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教徒

Heretic,异教诡屋

主演:休·格兰特,索菲·撒切尔,克洛伊·伊斯特,托弗·戈瑞斯,艾丽·杨,朱莉·林恩·莫滕森,海莉·汉森,艾尔·麦金农,汉娜·哈夫曼,阿妮莎·贝莉,米古尔·卡斯蒂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24

《异教徒》剧照

异教徒 剧照 NO.1异教徒 剧照 NO.2异教徒 剧照 NO.3异教徒 剧照 NO.4异教徒 剧照 NO.5异教徒 剧照 NO.6异教徒 剧照 NO.13异教徒 剧照 NO.14异教徒 剧照 NO.15异教徒 剧照 NO.16异教徒 剧照 NO.17异教徒 剧照 NO.18异教徒 剧照 NO.19异教徒 剧照 NO.20

《异教徒》长篇影评

 1 ) 信仰的皮囊與靈魂的迷宮

當代恐怖片最驚悚的場景,從來不在幽靈的尖嘯,而在人性的裂縫中悄然滲出的冷光。

斯科特·貝克與布萊恩·伍茲聯手執導的《異教徒》(Heretic, 2024),便是將這道冷光化為手術刀,剖開信仰的皮囊,露出底下蠕動的靈魂蛆蟲。

兩名摩門教女傳教士踏入休·葛蘭特飾演的孤僻男子「里德」的宅邸,像兩隻純白的鴿子飛入銹蝕的鐵籠。

她們本欲以經文馴化異端,卻反被里德以神學辯證為餌,一步步誘入精心設計的密室棋局。

信仰的傲慢與知識的陷阱在此交鋒,看似傳教者與被救贖者的角色,在幽閉空間中如沙漏倒轉,細沙流淌間,權力與恐懼的界線早已模糊如霧。

休·葛蘭特褪去昔日英倫情人的糖衣,將里德塑造成一具行走的悖論。

他的眼神時而如懺悔者般濕潤,時而如審判者般森冷,嘴角揚起的弧度既像慈悲的聖徒,又似嗜血的獵人。

導演刻意讓他的獨白沾染詩意,彷彿撒旦在伊甸園朗誦《懺悔錄》——當他質問「若上帝只是人類恐懼的投影」,鏡頭掃過牆角剝落的十字架,陰影中竟浮現尼采的臉。

這棟宅邸本身即是隱喻的集合體:旋轉樓梯如螺旋上升的信仰階梯,地下室藏著焚毀的聖經灰燼,閣樓的彩窗將月光濾成血色。

攝影機如幽靈穿行其間,將驚悚片的慣用手法昇華為存在主義的鏡像——當女主角索菲·撒切爾的瞳孔因恐懼放大時,觀眾看見的何嘗不是自身對虛無的顫慄?

最諷刺的是,全片真正的「異端」並非里德,而是信仰體系本身。

當女傳教士被迫面對「殉道究竟是奉獻還是自溺」的詰問時,鏡頭突然切換至教堂彩繪玻璃外的現代都市,霓虹燈管拼湊出的十字架在雨夜中閃爍,恍如上帝遺落在人間的電子殘像。

貝克與伍茲的野心顯而易見:他們要撕裂的豈止是恐怖片的類型框架?

更是文明社會賴以運轉的認知繭房。

散場時想起托翁筆下的金句:「所有聖殿的地基,都是用懷疑論者的骨灰夯實的。

」《異教徒》的恐怖,正在於它證實了這句讖語——當里德焚毀最後一頁聖經時,飛揚的紙灰中,我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魔鬼的狂笑,還是先知早該被聽見的哭泣。

 2 ) 爹味说教/言语武器,异教徒的生死游戏

鲜明的风格和小众的主题一向是A24的标签。

(又小夸一下)豆瓣2024评分最高恐怖片排名第四的《异教徒》,非休格兰特出演男主不可,惊吓场面不多,这也是我喜欢A24的原因,恐怖片需要新鲜想法注入。

压抑的氛围,心智对决,一场关于宗教的语言辩论和超验经历。

密集对话中包含典故引用和逻辑陷阱,哲学议题和流行文化,影片文本相当扎实。

但另一方面这点也会让人觉得过于爹味说教,基本上都是男主在单方面输出。

当然女主们的经历也是男主在设置,两道生死门和先知复活有点意思。

男主想要表明“The true religion is control”,并不新鲜的主题,不过影片节奏氛围还会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但这个落脚点仍然是在打安全牌。

