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这个女人

这个女人,This Woman

主演:李害害,薛旭春,王晓振,卢业良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这个女人》剧照

《这个女人》剧情介绍

这个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贝贝是一个普通的“标准的/丝滑无误的”已婚已育女人,作为家庭主要支撑的她在大流行中被公司裁员,决定回南方老家寻找机会,由此开始安顿家人、整理自己的各路关系,在勇气、隐忍下不断探索,并努力保存自己的欲望。 本片使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呈现了一位困于现实与关系、承受着生活压力与内心孤独并坚持拓展自我的女性形象。表达着力在她作为妻子、母亲和女儿等身份之外,对自我、情感和欲望的探索过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侦探语录流浪汉世界杯跟我回家在世界中心遇见你遥之光座头市白日梦想家我的乡村音乐第一季赝作男人真命苦步步深陷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童童的风铃密室异形起源丈夫因素2续写哈姆雷特古惑青春宾果:晨光之王很想很想你厄尔自助餐厅的女子天团绝色狂花之龙迹神宫刺杀尼克松爱情神话恋如雨止异教徒绝命无常镇节礼之日银魂2我欲为人第五季排球女将异国迷宫的十字路口

《这个女人》长篇影评

 1 ) 这个女人也是我自己

电影结束打开豆瓣看到《这个女人》的剧情简介,才发现原来片中的女主贝贝的年龄设置居然是35岁,但片中李害害看起来彷佛和我这个女大是同龄人,想必这也是能让我极为代入其中的原因之一。

片头李害害的第一句话“我觉得我是一个标准的女性。

”这句话一下子就打中的我,彷佛生活中看似平平无奇毫无存在感,但又在很多事情上有着执拗一般执着的倔强,看似是柔顺的没有观点的自己,也想让众人知晓自己内心的反叛,但兜兜转转下来观望自己的人生,似乎真就如众人看到的那样——自己似乎还是成为了一个“传统的”女性。

即便是有着不被东亚社会允许的女性思想上的反叛,但又滑入成为所谓“贤妻良母”的陷阱,当然我们这种女人,在互联网上有着更为流行的说法——即“擦亮眼派”。

彷佛一旦与男性有了性缘关系,自己便再也与“独立女性”一词分道扬镳,面对周围早已远离与男性有交集的女性朋友时,自己的情感经历也就显得有些“上不了台面“,但如果一旦进入到传统性缘关系之下的谈话中,自己却也完全无法”忍受“这种传统思维下的讨论。

就这样,我和片中的李害害成为了社会上最独立无援的群体。

所以这部影片的出现是这样的及时,让我看到原来还是存在和我一样女性的存在,我们的经历不允许我们成为男权社会的帮凶,但个人情感的存在却又将我们不得不淌入与男性进入一段情感的旋涡,这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即便影片其中有由于剧本要求编排出的情节,但它依旧保持了某种最珍贵的真诚。

 2 ) 某个女人,一种真实

在大陆,商业与艺术,互为想象中的敌人,贬以不屑和鄙夷。

与之相当的,是剧情与纪录,它们界限分野,到底在哪。

一般人不免认为,后个话题更靠近学术,不愿去碰这黄牛田。

惯性思维会告诉我们,剧情就是虚构,是编的,假的,有华丽或糟糕的技巧(剧本、演员、配乐不一而足)。

纪录片则是真的,是现实非虚构,活生生的,在某个人身边发生。

镜头低调,材料朴实(导演的支配、操纵、干预,极少发生)。

可惜,对分法并不奏效,只有足够天真的观众才会主张:纪录片作品所言及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并且这真实性由始至终,都应该得到保证。

顺着话题,所谓伪纪录,就是在剧情片叙事框架下,放入了纪录片手法拍摄的素材,如早夭的《中邪》,全片都以仿纪录片形式拍摄。

大热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只拿纪录当填充,作技巧,属增益效果。

至于影院观众常说的,这电影手法“像纪录片”,大多是指以素人为演员,电影拍摄不事打光、缺少滤镜,不加服化道修饰加成,靠近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

