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算常识吧:记忆不可信,大脑是骗子,人们有时情愿相信谎言,篡改记忆也好过面对真实。
就比如男人搭讪喜欢的套路是“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女人失恋的疗伤套路是“忘掉那个负心汉”,通过粉饰记忆来遮掩和实现真实的目的。
惯于描写男女之间那点事的洪尚秀,把这两种常见的套路勾连一起,加上喝酒调情,就成了《你自己与你所有》。
失忆梗被许多影视玩过。
有的失忆是断片重启,抹掉脑海中的过去,只留下只言片语的线索,如成龙的《我是谁》、马特·达蒙的《谍影重重》,主人公上天入地寻找过去的名字。
有的是记忆停滞不前,像《初恋50次》里的德鲁·巴里摩尔,她的记忆只停留在车祸前的一天,第二天即刻清零。
还有的失忆者被困在当下,如《记忆碎片》里的盖·皮尔斯,只能记住前十几分钟发生的事。
记忆如长河滔滔向前,失忆者是撞上礁石的河水,在时间的河流中或旋转、或激荡。
失忆和穿越的戏剧性,都缘于时间的错位。
完美而无损害的失忆应该像摘芹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人生这盘菜才炒得好吃又好看。
所以如果你爱上人渣,与其痛苦不堪,不如忘记他。
假如有种轻松畅快的方式,能把不愉快的记忆去掉,肯定广受欢迎。
《暖暖内含光》就发明了这种记忆擦除方式:手术刀一般精确摘除不想要的记忆。
该创意也曾被《黑镜》的编剧抄走。
这真是美妙,忘记不愉快的记忆,弥补过去的遗憾,生活如鲥鱼无刺、海棠增香,完满莫过于此。
在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里,洪尚秀的失忆梗玩得溜。
一不必历经手术二不必借助科幻,女主角敏贞仿佛天生拥有“想忘掉谁就忘掉谁”的神奇能力,眼波稍一流转,就把和她有过暧昧或交往的男人统统抹去。
起初在咖啡馆,她称自己是双胞胎的妹妹,后来再相见,她睁着无辜的双眼,惊讶且坚定地否认身份。
甚至蹲在地上大哭时被尾随而来的英秀发现,敏贞也只是擦干眼泪问他:“你是谁,我们认识吗?
”说这话时,她的表情如此天真,以至于连观众都分不清她情真还是假意。
无论敏贞是有意忘记,还是患有选择性遗忘的疾病,她不说,其他人就不较真。
电影开头,英秀一直执着于“戒酒的约定”,换得敏贞出走,在终于找到敏贞后,他也全盘放下身段,连身份和过往全不在意。
就把这次相见当成初见好了,我们可以重新认识。
感谢敏贞的“失忆症”,电影的结构因此浑然天成,导演随意而精巧地安排着重复的段落。
譬如敏贞和载英、导演的相遇,发生在同一家咖啡馆,敏贞和英秀的分与合,发生在英秀的住处,还有敏贞常去的酒馆、英秀常去的敏贞家。
酷爱玩弄结构的洪尚秀,即使在这样一部线性叙事的电影里,也把“一个场景拍两遍”的原则贯彻到底。
拍了半辈子男女情爱,红尘欲望中打滚,洪尚秀镜头之下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欲望和情爱。
这部《你自己和你所有》拍的是延南洞艺术青年,但除了英秀在画室里穿一条沾满颜料的裤子,你看不出人物和艺术有什么搭边。
抽抽烟,喝喝酒,用首尔的烟火气冲去艺术工作者身上的光环,将他们还原为人,照出人心里的魑魅魍魉。
这是导演惯用的手法。
敏贞之失忆,是洪尚秀留出给观众的开放入口,以观测,以质疑,以自省。
观众读出寓言,读出隐喻,乐观或悲观,悉听尊便。
导演说了,哈密瓜比西瓜甜,但西瓜比哈密瓜爽口。
少吵架,多吃瓜,你一口,我一口,所有相见都如初见。
英秀在工作室#第18部洪尚秀长片,变了吗?
11月2日,《你自己与你所有》在首尔举行试映。
自从与金敏喜传出“婚外恋”传闻后,洪尚秀再没有公开在韩国露面,这场没有导演、没有演员,没有记者会,也几乎没有任何新闻稿的试映会在影院显得更加悄无声息。
我在首映日(11月10日)晚到首尔钟路区某影院观影,只有约10位观众陆续走进了偌大的影厅;之后曾到其它影院二刷三刷,观众也不过寥寥七八名。
相较于金基德、朴赞郁而言,洪尚秀的本土影迷可能并不算多,尽管也有遇见过,但更多时候会被韩国朋友问:“总在拍同样的故事,为什么外国人那么喜欢他?
”主要原因大约还是过于日常化的电影内容,细部内容实在是“太韩国”了。
那些人与人的际会以及酒局对韩国人而言的日常化,看似简单且乏善可陈。
人们通常会期待在电影中看到异于生活的片段,或精巧奇趣的情节。
而洪尚秀则捞起琐碎的男女日常,从极度接近现实的层面上描绘出梦境。
曾被《猪堕井的那天》惊艳过的人,也不一定能接受这个“总在拍同样故事”的洪尚秀。
一部部外壳雷同的电影之下,许多人不免要发问,“他究竟是在重复,还是在传达些什么?