不过男主要改变女主们的想法,控制了肉体却要释放灵魂,某种角度来说不也是把自己当成全知全能的先知嘛,自成宗教了。

本来觉得中途扯到庄周梦蝶之故有些莫名,但结局的“miracle”和疑似停在指尖的蝴蝶都相对呼应了前面文本中所提,蛮有意思的。

而这个设置让简单的奇迹逃生结局蒙上一层面纱,究竟是故弄玄虚还是蝴蝶梦,是温情、败笔还是点睛,看个人理解了。

 3 ) 海外影评

两个女传教士巴恩斯姐妹应邀进入男主里德的家,在那里她倆开始与里德进行神学讨论,而他几乎立刻就扭转了局面,给这两个女孩进行了一场关于信仰和面信念的考验。。。

呃, 本片巧妙地将宗教历史和反社会行为结合在一起:是《电锯惊魂》和《沉默》的结合体。

格兰特非常享受男主角色这个稍显黑暗的角色,与此同时他与撒切尔,尤其是与伊斯特的表演相得益彰。

本片摄影是另外一大亮点<( ̄︶ ̄)/ 镜头以如此引人入胜的方式掠过这座越来越充满威胁的房子,盯着黑暗的走廊和楼梯,让观者强烈地感受到紧张和幽闭恐惧症,呃, 导演也喜欢拍脸,让我们近距离看到充满泪水的眼睛和恶意的笑容。

( ง °皿°)ง⁼³₌₃《异教徒》真正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暴力,而是里德精心策划的计划所揭示细极思恐:其中不仅包括死后什么都没有,还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所有东西都是谎言。

然而,这部电影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反宗教。

它留下了一些最大的问题让你去回答。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

 4 ) 异教徒

很A24!

两个传教女生进入到一个看似有希望接受他们宗教洗礼的男士家中,故事从踏入房子的那一刻起悬念拉满,吸引起观众的注意,看似融洽却略有些怪异的谈笑中,抱持着有事发生的念头的观众屏息等着这表面和平被打破。

假意接到电话两女止步跟随,打不开的房门,被放错位置的自行车钥匙,男主夸夸其谈迫其作出选择:信或不信?

全程紧张氛围拉满,代入两女视角简直要尖叫窒息!

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小反转,暗号行动在执行的那刻短发女被反杀,努力自救的长发女在采取一系列行动一气呵成让我们以为要成功时又被突然捅刀,最后危机时刻靠的是濒死姐妹奇迹回光返照的奋力相救,甚是感人。

反派男主宣扬的奇迹最后居然是在两女的坚定信仰与深厚友谊间被激发,可以说是对男主最彻底的反驳与讽刺了。

以及这电影呈现的信仰理论和宗教间的借鉴与延续,新的经验是对旧的经验的抄袭再造与重组,宗教的奥义是控制等,在对谈间展现出来的想法还蛮有意思和令人深思的。

挺新鲜的一部惊悚电影,以及休格兰特意外地适合这种角色…

 5 ) 什么才是真正的宗教——个人体验的美好与对他人操纵的质疑

作为现如今恐怖电影的金字招牌之一,今年A24的表现说不上太好。

《玛克辛》《荧屏在发光》的口碑算说得过去,那《前厅》《Y2K》可以说是惨烈的翻车了。

所以口碑相较还算突出的《异教徒》,一直是我的年度期待和年度恐怖电影备选之一。

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正片,很可惜它并没有我期待的一些内容,但倒也有些意料之外的小惊喜。

这是个看上去复杂的宗教信仰谈话,前面有着大量关于信与不信的问答内容,后面又陷入禁闭的恐慌,而它最后所指引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态度和个人力量。

Barnes和Paxton是一对传教士搭档,二人负责分发摩门教手册和上门传教。

这天她们敲响了一栋孤独大宅的房门,开门相迎的Reed先生看上去热情又温和,对摩门教似乎充满了兴趣。

他告诉两人他的妻子正在烤蓝莓派,他很乐意二人进来坐坐并且向他传教。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如Barnes和Paxton所想的那般顺利,Reed不断的提出问题旁敲侧击质疑着她们信仰的真实性,他极端的发言让二人感到不安。

更关键的,是Barnes发现Reed点了个蓝莓派味儿的香薰,他在说谎其妻子在屋内。

但此刻为时已晚,羔羊已落入狂人之手。

在谈论这部电影主题表达之前,先要明确的是前面所说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体现在人物立场和对错上,休·格兰特饰演的Reed毫无疑问是电影中的绝对反派,但他的话不是完全对和完全错的,包括Barnes和Paxton的反击也是如此。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Reed尝试瓦解宗教皮囊。