例如被大大误会的《隐入尘烟》(事实上它摄影画面过于雕琢),乃至于固定镜头为主的侯孝贤阿巴斯,荒了大谬。

就这么说吧,人们乐意在电影里寻找和提炼真实,不放过出现的蛛丝马迹。

历史真实不可得,而观看电影所获取的“叙述真实”中,人们认定纪录与纪录片,拥有更多、更纯粹的真实。

大疫这几年,出现了进组拍摄出外景(《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导演饰演自己(《裂流》、《野蛮人入侵》),以及演员出演自己的一系列片子,令真实的视野不无虚幻,也让虚构,更加真实有力。

《这个女人》的出现,显然不是一次偶然。

上海的《梅的白天和黑夜》,西宁的《长谈》,也都呈现了纪录片与剧情片混合的特质,端看观众和评论者,想要采取何种视角,诉诸哪个论点,方免于左右互搏。

它们故事的外显部分,是一个女人和她自己的房间。

李害害要购房,筹钱,在通州给自己买,回老家给妈妈买。

玉梅住在偏远郊区,沉迷于找中介看房。

电影拍摄时间段,横跨了大疫三年。

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女人》手工感极强,而《梅》的组合搭架,是工业出品。

方法不同,造成了感受体验的不同:一个女人在讲她自己,一群人在看梅的故事。

《这个女人》的观影体验,包含了往复来回的几样行程:北京通州与福建三明的列车,现实日常与梦境回忆的衔接,剧情与纪录的缝合。

剧情的搬演,或者我一眼看出来的,是两位男性角色的出现。

居家空间里,镜头下夫妇之间的身体语言,已不需要道破更多。

其余部分,约见中介与夜阑风雨,都是纪录片的拍摄方法。

但对观众而言,本片最纪录的,是收尾部分,导演与演员,面对面的开放麦部分——直接对制作成片,发表意见看法,进行干涉。

主人公直言,电影里头的情感火花,可真也可假,不介意亲人如何看待,就像香港电影经常打在结尾的那两行字:本片故事,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看返乡之旅,主人公探访外婆,无论是相见的交流对话,还是通过手机视频,与北京的母亲和女儿进行通话时,四个女人以两组互相嵌合、血缘相连的母女关系,由手机镜头与电影镜头包裹的亲密问候,呈现为“不需要预演排练”的日常真实,显然无法NG重来,只能一条就过。

生离与伤别的对话,似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反过来说,目睹类似的场面,观众能立即代入。

即便在结构上,它并不承担冲突功能,没有主人公与母亲在沙发上讨论婚姻的话题效果。

这一幕中,《这个女人》叫观众寻思,当一个女人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她会是什么样子:在大城市帮女儿带女儿,还是待在老家等待终老?

永远有人在老去,永远有人在成长……小机器的灵活视角,起到了一个身外的,超然的,永生的作用,它持续着观察,也持续着疑惑。

再相比这些年,院线片里泛滥成灾的阿兹海默症或各种癌症绝症题材,它们几乎都在凭空抒情,沉溺于臆想,油腻且轻佻。

对于剧情片,做一幕全景,也意味着场面与细节,白花花的预算。

相反,纪录片时常会呈现生活全景,主题像未知的,远方出现的岛屿,自意识的海洋中浮现。

相较于自身的感官与经验,人们似乎更信赖他们的想象力。

平凡的海滩,深邃的一天。

电影里的碧海蓝天,房间亲昵,它们看起来,就像真的发生过——在一个真实人物的梦境和记忆中发生,也在一个电影人物的真实世界中发生。

但它们真的在现实中发生了吗?

人们镇日浸泡在现实之中,为何会更愿意相信,镜头所框选的世界与人物,因得陌生人的聚众注视,还有作为观众之我的出现存在,而显得更加,或甚加倍之真实?