”
英秀与敏贞问出这一问题的人,从《你自己与你所有》中也不太能寻得答案。
很明显这又是一部洪式爱情小品,围绕一对正在交往的恋人展开。
住在首尔延南洞的画家英秀(金柱赫 饰)听邻居大哥重行(金义城 饰)说,女友敏贞(李裕英 饰)在邻近酒吧和别的男人喝酒胡闹。
他质问敏贞,两人争吵起来,敏贞提出两人应暂时分开一段。
电影所呈现的便是两人分开后各自所经历的日常。
看似“日常”,却并不寻常。
分开后英秀开始努力寻找敏贞,在这一过程中他更加确定了自己对女性的爱的渴求,以及对敏贞的坚定;敏贞分别遇见了两个男人,两人都坚持表示曾见过她,可她却称自己并不是他们认识的敏贞。
台词和行动之中,“敏贞”的身份常常是模糊的,遇到的男人、影院观众,甚至到演员本身也难以确定李裕英饰演的究竟是谁。
在“确定”与“迷惑”的交叉陈述中,反而让人感受到了洪尚秀作品中十分少见的明朗基调。
时而尴尬时而愉悦的酒桌对谈,让人如在云雾中的温暖结局,以及与女主人公相比,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男主人公英秀——洪尚秀的电影中几乎没有过这样纯粹的男性角色,多少令人惊讶。
正因为英秀的身上少了伪善的面具,对男女关系惯常的嘲讽感也不再那么尖锐。
敏贞在英秀住处#延南洞的酒与即兴2000年之后,洪尚秀导演呈现了不少“异地”故事,近至水原、春川,远至巴黎,也包括《在异国》、《自由之丘》这类讲述异国人在韩际遇的小品。
洪尚秀一贯的拍片方式,少于10人的现场,《你自己与你所有》历时20多天便完成了拍摄。
和张律的《春梦》类似,都是限定在某片居住区域(洞)内发生的故事。
延南洞初听来略显陌生,其实是在近弘大地铁站西北侧的一片区域。
提到弘大,自然少不了艺术家。
洪尚秀说有朋友住延南洞,某天去勘景时经介绍认识了那边的艺术家。
他问那些人是否会表演,他们都表示可以演并且有兴趣,让他颇感意外。
所以他才拍了这部以“延南洞艺术家”为主角的电影。
即兴感是洪尚秀的特色,一般拍摄当天早上写剧本,给演员一两个小时当场背台词。
同为作家主义导演的李沧东则恰恰相反,剧本文字要早早认真打磨;张律则习惯提前一两天写,自己定台词大意,让演员用各自的语气去表现。
从这三种作业方式看来,也许最辛苦的还是洪尚秀的演员。
《你自己与你所有》不仅台词多而长,且许多一场一镜的拍摄,较长时间保持情绪连贯性的同时,瞬间的反应与即兴发挥也十分重要。
相差17岁的金柱赫和李裕英饰演一对恋人,首次与洪导合作,经历了演剧般充满即兴的片场。
现场没有化装担当,李裕英需要带上自己平时穿的衣服,导演从中选出拍摄要用的,化妆也是简单到上个粉底的程度。
洪尚秀会根据当天的氛围、情况、演员的状态写剧本,有次李裕英因没睡觉眼睛发红,他得知后便扔掉当天写的剧本,开始重写。
所以演员们并未看过完整的本子,只能自己一点点将人物和整体故事拼凑出来。
英秀听重行讲述敏贞喝酒的传闻酒是洪尚秀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有趣的是他会真的让演员们去喝酒。
倒好烧酒,“把这杯喝了就开拍。
”演员们喝了酒之后表现会如何,这又是一层即兴了。
连宋康昊都说,“拍的时候不能真喝酒,否则就没法表演了。
”可洪尚秀的演员们若是不喝酒,又怎能拍出百分百的洪式电影呢?
好在李裕英是个酒鬼,拍得乐在其中,带着醉边拍边笑,结果喝到了连导演都要去劝她“别再喝了”。
相反金柱赫不能喝酒,为了拍摄无可奈何要喝,拍完甚至都吐了。
洪尚秀片中的重要讯息,很多时候是通过酒局上的台词转达的。
《你自己与你所有》中,金柱赫和两位朋友喝酒时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对爱情和人生的态度,眼神中的确信以及将要和朋友吵起来的执着,令人印象深刻。
相较之下,《这时对那时错》喝酒场面的表现更称得上是一种极致,郑在咏、金敏喜两人在店里喝烧酒,从细微的眼神到语气,每一帧都是浑然天成、无可挑剔。
在演技与氛围上,这段戏到达了洪尚秀既往作品中的一个顶点。
在“确定”与“迷惑”的交叉陈述中,反而让人感受到了洪尚秀作品中十分少见的明朗基调。
时而尴尬时而愉悦的酒桌对谈,让人如在云雾中的温暖结局,以及与女主人公相比,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男主人公英秀——在洪导的电影中如此纯粹的男性角色也很罕见,他身上少了伪善的面具,整部电影中对男女关系惯常的嘲讽感也不再那么尖锐。
洪尚秀拍片从来不看天气预报,所以《北村方向》与《这时对那时错》中的雪,以及《在异国》的雨多少有了些奇迹般的意味。
《你自己与你所有》也一如既往地包含了一些意外事件。
比如金柱赫因拍摄综艺脚意外受伤,于是便有了一个脚打绷带拄着双拐到处找女友的英秀,一切自然得如同预先设定好了一样。
其实并非是外因时时眷顾导演,只是导演将生活中的意外合理转化成了电影的一部分。
洪尚秀导演#罕见的明朗小品纵观洪尚秀的作品史,几乎不曾有过这样明朗的作品。
从情节、人物、结局来看,本片比任何时候的洪尚秀作品都更加明亮圆满。
在以往的剧本中,不论是作为教授、导演还是诗人的男主角,都是非常韩国式的男性人物:看起来儒雅正派,但习惯性的礼仪与社交中的敏感自觉并无法令他们成为真君子。
他们对于内心欲望常常东问西答,不善于牺牲和放弃,道德观念糟糕,且奢望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本片中权海孝饰演的教授便是一个典例。
这些伪善、虚荣和懦弱的部分正是人间常态。
本片中的画家英秀与那些典型男性人物有着分明的区别。
他的率直、纯粹和笃定,在洪尚秀塑造的男性人物身上十分罕见。
当然,画家身份的设定仍在常见洪式人物的“文艺”领域内,身份特性也依然没有被强调,主要呈现的是他作为普通男性、而非作为画家的日常。
英秀与两朋友喝酒英秀言行的目的是统一的:找回敏贞,与她和好如初。
追寻女友的执着让他成为了被服装店店主嫌弃的对象,一个为了联系上女朋友已经将社会礼仪法则抛诸脑后的男人。
即便对方请他离开,他仍旧不肯放弃,执拗地询问以至于惹得对方有点恼火。
英秀在酒醉时与清醒时的渴求是一致的。
与友饮酒时表示自己不能离开敏贞,大放豪言:“每天和真正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然后死去。
这就是我想要的全部。
”在独酌时,他拒绝了陌生女孩的共饮邀约,独酌的他放低姿态给敏贞发消息,“联系一下就那么难吗?
