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电影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在回响曾经反复喜欢听的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挨过无能为力的年纪,我一定要拥有你。
”遗憾的是,现实里,很多人都是挨过无能为力的年纪,却不知不觉弄丢了你。
异地恋真的很难,这份艰难恐怕只有经历过异地恋的人才能明白。
这部电影很真实的描绘出了异地恋男女之间的爱与忧,那种辗转反侧的感觉也令我感同身受。
那种细腻的感觉,像又谈了一遍难熬的异地恋一样。
就像赵一一在电影里说的那样:“就因为异地,打字没有语气,电话没有表情,开心了没法跟你分享,难过了也不敢跟你说。
”乔乔对许嘉树说:“你错过了太多不同时期的赵一一了。
”感谢电影里没有撒狗血的剧情,暗恋赵一一的吉他社社长也没有乘人之危搞事情,没有出轨男,没有手撕小三,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桥段,没有那么多戏剧性的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异地恋的生活点滴,很琐碎又很真实。
正是这些琐碎的生活,构成了那么多年分隔两地的恋情。
大学时候异地恋,可以在熄灯后的走道上悄声地煲电话粥到很晚,和赵一一一样,一个人拿着手机哭,拿着手机笑,那些错过的不同时期的彼此,只能讲给对方听。
距离剥夺了两个人之间的安全感,拿着手机焦灼地等待,信息回复慢了就要开始胡乱地猜想,有时候真的不知道,究竟是在跟手机另一边的人谈恋爱,还是在跟手机谈恋爱。
和许嘉树一样,也曾收集过许多张火车票,岁月流逝了,但那些过期的火车票,却成为了青春里炙热地爱过的证据。
电影里赵一一虽然一直是比较依赖对方的一方,可是她的行为却是更显成熟的一方。
和许嘉树闹矛盾,室友说谁先主动谁就输了,但赵一一却说小孩子才玩冷战,于是直接买了票去找他。
知道许嘉树为了自己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她不声不响独自离开,好让他去追逐他的梦想,她说:“好的爱情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而她不想成为那个阻止他变好的人。
但,她无比感谢许嘉树选择了她,两个人为彼此着想,成全彼此的这份心意,除了“爱”别无其他言语可以概括。
在没有对方陪伴的日子里,学会独立是异地恋的必修课。
于是我们看到后来的赵一一,她的世界里不再只有许嘉树,那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孩,慢慢地开始独当一面,自己换灯泡、独自加班到深夜、犯病了自己住院……当所有的事情都让我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忍受一切。
这大概就是支撑起异地恋的全部动力,这动力并不高深,仅仅是因为真的喜欢你而已。
许嘉树站在冰湖里喊道:“赵一一,你不要轻易放弃好吗?
”赵一一流着泪笑着,眼前的这个人是自己拿整个青春去爱的人,又怎么舍得轻易放弃。
可是,熬过异地恋真的就是一辈子了吗?
未必!
结束还算纯粹的学生时期步入正式的成人社会,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但,正是因为没有放弃,才会有后面的开始。
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已经是爱情里的勇士,因为他们不但接受了距离,还打败了距离。
闺蜜乔乔也是因为看到赵一一的勇敢才让患得患失的她终于向喜欢的人踏出了第一步。
青春里的爱情之所以美好,大概是因为那时的我们还不会衡量得失、权衡利弊,还没有那么多的计较,喜欢了就是喜欢了,全世界也阻挡不了我喜欢你。
乔乔说:“坚持爱一个人又怎么是错呢?
”明明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怎么走着走着就忘了呢?
忘了这么纯粹又热烈地爱着的青春多么憨傻又多么可爱。
“五岁的时候,你可以为一只蝴蝶,而跑到一公里外的水稻田。
十岁的时候你可以为一个冰淇淋,问遍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岁的时候,你可以为喜欢的人飞去陌生的城市。
但二十七岁时候的你,为了生活随便找了份工作,打算和一个陌生人过。
你说,树下有块石头还跑去看海干嘛?