抑或观众和这个女人一样,同样棘手于购房首付,缺憾于亲情照顾,迷惘于婚姻平淡,疲奔于不利流年——本片看似不经意地掠过却捕获了的社会真实。

《这个女人》更接近梳妆的照镜,还是墙上的孔洞?

又一个悬而待决的问题。

电影是因为相似的情境投射,而追逐不存在的真实一瞬——我多想变成她,还是因为理解而能够获得情感力量上的真实——也许她就是我。

换言之,剧情片因重峦叠嶂的叙述,与观众的距离更远,而当真实的人物,被带进了真实的电影,纪录片与观众的距离更近,近到就像发生在你家沙发上,进来坐坐,泡泡茶,聊下天,放个空,尝个闲。

太多女性的故事,都在这部电影中出现。

这个女人的故事,也是许多女性的故事。

但说到底了,并非观众相信纪录的真实,要凌驾于剧情的真实,不如说,当他们选择去电影院,看一部片子的时候,是因为他们相信电影这个媒介,这样载体。

意识潜流中的信任,先行打下地基,构筑起来真实。

就好像,在你面前,眼见为实的真,比其他东西要来得更真一些。

而这种真实,与电影,还有看电影的你,深情相拥,紧紧相连。

【首发于西部影谈】

 3 ) 真实自然朴素

《这个女人》一部伪记录片,是用记录片的手法拍的故事片。

一部围绕女性在当代生活里代际关系、婚育、出轨为主中心的女性题材的电影。

如同阿烂导演所说,影片朴素、自然,真正的“朴实无华”。

直白点就是比较画面比较粗糙,演员也只是从业者,因为是本色出演,貌似也不需要什么演技,镜头负责记录就够了。

值得看的看点是内容,女性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才是和谐的?

女性代际关系的传承,价值观的传承?

生活方式的传承?

事实是除了血脉的延续,在现代互联网时代,把父母辈、祖父母辈的价值观全部都颠覆了。

婚内出轨,无论男女,出轨方于另一方都是伤害。

影片里,女主追求自由、享受恋爱带来的快乐,于对方来说就是伤害。

男女自古以来不平等,女性追求平权,本是积极进步的行为,但是不能用魔法打败魔法呀。

不能说男性出轨,女性就要以出轨的方式来平衡,一方不能以另一方的错误成为自己犯错误的理由。

贝贝骨子里认为男性是不如女性的,除了不能生孩子,是不能亲自生孩子,诸多方面。

所以,她努力向上,向前,想作自己的主宰,积极地去追寻爱情,这是否是本能地认为自己可以是自己的主宰,不受约束?

如导演所说,有些题材小众,但也值得讲述。

 4 ) 构思很有意思,差点就信了李害害就是贝贝

今晚最有意思的一个点第一部长谈是“剧情片为表 纪录片为里”而刚好这个女人展示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剧情片这种一种玩法很有意思 也让我感到很错乱 尤其是这个女人 看完真的糊涂了 我是真的觉得剧中贝贝展现的是真实的状态 还想说哇这个女孩现实中思想真的很先进很‘疯’ 但后来李害害本人讲话才让我反应过来 哦这个人不是贝贝 还是属于普通世俗下的女孩心里还在想说 贝贝就是李害害本人吗 听完映后发现根本不是 甚至觉得有多少可惜不过现场还是有被奴役久固化了的女性观众 居然还在谴责贝贝这个角色 但如果贝贝是男性的话 大家只会觉得再正常不过 老公出轨选择不离婚睁一只闭一只眼的情况多了去了 怎么性别互换 反而被人谴责 更好笑的是 为难女性的永远是女性其实这个女人这部伪纪录片 形式上倒不是没见过 但是让人感觉到很真实的还是第一次 可能也是因为讲中国话的原因 比外国片更有带入感看的时候甚至想犯困 但当结束后 确实给人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尤其是创作团队新奇的构思 将世俗已经接受的事实性别对调 果然冲击力不小 凌晨才回家也算值得

 5 ) 影片荒谬和极端-我们现实却习以为常

本来觉得这部影片很矛盾很奇怪。

一边是刻画了一个反常规反社会要求的女性形象 好像很“女性主义”。

怎么个反常规法呢?

