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看恐怖片了,突然一看,居然感觉真香,电影节奏很快、没有太复杂的剧情,前面半小时就能看到故事内容,姐姐把药代妹子吓走,也是救了她一命,和这种人渣在一起,难免后面会性命不保。
妹妹的牺牲应该是自愿的,要不实在是对不上前面自己说的“你看我像傻子吗”。
只是献祭自己换得和木头人连接,时间没达到预期,一个都没解决,最后有个开放式结局,其实还行!
服化道是挺精致的,可有啥用啊。
所有的線都連不到一起。
恐怖片也不能光驚聲尖叫,而太無腦了吧。
關於妹妹:1.我摸摸戒指都能知道這主人出沒出過軌,結果我姐死了一年,我去過她家,參加過葬禮,甚至還和姐夫有過肢體接觸,就是發現不了真相,我好棒哦。
我姐的冤魂都不會罵我的。
2.我坐擁一古董店的詛咒物品,但我就是喜歡用我的命去復仇,這樣參與感才強,沒殺死一個人不是我的錯,是壞人太狠了。
3.我要曝光姐夫的一切,讓他身敗名裂,所以乾了啥啊?
死了再寄快遞?
我就是喜歡惡心我自己,順便賭一賭姐夫手賤不賤?
關於男主:1.我婚內出軌,但我覺得我離婚我老婆不會同意,她太愛我,我得想一個讓她淨身出戶的方式,要不幹脆殺了吧?
2.我得找個人殺人,隨便抽個人就行,他沒殺過人不重要,他不是殺人犯不重要,他可能有精神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智障啊,他聽話啊,他能讓犯罪現場看起來毫無破綻啊。
哪怕有意外發生,我還能把嫌疑轉嫁出去。
3.我好愛這個豪宅啊,我好喜歡殺人啊,我殺人沒愧疚的,我變態殺人狂,但我就是不親自出手,我有惡趣味。
我在一個房子裡弄死了這對雙胞胎姐妹。
我還要在這個房子裡贏取新歡呢。
說實話,女主蠢能接受,畢竟要展開劇情,但你也不能拉胯成這個德行吧。
還有我們是來這看鬼片的,你這從頭到尾就用那麼點東西糊弄人,沒勁了吧,一群陰間玩意不如一個活人可怕。
也没什麼人設和久遠的故事,就單純惡心罷了。
一時我真是覺得國內的洗錢風刮到國外去了。
首先,以我的个人观影体验为剧透分界线——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影视剧能让我这么沉浸式看完了,不玩手机、不带停顿、更没有快进的完整看完。
下面就正式开始了:Oddity,译为古怪反常的事物或现象或人。
《咒物寻凶》,这个中文译名很直白,个人觉得直接把“寻凶”省略掉单叫《咒物》也蛮好的——相机承载着亡妻的痛苦,凶宅即是贪恋的起源,木头人连接生与死,按铃则是结束。
导演善用各种巧妙的镜头跌宕去叠加恐惧心理。
首先是丹妮准备要开门的镜头被切断、杀死病人奥林的怪物是好是坏……最后一段着实让我随时准备好被吓,最后一个镜头却让我又不得不笑出声来。
整体上是设定的悬念桥段大于剧本的类型,很多巧妙的镜头也弥补了故事的简单易懂。
剪辑上,也是在其中穿插了几个不同时间的片段来完成整个故事的完满。
一种反套路的人物模式也覆盖在全片。
以为凶手是异常无比的本地精神病人奥林,其实导致一切的是异常冷静、理性为首的丈夫泰德;以为残忍作案的护工伊万杀人不眨眼,到后面却想真实忏悔;以为女友雅娜会在凶宅遇险,没想到却可能是全片唯一一位生还者;以为灵媒妹妹达西能够完成复仇,却也直接掉进了陷阱后遗憾死去……这部片很有趣的一个点就是它既有真的吓人的地方,也有看似吓人其实是幌子的地方,这样的节奏把控度会让人不知不觉投入到整个观影过程之中,如此的交错呈现会让你真的不知道哪个地方到底会吓到你,或许你都开始期待下一个镜头真的会把自己给吓到。
整个故事和惊吓镜头其实对于阅片量足够的恐影迷来说,是很容易就能预料到。
我觉得全片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医生与护工在预谋行凶时的谈话——异样的现象并没有很可怕,异常的人才最可怕。
优点就不展开了,按照QA形式讲一些自己的疑惑和想法。
(一)新欢说谎了吗?
我个人倾向于没有。
新欢跟男主认识的时候男主妻子没死,新欢跟妹妹讲自己和男主在一起的时间是男主妻子死亡以后,在此之前都只是朋友。
此后妹妹通灵怪人听到的男主对护工问他为什么不和妻子离婚反而要杀人的说法是“我妻子很爱我,她会死命纠缠。
如果她发现我和新欢的事情,那这个房子就不保了,我为这个房子投入了太多。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男主其实因为新欢,已经不再爱他的妻子了。
他认为妻子如果发现他离婚是因为他爱上了另一名女性(心理出轨),那么他妻子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才要杀人。
(二)姐姐为什么要吓唬新欢?
我怀疑姐姐猜到了男主为什么要杀死自己。
男主是不可能抛弃这个房产的,但是他的新欢(不管是这个还是其他的)可不一定能接受一间闹鬼的屋子,尤其是这个鬼还真的会蹦出来吓唬人,这谁心脏受得了。
这样的结果最后就是男主得接受自己一个人过日子的现实,他愿意抱着房产不放那就不放吧,毕竟都为了房子杀妻了。
另一方面,虽然不确定新欢有没有愧疚感,但是姐姐的老公被她抢了,姐姐本人鬼小小地报复一下也很正常。
(三)护工为什么那么听男主的话?
