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版本续尾比87版还好。
更别提10版了。
唯一不好的是宝钗。
说真的,宝钗虽是心计现实,但好歹高雅,对林黛玉也真心似如亲妹。
岂会不知若和宝石完婚,黛玉必死无疑。
何况是骗婚宝玉。
宝钗真不置于如此。
诗院那会,宝钗那首菊就知她的高雅。
宝钗(蘅芜君) 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哭死]还我宝钗来。
那些说宝钗能持家的,说黛玉身子不好的真是得多读几回原著。
古代的背景本是三妻四妾,谁说正室就得持家??
难不成大太太持家了,那凤姐和探春乍就持家了??
高鹗真是狗尾续貂。
宝钗和黛玉的判词是一样的,曹雪芹早就定好了同样的结局了。
其实这部剧比之新版红楼梦好太多,且不说这部剧中正常化的造型,就说说宝黛钗的选角就还不错。
这部剧中的林妹妹其实还是有几分书卷气质的,就是比起黛玉多了几分富家千金的傲娇,少了几分书中林妹妹的病比西施的虚弱。
总的来说就是剧中林妹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就是和书中林妹妹感觉不是同一人。
剧中的宝玉倒是选得还不错,却有几分脂粉团中少年郎的感觉。
还有宝姐姐也确实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和为人处事的圆滑。
不过剧中的凤姐姐确实没有书中凤辣子的那种感觉,不管是气质还是人物外形。
其次就是三春和书中的感觉也不太一样。
《黛玉传》给我的感觉就是俩字:游离。
就是拍了,拍的还比87版全,但是拍得没有感情,就纯粹是走流程。
黛玉刻薄宝钗那段,我看不出黛玉的表情是刻薄人的表情,她永远都一个表情:微笑。
宝钗那个表演倒是能反映出她被刻薄了,但那个表情是带有“被情敌刻薄”的恨意的,邓莎对原著根本没读懂,宝钗那是被她真心喜欢的人伤了,她是受伤、满心委屈,而不是怨恨。
然后这个《黛玉传》的黛玉,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差的黛玉,她那个脸就是万年不变的微笑,从没哭过,演技极差无比。
我觉得她演技比2010版红楼的蒋梦婕差多了。
蒋梦婕虽然胖乎乎的不像黛玉,但演技还说得过去,就《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这段她演得比《黛玉传》的黛玉好十倍,就真的能感觉到她爱宝钗(虽然李沁的宝钗演技极其拉垮,全程扑克脸没有共情,配不上这样的爱),一看她就是对宝钗动了真情。
而且她有创新,没有按陈晓旭那样去演,而是演出了另一种逻辑:她爱宝钗,完全在她面前卸下了防御,因而在她面前变成了一个委委屈屈的“小女孩”。
我觉得这真的很出彩,有创新。
2022.12.11
我觉得这个电视剧里的人每个人演得都很精彩,这是我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里面的人物,特别是扮黛玉.袭人.宝玉.宝钗.紫鹃几个,我觉得他们演得很精彩
首先给予肯定的是宝玉的选角,马天宇很符合我心目中宝玉的形象,出色的外表与略有贵气与书卷气的形象。
只是处理人物刻画心理方面很单薄,服装、妆容很俗媚,单是林妹妹的眼妆都一万个不合适。
其次,场景与剧情处理异常尴尬。
比如处理焦大那场戏,几个小厮就杵在那楞是等着焦大把话骂完才动起手来。
还有贾芸多么白净的形象,干嘛非要形容出那猥琐的形象来。
好歹这也是不久之前拍的剧为什么那些小姐丫头皮肤状态就那么差,寒酸的剧组。
剧情的改编大概想给那些没怎么读过红楼梦的人看的,只是有些地方略欠妥当。
2星给的是马天宇的形象、黛玉的神韵以及音乐的处理。
个人已经看到26集了,我自己是觉得这部剧拍得整体很不错,很尊重原剧,虽然觉得这上面好多女演员不够漂亮好看,但表演还是不错的,很喜欢马天宇演的宝玉,因为我觉得一个富家特别有女人缘、怜香惜玉的男生就是这样的感觉气质!
所以力荐!