女性 “跳脱框架不断和人产生传统道德批判的情感关系追求自我”“不被男权社会要求的贤妻良母形象绑架”“女人也可以是玩弄他人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女人也是可以不生小孩不爱孩子不爱当老妈子的” 。

也探讨了现代婚姻制度和教育的合理性。

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父母逼的” 也带过了一下开放式关系“她找男孩老公就找女孩儿呗各找各的”。

对一夫一妻婚姻制度进行一部分的解构和批判。

国内逼迫小孩、压抑人性 导致许多人长大了进入了永无止境的叛逆期 治疗自己的空心病。

也探讨了女性的工具性客体性问题。

比如 女主提到自己小时候丑所以被歧视。

这也是女性可悲现状的一部分。

女性如果没有外貌价值生育价值 就是传统语系下的“废品”。

但是一边又觉得女主这个形象真的好奇怪。

首先 女主把现在很多男性做的事情都做一遍比如“各种出轨”“觉得男的事儿真多糊涂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行了”“女性之间的共谋互相打掩护”“对孩子也可以没感情” 这就叫女性觉醒了吗???

“从来如此便对吗?

”种族主义者无差别屠杀所以当被屠杀者站起来的时候全部把无辜的对方扫射回去这就叫独立自强了吗???

从影片的叙述可以看出 主创团队也是认为出轨是会伤害人的 开放式关系并不是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

女主一开始就觉得“这样对双方不好”断了其中一个关系 另一个男生也明确选择断开联系 就连女主自己也会因为自己欺骗他人感到愧疚。

抛开传统约束 导演也知道一对多的情感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会伤害他人。

然后女主这个所谓的“独立女性”就是靠不断地伤害别人就证明自己有多“独立”多“跳出桎梏”吗?

看完真的一脸黑线……要刻画先锋女性就是真么个形象吗……这个角色也太单一了吧……当时第一反应是 女主一生在干的事情除了谈恋爱还可以刻画点别的吗?

…… 充满疑惑……=但是后来突然想通了。

这部片子女性的“独立”就是没想着多“独立”去拍的 这部片子就是朝着极端了去拍的。

女主所做的所有事情不就是当今许多男性会做的吗?

只是主体换成了女性。

完全同样的事情和话语 让大家看看这些事情有多荒谬。

而放在男性身上来做来说 大家就习以为常。

更体现了对女性群体的压迫。

总体而言 需要再跳一层来看。

我觉得这部片子本身就是拍的极端和荒谬 刚好用来讽刺许多社会现象和对女性糟糕的各种污名化。

映后交流有一位男性观众那么纠结于影片多少是真实 多少是虚假 我想他是无法接受女性也可能疯狂“出轨” 这个事实 男人也会被当玩物 男人也会变成凝视的客体 所以整部影片对他来讲会有那么大的冲击感和不适感。

做一个恶意的揣测 我想如果这部片的主角是男性 全部性别对换 这位男性观众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强的疑惑的 或许他会拍手叫绝 赞同“男人是手足 女人如衣服”“男人嘛 开个小差很正常 女人事儿真多 糊涂糊涂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就行了”。

这些大家日常习以为常的话 换成女性来说 翻天了 炸裂了 无法想象了。

这位男性观众的反应刚好体现了影片想讽刺的荒谬现实。

许多男性群体并不会发现自己对女性的隐形期待和歧视。

而许多荒谬的事情调换性别了 他就会觉得???

这是人干的事???

