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厄运和疾病这种命运里的大起大落是从不会摧毁爱情的。
全剧始终表达的主旨是,当感情遭遇生死离别,是否还会永存。
处理手法用以下几处的线索串联:1.院长的回忆中,亡故妻子曾经与子萱相同的病症。
2.子萱在教堂里遇到的慈祥大妈讲述的故事,在老伴去世后相信要好好走完人生旅途。
3.阿喵与父亲的亲情,终于在父亲默默关怀下让阿喵从仇恨中走出。
而最后,那些人都从绝望与悲伤中脱身,努力光芒万丈的生活。
不过电影里一些人物情感的表达细节实在无法理解:1.院长为表达绝望用马克笔在医院走廊灯上写下的死囚之路的英文,居然成为了卫生清理人员口中的一个传说故事,放映到这里的时候有种看恐怖片的阴森感觉。
2.阿喵在生日时贴在墙上的画被小男孩拿去折纸飞机,陈牧师翻遍垃圾桶为了找到这些画。
(为了为后面这个做铺垫,前面还有一个教小男孩折纸飞机的桥段)。
由此的父爱引到了后面的父女关系破冰,实在有些牵强。
3.全剧中子萱对万豪的爱意表达全部用意大利面来连接,一直到最后万豪与子萱特意介绍的“续弦”约会时子萱偷看的桥段,也是用了意大利面来呈现了万豪对子萱的爱的反馈。
虽然全剧的拍摄情节略有失望,最后的真实故事部分的情节搭配音乐还是挺戳泪点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时候这事儿挺奢侈的。
且不谈电影和戏剧,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很少有大起大落能够摧毁的感情。
而那些失败的爱,最后还不是一丝一毫的腐朽在了平凡无奇的柴米油盐里。
爱情最大的敌人不是什么厄运生死,而是时光的细水流长。
虽然首映是免费看的,也被导演倾家荡产的精神所感动(卖房子)。
但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是烂片。
给人一种小成本微电影的感觉。
目测导演是第一次拍片,演员都是第一次演戏。
演的非常假和做作。
尤其是片中叫阿喵的。
我来稍稍吐槽一下剧情。
片子开始是男女主角秀恩爱,秀恩爱秀的无新意,又漫长又做作。
之后好不容易“牧师”出现了,以为他能引导什么,结果没有。
后来阿喵出现了,以为会围绕这个古怪的女孩子会展开新剧情,结果又没有。
好不容易在女主得癌症了,会以为是一部励志的凄美爱情故事,结果还是没有。
老医生的古怪行为,让人以为他隐藏着什么重大秘密,结果更是没有。
我绞尽脑汁从各种细节观察出:原来是女主的私人医生很早就喜欢女主丈夫,即便是女主很早就患有癌症,也不告诉女主,等女主晚期时,又找来老医生说女主只有两个月的生命,打击她的精神。
等女主死后,私人医生就能嫁给她老公了。
我很气愤,原来主角竟然是那个坏心肠的私人医生。
估计全场几百号人就我一个人能够看出这样深层含义,正当我为自己的智商感到骄傲时,结果就大结局了。
女主死了,男主很伤心。
原来我又错了。
毕竟结局时男女主角拥抱的那幕还是能够感动不少小女生的。
再加上后面的一段黑白视频,说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
这就完了。
这个片子成本低到不可想象。
我感觉我都能拍一部比它好很多倍的电影。
斯蒂文森说:“文学是裁剪的艺术。
”于是当塔可夫斯基将电影比喻为“雕刻时光”时,我们就似乎给了电影文学的意义。
让它的核心从故事,延伸到光与影的表达。
回忆起那些美妙的电影,我们总能记起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
那些镜头,或属私人情怀,或属刻骨洞见。
