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金向怡
主演:陈雅狄,吴天园,高铣莛,田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温州方言年份:2025
简介:摄影师万叶从法国回到阔别多年故乡,昔日恋人阿胜与闺蜜阿北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万叶的到来,让三个人的生活和情感都逐渐微妙了起来。与此同时,万叶偶遇想要前往法国寻梦小镇姑娘小虎,在一座叫“海豚屿”的小岛上,两人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详细 >
演员表演得太尬了,这是在干什么……三位一体的设定有点意思,反正一个假装潇洒一个假装天真一个假装沧桑,在一个水城小镇演了一出舞台剧,说故作哲理的台词拍故作文艺的镜头,一会想出国,一会三角恋,一会杀死老人一会海边拍照一会拆钉子户一个比一个尬不过换个角度想可能这部作品就是想表达一种像在亚热带溺水一样出去却从来没有真正出去的迷幻吧……好在看的是映后场,导演给人一种独特的笨笨 通透又坦诚,很好玩。创作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会有很多意外,更改,和预期不同,衰老,最后带上一点坚持。这些东西加一星吧
归来的流亡。
有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也是挺无助的,为什么新年第一部院线是这部……
2025年的第一场电影和路演。喜欢小虎这个角色的存在和表达。她像是万叶的过去,或是将来,又像是仍然留存在万叶体内的一部分。而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女性,是千千万万的人,是我,是你,是我们。以及,感谢导演和破圈带来的很好的映后。
导演大概率是锡兰粉丝。表演状态和台词写作问题都比较明显,单场戏学生味太重了(每场跟法语、法国相关的戏都尬到脚趾抓地,现在的年轻导演是已经写不出有生活气息的台词和小镇青年角色了吗?),“拍照”的概念跟那些长镜头调度一起变成了花架子,不论是剧作还是影像风格都没看出什么成型的整体思路来,导演如果把那些细碎的情绪和感悟做成essay film,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有点像个论文的交付作业。整体上现实感不够强、诗意又不够重
完全没看懂,想过来看看到底是讲的什么,住在倒闭的游戏厅,女青年打游戏机,蚊帐里面抠脚。
蛮好啊
一条大河波浪宽。
文青非要把自己活的这么拧巴。
影像是值得票价的,不光拍摄质量,拍摄的进程也记录了一些温州基建的变迁。本来希望这是一个只讲生活状态鲜有价值输出的影片,可掺杂了过多想表达的内容,导演也是这么说的。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作品。
开始以为是福建,原来是温州,果然是女导演拍的,
和温州和法国都没什么关系
两星半文艺片,不是很好看。这部电影缺乏观众视角,甚至为了抒情,放弃了很多关键线索,人物动机和行为并不能完全支撑故事发展,很难让观众共情。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好地展示电影主旨,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描绘太单薄了,似乎只有感伤这份情绪,没有感伤的源头,很空洞。但也有一些优点,个别镜头是有美感的,能够触动人的,这可能和导演的摄影经历有关。
碰瓷玩偶之家,碰瓷小城之春,演技和台词之尴尬,内核表达之无力,还浪费胶片哈哈哈哈
看过~
导演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拍的是啥吧,叙事很混乱,其实两个女主角一起出去拍照的很多镜头都是挺不错的,就是导演想把啥都塞进来,真是可惜了
让这样的电影存在下去,活下去,有更多的推广。中国电影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1.5//温州确实只适合拍摄当下的故事 城市的变化太快 想要找些过去的痕迹都很费劲 叙事的物理空间本身就脆弱不堪且不要提其承载力了//另外想要表现方言特色的话更难 十里不同音 早年的人口流动使得一些老人家的口音都不一定正 年轻人更是稀碎 温州话讲不讲得来都是问题 台词不过肢体和表情也会别扭 简直就像默片演员进入有声片年代 既张不开嘴也动不了手//这七里八乡的杂乱口音 听着实在是太别扭了 很多时候都想不会讲不要硬讲 硬讲不如别讲 台词写得也过于书面 温州方言的口语性被消磨了很多很多//但 一定还是会想拍的 温州多有意思啊 一个同时浓缩了几个时代的小小城市 通达又闭塞 矛盾还平衡//多说句不好听的 穆穆的散装外路子温州话都比这里的口音听起来要正一些