总之 我觉得这是一部高级黑的作品。

女性角色的奇奇怪怪正对应了社会的奇奇怪怪。

 6 ) 基层女性的力量

一进影厅,看到大屏幕里“导演,阿烂”,心里一惊,居然是那个女人。

边看边觉得真是太棒了,完成度居然这么高,这么成熟,这才是当代的中国女性,监制居然是王小鲁。

影片虽然反转了刻板印象中男女“错误”,女性是那个有稳固的后方,又有多个情人的角色,但给人的观感完全不同,贝贝跟每一个暧昧者或情人之间依然充满了自然的情感流动,是爱的释放和充盈,而不是简单的对美色的占有和自身欲望的释放,贝贝对传统婚姻的打破,更多的是个体对爱和自由的追求。

“多情种”的力量恰恰是女性的优势,在我看来,在很多基层正是这样有爱、有韧性的女性成为家庭运转、子女教养的核心力量,就像影片里的,当姥姥半开玩笑地说李米没钱上幼儿园了,贝贝说,“钱总是可以挣的”,很真实,也很有力量。

在影片里女主面临的所有人际关系都是正向,与原生家庭和谐,母亲既是育儿的辅助者又是可以谈心的朋友,与舅舅、丈夫等男性家庭成员也能得到一些支持,从情人那有爱,朋友那有工作,这个设定有些过于理想化。

无论如何,还是非常高兴看到这样的作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作者去书写她们认为世界应该的样子。

 7 ) 这个女人无比挣扎的自由。

在一个已固化的社会解构里,猎手与猎物的边界,在逐渐模糊消失。

这个女人在结婚生子上,是以猎物的形式投入社会猎手里。

这个女人在养育孩子上,是以主体化的形式脱离社会制度,但又以掌握主体话语权的客体化姿态,在与她的母亲、丈夫、和孩子互动。

这个女人在她的社会活动里,在以与事间隔的客体视角用物理人的参与主导着整个局面。

她说:“男人跟女人不在一个层级。

”对,女人会利用美的条件。

而他们并不感知。

女人的美感是一种有深度的吸引力。

而男人感知的美感是基于外表的整体表现。

都说女人的美,是男性凝视的塑造。

现在看来这个定义也捧高了男性的作用。

女人的美,更是为了让凝视的男性削弱精神力的伪装。

在影片的主内容中,围绕着女人与不同男人间的关系发生。

与其说这是她的出轨行为,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她的社会化活动。

是她精神世界的延伸。

是与社会规训争夺自己主体的方式。

去打破影片开头的那句自述:“我是一个标准的女性。

”如果反问,一个标准的男性是什么样呢?

也许就是这位脱离了女性规训后,遇见的那一个个男人吧。

他们是:有对象也照样肉体出轨并且不会与原对象分手,无法向任何人履行承诺的男人。

在家里不会处理与老婆的矛盾而去外找情感抚慰功能者的精神出轨男。

脆弱到不堪一击无法面对一位勇敢自由的女人而破防的生意男。

为女主提供工作岗位,但将打杂包装成学习茶艺提升自己的画饼男。

骑着重机潇洒倜傥的将女人视为猎物跟随的男人。

最终,标准女性和非标准女性的选择同样残酷。

唯有将自己视为主体,才能在无数已有的但并不优质的基本盘选择中,享受到自由的存在。

谢谢导演让我们看到女性境遇中无比挣扎的自由。

2025.02.16.杭州东巢

 8 ) 奇妙的“共谋”