即便故事细节已随时间褪去,镜头的魅力依然像安置情感的蜗牛壳那样涡卷悠长。
将感情带到柔软的深处,引起人们从心而来的感动。
这些,是我对电影感动的理解。
于是,当我看到《下一站再爱你》以“2014最感人电影”自居时。
我就不其然将对它的标准,上升到“深刻”的程度。
尤其,它是一部在基督圈子里传闻已久的“大陆首部福音电影”。
这让我更想给导演一个机会,去让最深刻的福乐透过电影表现出来。
只可惜,导演所描画的,和深刻相去甚远。
这并不是否定了电影中真人真事的寓意。
但再好的材料,也需要导演一笔一划地雕刻成为电影语言。
这个工作,包括台词,造型,分镜,道具。
最后表现在电影的表演中,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电影的情感。
可《下一站再爱你》更像是一段点到即止的介绍影像。
九十分钟的横向叙事缺少了对人物的纵向深入。
以至于片中关于“爱”,关于“天家”,关于生与死的表达,犹如网络上的鸡汤片语,调不出它应有的质感与味道。
这些话固然深刻。
但这都应来自于对鲜活人物的总结概括。
离开了深入的感情刻画,道理就沦为纸上谈兵,让观众与人物间竖起了一层隔膜。
使最美丽的爱情,变成了最肤浅的幼稚。
这仿佛是一种通病,在某种福音电影里根深蒂固。
除了福音,导演就再没能表达的东西。
任何对人的敏感与关怀,对电影镜头的捕捉与雕刻,对时下社会的理解与洞察,都幼稚得犹如迫不及待的小孩,流于一两句听起来道理十足的对白,然后就从开始悬着“耶稣爱你”的标语,让观众都自动理解神圣的光芒。
长镜头的深入与蒙太奇的节奏感在这些电影里荡然无存。
甚至还可能找不到一点基本的电影美学,让观众的印象直觉只停留在电影表面,而深入不到自己内心。
可真正的电影,都应该与这完全相反的。
它直入人心,情感真挚。
以慎密灵光的镜头运用,去理解这个是世界的方方面面。
罗马尼亚导演蒙吉,梦想以长镜头清洗世界的哀伤。
尽管他只站在人性的这边,却能拍出真正抚慰人心的电影。
然而为什么,在最代表深刻的圣经,耶稣面前,却鲜有能比肩于世俗电影的传世之作,鲜有在艺术上能让世人认同的电影?
可能,说教与艺术的界限,只有最具实力的导演才能将他们处理得宜。
但当这个导演出现之前,我建议大家还是先按捺一下好奇心,看一下它的港版,《生命因爱而动听》为妙。
因为,一部无法深刻传达人性的电影,无法深刻传达神性。
这和审查制度无关。
首先声明《下一站》这部电影我很想看,但是我目前还没办法看到,所以,这也不能算一部影评,只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点感想。
另外,用这个题目的意思不是我知道答案,只是一些思索,也希望引起更多人来探讨这个话题。
这些年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被归类为“基督教电影“的电影。
我看来大多数可以归到一下三类1. 圣经故事 这个太多了,比如最近的《Son of God》2. 教会历史 比如《路德》《奥古斯丁》《暴君焚城录》等3. 现实题材基督徒的生活故事(包括家庭、职场、恋爱、体育等)比如《消防员》《勇气》《天作之盒》等等前两类暂且不提,要写又是一大篇。
单是第三类现实题材就有不少。
香港创世电视(《下一站》的片头似乎出现了他们的标志)和美国的AFFIRM公司都是立志于基督教电影的的制作。
他们的电影我看过不少,每看完一部我都会上豆瓣看看评分和评论。
我发现叫好的一般都是基督徒(从独特的用词可以看得出),而其他人评论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宗教说教“这个词。
所以,克服”宗教说教“倾向可能就是基督教电影的最大难题。
但是怎么克服呢?
