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唐僧西游,取经救世。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长春真人丘处机也曾经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屠杀?
只是因为唐僧被《西游记》狠狠“广告”了一把。
所以我觉得,不管《止杀令》导演初衷为何,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宣扬了一把我们国家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人物。
虽然豆瓣上此片的影评一塌糊涂,但是我却觉得此片也不乏优点:1、宣扬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济世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古代道士,会念经、懂中医、能算命、知天象“无所不能”的苦命。
2、展现了从大海到大漠的大好河山,同时在风起云涌、万马奔腾的场景中,融入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教义。
3、在丘处机见大汗的情节上,基本是尊重了史诗的,包括“道士见王者不跪拜”等等细节。
4、丘处机的扮演者老戏骨“赵有亮”的表演可圈可点。
5、虽然也不能免俗的加入了“女色”李小冉,但毕竟没有恶心的英雄难过美人关之类的狗血情节。
当然,影片中打斗场面太假、情节太纪实以至于难以吸引观众这些缺点也是真实存在的。
我只是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表现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电影作品。
本评论有情节透露,并且强烈厌恶此片,完全代表个人意见,意见不同者或不忿者请绕行。
(简而言之就是,爷就是要骂人不爽你别看啊!
)前两日因特殊要求,看了这部本来看简介就无甚好感的片子,果然是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暂且不谈完全不符合观影期待的问题,编剧的叙事逻辑也上下不通,导演王坪居然还按着本子这么拍了,简直就是沆瀣一气的脑洞大开叫人哭笑不得。
业界良心,说这部片子制作不认真是很不负责任的,这部片子耗资高达8000万,投入的人力也是非常雄厚的,导演王坪多次获得各项奖励、其作品四处参展不说,明星、服装、后期的制作都非常精良,影片画面效果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剧组的呕心沥血、声嘶力竭地高喊“我们尽力想做好电影!
”可是这个片子就是不好看,换句话讲难听点就是,都这么先进高配置的电脑(剧组)了,还只能装windows2000的系统,实在是叫人扼腕叹息。
史实的问题就暂且不纳入讨论范围之内,因为影视作为一种多人合作讲故事的艺术必然是要透过生活的本质来揭示某种真理所在,过于拘泥于丘处机在历史上究竟在哪块土地上翘辫子了、跟在他身后的小跟班究竟是尹志平还是谁,实在对于这部影片的评论意义不大。
接下来进入正题,传奇剧应该一向是很有市场的,比方说《蝙蝠侠》系列,属于科幻人物传奇,《雷神》系列,属于北欧神话传奇,再平常点的,《阿甘正传》,属于当代人物传奇故事。
这些影视作品都是英雄传奇故事片,主人公因为遇到某些危机,不得不发挥自己的能力使出浑身解数,来摆脱这场危机。
并且定位于人物传奇故事片,那么就需要将焦点放在拯救这个故事世界的英雄,即主人公身上,而在这部片子中,宣传语一直用的是“丘处机'一言止杀'使成吉思汗东归”,片名也叫“止杀令”,那么重点应该落在丘处机如何爱民如子、据理力争上,这才是正常符合观影期待的故事,但是也许是为了创新尝试,或者就是要标榜与众不同,影片前面大半部分都用来叙述丘处机在面见成吉思汗的路上如何遇难呈祥、逢凶化吉,而且叙事焦点涣散令人困惑,时而在侍卫长身上,时而在小跟班身上,时而又在成吉思汗身上,这部片子还不如改名叫“丘处机西行得道记”更为妥帖,反正有人跟在身后狂叫“师父、师父!
