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2024年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动画电影。
国外很爱将一个家族的兴衰用某种诅咒作为归因。
非常出名的也是我非常喜爱的 《艾迪芬奇的记忆》,蜗牛回忆录是一个破碎有些阴暗孤僻的小女孩逃脱“蜗牛”这个孤单诅咒的故事。
似乎从出生起,这份诅咒就将其缠绕,“我们的出生对妈妈来说非常的辛苦,我们离开了她的子宫,她就进入了她的坟墓。
”而父亲也在一场意外中高位截瘫,并且患有睡眠呼吸终止症,某个夜晚,兄妹两的掌声再也唤不醒沉睡的父亲。
至此,这个世界上只有兄妹两人相依为命了,但命运总是无情的嘲弄人们,兄妹两被送到了两个澳洲东西极端的家庭。
格蕾丝带着最爱的西尔维娅蜗牛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家庭,但追求“自由”的父母根本无法给与家庭的温暖,他的弟弟甚至更糟进入了一个压抑压迫的神棍家庭。
于是格蕾丝沉醉于囤积蜗牛相关的物品,她将一切都花费在了里面,妄图在这一堆最熟悉的物品中寻找一丝温纯。
而好不容易进入青春期后,遇到了萍琪这个奇怪但有趣的奶奶,这时一个叫肯的男孩走入了她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在像好的方向发展,肯不嫌弃她的外貌和那怪异的爱好,他似乎包容她的一切并贴心准备美食给她,甚至定下了婚期,并且承担了弟弟参加婚礼的路费。
可那个蜗牛诅咒似乎没有想放过格蕾丝,并没有等来哥哥,送到的只有哥哥的噩耗和骨灰,遭受打击的格蕾丝又接着机缘巧合的发现了肯的秘密,他填鸭式的付出只是为了满足他病态般的嗜好,格蕾丝赶走了肯,她的世界又只剩她一个人了。
萍琪帮助她疗伤走出了最困难黑暗的日子,但紧接着萍琪自己患上了最害怕的阿兹海默健忘症,最终也离开了人世,还给格蕾丝留下了一个困惑的谜题。
好在,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格蕾丝效仿哥哥吉尔伯特仿生了西尔维娅,找到了谜题的答案,她的善良最终帮助她远离了诉讼,电影的结尾,仿佛童话般的迎来了最美好的团圆结局。
我尤其喜欢格蕾丝站在后院里一件件的把那些困着她的蜗牛们烧掉的画面,那些堆积如山的牢笼一点点的在火焰下清空,最终变得干干净净,那个之前被填的满满的看似安全感十足其实压抑的房间最终只留下亲人的照片和承载回忆的手工制品,那一刻,我的内心也被清空,原来多不一定是多,空也不一定是空。
不禁想起了极简主义和以前听过的一个理论,你把生命塞的满满当当就留不出空位遇到惊喜。
虽然是有一些诡辩在,但是正是因为没有所以更害怕失去,就想溺水的人只想把能看到的东西全部牢牢攥在手里。
导演简直就是天才,电影中还有太多太多有趣美好的画面。
那张火焰留下的伤疤,兄妹两人拼成微笑,弟弟被压迫时用灰画上的哭哭悲伤。
过山车泼洒的父亲骨灰,萍琪家那块长满蔬果的坟墓。
我爱惨了这种接近生活的实体动画形式,仿佛我是门口的邮箱亲眼见证了这个画中的世界。
最后想说一下弟弟这个角色,他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智者,情绪稳定且勇敢,在姐姐格蕾丝需要输血时,勇敢的抱着赴死的决心询问自己什么时候死去。
在被送往到压抑剥削的黑窑厂一般的家庭时,运用智慧拜托洗脑和病态的控制,一如他从小所做的,打开了邻居的鸟笼,他眼中的动物都是自由的,自由的鸟儿不应该被束缚在方寸的笼子里,就如他本人一样,他也是自由的,他敢于反抗压迫,他全身心的关爱保护着姐姐格蕾丝,他放走了猪和虎皮鹦鹉,他用假死飞出了那个噩梦般的牢笼。
笼子是这个电影里多次出现的意向,母亲的子宫,领养的家庭,满是蜗牛要素的房间,我们或是被动的因为生产或是主动清空,终归如同那只弟弟放走的邻居家的鸟,自由的翱翔在月色下。
虽然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一部烂熟梗拼接而来的集合产物,有许多前辈们已经构思过的巧思和情节,或多或少的能看到许多类似意林杂志上连载的故事的影子,本身的故事走向也很好猜,但导演神乎其神的画面和声优近乎完美的声优表现下,这个本来有些俗套的故事在那似乎有魔力般喃喃自语的陈述下,美好到不可思议,就像一个睡前的童话。
有没有可能她在喝下毒药之后故事就结束了,后来的一切,包括与兄弟的团圆,都只是她死前的幻想?
