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如果你看过大河剧,那么你记得大河剧中的人都是怎么骂人的吗?
一般来讲,比较讲究的大河剧里角色一般不会说“八嘎野郎”,因为这种比较粗俗的话和那些大名身份不符。
角色台词为了突出一种古代意味,会使用现代日语很少使用的敬语词汇,使得听起来也像是战国时代的人在说话。
这种感觉也就是所谓的“时代剧感”。
北野武:你猜我拍战国会说什么词。
没错,整部电影几乎成了“野郎”的海洋。
演员台词的用意绝不止一个狂飙粗话这么简单。
北野武在整部电影里甚至通过演员表演刻意的突出一种“现代感”。
主要角色的台词里绝不出现任何时代剧感的词汇,取而代之全是大白话而且是超级大白话,就是北野武最擅长的那种混混语气。
比如织田信长,可以说是完全按照那种暴走族和恶老板结合在演。
整个人纯癫也就算了而且是那种街头混混的癫,塑造成绝没有城府和魅力的感觉,开口就是日式混混儿化音。
开会时的各种霸凌行为,完全就是现代日本社会那种典型的恶老板行为,团建要求员工干各种危险乃至自残的行为取悦自己。
要知道传统大河剧,同样的殴打家臣,那都得给你整出严父教育笨蛋儿子的感觉。
这种角色塑造,已经把导演的用意表露无遗:并不是在拍摄一部“时代剧”,恰恰相反这是一部“现代剧”。
所描绘的不是已经程式化的古代,而是影射就在当下发生的事。
剧中角色也不是织田丰臣和家康,他们几乎就是一群现代日本黑道穿越到古代穿上阵羽织。
织田信长就是那种黑老大恶老板,荒木村重是手下经营声色场所的小弟(一般这种黑道都会演的有点软),秀吉则是整个组里最有实力的武斗派。
这就是一部最纯正的北野武黑帮片。
那明智光秀呢?
哦对了忘了提,光秀的台词是这剧里唯一一个大量用时代剧词汇的角色。
也就是说,这货在剧中的定位是个真古代人。
他也是唯一一个会纠结,会犹豫,会正经的人。
然后他的“首”就被北野武的秀吉一脚踢飞了。
就是告诉你,根本没有那种东西,没有“光秀”这种右翼最爱,什么战国英豪画卷,什么忠臣良将的神话塑造。
有的只有“秀吉”,也就是“八嘎野郎”。
那么在戏外,这部电影又在影射什么呢?
大概率不是日本政坛,而是北野武身处的演艺圈。
也就是日本杰尼斯事件,喜多川事件。
同样是一个超级帝王,娱乐圈最大大佬,黑白通吃还有USA背景,真正的娱乐圈天下人。
也同样的爱好男人,专门盯着男人搞。
是不是跟《首》中那种全是男人之间的奸情对上了。
搞基搞坏了大帝国。
大家才明白,原来你杰尼斯那些各路俊男,那些“哥哥”,背地里天天在忙活这些事。
至于杰尼斯帝国倒塌之后究竟谁当了日娱的下一任天下人,咱们吃瓜群众也不用深究。
其实这个人是谁,北野武在电影说的很清楚了,这个人就是:“八嘎野郎!
”
2023年由北野武自导自演的电影《首》获得第76届戛纳电影节长片酷儿棕榈奖提名。
其故事背景以日本战国时期最经典的“本能寺之变”事件为背景,通过北野武的“解构”,将历史事件以诙谐、荒诞的形式改变,呈现在观众面前,似乎让观众又找到了“久违了的”北野武的幽默,与另类的时代剧大电影。
其实2023年就关注了《首》的动态,直到今天才有机会在流媒体平台看到。
也看了和听了很多观众对于《首》的评价,整体都是非常认可这部电影的内容表达,毕竟喜欢北野武的,都是一类人。
电影《首》海报 很多人认为,北野武的大河剧之作致敬了黑泽明大师,确实北野武被黑泽明评价为日本最会拍电影的导演,朴实的画面风格,厚重的人物性格,荒诞的表现手法,是一些主流电影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
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立独行的创作风格,与北野武本人是分不开的,这个你需要品,多年来北野武的电影作品,说明他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创作大家,喜欢用诙谐幽默表达身而为人的苦涩与执拗,偏好用荒诞和不羁传达所谓的“社会”也离不开作为碳基生物的本性与本能。
北野武的电影,不适合很激进和阳光的观众,他表达了一种真实的无奈,告诉你在无奈中如何苦中作乐,如何保护自己的本真不受当下社会圈的PUA。
北野武 聊到《首》这部电影,一部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士电影。
好多国内的文字爱好者调侃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就是村落与村落之间的冲突,这很有意思,后人把战国时期的种种演绎的非常高大宏伟,为了传承武士精神,树立了很多优秀的武士形象,以便后世的统治与管理。
然后《首》里的武士,跟历史书里面的大相径庭,在北野武的镜头里,各个大名就是各个帮派的大佬,各个家臣和大将就是大佬们的打手和参谋,除了表面的忠诚,也拿不出其他什么优秀的品质。
电影之所以叫《首》,原因是所有的战功都需要用敌人的首级来计算的,电影中割首的场景无处不在,这是一种写实,但谁又真正愿意表达那个时代的真实,并流传后人呢?