确定的上下级关系和不确定的情感关系。
从护工和男主下棋时候的聊天来看,护工其实多少也有点精神问题,他乐于破坏一些美好的东西,而且有明显的施虐倾向(向男主提出要把凶杀现场做成性犯罪的样子,虽然遭到了男主的拒绝)。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护工在邀请男主出去玩的时候,用了个we can make a lot of fun xxx...如果我没记错这句话是带有调情意味的,所以我不确定护工跟男主是不是还有某种不可告人的情感关系(比如SM)在。
如果有,那男主指挥得动护工杀人的合理性又多了一层。
(四)妹妹为什么要把新欢的车钥匙藏在木箱子里?
主要是为了逼迫新欢离开男主。
如果新欢一大早就离开别墅,那后边就算发生什么离奇事件她也大概率会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样就起不到让男主社会性死亡的作用了。
新欢之前跟男主说家里闹鬼的时候也是觉得是自己一个人因为没有男主陪睡不好导致精神状态有恙,多少还是比较信科学的。
(五)妹妹为什么如此愤怒?
妹妹认为男主始终是可以选择跟姐姐和平离婚的,但是他却走了最极端的那一种方式,一切竟源于他想象的妻子的应对方式,所以她也要用最残忍的方式复仇。
这段其实有点像《黑神话》里第二章的结尾动画,书生救了狐狸,就因为南柯一梦里书生自己梦到了无数可能中其中一种较为悲惨的结局,他就选择把狐狸杀死。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啊
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觉得在哪里好像体会过类似的感受,回想了半天原来是祭屋出租(#祭屋出租:邪教徒哪能比得上房贷啊(战术后仰)。
在那部电影里面灾难的根源可以说是被邪教徒盯上,但跟主角一家背负的房贷也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这部电影也是,因为这套房产,男主可以痛下杀手把自己妻子干掉。
电影里没有讲这套房子男女主各出了多少钱,只有男主自己口述他为了这套房产投入了太多。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连恐怖片都这么演,我确实是十分理解那些在网上说贼都骗不走半套房的人对于结婚要求给房产加名这件事有多深恶痛绝了。
总得来说,电影还可以。
电影的核心是咒物,也就是被诅咒的物品。
涉及到咒物的叙事必不可缺的环节就是对咒物的包装。
无论是外部的封印历史,还是以祝福表达的“呪咒合一”的形式,咒物和包装都是一体的,或者说,其实没有所谓的具体的咒物,有的只是承载诅咒的形式以及汇集这一形式的集合。
当我们想要讲述一个诅咒的故事,就必须了解,诅咒最可怕的地方并不在于其严重的后果,而在于它不可断绝——即便触发它的后果如此严重。
所以咒物是一种天然彼此矛盾的东西,既然诅咒的基本性质是不断地流传,那为什么会拘泥在一中固定的物体中而被感知到呢?
这是咒物类故事必须处理的基本叙事问题。
恐怖的核心并不在于某个受诅咒的布娃娃会咒杀一家人,而在于,布娃娃只是载体之一,抛开形式后,它的内在是无法根除的怨恨。
当受众清楚的感受并理解到这种怨恨,并且发觉这种怨恨无法解除后,恐怖的内核才能被确立下来。
以这一角度来说,《咒》这部电影就极其粗糙,因为它所采取的方式,只是通过讲述一个母亲为了女儿而通过视频来传播诅咒的“网络视频”诈骗。
而《咒怨》通过一种极其惨烈的故事背景以及种种暴露性的画面,让观众不得不将对暴力的种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嫁接到对诅咒的恐惧上。
《咒怨》中并没有真的解决上述所说的对诅咒故事中恐怖核心确立的问题,它使用了一个障眼法,即便在电影的一开头,它用直白的旁白提示观众,这个故事是有关于怨恨的无法根除。
但实际上,《咒怨》整个故事说的是,怨恨的无法根除只是因为其程度太深。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同一维度(关于诅咒这点上),《来了》所采用的策略,是讲述一个罪罚史,基本可以概述为,因为 “这个国家曾经杀死无数孩子”,因此“现世”的一切本身就是以怨恨作为基石,不抛弃现在,也就永远无法摆脱诅咒。
也因此妖魔要被当做神明。
这个策略听起来很新潮,甚至连年度爆笑巨作《咒术回战》也是采用这一基调,但实际上这继承于自然对人类的复仇等云云,或者更加具体点说,继承于《楢山节考》,可以说是一种很主流的方式。
稍微有一些新式探索的,比如以黑泽清为代表的《呼喊》与《钟声》,在这一角度上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呼喊》套皮了真相必须被揭开的理性呼唤,但最后发现,理性呼唤的最后还是为了怨恨的轮回,这部电影带着导演非常标志性的反问句语气,人类的一切理性建筑最后都是为了那一丝残念的无法发泄的怨恨吗?