真实的人生或许会有、也或许并不会有奇迹般的转折,只是不停地像蜗牛一样一直向前。
但奇怪的是,无论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我都在巨大的心碎中莫名地感到被治愈。
这也许就是真诚的力量,残酷而伟大。
双胞胎就像是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诅咒,是同一个肉体分离开的两半,失去一方另一方便承受着失去半身的痛苦。
不完整仿佛贯穿了Grace的前半生,破碎的家庭,伤痛的学生时代,冷漠的人情冷暖,这些造就了她的孤僻。
唯一支撑她生活下去的只有来自另一半身体的残存联结。
在漫长的分别过程中,她像蜗牛一样慢慢成长,蜗牛是她母亲,也是她自己,怜爱蜗牛也是怜爱自己。
人类的温度或许值得怀念,但是阴暗和潮湿才是Grace人生的常态。
萍琪的魅力在于,她抛开世间的成见,放肆大胆地活着,她看似疯癫,确实最为清醒的存在。
正是她明白Grace生命的真正解法:走出关押自己的牢房。
牢房四面光滑,上至通天,下似深渊,用自怜填满整间房子,用想象画出整个世界,却终究没法踏出一步。
或许是因为曾被父亲去世不得不离开温馨的家,或许是因为曾被名为学校的义务伤害过,或许是因为曾被看似美丽的爱情背叛过,外面看上去是那么危险。
颤抖的心最终破碎,在萍琪也离开的时刻,看似确实没有什么更值得留恋。
但是她说的,被囚禁是这世界最恐怖的事,而上锁的人正是Grace自己。
但命运仍留了一线生机,或许背着壳也无所谓,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孤独活下去,坚持下去,一直向前进,Grace才能最终拼上那严丝合缝的另一份孤独。
这本自传式小说以一只名叫蜗牛的小生物为主角展开了一场关于成长、自我认知和生活态度的思考之旅。
故事通过描绘蜗牛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及他们的悲欢离合。
作品情感细腻且笔触流畅给人以温暖而深刻的触感让人反思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充满温情与思考的优秀读物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很喜欢电影的一点就是,你不会永远孤单一人,总会在某个时刻会有人陪伴你,点醒你Grace由于嘴唇的原因,从小被人嘲笑,导致她的内敛,害羞,但是小时候的嘲笑与校园霸凌可以与双胞胎哥哥帮助回击,与家人在一起,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尽管如此,她仍然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腼腆小女孩;父亲死后,两人被不同家庭收养,此时,漫长的孤独席卷而来,但值得庆幸的是可以通过阅读和养蜗牛打发孤独;后面遇到萍棋,一个朋友,引路人,此时,孤独稍微走开了;再后来又遇到男友,尽管被发现是个骗子,可那时的情绪并不是假的,孤独被打走了(渣男都该死,为了自己的特殊癖好,去伤害那些赤诚,真心的人),可在此时得知哥哥死了(收养哥哥的那个家庭都是贱逼,该死),男友是骗子,又缩回壳里了,可是你同时也是幸运的,还有萍棋陪伴你,拉你走出固守自封的壳子,幸运的是,你也走出来了,后面看的我贼感动,Grace你要知道,蜗牛是会自己走出壳子的哟.