《首》剧照 如果说黑泽明的电影,让世人了解到了日本武士阶级这个产物,用作品诠释了日本的过去。
那北野武就是用超现实的手法,还原了可能发生在历史事件中,那些看似神秘未解之谜,其实依旧遵守的是人类本性。
电影《首》剧照 整部电影是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解构”,用十六型人格分析一下。
丰臣秀吉在历史中的地位很高,出身贫寒的他,受到信长的赏识,最后几乎统一了日本。
本片中的丰臣秀吉由北野武饰演,是个典型的“E”人,也许是ENFJ,主人公型人格。
永远的不拘小节,大智若愚,心直口快,口头禅是“自己是农民出身,很多事儿不理解”。
织田信长在电影中是个不太正常的领袖,个人认为是“ESFP”表演家型人格。
喜欢玩弄自己的手下于股掌之中,不停的制造家臣与家臣之间的矛盾来获得统治力,这区别于历史上的描述,仔细想想,现代人的管理模式也是通过制造矛盾来实现权利的统一。
明智光秀是最大的矛盾几何体“INFP”,自身的传统与迂腐,让他不适应自己家臣的身份,却又不甘心苟活于世,于是在纠结中,背叛了织田信长,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调停者型人格经常坑自己又坑队友。
德川家康老狐狸的特点也让小林薰演绎的淋漓精致,小林薰后期的演出风格就是有点儿“ESTJ”总经理型人格,顾大局也不失小节,跟丰臣秀吉完全的对立型人格。
电影《首》人物海报 最后谈谈自己对这部《首》的感受。
很多人说《首》用一种荒诞的手法,“解构”了本能寺之变的前因后果。
真的是荒诞吗?
我更愿意用超写实,武士的高贵是幕府时代为了更好的运维武士阶级,被“要求”出来的。
在战国这个慌乱的时代,即使追求“忠义”的武士,每天也都身陷在背叛与背叛的路上。
如果爱好和平的武士能当上大名,那他一定是第一个被背叛的傻子。
历史是人编纂的,很多历史版本的本能寺之变,流传于各个家族之间,没有人知晓这背后的真实性,但往往事实很简单,也很本性。
还有人说,北野武的电影过于血腥暴力。
小编认为,在这样的历史故事背景下,没有血腥暴力就是不真实的,成年的观众有认知能力去辨别,什么是血腥暴力,什么是为了还原故事的本质,而制造的暴力场景与血腥表达。
还听到有人说,中国人不会拍这样的电影,很可惜,这句话我不敢否认,也不评判,这与一个民族处在哪个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也许日本人敢拍,北野武敢拍,加濑亮、西岛秀俊、中村狮童、远藤宪一、小林薰、浅野忠信这些老戏骨敢演。
这是一部成年人的电影,如果观众只看到了血腥暴力加淫乱男同,那只不过是整部电影的噱头。
在我看来是北野武筛选观众的惯用手段。
相信更多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看到了一种趣味,是一种身而为人的“趣味”。
然而这种“趣味”如何借这样一个故事和北野武的电影风格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值得“玩味”乐趣。
北野武用这样一部作品,诠释了自己对电影艺术的认知,作为观众一定是要“起立鼓掌”以表示尊重。
电影前半部分给人的观感就是一出恶搞的喜剧,用重口味以及暴力刺激着观众的感官。
其中被日本人最为敬佩的历史人物织田信长,相当于我们心中的秦始皇,结果被刻画成了十足的变态,无时无刻地虐待家臣和企图鸡jian明智光秀。
同样以谋略与笼络人心称著的丰臣秀吉胆小怕事,计谋战略全靠手下,这样的丑化令人生疑,况且这可是丑化北野武本人饰演的角色,这可不符合这位自恋大叔的一贯做法。
直到安国寺慧琼这个角色出现,哭到一半突然扮鬼脸吐舌头,这样的调皮好像来自北野武本人,而非这个角色本身,这个突然的鬼脸其实让人挺出戏。
北野武附身感到出戏要么是导演水准太差,要么就是提醒观众开始怀疑,在北野武的影片里不用考虑前者,突然我意识到导演有所表达——批判武士道精神与制度,并且恶搞历史人物以及故事剧情等都是为主题服务。
片名为《首》,影片很大的篇幅都是在讲抢人头这么个事,斩敌军将领之首者可平步青云,本是武士制度中,来筛选战功赫赫或武艺高强之人,而影片中筛选出的却是不择手段的投机分子,武艺差劲的投机分子担任军中要职是件多么离谱的事,批判武士道制度显而易见。
在片结尾北野武将象征着武士制度的人头一脚踢飞,挑明了整部电影的观点。
此外,有一个细节,堪称本片最高级的笑点,把介错关系比喻成xxoo关系,影片中间织田信长在男宠的上位,随后意犹未尽的信长叫黑人坐在自己身上进行颇有xing意味的按摩,即男宠<信长<黑人,
在信长自刎的段落中,信长为男宠介错,黑人给信长介错,又呈现这样的关系,把介错比喻成捅菊hua(在影片中同性之爱不是什么好东西),嘲讽的态度不言而喻。