我想找出一些成功案例来,又看了一批电影,还真发现了几个没有被骂说教的。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爱在春天来临》(2003),还有一个是《传奇42号》。
当然肯定还有别的,我先说这两个。
《爱在春天来临》是一个系列基督教”纯爱“电影里的一部。
豆瓣评分8.0,485条评论,只有一条提到”传教“,而且不是太反感的语气。
其实这部片子剧情非常老套,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我的总结是:画面太漂亮了!
另外配乐、演员都不错。
换句话说,你让大家赏心悦目了,大家即便听你说教几句也不觉得太委屈。
况且他没有说太多,点到为止。
相反,如果这些基本功没做足,又要教育人家,也难怪人家生气。
《传奇42号》不是被定位成基督教电影的。
但是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把耶稣的教导”打你的左脸,就转过右脸给他打“诠释得最有力的一个。
豆瓣评分7.8,有不少批评,但是没有说他”说教“的。
我的理解是,这部片子里,起主要”说教“功能的角色不是很多人印象当中的”基督徒“——温文尔雅又呆板无趣。
虽然这是成见,但很多基督教电影里的角色就有这个倾向。
这个角色有很强的语言风格,所以,那些可能有点”说教”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不那么像“说教”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何必这么麻烦的要避免“说教”呢,该说就说,何必遮遮掩掩?
一个思想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甚至可以直接拉一个条幅,上面刷标语。
只不过那样一来别人比较难以接受,而来信息单薄扁平。
好电影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他用一种巧妙的形式传达了这个思想,而且让你反复回味这个故事的时候,里面的思想会有机地生长。
其实最有资格说教而又从不说教的就是耶稣自己了。
耶稣比喻式的教育方式在当时的宗教语境里简直是一朵巨大的奇葩(此处褒义)。
两千两年,每一代人读他的比喻,每一人在不同人生阶段读,都有无尽的收获。
尤其是那个浪子的比喻,对普世人性的解读,精辟到了让人乍舌的地步。
(关于这一点,推荐Timothy Keller的《一掷千金的上帝》)。
这样的思想,如果用说教的方法表达,写上几本书也言不达意,但是一个小故事活画出来了,而且去转述给别人,也只需要三分钟。
这就是不说教的力量。
好吧,回到电影。
前面讲的两个例子似乎都是在细节取胜。
所以,我又在想,在更大的方面,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如果让我写一个基督教电影的剧本,我会塑造怎样的角色,让角色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时候,我想到去圣经里找找范本。
但是一想到这里,我吓了一跳,因为突然意识到,如果让我编故事,我是不会写出圣经里面那种故事的。
你能想象哪部基督教电影的男主角,一个从小敬畏上帝的人,为了抢别人老婆杀了人家的原配吗?
你能想象男主角的儿子要追杀他,而且当着所有人的面又睡了他的小老婆吗?
你能想象男主角一出场意气风发、中间急转直下,最后年老昏聩地死掉吗?
你能想象这样人上帝还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吗?
反正我很难想象。
我也想象不出男主角在上帝面前像孩子一样跳舞?
更想象不出他在得知了那个造反的儿子被杀掉以后那样伤心失态到不能自制。
(反正宫廷剧里没这种情节)但是,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包括我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他那字字泣血的诗篇,有赞美,有感恩,也有愁苦绝望甚至诅咒,但是从始至终这个灵魂里燃烧着对上帝的爱和眷恋。
这样的故事怎能不震撼人。
这个男主角就是大卫。
为什么我们写的故事拍得电影不容易有这样的故事呢?