”诚然,这部片子尝试了很重要的一个题材,那就是中国的仙侠和玄学题材,高深莫测、奥妙无穷的道教一直是外国人民趋之若鹜的中国特产题材之一,举世独一无二,其次是功夫和熊猫,再次是功夫熊猫——开个玩笑,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中国电影打开欧美市场很讨巧的一招。
另一方面,在当今世界人民渴望和谐共处的人道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呼吁人类珍惜生命的可贵是十分符合主流精神的,在这一点的表达上,本片无可厚非。
但是作为一个影视艺术创作来讲,人物形象扁平化、叙事节奏不流畅、情感变化一根筋、故事逻辑不通畅,统统都是一部影视艺术所无法忍受的硬伤。
作为“一言止杀”最主要的人物角色丘处机,影片一开始就将此人捧在了得到成仙的位置上,那么好,接下来就有两条路可走——1,仙人丘处机;2,仙人亦凡人的丘处机。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作为仙人的丘处机,必然是玄乎其玄,一拂尘可以撂倒一片凶残强盗,无私无邪,如神明般超越凡俗来引导世界,生老病死在其眼中都是命数所定,无忧无喜亦无悲无惧。
但是历史上的丘处机显然不是这样的“超人”,剧作也很好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走了第二条路,也就是仙人亦凡人的丘处机,也需要吃喝拉撒,会生老病死,历经苦痛。
影片一开始就耍了一把观众,让小跟班先出现在了观众视野之中,观众忍了这个低劣的悬念,想着一定接下来就是长发飘飘眉须皆白的丘道长,顺着侍卫长的视野我们来到了农田,果然丘真人就在那里“躬耕陇亩”,一回头吓一跳,面色红润有光泽就算了,衣袂飘飘长眉冷面的气质去哪里了?
完全不符合中国人民一贯的审美心理,神话里的人物形象完全被毁完。
既然剧作决定颠覆丘处机的经典形象,还原历史真实,告诉观众丘处机就是个修身养性悟道求真的平凡老头,那么凡人是如何克制自我修成圣德、关怀天下的事情得交代吧?
既然不交代,影片中又何必处处强调丘处机的平凡肉身。
既然强调了丘处机也是凡人,那么又何必闹那些玄乎其玄的招数?
因此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最主要的毛病并不是故事讲得太烂,而是影片的定位就有问题,仙侠题材不是仙侠,探讨玄学也不深入,世界观摆得太大收不回来,唯一讲清楚了的就是人道主义,而这个所谓的“讲清楚”,也是没有任何立场和价值观地复读机,一再反复说“要止杀”,但是为什么要止杀?
究竟人类和谐于人于己有什么益处?
一概俱无探讨表现,有人说有,但是仅仅是肤浅的因果观,而非善恶拯救观,也没有涉及到道教的“万物归一”的核心思想,所以这部片子的教义很难立住脚,也就很难打动人。
前面说了,作为奇幻传奇类型片,尤其是以英雄人物为主线的传奇类型片,要么就将“英雄亦凡人”做到极致,要么就把“凡人也能成为英雄”做到极致,而本片这种不阴不阳一会仙一会人的丘处机,实在是令人费解。
观众是有观影期待的,我们为什么看美国大片看得爽,为什么看西部片看得爽?
因为我们是有长期的观影经验的,看到手部大特写往腰上摸去,我们就知道下一步是要拔枪对决;看到贝雷帽有序拿起墙边的AK-47,我们就知道下一场一定是恶战。
美国大片一个节点一个反应,词词句句都落在观众心坎儿上了,如何能看着不爽?
而这部片子里该缓下来的节奏,不缓,比方说小跟班为了师父的吃斋问题舍生取义了,将生的机会留给了要去军营看丈夫的女子,而丘处机在看到弟子尸体的时候什么表示都没有,如果你一定要说那么一时半刻的沉默也算表示的话,我觉得渲染是不够的。
想想看,一个爱民如子对人民的苦难死亡感同身受的丘处机丘真人,居然对陪伴多年的弟子的死亡无动于衷,说得过去吗?
而不该煽情的地方,比方说侍卫长带兵终于看到大海,那撒丫子跑的那欢乐,还特地来了个慢镜头,诚然那水花拍得好看,但是请问导演同志,您是要拍自然风光片吗?
