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神话里,为什么“阿喀琉斯”这个人物会这么有名。
今天就来剖析一下这个原因。
首先,他是特洛伊战役一个重要人物,而特洛伊战役又是一个类似于封神榜一样,是神与神之间对抗,人与人之间战争的代表战役,特洛伊木马这个故事又是家喻户晓。
归功于这样一个有名的战役。
他有一个有名的典故。
“阿喀琉斯之踵”任何一个强者都会有自己的致命伤,没有不死的战神,他是一个人和神的产物,不管是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总是把凡人和神的结合,作为重中之重,传为佳话。
好似这样的结合,人就有了神的能量,也兼备了人的特质。
这个根源是这样的,一个神格不怎么样的宇宙大帝宙斯,把自己的情人海洋女神忒提斯嫁给了希腊其中一个国王泊琉斯,因为预言说过,女神的儿子将会超越自己的父亲,而宙斯自己包括其父亲都是杀父夺位之人,所以害怕自己儿子也来这一事,所以把情人海洋女神忒提斯嫁给了凡人,所以她的儿子再强,也只是凡人。
关于阿喀琉斯的刀枪不入,有两种说法:她母亲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父亲遗传给他的人类成分烧掉,使他圣洁。
因为母亲手提着他的脚踵,所以除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这个孙悟空有点像。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把他拿到冥河里涮,由于他母亲是拿着他的脚踵倒着涮,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所以他刀枪不入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最必要的一个特征。
有弱点就显得更接近与人类,感觉好莱坞最喜欢这个题材,好像觉得这样的就有了神的强大也有了人性化的弱点,有了喜怒哀乐,有了七情六欲,也有了衰老和死亡。
又保留了神对人类的向往。
好像中西神界都有向往人类的例子。
阿喀琉斯也是希腊战场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所以他的半人半神,他的致命弱点让他成了最有名的英雄。
在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无疑是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英雄人物。
有血有肉,桀骜不驯。
他骁勇善战,重视友谊,有情有义,重视荣耀与尊严,希望名垂千古。
他也冲动傲慢,残暴鲁莽。
不得不提他的对手,另一个英雄人物和他一样有王子身份,都是本国第一勇士的赫克托尔,与为了荣誉,为了友情,为了永垂不朽而战的阿喀琉斯不一样赫克托尔确是为自己的国家名族而战,他爱戴自己父亲,保护自己的弟弟,更爱护自己的妻儿,守护自己的国家,虔诚自己的信仰,他尊重对手。
而赫克托尔好似更大义凛然,接近于完美的暖男形象,也是希腊故事中最为专情的男子。
赫克托和阿喀琉斯都是英雄,都是悲剧英雄,阿喀琉斯明知自己会在特洛伊战争中战亡,依旧参战。
而赫克多尔明知是场不能赢的战争,依旧奋战。
关于阿喀琉斯的文学作品已经不缺乏,因为他本身就有鲜明而又复杂特征。
他是一种人物传奇。
而赫克多尔又是代表另一种价值观的英雄主义。
更像是一种形象,一种精神领袖。
文学色彩的下的英雄主义特色,总是带着我们个人品味的喜爱,源远流长,喜闻乐道。
真情实感觉得这片是皮特的颜值巅峰,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get到他的帅点。
亮相时被信使从两个女人的被窝里拉起来应战然后一跃杀敌的身姿帅爆天际,那种从慵懒到凌厉的转变,赢了决斗之后傲视全场却在听到涉及政治的话时满不在乎地走掉的反应很好地展现出了片中这个人物的特色。
阿喀琉斯的人设比神话里好多了,不仅骁勇善战还重情重义,对女人和敌人都很君子,他让普利文和布里赛伊斯带着大王子的遗体离开的时候让我产生了一种“英雄当如是”的感慨。
跟赫克托尔的决战很燃,这场绝对的重头戏并不负期望,那句经典台词“There are no pacts between lions and men”演员完成的不错,气势hold住了。
这句台词和决战后的马车辱尸展现的是阿喀琉斯桀骜兽性的一面,之后他抚着遗体愿赫克托尔的在天之灵安息,这是较人性化的一面,我觉得把握的都很不错,影片里把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成功。
他和布里赛伊斯是我在片里最喜欢的一对cp,从性与征服再到真爱,非常带感。
赫克托尔就不必说了,演员帅+演的好,集齐了一个正面人物所有的优点,如果说阿喀琉斯代表的是热血,那赫克托尔代表的就是责任。
相比之下帕里斯这个角色就较为逊色,跟墨涅拉俄斯决斗打输了抱着他哥的腿叫救命,太窝囊了,原著里他这时候可是很有骨气的。
演员演的也平平,有一幕是特洛伊人城楼观战,赫克托尔被刺死的时候镜头给了帕里斯特写,没看出来什么情绪。
