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目前能見度變高了(狗頭)分享被魏青迷亖那段時間整理的映後QA,供參考。
導演和曉霏出席的場次居多,所以相關問題也比較多。
QA - ABOUT電影Q:想請問最喜歡的場景?
(1103)蘇:廣場吻(海報那場)。
原先設定是有台詞的,現場想試試看沒有台詞的。
沒台詞的版本是先拍的,拍完導演和攝影師都覺得很有化學變化,很受觸動。
這顆鏡頭一鏡到底長達三分鐘,無法剪出來,後續還是有做處理。
這場是魏青真的在清醒、理智的時候,主動親的動作。
整個場景後面有很多抗爭的布條,我會覺得在抗爭之下,然後也是一個公眾的場合,兩個女生在那邊親吻也是一個很大的宣示,也是一個魏青願意踏出這一步的表現。
葦:今天蹦出來很喜歡的一場,是最後魏青彈鋼琴那場,阿光來『他們』家。
因為之前季微一直被魏青打槍,但這次魏青默認了旱季微的戀情。
葦霏都覺得季微不簡單,放上茶讓阿光慢慢品,您慢用。
以及魏青對阿光說分手那裏,季微也是暗爽在心裏,超開心的。
霏:床戲,沒有說過床戲。
第一次床戲很新鮮,滿投入的,因為愛季微XDDQ:怎麼揣摩抗爭的感覺?
(1103)霏:因為不是美術系,看似和大家無關。
有點像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的心態,魏青的勇敢只出現在處理其他人的事情上,自己的事情不敢爭取,幫美術系抗爭是少數他可以感受到自我價值的事。
葦:幫導演講,導演從國中就開始翻牆,很叛逆。
導演:自己就很叛逆的一個人,相較之下他們其他人的叛逆都小兒科。
對於威權、父權阿、壓制的東西都會滿有感,去反抗。
他們應該就平常都滿乖的。
霏:算是滿乖的吧。
Q:可以請兩位現場互畫彼此嗎?
(1104)葦霏(同步訝異臉)(真的就開畫了,畫歸屬於提供紙的觀眾了)Q:電影中導演最喜歡的一幕?
為什麼?
(1105菸燙場)A:主視覺那場。
本來那場是有對白的,第一顆鏡頭是拉背,然後指示他們自己感覺一下甚麼時候要親,用眼神交流一下,看看鼻子嘴巴之類的,想親的時候再親。
結果那顆拍了以後,我和攝影師都起雞皮疙瘩,感覺那顆他們兩個之間就真的有些化學變化,只是那顆鏡頭長達三分鐘,沒辦法整顆用,最後還是把它剪開。
但那顆鏡頭是我覺得在這部電影裡面,在一個抗爭的背景下,這兩個女生的一個精神性的勝利吧。
Q:想問阿光最後看到季微的畫後,雖然沒有講話,想知道他心裡在想甚麼?
(1029)A:其實最後我有講一句話,但導演覺得不要放進去,好像是導演想留給我最後的尊嚴。
但其實最後我有問魏青你有愛過我嗎?
但這個太傷阿光了,我當下的心情就是被戴綠帽的心情。
Q:(問題沒聽清,但應該是詢問學運和個人創作自由結合之類的問題。
)A:真實的學運中,其實是沒有聽聞有同志的,但的確存在有情侶分手跟別的夥伴在一起的經過。
因為在學運的過程當中,其實本來就是有點混亂。
這個學運抗爭的是創作自由,因為90年代抗爭的大多都比較像政治訴求。
但創作自由這個東西比較個人,像是你自己想要創作甚麼、畫甚麼,你都呈現在創作中,這跟你的感受、慾望,想去愛甚麼樣的人,這個東西是沒辦法阻攔的。
就像魏青他本來以為自己可以隱身在異性戀關係中,可以壓制自己的感受,但事實上是沒辦法的。
我才想說將這個東西跟創作自由,合在一起,所以才講了這個故事。
Q:有打算要發行《在雨中跳舞》嗎?
(1029)A:配樂已經有在準備要數位發行,然後請葦葦唱兩句~Q:為什麼會以學運作為背景?
(1027)A:這個題材是我在2015年看到的,然後90年代學運大多都是政治訴求,只有草山學運是屬於創作自由,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比較個人的,當時會覺得創作會展現出個人的特質或慾望,所以才把兩者連結在一起。
94年的時候同志還是比較壓抑的,但現在因為同婚已經通過了,也已經比較開放了。
我希望同志的議題在當代拍的時候可以更現代一點,所以當初在設定季微的時候就設定得比較當代,把魏青這個角色,30年前一個女性比較壓抑的、同志的身份中拉出來這樣。
Q:想問為什麼女同片一定要有海邊,一定要否認那段,讓另外一個人困惑,然後有爭執,然後最後要破鏡重圓皆大歡喜。
(1111)導演A:下次我就親完以後,30分鐘就結束。
我覺得在那個時代,同志沒有像現在這麼自由開放,是比較壓抑,所以一開始一定會先否認。
你再看可能更早期的同志片,可能很多還會有主角自我認同的歷程,問自己到底喜歡男生還是喜歡女生這個問題(UP:我直接聯想到藍色大門XDD)。
但其實在這部片裡面,季微這個角色的設定是設定比較當代一點,覺得愛了就去愛了,跟畫畫一樣是很自由的,沒有還去想說自己是不是喜歡女生,這個東西正常還是不正常。
但那個時代不管女同志還是男同志,可能很多都會隱身在異性戀的關係裡面。
Q:想詢問為什麼魏青是設定為法律系?
(1112)蘇:因為這個故事是真實改編的,是發生在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爭取創作自由,罷課34天。
蘇:在查資料的時候,當時爆發學運的時候,有一個現象是外系是因為和美術系的人是男女朋友就來幫忙,記得其中一個是中文系。
我想要塑造魏青,除了他融不進去之外,也想要在他背景上系所上,可以跟原來美術系的群體有分開的感覺。
然後感覺是,大家可能會感覺他是為了阿光,阿光去他才去的。
記得有一個中文系的學姊,最後也有被學校清算,所以他們當時還是有一些外系的來參加,所以就把這個東西也套在魏青身上。
Q:想問導演,我有發現滿多燈光、色澤是有特別設計過的。
不管是從畫,或兩個人互動之間的剪影的透光。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不太知道你的寓意是不是這樣,你剛剛有提到說這個劇本修改了很久,到了今年才是比較有希望的感覺,所以有一幕是兩個人在廣場擁吻的時候,它後面是很多抗議的宣語,好像我們的抗爭得到一些回應,當然它背景的抗爭是學運的抗爭,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寓意是有相呼應的感覺。
所以想問是不是在光影上、色澤上,有一些寓意的?
(1111)導演A:你們有發現我們的畫幅是4:3嗎?
不是一般的畫幅,是比較接近90年代的畫幅,會用這樣的畫幅是它會比較FOCUS在人物的情緒和表情上,背景的干擾是相對少的。
我當初跟攝影師討論的時候就是定調這部電影,還是要走在角色上,雖然抗爭是背景。
我們的鏡頭多是手持鏡頭,我們想要設定它是比較躁動、比較有一些生命感,可能會有很多它是跟著主角的情緒走。
我們一開始設定色調就是比較藍色調、青色調,也有特地把畫面的數位感降低,銳利感不要那個高,這些都會讓畫面變得比較柔和。
你說的抗爭那個鏡頭,他們倆個坐在那邊接吻,我還滿喜歡那場戲的,那場戲除了你說的意思外,還有就是我覺得這場抗爭,其實抗爭是非常男性、父權的東西,但在這場抗爭後面他們倆個得到一個極小的勝利,他們倆個人的勝利。
包括那場如果你們有很多刷,其實那一場魏青要親之前,它其實是一個公開的場域,親之前我有特定在聲音上面加了人聲,經過的聲音。
表示周圍還有人的時候,魏青還願意親季微,這也表示了魏青自己的決定和堅定感。
Q:5377880?
(1111)霏:我想親親抱抱你。
(細數BB扣的歷史哈)霏:520517魏青就應該傳這個給季微,我愛你我有錢。
Q:想問導演創作背景是罷課,又講的是創作自由,那有對映到像在做女同志電影,也有遇到這種市場,創作自由的呼應嗎?
還有為什麼會用海貫穿。
(1111)導演A:也不是說女同志題材的創作自由吧。
感覺台灣好像創作上很自由,但創作還是關乎市場,還是會有很多題材是不會去碰的,有些題材還是會避開的。
像抗爭好了,我們這部片算劇情片裡面少數有抗爭元素的,之前可能有女朋友男朋友,但全部講抗爭的其實是滿少的。
我在投資的時候就有人家覺得,這個題材太硬核,同時有抗爭又有女女,他們覺得女女不會賣,他們其實不太看好。
所以在這種多方現實的局限下,創作者如果要走自己的路或者跳脫體制,可能就要犧牲奉獻,比如像我就背債,為了保有自己的創作自由,我可能就是這樣子,那可能是一種選擇。
但女同志這個東西,可能市場覺得沒有市場性,所以很多人會覺得不應該拍或不要拍,像BL破千萬破億的。
霏:我突然想到一條生路,可以說這是BL,就是魏青裡面很帥,那跟阿光談戀愛也是一種BL阿,而且還有做愛喔~導演(無語XDD)導演:海的部分,因為我們是獨立製片,那個時候學運在有限的預算之下,場景大多是FOCUS在學校,後來覺得實在是太悶了,除了到建築物外可不可以到比較開闊的地方,比較是可以舒服的地方,所以才把場景設在海邊,不然最早的設定,他們接吻也是在魏青家。
再來我覺得海,也是可以代表一些情感、一些慾望。
Q:想問為什麼以藍色為主題色,從海洋到房間到服裝,整個意象都會是藍色,有甚麼意義嗎?
(1111)A:因為一開始的時候劇本,我們想像的溫柔的樣子,還有青春時的迷茫的樣子,我跟攝影討論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以藍色為基底,也跟美術討論過。
至於畫面的部分,也降低銳利度,讓畫面不會那麼高反差的,讓它更有底片感一點,這些都是事先討論過的。
Q:想請問關於學運部分的更動,是怎麼進行的?
(1111)蘇:一開始其實想要寫的是季微參加這場學運,他碰到的事情,所以主要是以他的主觀去走的。
學運當初就主要是當作背景,因為當初真實的學運是非常平和的,包括在教育部前他們也只是安靜地坐著,被雨淋然後唱歌,並沒有做衝撞的動作。
所以在戲劇張力上還是做了一些取捨,他們角色之間產生的衝突,學運的衝突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他們三人之間情感的變化。
所以更改的滿多的,包括一些順序是有調換的。
真實學運中的結局,他們被教育部介入後,教育部讓他們退場,所以這個學運當初是有點爭議的。
大家會覺得你是反體制的,最後卻歸順了體制,但他們後來是有被秋後算帳的,也有人被退學。
而系主任確實是調走了,但其實是明降暗昇,聽說幾年後系主任又被調回美術系。
所以這件事情,34天的抗爭之後,到底是不是一場徒然?
這也是我想要問的。
Q:想問為什麼會選擇玫瑰花來象徵季微的心理?
(1119)蘇:其實我沒有設定是甚麼花,所以你看是玫瑰就是玫瑰。
我們設定的時候就是單純設定是花,因為在90年代有一派的畫風是比較具體的。
花這個東西也比較象徵慾望和情感的東西,所以才想把它貫穿在戲劇各個角落中,包括用他畫的各個層次的樣子來代表季微心境的轉折。
(中途說到導演一直很想把床戲刪掉,但在做戲劇上面它山不掉。
霏:白脫了)Q:為什麼兩場床戲都是坐姿,不科學(1126)張:其實我們排過,原本是正常的體位。
蘇:其實本來床戲不是長這樣子,但因為床戲是當天最後一場,覺得原來的鏡位有點難取,當場就有點想換。
然後又想到因為原本設計的女女床戲就是坐姿,想說可以做一個對照,就想說可以一樣。
Q:對曉霏很好奇,因為以前看曉霏都是很可愛的女生,印象很深刻像花甲。
我就覺得導演把他拍得非常美又很中性又好帥,想說導演是不是有在默默愛他,然後當初怎麼會選這麼可愛的女生來演魏青。
(1126)蘇:我也看過他花甲的樣子,但我本身可能比較喜歡顛覆原來的形象的樣子吧。
我覺得對曉霏來說,是有更適合他的形象的,因為我那時候有扒過他的相片嘛,感覺是有英氣的,有種男女充斥的氣質在,所以才選了他。
Q- ABOUT魏青觀眾表白:我覺得就是看很多電影以來,第一個中性的角色很打動我,我不排斥中性的人,但對他們不會有甚麼感覺,但覺得曉霏的情緒收的很好,很難得是第一個這麼中性的角色,這麼觸動我的心。
(1029)Q:鋼琴場那邊,對於魏青已經得到力量,敢於承認和季微的感情,相較還是沒有勇氣承認的走向,兩種差異曉霏自己傾向哪一種?