或许是我们的编剧太心软,舍不得下狠手,把角色逼到绝路,让他背上这么黑的履历。
亦或许是很少有编剧真的有这样深刻的与上帝同行的体验。
因为其中的极致幸福和痛苦没有体验的人是编不出来的。
实在要编,就只能说教了。
最后,再胡言乱语几句,或许”基督教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没有一部电影叫做”无神论电影“或者”正能量电影“(我觉得正能量也是一种信仰)的。
电影就是电影,爱情电影就是爱情电影,好看电影就是好看的电影。
如果硬要说的话,一个人经历种种波折信了耶稣叫做基督教电影;一个人经历了种种思考决定放弃信仰也应该算基督教电影,因为后者也体现了重要的神学思想:人的自由意志。
当然你对信仰的态度会决定你怎样写后面一个故事。
总之,“基督教电影”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如果你是个基督徒,你身边又有人动了这个心思要走这条苦路,千万千万为他祷告,给他鼓励。
人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珍惜,而没到失去的时候又追悔莫及。
人生就像是一部行驶中的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每经过一个站点,都会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虽然不会记得每一个人的老面孔。
更不会在意下车的人要往哪里去,但是总会有一些人让你难以忘记。
虽然疾病痛苦,很凶,很恐慌,但是我们不应该绝望,我们应该去告诉身边每一个人,我们不要着遗憾,模模糊糊,诚惶诚恐的去过日子,我们要让生命更加精彩,更有价值.终有一天,我也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希望,不是癌症病痛意外或者老去带走了我,而是我完成了人生的使命,光荣的离开,迈向光荣的国度。
戒指为什么代表着婚姻?
或许是因为两者之间已经产生了天然的联系了,大家都默认了这些,而没有人去发出疑问。
而这部片子突然让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真人真事改编,片子的剧情很简单:一对恩爱的夫妻,在准备生孩子做体检的时候意外查出了妻子的癌症,并且只剩两个月的生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丈夫仍然对妻子不离不弃百般呵护,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最深的爱了吧,而这份爱也被妻子看在眼里,她担心丈夫在自己离世后孤独,反而为丈夫介绍新的女朋友……自然丈夫没有接受,而妻子也带着满满的爱意离开世界,而丈夫也乐观坚强的对待着这个只剩下他自己的世界。
实话说,从情节、剪辑、摄影各个方面都没有特别的亮点,但是电影传达的这份爱却格外打动人,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真谛了吧。
尤其是最后的真人视频采访,他们在镜头前虽然很平静,但是真实的力量分外感人,更是升华了这部片子的情感。
这份爱很动容,这份挚爱的爱,拥有着超越生死的力量。
爱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开出动人的花朵,就像电影里的男主主角一样,幸福和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中,那些天使玩偶,那份意大利面,那瓶一起酿造的葡萄酒,都见证着他们的爱意。
生死分别之际的不离不弃,为对方的打气加油,都诠释着他们的爱情的伟大。
电影里面男主角说,戒指是两个人的约定,如果有一方先离开对方,另外一方要保存他留下来的戒指,等到他们在天堂重逢以后,两人就凭着戒指相认。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所以,现在女主的右手无名指一定化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指引着男主角吧。
昨晚看的首映式。
放映影片开始,一束灯光照在舞台上,当主持人(片中扮演明明者)浅浅的、柔柔的诉说这部影片时,我就感到了一种真诚和感动。
果然如此,观看这部影片,真诚,永恒的爱是我感受最深的。
这是一部很用心在做的电影,不为了收视率,不迎合市场需求,不哗众取宠,不植入广告,甚至连演员的衣服都没有换过几次。
没有幽默的段子,不像小时代那么奢侈,它简简单单的在讲一个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很简单,看到开头就能想到结尾,没有跌宕起伏和荡气回肠,但是就是这种简单,这种真实让我看到了最大的真诚。
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难得的放慢生活节奏,安静的看一场安静的电影。
也难得用一生的时间只去爱一个人。
或者说多数人已经没有了爱的能力。
那么看这部影片吧,你会找到些什么。
众口难调,这部影片在现在的电影市场中,可以预料收视率不会超级好,喜欢的人会喜欢它,不喜欢的也会不喜欢。
我想有一部分人看过感悟到什么,这就足够了。
于我来说,喜欢这部影片,也推荐这部影片,如果你和我一样还相信爱情,探求简单、真实而又快乐的生活,那么不妨去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吧。
作为一个已经23岁还没有打过恋爱,初吻还在让朋友震惊的微大龄剩女,爱情于我是什么?