快打电话给我!
好难受啊,像要崩溃了一样。
”梦是现实中欲望的延伸。
《夜与日》中金英浩的角色在现实中和妻子同床,梦中未来的自己与一面之缘的年轻女孩结婚,共同去看望“前妻”;而英秀在现实与幻梦之中的渴求仍是一致的。
他几番寻至女友住处,在门口发了白日梦。
一次是看到女友从不远处走向他的怀抱,一次是女友终于开门,他表白心迹,二人和好如初。
甚至于本片的结尾,我们视其为英秀的一场梦也未尝不可——是与敏贞的重新开始,或是与一个酷似敏贞的女孩从邂逅到生出爱意,总之英秀再次进入了自己所渴望的生活,被期盼中的爱情所充实的生活。
这一切看起来愉悦圆满。
与载英在酒吧的偶遇比起尴尬,本片中的对白更接近即兴的幽默。
在酒吧的末场,敏贞和相元(刘俊相 饰)喝着酒,被载英(权海孝)意外撞见。
两男人的相遇和争执营造出了这一场的高潮,洪尚秀拿年龄的概念开了个玩笑。
韩国人首次见面常常会互问年龄,视情况决定用敬语或平语。
这里两位教养良好的“文艺人士”首次见面,因为一个女人直接用平语吵了起来。
他们互不相让,坚称自己要比对方更“老”。
吵起架来会比“老”的大概只有韩国人了,因为年长则为兄,无条件拥有更高话语权。
而最后两人曾是中学同窗的事实,瞬间又让他们变成了兄弟,一坐下喝酒谈天便忘掉了女人的存在。
整个酒吧回荡着两个男人爽朗的笑声。
金宗观导演的《最坏的一天》中,韩艺礼的两个男人也在同一地点相遇,尴尬的场景下,一男人对另一男人说,“要一起喝杯烧酒吗?
”最后两人抛下艺礼,相伴下山去喝酒。
爱恨情愁皆付诸于酒,这与洪尚秀《夏夏夏》中杯盏交错的统营回忆也是相通的。
《夏夏夏》中的喝酒场景#爱的同一化身与幻象电影的结局从表象上看是一种圆满,恋人间矛盾的场景始于床笫也终于床笫。
枕边人是否还是同一个“敏贞”,已经并不重要了。
关于敏贞一角,洪尚秀只告诉了李裕英两条信息:她是男主的恋人,她正在学做衣服。
李裕英对于自己究竟在演谁也十分迷茫,她去问导演,导演却说“我也不知道呢,试映会看完你告诉我呗。
”她带着“不确定”的意识去表演,在某种程度上也消除了对观众的暗示。
“敏贞”究竟是谁?
是说谎者、失忆症患者,或者只是一个因内心伤痛而行为异常的感性女人?
李裕英呈现出一个看来天真无辜的女性。
她和不同的男人相遇共饮,然后又谜一般地与他们成为陌生人。
观众如何去认识她,完全取决于自己。
她像一面镜子,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是怎样的女人,从中也反映出了自我。
英秀追求的是“拥有女人的爱的生活”,“敏贞”于他而言则是爱的化身。
爱有千万种模样,只不过洪尚秀在这里将本可能不同的形象投映在了同一个女人身上而已。
所以回到爱的命题中,我们毋需探求“敏贞”的实体。
正如英秀的女性朋友所言,“人都是一样的”,这句话适用于“敏贞”遇到的男人们,也同样适用于英秀遇到的敏贞(们)。
敏贞与载英在咖啡馆从“敏贞”的角度来看,她与载英、相元,以及英秀的邂逅以及发展过程都十分相似,每一次都是男性主动走向了她,从身份的争论,到妥协达成一致,再走向酒局。
她的眼中带着天真和期待,与新近相识的男人喝酒,得到相似的称赞,也毫无戒备地吐露真心。
相似的酒局与对话仿佛在一遍遍重演她过往的遇人不淑。
若尝试从女性的角度观察,敏贞身上的伤痛以及对爱的倦态恰恰呈现了一部分女性在感情中的常态。
即便如此,她也难以承认“人都是相同的”,仍旧对“不同的人”抱有期望。
这一过程本身成为了序列般的故事。
本片并非像《这时对那时错》一样用两段式的结构重述了同一段时空的故事,敏贞本身成为了重塑故事的要点。
因为敏贞身份的模糊性,更多人会倾向于从英秀(男性)的视角来观察洪尚秀这部小品,即关于英秀的爱情的种种。
在喝酒的时候,英秀坚决地否认了朋友的看法,“不,敏贞不一样,她的内心本来就是不同的。
”本片中的讽刺感大概要归于身份不明的“敏贞”,以及坚持“没她不行”的英秀。
“敏贞”自体身份的模糊、不同场景中对白的矛盾,与对爱情愈加确信的男主人公形成了互文。
而最终两人如初次邂逅一般的情节如同回到了另一个循环的起点,让人不得不疑惑这又成为了另一部“你自己与你所有”的序篇。
无论与“敏贞”的相遇是现实或梦境,“重新开始”的故事只是带着障眼法的寓言。
英秀自认是爱敏贞的,这份爱须要投射到当下眼前的某个“敏贞”身上——即爱的化身。
他不需要确认对方是否是所爱的敏贞,只要内心接纳对方做为爱人的合理性。
他迫切需要确认这份爱,并带着以爱为真价的人生观继续活着,然后死去。
英秀与敏贞重陷爱情洪尚秀不仅善于营造梦境,也善于打破梦境。
《夏夏夏》之后,我们不曾看到过结局更加圆满的洪尚秀故事了。
而本片中的第三次梦境,导演并没有将其打破。
当他们二人一觉醒来互相赞美,英秀再次醒来后发现她仍旧还在家中,观众们大可松一口气,仔细享用这道甜蜜风景了。
洪尚秀说过,比起真实,他更关注的是人的幻想。
《你自己与你所有》更像是一首形式明亮的练习曲,罕见的明朗中也带着上帝视角的嘲讽与祝福。
在这里,坚信生命中唯爱有价值的人,得以身临爱情,也身陷这本如幻境的人生。
(12月7日首发于迷影网,该版为修改后的第一版,多出前两部分。
修正于12月9日。
谢绝转载。
)
当每年冬日观看洪尚秀新片成为年度惯例之后,对新作的期待也会进一步提升。