同一场戏的普利文演技就相当出彩,他站在城墙上目睹长子身亡那一刻和孤身入敌营索要赫克托尔的遗体那段可以列入全片最动人的几处地方。
片子里的亲情其实也很深刻,赫克托尔与帕里斯的兄弟之情,普利文对赫克托尔和帕里斯的父子情,为了前者他可以孤身犯险去向敌人求情,为了后者的幸福他可以举城迎战,可怜天下父母心。
塞蒂斯神祇的身份被淡化,她与阿喀琉斯的互动更像是一个母亲而不是一个神,这点我非常喜欢。
普利文同理,他的形象更像一个父亲而不是国王。
这片子的打戏非常好看,真打的镜头很多,军队目测大部分是真群演,不像有些别的电影只比划几下其余全靠电脑合成。
有好几场打戏(比如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那场决斗)一招一式很明显是下了不少功夫精心设计的,精彩度满分。
服装出乎意料地不错,这种希腊复古风一不小心就容易弄成原始人,电影里反倒挺有质感,还能突出各大主演的帅来。
特洛伊木马的造型很赞,片中安排奥德修斯无意间看到一个士兵在把玩一个玩具木马,从而获得了木马攻城的灵感,这个细节设计的很有灵气。
奥德修斯戏份镶边,存在的作用好像只是为了推动剧情,不过电影时长所限兼顾不了那么多人物也能理解。
最后说下海伦,我对这个特洛伊之战的灵魂人物没什么印象,只记得一堆人说她不够漂亮,我觉得很漂亮啊,演海伦不违和。
2004年我在电影院观看的这部电影,堪称古装战争片的典范,但是就是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在豆瓣里居然这么低的分,由此可见豆瓣里多数都是装逼货。
这类人的特点是:任何好电影都不入他们的法眼,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把好电影评论成差电影,才能彰显他们高深的水平,不想打字了,浪费我的时间。
鄙视豆瓣评论。
整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不是Achilles之于他表弟之死的悲愤,不是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之于他儿子赫克托耳(Hector)死后所展现出来的胸襟和胆量,也不是所有战士之于Achilles的无限崇拜和向往,是爱情,简单分明的爱情,以及因为爱情所爆发出来的原始的状态,都是那么的美好。
同时也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不顾一切,奋不顾身,愿意牺牲愿意放弃,都是深深触动我的东西。
但是让我难过的是,到最后战争还是毫无悬念的发生了,是人性的贪婪以及虚荣,再加上一点点的自身的傲慢……战争从来都是无情和残酷的,吞噬着美好的一切,不仅亲人朋友痛苦,国家陷入危难,黎民也落于水深火热之中。
战争是冷漠的洪水,淹没了幸福的所在;战争是可怕的暴风,摧毁了快乐的生活。
战争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战争直接的源泉来自于人们的贪婪和憎恨,如果无法消除心中的愤怒,战争就一触即发,那将带给世间的就是摧毁和灭亡。
我相信,是死亡将死亡延续。
牺牲,复仇,循环往复;在死亡里,历史重生。
我喜欢冷兵器时代,比如象特洛伊战争。
当剑是冷的时候,血的沸腾才有意义。
当战争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就如同医院诊断病情越来越凭借仪器,生命体就只是个盛器而已;生命不过摆放其中,深浅、长短,无人所谓。
重看了04版的《特洛伊》。
布拉特.皮特的阿喀琉斯,那腔调,让我想象出一个现时代的黑客,自恃高手,乱军阵中,厮杀由我,来去从容,但浑不吝任何人任何组织。
很自我的人,自私也忘我,通常有一个词可以美化:率性。
率性的人,不快乐。
就象没有约束的自由,往往因为散漫而变得很懒惰,也就因此黯然失色。
阿喀琉斯的苦难,和当代人一样,没有信仰。
甚至连爱情都是不完整的。
他以一个战神的身份出生,注定要选择以成全这个身份的方式,短命。
长寿的烟火气是成就不了英雄的。
长寿的,都成了历史见证人,包括见证自己的英雄部分,但那部分已经了断在历史中,带不到长寿的尾声。
比如张学良。
他以一个百岁老人的身份离去,而不是百岁的英雄。
英雄的热血早在一百岁里沉默。
读到一个观点。
有信仰的人是活在“与神同在”一元世界里,而缺乏信仰的人——即便相信“如有神在”,也是硬生生把相信信成迷信。
信仰和信任还是二元分裂的。
因为他向所谓的信仰索求的都是欲望和解脱欲望带来的危难,而不是身心托付的信任。
只有信任,带来安全。
安全,应该是宁静的。
欲望,总是太喧哗,太喧哗。
让人烦燥。
阿喀琉斯也是烦燥的。
他的烦燥,和生活无关,因为他没有;和生命无关,因为他无所谓。
他的烦燥,是他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因为死亡,是他的成名式。
战神,要一场战争。
死得其所。
记得一次江苏卫视为非常周末主持人三选二。
女主持人被吊到30米高空20分钟,满面是泪的飞了半天。
飞得莫名其妙,哭得也莫名其妙。
还好听到句有点意思的话——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人生总是一次次要证明自己。
证明给谁看?