”可我,明明想念的是海啊!
许嘉树、赵一一,你们真的很棒,你们没有怯懦,没有服输,坚守了初心,你们要加油哦,希望你们挨过了无能为力的年纪,真的可以拥有彼此。
至于那些没有熬过就在半路走失的我们,青春虽充满遗憾,但还好能在电影里得到成全!
。
男主清北医学院,女主华东新闻系,我以为学生时代会是他们今后爱情和事业的铺垫……结果我等到结尾二十分钟只是看到了北京到波士顿的距离(医生和新闻工作者的完美结合居然不放格局!!!!
)女主一直为了爱情追逐着男主,把他奉做光,从厦门到北京——他逃,她追,ta插翅难飞男主为了能跟女主打破异地恋放弃了全系唯一出国交流名额(清北交流名额给一个恋爱脑还只有一个很扯,但是介于它是个爱情烂片咱原谅)男主不跟女主家人商量就拒绝了前途,女主看见男主放弃了名额扭头就跑给他自由(真是伟大爱情我是搞笑女我不李姐)…………女主阑尾穿孔腹膜炎男主回国照顾她…这种类型的剧就非得生病吗???
我现在距离影片放映结束还有十分钟……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有意义的画面了……任敏很好看,能不能给她配个配音……辛云来演《五个扑水的少年》的时候,一个勇敢、懦弱的普通人跃然,但是在这里只能看见一个呆滞、臃肿的男的。
观影感不好可能还因为我的眼睛被深深的绿光刺痛
疫情闹得我没法离渝,前些天老方用七次核酸换来了我俩的重庆相聚。
五一档没啥好片儿,我俩就挑了个应景的去看,《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虽然我们不是青春片的适用人群,但异地恋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不过也因为不是青春校园恋爱的当事人,所以看这部电影多少还是有点格格不入。
看了十分钟我和老方就开始抖腿、跷二郎腿、东张西望直呼想走但又可惜八十块钱的票钱,看了一个小时我就让她把她已经盘了好一会儿的珠子借我盘盘。
抛开演员的因素,单说剧情,非常浅薄,虽然说呈现了一些比较真实的内容,比如手机不离手,比如会视奸对方的微博列表(我承认我俩在一起之处我翻遍了她的关注和点赞),比如千里迢迢向对方奔走,见个小面如过大年。
这些是大多数异地恋人群的真实状态,但仅仅呈现这些东西博君一笑,很对不起异地恋这个值得深挖的话题。
异地恋并不罕见,相反,在疫情时代,它成了一个更有普遍性的恋爱形态,而我个人认为,校园爱情里的异地恋算是最轻的,因为校园爱情本质上是被家庭和校园共同呵护着的一种爱情,没有那么多现实的物质的雨打风吹,这种爱情享受着特殊年龄阶段的特殊优待,不是说它不好,只是说它面临的实际困难相对较少,经营这种关系的逻辑也相对简单。
因此,这部影片一开始挑中了这个群体作为主角,也注定难以呈现更多深层的、尖锐的内涵。
学生嘛,校园生活有多姿多彩的一面,但称不上复杂,尤其是双方都是学生时,日子都过得大同小异,时间久了能分享给彼此的新东西慢慢就少之又少了。
当然了,需要工作和养家糊口的人同样逃不开这种定律,就算是朝夕相处也是如此,爱情的自然规律就是如此。
从这部影片来说的话,一北一南的一对情侣这个见面频率真不算低了,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克服的,单就我和我所能接触到的同龄人而言,频繁地跨越2166公里的距离其实挺不现实的,这种不现实的成分一旦出现,这青春片儿就难逃过于梦幻的窠臼,更别提影片尾段男主角直接跨越太平洋出现在女主角的病床前了,离谱不离谱啊。
其实对这部电影加以评价不是我最想说的,一部青春爱情题材的商业片本就没有太多高明可言,我更多还是对异地恋和如何经营异地的感情比较有感触。
我对异地恋的态度是“不喜欢”,而不是“讨厌”。
谁不想每天睁眼闭眼心爱的人都在身边呢?