而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更像是这种诅咒的一个面,而非全部。
《钟声》则使用了另一个切面,现代社会的精密与机械本身呈现的就是一种诅咒。
但其实这两者都是《回路》的原地踏步,《钟声》只是在镜头语言上更加升级,也更加抽象。
三部电影本质上都是将社会/文明的结局,或者时间上的未来,也就是必然的末日,视作诅咒的本体,从而解决了上面所说的,既然诅咒的基本性质是无法断除,为何会固定为一种形式而被感知到的这一叙事难题。
以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迅速看到其他几部新式恐怖片如何处理。
比如《NOPE》中“外物”,不明物体,外部入侵的物体。
而外部入侵的物体,终有一天会被观测到,观测到该物的同时,也就是被该物所观测并捕获的时候。
视线是一个通道,带来的同时也会带走某物,这是《NOPE》里的诅咒。
而这部电影也是讲的如何说对此说不。
因此,我之前强调过,故事中的故事——“猩猩发狂”,并不是为了让人体验到一种来自劣根性的,粗鲁的恐惧,或者一种不确定性的害怕。
电影并没有很好的完成叙事,猩猩发狂是注定的,恐怖的核心在于,人们在接受观看一名猩猩扮演明星的同时,就已经默认了有一天会看到它屠杀众人。
就像希特勒。
视线也是一种力量,汇聚众生力量的同时也会毁灭众生。
不过这部导演的电影恐怖电影总是暗含着各种政治学上的恐怖寓言,执着于太多外部的隐喻会让恐怖电影变得越来越糟糕。
就像《逃出绝命镇》,处理方式其实和《NOPE》完全一致,没有太多的区别,却比《NOPE》的完成度更高。
再回到这部电影前,还想举例最后一部电影《破墓》。
这部电影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就更加“有趣”了。
它一口气跳过了怨恨为何无法消除的难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首先,前半部分还是日式电影的主流传统,国家历史本身建立在诅咒上,但一转头,作为诅咒之地的后裔,解决诅咒的办法不是让死者正确的安葬,而且电影专门花了一半的事件来讲述这条路行不通,而是要进行拔除,也就是驱魔。
但驱魔的方式是其文化传统中的五行相克。
既然你可以用迷信的方式施咒,我当然也可以用迷信的方式解咒。
这可是相当的老中了。
不过我们的一眉道人,尚且没有说过,僵尸这类天理运行中的意外而生可以根除,只能发现一个解决一个,所以除魔卫道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需要持续付出和牺牲的正道事业。
但韩国人已经想从根源上直接解除所有诅咒了。
这片与其说是恐怖片不如说是爽文。
总而言之,关于诅咒的恐怖故事需要解决两到三个问题。
在这类故事中,诅咒是什么?
——如果表达它既无法根除,不断扩散又能具体到一种形式而被感知到。
如何解咒?
——如何结束诅咒的故事。
以及只有新式恐怖片才会处理的第三个问题,当解咒失败,或者无法解咒时,怎么办?
传统恐怖故事一般在叙事处理上只会停在第二个问题上。
有时是因为故事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有时是因为故事只是另一种文化习俗的载体,它不需要解决当自身失效时的困境。
一眉道人不需要考虑解咒失败的可能,肯定是有办法的。
而 楢山节考 与 山村老尸也不需要考虑解咒失败的可能,当诅咒解除成功时,电影也就结束了。
但是,粗糙的《咒》以及精致短小的《钟声》,还有《遗传厄运》都必须进入到第三个问题上。
回到这部电影吧。
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费太多的口舌,像《回路》或者《NOPE》那样,费尽心思地通过各种排比和类比来让观众理解到诅咒是什么(其实很容易发现,黑泽清太多的使用意义不明的空镜头来“排比”,其实比起说这是一种个人风格,我更倾向于理解为,因为所要叙述的东西没有什么别的更好方式来表达,是一种无奈之举),它甚至只是很隐晦和简短地表达,联系——就是诅咒。
其实这个主题本身也非常古,并不新潮,甚至有点日本恐怖片。
这里稍微岔开解释一下:在有些日本小说中会看到这样的表达,双生子被视为不详。
我没有细究过真正的原因,只是猜测这大概率是因为古代日本战乱时期,粮食不足,双生子容易导致一尸三命。
可是对于我恐怖故事爱好者来说,这样的表达太常见了,比如大名鼎鼎的《零》系列。
所以对我个人而言,双生子的不详是一个很日本题材的表达。
回到本片。
我列举了那么多电影,只是为了说明,这部电影的巧妙就在于它所选择的策略,非常的精致细微。
联系本身就是诅咒。
我们可以自然地发现,这部电影中的联系——双生子,并不是只有妹妹和姐姐这一组。
首先是一条穿过林地的河流,这里再岔开一下,河流在恐怖电影中也经常隐喻性地来比喻诅咒,而且如果你在一部电影中看到了两次河流的镜头,那基本可以理解为,这部电影会反过来讲述诅咒作为 呪 ,也就是祝福的一面,这类一般会涉及到,死亡会孕育新生,或 某些人类的勇气赞歌(我比较讨厌后者)首先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封闭的“口”字形的建筑。