证明给自己吗,还是证明给别人看。
好累好累!
阿喀琉斯,为了证明,等死。
我们呢?
我们都活得好累,是为了证明什么?
几年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采访过一个英模。
奔五的人,还是冲在最危险的一线。
也有人说他爱显,当然更多人体谅他无奈,盛名所累,要证明自己是英模。
后一种说法,足够成立。
但在结束采访的那晚,站在天全黑下来的露台,他曾经纵身跃下的地方。
我看不见他的脸,但我听到他说: 只有死在一线,我就再也不用证明自己是英模了。
而我的家人将永享我的荣耀,不会失去。
如果生命需要死亡证明。
我相信,是死亡将死亡延续。
2004年的史诗巨片 196分钟的无删减版 5年前 中考结束的暑假 我是把Troy当商业片看的5年后 大二的十一国庆 我是把Troy当史诗片看的撇开如今看来已经做得有些假的特技撇开本片卖点最大的三位男主角撇开阿喀琉斯和帕里塞伊斯之爱总之撇开商业元素这是一部还不错的史诗片 总的历史框架还是在那的(就我现有的知识来看 - -)但与原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相比 电影更突出的是人的因素而并非神原著中 特洛伊与希腊之战可以说就是神与神的战争人只是其中小小的棋子 不过凭着自己的欲望去杀戮 去毁灭而在电影中 "人"占了最重要的分量阿喀琉斯 赫克托耳 电影中最凸显的两个人物两个身处战争漩涡中无法逃避自身悲剧命运的英雄阿喀琉斯为了自己而战赫克托耳为了国家而战两位都是英雄被歌颂千年但这也许就是半人半神与人类的差别不要说阿喀琉斯自私他从未觉得他属于希腊 他是神的儿子 生来便是战士即便神谕很早就告诉他:你将死在特洛伊之战中在庸碌长寿和英雄短命中 他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这就是阿喀琉斯他为自己的荣誉而战 他要属于自己的时代也不要说阿喀琉斯冷漠他是天生的战士 杀敌与嗜血是必须的可是当他对着赫克托耳的尸体哭泣 当他得知帕特洛克斯死亡时的愤怒他在最后关头冲进特洛伊拯救自己心爱的女人他实在是个有血有肉 有情有义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版的阿喀琉斯让我欣赏的原因他终于懂得了怎样去爱 怎样去尊重 有人戏言 这部特洛伊不管怎样 能看到布拉德皮特的腿就已经值了笑.. 皮特确实是挺契合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的:俊美 强壮 敏捷皮特很性感 真的很性感另外 阿喀琉斯与帕里塞伊斯之恋还是让我小小花痴了一把尽管这一段是虚构的 原著中只是帕里塞伊斯的单恋 阿喀琉斯不过是把她当战利品和床伴但在电影中 阿喀琉斯的爱还是很深刻的 人类的爱亦可以隽永也许英雄与美人的故事总是更令人接受吧 英雄为了美人而死就更令人动容了特洛伊中 个人最爱的还是赫克托耳了 真正的man他是特洛伊的大王子 最骁勇善战的勇士他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 整个特洛伊背负在他的肩上他在战前的那句:For Troy!我记了很久 决绝和信念 两个很有力量的词他是帕里斯的兄长 弟弟为了爱情付下的战争债他来抗他是一个丈夫和父亲 面对妻儿 他眼里的温柔化开 温暖如同太阳他多么想看着可爱的儿子长大 变得像他父亲一样优秀 勇敢 英俊他不能 他背负着全城人的希望 但神让他死 他无力违抗可以说赫克托耳是特洛伊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了他的命运高贵而悲凄他对自己的将士说:男人的尊严就是维护自己的荣誉 保护自己的妻儿 守卫自己的国家很简单 很朴实 确是真正的男儿之气与阿喀琉斯之战 他知道这是他生命的终点 也是他杀死帕特洛克斯应该偿还的他坦然面对 为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出战神的游戏 人如同玩偶 但赫克托耳不畏惧死亡 在他的身上 