谁不想在共处的时光里认识彼此呢?
可惜没办法呀,为了学业,为了生计,为了共同的未来有更远大的前程,异地不就是一时的、最好的权宜之策吗。
认识清楚这一点再去审视异地这种状态,很有必要,带着埋怨的心理去参与异地恋,自己会不快活,感情也会受影响。
我觉得异地恋最好的状态是,时时刻刻把对对方的依恋放在心上,然后在自己的这一方天地里尽全力享受物理意义上的单身生活。
电影里,女主角做到了前者,没做到后者,所以她自己的生活质量打折了,身边的朋友也提醒她你这样做是会消磨他的好感的。
这没什么可批判的,为自己的爱人上头没错,只是不该为了在对方心目中保持优越性而去丰富生活、提升自身,应该是为了自己去做这些事。
当你好好爱自己,你的魅力就会无限大,距离是不会隔绝这种魅力的。
不管是不是异地,恋爱想进行得好,都需要两个人一起、在自己的节奏里变得更好。
客观地来说,异地的状态其实有益于我更好地自律,有益于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来安排生活,两个人凑一堆儿那肯定是只想当连体婴儿,只想花天酒地寻欢至上。
有一天结束异地,两个人终于开始共同生活了,也还需要磨合一阵子才能找到两个人都能舒舒服服做好各自事的状态。
异地恋最怕作,最怕藏着掖着不明说,如果是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坦诚相待一点儿都不难。
我的紧张、不安、难堪,我的小小得意、功成名就,我都想明明白白告诉你,我在你面前不需要在屏幕那一端维持哪门子人设,同理,你的开心我也开心,你的麻烦我也陪你焦虑。
所以看到女主角玩那些降低联系频次以增强神秘感的小把戏时,真是感觉幼稚无聊得要死,既然是恋爱,就得把对方的心理感受当作自己的来呵护。
两个人天各一方已经难免寂寞,怎么能让ta在我这里感到被忽视或轻视。
异地最让人遗憾和心痛的是什么呢?
是美好无法实在地共享,是ta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在身边。
这些疼都是在一个个生活的碎片里发生的,是一瞬间看着天上的云、听见溪水的潺潺,心想,“你在该多好”;是一个人咽下生活的苦,想靠在ta肩膀上痛哭一场却不能够,只能自己做自己强大的后盾。
异地恋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情绪的传达必须有声色的承载才足够有力,异地恋有太多稀碎的伤心和疲惫,藏得深浅不一的忧愁。
以上对异地恋的感想,全部是基于双方都百分之百的灵肉忠诚,忠诚是爱情的第一守则,很多异地恋不是输给了距离,而是输给了动摇。
如果要讲述异地恋的故事,我想戍边的战士和军嫂,列车员和检修员,或者某一方为了挣钱养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另一方留驻在原地照顾好后方,都更加值得挖掘,青春故事值得尊重,但这部电影这样讲述,真让人难受。
只看了二十分钟,真的尬到我原地扣脚趾,不这几个演员真的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意料之中的拉胯到离谱。
中国难道真的没有演技好的演员吗,因为有各种限制导致电影辣鸡我忍了,演员为什么也可以这么差,爱情片既拍不出隔壁韩国的狗血与虐恋,也拍不出隔壁日本的温情与唯美,中国的青春爱情片有代表作吗,好像没有吧。
只能说真的很一般,像白开水一样,电影全程都是打着“异地恋”的口号在拍,只能说是为了异地而异地,更多像是在创造一个为大家编织的童话,女主恋爱脑,前面还宣言世界不能只有许嘉树,更让人奇怪的是李唐连续复读两年,只为考上乔乔的大学,两个闺蜜吵架那点真的很尴尬,塑料姐妹花,然后女主摔了两人又和好,女主不像摔了腿,更像摔了脑袋,直接幡然醒悟,乔乔也变得突然勇敢,更离谱的是爱情的力量,以前投不中的球一下就中九个,乔乔直接表白…片中只有一段话让我思考“打败距离和接受距离那一个更勇敢呢”“许嘉树,你居然放弃了系里唯一的出国名额”能拍出更没有水准的东西吗?
