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神话电影。
一部神话电影来说,全程没有神的现身,却在影片处处显露出神的迹象,这是中国影片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不清楚影院放的是否未删减的】如果是未删减版的电影是衔接得很好的在我看来国内的衔接有待提升,这电影在这里评分仅仅7点几,不应该。
我知道每个人都看得不一样。
不过我推荐你们值得一看。
爽!
刺激!
画面优美!
如果你是以神话电影的角度去想的话,影片是无槽点的…
【巴霍巴利王——死于婆媳大战的悲剧英雄】去看《巴霍巴利王2》之前,我有个疑问——“我没看1,看得懂2吗?
”看完之后,放心了——“看得懂,这钱没白花。
”不过,又有个新的问题拷问着我的灵魂——“如果我是巴霍巴利,我能活下来吗?
”从表面上看,这是两个男人的战争:巴霍巴利死于王位争夺战,他输给了哥哥巴拉拉德,跟无数个夺权失败、死在兄弟手上的倒霉蛋并没有多大区别,东有李世民脚边的李建成,西有麦克白剑下的邓肯。
以这一点来说,就注定了《巴霍巴利王2》走的是史诗正剧的路子,类似于《亚瑟王》和《特洛伊》,绝不是我们印象中尬尬的印度歌舞片。
然而在我看来,正如“巴霍巴利”的含义“力臂者”,他这样一个智勇双全、技能条全部加满了的伟大英雄,既是好儿子,又是好丈夫,遗憾的是,最后害他丧命的,不仅是他的正直和善良,更源于他最亲近的两个女人的战争。
巴霍巴利的爱妻提婆犀那公主作为儿子:忠孝两全,唯母命是从像巴霍巴利这样骁勇善战的王子,一身钢铁肌肉,当然要在战场上挥洒荷尔蒙,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电影花了很多笔墨,刻画他横扫千军的战斗场面。
事实上,巴霍巴利一开始也是因为赫赫战功,才被立为王位继承人。
在战场的巴霍巴利然而画风一转,下了战场的巴霍巴利,又会成为母亲病榻前的温顺孝子,还可以像儿时那样,毫无防备地安睡在母亲膝头。
巴霍巴利与太后事实上,希瓦伽米太后并不是巴霍巴利的亲生母亲,而是他是伯母。
在巴霍巴利出生时,他的国王父亲就已死去,母亲也在生他的时候难产而死。
希瓦伽米作为国王的嫂子,领养了襁褓中的巴霍巴利,把他跟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巴拉拉德一起抚养长大。
面对国无君主的危局,乱臣贼子纷纷叛变,正是靠这位铁腕太后的权谋,才镇压下去,巩固了政权,恢复王国的和平安宁。
希瓦伽米太后更难得的是,登上王位的希瓦伽米太后,并没有出于私心,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巴拉拉德,而是让两兄弟公平竞争,谁更勇敢、更睿智、更仁慈,谁就是未来的王,最后更大公无私地选择了众望所归的巴霍巴利为王储。
正因为这样,身为儿子,他把她当做亲爱的母亲;身为臣子,他把她当做尊敬的太后。
无论哪一样,她都值得巴霍巴利献上无尽的忠诚。
作为丈夫:情深义重,愿粉身碎骨在巴霍巴利成为王储后,太后特许他外出游历,走到昆达拉藩国时,正好遇到了惊为天人的提婆犀那公主。
跟他见惯的那种弱不禁风的娇小姐不同,提婆犀那公主爱红妆更爱武装,甫一亮相,就是英姿飒爽、奋勇杀敌的潇洒,何况还这么漂亮,难怪巴霍巴利直接看呆了,非她不娶。
随后,他又隐瞒身份,装成傻子混进宫去,这一段几乎承包了这部电影90%的笑点,确实很有意思,又不落俗套。
提婆犀那公主在帮助昆达拉藩国抵御外敌入侵的时候,巴霍巴利终于大显身手,让公主刮目相看。
原本公主苦苦练习发射双箭,总是失败;在战场上,巴霍巴利亲自指导公主箭术,确认过眼神,两人不禁暗生情愫,这样腥风血雨的浪漫,可比花前月下有趣多了。
巴霍巴利与提婆犀那公主等到巴霍巴利把公主带回自己的国家,以为很快可以完婚。