本届FIRST我看过的五部参展作品中,最喜欢阿烂导演的《这个女人》~导演在直接的镜头语言表达之中埋设了假象,组合出一种极其新鲜的电影表现方式。

让纪录片与剧情片有机组合,幻化出一种粗砺、性感、大胆、迷人的电影观感。

突破传统观念,极具挑衅意味的人物设定与影像风格,展现出主流视角中性别对调之下,有趣的人物速写。

在疏离家庭关系之中叛逆的释放或者说报复,用放纵的情欲对抗缺失的情感与寂寞的身体。

女主角俨然化身成女性躯壳里的男性灵魂,将性别的界限进行大胆的改写。

传统视角中女主角惊世骇俗的举动,对于家庭与情感的放浪状态,是一种对于男权社会的嬉笑讽刺。

流转在不同的情感关系之中,付出真情也嘲弄感情,却在放浪外壳之下埋藏敏感细腻的内心。

这种人物形象看似特别,其实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一人一面。

在纪录片形式的视角之中,女主角的自我剖析带着省世的意味,在从北到南的出走与还乡的过程中,寻求内心身体的双重慰籍。

无非男女性别,而是忠于自己,选择的人生与状态,都是带着相性与共性的特质。

我太喜欢女主角与导演之间达成“共谋”的这种创作初衷,一同突破形式的边界,性别的边界,传统关系的边界......这种胆识与尝试,在华语电影体系之中都显得极其与众不同。

模糊的真实与虚幻之中,树立起一个超时代意义的自由女性形象,让人有大呼过瘾的畅快感。

《这个女人》像是导演射向传统观念的一发子弹,女主角是子弹击出的惊艳血花,让人难忘。

 9 ) 我不理解。

我真的太生气了。

下午在FIRST排队看《这个女人》,我就看着各种关系户所谓的嘉宾主创团队的这个朋友那个朋友进去,问就是他们是嘉宾,主创团队亲自出来接人,志愿者们也没办法,然后就是不让花钱买票预约的观众进,正常情况下五点十五电影就要开始放映,可是为了等不知道是谁的关系户和嘉宾,就延迟延迟,后面志愿者、主创团队出来道歉,开始卖惨套路,说抱歉说希望大家理解,但是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我排在队伍的第二个,等我进去全场已经没座位了,所有预约的人就挤在过道的地上,全场座位上坐着的是各种关系户以及趁着混乱偷跑进来的人,然后我就没心思看了,最后连七点半的短片我也完全没心思看。

我很困惑,我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口口声声说爱电影爱艺术的人做出这种违反规则和使用特权的行为。

我认为作为一个创作者,首先应该内省反思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去讨论一些更大的公共议题并做出表达,如果你真的热爱和尊重的话。

 10 ) 一部强者电影

如果我去形容女主的话,我觉得是“自私”。

这个词在这里没有“好坏”上的定义,它其实也和性别、年龄等等都无关,每个自私的人都会有自己自私的点,自己自私的方式。

片中女主哭了好多次,她有很多很多的烦恼。

但我觉得她也许是不会真的抑郁的。

她会是生活中的强者,甚至某种程度上会是一个“狠人”。

以片中两个细节为例。

一是女主全款买房缺尾金18万,向一个情人借钱未果。

我对这个桥段印象深刻,是因为正好,几年前,在我和一个朋友间有过类似的对话——而那个朋友的座驾也是一辆JEEP(好巧不巧!

)。

当时她因为其它原因急需几万块钱,我说妳借借看(我本人不和任何朋友产生任何金钱关系是原则,我也不会向别人借钱;所以我的选项可以排除),她沉吟了半天,最后说,算了,实在不行我把车卖掉。

我说你至少打几个电话试试看嘛,我在旁边给你加油。

她又沉吟了一下,说,算了,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别人没有义务借钱给我。

我听说最后她是向银行借的钱。

第二个镜头是女主的一句话,她说她不是一个很称职的妈妈,在外面看到别的小孩会在心里投射一下,但不会特别去想自己的孩子。

片中有(至少)两次分手的描绘,都是干干脆脆的“那我们分了吧,你把我删了吧”。

然后一切——之于女主——恢复原样。

我觉得导演——无论她的主观意图是什么——对该角色的这点性格刻画真的非常成功。

我是真的非常羡慕。

剧情简介中写道,女主被裁员了,似乎隐射这是一部描写女性苦难的电影。

但其实女主买了(至少)两套房,几乎都是全款;她开着一辆very decent car(JEEP);她想到什么就去做,从北京到武夷山,没一点拖泥带水。

这部片子里压根就没有什么苦难,这完全是一部强者电影——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也许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私”的人,或我们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能会活得更好,尤其会比那些“无私”或“为他”的人活得更好。

我以前在国外上学的时候没这种感觉,回国工作一年多,越来越有这种感觉。

我认同女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吗?