强行煽情的戏份有意思吗?
然后画面一黑来个一年后,然后以女主独白的口吻讲心灵鸡汤,渴望来个主旨升华,拍的既不现实又不梦幻,女主突然阑尾炎手术,男主回国“这不是梦…你捏捏我的脸”烂片中的烂,看完你完全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这电影能破亿,只能归功人口基数大!
这不是没有异地过,就不能感同身受,我相信人是因为能共情…这部片子就只能让你尴尬😅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翻出来一条很多年前的朋友圈。
当时也正处在一段异地恋之中,男朋友给我发消息说:我在你楼下。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看到朋友圈的那一刻,好像又短暂地变回了当初那个扔下电脑,飞奔着下楼,心情雀跃到不行的女孩子。
异地恋真的太不容易了。
每一次见面都弥足珍贵。
为了能和许嘉树多几次相见,赵一一每天忙忙碌碌打不同的工,工资和生活费都变成了一张张车票。
厦门到北京的普快列车,二十多小时的路程,花朵般娇滴滴的女孩子,没有卧铺,硬座居然也能将就。
幸运的是,这种付出不是单向的。
后来的许嘉树为了照顾手术后的赵一一,果断请假回国。
为了多请三五天假,这个清秀美好的男孩子躲在夜色里抽烟,窗台的烟头里是数不清的无奈与愁思。
有人坐长时间的硬座,有人搭红眼航班,有人买站票,自己带一个小马扎坐在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摇摇晃晃地颠到喜欢的人所在的城市。
大概每个异地恋人都会有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一摞摞的火车票,高铁票或是飞机票,也装着“我向你奔赴而来”的决心与欢喜。
因为无法时常见面,牵手、拥抱、接吻这些恋爱中的常规操作,对于处在异地恋中的情侣们来说,无疑是奢侈品。
很喜欢电影里许嘉树第一次亲吻赵一一的片段。
漫天大雪,女孩子闭眼许愿。
许嘉树惴惴不安地靠近,飞快地啄了一下赵一一的嘴唇。
被偷亲的人起初是怔愣了片刻,回过神来的反应是拿手捂住自己的脸,跑开。
这是跨越了两千公里的亲吻,是穿越了青涩岁月的亲吻,是熬过了日夜思念的亲吻,有那么一点忐忑,有那么一点羞涩,像是有人拿着泡泡机向屏幕外的人发射粉色爱心,不咧嘴笑是不可能的。
异地恋当然也很痛苦。
短暂的相聚之后通常要面临漫长的分离。
赵一一和许嘉树第一次分开是各自奔赴大学所在的城市。
两个人搭乘不同方向的火车离开福州,赵一一哭着扒在车窗上说,我好想再抱你一下。
火车开动了,他们在车厢里疯狂奔跑,只为再多看对方一眼。
能想象,日后片子上了各大影视平台,一定会有弹幕在这个时候说,太假了,哪有两列正好在同一站台同一时间出发的火车啊?
