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这世上有童话的存在,我搞不懂为何要拿成年人视角看吉卜力。
本来只是无聊看看,刚好又是首映。
没想到发现宝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致敬之作,玛丽致敬所有吉卜力女主角;追赶玛丽的怪异鱼致敬《千与千寻》追赶千寻的怪异纸鹤;结尾处吸收巨大魔力的怪物(或是一个聚齐魔力体)或许在致敬无脸男发狂时的样子;玛丽的家致敬《哈儿的移动城堡》的建筑;魔法学校致敬《天空之城》……玛丽给我的感觉像极了《鬼妈妈》中的卡洛琳。
自卑、虚荣心、转变...或许有人觉得单一女主角和“真善美”结局是吉卜力的审美疲劳点,但我觉得不,现代社会,需要吉卜力。
(PS:最后的最后的结尾处,看到“感谢”那一栏的三位,泪目。
还有光妹的声音只有一小段!
不够听!
)
我觉得最好看的场景是女主第一次喂猫那里,大学那里的场景设定是我觉得最难看的。
与其说像大学,倒不如说更像试验所,阴森森怪里怪气的。
小孩纸看了真的会憧憬那样的“大学”吗,从女主的第一印象来看,这大学的环境让人堪忧甚至有点毛骨悚然吧,真的不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印象吗?
而且大学里除了校长跟博士,其他人都是死的吗?
从校长亲自带女主参观开始,全部学生都是背景,比机器人还死板。
女主到博士那里更加,后面一群人都在研究什么鬼,校长还走到中间给女主介绍,这不会打扰学生研究吗,后面玩消失魔法那里也是,感觉就在看女主来一场大型表演似的。。
真的是在上课吗。。
还有后面发生动物出走事件,就校长博士两个人是有反应???
这魔法学校,我觉得不行。
比哈利波特读的那间差很多档次啊喂。
我看评论有个谈到魔女学院动画的,我觉得这部学园的设定还没那动画做得好。
整片给我一种很沉闷的感觉,我是耐不住性子看完全片的。
片尾让我觉得很奇怪的是,那个扫把不是上天的时候已经快没电了吗,为什么还有电力带他们飞回去呢?
而且试验中既然提及到纯真的孩纸,那么他们之前第一次失败之后,直到男主出现之前,都没有拿其他孩纸试验过?
为什么一定要男孩子呢?
什么奇奇怪怪的设定。。
还有女主外婆(还是奶奶?
)她以前是魔法使,那为什么她家里有试验这些东西的笔记呢?
她应该也参与到其中了吧,那后来是因为良心发现才拿花逃走的?
为什么不直接把花毁了?
而且当初跑掉的时候她应该知道自己就掉在了森林里吧,还有那把扫把。
她不找扫把,不找花,居然就这么在附近结婚生孩子了?
窝草,敢情她挖了很大一个坑给孙女跳啊。
你可别告诉我这位偷花的女士后来失忆了想不起这码子事,直到看到孙女掉在家里的花才突然记起所有事吧???
那这位奶奶的故事,放在中国肯定是一出玛丽苏言情剧啊。
说不定当年的奶奶,校长还有曾经英俊潇洒过的博士也有过一段三角恋??
反正我觉得这片子一会像看天空之城,一会像风之谷,一会像借物小人。。
好奇怪,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情看完的。。
有些想吐槽的地方,但是忘了,就算了吧,不说了最后吐槽一句。。
这不是童话故事么。。
童话少不了魔法吧,有魔法也很正常吧。
可是女主最后来一句“这世界(还是我们?