PS:我还没看新红楼梦,改天会看看,虽然不喜欢新版红楼梦的妆扮
前几天在优酷的主页上看到这部11年前的老剧,豆瓣评分不高,评论里各种吐槽,但对于红迷的我来说,却是如获至宝。
这部剧把原著的精髓传递得特别好,以至于可以让我忽略剧中一切的不足。
每段经典段落,都能引发强烈的感受和心灵共鸣。
编剧非常用心,整部剧去繁从简,却又在核心人物和关键节点上增补了细节,使得故事通顺完整,比87版更流畅。
尤其是结尾处,彰显了创作者们对《红楼梦》深刻的理解。
很多环节丝丝入扣,既让人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唏嘘不已,又顿悟因缘际会、世事无常,万般皆空。
演员们则完全从性格入手塑造人物,即便很多人吐槽黛玉过于圆润,宝玉太娘,宝钗太瘦,都无法让我出戏。
几位主要演员,都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核心,让你身不由己就进入了剧中人的精神世界。
宝黛的爱情,大约是最能让我动容的爱情,关乎宿命和灵魂共鸣。
红楼梦描述的是滚滚红尘中的情爱,但传递的是看破红尘、了然世事的通透。
今年是2022年,我竟然晚了11年才发现这部好剧,向创作团队致敬。
都说林妹妹去世时,没说完的话是宝玉,你好狠 ,我却觉得是宝玉,你好好的。
因为绛珠仙子下凡,本来就是要用一生的泪水,来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在贾府真正抄家前去世,免于颠沛流离任凭宰割的悲苦。
黛玉也是真正开悟的人,她知晓时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却不巧作笑脸故作姿态,虽嘴不饶人却善良无比,因为她虽体肤柔弱却有玲珑之心。
屈原的《少司命》里有一句诗词: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他们本就是仙界之神,会在天上再次相聚,看似生别离,实则次次新相知;看似有缘无份,实则真情切切,振聋发聩。
我们这些俗人,又有多少人拥有真正的爱情呢?
不过是拿别人突出的优点,填补自己的漏洞,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有漏洞,若欲求不满,便是分崩离析,高举真情的大旗,实则手里拿着的是利益的武器,却又以为自己是付出了款款情深,不容别人有一丝清明。
再说回《黛玉传》这部剧,私以为是整个剧组太过自谦,在我心里可以与任何版本一争高下。
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因为种种原因在心中比出高低,但是这种好的艺术作品,实在不愿意去随意比较,或许因为我小时候看到的就是这部剧,长大后再看,才会对他格外偏爱。
我以前还告诉别人,87版《红楼梦》以前叫《黛玉传》,火了之后才改叫《红楼梦》,现在想想真是闹了一个大乌龙。
现在看完这部剧算是圆了一个小小执念,因为被熟识的87版,一直让我自己以为是小时候看到的,但是又感觉不一样,现在终于是找到了答案。
今年真是特别的一年,我放下了过去桎梏自己很久的事情,音乐、学历、种种行为、种种选择,因为知道命运不会安排我去走弯路,终会让我走到想走的路上去,而现实也在一步步践行我的想法。
在我高中接触到《红楼梦》时,因为这本书而爱上读其它书,因为林妹妹而找到情感归宿,她是那样敏感、细腻、善良、聪明、才华卓然,既是我素未谋面的知己,又是我执着追求的榜样。
在看到陈晓旭老师生前说黛玉去世时的心理状态,竟然是和我同样想法时,是真的感动,不枉我身边人说我像她,不枉我抬高自己把她视为知己,不枉我端正自己把她视为榜样。
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自视清高,这世界上,有情人易得,知己或许至死也不能遇到一位。
黛玉虽无言,却实守本心,是出世入世的哲学家,是真正得道开悟之人。