或者是,要不要这么夸张啊,又不是生离死别再也见不到了。
确实,电影把场景戏剧化了,但情绪不会是假的。
我试过坐高铁离开北京的时候,靠在窗口哭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
感觉自己是偶像剧里的悲情女主角,实际不过是还要再隔几个月才能见到异地恋的男朋友。
这样说出来挺好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分离带来的痛苦在那个年纪那个场景下是真实存在的。
旁人看着矫情,而异地恋的人不在乎旁人怎么看,他们只顾埋首在自己的难过里。
关于异地恋的痛苦,还有一段经典的句子。
“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
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我爱你,却给不到你想要的陪伴。
”异地恋的人好像同时生活在两个城市,手机上的天气APP默认有两个城市,熟知这两个城市的大部分景点、路线。
可即便是知道另一个城市的天气和路线,也没办法赶到对方的身边及时地撑起一把伞。
就像片子里的下雨天,赵一一困在图书馆的时候,是吉他社的社长给了她一把伞。
就像当初的我,加班到深夜的时候,是同事顺路送我回家。
男朋友说,本来男生送你回家,我应该不高兴的。
但我现在却只能感激有他送你回家。
就有一些无可奈何的痛苦。
好在片子不是狗血走向,不然这个对赵一一有些好感的学长又要给这段异地恋带来新的痛苦了。
虽然异地恋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不得不说,异地恋也可以很美好。
《小王子》里的小狐狸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异地恋的人们,约定了一个见面的日子,那么临近这个日子的那些天,都是快活的。
买票、准备行李、商量见面之后的活动、提前订下旅店,在心里倒计时出发的日子,每一件小事都洋溢着无法言喻的幸福感。
奔赴对方的路上,窗外的风景从小桥流水到白雪皑皑,从我生活的南方到有你在的北方,车子每开一公里,我就离你近一公里。
直到火车停下,在出站口看到张开双臂等着拥我入怀的你。
赵一一和许嘉树在车站的每一次拥抱都是奔跑着撞上去的。
真的,如果是不远千里前来相见的人,用走的是来不及的。
不见面的时候也有同频的浪漫。
两个人一起按下开始键看同一部电影,捧着电脑和屏幕里的对方一起跳一支舞,当然最浪漫的还是两个人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问的是你听过最可爱的表白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没什么印象深刻的。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想去答一下——异地恋的情侣,女孩子哭着想要放弃的时候,男孩子跑到结着厚厚冰层的湖面上画了一个房子,站在房子里对女孩子说,别放弃好吗?
我想给你一个家。
又有童趣又有真心。
影片的尾声,许嘉树中断了美国的研究,跑过青春的坐席,穿越时间的回廊,跑向赵一一。
赵一一接到电话,丢下聚餐的同事们,跑向许嘉树。
两个人最终相拥在一起。
好喜欢这种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啊。
这世界上最最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奔跑着去到喜欢的人身边。
然后牵手,然后拥抱,然后亲吻,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诉说想念。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看完之后思绪万千,回忆起以前的种种才让人难受,分别及重逢的一幕幕像极了以前的我,可惜最终无疾而终。
电影结局是好的,而我们很多被现实打败,女主和男主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这一次你选择了我,就够了,男主把唯一出国留学的名额放弃了,被狠狠戳到。
异地恋多少被不信任而打败,是真的熬过时间和距离就是一生吗,也许是的,也希望是的。
朝阳的电影院关了,为了看《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大半夜我跑到亦庄的电影院去看。
坐到电影院,看到中场,我深深觉得,每个经历过异地恋的人都能够从电影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得到共鸣。
并且,大半夜跨城来看电影,这不就和若干年前的异地恋一样吗?
异地恋和半夜有关:会为了半夜一个没有接通的电话寝食不安,会为了赶一班便宜的绿皮火车半夜蹲火车站,站一整夜,会和他哭和他笑着打电话从半夜到天亮,也会为短暂的相聚开心得半夜都不肯睡。
异地恋和白天有关:会觉得相聚的时光好短暂,也觉得分离的每一天都过得那么慢,总希望时间再长一点,更有时期盼时间再短一点。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甚至给了我一点错觉,希望片子里甜蜜相聚的时刻再长一点,痛苦时分再短一些,希望男二女二再多给他们多一些考验。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它做到了,它写出了,异地恋是多么的痛苦和难熬,又是多么的甜蜜温暖。
它有心动:赵一一(任敏 饰)开场的OS就是:三年了,在我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和许嘉树(辛云来 饰)勉强超过了10句话。
但就在这样的三年单相思背后,是许嘉树也喜欢了赵一一三年。
还好,是许嘉树先表白了。
它也有温暖:赵一一在雨中独自望天,许嘉树在美国街头挨打,都可以总结为:你不在我身边的日子。
赵一一有人撑伞,但她很坚定,许嘉树放弃出国,他也很坚定。
其实这背后都是很危机的时刻。
如果赵一一为那个撑伞的人有一丝心动了呢?