)不需要魔法”。。
我仿佛突然被打了一巴掌,好吧,这童话故事就是骗人的,我知道了。
通观全片,的确有不同于宫崎骏少女动画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
作为米林宏昌离开吉卜力开创ponoc工作室的首部长篇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带着满满的勇气出发了。
无论怎么看,这部魔女动画都摆明了要开宗立派,摆脱宫崎骏的万丈光芒,势必形成属于米林宏昌自己的动画风格,诚然勇气可嘉,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越想要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却越来越像,几乎成了一部“混编版”宫崎骏作品。
少女情怀 VS 宅男审美 宫崎骏的外号叫“老清新”,主要因为宫老内心住着一个孩子,而且还是满满的少女心。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这么多清新无比又童真满满的经典。
而“清新+怀旧”也始终是吉卜力动画立足的根本。
但是在《玛丽与魔女之花》里,米林宏昌故意弱化了小清新的场景,也没有吉卜力之前常见的少女心爆棚的唯美画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怪异的审美,即魔法打斗正邪大混战,像是在打街机游戏一样酣畅淋漓,而女主玛丽一反吉卜力惯常的清新少女形象,热烈反叛,甚至还有些现代女孩的放纵不羁,像是一个会魔法的美少女战士。
所以《玛丽与魔女之花》并非吉卜力典型的“少女情怀”,用“宅男审美”形容倒更为贴切。
米林宏昌本人有没有少女心我不知道,但起码和宫老比起来,他的少女心是弱很多的,相反“宅男心”明显多得多,这些在电影里都有体现。
儿童动漫 VS 成人元素宫老一直很关心自己爱徒的成长,当米林宏昌拍摄新片的时候,他还不时过来指导,他给米林宏昌的建议是,“动画是要给小孩子看的。
”言外之意,成人元素过多可不行哦。
但最后的效果来看,成人元素并不算少。
比如那个等级森严的魔法学校始终秉承“唯血统论”,没有魔法家族血统的人统统被拒之门外,还要接受那些势利眼校方们的冷嘲热讽,简直就像是现实世界的影射,如同“官二代”“富二代”才上得起贵族学校一模一样。
这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来说,看完后会不会对“人人生而平等”产生怀疑呢?
片中还有一个神经兮兮长相丑陋的古怪教授(科学怪人既视感),他会选择单纯的人类和可爱的小动物做自己的魔法研究,专门抓来关进小笼子里做实验,最后变成丑陋恐怖的畸形生物(生化危机啊有木有?
),不仅如此,怪教授还拿自己的学生们做实验,把他们都变成了无脸男一样的怪物,甚至还把女主的男友抓去做恐怖的实验,差点也让少年变成了怪物。
而所有这些黑暗的故事竟然都发生在一座霍格沃兹一样美丽梦幻的魔法学校里。
这些连我看了都觉得有点身心不适,何况那些可爱的熊孩子们呢?
会不会做恶梦呢?
可爱的魔女 VS 讨厌的魔女人们总是忍不住把《玛丽与魔法之花》和《魔女宅急便》进行对比,因为两部电影都是在讲小魔女的成长故事。
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没有可比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无论从外表形象还是内在性格,两个故事里的魔女完全不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天生一头乱糟糟的长长的红发,而《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则留着平整利落的黑色短发。
外表的差异其实就是性格上的巨大差异,玛丽风风火火敢想敢做,却又冒冒失失总是把事情搞砸,而且她性格很倔不听话,擅作主张富有冒险精神,并不是所谓的传统淑女,她的任性甚至容易让周围人感到紧张和厌烦。
琪琪就可爱多了,她是很多少年心中理想的对象,性格沉稳心思细腻,却不是只会听话的乖孩子,她敢于独自一人去很远的地方,只为了实现梦想。
她自立自强也小心谨慎,做事也会顾及周围人的想法,并且愿意为了帮助别人放手一搏。
其次,两个故事落脚点不同。
《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是一个天生的魔女,故事很简单,只是少女独自成长的青春物语,离乡背井在外打拼生活,在琐碎的小故事里串联起少女的心路历程,故事结束她也获得了成长,落脚点是成长;《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并非天生魔女,她只是一个平凡少女,因为遇到了魔法之花意外获得了魔法,然后意外和魔法世界遭逢,历尽种种努力让混乱丑陋的魔法世界回归正常,拯救那些被魔法侵蚀的无辜生命,落脚点是改变和勇气。
魔女玛丽(上) VS 魔女琪琪(下)还有,就是画风了。
《魔女宅急便》由宫崎骏御用画师男鹿和雄操刀,画风与《龙猫》一脉相承,明丽隽永,宛如海滨一股清爽的海风。
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画风更像《悬崖上的金鱼姬》或者《哈尔的移动城堡》,属于宫崎骏后期动画的感觉。
慢节奏 VS 快节奏和吉卜力动画不同,米林宏昌的《玛丽与魔女之花》节奏是快得多的,可能是刻意要和自己的老东家区分开来吧。
除了上文提到的激烈的魔法打斗场面,整个故事发展和情节推进也是快节奏的。