(1104)霏:那場的差別只在於,原先阿光是有台詞的,他有問魏青究竟有沒有愛過他。
但在正式播出中,把這部分剪掉了,原因是想留給阿光最後的尊嚴。
魏青在這場中,也是壓根就沒有要搭理阿光了。
因為前面就已經被阿光撇除在抗爭之外了,所以當下只想用琴聲蓋過他的聲音,然後發現阿光翻了畫冊,也想說:喔終於看到了喔。
就這樣吧。
Q:魏青畫畫真的長那樣嗎?
(1104) 霏:我畫畫是真的不行。
曾經畫過一個臉上是?
的人叫問醬,是那種醜到跟朋友打賭怎樣怎樣輸了要刺在身上的那種。
大家知道如果九年後玲葦單身的話我們就要結婚了嗎?
我不知道自己在幫他還是害他。
葦:越長越大會讓我覺得計畫趕不上變化,很開心吧(勉強XD) 霏:我幫他講內心話啦,他一定想九年之間趕快有人把他娶走。
葦:我甚麼都沒有說。
霏:一切盡在不言中。
Q:現實中類似魏青的心境?
(1105菸燙場)霏:親友離世的經驗。
發現生死是一件很沉重的事,這樣的事情本身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Q:魏青認為抗爭是怎麼樣的過程?
代表甚麼樣的意義?
(1105菸燙場)A:拍電影也滿像在抗爭的。
跑宣傳、拍電影、票房並不溫柔,這一切都是社會化的過程。
Q:想詢問導演一開始對魏青這個角色的設定,他是有要去勾引季微的嗎?
因為一開始我以為他是很有目的性的,就眼神就霏常撩人,但後來又覺得中間那個吻是不小心的。
(1111)導演A:我其實一直就跟他們講說,他們看彼此的時候不要只看一眼,就是看的時候要看五官的樣子。
掃射眼睛、鼻子、看整個的樣子,這個會讓我覺得這個角色是對另一個角色是有興趣的,就是停留在對方身上的時間多一點點。
然後另一個可能是曉霏自己就眼睛會電人吧。
曉霏A:其實這是有訣竅的啦。
通常我在看季微的時候,都會先看眼睛、然後看嘴巴,然後想一下那個質地怎麼樣。
然後看眼睛就是看到可以從他眼睛中看見自己。
我覺得這是一個看別人的時候,看進去的方法,入門技巧。
導演A:放電的入門技巧這樣。
Q:想問魏青的傷疤是甚麼時候留下的?
(1111)導演A:那個傷疤我其實那時候是設定,魏青他是有自己的問題,是設定他有點憂鬱症的。
但因為90年代憂鬱症沒有這麼顯學,沒有像現在可以拿出來解決。
可能他在之前的時候比如在家庭,我覺得比較多可能是在鋼琴老師這件事上受到挫折,他會用自殘的方式,用身體的痛減輕心裡的痛。
這部裡面他也有自殘,握碎玻璃,他這個狀態是需要看醫生的。
還有我們當初設定魏青的原型是邱妙津,也是90年代一位同志作家,後來也是自殺了,他其實也是非常文學、知識分子的樣子。
曉霏A:我記得在最後一版的拍攝之前,每一版都是魏青會領便當,沒有一次不死,每次死法都不一樣。
我記得第一次試鏡,看劇本的時候是割腕死,在房間裡面,當季微去到魏青家已經是血流成河。
我不知道在場,希望魏青活下去的舉手?
想看魏青死的舉手?
欸有欸,一定會有人喜歡,因為有人覺得那樣比較衝擊。
我覺得我朋友是不是私下有在恨我,他們都覺得魏青應該死,他們覺得這樣比較有後勁。
導演A:因為現在有一刷的朋友,來說一下為什麼後來放魏青一條生路。
因為剛開始寫這個劇本的時候,台灣同婚還沒有過,我一直想說90年代同志是很壓抑的,寫了很多故事,大部分不是自殺,就是進入異性戀關係,不然就是遁入空門。
但後來過了2018年同婚過,2019年的時候同志已經可以結婚了,我就會想說已經過了30年了,如果要拍一個30年前的故事,還要複製當時候悲情的結果嗎?
所以我就一直想辦法要放魏青一條生路,覺得會比較合這個時代,相對應的。
而不是說現在已經自由開放,卻還是落入30年前的狀況,其實是不太好的。
所以我把季微設定得是比較現代一點的個性,就希望他比較現代的個性的女生,可以把30年前困在框架中的女生拉出來,所以後來才變成這個結局。
上次有觀眾跟我講說,如果把魏青寫死的話就要給負評,好家在。
Q:想問曉霏扮演魏青時的難處?
因為看的過程中覺得魏青是很混淆的一個人。
(1111)霏:因為我不是科班生,所以對於要怎麼演戲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式。
做角色功課的方式除了劇本分析外,花比較多力氣讓自己在那個狀態裡面,然後籌備期就大概半年又延期拍攝,所以一年都活在那個狀態。
在家裡生無可戀,疫情又不能出門,然後不開燈,不太能接受家裡是明亮的,也有喝酒,過魏青的生活,所以前期是這部分比較困難。
拍攝的時候,真的在拍攝現場跟大家一起吃飯,因為我要節食,所以吃的跟大家都不一樣,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吃飯很歡樂,我就會自己一個人在梳化間安靜地吃自己的飯,就跟劇情裡面一樣跟大家有隔閡這樣,然後逼自己不能笑這類的。
另外一個層面的困難,角色來說其實很渣,其實是要踩在一個不能被討厭的界線,我覺得這是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
Q:想問後來怎麼跟這個角色(魏青)說分手?
(1111)A:差不多也是花半年的時間。
其實我是殺青之後就很有意識的要讓自己走出來,但實際到有走出來應該是半年後。
盡可能過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會做的事情,比如爬百岳,我不相信魏青會去爬百岳,做一些跟角色有距離的事情,還是會有一段時間怪裡怪氣的。
Q:對曉霏的問題是在準備魏青這個角色功課時,對季微的想像是,為什麼會愛上他?
他有甚麼特質讓你後來決定勇敢?
(1111)霏:以角色功課來說,要怎麼喜歡另外一個演員。
以我自己來說,我就是用他哪個五官特別好看我就是都看哪裡,這是入門技巧之一。
再來就是進入角色的狀態,我記得我那時候常常讓自己眼裡只有他,就是在片場的時候都會有一群人,就掃射的時候就一直看著他,有點變態,但就沒辦法我只能這樣。
然後會特別去感受、放大他溫暖的地方,例如他如果只是問我要不要喝水,我也會用角色的方式去放大:這個人好在乎我,在乎我有沒有喝水。
就是我有一些我的方法,去愛上一個人。
Q:在揣摩魏青這個角色,導演有沒有給你甚麼功課或你自己有沒有做甚麼功課?
(1111)霏:導演有給我滿多功課的,因為那時候疫情沒辦法出門,就一直看導演給的書單、片單。
書單像邱妙津、卡謬、太宰治之類的,片也滿多的,巴黎初體驗、春光乍洩等等。
那年代的部分,因為我對音樂比較敏感,我有一個電影的音樂的清單,大概設定從1989年開始到那個年代會聽的歌,就會反覆播放這些歌,想像當時的人的氛圍。
主持:其實魏青這個角色某種程度跟邱妙津…蘇:其實他就是有點照邱妙津為概念去寫的,包括我也給曉霏看邱的日記。
因為我覺得邱在那時候就有點像女同志的代表(人物),然後他也讀很多書,然後看起來很多哲學、自己的思想,然後陷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Q:因為這部片也有學運和同志的元素,想請教導演這部片是不是也有要致敬女朋友男朋友?
(1111)A:我是不敢致敬啦。
看完以後應該還是會覺得不太一樣吧,在結構上反而比較可能像BPM,也是法國抗爭,他們爭取愛滋權益的,也是有兩個男生談戀愛這樣。
雅喆導演那個的時間跨度比較大,青春這部是當初就已經確定要限定在34天間,前後一兩個月間發生的事就好了。
蘇:你記得我在跟你導戲的時候,有講過一些奇怪的話嗎?
一些指示。
你有覺得甚麼比較有趣的?
(1118分享拍片秘辛)霏:就是剛開始我和導演有一段磨合期,他跟我講戲的時候都會說:你覺得怎麼樣?
後來我就覺得,好了我們應該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我就跟他說,導演你不要問我怎麼樣,你覺得怎麼樣?
因為我剛剛沒有看到屏幕。
後來又進化了,開始我真的聽不懂他在講甚麼,然後後來就變成他開始會講奇怪的話,然後就發現他奇怪的話我好像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蘇:我其實剛開始會問你你覺得怎麼樣,不是真的你演得怎麼樣,而是演員在演的過程中,如果自己感覺到有點卡卡的或者情緒過不去,那就會表現在螢幕裡,所以每次我都會想問他有沒有感受到奇怪的部分。
霏:然後我是一個想很多的人,聽到這句話我會非常困惑。
蘇:因為他是處女座的,會想很多,所以後來我就有換一個方式,在磨合後發現他會想很多,因為處女座就是你跟他講一句兩個指示,他會按步驟執行。
但其實在表演上,按步驟執行會有點尷尬有點硬。
所以後來我就會跟他講一些很迷的事情,像海邊完回去魏青房間,他不是拿了一個毛巾還是衣服要給季微?
他就問我說導演這裡的情緒要怎麼樣?
你記得我跟你說什麼嗎?
霏:他說,你等一下就覺得這條毛巾很重。
我說喔。
我有先皺眉頭。
蘇:然後他就用一個毛巾很重的感覺演那場戲,你們有感覺到戲很好嗎?
(其實就是要表達一個心很沉重的感覺啦…)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跟曉霏講戲,會講一些奇怪的話語,因為就發現好像對處女座的同學,沒辦法太理智地去跟他說話。
後來這樣跑的結果,就有比較順。
然後,其實我今天要講的事情是,我們剪掉的場景。
霏:繞了好久,現在才是重點嗎?
蘇:你們知道,其實他們在裡面親了幾次嗎?
戲裡面有三次,第四次其實被我剪掉了。
第四次其實是…(控場在繞圈圈了時間有限XDD)霏:你好支支吾吾我幫你講。
就是那是一個幻想場…蘇:不用講前言嗎?
霏(白眼暴怒)XDDDDDD蘇:我覺得前面要先講一下,就是他們倆個在海邊親了以後回到家,魏青不是跑去跟阿光講話嗎?
然後季微在那邊呆呆地看著他。
霏:那個畫面就是,我和阿光在這邊,季微在那邊,我在摸阿光的手然後有瞟到季微在看我。
蘇:你好會講故事喔…霏:然後呢那個時候,有拍一個幻想場,我要突然之間走向季微,就直接把季微跩過來就直接親了。
而且那場戲在拍攝的時候有發生好笑的事情,我已經搞亂了,我不知道現在到底是要拍現實還是幻想,結果攝影機在那邊,在季微的位置,我以為要拍幻想場所以就直接走過去,對著攝影機,攝影師就???
你要幹嘛?