很难讲。

但我自己有一个和她性格很像的同事(是个男的),其实我一直很困惑他是怎么能进到我的单位的,但看完这部影片,突然间好像我有答案了。

也许我自己也应该变得更自私一点吧,不然总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很多时候却感觉被“欺负”了。

很多时候,你在乎的,你以为是高尚的、善良的东西——这其中大部分是基于类似nobility in its very old-fashioned way 那样的道德观念——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看得到,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会give a shit. 我知道这是一部无论从导演的主观意愿还是普遍的观影体验来说都被昭然若揭地贴上“女性主义”标签的电影,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从超越性别的角度去作了自己的理解。

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变得像女主那样,无牵无挂,玩乐人间;也许只有拥有那样的心态,才能做到真正的潇洒吧。

(巾城)

《这个女人》短评

3.5 最精华的部分在片尾之后,观后发现原来是伪纪录片那多给半星。

8分钟前
  • 鲸鱼星
  • 还行

女主面对导演和面对男性,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作为一个女性——一个对自我、男性、与男性的互动、社会给你的规范有觉知的女性,一定会有无法自圆其说不一致处,有很难讲是迎合是扮演是利用规则处,有不舒适左右支绌自欺。一个这么生活的人,会隐形但很多损伤地撞墙。影片没有抹去这些。但叙事上贝贝对自我的叙事和行动还是太顺滑了。

10分钟前
  • 满[已注销]
  • 推荐

那么真。那么好。像是浑然天成,其实针脚细密。她是受限的,她是跳脱的,她付出与承担着,她任性并反讽着。而她个子那么小,眼神还带着孩子气。这个世界对女人有巨大的定义与要求,有些轰然作响,有些暗刃潜藏。而我们要爱她,夸她,站在她这边,“你真的很好很好,足够好。”

14分钟前
  • 苏七七
  • 力荐

有私心的成分在,电影本身是有缺憾的,但恰是因为此类题材和人物以及这种社会情绪和状态太过于稀缺,所以才显得珍贵。关于家庭、性别和性、爱情、生活的书写是作为主体的女性的真实生命经验。btw 映后在问到创作初衷的时候正巧导演的儿子出现了,然后就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和戏剧。这应该就是真实与虚构界限被打破和恒定的魅力吧。

17分钟前
  • Lizzyeim
  • 力荐

3.5 expected more 去年看过《中华坏女人》的话对比之下那部的信息量和情感浓度还是更深些(尤其是中华坏女人尾声处的母女对峙/对谈将情感推到顶点,而在这里类似的场景在嬉笑般的表演中迅速带过,真的给我一种过于轻描淡写的意思了)虽然那部是真的纪录片。这部的form在虚实结合meta cinema泛滥的今天也不算多有新意,倒是有点像为不需要连贯的叙事,拍摄,表演所找的借口?当然可以认为出发点就是要给出碎片化生活切片式的有些跳跃的令观众感到并非全知的呈现,我以为这还是导致了表达的削弱的。

22分钟前
  • Zaggy 🇵🇸
  • 还行

换个性别就可以被理解为是“自由”,把男性贬得一文不值,这样的做法和男性贬低女性有什么区别?男的有很多个女性是渣,女的有很多个男的,还是婚内出轨,就不是渣?这什么双标文学?把男性比喻为“弱势群体”,和现在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所处的困境有什么两样?我们到底在追求的是女帝主义还是女性平权?

26分钟前
  • 豆友RZFQqQdUQk
  • 很差

真好。很多處照見我自己。

30分钟前
  • 力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1分钟前
  • 陈凭轩
  • 力荐

#17thFIRST第一帧入围#第一帧2023年度影像#1500观影里程碑,first第一帧单元里最喜欢的一部长片。

32分钟前
  • 盧意林
  • 还行

害害好可爱!