少女玛丽三上三下魔法宫殿,和魔法黑暗势力斗法,这其中的场景转换是很迅速的,让观者感到很突然措手不及。
这样的快节奏在宫崎骏系列动画里是很少见的。
在宫崎骏早期动画里,《魔女宅急便》《龙猫》的节奏是舒缓怡人的,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思考,故事情节也都简单到如同一首淡淡的田园诗,你看不到多少打斗的战争场面,至多都是一些童心满满的成长物语,混合着久石让抒情悠远的原声配乐,简直美好的不像话。
于是宫崎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此吉卜力以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追求扬名世界,受到世人喜爱和敬仰。
而在宫崎骏的后期作品里,逐渐向着复杂转变,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打斗场面,而且很多都是魔幻故事,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特别《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有宏大的战争背景和血腥暴力的画面,不局限于少女的小心思或者田园生活,主题也偏向复杂和多元。
而说起来,《玛丽与魔女之花》其实和《哈尔的移动城堡》才是一脉同宗的。
假如要精确点形容,那么大概就是下面这个公式:《玛丽与魔女之花》=《哈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但是最终效果却不是1+1﹥2,却是1+1﹤2,因为宫崎骏这两部经典的真髓在《玛丽与魔女之花》中都没有很好体现,至多只是些浮光掠影的皮毛而已。
《玛丽与魔女之花》(上) VS 《哈尔的移动城堡》(下)不像米林宏昌前作《借物小人艾莉缇》,也不同于吉卜力的任何一部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虽然也有配乐,却完全沦为了快捷剧情的陪衬,被轰轰烈烈的打斗场面所淹没,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
这就导致观众时刻被匆忙的斗法场面席卷,来不及静下心来听听悦耳的音乐,打斗完毕故事便已经结束,连好好回味的空间都没有了。
虽然和吉卜力的风格保持了距离,却反而不及吉卜力动画那么赏心悦目。
以上这些,倒还是其次,最要命的是,看完《玛丽与魔女之花》,你不知道到底米林宏昌到底想表达什么。
是在反思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罪行吗?
可电影里基本上都是魔女和魔法学校的斗争,如同《哈利•波特》的人设基本不涉及人类。
是在讲反对动物实验保护小动物吗?
这个倒是有些像,坏教授拿小动物做实验的场景确实可怕,但用这么多的人力财力讲“保护小动物”,未免太奢侈了吧。
而且“保护小动物”这个主题似乎更适合拍成纪录片或者环保宣传片。
那是在讲少女和少年之间的懵懂爱情吧?
但铺垫太少收尾太快,在电影里基本可以忽略。
那么就是在讲少女玛丽的成长物语了吧?
或许吧,但用少女和魔法学校上天入地来回PK的方式,讲述一位平凡少女的成长故事,多少有些用大炮打蚊子的赶脚,倒反而不如讲玛丽一个夏天的日常生活让人容易接受吧。
俗话说,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言外之意是,对于之前的传统并非一棍子打倒全部摒除,而是要继承吸收前人有益的精华部分,去掉不好的陈腐部分,然后才大胆创新从而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
我想这个道理对米林宏昌是适用的。
通观《玛丽与魔女之花》整部电影,你会发现对吉卜力创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故事讲得平淡庸常也没有形成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米林宏昌没有保留吉卜力动画可贵的精神内核,那就是“精准捕捉平实动人的生活小细节”,也没有把宫崎骏动画最精华的部分继承下来,即“天人合一,以静制动”,反而把一些琐碎庸常的部分保留下来,然后有的地方又创新的生硬而莫名其妙,人物的情感不连贯,性格塑造流于表面,剧情张力欠缺,缺少直击人心的力量。
于是有了这部毁誉参半的试验品。
可能是太急于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反而才弄巧成拙变得不伦不类吧。
米林宏昌 VS 宫崎骏米林宏昌说,“吉卜力那么多年饱受人们喜欢,因为永远在创新,永远在挑战,在推出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作品。
”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单飞后,这位年少有为的吉卜力传人才敢如此大胆,在新作里反复否定吉卜力的剧情人设和美学框架,即使是恩师宫崎骏的光辉也不能阻止他创新的脚步。
虽然这次尝试并没有成功突破“宫式少女动画”的传统套路,效果也不怎么理想,但是这份敢于打破常规走出经典阴影的勇气,还是不由得让人钦佩。
祝愿这位新锐导演能够继续努力坚持自己,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未来创造更多经典,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动画王国!