XDDD其實是要拍現實場。
蘇:你這樣沒有講述故事的感覺。
(霏又快抓狂XDDD)蘇:季微站在那邊看著魏青,季微其實就陷入了這個情緒之中,他就幻想了他在海邊被魏青挑起的慾望,他就想要魏青再次親吻她。
所以那場其實就是魏青在人海之中,獨自向季微走過來然後親。
結果被剪掉了。
我們還可以在聊什麼…霏:我覺得我跟阿光的床戲那場還滿好笑的,也不是滿好笑,因為那剛好排在班表的最後一場戲,所以時間很晚了,但那又是很需要精神和體力的戲。
雖然看到只有短短的,但是其實演員要做滿多功課跟心理準備的,主要現場大家都在彌留。
導演本人是,跟他工作很幸福,因為你每天回家都還可以好好吃晚餐有天使時間,但那天是少數一天中超過十二點鐘的,導演本人是沒辦法在這個時間工作的。
蘇:我可以,我只是工作超過12小時會開始想睡覺。
霏:你會看見蘋果電腦彩虹球的畫面,就是導演本人。
然後我在當翻譯蒟蒻,然後我跟阿光兩個人就互相翻譯蒟蒻,讓大家能早點下班。
蘇:我那天一直跟他們講說,我在轉彩虹球了在轉彩虹球了。
霏:有,我們都有看出來,我很努力在當翻譯蒟蒻。
蘇:因為就是,我自己本身覺得導演在導戲的過程,是很需要專注需要能量的。
所以經過12小時後,我的所有能量就會耗盡了。
所以我那天最後一場的時候,就很懊悔說為什麼要把床戲放在最後一場,我還一直跟副導說,為什麼床戲要放最後一場。
但可能我太清醒的話,可能拍出來不是這樣。
霏:再跟你們講一件事,就是呢你們看到的我出場的戲,是我最後一天拍的,是我的殺青戲。
我的出場戲是我的殺青戲。
蘇:天哪我都不記得這件事情了,因為我們的班表因為疫情大亂。
霏:回到最初的美好啦,我殺青的那天就是回到最初的美好。
Q:曉霏最喜歡哪場戲?
(1119)霏:被爸爸打的戲。
看起來魏青跟爸爸真的有一個親情上的拉扯,有很多複雜的情緒在裡面。
Q:很好奇曉霏怎麼去揣摩,以前有把過妹嗎?
怎麼會有那種眼神、感覺都很到味,連我喜歡漂亮女生都有點被把到。
彎成愛T。
(1126)霏:問我有沒有把過妹,我通常都是被把的那個,我是漂亮女生好嘛!
我怎麼詮釋這個角色,就可能累積過去被把的經驗,對呀,然後練習放電。
蘇:我有叫他在跟季微對戲的過程中多看彼此,掃射彼此的眼睛,還有掃全身,他們兩個一些互動鏡頭,都會希望他們不僅僅是定定地看對方。
──ABOUT季微───Q:季微聽到魏青說,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他們的關係時,甚麼心情?
(1104)葦:心如刀割。
就如昨天有個問題提到我很喜歡的一場,鋼琴場,那時候季微很開心魏青終於承認他們的關係了。
當阿光看畫冊時,季微就在那邊觀察魏青的反應,然後他就承認我們的感情了。
魏青優秀,魏青渣不渣?
不渣!
霏:我看那場真的就一直有覺得,季微真的不是省油的燈。
阿光看畫冊時季微一杯茶就擺上去,很像在說:您慢用。
這個有綠茶婊的潛能欸!
(葦作勢要掐曉霏)霏:但是我愛你!
愛婊子,渣女愛婊子!
葦:你再講一次!
葦:還有一場魏青在跟阿光說分手,這場我也超級無敵開心,雖然沒甚麼表情但心裡超開心的。
霏:他心裡一定想說等一下要追出去,一定有戲唱,今天跟他回家!
葦:季微很純的!
Q:想問為什麼季微要畫花為題材?
是要表達他的感情過程中的綻放還是被拒絕那種悲傷感。
因為發現那張畫,過程中都是沒畫完的。
(1111)A:像電影中講的,他就是想到甚麼畫甚麼,那張畫就是他的感受,他自己的經歷、情感的投射。
所以一開始是只有草稿,到被魏青親了以後,他回去聞衣服的時候,你會看見畫裡面有很多人的肉體,我覺得那也是象徵季微內心的慾望的轉換。
大家知道油畫是可以一層一層加上去,每一層不一樣的嗎?
所以我是有設定那張畫是隨著他的心境階段,他去感受他的感受去做畫,直到最後他的感受已經混亂,把畫給毀了。
《青春并不温柔》OST收听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uBgYwEds/豆瓣音乐链接: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37026011/曲目详情: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16354492/主题曲Blue and Gold,歌词进行重新翻译,原版翻译过于机翻。
03.Blue and Gold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3BLYNEw8/
---故事梗概:https://pavilion.taicca.tw/portfolio-item/wholl-stop-the-rain/The storyIn the 1994 post-martial law period in Taiwan, the students were in the midst of protest. Frustrated by the implicit obedience principle of the school, Wei, a female college student, joins the strike to fight for their freedom of expression. During the protest, Wei is slowly attracted to Qing, whose boyfriend, Guang, is the leader of the student strike. As passionate protest enflames personal desires, the chemistry between Wei and Qing gradually becomes vivid. However, Guang also shows a romantic interest in Wei.Both the strike and their triangular relationship go wild and vibrant. The harder they love, the more hurt and damage they experience. The power and love struggles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Eventually, Wei realizes her desires and emotions are unconstrained as their creative freedom. For her, it’s a protest of liberty and an inner fight for her self-awakening.1994 年,台湾戒严后的时期,学生们正处于抗争之中。
女大学生季微因不满学校的潜移默化的服从原则而参加罢课,争取言论自由。
在抗争过程中,季微慢慢被魏青吸引,而魏青的男友阿光是学生罢课的领导者。
激情的抗争点燃了个人的欲望,季微和魏青之间的化学反应逐渐变得生动起来。
然而,阿光也对季微表现出了浪漫的兴趣。
罢课和他们的三角关系都变得疯狂而充满活力。
他们爱得越深,受到的伤害和伤害就越大。
权力与爱情的斗争紧密交织在一起。
最终,季微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和情感不受创作自由的限制。
对她来说,这是对自由的抗议,也是自我觉醒的内心斗争。
魏青敏锐又早熟,作为领袖,一开始是单纯欣赏和拉拢具有反抗精神又单纯的学妹,季微学妹是欣赏魏青和阿光身上的领袖气质。
演员李玲苇的演技是很不错的,能明显看出来,早期季微对魏青和阿光都是欣赏的眼神。
魏青对季微的邀请,也侧面反映团体中坚韧且有主见的人不多,大部分只是盲目跟风,被校方打压后继续坚持的人就急速减少。
另外,1994年台湾刚解除戒严的时代,绝大部分人也是缺少勇气和反抗精神的。
而且结局也说了,一切回到从前,这些学生都被记了处分,也很符合实际。
补充:据看过这部电影早期版本的台湾朋友说,网络版本(114分钟)删掉了大量季微和阿光的戏份,集中包括床戏。
这就造成了阿光的行为莫名其妙,三个人的角色的性格与故事发展出现脱离故事情节合理的范畴,季微成了毫无缺点的完美角色。
在编剧中,这样的角色和发展都是很大的漏洞。
如果按照原始版本,也许故事的推动和角色的成长,应该更顺理成章。
因为从目前的版本来看,导演兼编剧的叙事逻辑和前后细节的呼应都是很到位的。
角色应该影响事件发展,事件发展反过来刺激角色的成长变化,这样符合故事片电影的一大特性——情节合理。
但在目前看到的电影版本中,后期角色和行为简直就是一团乱麻,莫名其妙。
1.双女主相遇的第一场戏,第一遍就能感觉出对话被进行了删减。
按照季微的性格,肯定要问更多,而魏青也不会莫名其妙就微笑着邀请“X教室,来找我们。
”(还好看到了删减的两句对话片段,一切才顺理成章)个性分析:换做别人要么完全不会跟魏青跑(跟跑是源于是季微的创作自由受到了外部压迫,内心就是有点想了解魏青团队的), 而且季微还说“我没做错事干嘛要跑”(单这一句,侧面说明季微是很单纯和正直的,是“对错分明”单纯); 另外,如果换做心地不良,看老师追来了,很可能会把魏青推出去出卖(撇清关系);这在政治斗争的时代,是常有的事。
2.魏青绝食,阿光给两人递水,这个感觉就完全不对,如果说阿光乱吻季微后,两人的关系只会更尴尬,如果没有和解说开,不会像这样偏暧昧。
3.一般魏青和阿光争吵的时候,季微是不会上前制止,毕竟情侣吵架外人不便掺合,季微性格也不是头脑发热爱劝架的。
但是季微后来上前劝架制止把手搭在阿光身上,这个偏向于亲昵的动作就完全和,季微的身份以及她的性格,完全不相符。
4.结局的光感和季微的独白,非常像她独自一人怀念追忆着逝去的魏青。
这里造成了极大的反差感,这个光感越明媚,就越印证着可能魏青的逝去让季微有多令人痛心。
所有的美好只能留存在回忆中。
--导演的剧本和原始拍摄应该是非常细致入微和全面的,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会剪掉如此之多。
乃至逻辑不通,情节发展极度不合理。
(这部分一直有在想,但没打算写出来,因为觉得有点过度解读了,但和几位友邻聊天以后,觉得或许也可以抛砖引玉一起交流下。
多说一句,这部电影的影评加起来要2w字了,已经可以写一篇论文了……)关于魏青这个人物,苏奕瑄导演直言原型是邱妙津,实际上,以邱妙津作为原点去发散,可以看到这种角色类型的整个来源与延展呈现出三岛由纪夫(太宰治)-邱妙津-魏青的一个精神谱系。
所以,如果我们背靠三岛由纪夫、邱妙津这些文学大树,就能更容易走近魏青、了解魏青。
我第一次读邱妙津是在大学的时候,打开《蒙马特遗书》便有很强的凝视深渊的感觉,很恐惧,因此读了几次都没读完,读三岛由纪夫时我还尚在读中学,以当时的心境和阅历确实也没法太深的感受到什么,为了更容易读懂魏青,我又把这些书借来读了一遍(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图书馆允许一次借30本书了,就是为了我这种人准备的……)。
自杀美学自杀美学在日本文学中由来已久,而当然我们观察这条谱系的时候,最先容易发现的也是这三个人都自杀了(在导演最早的设定中,魏青也自杀了。
)三岛由纪夫从少年时期被塞巴斯蒂安裸身中箭而死的画惊艳以来,一辈子都在演练死亡这件事。
他在许多作品中书写着、设定着角色的死,1970年(也是在他自杀的同一年),三岛与摄影家筱山纪信一起创作了一本名为《一个人的死亡》的摄影集,内容是不同情境下的三岛自己死亡的画面。
我们无从得知三岛之死这件事中是否存在对自己性别认知及性取向的困惑与痛苦,不过个人不太认同把三岛归为右y作家这样的分类,我认为三岛的死是一种文学行为,是为了实践他个人所认同的死的美学的一种归宿。
邱妙津之死更为复杂一些,但得益于她留下的大量内心独白和不同形式的创作,我们得以一窥她的动机。
邱妙津在留下的手迹中曾明确的提到太宰治、三岛由纪夫,而她自身的人生轨迹确也同样实践着自杀美学。
在她大学时期,曾经拍过一部名叫《鬼的狂欢》的短片,片中的男女主角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兄妹,虽然并无血缘关系,但却坚定地认为彼此不可以相爱,男主角多年以后重看这部片子,觉得导演本人似乎是认为片中的男女之间所压抑的感情如果爆发,将产生极致的毁灭性(隐约感觉这里似乎隐喻着邱妙津本人的压抑),男主最后在深刻的思考自己到底是否要死去,配乐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蒙马特遗书》与《鳄鱼手记》中更加直接的写着关于她的自杀倾向,她的朋友赖香吟认为《蒙马特遗书》是邱妙津用文学来自救,我认同这一观点。
首先,我们都自然的知道《鳄鱼手记》是一本虚构的小说,然而,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蒙马特遗书》也并非全然写实。
关于《遗书》中所言之小咏用爱和性医好了她、遇到Laurence从而激发出性别认同这些情节,我更加倾向于是她本人的一些虚构和向往,我想,如果这些是真的,那么应该如《遗书》中所说,她已经是一个从内心到外在都变得焕然一新的人,而活下去。
而显然,她失败了。
我读这两本书,感受到的是邱妙津或许不像很多人所说是ntxl,而更有可能是非二元性别者,在那个时代,伴随性取向认同困惑的,很可能还有性别认同,这同时构成了她的痛苦来源。
于是,在26岁这年的初夏,她选择自杀。
记者后来采访邱妙津的导师西苏的时候,她说,她在震惊之余,也觉得自杀是一种美学创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邱妙津创造了「死中的生、死后的生」。
天才与疾病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这样的天才会自杀。
像三岛由纪夫、邱妙津,甚至近些年的林奕含,这些人不都是旷世天才吗?