在这里,Reed用约瑟夫·史密斯一夫多妻的私心,人性的缺陷和私欲去质疑所谓上帝传话的不真实性,提出教义是一种洗脑策略。

之后他也用自己各种刻意的细节再次强调,Barnes和Paxton的信仰是受到外界影响的对谎言的盲信。

通过Reed的基本剖析,导演提出了人为教义的虚伪性和成年人的代际影响。

而之后Reed又开始长篇大论,用大富翁的历史去瓦解宗教的神圣性,圣经是可以解释再用成为其他宗教的,把传教士比喻成推销员。

归根结底,他所说的依然是宗教背后的他人操纵。

此时Barnes向Reed提出了反驳,质疑了他论述过程的不严谨。

这里导演通过一次忍无可忍的反抗为Reed完美博学的形象施加裂痕,这也是一次人物立场的转化,因为Reed的形象从宗教的质疑者成为了宗教本身,Barnes和Paxton则从代表宗教的传教士成为了这场游戏中的觉醒质疑者。

前面提出教义私心的概念后,导演又通过反神迹指出了宗教传统的神迹骗局。

Paxton进入地下室的深层,这里出现了代表基督的七芒星和代表撒旦的倒五角。

来到诸多女人被囚禁的场景后,仿佛约瑟夫·史密斯一夫多妻的Reed提出了自己的最终思想——宗教的本质是控制。

其实这句话里宗教已经不再是真实主语,控制才是关键——宗教只是控制的存在形式之一,所以在访谈中导演明确的指出这部电影也和政治相关,或者说它和什么都相关。

到这里,能看出这部电影所探讨的并非信仰与神的有无。

其内核类似1971年肯·罗素的《卢丹的恶魔》,片中主角格兰迪神父在饱受摧残后不再亲吻十字架。

那并不是他不再信仰上帝,而是他已明白握在对方手中的十字架代表的是他人构成的教会。

该片结局里Paxton说她懂祈祷没有作用,但这很美。

Barnes起死回生上演了真正的神迹,击败了代表控制力量的Reed。

和导演所说一样,这都是对个人信仰和体验的肯定,和他人的影响操纵无关,就像格兰迪神父拒绝教会但信仰上帝。

总之通过三人的周旋,斯科特·贝克和布莱恩·伍兹在片中简单阐释了自己的观念——他人操纵的控制真相,个人体验的力量和美好,永远保持不确定的质疑反抗态度。

那么回到结局,导演给观众留了个有点扑朔迷离的答案。

Paxton逃出生天,一只蝴蝶落在了她的手上,镜头一转这只蝴蝶又消失不见了。

其实这完全没有正确解读,因为这是他们故意留下的开放空间,好让观众用疑问把这部电影带回家。

可以理解这是Barnes灵魂神迹的延续,对Paxton之前说想死后成为蝴蝶的回应,也可以当作Reed那死后苏醒新世界的庄周梦蝶理论是真的,全看自己。

离开这些控制观点,还是回望电影本身。

其实我个人对斯科特·贝克、布莱恩·伍兹的搭档组合一直抱有高期望。

毕竟2018年时二人写出了《寂静之地》剧本,用静默的强设定放大了很多恐怖电影热衷的声音元素。

2019年自编自导的《惊魂鬼屋》,也是不错的密室砍杀电影。

但2023年的《逃出白垩纪》真是把我给看噎住了,烂到没话说,都不知道拍这玩意到底是为了什么。

好在这次两人拥抱A24的效果还算不错,1000万的低成本能换来4200万的票房已经够看了。

对于这么一部大量对手戏和反派为主的电影,首先必须要赞赏的当然是越老越邪的休·格兰特。

这几年他一直乐意出演些怪怪的角色,甚至采访时也专门表示自己想演点不一样的。

这也是导演组第一时间就找上他出演Reed的原因,结果无疑是让人惊艳的。

休·格兰特运用了丰富且浮夸的表情和动作,这些表演往往充满戏剧感展现着Reed那种掌握全局的轻蔑自大,对两只羔羊的不屑戏耍。

而且休·格兰特迷人的气质,非常符合Reed前面质疑者的形象,让观众真的想要完全相信他是对的而又被后面的撕裂所冲击。

Barnes和Paxton,索菲·撒切尔饰演Barnes真是cool爆了,暗色调造型和她的气质实在是很搭。

索菲·撒切尔本身的表演也很出色,像是Reed一番质问后镜头特写下Barnes一连串的恐惧表情细节。

至少在和休·格兰特对戏的过程中,索菲·撒切尔这神迹幸存女孩的演出完全没问题。

导演的诸多小设计结合朴赞郁老搭档丁正勋的摄影捕捉也很亮眼,像是各个人物的情绪细节,雕塑后的诡异黄光,穿越车锁的镜头的暗示,逃离地牢时衔接大宅微雕的转场。

特别是那个古希腊风格的雕塑,真实雕塑是没瞳孔刻画的,所以电影里那个这么诡异。

不过话说回来,那雕塑是哪个古希腊哲学家,真没认出来。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说一点小失望。