父亲说:"童年就像醉酒后的回忆,大家都记得你做过什么,唯独你自己不记得。
"这句充满哲思的台词,恰如其分地勾勒出Grace前半生的生存状态——当真正回过神来时,她已然失去了父母,而最重要的Gilbert也将与她分别。
这是一部非常安静的电影,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女孩如何将自己囚禁在记忆的蜗牛壳中,看完普通经历了另一场人生。
生活从未善待过Grace,接二连三的失去与告别,让她不断退缩到那个由回忆构筑的保护壳里,而那个所谓的保护壳,不过是她囚禁自己的牢笼。
当孤独到达极点,她也终将濒临崩溃。
生活不是沉湎回忆,生活是在痛苦中依然选择前行。
正如Pinky所说,人生只能倒着理解,而我们必须向前,就像蜗牛一样,蜗牛从不回头。
影片最动人的转折在于,Grace终于意识到那个自以为的保护壳,实则是困住自己的牢笼。
Pinky最后的信如同一把钥匙,让Grace得以挣脱束缚。
这一刻,她仿佛回到了童年——如同Gilbert放飞的鹦鹉,又像她自己放生的蜗牛Sylvia,终于获得了灵魂的自由。
在这混乱不堪的人生里,偶尔怜悯自己也无妨。
无论前半生多么支离破碎,终将成为被时光冲淡的过往。
就像Grace和Gilbert一样,即使历经无数痛苦与磨难,依然保有打破枷锁的勇气,而他们也终将重逢。
人生不是只有别离,人生何处不相逢。
故事简介: 电影审视了格蕾丝在墨尔本与哥哥和父亲一起成长的记忆。
后来悲剧使她与亲人分离,于是她更加孤独了。
导演艾略特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灵感,以同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孤独、悲伤中以及克服重重困难寻找归属感的历程。
通过生动的黏土动画,观众进入了格蕾丝扭曲的过去记忆,故事充满真诚和独特的澳大利亚魅力。
观者吐槽中: 导演用《蜗牛回忆录》创造了一个真正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复杂的细节令人惊叹,无论是卷曲的藤蔓还是皱巴巴的纸张。
你感觉自己就像这个古怪社区墙上的一只苍蝇。
定格动画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完全不依赖电脑特效讲述了一个悲伤却又幽默的故事。
电影中有些片段有一种夸张的奇幻美学,但又都足够扎根于现实,让其情感得以体现。
我的意思是别指望会有会说话的蜗牛。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生活的故事,但它讲述得如此优美,使其变得非凡。
《蜗牛回忆录》是那些温柔的电影之一,每一个画面和每一句台词都让人感觉经过了精心考虑,但同时又不会显得过度雕琢。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希望电影能让人在情感上喘口气,但这样的故事不是这样的。
通过描绘格蕾丝到目前为止的整个人生,艾略特得以探索如此多不同的想法,从恶霸给格蕾丝带来的童年不安全感,到吉尔伯特那可怕的爱评判的家庭,再到平基推开所有试图压制她的东西的方式。
平基对生活的热爱对《蜗牛回忆录》的成功至关重要,它既提醒了格蕾丝内在的善良,也提醒了我们必须充分地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刻。
《蜗牛回忆录》肯定不是适合每个人,但在其核心是对创伤、孤独以及人类联系的力量的深刻动人探索。
导演艾略特创造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动画世界,这个世界感觉非常个人化,将观众带入社会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的人的视角。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通过多年的专注劳动充满了明显的热情制作而成,《蜗牛回忆录》无疑因其创造力和引发思考的能力而值得赞誉。
注:本片视频素材来自imdb 官方电影预告视频和海报
《玛丽和马克思》上映15年后,导演再次推出一部长篇力作!
依然延续了泥塑动画的风格,非常风格化的视听串联起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和个人的成长史。
这一次关于亲情,关于自我成长,关于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挫折我们的态度的影片又再次击中我的内心。
双胞胎兄妹的出生带来了母亲的去世,单亲父亲温暖但局促的生活让两个孩子的童年虽然困难却也充满温情,但遗憾的是父亲也离开了。
兄妹的分离让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命运,哥哥被收养到了像邪教一样的苹果工厂家,而妹妹Grace则拥有了一对不回家的养父母。
孤独,嘲笑,对生活的不解都伴随着她们的成长,但同时也在彼此支撑。
Grace的人生遇到了不好的爱人,听到哥哥的死讯,却拥有Pinky这位忘年交老友,她像是生活里唯一的光亮和指引,带领她穿过痛苦。