人性的光辉异常闪耀纵然神力强大 人自有自己的高贵之处他为了国家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书写了自己的英雄时代赫克托耳 你是特洛伊最伟大的荣耀尽管神的旨意始终凌驾在人类之上赫克托耳 阿喀琉斯都是沿着命运的曲线而死甚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就是不和女神那罪恶的金苹果赫克托耳被雅典娜摆布 阿波罗的箭在暗处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踵但他们早已无畏于命运 是为了高贵的人性而存在电影中的其他 也处处体现着人性帕里斯 这是一个一直受鄙视的人 因为他懦弱 贪于美色我却并不那么讨厌他 他本就是个受溺爱的小王子 随心所欲 不问战事拐走海伦 与赫莫拉涅斯之战 是他想当然的天真当他终于知道要为了尊严而战 他哥哥在某种程度上因他而死后 他才真正地成长起来 还有海伦 自古人们就把她当成红颜祸水的典型其实她不过依着自己的心爱上了帕里斯而已 人的感情在诸神看来 或许卑微 但谁又能否认这段爱情的真挚呢电影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阿喀琉斯对帕里塞伊斯讲的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位祭祀爱上了她口中亵渎神灵的人吧They God envy usThey envy us because we are mortalBecause any moment might be our lastEverything is more beautiful because we are doomedYou will never be lovelier than you are nowWe will never be here again阿喀琉斯说人类的生命正因为会死亡而美丽和珍贵因为每一刻都稍纵即逝 每一秒都是不同的知道自己必死 因此要将生命更绚烂的绽放 超出死亡的意义阿喀琉斯的这段话给我一些启迪我本是一个惧怕死亡的人 但这段话却削弱了我的恐惧碌碌无为 即使永生又有什么意思呢相反 知道时光的逝去 才更能激励人生勃发出光彩呢特洛伊 今天只是想谈一下电影本身而不是和原著的比较 即便是原著《荷马史诗》《希腊神话故事》哪个又叫原著呢《伊利亚特》的结尾本身在赫克托耳的葬礼中就结束了且希腊神话和史诗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民间的口口相传 定稿也较晚电影中或者为了艺术效果 或者为了人物性格做了改编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骂这部片子的比如在伊利亚特里阿喀琉斯在木马计之前就已经死了 但电影里他为了爱的女人躲进了木马里比如电影中的帕里塞伊斯是布鲁塞伊斯+帕里塞伊斯+波吕克塞纳的综合体比如阿伽门农竟然是被帕里塞伊斯的短剑给杀死的比如帕特洛克斯从来不是阿喀琉斯的什么表弟诸如此类 概括来说就是嫌电影不尊重原著 商业味太重云云其实不用太严肃 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如果真的那么忠于原著 岂不是要将奥林匹斯山上的12大主神都搬出来了 或者在最后帕里斯将箭射向阿喀琉斯的时候 阿波罗咻一声钻出来 那我真的是要砸屏幕了...看电影么 终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喜欢的话 就在特洛伊里把值得喜欢的东西挑出来 记一记 就像5年后的我一样不喜欢么 就把特洛伊当作一部纯商业美国赚钱大片好了 就像5年前的我一样
除了颜值之外一无是处,荷马会被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
实在受不了大家都被电影误导!!!
提出一下几点与事实不符之处。
首先!
最重要的一点!
阿喀琉斯一点都不爱布里伊赛斯!