拍红楼梦, 说红楼剧, 想绕过87版, 很难. 就和重拍西游记, 三国一样.作为观众, 我们的情绪也是纠结的: 既希望新剧能忠于经典(大部分人心目中的经典形象基本是87版铬下的), 又希望有新意和超越. 这二者之间本就有冲突, 平衡把握得要好才能让大部分观众满意. 既不能过度保守弄个九分相似的复刻版, 又不能一味创新弄出不伦不类的东西, 例如铜钱头."黛玉传"在我看来, 在这两个矛盾的分寸拿捏得还算不错. 布景和87版一脉相承, 并不显突兀; 选角也比较合适, 没有过多现代雷剧痕迹; 服装虽不考究但也算符合情节; 情节大致遵循原著且有合理的细节发挥和改动(87版也是对原著有所改动的); 台词虽不那么雅致, 但也算改得自然得体.个人以为"黛玉传"值得一说的几个方面.布景: 很有87红楼的味道, 个人比较喜欢. 而且视频并没有过分后期处理, 更显得普实有古典气息. 我并不喜欢过于造作和雕琢的场景, 例如张艺谋的"英雄"电影那样的场景, 也不喜欢后期处理之后过于鲜艳的色彩, 例如2014版的"神雕侠侣". 我就喜欢有着实实在在生活气息的布景, 有点让人回忆起八九十年代以前一些中国家庭里残留的中式家俱和布置. 当然片子里的布景还达不到精致的程度, 比如庭院回廊等. 一些电脑制作的场景也比较粗糙让人出戏, 比如开片时的场景, 以及大观园的远镜头制作. 其实我很希望以后有人能拍一部更精致的红楼梦, 只是那样需要更高的成本.剧情: 我最喜欢和欣赏的一点. 我不算很资深的红迷, 但也是一直对后40回耿耿于怀的. 程高版的结局我并不是不喜欢, 我当初读到"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一回, 哭得死去活来. 最初还一直觉得曹公无敌, 惊叹于一面锣鼓喧天, 一面佳人魂断这种强烈反差的对比渲染, 后来缓过神来发觉是在后40回里的, 也是对程高的续作有几分敬畏之心. 但是个红迷都想知道曹公所言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尾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黛玉传"就给了一个很不错的答案. 它没有拘泥于程高的续作, 编剧用自己的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合理的结局. 美中不足之处便是最后几集结尾过于仓促, 本来"黛玉传"前期对一些细节的刻画是很不错的, 反而在最后几集里, 因为给的篇幅太少, 只能用来描述大的故事脉落, 少了一些细节刻画和必要交待, 让观众的情感来不及跟上节奏(即电视剧的节奏在结尾几集时一改之前的节奏, 忽然变快, 让观众难以适应). 当然值得称道的是该交待的也交待清楚了, 一些情节改动个人非常喜欢, 比如两次抄家, 凤姐的结局(很好地对应了"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判词), 宝黛掉包场景中也去掉了书中让宝玉丢了玉再让和尚突然归还的设定. 还有其它改动和添加, 都很值得肯定.台词: 很多人觉得太过于口语化, 其实个人以为反而是一大进步. 过于书面化的台词会让人觉得"作", 就不够自然, 观众很难有代入感. 也有人说台词有些琼瑶化, 大概还是因为剧组并没有在台词改动方面过于用心. 希望下一个红楼剧组能联合一些红学家打造出雅俗共赏的台词来.除此之外, 我觉得宝玉, 凤姐演员很到位, 林妹妹也算不上差, 当然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只是希望以后的红楼剧能多探索, 选角上符合书中品味即可, 不要被87版的印象束缚.总而言之, 这部剧显得更真实自然, 一些改动也值得肯定, 也有一些美中不足.
《黛玉传》22大泪点(按剧中时间序)(1)宝玉与黛玉面对面泪眼相望。
催泪指数:1星(2)尤三姐拔剑自刎,柳湘莲追悔莫及。
催泪指数:2星(3)尤二姐吞金。
催泪指数:2星(4)贾琏手抚尤二姐遗物,睹物思人,失声痛哭。
催泪指数:4星(5)平儿拿出体己作尤二姐丧资,贾琏把尤二姐遗物交于平儿收存做个念想。
催泪指数:2星(6)宝玉探视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的晴雯,晴雯与宝玉互换肚兜,生离死别。
催泪指数:4星(7)宝玉与黛玉的最后一面,宝玉与黛玉共同手牵着同一只手帕行走,终于未能牵手到最后……催泪指数:1星(8)探春远嫁前与贾环告别,嘱其孝顺母亲。
催泪指数:3星(9)探春到赵姨娘窗前跪拜喊“娘”,含泪而去。
催泪指数:4星(10)贾府第一次被抄,贾母拿出平生所有之财物,赐予众儿孙,并对贾赦说自己并无偏心。
催泪指数:3星(11)黛玉临终对紫娟说自己的身子是干净的,嘱其自己死后好歹把灵柩运回南方去。
催泪指数:4星(12)黛玉临终时哀呼“宝玉,你好……”,含恨而终,众人皆大哭。
催泪指数:5星(13)宝玉挑开新娘盖头,又惊又痴地说:“坐在那里的是谁?
林姑娘到哪里去了?
你们不是和我闹着玩的吧?!
