屏幕上打造了一个舞台还原经典命运悲剧。黑泽明的《蜘蛛巢城》是日本电影对莎翁的本土化改编,本部《麦克白的悲剧》在风格上感觉也借鉴了黑泽明的一些风格。

53分钟前
  • wiskyoung
  • 推荐

NYFF首映/科恩的绿衣骑士 更宿命论更精神分析一点 中世纪的冷峻感已接近第七封印 鬼魅感借由光影和建筑实现 medieval brutalism让画面更流畅更冷峻 与戏剧腔形成反差 但科恩没让美学大过故事 秘诀在于denzel washington和fran极致神经质的表演 暗黑低灰度画面结合二人沙哑嗓音更加质感/但科恩兄弟早已不是科恩兄弟了 命运捉弄的巧合感和黑色幽默减半 但符合A24一贯挑片 后现代解构经典和神话 文本里却满满是现代人的困境

54分钟前
  • 巧比
  • 推荐

摄影太突出了

56分钟前
  • 阿高等到了
  • 还行

NYFF世界首映,科恩夫妇都来了。知道剧情,台词听不懂,只能赞赏一下摄影美学。虽然是apple tv出品,但影片开头黑屏一下转白,不由感叹这只能在影院看呐/二刷开头,麦克白从迷雾中走向镜头那一幕,绝了

59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光影真的没话说,每一帧截图都是黑白电影所能达到的美学极致,有那么一霎那间误以为进入《第七封印》。我也一直在想重拍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毕竟几乎没有做任何改编,不但没有添油加醋,场景和故事甚至都在做减法,作为一部放在任何时代可能都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将主角由白变黑或许会让我们找到一点线索?

1小时前
  • 盲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