荷马史诗第十九卷56行阿基里斯说:“愿当初攻破吕尔尼所斯挑选战利品时,阿尔特尼斯便用一箭把她射死。
”可以去了解一下当时女人的地位,女战俘与器物摆设一样,不过是荣誉的一部分,就像工资一样,你工资被抢了你不生气?
硬要写成真爱我真是醉了。
同样重要的一点,特洛伊战争打了十年!
十年!
才不是泡个妞就打完了!
以及,阿基里斯是个王子,他代表他的国家出战所以不必为阿加门侬效忠。
还有,特洛伊老国王爱儿子没错,可是他有50多个儿女他爱的过来吗?
小王子还因为出生带有不详征兆直接被他仍进深山老林里了(本来是要直接杀了的)同样,《荷马史诗》看不出赫克特有多爱帕里斯,也看不出海伦有多爱帕里斯,他们俩都盼着他死。
(帕里斯哭晕在厕所)他最后当然没和海伦远走高飞,而是被人射死(因唯一能救他的人,她老婆不肯救他)阿基里斯真爱是帕特洛克罗斯!
是帕特洛克罗斯!
是帕特洛克罗斯!
重要的事说三遍!
帕特洛克罗斯也是王子,因杀人被驱逐后和阿基里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被阿基里斯选作王伴(可理解为灵魂伴侣一生挚爱)。
阿基里斯知道他杀死赫克特后自己会死,但是他坚决要为真爱报仇。
其实个人感觉布里伊赛斯喜欢的是帕特洛克罗斯。
不过阿基里斯有个儿子(这家伙超级朝三暮四),是当时男扮女装的时候她妈逼他和一个公主生的。
皮洛斯可以说是侧面体现阿喀琉斯最精彩的人物,他是真的只有欲望、骄傲没有爱的残忍的屠杀者,是他杀了特洛伊国王、赫克特的妻子老婆,不是阿加门侬。
缺少了神话的悲凉宿命感整个故事魅力值直线下降。
(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140字删除)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历史中最有名的勇士,以至于哲学家都会拿他来说事。
芝诺提出过“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悖论,就是把阿基里斯视为健壮和善跑的英雄。
传说阿基里斯从小就被他的母亲捏着脚后跟泡在药物里长大,使他具有了超越凡人的体魄和几乎不可破坏的肉身,而唯一没被泡到的就是他的脚后跟。
阿基里斯也是因此而毙命。
“阿基里斯之踵”后来被喻为无论再强大、再完美的人或事,都会存在致命的缺陷。
皮特主演的这一部《特洛伊》或许改名为《阿基里斯》更为恰当,故事主要围绕着阿基里斯展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特洛伊之战退缩为表现阿基里斯悲剧宿命的一个背景。
在影片中,阿基里斯英勇善战却桀骜不驯,他是阿迦门农手下最杰出、也是阿迦门农最痛恨的勇士。
他不愿听从阿迦门农的号令,因为他看不惯一个国王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发动战争。
他甚至不愿意为希腊人的名义而战,因为他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他明白“在我出生之前,希腊就已经足够强大了。
”然而,有一个理由却是他无法抗拒的。
事实上,影片一开始就明确宣示了主题,“人类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要名垂千古,让后人知道我们的荣耀和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伟大的爱情。
”阿基里斯仅仅因为奥德塞说的“参战的英雄,都将千古留名”这一句话而走上了战场,尽管出发前他的母亲明确告诉他,“你如果去了特洛伊,必然会千古留名,但是只要去了特洛伊,你就再也不能回来。
”阿迦门农说:“阿基里斯属于过去,他目空一切,不会为任何国家效忠。
”阿迦门农则有着“六王毕,四海一”的野心,他聪明地抓住了阿基里斯骄傲的心态,让他心甘情愿地戴上了盔甲。
阿基里斯知道“男人都要些什么,但我要得更多。
”对于荣耀的向往和千古留名的渴望成为了他的“阿基里斯之踵”。
全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阿基里斯杀死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之后的夜晚,特洛伊国王来找他要回心爱的儿子,阿基里斯跪在赫克托的遗体前,对他说,“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兄弟。
”在那一刻,阿基里斯已经彻底参透了自己生存的意义,明白了自己的命运。
他了解到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当他仅仅因为自己的荣耀而毫不怜悯地杀死了那么多人的兄弟、丈夫和亲人之后,他已经和他所不齿地阿迦门农成为了同一类人。