谁知太后中了大儿子巴拉拉德的奸计,一心要把公主嫁给巴拉拉德。
公主这样泼辣有主见的女人,当然誓死不从,义正言辞地表示:“公主有选择自己丈夫的权力。
”太后一怒之下要把她抓起来。
这时候,我原本都不指望巴霍巴利会挺身而出,从他之前的表现来看,“妈宝男”无疑了,哪里敢违抗太后呢。
没想到,他还真的实现了他的诺言:他会用生命捍卫公主的纯洁和尊严。
巴霍巴利保护公主太后勃然大怒,与其说是她作为统治者的颜面受损,更像是一个强势专断的母亲害怕失去儿子。
以前那么听话顺从的好儿子,现在居然为了一个小蹄子公然违抗她,太后一改往常的冷静睿智,给出了终极问题——“王位和提婆犀那公主,只能选一个。
”作为儿子和丈夫:脑壳疼……这种变相的“我和她掉进河里你救谁”的可怕问题,我听着都脑壳疼,仿佛又想起了被老婆和老妈支配的恐惧。
巴霍巴利也不例外,他当然选择了信守诺言,甘愿把王位让给哥哥,自己成为了将军,继续向王国和太后效忠。
这时候,善良质朴的巴霍巴利,一定以为他作出这样的牺牲,可以换取这两个他挚爱的女人和睦相处。
显然,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巴霍巴利经验丰富、智计频出,而在家庭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他就太乃义务了。
好了,我们已经知道这两个女人都是厉害角色,巴霍巴利随后几次从中斡旋,都不痛不痒,几乎没有作用。
如果说她们第一次交锋,就直接让巴霍巴利丢掉了王位,那么她们第二次交锋,就间接让巴霍巴利丢掉了性命。
婆媳又开怼等到巴霍巴利失去了将军的职位,被盛怒的太后逐出皇宫,贬为平民之后,他仍然受到国民的尊敬和爱戴,被哥哥视为眼中钉。
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老婆和老妈之间逐渐升级的冲突,依靠以前巴霍巴利和太后亲密无间的母子关系,太后绝不可能轻易听信谗言,一步步将巴霍巴利从王座推向死亡的深渊。
通过这次复盘,我基本确定,巴霍巴利无论作为儿子还是作为丈夫,都没有太大的失误,在他的人物设定下,他已经做到了几乎最好的反应。
只不过,婆媳大战的威力实在太强大,不亚于火星撞地球,饶你是以一挡百、横扫千军的神话英雄,也不得不低头认栽,更何况我等,多半也难逃宿命。
说到这儿,我必须夸一夸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
我们都知道,编剧的时候,越是两难的选择,越能丰富人物形象和深化人物性格,在这方面,《巴霍巴利王2》确实做得不错,除了一两个纯反派,里面大部分人物都面临了两难的选择,例如对巴霍巴利感情复杂的太后,又如公主既懦弱又英勇的表哥,以及被夹在太后和巴霍巴利中间左右为难的老仆……
颇具史诗感的画面这些角色都经过编剧的精细打磨,在主线之外埋下伏笔,为主角的命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巴霍巴利王2》的剧本很成熟。
说句过誉的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时常想起莎士比亚的戏剧,比如略带浮夸的情绪表达、为父复仇的严肃主题,以及好人备受煎熬、不得不行恶的宿命感等等。
更具有轮回感的是,巴霍巴利的儿子也有一个强势专断的母亲,以及一个舞刀弄枪的老婆,我们只能默默祈祷,希望他的儿子不要重蹈覆辙,避免再次成为婆媳大战的牺牲品吧。
巴霍巴利的儿子为父报仇
“他终于死了。
”2015年《巴霍巴利王:开端》上映,影片场面宏大,主角筋肉爆棚,尤其是结合了《斯巴达300》与《指环王》的战争动作场面,浩荡雄浑,气势逼人。
究其缘由还是钱砸的多,截止于2016年做为印度耗资最贵的电影,《巴霍巴利王:开端》还真就是大力出奇迹。
两年以后《巴霍巴利王:终结》于印度上映,与此同时,凭借《摔跤吧!