这就是本片的第一个联系,可以表达为,自然与人的居所,或者 荒野与家园。
人类的生活必须建立在河流附近,但居所首先就是对自然的抗拒,因此封闭。
也因此,家是诅咒中的安全港,家通过排斥诅咒而成立。
通过开头的这一组对比,熟悉恐怖故事的人会很快想到,这个故事大概率是讲述家中的幽灵。
于是我们来到了第二组联系,妻子与丈夫。
被困在房中的妻子像一个幽灵一样徘徊,而根据之后的她给妹妹的留言,我们知道,她正在忙活的事情,却是试图用摄像机记录下屋子里游荡的幽灵。
我们不知道这是她本来的工作,还是她答应妹妹的一件事。
无论如何,实际上徘徊的并不是她也不是家中的陌生人,而是她的丈夫。
他此刻不在场,只有通过特定的方式和地点才能联系到。
接下来是第三组联系,与第一组构成一种对称。
丈夫是精神病院的医生。
在现代和后现代种种主义被大众耳舌传播广泛的现在,精神病院与秩序文明社会对照关系已经不言而喻。
电影甚至有些刻意地安排了一个试图向外的病人,被严肃地带回精神病院内的情节。
和 作为诅咒的自然和作为安全港的家类似但颠倒,更小的家通过排斥更大的诅咒而成立,但更大秩序社会,是通过排斥与囚禁疯子来成立。
既然在故事中我们会聚焦于小家内,电影也就自然地不需要太多关于社会的内容和镜头。
随后才是第四组联系,也就是人们最能直接看到的联系,姐姐与妹妹。
它和第二组形成对照,活跃的姐姐与幽灵般隐藏的妹妹。
哪怕只是几句话,几个镜头,我们也可以发现,姐姐是健全的人,光鲜亮丽,有爱她的丈夫,有生活,但妹妹孤僻,缺乏人际关系,并且疑似患病。
但这组近乎天然的联系却因为无法拨通的电话而被截断了。
这也暗示着之后悲剧性的剧情即将开始。
随后导演依旧冷静克制地保持着两两一组的呈现不同联系的方式,只不过这些联系组要么是为了具体的情节服务,要么就是为了恐怖氛围服务。
比如通过门来建立的,门外的人与门内的人,以及门外的鬼与门内的害怕的人。
又比如,买家与卖家,凶手与侦探。
我们可以将之后的种种小联系归类在之前的四个类型中,而这四个类型,一与三互为颠倒,二与四互为颠倒。
前者的联系建立于一种互相的排斥,而后者的联系建立于一种共存性。
电影其实到此已经完成了它关于诅咒的基本呈示:作为诅咒的联系有两种,互相排斥的联系,以及 互相共存的联系。
互相的排斥意味着无法根除的部分,它们必须彼此相生,而共存的部分代表诅咒化作具体形式的部分,无论这种共存是否持续或已经消失(比如丈夫对妻子的背叛,房子的留存等等)它都是可被感知到的。
不过,在这里需要提醒。
想要深入地理解诅咒,就需要理解,比塞壬的歌声更可怕的,是塞壬的沉默。
想要理解诅咒,我们必须了解制作诅咒的方式。
诅咒是一个谜,它隐藏的就是支撑其自身存在的存在。
从这点来说,解咒本身在一个灾厄绝望的世界里就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不是从巨龙看守的宝库中盗取宝石,我们盗取的是巨龙本身。
我们无法解除诅咒,只能暴力地摧毁它。
而暴力,本身也是一种古老的诅咒。
诅咒呼唤的不是灾厄,诅咒呼唤着诅咒,并总是向更古老更深层的地壳中去。
直到核心,直到一个不可描述的地球之心。
如果说,科学怪人揭示了一种古老的恐怖——生命是一种诅咒。
那对于后来者而言,对于宇宙恐怖而言,最显耀的大恐怖,恰恰是地球的核心是中空的。
也就是说,诅咒的文法上最基础的形式,是“宁可不”。
据本电影来说,联系是一种诅咒,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诠释。
这点不止我上面所说的,互相排斥的与共存,这只是一个很粗浅的解释。
准确地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一种力量是世界,而另一种力量是无形地托举世界的瘦长的手,正如唐吉坷德和桑丘,但绝不是鲁滨逊和星期五,后者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的不断刨开,向外翻开,如同屁股上割出的伤口。
我不打算继续深入这个内容,因为离这部电影已经太遥远。
接下来,电影的基调将开始进入正题,也就是咒物。
实际上,咒物的出现是两两一组联系关系被打破的时候,也就是第三者的存在。
这一第三者,既可以是婚姻关系中的小三,也可以是两人谈话中的木偶,也可以是杀人者与被杀者之间的见证人。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诅咒是一种联系,而咒物则是联系的残存和见证,它本身并不是被诅咒的。
灵媒得以掌握联系,通灵诅咒——联系的方式,只能是通过咒物——这一诅咒/联系的残存物。
所以,灵媒必须通过见证人的遗物才能还原现场,知道姐姐的死因,而非是通过姐姐(被杀者)的遗物或者凶手的遗物。
这时,这个恐怖故事的核心叙事,已经从如何确立诅咒的恐怖内核,到了下一步——既然恐怖是一种联系,而咒物事联系的残骸,那么如何施咒或者阻止诅咒呢?