新作依然讲述的是关于男女拉锯的小故事,男人因为女人喝酒上瘾与其分手,女人在分手后的日子坐在酒吧里与另外的男人们把酒言欢,使用的却是不同身份。
与《这时对那时错》相同,影片依然不循规蹈矩地把故事给解构了,这一次,洪导选择了解构记忆。
女子遗忘了身份,遗忘了曾经相恋的男人们,遗忘了一段段令她伤心的过往,每次都用崭新的面容笑对重逢,最后与男人以初见的形式重新相遇,并迅速确定了关系,原来,即使失去记忆,还是会选择那个人。
但若以为这就是洪尚秀要表达的,那就错了。
我以为,导演所要展现的依旧是男人与女人在爱情战场中的区别。
相识之初,女人的一点小俏皮和男人的一点小恭维即刻就能引爆爱情这颗炸弹,一推一拉之间便完成了所有的既定选项,这在洪尚秀的电影里几乎屡试不爽,接下来便是尴尬,不管是欢愉后的平静,或是相守后的无奈,所有一切都可归为尴尬。
尴尬其实一点儿也不美,把“尴尬美学”这顶帽子扣在导演头上也是一项够尴尬的行为。
到了一段感情的后期,双方剩下的仅是无力,所以都会有所选择,怎么说呢,女人善于遗忘,男人善于回望罢了。
海报上,男人侧面拄拐站立,面对海报外欲说还休,女人隐约反向对立,似是一场淡入淡出。
你自己与你所有,你若是他,你的所有即将离你远去,你若是她,你的所有恰巧还未远去,标题想必该如此理解。
一个人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已经很不错了,一本电影能把一个小故事讲好也很不错了。
洪尚秀能一直把两性故事说得如此通透明亮,确实需要一定功力。
期待洪导2017年能带来一个更动人的小故事。
最后,也想@一下人民日报,请教会我如何热爱没有灵魂和艺术特质的电影。
另,不管豆瓣挺不挺得住,至少,在它挺不住之前,将会持续是我的精神家园。
在微博好友圈的时间轴里,好友们连续分享了看完《神奇动物在哪里》出影院后的的天气,或晴或雨或看到了美丽的晚霞。
而我只有懊恼睡完了整场,被杜比音效魔音穿脑而无法睡得安稳,挂着酱油瓶搭捷运回去睡觉。
那天好像只有洪尚秀的《恋妳非你》完整看完,还是借由数他拍了几个镜头多少个场景撑下来。
之前在公号写元影像的时候范围宽大地把洪尚秀的电影都算了进来。
“还有洞悉男女情事,以推拉镜头为作者标志的洪尚秀的部部影片。
不论主角落在‘不是任何人的善熙’,还是‘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惠媛’,总有那么个当着大学老师、咸湿、郁郁不得志的导演。
洪尚秀的新片《恋你非你》(台版翻译),推到特写之后定住,男女主角的对话继续:‘这次是谁指责我?
谁告诉你我喝酒了?!
’好似对现实生活中与金敏喜绯闻的极尽调侃,搭讪教程写完之后写了分手,这次是被金敏喜甩了吧大叔?
”上面一段是看完预告片之后质疑洪尚秀是不是被金敏喜给fei了(甩了)。
没有,肯定在热恋。
看完之后只觉陷入恋爱者的甜腻不堪,极尽尴尬之中仍能痴缠表露爱意。
一女多男的戏,都是我私心最爱的洪尚秀,《不是任何人的女儿海媛》、《我们善熙》。
海媛在不伦恋中无法脱身,妈妈即将移民加拿大,只能在午后的睡梦中获得片刻慰藉;与善熙有牵连的三个男人同时在公园里出现,形成奇怪讥诮的“我们”的善熙,不是任何人的善熙。
而到了《恋妳非你》,不是男人骗得了女人上床,而是女人永远无错,以相同一招可换得各自好过。
喝酒之后,喜欢你和你上床,不喜欢再来一次我不认识你的戏码。
写尽直男的猥琐之后又以另一视角狠狠嘲讽了一番,闵静是谁不重要,骗得到你情我愿就好。
打蛇随棍上的男人们,和不断变换自己身份的女人,谁真谁假谁梦谁幻。
洪常秀电影的主人公永远是那些固定的人群,或是导演,或是演员,或是画家,总之是知识分子。
影片的内容也大致相同,吃饭、喝酒、聊天,一个机位摆好,任由演员发挥。
有时会有镜头的拉伸与移动,捕捉人物的情绪。
洪常秀一直讲的都是男女之间的那些你苟我且。
影片中,男人在情感面前虚伪、怯懦,女人则虚荣、善变,他的嘲谑往往是双向的。
看懂洪常秀,觉得妙处无穷,总是需要人生中的情感经验打底。
新片《你自己与你所有》似乎在既往的讲述中添加了新的东西。
我看过一些评论,大体上还是在替导演将男性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大声地公之于众。
其中有一篇影评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切入角度是这次洪常秀是将男女的身体与心理互置,并借此嘲讽男人的欲望。
在我看来,洪常秀这次已经做出了改变,只是有些观众好像还停留于惯性的评价怪圈里。
《你自己与你所有》要说的东西复杂而纯粹。
最大的改变是男主角,开始“从求欢到求爱”,两性关系的终点不再是床,而是爱情本身。
影片讲述的困境也变成“如何面对爱情中的不对等”,即如何让爱情走得更远。
总之,导演的议题似乎开始从“欲望”到“爱情”渐变。
故事很简单,偶然的机会,男主角英秀从朋友口中听到传言,女友敏贞没有遵守定量喝酒的约定,与其他男人饮酒而且大打出手。
英秀指责敏贞,敏贞怪罪英秀不信任自己,在一番争吵后,敏贞离开,英秀陷入痛苦之中。
接下来,主线是敏贞的两次短暂的交往和英秀的苦苦寻找。
在以往,洪常秀作品的复杂或者说“含混”之处在于影片的结构,他擅长于模糊现实和梦境的界限。
而这次,他将“复杂性”转移到了女主敏贞的身上。