爸爸》,印度电影在中国也再次得到了认可。
出乎个人意料的是,作为这部史诗片的下半部,《巴霍巴利王:终结》并没有像《开端》那样将主体故事聚焦在巴霍巴利王身上,影片时长2小时47分钟,前2个小时仍在讲巴霍巴利王他爹巴霍巴利的故事。
影片内容紧接上部,开篇即是前情提要。
结构上也是基本照搬《开端》,在《终结》中,巴霍巴利就像他儿子一样开篇就开挂,又连打带杀的处了个对象,接着又陷入了宫廷斗争……总之就是这位摩西施末底王国的王子所行之处大地震颤,百万人中旋转跳跃,品行端正厚德载物,文治武功天下无双……然后他终于死了。
《巴霍巴利王:开端》钱砸的多,砸出了《指环王》般的大场面,砸出了《斯巴达300》般的刚猛肃杀,为印度史诗片砸出了一条通天大道,当然更少不了影片演职人员的奇思妙想与辛勤付出。
而到了下半部影片,导演与编剧终于展露了血统的本质,加大了歌舞戏在片中的比重,以更加异想天开的情节替代了部分本该令人血脉喷张的场面,使影片更趋向于印度本土,而不是顺着那条“通天大道”走向世界。
2小时47分钟的影片,前2个小时竟全是回忆,纵然《终结》中的巴霍巴利如《开端》中他儿子巴霍巴利王一样品学兼优,骁勇善战。
看了两个小时才结束的铺陈,多多少少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巴霍巴利开了两个小时挂,终于挂掉之后,原本的主角,巴霍巴利王总算没让人失望。
一言不合就是怼,一语不发就是干。
不废话了,看影片截图。
实际上,我们对印度的了解,并不比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多印度的人民呐,就是天真烂漫我老公在去年8月开始常驻印度,于是我的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印度人民的动态。
去年11月初,我在印度德里也呆了一个星期,慕名去了泰姬陵这样的国际网红景点,但是让我感到新奇的是这里的人民,他们的平均物质条件差过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信仰和多元文化加持下,人民的脸上却洋溢着没有受过压迫的自信。
盗用了一张我老公拍的印度小店店长而对待外邦女子上,他们表现的又异常大方和热情,这与高度资本主义的西方世界,有文明没温度的感受,大不相同。
他们的热情有时候会稍显越界,比如旅游景点里,经常会有一群小伙子热情的走到你面前,要求你给他照相,不是用他的相机,而是用你的相机。
在印度国博售票处,小哥非常自然的伸手要走了我的iPhone6+手机,我以为是博物馆规定,哪知道他拿在手里看了看,又还给了我,说以为这是最新的oppo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印度电影服务的观众就是这样一群人。
理解印度人民,才能理解为什么这部史诗巨制脑洞大开也能大获全胜的基础。
一切夸张和没有逻辑,在脑回路清奇的印度人民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这部片子的第一部上映后,迅速席卷印度,以65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成绩,成为当时的票房冠军。
巴霍巴利王的开挂的人生回过头来再说说电影的故事原型——巴霍巴利王。
印度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位国王,他的事迹只是只言片语的存在在印度的民间故事里,类似于我们的二郎神、七仙女之类。
民间故事里,巴霍巴利自恃勇力,和他的兄长婆罗多争夺王位,赢得比赛后得到了王位。
但王位到手之后,他突然觉得内心难以平静,放弃王权,进行苦修,最终成为耆那教的“成就者”(Siddha)。
印度卡纳塔卡邦里巴霍巴利的造像影片则加入了大量宫斗和爱情戏码,巧妙了用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剧情,讲了一个婴儿王子从王宫救出,成年后杀死篡位的舅舅,救回了生母的复仇故事。
而因为巴霍巴利的神话属性,他在电影里直接被按时为湿婆神的化身,成为他bug式的存在的根源。
湿婆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既创造又毁灭,在印度教里,滋养印度文明的恒河水,就是由湿婆的林迦喷洒而形成 。
林迦就是湿婆的丁丁⁄(⁄ ⁄•⁄ω⁄•⁄ ⁄)⁄片子里的巴霍巴利王,因为是湿婆化身,因此力大无穷,战斗值爆表,一人打一个集团军没在怕的,同时又爱民爱妻,撒狗粮也没在吝啬的。
第一部里,男主还喜欢举着代表湿婆的林迦在瀑布前凹造型,
第一部16年已经在国内上映了,现在在网络上应该就能直接看到:
巴霍巴利王:开端 (2015)7.62015 / 印度 / 剧情 动作 奇幻 / S·S·拉贾穆里 / 帕拉巴斯 拉纳·达格巴提第二部里,巴霍巴利林迦的隐喻也不少,特别是最后一战,小宇宙爆也是因为自己的血滴在了林迦上。
#可惜没有截图。
史诗与脑洞齐飞巴霍巴利上下两部,据称是印度投资最大的电影,总投入预计35亿卢比(3.3亿人民币),国产电影里,达到这个规模的是星爷的《美人鱼》,与10亿人民币成本的《长城》、《妖猫传》还差了一定距离。
但是,3.3亿人民币的印度制作,凭良心讲还是相当不错的!
两个主城特征明显,巴霍巴利所在国家的主城,暗色调,繁复宏大
男主主城而公主所在国家的主城,以白色调为主,与暗色相互呼应,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泰姬陵”。
公主主城,纯洁精美加冕礼的阵仗,比好莱坞的《特洛伊》之类也毫不逊色
战争的特写,兼具真实与美感,丝毫不违和,不违和,不违和。
重要的话说三遍。
#我也不知道为啥,国内导演拍战争大片,总在缥缈武侠和真刀实枪之间拿捏不好程度。
戏里的构图之工整,让人怀疑导演是个处女座,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哎呀,我不剧透了)你们看,斜向上的地面线条,人物在火苗之前的剪影
虽然画面工整严谨,但是2个小时下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觉得导演脑洞实在太大了,真的不是在拍周星驰的片子吗?