他们不是有着绝世才华,可以创作出不朽吗,为何要这么想不开,要自杀呢?
但我想,或许才华的来源不同,有人的天才像火焰,能燃点世间万物,成就璀璨,而有些人的才华像是燃料,他们以自身的血与肉创造出万物,然后消失。
对于后者来说,天才实际上也是一体两面。
所有的感官都可以无限放大,快乐是百倍的,痛苦也是百倍的,正因为如此敏感又如此纤细,他们才能描绘出宇宙之大和芥子之微,邱妙津和赖香吟的文字之所以令人痛彻心扉,大概也是因为,这些文字一字一句,都是以血写成的。
因此指责他们矫情有点过于残忍了,这些特质是他们的天才之基,也是他们的疾病之源。
关于魏青终于要写回魏青。
从背景设定上,魏青和三岛由纪夫高度重合。
同为地位显赫的家庭,就读贵族学校的法律系,对自身的性取向充满痛苦,尝试自杀。
苏奕瑄导演明说魏青的原型是邱妙津,但她又确确实实不是她。
从性格上来讲,邱妙津总是像一只「电池小熊」,像人群中的孔雀,耀眼而自在,而魏青离群索居、沉默寡言。
从形象上来讲,邱妙津像一个娃娃脸的活力四射的teenager,魏青是充满破碎感的少年。
从感情生活来讲,邱妙津有许多段恋爱,魏青不明,也许唯一的相似之处来自于她们都是主动提起分手的那一方,按邱妙津的友人说法,当她感到自己无法给对方爱了,便总是选择逃走。
她们都对自我的性取向无法认同,并因此产生痛苦,都试图爱上男人而变成平凡人,然而失败。
都在生活中尝试自杀,邱妙津用烟烫自己的手,魏青割腕。
二者形象的重合的的确确能帮助我们理解魏青的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
比如,为何魏青在意识到自己对季微的感情后,用男人来麻醉自己。
又如,为何魏青会把季微推开,让自己独自痛苦。
因为这都是邱妙津做过的事情。
但邱妙津是彻头彻尾的艺术家,而导演消解了魏青身上文学性和艺术性的部分,她从设定上只能看得出是个文青,这让她身上的自毁倾向和高敏感性欠缺了一点说服力。
然而,然而,我多么感谢导演把魏青这个角色与邱妙津剥离开,从深渊中、从泥潭里面拖出来。
因你若看过《蒙马特遗书》,看过《鳄鱼手记》,甚至看过《其后》,就可知道这样的世界是多么的令人绝望。
也许命运对文青唯一的怜悯就是叫我们不要那么疯癫,或许没那么天才,或许不一定会获得幸福,但至少放我们回去活着。
今天看了部台湾电影青春并不温柔,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所大学的美术系学生为反抗系主任的强权行为,争取创作自由,发起罢课行动,在此过程中两个女生彼此吸引,靠近,最终挣脱枷锁走到一起的故事。
这个题材听起来是非常吸引人的,既有宏大叙事又有细腻内心,而且青春、爱情、同性一直是台湾很擅长拍的题材,但可惜剧本展开不尽如人意。
也许是想讲述的东西太多,反倒都没讲好。
但如果抛开其他,只关注两个女主的感情线,这个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首先,两个女主的外形不错,跟角色很贴合。
尤其饰演魏青的演员,气质很特别,冷清,英气,泪眼汪汪的时候感觉脆弱极了,惹人怜爱,笑起来又特别温暖可爱。
其次,两个演员的演技都很好。
饰演季微的演员从头至尾都演技在线,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温柔内心强大的人物。
相对来说,饰演魏青的演员演技有那么一丢丢不稳定,有的片段表现得非常好,比如几个流泪展现内心痛苦的片段,有的地方又有点让人出戏,比如她跟阿光吵架的几个片段,不过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演员在戏中很有化学反应,两人的对手戏真的是演得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我看了一些她俩的采访,现实中的两人真的没啥 CP 感,两人在戏中能表现得如此出色,不得不感慨两人确实演技出众,导演的调教指导也功不可没。
最后我想吐槽下这个片名,中文名青春并不温柔,实在有点矫揉造作,毫无吸引力,英文名 who'll stop the rain,影片中没记错的话只在冲击教育部的时候出现了大雨,还是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么?
6. 魏青喜欢上季微的原因是什么?
a. 季微从来没有试图改变她,她喜欢的就是原本的魏青,魏青在她面前可以是极端的、疯狂的、分裂的,季微都会陪着她。
这对于魏青来说非常重要,无条件的爱对她来说是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魏青选择在校长室外绝食,季微不见得是肯定的,但不管她认不认同这件事,她都不会去judge魏青的做法是对是错,她只是说不想你受伤,以及一起陪着她(我真的好慕季微,这样的温柔是要内心非常非常强大才能做到的)。
b. 季微非常纯粹,魏青在她面前可以很放松,甚至变得柔软。
也只有在季微面前,魏青那些秘密和难过的往事才可以自然的说出口。
像魏青这种整天想很多、思虑很重的人只有和季微这种很简单的人在一起才比较适合,季微的直给可以消解掉很多魏青的自我拉扯。
c. 季微对于魏青的关心是真正的抵达她内心深处。
当她不开心的时候,也许父亲会觉得她又在叛逆,男友觉得她又闹脾气,只有季微觉得她不开心了是因为真的难过。
也许季微是唯一一个发现她手腕疤痕和手被玻璃扎伤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他的人对魏青的爱和关心可能只是一形式主义。
(这里我要吐槽一句这两个人真的没有一次拥抱啊喂,在广场接吻那里,如果两个人能够牵一下手、拥抱再亲会让人觉得更温暖,也会让魏青对于季微的情感转变衔接自然一些。
) (更新:突然想起来季微有抱过一次魏青!
在魏青讲完钢琴老师的事突然emo的时候,季微从后面抱住了她,还亲了她的背。
)(牵手的问题我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季微对男生的牵手比较介意,对女生之间的牵手觉得没什么,在魏青家跳舞的时候,魏青用深情狗眼看着她还拉了她的手,感觉季微没啥反应,她自己平时也会拉着心美的手)d.季微可能是魏青遇到的第一个愿意走进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人,比如她第一次去魏青家,就很想知道她在看什么书,问到了之后也没有去judge魏青的回答,而是若有所思的微微笑着看着魏青,这应该会让魏青感到很大程度的友善(有人长那么好看还愿意跟你聊你喜欢的很小众的东西,真的很加分)。
e.季微是一个很有性格也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在开始几次参加系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时候,季微几次站出来讲话,魏青都很欣赏的注视她,如果季微只是一个单纯的小白兔或是任人拿捏的无脑白痴美人,魏青估计对她的兴趣很快会淡掉。
(其实我一直觉得季青这段关系表面上一直是魏青单方面想怎样就怎样,但是实际上是季微没有跟她一般见识,如果季微来真的魏青早就被鲨了,而且还不管埋。
)f.季微对魏青是永远坚定。
魏青自从钢琴老师那段之后,应该说是有点ptsd的,老师否认了她们的关系,而且再也没有见过她,来自恋人的背叛和临阵脱逃让魏青觉得这样的感情不会有结果,一定会被家庭所击沉,同时也对真爱这件事失去信任。
季微的坚定和勇敢让她愿意重新相信爱情。
7. 魏青接纳自己,选择与这个世界和解的契机是什么?
在电影中,在阿光和季微的最后一次吵架之后,她坐在广场的台阶上,望着坐在身边的季微,选择光明正大的吻她(仔细听的话会发现这部分背景音里面有嘈杂的人声,导演自己的陈述也印证了这里是有意要暗示一个公开的环境),之后两人开始自然和开心的交往。
那么让魏青改变的契机到底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最后一次吵架很重要。
在美术系学生决定命运的时刻,阿光提出让美术系的学生自己来投票做决定,魏青被排除在外,即使她是这场strike的sponsor( 我甚至怀疑她也是整个strike的发起者 ),她也失去了决定权。
魏青参加(抑或发起)整个strike本来就是为了看热闹不嫌事大,在别人身上找自己存在感的替身文学剧本,在这个事件中她以为自己拿的是主角本,到了要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只是个NPC。
这让她发现,每个人、每个群体的抗争,最终都只能由自己来完成,别人不容置哙,而自己则责无旁贷,她在美术系学生身上投射的是自己无法完成的抗争幻梦,而这终究只是镜花水月和空中楼阁。
她对自己身份和对自由的抗争,这条路要由自己来走。
所以她最终决定接纳和正视自己,也接纳季微(感谢季微小天使没有放弃她),最终的结果是接纳了阳光和快乐。
她转变的时间点其实不是在广场kiss之后,而是在她跟阿光吵架分手、也甩了季微之后,回家看向镜子的时候(镜子的事晚点再单独说)。
在这之后的最后一次讨论,如果细数整部电影中魏青参与的所有的美术系学生会讨论,这是唯一她很平静的一次,其他的时候,要么她整个diss整场,要么就直接放空。
但是这一次的魏青非常的安静,就算意见跟别人不同也只是情绪稳定的表示反对,对于季微言语行动上的力挺也第一次表现出了感动,也是第一次让人感到两个人感情之间的双向奔赴。
这时的魏青和之前相比,很明显是已经reset了的状态了。
8. 季微是圣母吗?
抱歉不是。
季微是一个非常有反抗精神的人,而且是在以一种现代的温柔的方式在反抗,她没有进入疯狂状态,只是平静的拒绝一切不喜欢的东西。
所以她说「什么男女关系不清不楚,我自己可是很清楚。
」在雨中和同学撑一把伞回家,她宁愿淋雨也要拒绝,面对同学突然的牵手,她选择了立刻抽回,同学对她表白,她也直接说「我对你没有感觉」。
对于阿光突如其来的吻,她立刻推开,阿光的两次表白,她也直接拒绝。
她并不是一个容易被人拿捏的人,说实话,在除了魏青之外的人眼里季微应该也挺难搞的,魏青对于她属于一物降一物。
讲真,她甚至对周围的事情都有些漠不关心,当阿光让她留下来陪自己喝酒的时候,她并没有发现阿光的心情很差,后来的安慰感觉也是被迫营业。
但是季微对于魏青就显然不同,基本上魏青一出现,她就眼神只盯着魏青了,魏青一个微表情,她都能捕捉到情绪变化。
魏青无论是对她说一些意有所指的话还是突然的吻她,她都感到意外而心动。
她完全不是母性爆棚的中央空调,应该说她的心里眼里只有魏青。
她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很坚定的去追求,甚至有点腹黑的(狗头),详见第17条。
而且她也没有因为失恋就寻死觅活,日子该过还是过。
反而是魏青,一旦发现自己喜欢上季微,就开始要生要死的,到底谁才是恋爱脑啊(白眼)。
更新:突然想到,其实季微只用了34天就把魏青重启了,好强大,太厉害了,吹爆季微!!!
9.季微的强大精神内核季微不是圣母,她是强者。
魏青在亲了季微之后,在阿光家学生会人讨论的时候,两个人在楼梯间对话,魏青单方面在躲着季微,让季微的很多话像是一拳打在棉花里,有气无处撒,但她一出门出来之后,看到魏青的手上缠着绷带,我觉得季微那个时候在心里面把魏青身体受伤这件事情放在了自己心理受伤这件事情之前,她连续问了三句,很想知道魏青的手怎么了,魏青没有打算好好解释,然后她才问第二个话题,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才是爱的本质,就是会把对方考虑在自己前面。
第一次DO了以后,两个人贤者时间,一开始季微是握着她的手指在抚摸,魏青提到喜欢上钢琴老师时候,季微的手就停下来,笑容也僵住,后面又讲到魏青老爸发现了她们的关系,季微又开始抚摸她的手指安慰她。
坦白来讲,你说季微听到喜欢的人提到以前的恋人有吃醋吗?