(首发于个人公号:波罗的海)
改编自英国作家Mary Stewar在1971年发表的儿童小说《小扫帚》,讲述11岁的普通女孩玛丽前往魔女国度展开的一场魔法大冒险。
红发少女玛丽暑假来到村子里和夏洛特姨妈一起居住,因为笨手笨脚什么事都做不成,孤独寂寞的她只得在山上一个人郊游,她遇上了两只颜色不同的猫咪缇布和吉布。
跟随着两只猫咪,她在林中发现了神秘的花朵——夜间飞行。
她摘了一束将其带回了家。
当晚,森林里起了大雾,猫咪缇布敲打着玛丽的窗户求助,吉布已经不知去向。
两只猫是男孩彼得的猫,听说吉布失踪,彼得陪同玛丽一起寻找。
为了寻找吉布,玛丽不顾危险在大雾弥漫之中闯进了林子,找到了一把被树枝裹起来的扫帚。
借由“夜间飞行”花汁的力量,完全不会魔法的玛丽竟然骑着扫帚飞了起来。
扫帚将她载往了魔法学校“安铎大学”。
学校的校长曼楚布克夫人发现她有强大的法力接待了她——殊不知玛丽是因为花汁才有了这一夜的魔法。
玛丽在魔法学校内参观,借由“夜间飞行”的能力,引发了大家对她的一致夸赞。
从未享受过这种夸奖的玛丽开始有些飘飘然起来。
然而玛丽却隐隐感觉这个学校有什么不对:在学校内有一个神秘的地窟,缇布不断地想要进入。
玛丽无意间打开了校长室的暗格,拿走了一本“咒语的神髓”,却怎么也放不回去。
为了避免被校长发现自己乱动东西,玛丽情急之中不小心透露了好友彼得的地址,并谎称“夜间飞行”是彼得发现的。
回到家中,玛丽得知彼得失踪。
原来,是校长绑架了他。
校长威胁玛丽交出“夜间飞行”。
为了自己的朋友,也为了粉碎校长的阴谋,玛丽只得又一次骑上了那把魔法扫帚,带着“夜间飞行”向学院飞去……
玛丽想要用“夜间飞行”交换彼得,却没想到被校长用小伎俩骗了,她被校长关进了迪教授的地下研究室。
在这里,她看到了被变成奇异魔兽的动物们,也找到了彼得和失踪了的吉布。
玛丽利用还未消失的自己的魔法,运用“咒语的神髓”帮动物们解开了咒语,变回了原样,动物们带着玛丽逃了出去。
但彼得却不幸被赶来的校长追上,没能顺利逃出。
扫帚带着玛丽一路飞到了一个小房子里。
这个小房子是夏洛特姨妈从前的屋子。
夏洛特姨妈原来也是在安铎大学学习的魔女,一次夏洛特发现了神秘的花朵——夜间飞行,校长和迪教授开始研究,不惜让人的生命陷入危险,也要用“夜间飞行”强行让普通人变成大魔法师。
于是她偷偷地带走了“夜间飞行”的种子,一路逃到了小镇。
夏洛特姨妈要玛丽用最后的魔力飞回来,但一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彼得即将作为实验品面临危险,玛丽还是毅然决然地飞向了安铎大学。
一路上,玛丽躲开了校长的追击,在动物们的帮助下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实验室——这时的彼得已经因为灌注魔力暴走,校长也被魔力攻击无法使用魔法保护学院。
玛丽发现彼得仍有意识,不顾危险冲到了彼得跟前,让彼得伸出手来,让他来实施“咒语的神髓”,发动“让所有魔法消失的魔法”。
一切都归于平静,实验室的废墟上长出了绿草和鲜花。
玛丽和彼得趁着此时乘着扫帚再度出发,回到属于她们的没有魔法的小镇和温暖的家。
玛丽和彼得让在场所有的魔力都消失了,世界却反而变成了美好的自然景观。
结局玛丽扔掉了最后的魔法之花,说出自己已经不再需要魔法,一方面是呼应前面校长对魔法的执着,另一方面也是她终于认可了那个没有魔法的自己,她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也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玛丽与魔女之花》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玛丽在寻找魔女之花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冒险,最终找到了魔女之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电影的画面非常精美,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
从玛丽的家乡小镇,到神秘的魔法森林,再到充满奇幻色彩的魔女之花,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感到惊叹。
电影的色彩搭配也非常到位,暖黄色的阳光、深绿色的森林、红色的魔女之花,每一个色彩都充满了生命力。
电影的剧情紧凑,充满了惊险和悬念。
玛丽为了找到魔女之花,不得不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
她需要跨越高山、穿过森林、闯过险恶的沼泽,还要对抗邪恶的女巫。
每一次的冒险都让人紧张不已,但玛丽从未放弃,她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找到了魔女之花。
电影的角色设计也非常成功。