死在阿基里斯手里的赫克托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的生命中只有很简单的敬畏神明、保护妻子和家园的愿望,他是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也是一个值得任何人尊敬的对手。
他曾经屡次挽救了自己的弟弟;他因为错误地杀死了一个青年而内疚;他最终勇敢地走向了阿基里斯。
赫克托是阿基里斯的一面镜子,正是赫克托让骄傲和虚妄的阿基里斯认清了自己。
当然,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正如阿基里斯的妈妈预言的那样,当他从迈锡尼扬帆而去的时候,他就不再回来。
同样扬帆而去,不再回来的还有海伦和帕里斯,特洛伊之战因他们而起。
如果阿基里斯因为“荣耀”而千古留名,他们则因为爱情而留名。
小王子对待爱情的态度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他明知如果带着海伦会给自己和特洛伊带来多大的灾难,他仍旧义无反顾。
或许这是因为他的年轻而浪漫,换做他的哥哥赫克托,决不会这样做。
不过在特洛伊城破之时,帕里斯终于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他选择了战斗,选择了做一个让他的哥哥会为他骄傲的人。
他知道爱情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如果继续逃跑,不值得赢得海伦的爱。
他要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只要勇敢,“不管今生或者来世,我们一定会相聚。
”最终,阿基里斯被帕里斯射死。
实际上无论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阿基里斯之死只是他自己献给自己生命的祭品。
人与神的不同就在于人是会死的,而正是这样使得人生中的每一刻都可能会很珍贵,阿基里斯临死前已经感受到了布里塞伊斯带给他的平静,相对他一生征战而毫无意义的日子,他不会有任何遗憾。
重温《特洛伊》,让我心生折服的不是海伦的美貌,不是帕里斯的痴情,也不是特洛伊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气势雄伟,而是赫克托尔、特洛伊国王,不可避免地还有阿克琉斯。
赫克托尔,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一个稳重爱家的人,他为了弟弟的爱情,包容下了他弟弟犯下的错,包容下了那位倾国倾城、为特洛伊带来灾难的美丽海伦。
他爱他弟弟,这份爱是多么的深沉厚重啊,连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大眼睛孩子也比不上这份爱。
当他错手杀死了阿克琉斯的表弟时,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命不久矣。
在妻子的苦苦哀求下,在未谙世事的孩子懵懂的眼神中,他还是选择与阿克琉斯挑战。
其实,他若卑鄙一点,只是一点点,便可以让城楼上的特洛伊士兵轻而易举地射死单独前来挑战的阿克琉斯,但他没有那么做,他太正直了,心地太淳朴了,本来他不会死,但就是因为他的单纯,他无法抵挡住神勇无比的阿克琉斯,最终还是倒下了…… 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战争总是让人心里窝火,他们总是太坦荡荡,不会在对方不经意的情况下刺对方一下,他们不会用暗器,在观众看来,有许多的可乘之机都被他们放弃,但他们就是不让我们如愿,硬是要直来直往,容不下半点狡猾、奸诈,他们都死得明白,没有丝毫的不瞑目。
阿克琉斯在特洛伊城楼下四声沉重、近乎咆哮、响彻整个特洛伊城的嘶吼:赫克托尔、赫克托尔、赫克托尔、赫克托尔,终于把赫克托尔迎了出来。
两位真英雄的对峙,两位真男子的交锋,在天地之间,在特洛伊城下,在众多焦虑的目光中,他们终于面对面了,像一阵闪电划破天际,像一个旋涡翻转海水,四周无声,万物死寂,只为两位英雄。
阿克琉斯将赫克托尔的“箭下留情”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没有感激,在赫克托尔绊了一跤时,他没有乘胜追击向赫克托尔刺下一剑,结束这场结局早已知晓的战斗,但他只是步步逼近赫克托尔,大声对赫克托尔说让他站起来再战。
还有比这种战斗更无聊的了吗?
还有比这种复仇更可笑的了吗?
不,这不是战斗,亦不是复仇,这只是英雄之间的切磋,这只是勇士之间的约定!