影片一开始,已经成为王储的巴霍巴利,就去撩妹,撩妹伎俩是自己装作是一个无能的懦夫,帮公主的弱鸡堂兄,射野猪、劈木桩。
这种错位本身就充满喜感。
影片中部印度片都有个歌舞片段,更是神奇的不得了,男女主坐在一辆天(mu)鹅(ji)造型的船上,摆出了泰坦尼克号的迎风造型,载歌载舞的,一直飞到了云里去。
影片高潮部分,王子和舅舅对垒,这么紧脏刺鸡,导演的梗也是让人难以捉摸王子进不去宫门,灵(nao)机(dong)一(da)动(kai),用椰子树把自己和士兵弹进了皇宫。。。。
对。。。
是弹进去的,导演为了更科学,还让他们一次弹6位,用盾牌护体。。
#实在太玄幻,你们还是亲自去看吧。
就像是👇这样啦
舅舅用了一种类似割草机的玩意儿,器宇轩昂的收割小兵,导演,你是不是真·三国无双 玩多了???
人物虽然在演史诗,但是都不端着,该装傻的时候装傻,该憨厚时候憨厚,该坚毅的时候坚毅,每位演员都很不错。
让人惊艳的是片子里的公主(也就是复仇王子的妈妈),初期是貌美尚武的少女:
颜值可舔屏100遍了,后期则是坚毅有主见的妻子,
最后则是要看着自己儿子杀掉坏叔叔的伟大母亲,每一个层次都不一样,都立住了。
剧中王太后,王子的表演同样也不差,能看得到人物弧光,故事在他们身上的印记。
最重要的是,导演并不想说教。。。
中国电影有太多文人气质,希望文以载道,越是大片越是如此(就不点名了)导演恨不得用甩卖大喇叭告诉你“以武止戈”、“承诺做不到就受到惩罚”。
他们忘记了电影本身,是故事。
故事可以很浅薄,但是谁说浅薄的故事不是好故事呢?
人物丰满,情节合理,又燃又幽默。
脑洞大一点,又怎样? 更何况,这个电影似乎get到了大家欢乐吐槽的点,有些场次支持边看,边刷弹幕的!
我看的点映场,全场弹幕欢乐,影片完成后,大家开心的鼓掌叫好。
这,真的,很,难的了。
真没想到,我和小伙伴们会被三哥的神片如此洗脑。
为什么说是神片,因为足够浮夸,足够虚假,可是却看的人心潮澎湃。
就好像一直传颂的赞歌,这是一个王者如何登向顶峰的艰辛路程,身为观众的我们只有膜拜赞叹。
电影上下部共5个小时,全程无尿点。
优美的画面配上美艳的女郎,再有动听的歌舞嗨起来,怎么不让人心动呢。
(天鹅船那段真是赞了)还有三哥的脑洞也是让我佩服,当看到椰树弹射外加空中抱团360度防御无死角攻城大法后,我忍不住在影院里鼓起掌来,服了服了。
剧情虽说是老套的宫斗故事,但通过上下部的拆开剪切,还有一众演员的卖力表演,还是很精彩的。
巴霍巴利被算计死真是剧情的转折和高潮,整个过程中侍卫长的背叛和救赎演的真好。
而两位男主巴霍巴利和巴拉,角色的定位没有那么大的发挥空间。
一个是光明的太阳,一个是阴冷的月亮。
这里不得不说下主演的人物魅力,男性的阳刚之美是永恒且闪耀的,看看巴霍巴利和巴拉的演员,这就是王者该有的样子。
而咱们这是鲜肉当道,男演员的阴柔之美大过阳刚之美。
我始终觉得男人不必那么精致,应该保留原始的粗狂和野性。
什么是王者,是责任和担当,是勇气和仁爱。
巴霍巴利就像古老故事传颂的一样,完美无瑕。
这虽然很假,但人们不就是向往不切实际的美好吗。
不要老是嘲笑三哥的神奇和开挂了,历史的沉淀总归有他的灿烂和美丽,放眼看世界,值得欣赏的有很多很多……
我给巴霍巴利王(上)打了4星,对巴霍巴利王(下)只能打3星。
对比上部的惊喜惊艳,下部的嗨点乏善可陈,完全没有满足被上部吊得高高的胃口。
关于剧情上半部的剧情张驰有度,故事线索徐徐展开,到了下半部,节奏却大为崩坏。
巴霍巴利被立为王,人民群众喜大普奔,巴哈拉拉德瓦各种羡慕嫉妒恨,残疾老爹在边上使劲煽风点火,反巴势力暗潮涌动,而太后却浑然不觉,在此背景下,拉开了下部的大幕。
作为一部史诗片,宏大的剧情推进应该是主体部分,然而全片的前三分之一都是讲巴霍巴利如何泡妹子,这就有点本末到置。
爱情戏铺陈过多,直接的影响就是最后的大决战只剩了30分钟,占全剧时长的五分之一还不到,很多人物和线索来不及展开跟收拢,剧情的平衡性很成问题。
比如上部中得到镜头万千宠爱的女主,在下部中居然连几个正脸都没,完全成了路人,还真是冰火两重天啊。
关于人物下半部推动剧情的核心人物是巴霍巴利的妃子,不过这位妹子可是有点彪啊。
勇而无脑,刚而犯上,贤良淑德为0,政治智慧为0,巴霍巴利之死一半是别人害,一半也是这位妹子作。
巴霍巴利为她放弃了王位,巴哈拉拉德瓦当上国王,太后垂帘听政,这种形势下怎么也得先韬光养晦,徐图大业。
可是妹子居然在大厅广众之下面怼太后,悍然宣称自己老公该当国王,激化了巴霍巴利跟太后的矛盾,激化了本来就不爽的婆媳关系,让巴霍巴利一步步陷入被动。
剧终希瓦复国成功,她当了太后,怎么看都是要变吕后的节奏。
不知这个人设是被导演和演员跑偏了还是本来如此,难道是来拉仇恨的吗?