片中,多次出现的矛盾言辞,使她变得非常神秘,让观者随着主人公一同陷入到困惑之中。
在与英秀分开后,敏贞与两个男人有近距离的交流。
两个男人都以见过她为由搭讪,对男A,敏贞否认认识他,男A悻悻然离开。
男A感到困惑,再次来到她身旁,敏贞以“有个双胞胎叫敏贞”再次避开了男A的追问;后来,男B也以认识敏贞为由前来搭讪,敏贞故技重施。
这样,敏贞始终都是以“初次相见”的方式与他们交谈(交谈依然延续了洪常秀以往对男性知识分子心理状态的解剖式呈现)。
实际上,敏贞似乎是为了卸掉记忆和男人的占有欲,而以一种更为自由的状态与男人相处。
除此之外,敏贞的自由还体现在“拒绝改变生性”。
片中,爱喝酒是她的生性,她与男人开始交往的标志便是一起去喝酒。
与男友英秀的不欢而散也是源自于喝酒的事情。
洪常秀谈到女主时曾说:“珉贞在感受到男人们对自己的管束、或宣布所有权的行为时,就会像蜥蜴一样,切掉自己身体一部分逃走。
”临近结尾,敏贞与英秀在墙角相遇,再次以陌生化的方式面对英秀。
当敏贞听到英秀说“我不能没有你,你得在我身边”,她再次感受到了一种束缚,于是当即回绝。
当英秀再次向敏贞示爱,表示愿意了解她的一切,甚至愿意放弃敏贞本来的身份。
就这样,敏贞一步步地将两人退回到“初次相遇”的状态,两人的焦灼的情感关系才出现了转机。
敏贞提议喝酒时,英秀露出了一种卑微的喜悦,并放弃了之前坚持的定量喝酒的约定。
直至两人在床上,仍旧处于这种“初次相遇”的状态。
敏贞追求自由,剔除了男人的管束、占有欲和相处后的厌倦,让感情留在了“想象中的最初”。
在爱情中,人们很难改变对方的生性,尤其对处于情感劣势一方的人,即便这“生性”让自己痛苦,因为这“生性”伴随着所爱之人。
于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份爱情;要么妥协,独自消化这爱中的苦痛。
爱情中的进退永远取决于被爱的人。
正如片中的英秀,敏贞不信守约定,他感受到痛苦,而失去敏贞,则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导演将这份两难和心理痛苦通过“腿伤”予以外化,并且用两次臆想再次强化。
一直到影片结尾,敏贞仍然像是一个谜题(台湾译名《恋你非你》点出了这种“模糊性”)。
我们无法简单地用“欺骗”来判定她的行为。
或许,她的存在是在说明,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另外一个人。
真正地爱一个人,不是熟识之后的占为己有,而是逐渐了解后的全盘接纳。
最终,所有人都看不到爱情的未来,爱情的过去也变得模糊,爱情只存留于当下。
画家英秀深爱着恋人敏贞,然而这段感情却并不被其他人看好。
英秀听信了敏贞夜晚醉酒,甚至与陌生男子纠缠不清的传言。
于是争吵在气愤、怀疑、嫉妒的情绪中爆发了,敏贞负气离去,英秀陷入了漫长的痛苦中。
最后,当英秀鼓起勇气重新去酒馆寻找敏贞,却见到了一个与敏贞一模一样的姑娘,故事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在前不久的柏林电影节上,韩国导演洪尚秀凭借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一手将身边美人捧上影后宝座。
其新作《克莱尔的相机》亦入围戛纳电影节特别关注单元,可谓出尽风头,一时无两。
这位1960年出生的导演,在1996年以处女座《猪堕井的那天》拿到韩国青龙奖最佳新人导演奖。
自此,几乎以大于一年一部的高产模式拍电影,至今已有20部作品问世。
洪尚秀的爱情故事们几乎一脉相承,他始终专注于对现代爱情关系的讨论:夜色下的酒后闲谈,男女间的爱而不得,全力塑造若即若离的抒情语境,偶尔穿插超越现实的梦境体验——每一部电影都具有十分浓郁的洪式色彩。
但是,在相似的布景格局和电影主题下,如何能玩出不同的花样,从不同的维度来讨论爱情,却是一件考验导演技巧的事。
目前,我们还无缘得见洪尚秀的两部新片,不过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位高产的导演2016年的新片《你自己与你所有》管中窥豹,一览端倪。
从场景来看,《你自己与你所有》就是一部几乎不能再简单的爱情小品:家,几个外景,两个酒馆,几乎就囊括了所有的外部环境。
而删去所有故事边缘的枝蔓,只剩下了一个在爱情中游走不定、自我挣扎、苦苦寻觅的男人。
但是洪尚秀颇具心机地加入了一个元素,让这部电影从故事到主题都显得晦暗不明:李裕英所饰演的这个甜美的姑娘到底是不是敏贞?
她一会儿是英秀身边恬静温柔的好姑娘,一会儿又在酒馆里和不同男人把酒言欢。
每个男人似乎都是她的前任,她却拒绝“敏贞”这个身份,也拒绝所有与过去的关系,甚至不惜自称是敏贞的双胞胎妹妹。
有意思的是,男人们和她的关系,大多是陷落于被抛弃的痛苦之中,却又恰恰是在她的否认和拒绝中得以重生,即便对于男主英秀,也概莫能外。
那么,她到底是谁?
洪尚秀根本不想给出答案。
在英秀的动摇和敏贞的逃离之下,观众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爱情的本质——爱情是否可以包容质疑?
爱情是否具有唯一性排他性?
爱情是附着于面容、身份还是灵魂?