玛丽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小女孩,她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冒险精神。
她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关爱孩子的母亲,她的出现让电影更加温馨。
而女巫则是一个典型的反派角色,她的出现让电影更加紧张刺激。
电影的最大亮点是魔女之花的形象设计。
魔女之花既神秘又美丽,它的花瓣像火焰一样燃烧,花蕊则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它的出现让电影充满了奇幻色彩,也为电影增添了许多神秘的元素。
玛丽与魔女之花是一部让我觉得与很多日本动漫都有相似之处的电影,其中最相似的莫过于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他们电影里的魔女标志性的就是可以骑扫把,而且在玛丽身上我看到了波妞的影子,这是我关于电影画面和人物设定的解读。
关于电影的情节,主要讲了魔幻的魔法世界,以及一个动人的友情故事,体现了童真和人的潜力无限,以及对友情纯粹的赞颂。
认真讲…我一直都知道有这一部动画电影,但是从来不是很想去看…因为我知道我最爱的吉卜力不会是这种画风…虽然很像没错…但是我知道 它的灵魂并不是我想要的那种!
我今天还是在吃饭剧荒的时候点开了这部电影…一开头的激战片段我看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影子,那些怪兽人和叫不上名的机器就是那个!
然后看到红发魔女穿着黑色裙子,脑子里面又闪出《魔女宅急便》里面可爱的琪琪第一次穿妈妈的黑裙子,骑着扫帚歪歪扭扭出家门的激动…还有那只黑色的猫咪不就是吉吉吗…红色的头发和圆圆的脸蛋不就是波妞的样子吗?
黑猫一路停一路等的牵引着玛丽去找魔女之花不就是《龙猫》的样子吗??
还有诸多类次的 我真的不想要一一叙述了…再像再有情怀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故事……差评给一个,希望再次出品可以老老实实做自己吧
画面真的很美,制作很精良。
然而用一个很枯燥的方式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想要煽情也没煽好,前一个小时都在拖拖拉拉的,展现的也全是玛丽和两个老奶奶于一个老爷爷的日常,四个人的人物性格都是模模糊糊的,感觉导演想通过这个表达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表达出来,人物的关系也没说清楚。
完全可以更快的制造与彼得的相遇以及进入魔法学校,更多的介绍大学的内容毕竟那里才是主场不是吗?
人物的塑造方法也很干瘪,比如玛丽因为红头发被孤立,完全没有她上学的场景,而是在土堆上抱怨自己是红头发吧啦吧啦吧啦的说实话并没能体会到她的烦恼。
感觉导演塑造人物完全就是直白的让人物自己用嘴说,剧情的推进也很生硬没有铺陈。
就像大伯母是一开始的红发学生,也没有铺垫一下其转变的过程就强行拉郎配。
可以理解为导演初次独立还不是很有经验吧,但画面确实很美,这部剧的感觉与大鱼海棠其实还蛮像的,拥有精美的外表,魂却是散的
有多少次被真心的肯定呢?
普通的我们或许就像玛丽一样「我从来没被这样表扬过」吧...
剧情小时候的我们都有着自己的烦恼,想着有一天能改变自己,成为那个耀眼的天才,在哪里我们是女主,纯真善良,坚持勇敢,最后和同伴一起战胜困难,迎接我们的是和平与爱...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童年啊!
然而,现实的我们,可能更多是像女主一样,过着普通又无聊的生活。
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女「玛丽」,她乐于助人,总是想着给别人帮忙,但笨手笨脚总是把事情搞砸给人添麻烦,大家因此对她另眼相待,要么拒绝她的帮忙要么嘲笑她。
玛丽交不到朋友,知道自己不讨人喜欢,生活变得无聊起来,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显得很寂寞。
“我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啊,我也想改变这一切啊,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
”而跟自己一样大的「彼得」却特别能干,可以做很多事情,帮家里的忙,还有了自己的工作(这样显得自己更加没用了,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玛丽」觉得自己就像「彼得」家的黑猫一样:你身为黑猫,出生就是场灾难呢,被视为不吉利的东西。
但,我也是,长着这种红色头发,连一起吃饭的朋友都没有,做什么都失败,我这辈子大概,都不会遇上什么好事了吧...但是,怎么可以这样呢?