王妃怼太后关于特技我在上部的影评中喷了半天国产片的种种,不得不说,在特技方面,我国电影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巴霍巴利王》中扣图和CG的痕迹明显,那段火牛阵的场面一下子让我想起了N年前的《无极》。
好在印度人工便宜,特效不行,就用人海战术补,所以大场面里都是乌泱乌泱的人。
近年来我国电影大片的画面基本上能跟国际接轨,比如《寻龙诀》、《长城》、《西游伏魔篇》等,虽然免不了有国外团队的参与,但国内团队的水平也在紧跟,这一点肯定值得国人心慰一下。
关于战争下部的战争戏主要有四场,火牛阵、水淹七军、人间大炮、奥特曼大战哥斯拉。
火牛阵让人想起《无极》;水淹七军基本上就是照抄《指环王》;人间大炮这个有点扯,小兵们也开挂,未免不象话。
奥特曼大战哥斯拉就是正邪两大主角的终级对决,各种打、各种摔,各种撞,搞死大反派,顺手完成违章建筑拆迁工作。
我一直认为,能拍战争片的导演,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腰膝酸弱的奴才拍不出好看的战争片,他们的片子里没有英雄,只有主子。
皇权时代,容不下英雄,英雄只有两个结局,要么跪下当奴才,要么被已经当了奴才的人搞死。
就象《英雄》中的所谓英雄,被皇权洗脑,自以为胸怀了天下,实则是当了帮凶。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英雄》之后,再无英雄。
《巴霍巴利王》中的战争场面看似宏大,实际上不怎么讲究,很多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儿戏之作,象上部中的火幕,下部中的人间大炮。
这一点上远不如欧美导演对真实战争技术的考究,比如在《天国王朝》和《指环王》,各种投石车、云梯、冲车(撞门)、楼车、床弩、火油轮番上阵,战争的感觉即真实又残酷。
说起来《长城》也是瞎胡闹,五军的设定根本没表现出什么战术特色,还有个莫名其妙的鹤军,整个就是人肉投喂。
我国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真正的战争场面一点都不逊于西方,在攻城和防御战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教科书般的韦孝宽玉璧防御战,不知何年何白能把这一段搬上大银幕影片最后,象征巴哈拉拉德瓦反动统治的黄金巨像轰然倒塌,崩散四方,小山一样大的黄金头像居然顺水漂走了漂走了,这不是黄金,这是泡沫塑料啊!
黄金脑袋漂下大瀑布,注意是“漂”我对上部的影评:《关于《巴霍巴利王》的七点观后》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25615/附:韦孝宽玉璧防御战:“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
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
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
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高楼。
孝宽更缚木接之,令极高峻,多积战具以御之。
齐神武使谓城中曰:“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
”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
孝宽复掘长堑,要其地道,仍简战士屯堑。
城外每穿至堑,战土即擒杀之。
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人有在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排吹之。
火气一冲,咸即灼烂。
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
孝宽乃缝布为缦,随其所向则张设之。
布悬于空中,其车竟不能坏。
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规以烧布,并欲焚楼。
孝宽复长作铁钩,利其锋刃,火竿一来,以钩遥豁之,松麻俱落。
外又于城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为四路,于其中各施梁柱。
作讫,以油灌柱,放火烧之,柱折,城并崩坏。
孝宽又随崩处,竖木栅以捍之,敌不得入。
城外尽其攻击之术,孝宽咸拒破之。
如果现实让你行将就木,如果生活让你急不择路,如果你对电影有过痴迷,却已心灰意冷。
不妨看看《巴霍巴利王2》,或许会让你重新种下憧憬的种子。
这部电影在中国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中国市场的悲哀,是中国观众的悲哀。
好的电影给人带来的感受是相同的,不会受到地域影响——陈冲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为一部电影掉眼泪,有多长时间没有一部电影能让你激情澎湃,去看《巴霍巴利王2》,这是一部能释放你每一寸骨节的电影,随着电影音乐摆动,不需大脑的支配,能让你随着剧情欢呼、抽泣!