许嘉树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放弃死守了呢?
这是无数异地恋最常面对的危机,也常常没人能做到解决它,跨过它,抵住诱惑,坚守爱情。
但赵一一和许嘉树做到了,即使也会有赵一一给男友的惊喜变惊吓(不剧透了,但很经典很气人!
),但许嘉树心里想的始终是:我要在北京给你一个家。
想说一场印象深刻的戏,赵一一生病住院,没想到许嘉树竟然从美国赶回来了。
许嘉树照顾她,两人一起买菜,做饭,洗衣,一一却听到许嘉树需要请假的电话。
一天夜里,两人散步,却各怀心事。
那是一个长镜头,赵一一挽着许嘉树,两人从什么都没有说,到四目相对。
两个演员的眼神都很到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一个想留,却很难留,一个想让他走,却放不下舍不得。
这段夜路似乎没有尽头,心事却还是让两人停下了。
终于要直面这个问题,赵一一让许嘉树回美国,“和你在一起的每一秒都是倒计时”,“这几天我们就像老夫老妻一样”“我怕自己会习惯这种感觉”,赵一一的每一句话,都敲在许嘉树心里,也击打着观众的心。
是啊,每一对异地恋的情侣,都流过无数眼泪,也做过无数抉择,更挑战过无数尝试。
有些成功,更有些失败。
失败真的只是距离上的吗?
如果有心,距离会是问题吗?
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异地恋本就是一道误解的题。
赵一一和许嘉树,在这个夜晚的路口,到了这道题最难解的步骤,是放弃不解,直接下一道,还是继续攻克?
两人的眼神有游移闪烁,也似乎有坚定不移,他们该不该走下去?
(具体的不多剧透,只是在这里夸一下两个人这一场演得非常好) 再说说这部剧的服化道和场景,是我非常喜欢的。
许嘉树总是穿着非常干净的T恤,就像邻家大男孩一样。
印象最深的除了校服,其实是一场“分手戏”。
赵一一知道许嘉树为了自己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她决定离开。
许嘉树和赵一一隔空打电话哭泣,许嘉树身穿一件蓝色T恤,站在雨中的树下流眼泪。
那件衣服非常干净平整,即使是特写的考验下,也能透出这个男孩的清爽无暇。
所以那一刻通过这些服化道,让我对许嘉树有信心,他是从骨子里就很纯的男孩,他会为了赵一一不离不弃。
还有两个人临时租住的小屋,一切维持着老房子的装饰,软装从简,“只要有个窝”就好的感觉。
那间小屋的布置和氛围,让每一对异地恋情侣看了都会有共鸣:我们清贫但很相爱。
从电影院出来,就像曾经从火车站出来时一样,夜里的风很冷,你在等车。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也再不会异地恋,多近都不会,因为世间只有一个许嘉树,而每个赵一一不一定足够幸运找到他。
异地恋的痛苦只有真正的体会才能刻骨铭心时刻想念 只是见不到偶尔担心 却又赶不到总是错过不好意思对不起时间长了再深的感情也会消失不要打着热度的话题做着不符合的事情那样只会更深一步的走入深渊煽情的片子看多了也会阈值上升不要总把观众当成以前能看一部剧一场电影都会开心的恨不得上天的曾经的人了观众都成长了为什么编剧和导演还在原地踏步
我也真的真的讨厌异地恋!