狡猾的洪尚秀同样不回答,也不讨论,只是举重若轻地带着观众的视角在场景和角色中游移。
由于敏贞身份的模糊性,观影者只好选择从其他角色中找到这个故事的切入口,那么首当其冲当然是男主英秀。
从对敏贞违背承诺的怀疑,争吵时的虚张声势和傲慢倔强,到敏贞离开后的挣扎、失落、痛苦,再到下定决心主动挽回的痴情,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现实感的角色出现在我们面前。
他想爱,但其实是想占有,他怀疑,其实是无法承受他人的非议,他想逃离,但根本舍不得放手,他痴情,却胆怯地不敢大声说话。
这样一个矛盾又纠结的形象,却恰恰是对于爱情的写实性还原。
在片尾,那个全新的“敏贞”面前,他展现出初恋一般的纯粹和喜悦,“就好像第一次见面一样”。
而任何一个认真看完全片的人都明白,这样的一个角色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完成自我拯救,这只是一场新的自我拉扯的开始。
洪尚秀如同一个精确的术士,小心翼翼地操纵着观影者的心理情绪。
你建立起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又倏忽被打破,你欣赏一个场景,他却突然让你如堕梦中。
即便曲终落幕,你大概仍然分辨不出他到底想让镜头下的人物走向何方。
洪尚秀的狡猾在于,他让人物巧妙地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之间。
你看见她伸出双臂迎面扑来,回头却发现只是空气中的幻想;你看见他们相拥而泣和好如初,却不过只是南柯一梦;而当你独自在床上苏醒,唇齿间的气息尚未淡去,正要品味梦醒伊人不再的惆怅时,她却娉婷走来。
而当这些雾中风景般的场景慢慢淡去,你发现一种对于爱情真实的、原初的、淡淡的触动,又浮现了出来……
“我就想跟我爱的人好好地过日子直到离开这个人间,我的愿望仅此而已,别的都是胆小鬼们会做的补偿而已,用扔掉真心的代价而得到的补偿。
我的余生就想好好地活下去,这对于我来说就是真正的爱情,不是登上珠穆朗玛峰之类的画面,就是女人对我的爱,我就想得到那种爱并且能感受到,每天爱着彼此就想过这种日子,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 小酒馆里这场关于爱情的自我表白,几乎瞬间把观众的心理预期推上了一个高峰。
然而。
这并不是我们惯常看到的那种韩式爱情故事,它几乎剥离了所有戏剧式的高潮段落,而专注于每一个平庸无奇的日常细节,甚至连分道扬镳都拍得那么现实而冷静。
在这里你根本看不到那种韩式爱情故事里常见的煽情桥段,也不必期待一场巨大而激动人心的反转,不必等候英秀与敏贞的重逢邂逅,或者一场罗曼蒂克的相遇与告白。
自始至终,洪尚秀只是平铺直叙地讲故事,所有的事情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他们的相遇甚至如同你记忆中那个早已淡去的爱情场景,并不那么热烈,也不那么动人心弦,它只是发生了。
你就如同亲自站在他们身边,看着这个故事缓缓展开,又缓缓结束,看着他们沉浸在巨大的幸福感里,又或者陷溺于无法自拔的痛苦中。
作为一部小品式的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并不具备那种看穿爱情本质的视野深度,洪尚秀也没有在其中寄放这样的野心。
事实上,大多数想要爬到爱情的头上指手画脚侃侃而谈的电影,恐怕都只能映衬出自己的空洞。
片尾,英秀又一次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对“敏贞”的迷恋之中。
此时,这个姑娘到底是不是敏贞本人,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场崭新的关系是否能维持下去直到花开蒂落,也并不重要了。
尽管我们仍然能从英秀舒畅的微笑嗅出一丝隔阂与不安,然而,当他凝视着她双眼的那一刻,当他所有的心神都倾注在她身上之时,毫无疑问爱情发生了。
那些从不停歇的痛苦、缠绕、纠葛、撕扯,也就随它去吧。
而这一刻是属于你自己的,也是你的所有。
就大概因为每次微博分享都tag[偷笑](不要脸偷笑)在看了之后,独自在海边,克莱尔的相机之后终于get了这位导演,无论是欧洲阴冷的的小镇,戛纳海边还是首尔小酒馆,都特么该死的逼格儿高的一逼,就所以,这对话,这语速,这配乐,这三观,这御用男女主,请问坊间有无韩国woody 的说法?
又或者哪位有兴趣探讨?
(日常get不到姜文)
洪尚秀元素:开头直铺音乐,简单的字幕开头,偶遇认错人,运镜都是一种风格,斜线构图,钥匙开门,床上情色,长时间黑屏割裂,直白夸赞女主美,大龄男对年轻女,直白不做作,不掩恶,不饰美,梦境,亦真亦假,开放结局腿真是漂亮啊其实男人夸女人很漂亮的时候不管女人讨厌不讨厌这个男的都会在心里一股莫名的开心,这是个现象级两人坐在床上吵架,中间墙缝分开两人,男主妥协越过墙缝分割线往女主身上靠男主按了门铃坐下来看上次按了门铃女主回来的那个方向,镜头跟着摇过去,声音出,是女主,这样的错位设计很有意思男女之间的情感平铺直叙,抽丝剥茧最好的就是男的向女的认错,女的心疼男的,两人打闹骂笑合好那些如婴儿和狼般的孩子们啊哈哈哈两个男人搭讪都是同一个招数,假装认错人,女主将计就计,男的心里一万草泥马我只是瞎编的啊没想到是真的合好之后又紧接分手后男主喝醉画面,中间的这种跳跃性让人更加觉得承诺的反复无常女主和两个搭讪男遇到一起两个男人吵,最后原来互相认识哈哈哈哈最后男主为了得到女主妥协了,喝酒,这三个男的和女主形成一个微妙关系搭讪人让吃饭结果喝了酒,男友让喝酒结果提议去吃饭对比,前进的轮回,整天轮回结局设定就是类似失忆了然后重新开始的设定吧最后那段在床上对话说这是第一次奇妙的感觉,是当初第一次爱恋的感觉,女主好像失忆,第一次享受这种感觉,男主也是第一次享受这种感觉或者第二次享受,但这次的第二次是第一次的第一次三个男人,没有绝对的真,那两个搭讪的和男主,前两个是假装不是第一次见面,男主是假装第一次见面,真好原来是男主做的梦啊哎呦,更可怕的是坐起来这个还是不是另一层梦两个人坐在床上吃西瓜也能吃出高潮
因为金敏喜的原因,洪尚秀霸占了娱乐板块好一阵子。
生活远比电影更戏剧化,爱情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围观群众捧着一颗火热的八卦之心,照映在他的电影里,就显得更富盎然意趣。
认真讲,关于怎样拍好男女那些事儿,洪尚秀一直是此间的老司机。
从《海边的女人》开始,到《北村方向》,再到《这时对那时错》,从小处着眼谈爱,于细节之间谈情,随意简单又鞭辟入里,始终带着浓重的个人意识流。
作为一个相当短平快的高产导演,《你自己与你所有》依然质量不错。
这是关于一个迷人的女人和一群蠢男人的故事。
英秀想和自己的女朋友敏贞结婚,却发现她没有按照两人的约定戒酒,同时还在与别的男人搭讪。
敏贞不承认英秀的指控,情侣之间吵架不断。
另一边,酒馆里出现了和敏贞一模一样的女人,并自称是双生姐妹花。
她游走在不同男人身旁,交际频繁。
英秀没有能力挽回分手的敏贞,搞到最后,英秀只能与另一个身份的“敏贞”重新认识并相爱。
自此电影回到原点,看似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大结局。
全片剧情一直围绕着一个问题:酒馆里的女人到底是不是敏贞?