这部电影没有像《咒》那样粗糙的通过一种迷信形式,网络诈骗,来完成。
也没有像《回路》那样,纯粹悲观地认为无法阻止。
它其实给出了解法,但却用希区柯克式地,“考验人性”的方式将答案悬置了起来。
妹妹来到家中,在跟小三交谈时——请注意,此时作为交谈的前提,作为第三者木偶已经出现了——她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这件物品是其父母五周年结婚纪念日时,一名女巫送出的礼物,是一种祝福。
诅咒无法解除,诅咒只能被逆转成祝福,即便诅咒被逆转为祝福时,并不能根除其充满危险性的一面。
此时,小三的生死,或者说所有当事人的生死其实都在妹妹的一念之间。
她过于善良和自制,一方面,她还想试探小三是否知情,即便当小三下意识地侮辱了姐姐,她也没有下定谋害的决心。
另一方面,她已经做错了一件事情,杀死了见证者。
只是另一个充满隐喻的情节。
在丈夫与妹妹第一场文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妹妹作为一个收集各类咒物的店家,对咒物是非常喜爱的。
因为从小作为盲人的她(请注意双子的照片姿态),缺乏看到世间万物各种联系的视力,因此只能通过超常的感知力,去通过咒物去感受。
也就是说,她无法直接看到各类联系(诅咒与祝福),她只能通过残骸去想象那些联系。
她不仅以此为生,这也是她感受世界的唯一渠道。
因此,咒物并没有被当做不详的凶物而重重封印在店内,和招魂夫妇那间必须严格保护的房间不同。
咒物在这里是被养护的,并且,灵媒还具有将其残留的诅咒化解的能力——它们出售时,诅咒就会消失。
因为灵媒/店家作为新的联系的见证人,见证这件物品不再是上一段诅咒的残骸,而是获得了新生。
这已经在提前回到解咒的问题——通过一种文明的礼仪——交易——进行解咒。
但是,以她的视角来说,试图救下姐姐的病人不止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接近咒物的存在。
在那个不幸的惨剧中,这名病人是唯一的见证者,可却被当做凶手,还被自己亲手杀死。
她没有呵护这个“咒物”,反而摧毁了它。
从这一刻开始,作为咒物售卖的灵媒就已经完全失格了,她知道自己必将承受惩罚,无论是出于杀错人的良心悔过,还是作为灵媒的失格。
回到家里。
妹妹非常犹豫和纠结,她不想再犯一次错误,也因此非常小心。
而且,当姐姐在一开始强调,“我们彼此联系”时,失去了姐姐的妹妹,本身就沦落成了咒物,她不再是某人的妹妹,而仅仅是这种关系的残骸。
因此那段录音才在她决意复仇时播放,也因此,双生子更加强调了这一种堕落和不幸。
而人偶之中的血液,妹妹对人偶的操控,更加叙述着这一点。
因此,当姐姐的灵魂吓走了小三时,她没有阻止。
而当丈夫回到家中,她还试图让其坦白自己的罪证,接受惩罚。
其实这不完全是她的主意。
很明显,这是来自“理性”的人设,丈夫的建议。
向警方陈述,坦白事实,接受法律定夺。
当丈夫提出这些建议时,自小被困在诅咒里的妹妹默许了。
解咒其实很简单。
联系既可以是一种祝福,也可以是诅咒。
当婚姻美满时,木偶是礼物,而当婚姻不幸时,木偶则变为怪物。
解除诅咒的方式,就是让新的更好的联系,去刷新和替换掉旧的,已经沦为悲剧和诅咒的联系。
残骸和见证物从咒物变为礼物。
如果以妹妹的方式去做,作为受诅咒的灵媒,双生子之一,她只能使用诅咒的力量。
可这一举动已经导致了一个不可挽回的罪过,误杀了另一个人。
而她又非常清楚,这样无法解咒,只是让诅咒延续下去,她的姐姐就已经因此被滞留在了房子里,以幽灵的形式称为咒物,残骸性的表达地自己的冤屈。
如果真相的水落石出,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联系,哪怕是通过法律这一见证,也可以化解一切。
文明世界与鬼怪世界一直都是恐怖故事中,作为元故事的一组联系,文明排斥鬼怪,而鬼怪又与文明共存。
妹妹默许丈夫的离开本身是出于解咒的动机。
而她期望理性、科学或者法律,无论什么,总之,如果整件事能从灰暗的角落浮现于光明下,也许,可以令她和姐姐已经沦为咒物的现状被解除。
但在这时,丈夫挖了一个坑,其实这单独讲出来有一些搞笑。
法律永远都不完善,而法律中永远有漏洞,我们且不说这些漏洞为何产生,但总之,漏洞总是被利用来坑害那些需要法律的人。
我相信导演在这里甚至是有些恶趣味的嘲讽来自权威的法律,不过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古老的方式。
因为从很早的时候,鬼怪就已经代替那些无法复仇的冤魂在进行复仇了。
正因为新的联系,或者人类制度建制的方式,无法彻底的替换古老的仇恨化的、化为诅咒的联系。
因此咒物被再次利用起来,用来惩治逍遥法外的丈夫。
虽然,这一个结尾,从情节上看有些简单的不可思议,但它是电影给出的关于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当我们不能通过理性/进步/文明去解咒时,该怎么办?
答案只能是对超自然武器的回收利用。
其实我觉得,真正的难点其实被导演避开了。
如果文明失效,世界大概率会变为《回路》中的末日,可导演并不想像黑泽清那样肆意抒情地展开,以至于大部分看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这一话题,和答案,又不太可能在一个恐怖故事中通过哲理和思辨抵达答案,它要么是抽象的,比如《来了》和《逃出绝命镇》,我知道要逃离,逃避,但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们无处可逃,因此逃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么就是戏谑式的,比如《NOPE》,说不,做不的姿态,表达不的感情——这非常的嬉皮士。
导演采取了一种默片式的,老旧的收尾方式,甚至连给出的答案也很老牌——回收利用呗。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做法,整部片子至少完成了,而且完成度很高——比起许多因为无法有效解决第三个问题,而粗制滥造的恐怖电影。
也因为相对的没有进入让人难以捉摸的领域,而没有变为神棍故事。
这样恰好保持了电影从一开始到最后的精悍和准确的氛围。
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叙事和镜头。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却完成了自己的恐怖叙事的理念,而且没有太多的节外生枝的展开。
甚至还惯例地阴阳了一下文明社会。
但也不是完全沉浸在神秘主义和鬼怪乱舞中,甚至还有不少社会观察的元素。
整部电影有一种非常强的,老牌推理小说的气质。
讲一个杀人案,顺便暗戳戳地讽刺一下,但不多。
凶手落网,冤魂报仇,故事结束。
在世风日下的现在,能这么干净地结束故事,我认为是一种美德了
第一次长评送给这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小电影。
我真的觉得这个故事内容很适合压缩成一个十来分钟的微电影,拍一个半小时完全没必要。
以下是我个人很不理解的点:1.妹妹给姐姐复仇,直接给被冤枉的义眼精神病患者爆头了,有这本事为啥不直接用来杀男主和杀人犯呢?