老套做作的桥段堆叠,空洞散乱的情节铺陈,突兀怪异的情绪表达… 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的用乐清话机械般照本宣科的普通话台词,让导演那副高高在上的透过相机滤镜俯视故乡的装逼姿态彻底坍台。 PS:台词对话让温州人看得真特么尬…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演员表演得太尬了,这是在干什么……三位一体的设定有点意思,反正一个假装潇洒一个假装天真一个假装沧桑,在一个水城小镇演了一出舞台剧,说故作哲理的台词拍故作文艺的镜头,一会想出国,一会三角恋,一会杀死老人一会海边拍照一会拆钉子户一个比一个尬不过换个角度想可能这部作品就是想表达一种像在亚热带溺水一样出去却从来没有真正出去的迷幻吧……好在看的是映后场,导演给人一种独特的笨笨 通透又坦诚,很好玩。创作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会有很多意外,更改,和预期不同,衰老,最后带上一点坚持。这些东西加一星吧
归来的流亡。
有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也是挺无助的,为什么新年第一部院线是这部……
2025年的第一场电影和路演。喜欢小虎这个角色的存在和表达。她像是万叶的过去,或是将来,又像是仍然留存在万叶体内的一部分。而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女性,是千千万万的人,是我,是你,是我们。以及,感谢导演和破圈带来的很好的映后。
导演大概率是锡兰粉丝。表演状态和台词写作问题都比较明显,单场戏学生味太重了(每场跟法语、法国相关的戏都尬到脚趾抓地,现在的年轻导演是已经写不出有生活气息的台词和小镇青年角色了吗?),“拍照”的概念跟那些长镜头调度一起变成了花架子,不论是剧作还是影像风格都没看出什么成型的整体思路来,导演如果把那些细碎的情绪和感悟做成essay film,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有点像个论文的交付作业。整体上现实感不够强、诗意又不够重
完全没看懂,想过来看看到底是讲的什么,住在倒闭的游戏厅,女青年打游戏机,蚊帐里面抠脚。
蛮好啊
一条大河波浪宽。
文青非要把自己活的这么拧巴。
影像是值得票价的,不光拍摄质量,拍摄的进程也记录了一些温州基建的变迁。本来希望这是一个只讲生活状态鲜有价值输出的影片,可掺杂了过多想表达的内容,导演也是这么说的。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作品。
开始以为是福建,原来是温州,果然是女导演拍的,
和温州和法国都没什么关系
两星半文艺片,不是很好看。这部电影缺乏观众视角,甚至为了抒情,放弃了很多关键线索,人物动机和行为并不能完全支撑故事发展,很难让观众共情。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好地展示电影主旨,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描绘太单薄了,似乎只有感伤这份情绪,没有感伤的源头,很空洞。但也有一些优点,个别镜头是有美感的,能够触动人的,这可能和导演的摄影经历有关。
碰瓷玩偶之家,碰瓷小城之春,演技和台词之尴尬,内核表达之无力,还浪费胶片哈哈哈哈
看过~
导演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拍的是啥吧,叙事很混乱,其实两个女主角一起出去拍照的很多镜头都是挺不错的,就是导演想把啥都塞进来,真是可惜了
让这样的电影存在下去,活下去,有更多的推广。中国电影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1.5//温州确实只适合拍摄当下的故事 城市的变化太快 想要找些过去的痕迹都很费劲 叙事的物理空间本身就脆弱不堪且不要提其承载力了//另外想要表现方言特色的话更难 十里不同音 早年的人口流动使得一些老人家的口音都不一定正 年轻人更是稀碎 温州话讲不讲得来都是问题 台词不过肢体和表情也会别扭 简直就像默片演员进入有声片年代 既张不开嘴也动不了手//这七里八乡的杂乱口音 听着实在是太别扭了 很多时候都想不会讲不要硬讲 硬讲不如别讲 台词写得也过于书面 温州方言的口语性被消磨了很多很多//但 一定还是会想拍的 温州多有意思啊 一个同时浓缩了几个时代的小小城市 通达又闭塞 矛盾还平衡//多说句不好听的 穆穆的散装外路子温州话都比这里的口音听起来要正一些
老套做作的桥段堆叠,空洞散乱的情节铺陈,突兀怪异的情绪表达… 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的用乐清话机械般照本宣科的普通话台词,让导演那副高高在上的透过相机滤镜俯视故乡的装逼姿态彻底坍台。 PS:台词对话让温州人看得真特么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