拿着印度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和史上最高的投资,必须要做到最好。
若干年前,一张印度人民“挂”火车的照片,让我们第一次感知到了何为“开挂”。
真正意义上的开“挂” 随后,关于印度人民开挂的种种举证就没有停过。
如何坐汽车
如何坐摩托车 让我们相信,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神奇的国家,这里的人民无视物理定律、无视自然规则、无视人体极限,可以做出一些让常人只能瞠目慨叹的操作。
可能就是这样先入为主的“开挂”定义,让我们把印度影视中一些“超能瞬间”也归结到开挂的范畴。
比如这招天罡毒龙一线拳
再比如这套莲花火舌爆裂枪
还比如这式(shift+↑+→)空中转体漂移就算你没看过这几部电影,也应该见识过这些表情包。
平心而论,诸如蜘蛛侠、绿巨人、美国队长等英雄,才更符合开挂的定义。
他们都是普通人出身,因为某些机缘巧合变得神勇无比,拦火车、抡坦克、拉飞机无所不能。
怎么就爱跟载人工具过不去 可我们就是愿意接受,觉得这没毛病啊,英雄嘛。
怎么到了印度电影里,神的一支箭——上面还挂着一颗四五斤重的人头——能射出五公里,谁看谁都说是开挂呢?
两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布下两只对立的军队 其实,这个“开挂”并不是一种贬义的轻视。
百度百科上对于开挂的定义是这样的:开挂,语义近似于“超常发挥”、“超水平表现”。
多应用于当一个人获得比较惊人的成绩时,由于不可思议而让人以为是通过作弊获得的。
这是打心眼里的赞美啊!
①开挂,是每个印度人的必备技能严格意义上来说,巴霍巴利和他爹一代目巴霍巴利,从头到尾都没有开挂。
人家爷俩本来就是神仙的化身啊!
第一部中,上来就让小巴霍巴利举起了“湿婆神“的丁丁以示真身(林伽代表着湿婆神的生殖器)有这个设定在前,他俩基本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毕竟神还用开挂?
神就是挂。
两个巴霍巴利所代表的神,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神,掌控的能力非常多。
下面拿巴霍巴利二代目来说:湿婆神是破坏之神,所以他力大无穷,无坚不摧,区区物理规律是根本入不了他眼的。
七八层楼高的金像,说抗咱就扛 湿婆神同时是仁爱之神,所以他备受百姓爱戴。
巴霍巴利接受百姓们的拥护湿婆神还是舞蹈之神,巴霍巴利动不动就跳舞的习惯不光是印度电影的光荣传统,还是神性使然。
感受下神之舞湿婆神更是修行之神,所以巴霍巴利一个瀑布爬了25年,从来不知放弃,这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巴霍巴利从小就非常向往瀑布的顶端 最后,湿婆神也是繁衍之神,所以巴霍巴利可以为所欲为的撩妹,不存在撩不到的可能。
甚至,连巴霍巴利最后能攀上瀑布,都是凭借着一颗想要打炮的心说他开挂的,真是误会,巴霍巴利堂堂神仙在世,有什么不能干?
真正开挂的,是一众配角。
巴霍巴利的奶奶,单手托起一个7-8斤的小孩在河里漂出去几里地,手不酸腿不乏。
托...托孩李天王?