2.姑且认为护工和男主有貌似暧昧关系被男主教唆杀人(参考护工邀请男主周末出来玩语气充满调情意味),可他可是直接杀人凶手,妹妹的复仇就是变身木头人追着护工跑,最后提溜个大脑瓜子举高高就完了?
陷害他变成精神病患者被男主黑吃黑就完了?
不当场给他脑瓜子扭下来真的能泄愤么3.男主很明显是出轨了吧,小三也跟男主打电话时说被妹妹问起两人关系发展的时间线时压力很大,男主也说不爱姐姐了所以想分手,但是对小三的惩罚就是给自己姐姐喊出来把小三吓跑么4.最后就是复仇男主,可以看出男主完全是无神论者,但是就想利用一个铃铛来完成复仇也太抽象了吧…这完全是薛定谔的按铃啊,但凡男主稍微心虚不坚定一点这个仇都复不了。
最后整个死亡大服务员出来给男主做全身杀马鸡么,结尾那个画面我都失笑了
首先,氛围永远是淡淡的,慢慢推进的,观众会在莫名其妙中逐渐跟着剧情散步,然后冷不丁的,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会吓到观众,但当观众跟着并不复杂的故事线走,这些似乎变成了含有更深意味的内容,不单纯是恐怖和惊吓。
亲情本来就触动人心,血缘关系像是看似柔软纤细的绳索缠绕在一起,在险境中岌岌可危似的脆弱,但在关键时刻会紧紧绞住彼此,直到一切可能危害到一方的邪恶力量也被纠缠窒息……(好抽象啊但是是这样的感觉 如果是一对姐妹,在一方受到伤害后另一方竭尽全力为对方复仇,这真的给我更深的感触……最后的结局也特别巧妙。
Darcy已经料到自己可能会遭遇Ted的毒手,早就计划好了一切,也许在他们在古董店里相遇的时候她并没有想到利用这个铃,但当她得知去世的姐姐的丈夫不到一年就又有了新欢,她就开始做好了复仇的准备……她料到了自大狡猾的男主绝对不会让自己的自尊受到她带来的这些诡异事件的羞辱,不论经历多少心里斗争,都会按下那个铃。
被自己坚决不相信的超自然力量杀死,然后在地狱里与同谋Ivan相见,希望Ted会享受这一切。
与此同时,Darcy会透过地板的那块空隙无奈地朝Dani微笑,后者会一边怪她如此莽撞地丢了性命一边带她走向更好的另一端。
两个人绝对会一边哭一边拥抱,最好还可以看着Ted和Ivan受到应有的折磨。
顺便,Darcy变成灵魂状态大概是不会再眼盲了吧,毕竟她最后看到了打开地板的Dani。
Dani回过神来会不会吓一跳。
话说,最后Darcy和木头人连接起来的片段,我真是莫名其妙地热血沸腾,看出了一种开高达战斗的感觉。
and,最后Dani故意把Yena吓跑,让她没有受到伤害,真是具有一丝公正审判的意味。
和姐妹情,兄弟情之类相关的,血浓于水的感情真是让我觉得暖暖的……
主打心理悬疑。
从神叨叨的鬼怪仪式,牵扯出渣男谋杀妻子的现实情节。
出轨、复仇,契合当下的热门要素;暗沉氛围、一惊一乍,精神病人加上鬼怪附身,成为主要恐怖点。
不过首先需要适应的还是欧美傻大胆的生活模式,以及弱鸡鬼怪和邪恶人性的混搭。
A. 剧情梳理渣男泰德(精神病医生)带着妻子丹妮买下荒野的一座古堡,整座房子封闭设计,前不着寸后不挨店,手机信号都时断时续,但是两人就是非常喜欢。
(有病其一)精神病医生很忙,长时间留在城市里顾自家的医院(里面如同重刑犯一般关押着精神病人);于是妻子独自在古堡里面搞装修,过分迷恋装修,以至于要独自留在古堡过夜,就睡个简单的帐篷。
(有病其二)
然后,丹妮就这么噶掉了;故事随即切换到古董店,引出丹妮的妹妹,达西,一位古董店主,盲人,且是位神叨叨的神婆。
丹妮噶掉,泰德就名正言顺地把情人雅娜带到古堡,盲妹达西莫名闯入,还带了个大箱子,装着一具形同人体标本的木头人送给两位。
达西把人体标本摆放在餐桌旁。
(有病其三)泰德把新情人和亡妻的神婆妹妹丢在了古堡,独自开车回去照顾精神病院。
(有病其四)
达西妹妹显然是来复仇的,故意弄走了雅娜的车钥匙,被迫留下相互陪伴。
对话引出之前的古堡谋杀,亡妻的相机、桌旁的木头人开始显灵,雅娜还跑过去对着木头人一顿玩弄。
免不了咔咔一通输出。
还好神婆与亡灵发现她与此无关,就丢出车钥匙,把她放走了。
泰德放着两个女人不管,窝在精神病院跟管理员伊万下象棋。
管理员顺口提到自己成长于男校,又邀请泰德搞暧昧。
这就有点尴尬了。
渣男跑回古堡,还想设计陷害达西妹妹,达西中计坠楼,脑部血液喷涌。
更多的就不剧透了,总之精神病人都是棋子,也没有满足盲人妹妹手刃渣男的爽剧期待,只不过留下了一个开放结尾。
B. 氛围营造剧情相对简单,线索也比较清晰,即便导演用了不少插叙来增加复杂感,但是很多要素都是一点即通,无需多言。
精神病患、谋杀、显灵、闪回、卡顿,都是恐怖片的基本操作,该片整体算是合格,以大量对白将传说、阴谋、情感牵扯等填充完整,忽略掉剧情设置的不合理,基本也能沉浸其中。
其中有不少悬念设置得颇为精巧,命案当晚的长发病患,假眼、提醒;姐姐搞装修,从洞口俯视妹妹;谋杀故事像拼图,一点一点完成;达西的复仇虽晚但到,借用木头人和鬼怪消解了复仇爽感,也显得更加不现实。