Pinky的离去是故事的开始,也是一个圆圈让故事延续,Grace收到了Pinky的遗书,重新出发,解放自己。
“对我们来说最糟糕的笼子,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迈进。
”这两句是Pinky的信里最激励我的话。
Grace确实一直活在恐惧里,囤积着也包裹着自己。
然而逃离现实并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可能。
第一次主动离开错的人就已经是一次进步了,重新面对生活或许就是下一次的进步机会。
这件事不仅给了Grace重新开始,烧掉房间里的“笼子”的勇气,也激励了作为观众的我,会让我重新认识到负面情绪并不可怕,但面对它的勇气更加珍贵。
哥哥最后出现的时候我真的爆哭,虽然看起来很像一个大团圆结局,但更多的也许就是Pinky所说的“生活的小幸运”应验了吧,当你真的有勇气面对生活,生活总会给你一些奖励和甜头,而善于发现的人们也会得到更正向的反馈和更多的幸福吧。
我很喜欢导演的配乐,在这个画风以外,音乐让我的感官放大,拥有了更多可以感受到他人命运的机会和体验。
这样的风格创作总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但当有这样一部好作品出现时,又觉得好像一切都很值得。
Mary&Max15年后的作品,导演Adam Elliot的那份由衷表达,那份自在纯净的创作,是真心流淌且完成度超高。
能想象着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流淌的愉悦。
喜欢导演暗黑古怪风格里幽默温暖的自在。
真的很治愈, 对死亡的探讨是给成年人的动画片。
虽然 这么有名气的Mary &Max 看票房也很拮据。
导演这15年看来不是靠创作粘土动画活着的。
万一能引进, 一定要问问他是如何在尘世间解决柴米油盐的。
继《玛丽与马克思》之后导演的又一部粘土动画片。
用费时费力不一定讨好的形式,讲了一个孤独的灵魂抱团取暖的故事,从头到尾絮絮叨叨却依然感人而温暖。
电影里很多隐喻,Grace的蜗牛象征自我封闭,糟糕的是她给自己造了个笼子,幸好后来遇上Pinky;Gilbert的苹果象征同性,他讨厌贴标签,直到烧毁代表宗教迫害的教堂;Pinky是智慧,即使老到痴呆也不耽误她表达生命的体验。
生活总是会遇到的变故和挫折,最多暂时躲进壳里,但不耽误拖着尾巴继续拉出一条粘液划出的人生轨迹;蜗牛从不回头,勇敢的朝前走。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这需要经历,都是可以细细品味的小幸福。
奔着刘亚西去的,虽说打戏有点儿少,但动作丝滑、还有看头,别的不评论,意外收获了淳于珊珊
打戏不错
几处打戏可圈可点,文戏全然崩坏。意大利的中国移民还是相当多的。
打戏拍的还算认真,有成龙的影子。就是人物太陈旧了,故事也有些太离谱,没明白华人老板为啥要杀姐姐。
1分给刘亚西,1分给动作戏。
多一星给动作戏,比血亲兄弟强得多,第一场开头让我以为小梅演员是舞蹈演员转型,还挺漂亮的,后面厨房和第一次杀珊珊那里都挺不错,这部和血亲兄弟的运动镜头都很到位,秦鹏飞你真得好好学学了。剧情就是一团糨糊,啥都往里塞最后讲了个乱糟糟的故事,小梅几乎无塑造,前期像个疯婆子一样受了次伤被救突然就变成温文尔雅开朗大方开始跟男主谈起恋爱了。中文台词像ABC写的,大部分时间尬的要死,小梅台词功底一般,尤其是前期配合她的演技看起来很不舒服。但打的很漂亮,再磨练磨练拍点这种小成本也不错。
真的看不下去,强忍着看完的
两星是给女主的打戏,剧情真是一坨狗屎
两星半。哪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久了,这部电影对于中国的一切想象仍然停留在二十年前,像极了老美电影中最爱臆想的东方元素。男女主的剧情线交汇之前像是两个频道,在意大利爱情肥皂剧和动作复仇片中来回跳脱。好在第一次担任女主的刘亚西在杨亮的指导下贡献了几场可圈可点的动作戏。
打戏很爽 但感情戏莫名其妙
打戏设计不错,就是差点“打击感”,剧情设定《二凤》,动作方面《突袭》,很多情节致敬了李小龙。
故事不符合中国人。但是影片是合格和用心的,只是中国人看着会很尴尬。但是,你从运镜上,场和场之间的镜头转换,都很有设计,是用心的。关键信息的展示设计关键镜头,非常学院派,想必导演是个学院派。
故事极其套路,外加大量无意义的文戏,整部电影稀烂!
虽然粗糙,女主讲普通话有点大嗓门,但却也符合她从小生长环境导致,(计划生育外的二胎嘛,没受过什么教育)。大家吃惯了细粮,偶尔嚼嚼粗粮也有好处。片子整体可以的,就是剪辑的……一言难尽。
没什么剧情,动作戏还算过的去吧。刘亚西蛮不错的,不知道未来能不能红。
不行
为啥非要把中国餐厅拍摄的朦胧不清,昏暗颓废。
很少写评论,但是这个片子看完了五味杂陈,首先剧本就那么回事儿,好人打坏人,剧情简单明了,然后就是重点女主,演技啥的继续磨练吧……但是真功夫就是看的过瘾,有几处动作有一些杨紫琼年轻时候的影子……不知道演员是不是“中国人”
马马虎虎可以看,动作戏确实算过得去
打戏不错,剧情一坨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