……”催泪指数:4星(14)宝玉在葬礼上昏倒,几天之后在床榻上睁开眼睛,嘱众人把自己和林姑娘停放在一处,生死都要在一起。
催泪指数:3星(15)宝钗横下心来对宝玉说黛玉已死,宝玉昏厥,一心向死。
催泪指数:2星(16)贾母临终前嘱咐宝玉和贾兰用功读书,孝敬父母。
催泪指数:3星(17)贾母临终时寻找黛玉,王熙凤谎说黛玉重病不能前来,贾母大叫两声“黛玉”,与世长辞。
催泪指数:4星(18)紫娟送林黛玉灵柩回南方,宝玉匆匆赶来,紫娟未等宝玉走近便硬下心来吩咐“开船”……催泪指数:2星(19)王熙凤在被休回金陵娘家的船上回想起在贾府的种种风光过往……未几投水而死。
催泪指数:1星(20)贾芸与小红到狱中探望宝玉。
催泪指数:5星(21)刘姥姥到狱中探望宝玉。
催泪指数:2星(22)宝玉被释,走在夜晚清冷的大街上,仿佛看到林黛玉在船头与她回眸作别……催泪指数:5星
得于偶然的机会看到这部片子,惊讶于为何从来都不知,至今是我心目中能和87版媲美的一个版本,超越李少红版太多太多。名为黛玉传并非名副其实,还是精华版的红楼梦,没有太多的改编,延续了原作风。在装扮上更接近85后的审美,主要角色选角也都恰当适宜贴合人物。
黛玉很一般,宝玉真不错。
我觉得和新红楼比要好很多,当然这个宝玉很娘炮黛玉不咋好看制作成本也不是很高大上但还是可以的
在我心中仅次于87版。虽然肉眼可见的穷,但是尊重观众,用心演戏和创作。好几个主演都演的不错。闵春晓演的黛玉去世时,哭死我了。80分以上。
颜色清新却无韵味,那是邓莎最美的时候,可惜被这剧情耽误了。尤其受不了马天宇的奶声奶气娘娘样
看过第二遍。宝黛牵起手帕的一幕确实不俗,再多的违和也被诚意盖过。
居然看过 完全是为了闵春晓
虽然这个宝玉太娘,这个黛玉脸是肿的,这个宝钗有点瘦,这个凤姐有些老,这个平儿脸的下半部像是被刀削过,这个贾府总体来说有点寒酸,这些个服装、道具、布景、器物都有些简陋,但是至少主创人员的态度很认真,姿态很低调。总体上比同时期的新版红楼好不少,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诚意之作。
看了下45回这段,就心冷。再动人的剧情和台词到了平庸的剧组和演员手里也就没味道了,宝钗说要送燕窝这剧组就是把她理解成虚情假意说客套话吗?居然要添加黛玉抓着她的手宝钗挣脱这个细节,张莉那个宝钗可是一直眼里含泪的。没读懂原著暗线不说,按明线正常拍都不行了,偏要自作聪明暗示观众“宝钗并不真诚”,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真的,一个人的阅读理解就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宝钗帮湘云张罗螃蟹宴功利,是因为你自己心中一直有“功利”二字,所以看谁都功利。
很认真,而且从某些地方上看,极大的丰满了原著因为单线叙事没能写出来的背后的细节。比如王夫人,作者笔下的王夫人是天真烂漫的直截了当的人,而教科书中的王夫人虚伪阴险,这电视剧在这两项中做了调和,演员虽然都没有87的漂亮,但是能看出来是尽心尽力在演戏的。不像新红楼都像是在看戏。细腻妥帖
果然是台湾化妆团队,所有人都没有辨识度又小家子气。配音也太干瘪了🙃邓莎全程一个表情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吗?
黛玉死后贾府抄家的情节比前面的盛况拍得好多了。人物造型妆容更像是看了场古装武侠片,而且黛玉的烟尘气浓了些,也缺了弱柳扶风的病态美。
浏览一遍,拍这个干毛
非常平庸的一版红楼,有点同人作品的感觉
黛玉演员气质和黛玉不配,感觉气质很活泼,也没有病弱的感觉。马天宇绝对适合这个角色,长相气质都符合。
海派版红楼梦,马天宇版的宝玉真是难看极了,一股油头粉面的脂粉味,节操碎一地;其他的男人倒是极不错的呢。衣服好看,林海的配乐不错。感觉老一辈的都神似。
相比之下,新红楼梦就更好看了
漂亮
马天宇是支撑我看完全剧的,虽然太穷,不过比鬼片那版好
宝黛看久了还挺顺眼,就是其它选角真的太差了,特别是男性选角真的没一个好的,剧情还挺还原的,比10版的强,要是背景音乐小点就好了,太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