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活得快乐一些呢?
黑猫是独特的,它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于是,玛丽跟着黑猫寻到了「魔女之花」,从此进入了一个魔法的神奇世界,在哪里她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这里有 3 个很触动我的地方:01、玛丽寻来「魔女之花」,庭师知道花的作用,但是他只是赞叹了一番,并没有据为己有念头,也没有迷恋背后的力量,也没有想着拿去跟「魔女」交易什么的,然后,他继续打理自己心爱的庭院,他还说:“庭师是庭院的一部分”。
这就是对花的爱啊!
这才是真爱啊!
反观「魔法学院」众人,崇拜力量,在一个有着纯真心灵的小孩面前尽显贪婪本色,甚至还想拿纯真的小孩做实验以获取强大的力量,难道力量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为什么她们渴望着力量呢?
02、在大人的世界里,什么都讲究章法要控制要管理,人也活得像栓了绳子的猫咪一样,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方便自己操控,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自然需要力量也要越来越强...只是,你这样还怎么能怪孩子不乖,不听你话呢?
你看看【扫把的教员·弗拉纳根】,屡次说出了问题的真正所在:第一次,你的这种降落方式,太糟蹋扫把了。
你这家伙,对扫把的爱不够啊!
第二次,最近的年轻人,对扫把的爱不够啊!
第三次,都说了这样不行,说了多少次,不能把扫把乱扔在哪里!
真是的,对扫把的爱不够啊,爱啊!
(所以扫把才屡屡做不好,还不乖,对待小孩也是同样的道理呢。
)03、另外,玛丽的伯母说了一句话挺触动我的:“我已经不再是魔女了,但是,如今的你...”是啊,人是会老的!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即使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也不一定能做得到了,也许走几步就会喘得要命,脑袋也那么不灵光了,说不定周围还没什么朋友,手上也做不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呢,我们很多时候得靠年轻人,很多事情也得托付给他们。
年轻人还纯真,在他们还有力量有行动力的时候,要多鼓励支持他们,而作为年轻人的我们,也要珍惜有限的时间、精力,要明白「心力」是会消耗的,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尽量不要让自己后悔。
最后,就像影片的玛丽一样,用爱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一定会成长为有责任,有感情的人,找到真心的朋友,到那时,或许童年的那些梦想,就不再是梦想了...这个世界不需要魔法!
(对力量的迷恋,其实是爱不够啊!
)
片尾曲《RAIN》将伞递给我的你眼中映出的我没有淋湿而水洼中映出的我却早已浑身湿透历经风雨彩虹架起彩虹终将消失雨水却滋养着万物历经风雨彩虹架起即使彩虹消失我们也会仰望天空雨后庭院花儿绽放一定没事的是的,为了下一次的雨天去买把伞吧
影评影片说来还是那个套路,女主经历一番挑战慢慢成长,最后却在充满希望戛然破灭,甚至还变得更加绝望,最后还是依靠大家齐心协力,一同面对困难才有了一线生机,而此时的女主也变得更加坚强,独自完成最后一棒,迎来一个美好结局...最后,同样的场景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玛丽的头上也不再是「落叶」而是「魔女之花」,站在窗外也更加开心更加自信「有了伯母的鼓励和支持」,也有自己的朋友「彼得」,已经不再需要魔女之花「力量」了。
真美好啊!
是的,但影片还不只是美好。
小时候的我们,都渴望有一个认可自己的世界。
自己的不好的地方能够有人发现它的好,我们的缺点也有人能够欣赏和理解!
在哪里我们成为万众瞩目,天之骄子!
但是,那个懂事的少年同样也有烦恼,他也希望快些长大,让妈妈轻松一点,“想改变的,不只你一个人”。
到了最后,玛丽又从魔法的世界回到了现实。
这种方式比玄幻作品好多了,同样是有美好想象,但玛丽最后是会回到现实的,她真正需要的是自信还有大人的鼓励和支持,而玄幻更多的是给你创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世界,在哪里你是无所不能的,这不是就是造个梦给你吗?!
故事讲得神奇、有趣又好玩,而且良性健康,不是给你打鸡血,也不是把梦熬成粥喂你吃。
没啥大毛病,浅显易懂,亮点突出,对孩子也很友好。
童年的世界该如此美好!