说到这里,那个要去军营看丈夫的奇女子,在掉进冰窟窿里还能奇迹生还,还居然能带着小跟班的尸体一起回来,前文无铺垫此女子有特异功能,后文无交代此女子有绝世轻功,此编剧也真乃神人也。
问题也就在这里,如果说完全是全新世界观的奇幻片,这名女子如同特种兵一般的行为无论如何都说得过去,可它偏偏又放在历史里来讲。
说这部影片是历史片吧,不是,虽然涉及到了敏感历史题材,它又涉及到了中国仙侠。
说这部影片是仙侠片吧,它又要讲仙人亦凡人,而且还是贴着地皮的丘处机,连长相外形都浓浓一股红润的乡土气息,实在是一锅乱炖大杂烩,叫人不知以何种观影经验来看待此片,而就算是创新,也实在是创得拙劣,完全不顾基本的剧作技巧。
一句话来评价这部影片,包括之前的《大明劫》,都是野心太大,想要拔高装样,试图还原历史真实探讨人道主义,最终尾大不掉,不伦不类。
Zora Q.2014.3.5.
今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止杀令》。
“止杀令”,顾名思义,就是“停止杀戮”的意思,所以影片的主题就是“杀”和“不杀”。
那么,杀人是因为什么呢?
杀人是成吉思汗下的命令,因为成吉思汗横扫中亚、西亚、欧洲,杀人如麻,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且成吉思汗往前走的时候,越走越痛快。
长春真人丘处机被传说已经有300岁了,懂生死,通晓治国治民之道,集各种知识于一身,会武术,懂医术,文学素养极高,还会起死回生...是不是很厉害?
然后丘处机就被成吉思汗召唤了。
于是一个“杀”与“不杀”的争辩开始了。
到底听谁的呢?
那就看谁比较有说服力了吧。
(一)愿世间永远无杀戮 虽然成吉思汗很厉害,横跨欧亚非三个国家。
但是对于我来说,对于刚刚看完《南京!
南京!
》这种影片的我来说,我真的不赞同杀戮,真的太血腥了,我看着那些因为战争而无辜死去的人们的时候,我觉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那些被砍掉的头颅,那些被掩埋的正常人,那些人眼睛之中的逆来顺受....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觉得仿佛杀戮就在眼前;那种历史的厚重感,那种突如其来的真实感受让我觉得我自己的生命不保,我没有资格活下去。
这部电影的杀戮场面其实还没有那么地真实,只是一些腐烂掉的尸体...而且那些人物,可以看得出来很多都是平民百姓,我看到时候的感受就是:为什么这些平民百姓应该被杀害掉呢?
为什么?
其实如果这些被丢弃的尸体的场面拍摄的更加真实一点的话,我会更加有感触。
丘处机在路上一路施舍,施舍那些没饭吃的人。
既然没有饭吃了,那我觉得三万五千里的路,丘处机早就饿死了,而且他也不吃抢来的食物。
你看,难民那么多,我如果是难民的话,我知道谁在给别人粮食吃的话,我一定会去抢着要的,就是我即使领过了粮食,我也会去抢着要的...对,就是这么地没素质,不过人都快饿死了,要什么素质。
再往后的时候,丘处机和成吉思汗见面了。
见面了之后,丘处机说并没有长生不老之药。
好奇怪啊,明明丘处机带着金丹呢!
为什么又说自己没药呢?
是觉得成吉思汗命不该绝吗?
还是觉得什么?
而且她手里面的药和李小冉手里面的药是同一种药吗?
既然是毒药,为什么准备这么多毒药呢?
连自己的弟子都有这种毒药了?
好奇怪的情节设定。
而且后来的时候,李小冉和王妃都喝下了这个药,结果又被救了回来....这个药是批量生产,带解药的吗?
能让人昏睡之后青春永驻,不老不死?
就只是昏迷而已吗?
这不就类似于你先昏睡个几十年,然后等到有了长生不死之药你再醒过来吗?