因为距离产生的怀疑、担心、与现实生活脱轨、失去自我、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锤,报喜不报忧种种异地恋的经典戏码都在电影里出现了个遍。
然而电影里从矛盾产生到解决也不过短短几分钟,他们见个面似乎很容易,拥抱一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现实里一个人不开心时每分每秒都是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她的情绪,像在心上戳了个洞,一直一直在流血,即使某些时间因为忙碌,洞被堵住了,但在闲下来的那一瞬间,便会像洪水决堤一样,情绪从四面八方涌来,一个人势单力孤地站在中间根本动弹不得。
现实里见面,拥抱都不会来得那么快那么及时。
现实里异地恋的孤独存在在六年里的每分每秒,看着其他情侣牵手散步的时候,看着其他人下班有人来接的时候,一个人在出租里吃着粗制滥造的外卖的时候,一个人受伤就医的时候…现实生活是唯一能让人从异地恋的孤独中抽身出来的地方。
一个人越是沉浸于手机里的对方,一旦对方沉默或者忽视你,你就失去了唯一的精神依靠。
孤独的感觉会愈发明显于是就会愈发依赖对方,如此一来便成了失去自我的恶性循环。
而且还会让对方觉得得到关心和爱是如此轻易,对你努力付出的感情也会慢慢变得不珍惜。
我很难认同这样的行为。
反观另一方可能是个现实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也许投身学业,也许交到很多有趣的朋友,那给异地恋的另一半又是怎样的地位呢?
这样会不会感情变得越来越淡,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我一样也不能认同。
觉得男生从美国回来,两人沉默地在街上散步的片段似曾相识。
地理位置的相近并不能消弭两人心间的距离。
也许有千言万语难以开口,不知从何说起,那便不如沉默。
已经在彼此的生活里消失那么久了,又该如何重新融合入?
看不到希望的异地恋有两种,第一种,看不到异地恋的时间的尽头,大学异地四年,也许考研…个自都想倾尽所能去最好的地方,成为更好的自己,那其实也很难由人掌控让两个人考到一起去,读研又三年,那读研之后呢?
工作可以在同一个城市吗?
如此种种的关乎个人前途和两人爱情未来的抉择,到底要如何平衡呢?
第二种,和谈恋爱的对象看不到希望,主要表现为不论一方在这边如何开心或悲伤,隔着屏幕对面像一潭死水,投进石子甚至都激不起一点点水花。
每天面对这样的人也很难有想继续下去的希望吧…电影的最后两个人各有成长也为了爱情各有让步,终成正果。
看此电影的我在一年零一个月前结束了自己三年的异地恋。
六年异地,HE结局,我愿称为非典型异地恋…回头来看,它对正在经历异地恋的人们没有任何借鉴意义,对经历过异地恋的人们没有任何鼓舞其重新接受异地恋的作用!