完全可以设计成达西妹妹凭借智慧,在最后一刻手刃渣男,那样就来得更爽。
其他没有太多可供挖掘和回味的部分,简单看过即可。
《咒物寻凶》,爱尔兰今年上映的恐怖片。
我关注的好几个up都说这部电影超出预期,是今年难得的恐影佳作,搞得我也起了兴趣,翻出来看了。
看完只能说,嗯……果然不能有太高的心理预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看。
故事主角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结了婚,跟丈夫搬进还在装修的新房子里。
丈夫是精神病院的医生,一次夜班姐姐独自在家时,门被丈夫医院刚出院的病人敲响了,病人告诉她有人进了她的房子,让她赶紧出来。
姐姐半信半疑的时候,时间就来到了一年后。
姐姐惨死在家中,凶手被认定为那个刚出院的病人,但他也在事件发生后离奇死亡。
盲眼的妹妹打算悼念姐姐,便来到他们的家中,遇到了姐姐丈夫和他现在的女朋友。
能够通灵的妹妹通过病人的遗物知道姐姐的死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有一说一,电影的节奏把握得相当不错。
现在的剧情穿插着过去的回忆,将事情叙述得很清楚,回忆穿插的时间也很恰当,导演的功底很好。
女主一人分饰两角,双胞胎姐妹虽然长相一样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演技这方面也没得说。
电影的画面、光暗和氛围都把握得很好,塑造的两个“诡异形象”——凶手和木头人的形象塑造也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都是电影的优点。
电影基本没有什么吓人的剧情,主要是那两三个jump scares。
节奏把握得确实很好,没有滥用跳脸,出现的时机也很恰当,确实会吓人一跳。
除了那几个jump scares之外,电影的氛围也很阴湿,全程暗暗的,我很喜欢。
让我不满的主要是剧情。
虽然电影里没有明说,但精神病人的死大概能够看出是妹妹所为,她以为病人是凶手,想要杀了他给姐姐报仇(包括后面护工被木头人袭击的手法也能看出其实是跟病人的死法是一样的,即被捏爆脑壳)。
而妹妹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也证明了她确实很厉害,所以就导致,最后妹妹死的时候,让我相当不满。
不是死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死于那么简单的阴谋。
妹妹来到这个家里是想弄懂姐姐死亡的真相,我可以理解。
妹妹和姐姐想要报复渣男和他的帮凶,对于小三只是警告让她离开,我也能理解。
我不能理解的是,明明妹妹知道了凶手,明明她有操控木头人杀人的能力,为什么要亲自上呢?
为什么要跟渣男坦白一切呢?
躲在暗处把他们都杀了不就行了?
非要解释的话,我只能理解为,或许驱使木头人杀人是需要媒介的。
杀死病人需要的媒介是姐姐的死亡,杀死帮凶需要的媒介是妹妹的死亡。
这么解释确实可以说得通,我也能接受。
但事实上是,妹妹死得确实太、太、太憋屈了,我真的很难接受这一点,放完狠话轻而易举地就被陷阱杀死了。
我觉得还不如,让妹妹找个地方自杀再驱使木头人去报仇要来得爽快(更何况木头人也没把护工杀了啊!
)。
护工还是男主解决掉的,最后解决掉男主的是那个受诅咒的按铃……那既然你的诅咒物那么多,直接拿一个给男主不就好了,这么大费周章是要(?
在我看来最后的剧情完全拉垮了整部电影。
妹妹死前说要让男主失去一切,包括恋人、事业和房子。
我一直期待着后面能有什么反转,结果就是诅咒杀人而已,男主最后死是肯定死了,但他做的恶事也没被揭发啊?
在外人看来完全就是,这个房子闹鬼,住在这里的都死了(。
你不憋屈吗!!!
再来说说凶手。
说实话前面的剧情就能看出渣男其实并不喜欢姐姐,很多地方都暗示他对姐姐没什么感情了,跟新女友的交往也很有可能是在姐姐还活着的时候。
我觉得这个剧情都称不上反转,我一开始就猜到凶手肯定是渣男了。
但我没想到,他杀人的原因这么的——让人无语。
他有新欢了要把原配杀掉,为什么不离婚?
因为原配太爱他了他怕原配走不出去,所以还是杀了她吧,别让她受痛苦。
我:?
我:???
不是大哥你,有病是吧???
还有就是姐姐死的时候,咱就是说,别的都没什么,但你为什么要回帐篷里啊!
直接拿着武器往门边一坐,左右都能看到,来人就给他一榔头不好吗!
就算打不过也不至于死得,嗯……这么没有反抗之力吧(。
而且回帐篷就算了,为什么不拿武器啊!!!
你手上没点东西你不害怕吗!!!