可别糟蹋了啊!
(...还有,大朋友们也别忘了,自己也可以活得快乐一点的...)我的主观评分 8.6。
还是熟悉的宫崎骏工作室的画风。
整体画面肯定是没得说,颜色丰富对比强烈,只是剧情让我有点失望。
电影的前半部分真的非常吸引人,玛丽首次进入充满魔法世界,一切事物都是新鲜有趣的。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魔法之花的揭晓,人性贪婪恶劣的一面的暴露,电影基调变得阴暗沉闷紧张。
前一位善良红发女巫还不如贪心院长的生活充满魔法。
关于实验中受伤的小动物,结尾也没有说清楚它们最后的结局。
可能是期待过高,这部电影更适合小朋友观看,不如天空之城,风之谷等电影令人回味。
豆瓣的评分比较苛刻,可能是比起同样魔法题材的魔女宅急便和哈尔的移动城堡来说,这一部有些乏善可陈。开头魔法学校的一些设定也挺新奇,有种霍格沃茨和吉卜力结合的感觉。画面也很精美,但故事乏味。
剧情2星:低幼逻辑差、乏善可陈,画面1星:苦劳分+幻彩魔法场景挺适合截转运gif;映后谈导演强调自己脱离吉卜力要推陈出新,可这部太《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了,选择改编英国儿童小说还选这么吉卜力style的,肯定还是想打安全牌嘛,但想象力真不戳人(全程冷漠,哈波招呼上也没用;看完想吃蓝莓。
前有珠玉,画面都很好。但是似乎没有内容,都很空洞。
感觉浪费了我几十块钱的电影票……世终的歌之前单听也挺好的,但是和电影不是很搭啊……这电影不就是各种梗堆积的吗……
吉卜力画风,故事好无聊,讲了1/2都不知道剧情点在哪里,奇观的部分没有新意。这个世界需要魔法,而宫崎骏是最后的魔法师。
垃圾,根本看不下去,还好离开了吉卜力,不然宫老爷子一世英名就毁了,没见过这么讨厌无能的女主!!!
说实话,这部动画最多也不过是平庸而已。不抱着前吉卜力导演的期待来观看感觉还是不错的。而且跟很多好莱坞动画相比,这部动画已经有足够优势了。最后还是决定改成这个评分,米林宏昌当前还是缺乏沉淀和积累,空有想像力却难以很好地表达出来,自身的不足在单飞后全部暴露无遗。
超级玛丽变低能玛丽,唉。
幽蓝的恶魔之花在迷雾中悄然绽放,莽撞的红毛女孩乘着扫帚误入云端,怪诞的天空之城藏着魔女的秘密,畸变的融合怪物被魔法洗涤。米林宏昌继承的不只有吉卜力的传统元素,更将几十年如一的故事内核传承了下去,能为小猫勇闯森林,能为朋友再入虎穴,她勇敢、善良、正义,这些鲜活的人物就是吉卜力之魂。
多加一颗星是为了鼓励,期待以后有更好看的吉卜力作品。
好看!它有点像宫崎骏的,但是又不同。嗯。
表酱紫,让我享受了一个没有了灵魂的吉卜力,突然感叹宫老爷子坚持住让我再多看你的电影。人物故事世界场景没有没有!任何一个是值得讨论的!这样子来说可以说是完全的失败。一星给波妞和魔女宅急便。
较低龄,想睡觉
肥肠低幼
毫无灵气的平庸之作,因为是吉卜力再减一星,国语版找蔡明配音校长都高配了
久违的魔法少女的故事,看到了很多吉卜力以前作品比如说《魔女宅急便》《哈尔》的影子,进入魔法学校,魔法扫帚。继承的魔女血统,用化学试剂研究变异物种,魔法少女拯救一切,动物们倾巢而出,有一种温柔的力量。平分:7.5/10。
算在日漫裡面,人物和劇情都設定的很失敗,而且很無聊很無聊,很多劇情都是解釋不同的,麻瓜大戰魔法院,沒看下去的電影。
确实是不太行。。
从来没有这么讨厌过一个主角。。。gun给画面和bgm⭐
期待了半年就这货?就学了吉卜力的皮毛,画风和分镜简直不能再像,但是细节严重匮乏和欠雕琢,更不用说整个故事的核都没想明白。也就是大鱼海棠水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