巴霍巴利的妈,背着半框箭能血洗整个皇宫,而且这框箭用前有多少根,用完后一根不少。
绿箭侠看了会沉默,鹰眼看了会哭泣巴霍巴利的保镖,也是天生神力,目测几百斤的门说举就举,还顺带着挡住十多个人。
其实也难怪,毕竟老保镖单身了一辈子...甚至还有巴霍巴利的士兵,几个人凑成一团被树弹到空中,阵型不乱姿势不变,落地不崴脚不扭腰,爬起来就开干。
Superhero landing再加上和他一样神通广大的爹,就能看出来这并不是一部印度版“狮子王+亚瑟王+哈姆雷特+宝莲灯”。
这是一部印度版“大闹天宫”。
我说怎么这么好看呢。
②开挂的,究竟是谁开挂的还不止这些。
[巴霍巴利王]两部电影本身,才是最大的挂。
两部电影的总投资约6000万美元(约3.8亿RMB)。
平均1.4亿人民币的投资在印度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制作了,其中[巴霍巴利王:开端]还创下了印度电影最高投资记录(1.7亿人民币)。
[巴霍巴利王:开端]中宏大的战争场面 1.7亿的投资对我国电影来说不算什么,华语大片动辄2、3亿投资的比比皆是。
但从来没听说过哪部国产电影被称为“中国版[指环王]”、“中国版[特洛伊]”。
一对比,[巴霍巴利王]当然开挂了。
[巴霍巴利王:终结]在印度上映后,迅即在印度30个邦中的29个邦取得了影史票房冠军。
顺理成章地成为印度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影。
在全球收获了约17亿人民币的票房,同时还在IMDB得到了8.4的高分。
最能证明这部电影火爆程度的是,印度平均150卢比(约14元)的电影票,在黑市上被炒到了3000(约286元)卢比一张。
感受一下印度观众观影时有多嗨当然,就跟片中巴霍巴利的背后是有“神性”支撑一样,[巴霍巴利王]开挂的背后也有着工作狂人S·S·拉贾穆里在掌控全局。
拉贾穆里光是用在剧本、服装、艺术设计等等前置作业上的时间,就花了将近两年。
拉贾穆里(中)和工作人员还包括请来了25位艺术家,设计了13000多张概念图纸。
角色纹身、王座的花纹、国王妆容、建筑雕像……都进行了精细的设计为了打造恢弘的巴霍巴利王宫,拉贾穆里还带领剧组全体工作人员,改行当了施工队。
在一块占地80万平米的空地上,每天使用1000名人力,历时200天搭建出了宫殿实景。
奢华大气的宫殿全景 由于市面上找不到符合的兵器,拉贾穆里又带人制作了超过1000人的武器,多到仓库里都摆不下。
副导演看到后,表示拍完戏可以拿去开个博物馆了。
这些兵器可都是实打实造的 拉贾穆里做这些事的时候,也没让演员闲着。
比如饰演巴霍巴利的帕拉巴斯,就被他派到美国去拜访职业摔跤手,要求他跟着人家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训练。
潜台词是练不成他们那样就别回来了。
等85公斤的帕拉巴斯练到100公斤回来后,拉贾穆里才心满意足地开机。
肌肉效果如下: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是这个对于拉贾穆里来说,如此用心的理由很简单:拿着印度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和史上最高的投资,必须要做到最好。
也就是,你给拉贾穆里一辆火车,他不挂满500人誓不罢休。
而所谓的印度式“开挂”,不就是将现有的资源用到极致嘛。
[巴霍巴利王]将场景的制作、英雄的塑造、想象力的发散、文化的体现、细节的考究……全部发挥到了最大值。
让我们感受到,原来2亿投资的电影,可以拍成这样。
而拿着同样的东西,做不出同样效果的人,就只能安慰自己“他TM是开挂的”。
至于究竟得多努力才会被人形容为“开挂”呢,只有印度人知道。
这两年,从[摔跤吧爸爸]到[起跑线]再到这部[巴霍巴利王],印度电影的挂恐怕还会一直开下去。
毕竟这是人家的特色,而“开挂”只是我们能给予的最高程度的赞美。
-文:涵葛格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昨天看了巴霍巴利2,今天补上了1。
这部印度片依旧很有味道,因为是印度神话,自然也有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在其中。
比如男主开了挂一般无人能敌的强大。
他是神,但是他依旧会失去。
片子虽好,可我实在是不懂印度片这个叙述事情的逻辑。
1开端是太后拼尽性命就下摩哂陀巴霍巴利,这也是2中演了一个半小时后的同一个镜头。
1讲了摩萨德长大,在不知道被囚禁的提婆犀那就是他生母的情况下就下了她,然后就开始了帕叔叔讲故事,后面全是巴霍巴利,也就摩哂陀爸爸怎么当上储君的故事了。
而2呢,是接着这个故事,讲巴霍巴利在加冕前四处游历,爱上了提婆犀那,可却被哥哥的阴谋害的与母亲反目,最终被帕叔叔杀死,此时小摩出生,出现1的开头,然后中间一大段需要观众自己脑补1的前面,再来就是接着这里开始了小摩的复仇之路。
总得来说,故事本是A1+A2+B1+B2,A为巴霍巴利个提婆犀那的故事,B为他们的儿子的故事。
电影却让1是B1+A1,2是A2+B2。
每一部都总结不粗来到底是他还是他爸是主角。
印度导演这个逻辑是我理解不了的。
个人比较喜欢巴霍巴利和提婆犀那的故事,可能是对这种天生的王子和公主更为偏爱吧。
一个是战无不胜,心地善良的王子,一个是做事果敢,母仪天下的公主。
两人互相欣赏,毫不遮掩,大胆相爱,彼此深深地牵引着对方。