反正主线就是“杀”还是“不杀”,显然,最后肯定是“不杀”才赢的比较痛快,不仅仅符合历史格局,也符合人民的期望。
就是影片在诉说“杀与不杀的问题的时候”,论据不够清楚明白而已。
(二)副线“李小冉”和“余少群”的迷之存在感!
首先说说李小冉,虽然最后李小冉是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中传英雄(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中传英雄这个人了,第一次是在《南京!
南京!
》里面),然后李小冉一路走来,几乎没有碰到什么阻碍。
你看,她一个女人,长得这么漂亮,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而且也很妩媚,但是就是说....你看她怎么没有被当做压寨夫人抓走呢?真的是很迷惑的一件事情。
而且在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李小冉一个人买了一个酒楼....一栋房子呀,这要是搁在现在,那房子不得几十万吗?
虽然地方偏远,但是架不住十里八村没有一个酒店呀。
所以说,李小冉这个身份啊,真的很迷惑。
还有就是,在大家离开了之后,她放火烧掉了这栋房子,唉呀妈呀,真有钱。
颇有一种唐僧师徒离开之后,白骨精现了原形的感觉。
易装的李小冉,换了一身衣服之后,结果大家就全部都认不出来她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男人,这就是古装剧一贯的 套路。
编剧说:“我说你是男人,你就是男人,听我的。
” 还有就是余少群的“迷惑行为大赏。
”首先,出场的时候,余少群也不管谁来了,咔咔咔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来了一句“先生不远行。
”连通报都免了,最后被打了几下才老实了。
而且作为丘处机最得意的大弟子,怎么情商智商一直不在线呢?
我可不相信丘处机这么没眼光。
大弟子怎么着也得玉树临风,格局很大的吧。
而且在路上走的时候,余少群直接放了一句棺材在路上....虽然说古代的人都喜欢生前就买好棺材,但是你带的那口棺材,真的迷惑啊。
颜色也不靓丽,造型也不优美,也没有什么好的地方,迷惑迷惑。
还有就是大弟子余少群你都跟对方打了一架了,你为什么还要夜晚的时候再去刺杀呢?
你打一架的时候就已经输了,现在还去偷袭!!!
人家打架都是集结一帮人,然后你自己一个人就过去了呀,弱弱地问一句,你是去送死的吗?
后来的时候,去找天山雪莲救师傅的命,结果你一失足掉下去摔死了。
我:.... 怎么就这样死去了呢?
这种死亡方式真的很迷惑啊。
所以余少群的出场到底有什么意义啊,前因后果完完全全没有交代清楚,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迷惑行为大赏,疯了!!!
(三)“昨日花开满树红,人间生灭谁有穷?
” 最后的最后,丘处机离开了,然后吟诗一首。
“昨日花开满树红,人间生灭谁有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 就这首诗,还有最后的手杖发芽这两小段,让我才看出来了古代传说之中仙人的格局,那绝对是不一样的,我看到了之后就是“哇,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物呢?
”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过眼云烟,所以所有的事情我们是不是都不必去在意?
这部片开头成吉思汗说的一句话就引我思考:“死亡就是停止不动。
”是啊,人生应该步履不停,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如此。
但是成吉思汗的杀戮是应该否定的。
片中的丘处机正是在生命的末尾完成了使命一一助力停止西征带来的杀戮。
从片中我能体会到精妙的哲学理念:养生循天道、万物以和生、上善若水、天人感应、心诚则灵、道法自然……。
“长生不老之药”这一设置非常巧妙,蕴藏玄机,令人深思。
这个片子的人物刻画鲜明,富有神韵,能量充沛,且传达的感情丰富,包含真挚动人的师生情、爱情、友情,挺适合低、负能量的人“充电”。
此外,它的画风和美,历史年代感十足,战争片段也很热血。
好的影片带给我们无限的启发和思考……不知道为什么评分只有5.5分,如果是我,我会在7.58.5分范围内打分。
国产片能整成这样很难得了!
武打动作不俗,李小冉半老徐娘够骚,八千万投资没收回来,高句丽娘们冒充蒙古娘们为国际化, 倭寇冒充契丹人没办法,契丹绝种了,涂们面相太善 没有一代天骄的豪气干云!