那肯定是有的。
魏青直接就说「我喜欢上她了」,季微心里应该是一万头草泥马过:淦,你都没说过喜欢我哎。
这就是季微伟大之处,她永远把关心魏青的先级放在处理自己情绪的前面。
魏青在校长室外面绝食的时候,季微因为担心她,陪她在外面坐,还在画她。
那个时候魏青突然搭话,从季微的应对态度来看她心里应该是有情绪的(魏青之前亲了她,让她当做没发生过,还当她面留阿光在家里过夜,根本不会考虑她的感受),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情绪就也用情绪去回应,而是耐着性子认真回答魏青的话。
在影片的最后,季微打开魏青的鬼画符(bushi),说「我得到了魏青的第一幅画,还不算太糟」,她用的表述是「得到」。
这充分体现了她在和魏青的关系里面的态度——魏青本来就是她要去争取的东西。
因为魏青原本就是一个很珍贵又很美好的人,她表现出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环境对她的压制,当她遇到对的人,她会恢复她本来的面貌(这里不是为她洗地,而是对一个溺水的人来说,站在岸上干燥温暖房间里的人指责她为什么不自己游上来,这本身就很不负责任)。
季微这个角色,确实是导演所塑造出来的具有现代内核的完美恋人,她穿越回90年代的台湾,点燃了魏青,生活太苦了,我们需要一个温暖的结局。
1.季微喜欢魏青吗?
很明显是喜欢的,从一见面就喜欢,魏青像一颗深水炸弹一样打开了她的世界,上头,纯纯的上头。
应该说魏青吸引到季微这件事完美的论证了坂元裕二的诱惑理论:「诱惑有三种模式,变成猫、变成老虎、变成被雨淋湿的狗狗。
」季微和魏青谈恋爱,可以一次性获得上面这三种模式的大礼包(笑)。
魏青对于季微来说有着致命吸引力,神秘、不安定和破碎感,总是能打破她生活中的一潭死水,让她感受到激情与刺激,除此之外,她看得到这个人在浑身反骨背后的脆弱和单纯。
坦白来讲,在别人眼中的魏青可能是永远都在走极端的疯子,但和季微在一起时候的魏青是温柔和安静的,也总能理解或者尝试理解别人不理解的季微,或者说,魏青是季微的世界里唯一一个愿意倾听她想法的人。
( 在这里我想highlight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魏青和季微其实都是很善于倾听的人,只不过周围的人和世界都没有想要好好跟他们交流,而是选择不理解甚至拒绝了解,一味地对她们单方面输出,所以她们孤独又迷茫,而她们身上的美好当然只有对方才值得得到。
)季微其实和魏青一样,是个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人,只不过魏青是很强硬的格格不入,而季微是温和的格格不入(她更倾向于讲道理而不是选择爆炸),但这两个人其实都是人群中很特别的存在,和魏青的情况一样,季微和周围人的交流也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同学也好爹味男同学也好,无非就是跟她讲一些过于婆妈和世俗的东西,不然就是劝她听系主任的,而魏青第一次交流问的就是你觉得未来是怎样的,第二次看到她在画画问你画的是真实的世界吗还是自己想看的,这这这不用我说了吧,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聊天对象,她不对魏青crush对谁crush(狗头)。
和魏青的聊天让她感到灵魂的碰撞、温和又平等的沟通,魏青不会judge她,不会对她说你这样做对与不对,而是很自然的接受她说的做的一切,也不会说教,告诉她应该怎么做,魏青对于季微属于电波无比契合的soulmate。
季微拯救了魏青,魏青也点亮了季微。
「有时候因为遇见一个人,你突然被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
此外,魏青接近季微的方式就对她很受用,一见面就是一起偷偷做「坏事」,英文数字讯息对她来说足够有趣(有种两个人在分享秘密的感觉)。
魏青对于季微的若即若离,和她以往接触过的人(特指男生)也不一样,她虽然眼神中透露着野性和吸引力(像猫科动物),但可能因为女生的身份加持,没有给季微一种被狩猎的感觉,应该说没有很强的目的性,这让季微感到刺激的同时非常舒服和愿意接近,应该说魏青如果是男生,季微可能不会这么轻易的愿意靠近她。
p.s.个人感觉季微不像是那种会喜欢加入某个组织的性格,会参加整个strike集会大概率是因为一开始来游说她的人是魏青,而她对魏青第一次见面就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魏青长得太好看了,少年感扑面而来(气质或者说气息很吸引人,极致的干净mix极致的癫狂,无性别的美,很高级,这么伟大的一张脸真是中了基因彩票的头奖),如果换了别人(尤其是男的),她可能只是去看看,不一定会加入进去。
(话是这么说不过稍微吐槽一下魏青在前两次遇见季微的时候眼神真的好油腻,不过后来季微去过她家以后就变得正常很多,再后来她们一起玩的时候魏青的眼神就变得很干净也很软糯了。
可能魏青对不熟的人开启防卫模式,熟了就变成小狗(误)。
) p.p.s.这里有个送分点就是她拒绝阿光的时候坦白:「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 她说有喜欢的人了耶姐妹们,这个人不是魏青难道是大保吗?
(狗头)2. 魏青喜欢季微吗?
很难讲,要分阶段来说。
一开始的接近大概率只是「感兴趣」,季微的外表应该是她喜欢的型(一见面就一直瞄人家,说是图人家内在估计魏青自己都不信,不过感觉苇苇是那种比较适合把脸露出来的长相,披着头发再配上那个年代的衣服让她某些地方看起来很像阿嫲(不要打我),不过现在这个锥子脸一统天下的年代这种圆脸美女真是很少见),确实在两个人刚刚认识的时候,魏青主动的接近要多于季微,邀请她加入strike,跳舞的时候牵她手还带着爱意看着她,给她发讯息,约她出来玩(这里经豆友补充信息,魏青开小绵羊载她出来那里好像是有删减,原本的剧情是季微和系主任battle,魏青站她然后带她跑路了,啊那我觉得原本的剧情很好耶,为啥要删呀。
这里仔细看那天季微从魏青家走的时候是提着画板的,能看出来是从学校上完课直接来了她家),但很难讲这里面有多少喜欢的成分。
她感到季微身上干净、稳定、温柔、纯粹而强大的成分——诚如导演所说这些是现代人才具有的特质,这些都让她感到安全和舒服,除此之外,季微是真正试图理解和关心她,这和阿光对她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她本能上就愿意与季微待在一起,但这并不等价于喜欢。
在魏青家里聊天时,她不经意的提起的那句「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吗」,我倾向于理解她是真的迷茫,真的想问,而不是想要撩季微。
当然她最终还是喜欢上了季微,这点后面再讲。
3.魏青亲了季微以后,一直在逃避的原因是渣吗?
无意为她洗白,因为这个角色真的很难搞,但我想去深度剖析一下魏青的心理状态。
(笑死被主持人问二选一想当季微or魏青的时候苇苇和晓霏两个人都抢答选季微,苇苇还补刀说啊可是当季微还要cover魏青,所以真的很难选。
我真的要笑死了你们到底是有多怕魏青啊,感觉戏都演完了还深深地被魏青的阴影折磨)a. 家庭环境的压力。
因为钢琴老师的前车之鉴,她感觉这样做是不对的,从而一直在封闭和压抑自己(不排除她也有不想把季微拉上这条不归路的原因,我不是在美化她哈)。
b. (这点是我猜的,但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因素。
)魏青不明白季微为什么喜欢自己。
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只有按照对方的意愿去表现和扮演自己才会得到爱的环境,在季微的老爸和男朋友阿光的心里都有一个期望的魏青的形象,她只有变成这个形象才会得到爱,所以在她眼里,爱是有条件的,喜欢也是有条件的。
魏青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甚至否定自己,所以她不明白季微为什么喜欢她,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她,这些都让她感到不舒服,对她来说爱是一种负担,她不相信世界上有无条件的爱。
c. 像她自己所说,这个吻不代表什么,因为她自己都没有想明白。
吻了就是喜欢吗?
还是只是精神恍惚状态下的一时兴起?
她不明白,于是再从男朋友的身上求证(再试试,看能不能喜欢上男生),但阿光真的救不了她……d.在不确定是不是喜欢一个女孩的情况下亲了人家,讲真再见面确实很尬,魏青做事总是脑子还没想清楚身体就行动了,说实话我还挺理解为什么她躲着不想见季微的……e.季微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更加加重了魏青的负罪感,逃避也有抱歉的成分在。
f.猫猫迷惑行为。
当猫猫没有弄明白一样东西是什么的时候,它会一直去扒拉,一旦搞清楚了以后就觉得自己搞定了不再管它了。
魏青一开始应该是对季微好奇的,觉得她的一些想法很有趣,跟自己见过的人都不一样,但是当魏青感觉到季微的心理活动一览无余(喜欢我,想见我)的时候就开始回避了。
我这么推测的依据是来自于她和季微在校长室外面的对话,季微两天没理她,她就又开始好奇的来扒拉,刷存在感,结果被当场捅了两刀(to魏青:你这么好看,这是你应得的)。
4. 魏青喜欢阿光吗?
不喜欢。
甚至阿光也并不喜欢魏青,这两个人在一起属于各取所需。
a.魏青需要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获得反抗的快感,同时也通过与阿光的对抗(她把父亲的形象投射在了阿光身上)来实现自己对于对抗父权的想象。
实际上魏青对于父亲的压制是毫无招架之力的,她本质上是个懦弱又无能的女孩,季微反而比她勇敢很多。
( 这里插句题外话,魏青提到说自己的妈妈没有办法离婚因为她好的生活过惯了,早就失去了生存能力,这里其实我觉得也是在说她自己,因为诚如她爸所说,魏青其实是靠家里的关系和钱在活着,从来没有打过一份工,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实际上她毕业以后能不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很难讲。
甚至魏青自己的专业很可能都没办法自己选择,她看起来不像是会喜欢法律系的那种人,读法律系比较符合zz世家被安排的人生规划。
)魏青和老爸、阿光的吵架,其实是可以互为对照的,都有一种跨服聊天的既视感,魏青老爸不想理解女儿(反正觉得是错的),阿光有试图理解过但理解不了(本质上就不在一个频道,他对季微表示过的所谓女生不需要太独立云云,也侧面反映出魏青对他把自己当「附属品」的指控也不完全是扣屎盆子)。
他不愿意试图了解和理解魏青,总是说「你又怎么了」「刚刚不是好好的」,在阿光家讨论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发现魏青手上缠着绷带,他对于自己的女朋友毫无关注,他只关心他自己。
魏青和阿光在厨房吵架那里,她突然不想出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不想见季微,一开始她有在试图好好地跟阿光讲,但阿光突然就生气了,魏青因为底层原因讲不出口,让她对阿光的质疑感到没办法好好回答,只能搪塞,心中苦闷,所以才会吵到那么凶,不过这种原因阿光是肯定不会想到的,他只会觉得女朋友又阴晴不定了,又把对老爸的不满发泄到自己身上了吧,他从来没有走进过魏青的心。
b.魏青需要一个男朋友的存在来让自己看起来变得「正常」。
她需要隐藏和躲避在一段异性恋的关系里获得安全感。
5.阿光喜欢魏青吗?