34分钟前
  • 崖石上的柯希玛
  • 还行

很喜歡導演的影像探索,用真實影像的拍攝方式,製作了一部看起來像紀錄片的劇情片,樸實歸樸實,但還是缺少了一些趣味性,所以有陣時會感覺乏味。電影談及的話題聚焦女性,展現一個普通的、真實的、飽滿的、自由的、有張力的女性形象,會讓觀眾樓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雖然我從前幾個鏡頭就發現了這個片子為非紀錄片,但還是被中間真實影像拍攝手法的迷人所「魅惑」住。直到映後都還有觀眾設想這是一部紀錄片,而問出關於「影像倫理」的問題,因為他始終預想的是,電影里的女主角的所作所為是不符合「傳統道德倫理」,是應該受到「影響」的。我只能說這位觀眾白看了。不是說不能討論影像倫理,而是不應該站在極具偏見的男性凝視視角去看待片中的這個女人,所以不應該是「這個女人有點東西」,就只是「這個女人」。#HKAFF2023

39分钟前
  • 术烨
  • 还行

个人感觉偏先锋了一点,感觉在看大量片段的堆砌,你可以推出脉络但是不觉得是一个好的叙述,当然本片可能并不重于叙述。但是主创李害害的映后又极大地丰富了这部电影,相当好。

43分钟前
  • 丑久怪
  • 还行

@Festival Scope 有意思,不知为何想起奥逊威尔斯的《赝品》,多少有点叙述性诡计在:最后告白带来的升华与“反转”,被摄对象和摄影机的共谋,共同制造一个狡黠的“坏女人”;同时又没有抹去更加社会层面的议题/事件存在的痕迹,大世界与小世界各自运转又相互关联。

45分钟前
  • マツハラ
  • 推荐

什么时候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能不再那么爱男?自诩自由自在,实际上和一个又一个情人分开时哭得稀里哗啦,明明情感上受困了好吗,根本不轻盈啊,骗谁呢。压力呢,又给到母亲,对母亲没个好脸色,对软包老公却好言好语生怕伤害到“可怜的男人”。咦惹,爱男爱得让人受不了。唯一有共鸣的就是看望外婆的片段,人生很短哒,珍惜真正该珍惜的人吧

49分钟前
  • 烧烤之星
  • 较差

我跪下求你们观众映后不要statement了,哐哐哐给您各位磕头了,又不是你拍的片子你格老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紧说,说的还都是史

50分钟前
  • 小熊猫席地而坐
  • 力荐

看了没多久就觉得这是纪录片式的影像,看完果真是伪纪录片,但本片影像表达在我这里并没有太多能成立的点,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与其自辩伪纪录片,不如说是真实影像,还能更佩服主创的态度

51分钟前
  • 阿贾克斯
  • 较差

为什么大家能共情啊😭我是真的如坐针毡……可能我太讨厌异性恋了……

52分钟前
  • 还行

像其他短评里提到的那样,电影确实有一些现实意义,甚至在传统价值下这个电影表达的内容可能就更有意义了。只是很难不从故事本身联想到自己正在经历的一些事情,追求自由并没有错,但是我不喜欢所谓糊里糊涂的这个说法,影片结束时,女主说我就和那些男人一样,不少女观众为之欢呼,这一刻我既能理解女性的困境与抗争又觉得,难道进步的意义就是要和传统男性一样吗?

55分钟前
  • Count Dracula
  • 还行

作为《这个女人》的制片人,感激混合着欣慰,五星完全不足以评价这部作品,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女性电影的创作道阻且长。唯有继续努力!

57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感觉导演想讲“有女人是这样活的”,在传统的家庭、育儿里面做自己,追求自己开心。爱情只是让她开心的一个方式(只是选了爱情这个角度),然后她也没啥心理负担地出轨啥的。但是我身边太多人这么活了?让我觉得这个电影也没必要拍……

58分钟前
  • 阿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