丘处机跟古代政治委员有一拼
,总之砂锅捣蒜拍啥样就啥样了 将就看吧!
hgfhgjghgjhjgfdsfsdfsrgtretgeryerytreyeytrytryeryreyeryeryteryerygrestyrtyhrtutruytuythurtyhrt
这是一部勉强适合情侣看的电影,因为睡点太多,情侣可以不看电影干点别的事情以稳固关系,如果一个人去看,如果不变态到偷拍那些没干正事儿的情侣,那只有睡觉了。
我从影片一开始就打哈欠,整场电影睡了两觉,之所以睡两觉,是因为期间接了个电话。
如果一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抓不住观众的心,甚至能猜到大部分内容那电影其实可以回家从网上找着看的。
这部电影说是中日韩三国共同拍摄的,只不过是烧钱搞噱头罢了,第一帧画面就让我看出了中央十探索与发现的味道,往后更是惨不忍睹。
昨天刚看完,今天就把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原来太过平常的东西还真是不起眼,或者我健忘,对于看完这部影片,我更希望我是后者。
拍电影就是讲故事,讲一个导演自己心目中的故事。
故事的要求就是听故事的人,在最后能听懂导演在讲什么,听故事的人有什么启发。
讲好一个故事不容易,历史故事就更不容易,尤其是国人好戏说,国人好武侠的情感一直占据着观众的主流。
讲历史故事稍稍不甚就成了武侠,稍稍不甚就成了戏说,再稍稍“不甚”就成了一锅兼具多种口味,却有让人品不出来是什么味的“菜”。
《止杀令》好就好在能讲明白一个故事。
对于《止杀令》这部电影,网上在不知名的地方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论战,某些网友又会成为一个个的历史“愤青”或者“考据青年”。
电影似乎无关历史,都是造谣的,唯有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或者导演又“篡改历史”云云。
对于把电影当历史或者自命不凡的人又能怎样呢,只能把关起门来看自己的电影吧。
这部电影好在哪?
——人性这是部讲人性的电影。
按照电影里的观点,是人性和权力得对抗。
人性和人心的对抗。
是抱着仇恨,还是放弃仇恨;生者和逝者谁更大的讨论;权力和生命哪个更值得尊重;最终人性的光辉战胜了一切。
这部电影里丘处机老先生是个人,成吉思汗也是人,刘仲禄是人等等。
每一个角色都是人,不是神;每一个历史人物变得那样的鲜活,那样的理性,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不是故纸堆里的脸谱和仙人。
丘处机是说实话的,耶律楚材也是说实话的,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说的话也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位置不同说出的话也不同。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有喜悦,悲伤,愤怒,惶恐,入道的,没入道的;彻悟的,没彻悟的都是有感情的。
在这部电影里重要的是丘处机看起来没有那么光辉,将军看起来没有那么英武,军队看起来没有多么华丽,城市看起来没有多么干净,官员看起来没有那么高贵,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旧,那么老,那么破,那么乱,但是这才是几千年前真实的人。
——权力与死亡权力是凌驾与一切人性之上的人性。
绝对的权力是不可抗拒的,不管你是谁,在权力面前都是弱小的。
权力是凌驾与万物之上一切一切的头。
但是权力也逃不过死亡,不管谁,不管多大的人物,在死亡面前都是渺小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都没有区别。
和自然比起来,人是渺小的,和权力比起来,人是渺小的。
但是和死亡比起来,权力是渺小的。
——武侠丘处机被广大的人熟悉,金庸先生是功不可没的。
丘处机,全真教似乎是武侠的代表,但是丘处机老先生最光辉是信仰,让人解脱的信仰。
武侠只是丘处机老先生的副业!
这部电影里,武侠只是一个插曲。
而且拍的比较真实,一个很厉害的道士,不一定打得过身经百战的将军。
武侠也没有多少华丽不实的动作,打起来招招致命。
武侠再大也打不过人情,大不过历史。
这部电影歌颂了什么?