可能一开始有一点吧,不过我倾向于接近没有。
在魏青绝完食回家那天,在厨房,阿光明明就握着季微的手,大概意思是想说那天突然吻了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认真的,只不过被宣淇打断了,然而隔天,魏青跟季微do了之后的隔天,魏青家里面,阿光又亲热的扛着魏青的尸体(误)哄她。
我觉得这种真的是没得洗的渣,魏青至少是迫于现实压力以及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状态下的反复横跳,而阿光明明知道自己喜欢季微,还在两个女生之间流连,我想说就算季微没有喜欢魏青,也不会看上这样的阿光。
可能就像宣淇说的,阿光他不是喜欢魏青,而是「需要」魏青。
阿光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同时也有对于美丽坏女孩的爱慕(毕竟宣淇也是他的战友,但他对宣淇毫无兴趣,虽然我觉得他俩其实很般配……)。
这个战友不一定是魏青,可以是任何人——当他发现了季微的有趣之处以后又立刻喜欢上了季微。
p.s. To阿光:要不你考虑下宣淇吧,她真的很适合你。
而且你整天张口闭口就问是宣淇吗,宣淇去哪了,宣淇怎么还没回call,你真的要回去好好想想。
(狗头)
借用魏青喜欢的加缪的一句话 「历史上有些哲学一经诠释就被曲解了」,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都应归功于导演苏奕瑄,如果你感到不适, 纯属我的解读不当。
都是一己之见 ,如有不妥,均为谬论和厥词。
以下为正文。
10.季微为什么很想要魏青的画?
因为在她看来,画画(或者说艺术)是一种自我表达(这也就是为什么她认为创作自由那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能不能真实的活着),她想要了解魏青,也想看见魏青眼中的世界和自己。
对她自己来说,画画是每时每刻的记录和表达,在她第一天入住宿舍,就立刻在画布上起草了一个未命题作品,而这个作品后来也成为她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们在后面的剧情中见证了很多她的心境在画布中的表达。
季微有两次问过魏青画画的问题。
a. 在广场,季微问她会画画吗,魏青反问鬼画符算吗(我不会画),季微又说但你会弹钢琴,因为在季微心中,弹钢琴也是一种自我表达。
b.两个人DO完的贤者时间(有种感觉这里时间线上应该不是顺接魏青被老爸打了之后的第二天,而应该是再一次的滚床单,但是季微没有换衣服,所以也有可能是在魏青家住了不止一天,仔细看的话,她俩的相处模式也和聊到钢琴老师的时候状态不太一样,明显更自在一些),季微想要魏青画自己(季微),因为她想看魏青眼中的自己,魏青说「都说了我只会鬼画符」之后她再次撒娇「哪有人不会画画,试试看,我也想要有一张你的画」,因为她想了解魏青、走进魏青。
在季微看来,艺术不一定要好看,真实的表达自己和击中人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会很喜欢郑泰德的作品(在我的审美里那幅画确实表现力很强但不美),在她自己第一次与系主任发生冲突时,她的素描表达不是学院派会喜欢的风格(她的明暗面对比是用轮廓线直接勾出来的,也可能她是没有处理完,但我觉得这里刻意为之的成分大一些,以及她的排线并不是学院派会喜欢的那种均匀而清晰的排线,她的笔触模糊又比较灰调,带着她自己的风格),后来她为了顺从系主任的审美而画的第二幅画就比较符合主流的素描审美了。
季微画过很多次魏青,表明她凝视过很多次 (非常喜欢) 魏青,那天晚上魏青在校长室外面坐的时候,问季微在画什么(本质上是没话找话,想跟她聊天),季微虽然答「随便画画记录一下」,但看得出画的就是魏青(她不想直接说我在画你,也是有情绪。
OS:画的是大猪蹄子),因为别的同学在利用魏青作为手段,季微很为她鸣不平,又很担心她,但她也不想劝魏青(她不是一个喜欢干涉别人决定的人),所以就在这边陪她,看着她,她在广场集会的时候确实是记录一下,画的是群像,但这里画里面只有魏青,因为这时候她只关心魏青。
其余的几次季微画魏青的剧情,一次是魏青在校长室外面绝食季微在画她,一次魏青闹完回家在睡觉(这里第二天季微在她卧室睡着腿上有放一本画册),一次事后的早晨季微醒了坐着画魏青,感觉如果阿光翻画册的时候也看到这几次的画,效果会更酸爽一些(季微:我惦记你女朋友已经很久了)。
季微的画册里面,魏青基本都是在睡觉, 魏青第一次画季微,季微也是在睡觉。
人在睡觉的时候是没有防备的,也更加会呈现出松弛和真正的自己。
导演把魏青愿意开始弹钢琴和画画放在故事的最后大概也想表明,魏青终于愿意开始自我表达,所以季微得到了魏青的第一幅画才那么开心(而且魏青记得她说过想要自己的画这件事,还去做了这件事,本身就挺甜的)。
11. 关于凝视睡梦中的对方盯着睡觉的对方,在我看来是极致的爱意体现,也很能展现心境。
第1次,在海边聊天,后来季微睡着,魏青扔下她自己跑去海里(不知道要干嘛,也可能只是很难受跑去泡冰冷的海水,反正她完全没有在管季微,自顾不暇)。
第2次,在魏青家里,魏青被清场回家闹完累到睡着,季微走进房间蹲下看她睡觉,还用手去触摸她的眉眼和嘴唇(表达爱意)。
第3次( 顺接第2次 ),魏青睡醒,在镜子里面凝视睡着的季微(这里季微的膝盖上放着本画册,应该是在沙发上边陪着魏青边有在画她),走出来给她盖被子,季微问她什么时候醒的(OS:你看了我多久了),魏青回答「 一阵子 」,季微后面就隐约表达出很开心(当然)。
第4次,滚完床单的第二天早上,季微画睡着的魏青,这里明显是画了一段时间了因为魏青还裸着但季微已经穿好衣服。
(xs魏青是有好几套这样的衣服吗,季微身上那件和她找出来穿上的那件感觉是情侣装)。
第5次,最后的海边,季微睡着(仔细看季微还盖着被子,合理怀疑是魏青给她盖的),魏青在篝火的光下画她。
第5次呼应第1次,闭环。
同样都是在海边季微睡着,从一开始魏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变成魏青开始眼里心里有微。
12. 魏青对季微的试探试探意味着感情的变化,表明有所期望。
a. 在校长室外面绝食的时候,这段特别好笑的是之前季微追着魏青问那个吻的意义的时候魏青总是逃避,现在季微什么话也不说安静的看着她画画魏青又反而跟季微没话找话(Os:怎么不追着我问了,好好奇)问她在画什么,季微淡淡的说了句随便画画以后,魏青的小狗眼睛开始琢磨(感觉这里OS:怎么她不太想理我的样子,是讨厌我了吗,之前不是这样的),于是又接着问你觉得这场罢课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这里她不一定是真的想知道,只是想和季微聊天,果然季微认真的想了想回答她之后,她感觉到得到回应了,立刻就一副开心的样子(在季微面前魏青小狗真的太小儿科了,如果她有尾巴的话应该已经被摇断了)。
b. 魏青被阿光踢出投票现场,然后在广场台阶坐着。
这里季微过来找魏青的时候,一开始魏青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季微正视前方没有回看她。
魏青小狗OS:(还在生我气呢,还是不喜欢我了)。
然后当季微转头看她的时候,魏青才在困惑了一阵子之后安静的亲了她(OS:她看我了,是不是有戏)。
对比前几次的kiss,如果说第一次是恍惚和我行我素,第二次是回避和自我放逐,那么只有这一次才是小心翼翼和带着爱意的,季微从她心里由一个可以随意处置的东西变成想要又推开的存在,最后终于变成她珍视和想要争取的人。
13. 魏青与季微在群体中的疏离感作为一个以学生组织活动为主线来展开的故事,这部片里面有很多场景都是语言类群像戏,而这其中魏青与季微在群体中的状态互为对照,之间的变化还蛮耐人寻味的。
a.季微第一次参加阶梯教室的活动、第一次去广场,魏青都以一种抽离出整个群体的状态在注视她。
b.季微第一次去魏青家,跳舞的途中魏青说去拿啤酒,回来以后看着在跳舞的季微和阿光,背对镜头叹了口气(这里是呼应后来的她说早该猜到阿光会对季微感兴趣还是她感觉自己无法融入群体?
),然后季微离开群体看着独自在边抽烟边喝酒边看书边emo的魏青(她好忙)。
c.季微参加广场的活动,独自在一边画画,同样抽离出群体的魏青来找她搭话。
d.季微去魏青家找她那天,从对白可以知道两个人都没有参加系学生会的活动。
d.下雨那天,系学生会的成员在骑楼讨论,魏青整个抽离的状态在放空。
e.魏青在海边亲完季微回来当天的讨论,魏青开始和阿光自我扭瓜,季微完全魂游天外。
f.两个人do完之后的讨论现场,游魂×2。
g.魏青被阿光踢出投票之后,选择(平静的)离开,季微好像也没有参加投票的样子出去台阶找她。
h.两个人再次do完,已经羽化飞升,完全不care系学生会活动的结果了。
为什么我说魏青和季微都是和外界环境格格不入的那种人,不仅仅只是说对于他们被动选择的环境和人,她们会对强加在身上的管束进行抗争,还在于她们好像永远都是群体(即使这个群体是她们主动选择主动加入的)里的局外人,魏青很喜欢加缪,而局外人的概念是加缪学说里很重要的部分(这点晚一点再专门阐述)。
他们好像属于这个群体,又好像不属于。
回到季微的妈妈说的那句话「每个人本来就不一样啊」, 包括季微自己说的「你不需要跟她们一样啊,你就是你啊」 ,群体中个体的异化让魏青的疑惑「我好像永远都没有法跟他们一样」实际上成为一个伪命题。
14.魏青季微在广场冲突那里,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这段我看了好多遍都看不太明白她们的语言和行为逻辑,我把的猜想放在这边,也想看到大家的想法。
魏青和阿光吵架,季微来拉阿光那里,魏青看着阿光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那里,魏青心情应该是吃醋的(你在觊觎我的女人,以为我不知道吗),这里季微叹了一口气,应该是无奈中又有一些开心(这个傻子又在无中生醋了,他喜欢我关我毛线事啊,我又对他没感觉),然后魏青对阿光说分手。
之后魏青跑走,她们在广场那里,魏青对拦住她的季微说「你们到底想让我怎么做,我都快被你们搞疯了」(他不想跟我在一起,你也不想我跟他在一起,我跟他分手了,这样你们还不满意吗)。
季微:「我们?
」(谁们?
我跟他有什么关系?
)「我们没有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你整天腹谤一大堆能不能说出来,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别扭和拧巴),「你好像不在乎其他人,不管别人怎么想,那根本不是……」(你明明喜欢我不是吗,你也在意阿光喜欢我这件事,你明明也会喜欢别人,为什么却装出一副无所谓,把人当工具人的样子。
)魏青:「你不要一副想要拯救我的样子,你有多了解我?
」(就是字面意思,才不是你说的那样,我就是烂人,我不会对你放感情的)季微:「至少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就算会伤心,还是没有结果,我也想跟你在一起……」(先不管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言不由衷的自我否定,我喜欢你这件事,我想再次告诉你。
我也知道你是大猪蹄子总是反复横跳,但是我还是想跟你在一起)魏青:「我可能不会爱人,你还是去谈正常一点的恋爱比较简单。
」(都说了我是大烂人,我不会爱你的,快点走啦)然后就是季微生气又难过失望的跑走。
魏青爆哭(我是谁,我到底还能不能喜欢别人了,我没有办法假装正常人,在异性恋关系里面继续躲藏下去了,但是喜欢女生不是一种罪吗,我该怎么办,啊啊啊啊啊啊不管了,没人能救我,都毁灭吧)。
15.魏青、阿光与宣淇的leader气质异同魏青有leader气质吗?