本异地恋人很讨厌这种卖情怀消费异地恋的,可以说略有缺憾但是我们并不惨。这个年纪不是只有情情爱爱,大家有各自丰富的精神世界,有莽撞的事业心,独立努力共同进步,不见得比天天粘在一起的情侣差。说实话有时我还会感谢异地恋让人不至于沉迷温柔乡,享受爱情的同时还不算虚度青春,我相信真正合适的人经得起考验。所以这电影,讨厌异地恋你还不如拍一部讨厌新冠肺炎的电影有内容。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片尾曲又好听,只是男三号的戏份有点尬。
这名字看得都无语
是真的难看,任敏台词黏黏糊糊,我恨疫情
装腔作势,忸怩作态,一言不合就拍mv,浓浓的咖喱味儿!除了打情骂俏就是视奸别人微博,没别的事干了,矫情到每一秒都如坐针毡。
emmm拍的啥玩意…感觉像婚礼视频,不像是电影…
距离之于爱情,就像风之于火,它吹熄那些微弱的,助长那些强烈的。对不起,我就是知道你说的那些话是对的,才故意说那些话气你的,你这么爱我,怎么可能是自私的人呢。平行世界里他们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点点滴滴,两边的场景又组成一幅和谐画面,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用文字温暖彼此,代替无法靠近的真实温度。
年轻的时候,爱情就是有很多惊心动魄,别人可能不理解,长大后的自己看起来觉得幼稚。但是那就是青春啊,也欢喜也怅惘,青春是一本不忍猝读的书。
挺好的呀,我好喜欢!!青春校园恋爱电影就应该这样啊!够甜he,我喜欢。
光线很努力找了个差异化角度,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让人动容的细节,失之浮光掠影。另,任敏的声音有点跳脱。
原来这就叫花钱买罪受
异地恋是个挺好的社交网络话题,片中分屏表现异地恋情侣同步生活那段挺好看,虽然不是原创创意吧,是电影向短视频学习的一个例子。时差党开着视频陪伴入睡、再坚持一下好吗等台词、悄悄关注潜在情敌也很真实,也展现了通讯方式的进步。但很多戏份还是太疼痛青春了,逻辑性不强。任敏别再演青春片了,挺好一苗子,上综艺被捧那么高,结果演员路越走越窄,这部里捏着嗓子说话装嫩好难受。辛云来简直是一根木头,哭戏演技堪称车祸现场,学渣女主为什么会喜欢他也没交代。这部里反倒是四番的周雨彤状态比较自然,角色也讨喜。陈宥维粉丝省省力气吧,他在这里戏份极少。
全程尿点,非常无聊无起伏的剧情,还剩半小时,我已经在倒数了
一部小甜片,也混杂着柠檬样的酸。中年人如我一边看一边恨恨感慨:这该死的甜腻的爱情。几个年轻演员都完成了角色属性,任敏的娇俏灵气小可人,辛云来的沉稳内敛和踏实感,周雨彤碎碎念的狗头军师式情感知心大姐姐,没有感觉任何违和。不讲述人生大道理,只有爱侣间细腻琐碎的日常小事,但谁说不是人生大事呢,毕竟张爱玲说,“年轻人以为三年五载就是一辈子”呐。
男女主演技都太显青涩,情节也很流水账,但胜在诸多细节都真实到离谱,会很有带入感。朋友推荐看的,说看哭了,本来想看完嘲笑她这么烂的电影都能看哭,万万没想到自己看到最后也哭得稀里哗啦的。所以,这么烂的电影我为什么还能看哭啊?
顾森西和易遥在一起了呗~辛云来特别适合这种学习好的傻直男~男二有种别样的帅气~好喜欢周雨彤演戏呀~
五一档没撤片的青爱情电影,光线传媒流水线的青春电影。这次真的不错,不狗血,满满的狗粮,甜分简直超标,辛云来和任敏二搭,弥补了悲伤逆流成河的遗憾,这次不只是顾森西和易遥,这一次也是林嘉树和赵一一啊
明明还行啊。。以前有车祸有自杀有堕胎的青春片说太矫情做作,年纪大的演员演青春片说满脸褶子太老态。。这回几个年轻貌美的小孩认认真真专专一一的谈恋爱又说太甜这样的电影没意义。。豆瓣网友可真是难伺候。。
光线已经抓住了青春片的命脉,这部影片不能算很好,但有看头,两个人一起看感觉甜甜的。
( 圍繞愛情中的「異地戀」狀態展開,核心聚焦,整體呈現也有“流水線/工業化”技術水準… 特別是在COV這三年,很多情侶“被迫”只能“雲見面”… 通俗面的受眾共鳴+可愛活潑視聽畫風,票房22年5月冠軍 確實映證 本片觸動了一定的目標市場受眾… 歸根結底 一部“小品”體量的電影,確實也不能苛求要多麼“有深度”或“高立意”,整體也確實把「異地戀」狀態“去脈絡化”呈現了(抽取核心元素組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