这部电影没有才子佳人,没有王侯将相,没有飞檐走壁,没有怪力乱神。
有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导演拍好了一个不好拍的故事,告诉所有的人,生命是值得尊重的,无论信仰什么,无论是谁,在死亡面前一律平等,在生命面前一律平等。
这部电影歌颂了对生命的尊重。
近二年来讲故事讲得明白,讲得好的一部电影。
纵观这部电影,拿着“不杀”这个词使劲咬牙,丘处机形象吃奶劲地让成吉思汗别杀人了。
这其实也是学院派们的单向思维模式造成的。
有着浓厚学院派教育气息的人,往往非此即彼,不是杀,就是不杀。
难道没有一种杀与不杀之间的中间地带,或者说,矛盾地带?
肯定是有的。
不杀,不一定好。
杀,也不一定坏。
冉平老师一门心思的通过电影宣扬“不杀”,则与央视新闻联播一门心思地报道底层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事迹有了异曲同工之妙——不起正作用,反而呈现出巨大的假装来。
于文艺性一面上讲,这个“不杀”的主题则粗浅无趣了,流为一种很严重的教条与口号。
整部电影作品,并未给影迷呈现“杀”到底有多坏,相反,却给我们带来了“不杀”的絮絮叨叨。
这便造成“杀”与“不杀”之间,影迷的审美感受中,更倾向于“杀”的痛快。
这虽然不是编剧制造故事的时候有意为之,却是努力接近效颦好莱坞故事所造成的。
真个以“杀”的名义来印证“不杀”的正确性的话,或许会得到与初衷一致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韩国的很多电影,都值得借鉴——他们不喊“不杀”的口号,只用杀戮来展示人性的残忍,从而引导向“不杀”。
千万别在电影中喊口号。
无论多不情愿不堪回首,你也得承认,中国历史有一段蒙元时代。
但出于民族政策等等原因,影视作品好像甚少涉及这个题材。
对于涉及到这个作品的题材,要么是着重表现成吉思汗的天纵英才,如成吉思汗连续剧,要么就是表现汉人精英与蒙古大汗的在政治、宗教、治国理念方面的互动,如这部止杀令。
丘处机不远万里中亚觐见成吉思汗的确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也的确让后期成吉思汗的杀戮有所收敛,但止杀决策的做出是因为丘处机关于天道的感化还是政治军事因素、这个却不得而知。
个人觉得,宗教可能在其中起的作用相对有限。
毕竟长生天原始宗教和道教对天道的理解还是有差别,大字不识一个的铁木真很难再短时间内对其中的差别有深刻理解。
止杀令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作为一个帝王,尤其是进入了暮年的帝王,成吉思汗首先考量的是如何长远维持他帝国的稳定发展。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是否继续无穷的杀戮?
想必他心里有数,他需要自己找一个自然的解释来抑制他心中作为传统蒙古人嗜杀的灵魂,也需要找个合理的说辞或者是借口平抑属下的怒火。
而以耶律楚材为首的贵族精英也应该对其规劝过,但毕竟力量有限。
而被认为是神仙的丘处机拥有神秘的身份,强调同样的止杀理念,实质上成为了铁木真止杀决策的旁证和背书。
丘处机的劝谏过程,应该也是成吉思汗在蒙古狼性领袖与治国安邦的皇帝定位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这一点影片是种非常薄弱,给我感觉的是,止杀令是因为丘处机的劝谏而作出的,如果真是这样,成吉思汗的形象就实在太没有力量了。
再看丘处机。
丘处机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宗教人物。
影片中也忠实史实再现了金朝、南宋都请其出山的剧情。
史实中,丘处机认为这两国都没有负担起泽佑万民的责任因而拒绝。
再结合丘处机愿意不远万里去中亚参见成吉思汗,可以明确,无论是剧中,还是影片中的丘处机,原本就不是一个超脱世外的宗教人物,而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大智者。
如果这样理解,你就会觉得剧中丘处机面对南宋和金朝册封的反应是多么的扯淡和装逼。。。
剧中丘处机向刘仲禄打听成吉思汗的性格,想必是希望结合他的偏好阐述止杀,稳定政治的理念,但影片展示的还是丘处机对大汗自说自话的劝谏。
感到并不是很合理。
还有,影片一直在围绕止杀进行争论,但是从头到尾没有明示蒙古人的屠城,灭族等行为。
仅仅是通过花剌子模商人作为敢死队而未完成任务应被处死的设定来揭示蒙古人的好杀。
这就让人觉得太扯了。
不太熟悉蒙古的观众甚至可能会认为,蒙古人没怎么杀人啊(战争死人很正常啊),怎么没怎么样就谈论止杀了?