确切的说,她是有偶像气质(笑)。
魏青是像切·格瓦拉一样的人物,如果没有遇见季微,她的人生应该就是在不断地自我毁灭然后die了。
我之前有提到过我怀疑这整个strike事件的发起者是魏青,不只是从她的处事风格和对整个事件的狂热程度来推断的,而是在季微的爹味男同学找她劝说离开系学生会组织的strike活动,讲的话里有提到阿光之前根本没有在管美术系的事,「他跟他那个女朋友到处参加……」,我理解的没准是魏青拖着阿光到处搞事情,阿光是大概相当于突然黄袍加身被推出来做召集人( 虽然他自己的理解可能是自己才是那个leader ),他可能也很enjoy这种备受关注和众星拱月的状态,以及真的可以改变世界的错觉。
阿光和魏青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一大堆追随者,宣淇不会这样。
而宣淇和魏青的共同点在于她们两位都很有自己的主见,阿光是一个看似很顽固实则没有什么自己主心骨的人( 不过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他是适役的 ),魏青承担的是一个敢死队队长+sponsor的角色(应该说这场strike没有魏青的话应该早就结束了……),宣淇作为副会长,真的就…非常副会长。
16.魏青弹钢琴的那张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
更新:照片里的人是钢琴老师。
魏青学钢琴是在高中,我们取个极限值,就算她是在高三学的。
有查到这部影片的设定是季微19岁,魏青21岁,阿光22岁,所以魏青在故事里的时间点应该是大三。
所以魏青跟钢琴老师的事情应该已经过去了三年以上了,过了这么久还留着对方的照片,感觉魏青对这段感情应该一直都没有放下。
所以季微第一次提起弹钢琴的话题时候魏青的表情立刻就变得很难过。
后来两个人do了以后,魏青愿意主动提起弹钢琴,已经表明她有一点对季微打开心扉,季微提起钢琴老师,魏青立刻又难过起来,这时候季微心里应该是有吃醋的,但是她立刻转身抱住魏青,还亲了她的背(再次highlight这点,季微知道她心里有放不下的前任,但是愿意给她时间和空间去放下,而且还安抚她,这是什么绝世小天使啊)。
到了故事的结尾她在家里开始弹钢琴,大概已经终于放下了钢琴老师。
不过说到这个地方我觉得有点不足。
阿光打开画册时候,抬头看向季微,这时候魏青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头看了一眼,也看到了画册,这个时候季微注视着魏青,但是魏青没有什么反应回头继续弹钢琴了,也就是默认了她的季微的关系。
这时候镜头给到季微的时候她的表情感觉五味杂陈,这里我理解应该是有些酸楚吧(想到过往的三角关系),然后她又回头看了一眼魏青,但这个镜头很快切走了,接的魏青很自然的弹钢琴的一段侧面镜头,而且还挺长的。
如果是我的话会在这里把这个弹琴的镜头拉远景或者接导演最喜欢的越肩镜头正打,让对焦点渐渐变回在魏青背后的季微上,强化这里的注视。
在一刷的时候看到魏青弹钢琴、季微画画那段,门铃响了两声,我第一反应是:季微怎么还不去开门。
之后魏青回头看了季微一眼,季微就放下画册去开门了,我瞬间觉得自己的第一反应真的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凭什么魏青在弹琴季微就一定要去开门,她也在画画耶,弹琴不可以打断,那难道画画就可以随便打断吗。
所以回头那里真的是神来之笔——我们是互相尊重的个体,我们都很重要,但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也会立刻懂得。
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太多但我感觉魏青回头的那一眼很重要,她好像学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了,而季微在接收到那个眼神才去开门也很重要——季微不是没有自我一味的付出,而是我也有我要做的事,但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会在。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情侣之间的相处模式,彼此需要的同时又互相尊重,没有失去自我。
17. 几个好笑的地方多数是关于季微的茶艺。
这里是调侃哈,我很喜欢季微这个角色,只是好多人都说季微是小白兔,我觉得真的是小看她了,其实季微不简单哦。
a.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季微和雄性生物讲话的时候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感觉,声线也会降低,但是跟女生讲话(尤其是魏青)立刻就变夹子音。
b.季微问魏青为什么亲她的事,被整个创飞,进门又被阿光追着问,连续输出 「你真的了解她吗」 「也许你们根本不适合」,感觉好茶哈哈哈哈,在努力的给青光关系泼冷水(季微OS:只有老娘才了解她好吗,我们俩最适合,你走开,没有你魏青根本不会躲着我)。
c. 阿光来到魏青家里,无意间打开她的画册,那个时候镜头有给到在厨房倒水的季微,一下子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我猜她内心OS应该是:搞什么啊,没礼貌,乱翻别人画册,然后转念一想,算了,你看就看吧,也好让你明白谁才是橘外人(笑)。
季微没事人一样一杯茶端过去,阿光翻着翻着震惊抬头,季微一副安纯状瞪着大眼睛无辜的看着她,我觉得小s看到这里一定会大喊「我的枪呢?!
」。
d. 在校长室外面,阿光过来跟季微献殷勤,魏青酸了时,季微大概第一反应是魏青为了阿光吃醋,于是一时有点烦躁还表现了出来,不过她稍微动动脑子就想到,这个人刚刚还在跟自己没话找话,有没有一种可能,她也对自己有感觉,于是季微选择放颗炸弹出来——「所以呢?
你有什么感觉,你会难过吗?
」以及「你会因为他难过,还是因为我?
」然后魏青小狗就堵住了,失语等于默认姐妹们。
季微那么聪明肯定也看得出来,只不过还是不打算放过她,留她继续作茧自缚——你自己好好想清楚吧,不让你吃点瘪你你根本发现不了自己喜欢我。
f. 魏青和季微do完,在家里讨论那里,阿光抱着僵直的她,然后魏青还回头看了一眼季微。
那副样子让我仿佛看到那种猫猫被不喜欢的人抱起来,整个身体很抗拒的抽成一长条看着铲屎官的那种样子,笑死。
18.最喜欢的段落a.魏青从学校闹完回家睡着,季微进来蹲着看她,后来季微在魏青家沙发上睡着,魏青醒来以后望着她,然后起身给她盖被子。
这时候的魏青和季微之间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进展,魏青对于海边的kiss整个是否定的,季微被她连续打枪(电话否定+当面拒绝)之后,也没有再提这件事,在校长室外简短的对话被阿光打断以后季微也整个有情绪的状态(其实我想说对于魏青这种小狗一味的对她好声好气是没用的,就得让她吃点苦头)。
但是这个段落让我感受到她们彼此之间的情意,虽然没有台词,但是爱很明显。
b.导演本人也很喜欢的,在广场kiss的段落(没别的,就是双向奔赴的喜欢)。
c.季微在海边睡着,魏青一边看着她一边画的段落。
不知道是晓霏演技的原因还是魏青本人性格设定的原因,有很多段落魏青看向季微的眼神都让我觉得不明所以,搞不懂她在想什么,这几处都是非常明确的魏青对季微表达爱意的段落,所以非常喜欢。
19.写在最后那天我连续刷了10遍以上之后一度觉得已经挖不出什么东西了,当时我对朋友说,我可能要从这部电影里毕业了。
她说恭喜,给你发毕业证,我说晚点再发,我觉得我可能要延毕(笑)。
后来果然又一直刷到了现在,而且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思考。
苏导演第一次拍长片,剧本就设置的这么精巧,内涵丰富、余韵悠长,而且每个出场人物(甚至是只有一两句台词的那种龙套)都非常立体,没有工具人,真是很打动我。
感谢导演坚持拍这样的电影,听她说为了保持创作自由现在也是举债的状态,祝她以后的作品都能大卖。
以及吹爆她的选角,要知道魏青这个角色如果不是找到了晓霏演很难让季微对她的迷恋具有说服力,晓霏第一次演长片就是戏份这么重、又是这么复杂的主角,虽然演技肯定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和处理的不是很到位的地方,总体来说是瑕不掩瑜吧。
很多人说晓霏私底下看起来和魏青完全是不同人,我倒不这样觉得,感觉除了那些发疯的部分,她身上那种酷酷和对人很不甩的感觉还挺像的。
导演在各方面来讲都是个审美很好的人,但有两个想小小吐槽的地方,一是片名的字体……很不好看,配不上季微和魏青的背影,导演下次找不到人帮你写片名可以找我(笑),二是舒曼*克拉拉*勃拉姆斯的三角恋真的跟魏青*季微*阿光的关系南辕北辙啊喂,你不能因为都是三角恋就觉得很合适嘛前几天为了挖矿,想再切身感受一下魏青的感受,于是本来我是一个从来不喝酒的人,尝试买了酒回来,晚上都会喝到一个半醉的状态。
在那种状态下我这一晚上就废了,根本没办法更影评,甚至没办法思考。
如果魏青每天都是一直是一个心理压抑+喝醉+看一些哲学书籍的状态,她真的毫无生产力,什么事都做不了,整天精神恍惚,没有办法过正常的人生。
感谢季微来拯救她,阿门。
初遇
互相探索爱意
关于你的发现海浪里亲吻,因为在乎所以回应楼道里索答,最想见的人意外出现在她家的争执,还是想关心一直画的那幅画,从混沌到共舞后的着色,从无形到瑰色的绽放,又被混乱归零纯色,回味身上的味道和洗好的衣服“Rebellion, welcome to the f**king world, save me”, threatened to be a coward画成了毁灭,回到了家里还是会回到你身边,视线便移不开,缺氧呼吸加快
你的主动,一次海浪里溃流的泪水,一次争吵后无言的吻,又一次被伤害后不舍的门缝一次悸动,一次回应,一次又一次在画画表达自己之外感受到的一切
如此一生编者按:有些画面像Disobedience,有些镜头像照明商店里(尤其是最后3张图配画面里在公交车上的场景)青春并不温柔,等青春在时间里成熟,温柔的人出现,你可以被温柔以待
今早在《写作好故事的科学原理》中看到一句话:“角色的痛苦产生于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矛盾。
在他们看来,自己一直以来生活于其中的神经模型,就是现实本身。
这个模式本身存在缺陷,从而影响了角色控制现实外部世界的能力。
混乱来袭时,这些模式便开始瓦解。
角色会渐渐失去对世界的控制,而与周围的人和事件产生进一步的戏剧冲突。
然而,这一切变得复杂的是,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在与外部世界斗争,他们也在与自己作战。
这场战斗的主要部分,是主人公在潜意识这间奇怪的地窖中进行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驱动所有戏剧的根本问题:我是谁?
”看到这段话,我想到前些天看的一部台湾电影《青春并不温柔》,在1994年的没有创作自由,言论自由,在追求自由的大背景下,演绎了一个文化大学美术系罢课过程,产生的感情纠葛,战斗、追求自我、自由的冲突中,穿插着一条爱情线, 隐喻在追求自我中对现实的反抗。
季薇初入校园,结实了魏青和美术系会长阿光。
开展了被“我真的是被你们搞乱了“的感受。
季薇在美术上的创造追求自身的感受,违背主任的意思,因为分数过低,而跑到系主任办公室要分数,她的直白纯碎,让人感到单纯可爱。
她在对待魏青的感情也从有感觉到渐渐失去自我,勇敢追爱,坚定自己要什么,不放弃。
她是懂魏青的,也看出她和阿光本就不合适。
她被魏青推开过3次。
第一次在海边的拥吻,整个画面很美,同时带着大海的绝望,令她失去理智,总是会想起魏青,想要更多,她不曾怀疑过她们是否合适,在追求爱情方面,她也有自己的主见:见到那个人,心一定是怦怦跳的。
她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勇敢在阿光家的门外,问魏青那个吻,勇敢表达自己天天想她的感受,魏青让她当作没发生过一样;她的委屈在那一刻被留在了孤独的楼梯间。
第二次,在发生关系后,魏青不想让别人知道这层关系,包括阿光。
当时的她,在画着魏青睡觉的样子,听到又被拒绝,她感到很失落;在阿光哄魏青的时候,她吃醋,她开始混乱,她想要的只有她,她却不想让别人知道她们的关系;第三次,在任何冲突中,季薇都会维护魏青,她懂她的脆弱。
在这次的被推开后,经历爱情感受的画作被她毁的一干二净,爱是混乱又复杂,可怕又自私,还需要大胆。
她跑回家,母亲的话给了她力量:”这个世界每个人的想法本就不一样哇,不管别人怎么想,你怎么想?
“她本就坚强的,在一次次的进攻,打直球,她想和她在一起,可以一步步的进,这一点在容错率很高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能做到。
最后魏青为她打开心门,为她画了一张”鬼画符“,她很开心。
最后的画面,都变得清澈。
她为什么喜欢魏青呢?
是心疼吗?
还是吸引?
大多看起来像是她更心疼魏青。
我思索了好久,魏青哪些方面吸引她?
魏青很独立,身上有反抗的那股劲,她们的观点很像。
她对反抗没有更多的言论,她不懂政治,更多的是沉默,注重自己的感受,她时不时都在作画,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她总能在激烈争吵过后,出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魏青为什么喜欢季薇?