在各种怀疑和猜测之下,暗藏在情绪之下的男女心思呼之欲出,才是电影本身的终极要义。
——敏贞是谁无所谓,重点是此时此地的你很迷人。
即便酒馆里的女人和敏贞无论在容貌,身材,穿着还是成长背景上都迷之相似,但在女人无辜眼神的否认下,男人们总是可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说服。
电影中有些片段设置的很巧妙,带着洪尚秀独有的荒唐和讽刺。
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在成衣店。
店员脱下模特的衣服换上新装,伴随着男主的离开,定格良久。
这不由让人想到,剥开华丽的外衣,男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爱女人什么。
若有似无的暧昧更能撩拨他们蠢蠢欲动的荷尔蒙,女人轻挑无谓的姿态反而增添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明明是一戳即破的谎言,不过片中的男人们显然乐在其中。
每次遇见的同一个女人假装是不同人,新鲜感常在,所以一路沉沦,欲罢不能。
还有放在结尾的小心思。
男女主似乎是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实则已经有了些许不同。
开篇的敏贞温柔婉转在关系里处于弱势,而结尾重新认识的敏贞则活泼主动,把控住了英秀。
地位的交换看似无心,其实有意,初初相识的男女总是男方更迁就女方,久而久之,则变成了女方迁就男方。
在情感上,敏贞若得不到充分满足,可以预料的是,下一次分手就在不久以后。
洪尚秀设置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表达了现实生活中永不停止的婊女和贱男。
在两性关系当中,有多少爱是逢场作戏,男人假装痴情,女人浪荡无羁。
但终究到底谈不上几分真心,不过是欲望使然,不管是在生理和心理上。
直男爱渣女,原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二者都不甘于情感上的寂寞空虚冷,想要寻找刺激,自然也就无需计较欺骗与谎言。
成年男女不谈纯爱,未进入婚姻之前也不用承担责任,一夜欢度,晨起依旧是陌生人。
洪尚秀不做道德评判,关于情爱,冷暖自知。
你很难去说洪尚秀拍的电影是好是坏。
清晰的故事脉络下别有心思,喜欢的越品越爱,越觉得趣味横生,越能戳中心底某些不为人知的隐秘。
若是感受不到这份细腻,觉得无聊烦闷或者神经兮兮也挺正常。
男女这些事儿谈不上大格局,但拍到妙处,仍是不禁会心一笑。
洪尚秀拍的即兴随意,演员本身也演的流畅自然。
他只囿于几间房屋拍几个人的事,镜头一转角度一换,当下的事就有了不同的解读方法。
这其中的妙趣横生,就留待观影的人自己琢磨吧。
最后说说电影的片名,《你自己与你所有》。
无论男女,在情感关系上总希望获得一定的控制权,一厢情愿将对方当做自己的所有品,实际上仍是自私心理在作祟。
痴迷于梦境里美妙的幻想女友,其实最爱的还是自己。
当然,到底能认清和掌控的,也只有自己。
与以往洪尚秀电影有所区别的是,《你自己与你所有》不再玩一目了然的结构,而是移置进梦的情境(因而变得更为混乱与暧昧),同时演员也不再是之前在不同电影中反复串场的熟悉面孔,几个新面孔出来的。
这是让这部电影突出的表面现象,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电影中男女主角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互换。
如果洪尚秀的电影确实如许多影评人所说的想要揭露的是男性深层的欲望心理(一个熟悉的词:直男癌),那么他之前所有的作品由于预先将将男性作为投射欲望的主体,女性作为接收欲望的客体,而让他的这种表达变得暧昧。
而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男性形象则会不断地被投射到导演身上:洪尚秀自己恐怕也是难以免去浓厚的男性中心主义。
但在《你自己与你所有》中,通过对男女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的互换,洪尚秀想表达的观点变得更为清晰。
无论这一效果的获得确实是洪尚秀自己特意的设定,还是电影本身“梦”的逻辑使然(“移置”),这部电影已经从洪尚秀所有的电影中脱颖而出。
之前在看《这时对那时错》时,我多少已经断定了洪尚秀的电影不再有继续观看的价值,因为这种如一的叙述套路、结构模式、人物干瘪的形象都让人有一种犯恶心的感觉。
因而,看《你自己与你所有》其实没有带任何期望,只想看看这位“文艺老屌丝”如何继续自我重复。
但事实是,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也许因为“梦”的设定,让它的逻辑变得难以琢磨,因而有一些很美妙的体验。
当然,根本原因在于洪尚秀在这部电影中翻转了两性间深层的心理结构。
这可以从首尾两场发生在床上的对话看出。
在电影开始后不久的那场床上对话中,男主角裸身盖着被子躺在床的里侧,而女主角则穿着一件T恤和短裤躺在外侧,被子只盖住了上半身。
而在快接近结尾的那一场戏中(紧接着就是男主角梦醒时刻,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前面发生的一切可能都是梦),情形发生了对换:现在是女主裸体躺在里侧全身盖着被子,而男主穿着T恤躺在外侧被子只盖住上身。