这样轻蔑情绪在另外一个段落特别明显,那就是清水宗治在船上切腹,北野武幸灾乐祸地观看这武士最后的尊严,清水宗治上一秒命令介错人斩首下一秒看到敌军行军,来不及反应就被斩首,旁人慌忙的制止,可惜人头落地血液喷撒在河中,这个段落张力十足,实在让人笑疯了。
表达嘲讽态度包括其他搞笑点,如丰臣秀吉屡屡开玩笑说要杀功臣,所以说影片中的幽默都是在表达主旨。
至此恶搞历史人物的意图也一目了然了,武士道精神应无条件忠于的主公,只不过是一群变态无能胆小之辈,这种制度至下而上都是错误的。
这样恶搞的让我想起了《陆军野战部队》里面,美国士兵在越南就是把妹品红酒打高尔夫,军中被人传颂的一个狠人,结果是一个特别会使用药物(du品),还是穿搭特别有品的人,影片获得了金棕榈且被奉为反类型片的典范。
这种反串毫无疑问是大师手笔。
明了主题后,再去谈谈电影的外延。
批判武士道精神的电影主要是在战后喷涌而出,到了60年代新浪潮导演的出世,导演的兴趣普遍转到其他的方面,而再到70年代《无仁义之战》的横空出世,观众对这个话题已经毫无兴趣了。
那么北野武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拍摄一部主题陈旧的影片?
大部分剑戢片大师都拍过反思武士道的影片,甚者代表作亦是此,唯有一个导演的作品里是没有对武士道的反思,他的传世作品之下的人物,都是在武士精神的激励下行动的,那就是——黑泽明。
正如这部影片提到的《影舞者》,北野武是在用这部电影向前辈对话。
看到这样的北野武我终于明白这部电影所包含着的情绪。
这是一个将进入生命衰竭的老导演(北野武),想起自己年轻时,即将临终的前辈黑泽明给予自己厚望,给出的终结交待。
事实上北野武的确不辱使命地,完成了“黑泽明-大岛渚-北野武”日影国师的传承。
到此感慨之深,某些功成名就的导演背叛了自己的观众,而北野武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还在看黑泽明,经典剑戢片的观众,这部影片是Aniki拍了下我们的肩膀,并给出的标志性坏笑。
世界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电影类型。
以场面、动作为主的动作片,以故事、人物为主的剧情片为其中主流。
而在这许多的类型片中却有西部、武士、武侠这三种独特类型,它们起源于不同的国家,经过不同的文化熏陶、历史演变,逐步成长为世界知名却又独属于自己国家的类型片。
如果说任意一种电影类型片在一个电影工业相对完善的国家都能找到,那么西部片、武士片、武侠片则是其中的例外。
美国西部片是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起源于1903年,为世界所瞩目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
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cowboy movie),是以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影片的统称。
最初的西部片是以追逐、打斗为基础,且时长一般较短如《关山飞渡》,后来又出现了突出表现角色心理的《正午》,再后来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以美国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为主角在西班牙拍摄了著名的“镖客三部曲”,颠覆了传统美国西部片的公式化套路,角色变得更为多样化,时长也达到两小时以上,这样的西部片被人们称为“面条西部片。
” 与美国西部片同样独特的另一种类型片,武侠片。
武侠电影的源头至少可以上溯到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的影片《车中盗》,题材为义士武打,这是武侠电影的萌芽。
1927年末,友谊影片公司推出影片《儿女英雄》,集武侠英雄与武功打斗于一体,标志着中国武侠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的武侠电影,犹如美国的西部片,已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识之一。
作为同样独特的武士片,武士道电影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日本电影,最早的武士道电影是1917年上映的《武士道》。