在黑夜中,在帐篷的烛光中,将赫克托尔的尸体拖回来的阿克琉斯没有半点战胜后的快感,此刻在他心中的只是冲动杀死英雄后的悔恨,失去自己很少——不,是从来没有碰到的令自己钦佩的人的痛苦。
就在这时,一位不知名的、披着飘逸长袍的老人突然进来了,他没有作自我介绍,也没有跟这个帐篷的主人打招呼,他只是径直跪在阿克琉斯的面前,近乎是以膜拜的神情亲吻着那双沾满他儿子鲜血的手,用祈求的口吻,用一双盈满流水却始终坚忍着没有掉下来的双眼,用一颗受尽悲痛的伤痕累累的心,让阿克琉斯将自己儿子的尸体归还给他,让他最爱的大儿子得到一位王子应有的体面的葬礼。
我的心在颤抖,我的血液在翻滚。
一位父亲的爱啊,这是一位多么沉甸甸的爱,浓得化不开,深得摸不到底,重得让人喘不过气,这特洛伊的国王,他高高在上,他伟大,但他终究还只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他宽阔的胸怀,他朝圣者般的心,他亲吻着每一个人,包括不懂事的儿子帕里斯带回的“红颜祸水”以及亲手杀死他儿子的阿克琉斯。
说不清他像什么,道不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只知道他是白云深处那岿然不动的山峰,是大海中细细流淌的涓涓清流,是沙漠中不畏干烈、寂寞前行的骆驼。
他充满着智慧,像尼采,像苏格拉底;他云淡风清,像是修炼多年的看破红尘的道士;他深沉,像是心中有数不尽的问号在翻滚。
最后,他为特洛伊而亡,为自己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而亡。
但他亦永存!
英雄的人生总是充满着传奇色彩,万坚不摧的勇士阿克琉斯也无法避免命运对他的捉弄,不,准确地说,应该是青睐。
本来是去特洛伊博得一生的荣誉,结果不小心被丘比特的箭射中,遇到了让他坚硬的心融化的女人——赫克托尔的堂妹普瑞瑟丝,她的倔强无礼,她在夜里谋杀他的企图,他都包容了。
本来是准备为了爱放弃战争、放弃荣誉、返回希腊的,但上天总是让英雄的命运坎坷艰难,失去表弟的痛让他心里的暴烈又显现出来,刚被融化了一点的硬块又凝结了。
他失去了他的表弟,她失去了她的堂兄,他们是对方的仇人,他们也是对方的爱人。
在士兵的侮辱中救出她的夜晚,在忍痛放她自由的夜晚,在烈火熊熊燃烧特洛伊城的夜晚,一次又一次,他拯救了她。
在战火纷飞中,他爬墙,他杀人,在她险些失掉性命的千钧一发之际,他再次拥有了她,但在还没来得及说一句“我想你”时,在还没来得及互诉思念时,在他们还只是互相深情款款望着时,帕里斯的箭无情地射向了阿克琉斯的脚后跟。
接着第二箭、第三箭、第四箭。
他的胸膛千疮百孔。
但他还坚强地对她说:“我没事,不要担心。
”坚硬如他,当时完全还有能力回击帕里斯,但他没有,此时在他眼中只有她,他再也不要战争,再也不想那些无谓的尊严和荣誉,再也不想凯旋而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只想让她安心,让她对他的看法改变,让她觉得他并不是只崇尚暴力。
他催她快点离开,她也很听话——她转身,他倒下…… 阿克琉斯,他是胜利的勇士,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就像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就像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狭隘滞涩的涟漪。
不是不恨帕里斯的。
是他在特洛伊与斯巴达友好和平的夜晚潜入了海伦的房间,是他在黎明前的瞬间扼杀了那第一道曙光,是他将斯巴达的王后变成了特洛伊的公主,是他的自私毁灭了整个特洛伊城。
但终究还是要感谢他的,同样也是他让三个真英雄复活、战斗、死去,也是他让大家记住了这些本该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名字!
英雄的背后总是会有个并不是历史主角的人在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何其悲哉!
何其幸哉!
英雄,真英雄,孤独的星辰因你们又减轻了一份沉重。
阿克琉斯,你的热血使荆棘开花,你的冰冷使雪花沿着最初的洁白飞翔。
赫克托尔,你的勇敢让天地瞬间变小,你的无畏让整个史诗为你鼓掌。
特洛伊国王,你的坚定虔诚让所有特洛伊人民的魂灵为你咆哮。
英雄,不要孤独,那沙漠上烛火般的浪花,以及星辰如恒河沙数,都只是为了照亮你们经过的脚步。
真英雄何所遇?