是电视剧里历经磨难最后长相厮守,是灰姑娘战胜各色女神和恶婆婆最后被接受嫁入豪门……看过太多别人的故事,依旧找不到自己的路子。
过了校园里躲躲藏藏的青涩年华,作为好孩子听从父母的教诲早恋会毁掉一生,毕业在即分分钟要求找男友的事根本无法一蹴而就。
身边分分合合的小情侣实在是很多,即将跨入婚姻殿堂的前夜,或者已经跨入婚姻殿堂的当夜,都能吵着要分手。
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似乎对于爱情都失望了。
网络上那些被看好的,不被看好的金童玉女,天生一对们,在各种离婚,分手,出轨消息曝光后,所有人都想感叹一句,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看到其他的情侣甜甜蜜蜜一起的时候,在自己独自一个人无所事事不知所措的时候,是不是也想着想要那么一个人陪伴呢,呵呵,算了,我现在还是喜欢一个人。
可能被周围的一切影响,想着反正逃不过相亲,结婚,生孩子,生老病死,大抵不过如此,爱情于我是没意义的。
看完电影,最后真人视频播放结束后,确实被震撼了,想想,到底是怎样的男生,才能让我爱得那么深。
这电影给了我重重一击,本来不相信爱情的人,发现原来爱其实是存在的,很像节目里说的那样,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现在的我相信爱情,但我并不信任时间。
最近,我有一个朋友的母亲得了胰腺癌,全家跑到北京的肿瘤医院来治病,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
他们那个院子里住的也全是癌症病人家属,和他们的情况一样放弃家里的一切来照顾亲人。
朋友告诉我,很多人已经知道没什么希望了,但就是不想放弃,哪怕只是陪着走完最后一段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安慰。
不过朋友说他最惊讶的是,每个人的脸上并没有遭遇不幸的暴戾、怨怼甚至哀伤,反而十分平和友善而且慷慨互助。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很多以前想奋力争取的东西都不重要了,只想还原最真实的自己,用悉心的关爱为将逝的亲人找回尊严,也找回自己的尊严。
生命无论富贵贫贱,都是一样的脆弱。
无论我们创造了多么丰富的财富,得到了多么显赫的尊贵,生命的属性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一抔黄土,一把火油,可以轻松地将我们的痕迹完全抹去。
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终极恐惧,尤其是当你看到生命正一点点地消逝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更加痛楚。
所以我们能理解《下一站再爱你》中阿猫心中的愤怒和敌意,父亲坐牢,还在花季的年龄还没享受过爱和幸福却可能要马上离开这个世界,她凭什么不能愤怒?
她对周围人的捉弄并非是在宣泄这种愤怒,而只是在恐惧之下努力寻找生命的存在感。
女主角子萱这个角色看似又是一个白莲花圣母,自己得癌症了,还帮老公相亲,相亲的对象还是自己最信任的好友。
你会觉得不是子萱的脑子有问题,就是编剧的脑子有问题。
可是你要知道,这个角色是有真实原型的,她做的这件“傻缺”行为也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我们抛开所有感情的因素来分析,这样的选择是合理的。
就像人物原型Tracy说的:“我看见他(老公)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我当然嫉妒。
但是如果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个人还想着我,痛苦的是他。
所以,我宁愿嫉妒。
”这个看似抛弃了所有情感因素的选择,事实上却是基于最浓烈真诚的情感做出的。
如果她不是真爱这个男人,又怎么会宁愿自己嫉妒痛苦也不想让对方痛苦?
我们知道,生命弥留之际,是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努力抓住和享受一切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所以那些王侯贵胄会让最钟爱的宠姬和最价值连城的玉石金器陪葬,而对于那些拥有遗憾的人,亲人们也会在这时候尽量让其得偿所愿。
有谁会像子萱这个傻瓜一样不仅不让丈夫多陪陪自己反而亲手把他推向别的女人?