而真正将其发扬光大则离不开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大师黑泽明,1954年《七武士》1961年《用心棒》1985年《乱》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在一片狼藉中日本左翼拍摄了大量反战影片,而其时恰逢武士电影大行其道,于是在反战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反武士道电影。
暴力元素是武士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在电影中观众并不能从是非对错上完全肯定某某的行为,但是却能理解其在遵循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下的大开杀戒。
正如黑泽明导演《七武士》中所极力展现的那样,武士都遵循着武士道精神。
而武士道精神是了解日本武士精神的核心,正是武士道精神开辟了日本武士电影中的死亡之悲与暴力之美两个维度。
所以武士电影所要大力张扬的便是武士道生死如一、忠君报国的精神。
而把武士道精神剖开便不难发现,在所谓武士道精神的桎梏下,武士们所表现出来的铁血、疯狂,杀戮的却都是亲人、以及无辜。
此时的武士道精神变得虚伪、黑暗、龌龊。
1962年,小林正树冷入骨髓的《切腹》横空出世,片中的千千岩求女走投无路竟不惜违背武士道精神去行骗,最终惨死。
而武士道不仅看重效忠,尊严、名声更是比性命还重要。
武士头衔能给千千岩求女带来荣誉,同样也能带来悲剧。
之后,1964年今井正《仇讨》再一次判处武士道死刑。
在幕府、武士道的桎梏下,每一个人都身不由己,被传统左右,被命运捉弄。
无论是正统武士电影所展现的武士道精神,亦或是反武士电影所批判的武士文化和生活方式,都是可圈可点的。
本片很显然不是正统武士电影,作为反武士电影又显得那么另类。
应该说是一部充满反差喜剧元素并且绝对另类的反武士电影。
一般武士片里有的它都有,一般武士片里没有的它还有。
把这个世界上唯日本所独有的武士黑了个遍。
自嘲的同时不免让人感慨,曾经辉煌的武士电影如今已日落西山,如同美国的西部片和中国的武侠片。
这三种类型片都只属于它们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是任何以外的人都无法复制的。
色彩方面依然会看到黑泽明,他是绕不开的,与其像他不如学他。
织田信长、丰城秀吉、德川家康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战国大名,被北野武黑的如此之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绝唱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这面瘫大爷太能扯了,可能雇了个男保姆。
从这里,可以全面的看到北野武对武士阶层,武士价值观的戏谑。
在日本战国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这里都是这么的无下限。
织田信长当众OOXX,明智光秀私下搞基。
最后的赢家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极度无耻,为人为官毫无底线。
用宋晓峰骂崔志佳的一句话说:“你们这里哪有好人呐。
”由此可见,北野武对一系列神话了的日本战国史的不屑。
这是从《全员恶人》系列的黑社会题材延续下来的价值观(而且演员还是这帮人),简称,没有一个是好饼。
说句我自己去看之前都不会信的话,我还怪喜欢这部电影的。
因为早就知道北野武是这么个泥臭い大男人(此处为贬义)导演,所以我最开始的期待值放得很低,也没期待有什么女性元素。
结果甚至出乎我所料是直接没有,有也是连第一层背景板都算不上(第一层背景板怎么都得是大规模的杀阵,看的时候就觉得不愧是大导演资金充裕),勉强算是第十层背景板吧。
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倒反有一种很清爽的感觉。
在看见开场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的场景的时候我一边感叹特效化妆技术真是牛,一边觉得这股子暴力美学的味儿实在是太冲太熟悉了。
最惊喜的是一个直男到浑身带着homophobic气息的男导演居然把战场上的中年男通讯录(二创创死人版本)(不过谁又知道真实如何呢,更有趣了,乐)拍得那么激情四射,实在是让我觉得惊喜(?