其实我以为Reed的宗教迷宫会更复杂,我看预告的时候一直期待这个,《闪灵》般的微雕与迷宫呼应的设计,血淋淋的受苦回廊什么的,没想到真只徒留在思想拷打上了,Reed的形象最后也有点落入了变态的俗套。

 6 ) 宗教+惊悚小众题材叠加=1+1大于2

首先本人完全是一个没有看过预告片的休格兰粉、为了给老头庆生所以突然收了一张票走进了TIFF这部片子的放映。

因为是第二天的放映所以前一天首映结束陆陆续续看到了很多很好的评价,但同时本人对于惊悚片类型完全不感冒,所以去的时候时候其实疑信参半,最后在大概1小时的时候觉得本片确实是完全值得一个高评价的!

整体作为一个惊悚题材,本来以为会有一些超自然的设定;同时因为剧情简介把中心放在了“老男人诱骗小女孩进入自己的家”再加上刚开场cue到了摩门教的一夫多妻制,其实本来以为是会偏性犯罪的故事剧情,但是实际上这个片子可以说是一种文艺片。

虽然还是用了大量的JumpScare的效果,但是个人认为比较高光的几段都是纯口条的宗教哲学讨论,所以作为一个历史专业学生会觉得、对于真心喜欢人文社科的人,这个片子所给出的人物思想之间的碰撞可以说是参加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对于宗教信仰与哲学界限的研讨会。

一言以蔽之大概是:信仰的对象或许并非存在,但是信仰的力量却是存在的。

先讲人物设置的话,首先不得不夸导演对于双女主的设置。

本片在开场部分cue到了音乐剧《摩门经》,女主Paxton提到世人总用奇怪的眼光看待他们摩门教徒,电影院里所有人会心一笑。

开场时的Paxton和Barnes完全是大家刻板印象里的总是成双出入的摩门传教士形象,从性格和外形设置上完成了酷姐+Nerd这样一个组合,总是一身黑占据主动地位的Barnes和看起来天真寡断总是说着奇奇怪怪的话的Paxton。

虽然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角色,但是很好地做到了在剧情上互相衬托,以及随着剧情逐渐展现出了人物的双面性,两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与男主展开了斗争、以及对自身信仰的捍卫。

Barnes的双面性是一种暗线,虽然剧情在前期处处暗示她对于宗教的信仰并没有Paxton虔诚(无论是两人的对话、面对Mr.Reeds的问话、还是体内植入的避孕剂)但是最后在面对男主所给出的BELIEF和DISBELIEF二选一的抉择的时候,她坚定站在了BELIEF的一侧,虽然或许这只是一种对于男主的反抗与斗争,但是确实可以看出Barnes是两个人中更具有抗争性的一人。

演员Sophie的微表情表演非常好,虽然个人可能会觉得导演对此有一点太过于惊悚片的安排,用了大量微表情的特写去表达Barnes那种“强压的不适”去烘托恐怖氛围,但是确实能看出来演员的面部表情是完全经得住这种大特写的。

Paxton的设定大概更类似于成长型角色,但前期也并非没有完全铺垫这个角色所潜在的那种能量和智慧、以及无法改变的信仰的力量。

从最开始那种对于“感受到灵魂客观存在”的奇怪对话,再到后来认为应该顺从Mr.Reeds而选择DISBELIEF,还是说两个女主之间先察觉到祭品女人的不对劲的是Paxton,能看出这个角色具有的智慧和思考。

随着剧情的进展导演通过自然的外型上的改变,同时演员Chloe也完成了对于这个角色的成长塑造,让Paxton从外到内给予观众一种截然不同的观感。

男主Mr.Reeds可以算是一种高智商疯子社会科学家(对不同于弗兰肯斯坦那种疯子科学家,本片中独树一帜的其实是一种社科学家)正如映后Q&A所说,这是一个很聪明很渊博的男人。