虽然氛围营造得确实很好,也突出了杀人狂的神出鬼没,但是,这段也太降智了(。
总的来说电影确实还不错,除了最后的结局确实让人感觉到很憋屈以外,优点还是很多的。
但是这个结局,真的,非常的,高开低走,甚至比《巨物》都要让人失望。
两部相比起来我肯定更喜欢《巨物》一点……所以,虽然电影不错,但最后的剧情真的狠狠拉低了我对它的评分,我实在接受不了这种落差感,太差了,真的太影响心情和观感了。
豆瓣暂无评分,我打7.3。
⭐ ◀ ▶ ⭐ ⭐ ⭐披著「超自然恐怖」外衣的「入室驚悚」+「懸疑謀殺」;失明的攣生妹妹「盲媒」打算利用「媽媽」的傳家遺物:一個人體大小的一臉驚呆表情的「木頭人(還以為是具「幹屍」)」來進行「讀物」復仇;相機的實時定點拍攝利用、不知幹啥用處的「活動門板」、「鬧鬼服務員」的小傳說 … 電影花了將近1小時多的篇幅來進行鋪陳,意圖先入為主於「超自然」的欺騙性假設與想象,莫名哀怨的鬼魂音效設計倒是頗為蹩腳 ~ 一棟位於荒郊野嶺的偏遠、隱閉、毛坯風格的老宅,整棟宅邸只有二樓的一角有信號,而且僅且只有一樓一間廁所,所以睡樓上,上廁所還要跑下樓啊 ~ 另外我認為:沒有啥能比剛想出門結果找不著鑰匙更恐怖的事情了!
我喜歡「醫男」的新歡【Yana】和耿直「盲媒」對坐著討論「stupid」的唇槍舌戰的場景,她的表演看著像是走錯片場的「喜劇演員」,且極具「自我意識」(她不願意獨自於有謀殺歷史的房子裡過夜) ;關於最終「醫男」謀殺自個兒「妻子」動機的揭露也不足為奇,「醫男」認為對方還是相當的愛著自己,認為即便離了婚對方也不會輕易忘記自己,從而「大宅」不保 ~ (潛臺詞:我雖然搞外遇,但我還是希望「妻子」能淨身出戶,將房產留給自己!
)達米安·麥卡錫 ★ 男 🔥 X X 🔴 2024 🔵 愛爾蘭 🟣 2024 ▲ 9月 🟣 ➊ 🟣 24🟣 線上 觀影 🟢 55 inch🟣 Ⅰ ≈ 98分鐘(24幀)🟣 原聲音軌 ★ 中文字幕 🍁 ★ ★ ★ 9 0 🍁
故事和机制都太简单了吧,是怕观众看不懂吗......
没有了上一部那令人挠头的行为逻辑(其实也没很明白盲姐的复仇大计,反正最后算达成了吧),通过场景道具试听节奏营造氛围的能力确实还是相当有特点的。。
姐妹俩死得真冤呐,特别是妹妹,以为她是故意跳下楼,想要献祭自己驱动木偶杀人的,结果最后谁都没杀死……杀最多人的竟然是渣男哥,鬼鬼技不如人惹
ODDITY: Olin, Dani, Darcy, Ivan, Ted, Yana. 导演好可爱!希望Damian McCarthy继续保持这种低成本少场景慢节奏高质量且全程低调惊悚的作品输出。虽然"We are connected”这种台词设计实在有些尴尬,但相比某些电影过于fancy的营销和特效,这样踏踏实实用人性和对白让我觉得后背发冷的电影更值得欣赏。
导入部分是最好的,很有世奇那篇你要相信谁的感觉。然而为什么主线是这种剧情……无聊得要命,浪费了氛围感。
结构和导演前作caveat一模一样,氛围和合理性较前作全面升级,导演真是氛围大师,预期中的jump scare仍能吓到人足以见功力
故弄玄虚,大失所望
不能带脑子看的东西 高开屎走 尤其结尾巨无聊 女主姐妹全巨蠢 钻帐篷是什么脑子想出来的 瞎子自曝又是什么脑子 真特么服了 而且 一年前杀了女主的所谓凶手又意外死亡这也能结案? 一星给男主演员是真帅
不錯蠻驚喜的,表演差一點點,但是氛圍一流啊!
有一点惊喜。悬念太简单,看到第二幕基本就猜出来了。静物摄影反而能传递出恐怖的氛围。
虽是低成本,但气氛营造还不错。
尽管结尾部分稍显可惜,但是整体的氛围表达我相当喜欢。
近期看过最好看的恐怖片了 有几个镜头确实吓人 整部片子氛围感营造得很好 结局有点过于黑色幽默了吧
现在的恐怖片很多都像是一群弱智在努力表演。刻意营造的场景做作又不合理。大量夜晚黑色镜头看的让人昏昏欲睡。
不恐怖,节奏也不好,剧情还行,前面那帮叼毛没看过恐怖片????
还不错,整体剧情围绕一个主线展开,紧凑完整,玩偶枯树皮造型确实挺吓人
这一惊一乍的劲儿我还是蛮喜欢的 好久没有看到过吓人的恐怖片了!!!
还行吧,女巫报复不够狠,使个大劲放个屁。
最后你也没复仇啊。好吧,强行寄了之后又强行寄了个东西过来,算是复仇了?主动跳坑是为了赎罪?那你为什么不弄清楚前因后果再复仇呢,那样不就不会杀错人了吗?说到底,女主你就是个沙皮啊……
插叙让开头很迷糊,又看一遍才明白~开篇就营造了惊悚气氛,后面怪眼哥惨死又增添了诡异,再后来妹妹来访,鬼宅魅影但吓人一跳就很低级.结尾揭开谜题,恶有恶报.最后男主也按了铃铛,成功跳坑招来行李员.密室鬼影,通灵附体,气氛满满,(相机真是个不错的见鬼道具呢.)~总体不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