事实上那些看似风光入殓的王贵公卿,是最不体面的,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为此不惜践踏别人的生命来温暖冰冷的坟墓。
而那些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仍然被未了心愿控制的人也同样是为了逃避死亡而成了欲望的奴隶,让人怜悯。
只有像子萱这样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孤独才是真正的勇敢,才是真正的体面。
她不止维护了自己的体面,也维护了阿猫和其他癌症病友的体面,更维护了丈夫以后生活的体面。
这样一个女人,当然值得所有男人“下一辈子再爱你”。
影片是小成本制作,说实话,电影剪辑的很差劲,看到大家写的影评,我想说真的不是本身这部影片的问题,而是最终删了很多内容,所以很多部分会让人摸不头脑,据说国外上映的完整版很不同。
影片是根据一对夫妻的真人真事改编,现在女主人已经过世大约十年了,影片确实没很大创意,没有来自星星的你那么吸引人,但是这才是真爱啊,剧情都是靠谱的真实存在过的,没有那些编造的故事离我们的真实生活那么远,大家不要爱那些虚幻的的东西,假想一下这对夫妻在患难时在生死离别时他们的感受和他们背后的爱吧。
我老公看完电影就说要对我好,身体健康很重要,还主动来服侍我。
真的还是值得一看的,让人感觉这个世界还有真爱。
我哭的挺厉害的。。除了剧情本身,就是和我这几天参加一个癌症病人的丧礼有关,我还有一个患了癌症的老师还在医院呢。。。这个片子本身就像很多的短评说的。。如果没有基督徒捧场,应该是不会有人去看的。。。所有的盼望的源头是你有这个信仰,如果没有上帝没有主,下一站就是更黑暗的死亡。。。
包场免费的电影还算可以,马俊伟居然没配音让我很欣慰!剧情其实很简单排的比较顺,没有很突秃的意外发生。插曲都插的恰到好处,最后片尾的彩蛋告诉我们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看完的感触就是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在健康的时候好好与家人一起享受生活,这样即使在面临病魔的时候也可以乐观豁达
真神造人,假神人造!!!
说是信仰篇,通篇没有神的存在。把电影拍成了偶像电视剧。最后真人出场,打5分。
真实故事比较感人,但电影真心垃圾。用骗基督徒去看!
在寝室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虽然演员不是多有名,但真的讲述出真情实感,让我哭得稀里哗啦!面对困难,告诉自己要坚强!
甚愿在这个冷漠的世代里这部电影可以带来一丝温暖在人的心中。
一部无法深刻传达人性的电影,也无法深刻传达神性。这和审查制度无关。
重看
期待已久的电影上映了 好看~ 在男主角 举起“I LOVE YOU FOREVER”的字样 瞬间没感动了~
敬妃你好,敬妃再见。
很早以前看的 俩人真是太老了。。。
难看!
141205 真实故事改编 小投资 导演不行 情节无特点 倒是最后真人讲述很感人
前面的电影部分真的很难恭维,情节无新意,表演无亮点。但是后来的原型人物采访却让我止不住泪如雨下,秀美的Tracy那么平静却又不失感情地讲述她愿为了老公的幸福自己独自嫉妒着以后将要陪伴老公的姐妹。让我不禁想,上天为什么会对这么美好的姑娘那么残忍。当老公抱着她的遗像双膝跪地时,逝者长已矣
背景音乐太多了
基督徒真实改编,唤醒我们对爱情的忠贞
1,演员很做作,没啥演技2,故事情节感觉都没展开就草草结束了,(阿猫的老爸说是什么牧师,etc.)3,怎么会有MAKIO ? 她不是在TW臭名昭著了吗?而且演技也一般。4,说是基督教电影,怎么感觉有点牵强附会?就去了次教堂,旁白之类的有些许关联,其他风马牛不相及。还以为病得医治?是悲剧
久违的马浚伟也出来演电影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还不错,虽然故事不算多典型,但还比较感人。关于婚戒的言论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