令我印象最深的两处:一是一直听母亲的话的巴霍巴利,在母亲下令抓提婆犀那时帅气拔刀,说自己承诺了绝不让她受委屈。
反叛此时添油加醋,说湿婆神都会出错,但太后不会,可巴霍巴利却说,“母亲你错了,未征求女孩子的意见就承诺把她作为别人的妻子,是错的。
”二是一个男的借着自己的职权,在女人去上庙子的时候让她们排成一列,乘机占她们的小便宜,当提婆犀那看见时,直接夺过刀来砍下手指。
在审判庭上,巴霍巴利问清楚之后说得那番话,“是的,提婆犀那你犯罪了,如果他侵犯女人的话,你砍下的不应该是手指,而应该是他的头”,于是帅气转身,加上自带bgm,咔嚓,头颅落地。
这部片子反映了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他们心中有着一股精神,其中体现在提婆犀那的表哥,在巴霍巴利鼓舞了他之后,就从一个懦夫变成了勇士,那便是信仰的力量,他们在这部片子里信仰湿婆神,而巴霍巴利,便是湿婆神的化身。
但神啊,也是会被伤害的。
能伤害他的不是那些持着长矛射着剑的敌人,也不是狡猾的敌人的阴谋诡计,而是最亲的人的背叛。
可这个善良又正义到骨子里的巴霍巴利啊,在被最亲的人伤害后,嘴角都还是笑容。
总结一下,这部片子看完,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善良与正义,也悟出一个道理,如果想同时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心中的正义,首先得让自己变得强大。
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伤害不了我,我也才有能力不畏惧小人,去帮助他人,去捍卫正义,去守护善良。
如此的电影,不说演技怎么样,至少是一部充满诚意的电影,我们总是嘲笑印度电影的开挂,但是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贬低印度电影,这部电影在北美斩下的票房是中国望尘莫及的,总陶醉于自己的世界里是坏事,印度电影的崛起是我们不可小觑的,话说回来这电影真的很燃,只有在电影院看的才明白,而且没有字幕容易产生误解。
被英雄主义、造型至上的慢镜头震晕。
神奇的印度片,比上部差。就片头那段还有点质感
对印度历史片无感,还有也太tm长了,看得人几度想逃跑。
第二部制作水平比第一部又有了个提升。整体还是个“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几场歌舞戏更华美了,前面的“水淹七军”和后面的攻城大战都比较精彩。整部电影的服装、化妆、道具、布景水平在线,制作考究。说这部电影是印度版的《指环王》也不为过,史诗般的壮丽感。印度传说中的女性地位如此之高让我吃惊。
喜欢第一部,这部略显沉闷单调。香港华人电影给世界的贡献也许是敢于违反物理定律的动作设计吧,以至于完全改写电影语言的表现方式
和第一部的问题差不多,而且剧情上较第一部还有退步,特效上倒是稍有进步,虽然还是五毛特效。不过看惯了流水线的商业片,偶尔看这么一部如此自恋的雷片,观感倒还是高于影片实际质量
For the promise, truth and justice. You can go against anybody even if it's the god. That's law and ethics.
如果可以容忍突如其来的歌舞和超越物理极限的开挂场面这类印度片本身的特色,把它当作神话史诗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拍摄的场景都很让人有所遐想:云间漫游的天鹅船、气势恢宏的登基大典、高大森严的王室建筑,难以相信居然仅用了2.2亿人民币的经费;故事内核可以算作是王子复仇记,人物刻画也比第一部有了进步。
印度史诗级宗教巨片,一个关于忠诚背叛,爱与复仇的传说。太惊艳,中国巨幕看的超震憾。话说母国啥时能拍成这样精良的巨片呢?
跟第一部比起来真是学坏一出溜呀~第一部的表现出的神奇是在逻辑里的,有让人震惊有信服的壮阔,这一部就完全的为了立flag.
刚刚在电影院看完这个3个小时的电影,我不得不说这个电影实在是诚意十足! 从一个神话传说故事的角度来讲,这个电影没有糟点,实在是让人看了爽之又爽
就这剧情拍个毛的2,都是回忆,而且根本没什么拍的,硬是凑出来两个小时!比第一部差远了!
一人分饰两角,并且把十分相似的父子二人演出了不同的感觉。大场面拍的十分宏伟,配合着背景音乐,一些打斗场面甚至有很强的仪式感。剧情上有若干硬伤,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完全可以4.5分。
讲道理,这电影除了场面宏大以外有啥优点?也许是我没看过1的缘故?一直跳舞,而且剧情非常夸张中二,不喜欢。
当喜剧看,知道印度”神片”浮夸,但没想到居然如此浮夸!另:最后大反派的黄金雕像能浮在水面上?!这特么明显是造假啊?!
画风华丽,故事老套,情节夸张。看第一部觉得新奇,第二部有些腻了。
好看 正能量 励志 感动
槽点太多不知道该怎么吐,微博搞怪动图上镜王
刚看了下编剧好几个是功夫小蝇的编剧,秒懂脑洞为什么这么清奇,深信巴霍巴利王在我国已经被玩成cult。
当你只看了一部电影,确领略了黑豹美队雷神闪电侠金刚狼鹰眼哈利波特我爱罗路飞以及鲁智深时,早就值回票价了!刷新了三观!太他娘的好看了!!!让我提前一周看到妇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