他遇到的是满身的伤痕疲惫,是捐弃一切的痛苦决绝,是使邪恶退隐的伟大的自我毁灭!
雖然海倫讓我鬱悶,但滿目健美的男體……格鬥亦精彩……
改编的槽点满满,阿克琉斯:改成了非常适合皮特的胸大无脑角色,跟赫克托的关系变成了你杀我弟我睡你妹的奇怪羁绊,不过这部里皮特的背和臀线真的好看。赫克托:删除了傲慢暴躁的部分,变成了彻底的正面人物,编剧还仁慈的放过了他的妻儿,真正的编剧亲儿子。帕里斯:改编正面了非常多,跟墨涅拉斯决斗变成自愿的了,决斗完还想起了自己本来是个archer?而且奥兰多布鲁姆你怎么总演这种翘人家老婆的角色。阿伽门农:大削削废了的英雄,跟妻女的戏全没了,坚强的统帅也变成了抢功好色的酒桶。比弟弟唯一好点的地方就是没被批评是个渣男。奥德修斯:在阿伽门农和阿克琉斯都几乎削费了的情况下,整个希腊加起来只有的二两脑子全给奥德修斯了,艾德要是有你三分之一心眼,权游都拍不到第二季。总结:这玩意卖了天国王朝五倍票房只能证明美国人是真的蠢
三个小时,一众帅哥弥补了一切,不要把它当做神的特洛伊,它是人类的特洛伊。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凡人中的精英,不应回避生活的挑战,相反,他们有责任在赴汤蹈火的实践中,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所以,英雄离去,自私的爱存活。PS:阿克琉斯跟帕特洛克罗斯果然是一对儿。
那句 "Is there no one else"太帅了。
【196min导剪版】互相砍来砍去,重视荣誉的人总是活得比不要脸的人短一些。好多俊男美女,好多美丽肉体,看爽了。大家看完都会爱上Eric Bana的Hector吧。
场面很好 但故事讲的一一般
肌肉猛男show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可以拍出一部三个多小时的真正史诗一般的电影而不让人觉得沉闷冗长,国内的编剧用时间该读读伊利亚特。顺便想以后给孩子讲敬神明,爱妻小,热爱小生活,打不过就跑,不要逞英雄,不得图虚名。
2011.3又看一遍,还是没有高潮,拖进看的。尤其是看了斯巴达克以后,这种铁血剧没有高潮玩起了厌世矛盾,后果是多么可怕。皮特真是讨厌自己那张帅脸,处处显得那么不自在,让刘德华教教他怎么耍帅,当然我也不是在夸华仔。
史诗片能拍的这么烂也是没谁了,不过看到got那个傻逼编剧的名字我就知道不会好
2015又看了其中的几个片段,10年前的电影现在看已经老旧到不行。。。Paris, Helen等和Achilles的年龄差没有表现差评,搞得我一直以为他们是一辈人。。。
不好看,海伦很丑
何必在帕里斯这种废物身上浪费那么多戏份儿。另外美国人又他妈拍成爱情片了,还特乏味那种
没有神话作料的特洛伊是令人失望的,后来想想,如果片子拍成诸神之战那德行,我也就不会写评论了。但每个角色塑造的都很深刻,阿克琉斯不多话、英武果敢与赫克托尔顾家、勇于承担、信心不足形成鲜明对比。肌肉、刀剑、女人、激情,哇,这不就是一部健美展示片嘛
爱情戏太多了,冲淡了主题。。
沃爾夫岡最飽受惡評的不朽傑作 對這場傳說中的悲劇史詩的所有想像都被完美地呈現出來了 沒有一點拖泥帶水 奧圖爾又一次偉大的戲劇表演帶給古人深刻的思考 究竟信仰為何
《伊利亚特》变成了《阿喀琉斯风流传》,全程就是阿喀琉斯耍帅,赫克托尔保卫家园的英雄情怀相比之下都变得矫情,打特洛伊简直不要太容易,原著的史诗感完全没有拍出来。
是美国人,不是希腊人。补了伊利亚特以后回想起来更觉得糟糕。
看的导演剪辑版,3个多小时~皮特04年的时候还帅的熠熠闪光啊!!!那身材,雕塑都不及,朱莉赚到了……奥兰多.布鲁这个角色又窝囊又讨厌,海伦就不能找个稍微漂亮点的?
很喜欢的题材 没有期待的那样美 但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