也很接近于惊吓)。
不过该说不说谁能不馋西岛秀俊呢,一款弯直通吃的魅力中年男性罢了🚬。
北野武这次一副要退休发癫的样子,电影里的角色无不是青中老年癫公,我在本子国鸦雀无声的电影院里憋笑真的憋得很辛苦。
黑色幽默无比充沛,最后的结局把一个畸变的脑袋踢飞更是让人会心一笑。
世间万物皆虚妄,追寻头颅的明智光秀和脏兮兮的茂助的头颅最后摆在一起,甚至是茂助的脸庞显得更有貫禄。
总的来说就是,是一部很适合在大荧幕前享受着影院音响观看的影院电影。
我看完之后半小时之内ニヤニヤ都停不下来,属实荒谬,也着实有趣。
北野武老师的钟摆理论,我最近才知道:“社会地位提高了,就要做相同分量白痴的事情来取得平衡”。
那么本片我认为他就是为了取得某种平衡做的白痴行动中的一个。
故事荒诞,本能寺之变仅仅是一个噱头,根本不是故事的重点。
主要的出演人物都是男性、而且绝大部分是油腻猥琐的中老年男性、面容塌陷神情狰狞,通篇都充斥着奸佞算计的小人伎俩。
最无法忍受的是一种浓浓的武士道的变色爱、所谓的日本的传统,某些镜头十分辣眼、无法直视。
北野武借着颠覆性的织田信长的演绎,呈现出反社会定位的本意。
他似乎要把强加于他身上的所有符号通通都清除掉,甚至可以说千百年来的陈年惯例,完全被当今的左派思潮进行对立面的嘲讽;但是其实无论哪一方都并不比对手高明多少,掀开了遮羞布都是同等的拙劣货色。
不破不立,北野武用洗脑对付洗脑,用恶俗对待另一种恶俗。
历史的真相不过是一出滑稽的闹剧。
岛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经历了30年的低潮之后、紧接着又被米国主导的左派政治正确所洗脑,整个民族已经处于精神恍惚的虚火旺盛意识高嗨的状态。
东西方文化的大角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大行其道,岛国人民已经把持不住民族的根本命脉了。
从近几年的日本电影里可以看到,主流必须小心翼翼的包容、甚至拥抱非主流,暗黑油腻暴力和重口味的创造出来的各种边缘人物逐渐成为主角,从前的正统人物反而被边缘化。
希望北野武能在新旧交替和左右博弈的洪流中找准脉搏,为岛国的下一次的文化开篇做出贡献。
四下望去,其余能扛起这面大旗的也只有滨口龙介和是枝裕和了。
北野武《首》的灵感有可能取自商鞅变法,秦法斩敌一人之首,赐爵一级 是 “首级”由来 。
北野武讲的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但补充了历史写不出来的人性,他是暴力美学艺术家,能把杀戮和血腥拍得写意和戏谑,即便电影里全是残肢和首级,也一点不可怕 用不着暂停键和快进键,一个人在夜里也敢看 。
死生是无比平常的事,命如草芥,不分贵贱,死的干脆,连个声都不吭,好像导演着急把故事拍完,没时间让观众停留再生命消亡的震撼里, 我能想像导演拍戏时不耐烦的样子:快点潦草的死掉,我还得拍下个死人呢 。
无论日本的战国时代和早它2000年的中国战国时代, 腰间捆着敌人头颅的疯子, 跨地域跨时代存在着, 在未来也不可能消亡, 这种用说明文表达的残忍的方式我还挺喜欢。
观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同性情节并非北野武杜撰,还真有这样的迹象。
再者弥柱成为本片我最大的困惑,因为之前在了解育碧的刺客信条:影的时候,有人说弥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历史,全是一个外国人编造的,当时信以为真,今天又看北野武把弥柱拍了进去,不知道他是真的也相信有弥柱这个人黑人武士?
还是出于幽默。
从来没见过这么混乱的,男男关系爱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是啊,我也不懂他为什么非要我写140个字,但是就我看这部电影来说,写影评的话,我觉得40个字都嫌多,原因是不管是坐在王座上的织田信长还是下面明智光秀和丰臣秀吉,他们对于沟子的渴望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而且白人兰丸跟那个黑人弥助吧,应该是这两个他们的沟子也保不住……笑死了……这个日本战国的世界,会不会就是一场盛大的不可一世的沟子party ?