整个影片甚至缺少必然的逻辑基础。
这就是本片的问题,他想说明一些问题,但可能受困于主创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其他限制。
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很多的剧情表现也遮遮掩掩,剧情缺乏合理的逻辑性。
我看到的仍然是丘处机用天道这样比较扯的理论让成吉思汗下令止杀,你相信么?
我是不相信。。。
可能主题实在没啥空间,主创加了契丹老板娘两口子和忽兰妃两条暗线。
但我认为这两条线对主线的推动都不大。
前者仅仅是想显示蒙古人的滥杀?
但是过于个体。
后者则是想引出孩子让大汗软弱的剧情,通过大汗对孩子进行处理是想突出体现一下大汗就是个混球?
感觉太无厘头了。
也就是加了这些可有可无的暗线,整个剧情进度非常缓慢,甚至让人有睡觉的感觉要说全无优点也不是,图们的成吉思汗真的宛如天神。
铁木真的天纵英才,不怒自威,深藏不漏让它诠释的非常到位。
我心中的成吉思汗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丘处机也是仙风道骨。
主角的设定和表演都非常棒。
此外影片的色彩厚重,温暖让人感到很舒服。
蒙语对白的设定也让人感到很真实的蒙元历史感。
剧情真的太弱,挺遗憾的。
PS:本片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表现瘟疫横行,倒下了几个成吉思汗的侍卫,其中一个是纳牙阿。。。
主创太不了解蒙元,找个阿猫阿狗都行啊,为什么偏偏是纳牙,要知道这哥们在史实中可是货到了蒙哥时期啊,据说享年120.。。
四星完全是给宏大的场面,摄影,美术,还有图们老师。
成吉思汗和忽兰演的很好,耿乐演的那个将军也不错。
其他人就是普通电视剧水准。
就剧情来说只能两星,特别是结尾,真是令人无语。
但国产片能涉及这个题材,场面还拍得很有大片气质,我觉得应该鼓励一下。
感觉这是一部很可惜电影,场面和剧情是割裂的。
算是山东商业电影排头兵吧,炮灰很正常
其实还不错了 不过丘处机真去过内蒙么....从山东去内蒙忒远了
题材相当好,丘处机演员也不错,拍白瞎了。
奋勇杀敌,攻城掠地,是大英雄。悲悯天下,体恤众生,是大智慧。杀可以树立威信,不杀亦可建口碑。打天下靠武勇,治天下需智谋。
30000多里路 只为一言止杀 摄影有杜可风的痕迹 可惜没有那么浪
不就讲个不杀的故事么,看的快睡着了,即使李小冉也拯救不了这个电影了!
豆瓣评分真不准 不要胡乱打分……
立意甚高,技巧不足。道家讲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味止杀,拘泥于当下生,放任长远亡
烂
应该让金胖子来看看;《我的公主》里面的坏女人看到一半才认出来;徒弟怎么感觉不像好人呢?~·~
心比天高,拍得不好
制作精良,就是比较平。
拍的很不错哦
丘道长道行还是不够,能劝蒙古人止杀,但没办法清理门户
能拍出这么烂的片真不容易
余少群死了之后好看多了
非主流
丘处机的西游记。
有心无力
2013.26.台词和演员都太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