这不仅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明男女间的性别身份发生对换的设计,而且从两次谈话的内容也能看出。
在前一场戏中,男主因为女主不遵守约定多喝酒而发飙,女主对此表示不理解;而在后一场戏中,男主毫无原则地迁就女主,扬言她想喝多少就可以喝多少。
表面上看这是男主对喝酒这件事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实则是在说明开始的那场“床戏”中男主是被当作女性的形象来刻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按照惯常的逻辑,在一段感情关系中会去作限定、要双方共守约定的往往是女性,而需要对此做出保证但实际却又不断违犯的往往是男性;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女性在不断地迁就男性,而不是相反;而喜欢喝酒甚至上瘾也多会是男性所为,而这与电影中的情形恰恰相反。
因而头一场戏中男主喋喋不休(这也是女性特质)地指责对方违反了当初的约定,说出了像“要么你去喝酒,要么我们分手”这类的话,这种无理取闹的气话本身就更像是会出自一位女性之口。
除此之外,这种男女身份的对换还表现在其它方面。
比如在电影中,男主角表现出对女主角过分热情的忠诚,而他断腿的设计也在说明他如何在围绕着女主角作圆规似的圆周运动。
虽然在此,洪尚秀保留了将女性作为客体的设定,男性依然是投射欲望的主体。
但在这层关系上,女性从男性手上夺走了主动权。
虽然电影中的搭讪都是由男性主动提出的,但是女主角不断地挑逗男性并将他们收入囊中。
这种主动权的对换反映在她对男性想要勾搭自己的动机一目了然,正是因为了解此类男女间情爱游戏的规则,因而她能够将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就是电影中出现的两位男人,其猥琐可鄙的嘴脸反映在他们毫无区别的勾搭伎俩上:我们之前在哪见过(最让人尴尬的搭讪套路)。
这种拙劣的搭讪技法无疑被女主一眼识破,因而她可以以其人之道“调戏”其身,也即她把自己当成对方认识的那个人的孪生妹妹,这样既没有让对方下不了台(认错的原因不在你,因为我们是双胞胎嘛),也可以继续掌控游戏的主动权(继续来搭讪啊)。
这种主客体间的对换是非常微妙而有效的,这使得洪尚秀之前电影中暗藏的“欲望法则”向侯麦式的“游戏法则”进行了转变。
(关于“欲望法则”与“游戏法则”,见此)因而,电影中这种将现实生活中的男性特征移置到女性身上,将女性特征移置到男性身上的设定,是非常明显的。
同时也非常巧妙地将洪尚秀想表达的观点表达了出来,那就是对直男癌症候的有力嘲讽。
而电影中李裕英所饰演的女性形象将男人巧妙地玩弄于鼓掌间,既不惹男性观众厌恶(以我为实例),反而愿意陷于其施展的女性魅力中,这说明了这种病症是普遍的而嘲讽让人舒适(电影玩观众,正是影片中女主玩男人),而最后通过一个“梦醒”的简单设计,让整部电影的虚实变得暧昧。
我这个脑残粉没有看懂啊
啊~~~又是洪导的大作,以后要离他远点
洪尚秀的格局向来小,这部电影也不例外。男男女女,腻腻歪歪,说的都是情感的事儿,不确定性和人生的无聊、琐碎铺了一屏幕。难得的是,这次留了个美好的结局,约炮约出来真爱,一切吃西瓜,有趣。
85/100,双重身份下是男性对感情的白日梦,亦是女性从客体到主体转换。
失忆双胞胎这段用的溜,就是节奏好慢,80%人估计看完都不知看了个什么。
就像女性创作者喜欢创作霸总类男主角,有一类男性创作者则热衷于创作将男人把玩在手掌之中的魔女形象。这怎么不算是一种SM呢。也可能,爱情就是一种心甘情愿迷失自我被对方拿捏的play吧
迄今为止生命体验里对当代直男的认知完全源自洪尚秀的电影。
调情高手洪尚秀,一言不合就变焦,几杯烧酒穿肠过,真假难辨分又合。
差点被蜡炬成灰的最后一个镜头蒙了。搞了婚外恋的洪常秀,居然开始相信爱情了——让两个主角承认自己爱喝酒喜欢搞对象,总归是没有错吧。其实是一篇关于“我好像在哪见过你”的拙劣搭讪命题作文,最喜欢两个老同学相认的一幕。杀手都会有小学同学,干这档事——没有几个老同学怎么行。
洪大师已经沦落到这等地步了.....
最喜欢下雨天路边摊讨论爱女人的戏,可是你得承认你爱的根本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哈哈。
最后二十分钟以前以为洪尚秀在玩两个时段的平行剪辑,又或者是个东方玄学意味的灵异故事~居然还是线性叙事(当然也不排除就是俩女人的另一重可能)。单镜头够长,演员也卖力,突然留意到洪的长镜头是多依赖演员的活泛表现。至于这个嗜酒女不认各情郎,瘸腿男固执挽对象的主线,是他接纳金敏喜的自况吧
故作玄虚的双胞胎姐妹,谎话连天的初次相见。中年男人搭讪技巧并不高明,甚至拙劣。可似是而非的引诱,愿者上钩的暧昧。为爱与醉喝酒,性张力暗示,爱好干杯。也不留恋像主导情感一样。谁都不是谁人生的准则,别自作多情了。有点痴男,骗你却甘之若饴。不是信女,拿捏到位。ps:配乐真是恰到好处。
恋爱,男和女,各谈各的。
7.6 洪片什么的,根本就看不懂,开着播放可以,很难真正爱上,喜欢人物聊天时微醺的感觉,但这部没有这种感觉。
如梦之梦~
洪尚秀这是要把我整成精神分裂症吧
洪尚秀的《你自己与你所有》与《这时对那时错》风格高度统一,勾搭与反勾搭的套路练习,命题来看似是哲学题其实是道数学题,慢慢剖示两性关系,男人的虚伪和女人的矫饰颇具趣味性。结尾更是神来之笔,感情拉力赛变成了循环赛。
高手啊
洪尚秀你要么找点好看清新的演员,要么玩点花样新梗,一年比一年寡淡真是要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