各色人等都是这个party的一环
北野武真的搞了一个搞基砍头宫斗大会👍。小人物的故事线也狠完整,得不到你,赢了全世界又如何。假惺惺装着家国大义实际装着一团浆糊/追名逐利的首还不如砍了吧。
我对影片中的人物没有多大概念,多数人对我来说就是个名字,少数几个是游戏角色,所以影片拍得这么big胆我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当然切腹这种自虐行为终究还是引起了生理不适。影片当然是很夸张,但在封建专制社会里这种现象或许也不夸张,如果历史上没有照搬式的发生过,可能只是当年没有点亮类似的癖好树。绝对权力导致绝对压迫,在各位大佬谈笑间的争斗中,是无数足轻、厨子、替身的命如蝼蚁。那都这么残暴了为什么百姓不造反呢?或许是因为造反成本太高了。那怎么样成本低呢?那当然是把这种压迫又往下传递到更弱小的群体的头上,层层盘剥到最底层时,甚至蝼蚁也能在大人物的争斗中获取食腐一般的小利,这个食物链是如此稳定,即使有些许像茂助这样的“倒刺”,他也是为了能在得手后调转血盆大口,把其他人当食物随时吞咽。
3.5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是观感极好啊娱乐性极强,就是反正都晚到这样的故事设置了,干脆就不如再极致一点,反正北老师怎么拍怎么有理啊,这么暗戳戳的反而不爽呢。
寺岛进太帅了!!!看这部片的时候在想,那边拿破仑拍得那么无聊不如像北野武这样拍吧,还能让人乐一乐。
真难看啊
老登中的老登片。让加濑亮搂着西岛叔估计大家伙儿还乐见其成,结果是西岛叔搂住并吻着鳄鱼叔——简直想自插双目。
好一出荒诞悲喜剧。老头擅长用简单直接粗暴荒唐来解构严肃。因为现实就是荒诞不经的。北野武这个猴子农民好好笑啊。人家在正经切腹,你们来一句怎么还没死啊,我是个农民(不懂武士道)。坐个水轿,还晕船吐了。让下属率兵出击,说漏嘴了,说你们去送死吧……还是农民实在,首级不首级的无所谓啦,人死了就行。
#Cannes2023-28 北野武喜提幕府时代同人文太太。西岛秀俊能顶住武士头,颜值真是能打。
跟隔壁美剧《幕府将军》还连上了,当然了这里是特不正经版。被你们乱七八糟的男男虐恋吓晕(x
首级与血肉横飞,老头与癫狗狂欢,其实没太get到冷幽默,但意外加濑亮还能演得这么神经兮兮的……就是不太像印象里的信长()
看一半实在受不了跑掉了,急需一个汉化版本,走马灯一样的各种名字写成罗马音的时候就彻底眼花,加上又闹又放飞的剧情,看得非常累。其实我真的不是很在乎北野武最后成王了没有,搞笑演员老年继续胡闹是没啥,可惜他出经典作品的时代是不是就这么过去了?
谁敢用这个风格拍一下水浒和三国演义
#HKIFF2024 大D哥啊西岛秀俊。
“一群疯子”,北野武这次的所谓“恶趣味”实则是他对日本权威与传奇历史的解构,以无人不知的本能寺之变前后的历史为背景,实际在于讽刺日本文化中对“首”的执念,首既是指人的头颅,又是暗喻着天下之王,是站在顶端的男人,在这个世界中,权力欲望膨胀着,那些君臣关系和武士精神都是利益的交换而已,其中信长、光秀、村重居然被北野武设置为三角恋关系(明智光秀为什么背叛织田信长,这也算本能寺之变的一个谜团吧),北野武这种改编明显讽刺了男性气质和忠诚思想,不光是群龙之首,还有许多下层的小人物角色,他们也成为了电影的主题,为了金钱和头衔在乱世之中只能参与到这场滑稽的争首大战中,即使是看透一切的旁观者,他们又真的能逃离吗?电影结束在丰臣秀吉击败明智光秀后,突然完结让观众似乎意犹未尽,德川家康的角色比起来就显得有点敷衍了
全员恶人
不愧是北野武,明明很严肃的历史题材,一个关于争权、背叛与人性的故事,却拍得如此荒诞,如此幽默,也很有黑帮片的味道,其中又加入了同性、暴力、血腥等元素,虐杀和砍头也毫不墨迹,说杀就杀,说砍就砍,整体还挺癫的,不过看得也挺爽,挺过瘾的
想看北野武和西岛秀俊舌吻(6+)
笑死
日版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