看了很多评论大多数人都喜欢季薇。
魏青更多是自我的破碎和重整。
她在经历了与钢琴老师的关系后,钢琴老师拒绝了对她的感情,从此她开始抑郁,变得反复无常,尤其是自己在喜欢上季薇的时候。
她对季薇的感情更像是一见钟情,她会不自觉的约她,看她,问她在画什么,问她的感受,更会情不自禁的吻她。
她在不能做自己时,开始伪装自己,真实的自己和现实的冲突令她开始变得激进,当她对季薇产生感觉的时候,令她变得更加破碎不堪,季薇的一个电话都能让她抑郁发作,自己能得到却不敢要的纠结,是她一次次推开季薇的根本原因。
在绝食中,季薇问她:”你会感到心痛吗?
会是因为他心痛,还是因为我。
“季薇一次次的进攻,令她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拥有坚定的力量。
她在一次次被排挤,只有季薇的安慰,令她心生力量,坚定她们的未来。
看完之后,颇有感触,对爱情,对破碎的生活有了重新认识,青春并不温柔,这个名字很好,苦中有甜,看似成功的成功,看似失败的失败,看不到未来的现在,需要更多积蓄下一次出发的勇气。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抗争的电影,然后是很少见的xueyun题材的女同电影,同时有这俩主题的我能想到的还有麦婉欣导演的《蝴蝶》,主角都有参与xy。
这部片让人更惊喜的是两位女主都是xy的领导者或参与者,而不像蝴蝶中只有一位是参与者,另一位何超仪演的主角阿蝶是旁观者,和xy的核心人物真真也产生了分歧并永远错过了彼此,阿蝶在xy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真真,她俩的爱情也少了一丝共同为理想献身的深入灵魂的感觉。
而《青春并不温柔》两位女主有着共同的追求并能相互理解彼此,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有广阔的胸怀和抱负,敢于对抗强权,思想先锋,不受男权社会的规训,不会因为性别就限制自己在xy中的角色,真的是绝对的理想型。
即使在xy这样left的运动内部,男权的压迫仍然无处不在,两位女主不仅对抗强权也对抗父权制,这让两位女主的慢慢靠近和相爱蒙上了更加理想自由冲破束缚的色彩,感情起伏更激动人心。
看了影片相关的采访,导演提到之前的《女朋友,男朋友》《戏梦巴黎》都是把xy当背景,聚焦于三角关系,这部片是直接选择运动的参与者作为主角,不仅关注感情和人际关系,也关注xy的走向。
从这点来说我觉得非常难得,包括国内也有很多片比如同性恋的《蓝宇》,异性恋的公园片,xy都是当作时代背景,给他们的感情人为加上了历史的厚重感,撇开历史背景,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恋爱,但都因为时代背景的加入感觉立意和格调就提升了的感觉?
在时代大背景下关注小人物的悲喜的确是很常见的题材,不过似乎都选择了当成爱情的背景板,我觉得是不够的。
《青春并不温柔》的导演在采访中提到自己也是xy的亲身参与者,又想到一般都是男性为核心的领导,所以想拍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我觉得能把反对父权和反对tz威权同时作为核心抗争的点,立意是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性甚至是经典的xy背景板爱情电影的。
关于导演性别,网上说男的女的都有,大部分都说导演是男的不懂女同怎么做,拍的男凝之类的,零星见过几个说女导演拍的很细腻。
我不想给导演性别下定义,通过看采访我没看出导演性别气质有特别的偏向,比较偏中性,说男导演的可能只是看了照片吧,我们对性别的认知什么时候可以打破二元制呢?
本片对女主角刻画的镜头,应该是女性凝视没有争议吧,季微画魏青的时候,有种烧女图的感觉。
还有亲密戏,姿势可能没有那么常见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吧,不是异性恋专属,这个姿势前面魏青和阿光也出现过,魏青都是处于更主导的位置,但是她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也有可能是一种前后对比。
因为这个就觉得是男导演会拍出来的不免有些武断,除了这里全剧我看不出别的明显直男导演拍的痕迹了。
就算是直男导演,或者是gay导演,也有可能拍出思想和镜头语言都很女性视角的片,虽然我更倾向于导演应该有女性的成长经历(看台湾报道也用的是“她”)。
片子的女权思想也有很多体现的地方。
刚开始魏青和季微交谈的时候就提到自己母亲是因为没有选择所以没有离婚,过惯了好日子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对婚姻中女性的弱势地位魏青看的很透彻。
还有开头美术老师指责季微收纸条男女关系不清楚和头发乱糟糟的,喜欢他的男生也对她说,女生可以把画画当兴趣,以后结婚找个好老公就好了,男的就得担心挣钱。
而季微直接和老师争吵,听到男生说那个话直接走人,都能看出季微虽然表面温柔女性但是内心很有个性和想法。
魏青在xy中更是灵魂人物,而不是男性的辅助角色,不仅承担了经费,还有关键的决策。
她非常清楚这种抗争不要涉及到tz,投诚了tz最后可能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可是阿光是比较有表现欲和需要证明自己成功的直男,所以他俩从一开始就是观念不合的。
阿光跟季微说过魏青太独立了,季微觉得独立很好,而阿光说女生还是不要太独立了。
阿光在魏青也直接质问,你是真的参加xy还是想表现你自己,你想带我去是因为让自己脸上有光让别人觉得你女朋友是议员的女儿,每一个问题都直戳男权的核心,毫不留情面。
所以说魏青不仅反抗父亲也反抗男朋友哈哈。
导演本科生物出身半路学电影,能够拍出完成度和立意都很高的首部作品,可以说是很有天赋了。
影片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魏青参与xy的动机如果按照影片里的是为了反抗父亲,不免有点单薄,我觉得应该是反抗父亲代表的父权制和教育的威权体系,和本身就是理想主义者,这点可以多交代一下。
还有她和阿光的对话也比较单薄,基本全靠吵架推进,两人之间没什么正常的对话。
关于两人为什么会在一起,如果是阿光说的她通过他可以参与美术系而反抗父亲,说服力也不强,非得找个工具人男朋友吗。
或者大胆猜测一下有人谈男朋友纯粹为了反对他?
让他知道不要把我魏青当成附属品。
关于魏青季微俩人的感情,总体衔接还是比较自然的,化学反应很好嗑,演员在一些小眼神小表情上都非常有氛围。
但是有的场合可能现实中并不太适合一上来就接吻,可能拥抱一下会更好,用接吻来推进感情看到后面有点疲惫。
还有前期季微的参与抗争程度非常足,到后面她的参与程度就变低了,基本是魏青去哪她就陪到哪,魏青什么时候吵架了难过她就什么时候在,抗争的进程就更像是旁观者了,虽然很好嗑但是后面形象就单一了,也可以一边追逐爱一边深入参与追求理想。
这部片从选角和摄影都很成功,魏青本人完全是清冷天菜型,天生电影脸,海边白衬衫简直就是大写的美强惨,海边接吻那一幕真的是太美导演太会拍了。
季微也是温柔带着倔强和坚定的内核,别的人都是把魏青附庸,当金主,利用她的身份的时候,只有季微是唯一在乎魏青的,不选她选谁哈哈。
魏青为什么一直逃避季微的感情,除了因为性取向,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是魏青应该是想好好搞xy不想情情爱爱的人所以一直躲躲藏藏吧,全程魏青是非常关心xy走向的,即使被排挤也坚决深度参与,所以最后因为不是美术系被取消投票资格真的是太扎心了,感情对她是排在第二的。
而对于季微后期对魏青的关注和爱就大于xy的重要了,虽然也挺好,她对爱的发现也是完成了自我成长。
魏青的看似渣的一些表现我完全可以理解,她成长的环境一直太压抑了,一直处在父权的威严之下,这种环境下还保留有女权的意识没被培养成纯直女已经非常难得了。
而且后面越来越阴郁压抑捉摸不定也和xy的走向不明朗逐渐偏离初衷有关,她作为xy领导人承担了很多压力确实没有太多心思去处理感情(所以这个片如果按照纯爱情片思路去分析渣不渣就太降低格局了,它不是一个青春校园恋爱的小甜剧,如果只想看谈恋爱还是花香吧)。
而季微可以看出母亲非常开明而且也有独立生存能力,成长环境比魏青要自由很多,所以就充当小天使的角色吧。
从她俩对性取向的接受程度,还是看出跟家庭关系影响很大。
最后俩人在一起后的对话,魏青说“protests will never stop”。
即使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要怎么活着。
所以到最后即使是甜甜的恋爱,也远远超过了爱情片的立意,本来女性关心和参与zz的片子就很少,女同的就更少,而lgbtqia is also politics,这样的片子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女性也是推动社会revolution的重要力量。
虽然独立电影很难女同题材也很小众,仍然有这样不只局限于情情爱爱的有更广阔的胸怀和追求的女同片产出,感叹一下湾湾真的是东亚女同之光,亚洲百合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希望会更好。
感觉近年咭片也模式化得厉害,姬掰直直恋姬,直恋姬姬恋直…不过这个片的激烈狗血、朦胧暧昧的独特气质放在十年内也算是比较亮眼的存在了
看过留痕
蓝色是温暖的颜色
其余全是口号,角色都像网红,中间甚至开始演mv。不过也无所谓,毕竟我只是来看美人们拿舌头狂甩对方嘴唇的。
摄影可以,剧本真混乱
晕死 很莫名其妙的做爱 出发点这么好的电影拍这么烂也是牛的
对于ting,第一次接吻,确认感觉(确认是不是和钢琴老师的一样感觉);和男的做爱,反证;第二次接吻&上床,再次确认;第三次接吻&上床,确认完毕。对于wei,第一次接吻,就确认完毕。
这个水准颜值的拉片 加上主演们的演技 我只能说且看且珍惜 剧情就忽略吧
感觉一堆符号,啥也没讲
颜狗评分就是这么任性。。。二刷补充:可以的,救命啊,哪里去捡这种又体贴又有颜又横冲直撞的直球选手
昨天看的女孩之间的亲情 今天看女孩之间的爱情 只要不参杂色情都很美好 我到底是直了呢还是直了呢还是直了 哈哈哈哈 亲吻的时候还是跟着心跳 睡觉的时候就boring得想快进 总之两个女主都很漂亮 还是给高分
还行吧,英文字幕😂😂
……能感受到青对微的吸引 但无语前者对后者拧巴的态度 唯美但苍白 不过两位气质形象很相似 有get到cp感
好像看到大学的美术系楼…
烂透了
无病呻吟的意识形态篇,漂亮女生没演技,另一个女生一副欠揍的样子
我以為女朋友男朋友夠婆媽了沒想到還能更婆媽🥺
谁都无法阻止一场大雨的倾盆,如同我无法闯进你的心门。引以为豪的作品被无故贬低,因掌权者的主观意识决定一个人的去留,所谓的专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上层领导的放任助长了压榨者的气焰…解严后遗症弥漫在80年代末期的台湾校园。“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努力去争取自由?自由不是我们本来就应该拥有的嘛?”简单的想法往往藏着最深刻的真理,我们只不过想要做自己而已。抗争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要被看见,是被剥削者挺直腰杆的发码,为了平等为了尊严,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以要为被恶意评不及格的作品讨说法,加入罢课抗议,拿起画笔画自己想画的,陪在喜欢的人身边…不论别人怎么想,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么。我无法阻止一场大雨,但我可以等雨停,等她狂风大作,等她阴晴反复,等她风平浪静,等一切尘埃落定。青春不够温柔,但我想对你温柔。
每个个体的境遇都是时代的缩影。亲子之间的压迫与反抗,师生之间的压迫与反抗,同学之间的压迫与反抗,恋人之间的压迫与反抗。恰好此时有一个人可以平等交流,可以放心地让自己被看见,可以做自己被尊重,可以相互欣赏扶持,那就是爱情了。
学运+青春爱情,现在又加上LGBTQ的时髦元素,其实还行,但是和《女朋友,男朋友》一样都这找到了学运和爱情当中激情的共性而已,但这种东西哪有娄烨那部不能提名字的电影好看和牛b啊。全片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我只能说台湾有台湾自己的青春伤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