同时这个角色也有休格兰近年来一种自恋狂(narcissism)类型的角色,虽然全片从一开始就烘托了恶役的氛围,但是图书室里那段独白对于一个社科学生来说实在是太过于迷人,那种知识分子的信息高强度输出足以让人忽视他的自恋狂倾向,但是或许从一开始桌子上摆着那张年轻时候的照片、就体现出这个角色所具有的高度自恋(其实是和《帕丁顿熊2》中的布肯南的塑造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个剧本中,虽然作为惊悚片塑造了大量剧情上的悬念设置和突然反转,但是摒弃那些“为了吓人而吓人”的部分,本子的主旨依旧是围绕着宗教展开。

除了电影中提及到的音乐剧《摩门经》,其实是这样对于宗教讨论的主题、会让本人想到《耶稣基督万世巨星》或者是黑塞作品中对于宗教的质疑。

在图书室独白戏和给予选择的时候大概是觉得Reeds其实是一个走火入魔的宗教学研究的学者,这种高知分子水平的台词、由休格兰特这样一个牛津毕业的英国人娓娓道来着实是有点魅力非凡了,作为一个对这样主题很感兴趣的社科学生,完全被这样的角色折服(完全脑子里想的是为什么我没有这种教授)展现“神迹”的时候隐隐约约觉得、在这个角色先证明了全世界十几种宗教的共同起源,再到表演“神迹”,是否是想要创造一种全新的宗教,而他则会成为先知、是一种邪教的创建(包括Barnes说Reeds的目的只是想让她们心甘情愿被他杀死而已)但直到最后Paxton与Reeds在地窖相遇,故事最终完成了三层的递进,这并非是一种疯狂的宗教学者、也并非是一种新的宗教的建立、而只是一个自恋狂试图扮演全知者,他通过肆无忌惮地忽视他人的性命来完成对于他人信仰是谬误的证明。

结尾的HE对于本人来说还是有点太梦幻。

在最后Reeds一点一点逼近不断在祈祷的Paxton时,虽然感动于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依旧没有放弃信仰的Paxton,但同时也希望这个故事会成为一种无人生还式的结局,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个地牢被打开、人们面对着三具尸体永远也不会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但雪地里出现的蝴蝶那一幕太美了,就算是大脑在濒死状态下产生的环境,也是充满希望的存在啊。

虽然看完很喜欢这个主题,但还是说本人真的对于惊悚片接受程度有限,真的很不喜欢:1)两段割喉(尤其是割完以后那个血乱喷然后在地上扭去爬行/我说我爱看战损休格兰是喜欢看衬衫上沾着血、胸口放着带血的美工刀,不算是战损但那种恶魔气质);2)剪断手指(我幻肢痛了);3)真的很不喜欢JumpScare(但比起前两个还是好很多)以上。

 7 ) 有点意思也差点意思

宗教题材的电影总是那么令人着迷,从直接各种神魔大战到邪教献祭这种超现实的元素,或者如本片这种纯现实但着眼于人性美丑,每次看到这类题材的电影上映,再加上惊悚元素,那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

影片在男主真的上手动刀之前,我觉得都是很精彩的,每个角色都很立体,尤其两个女生的设计和后续的进展,真的很有意思。

金发女生一上场看起来傻傻的,不仅大聊特聊自己的私密生活体验,还在被反问时试图掩盖自己的感性和欲望,而且进门前和刚进门这一时间段,金发女一直侃侃而谈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 反观黑发女生看起来则又酷又理性,不仅前半段一直充当智囊团的角色,后半段也通过避孕器植入的设定打实了她世俗且理智的人物性格。

但是影片中间教授让两人选门的时候,金发女生非常圆滑的顺着教授的意思走,说你把我们说服了,我们不信了,我们这就走,可以说非常的社会人了。

反而本来理智的黑发女生坚定的走向自己的信仰。

而这之后两人的角色又发生了反转。

理智的黑发女只关注在如何解决当前问题如逃生。

而感性的金发女则注意到了女尸动作不一致的细节,为后来的翻盘对峙提供了依据。

最后又落回到了自己最开始朴素的信仰,通过明知无用但虔诚的祈祷,帮助自己摆脱了危险。

这两人此起彼伏和此消彼长,对比着看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有些情况下,理智冷静的分析,果断专注的执行是正确的选择,但似乎对生活的热情,对身边的琐事和细节的关心也大有益处,怎么说呢,越想越有意思。

但教授这边就差点意思了。

前半段喂饭一般的引导和说教,配上越来越惊悚的节奏控制,再加上两个女生到位的演技,可以说挺让人刮目相看的,但从教授真的自己上手开刀之后,这一切又落回到传统惊悚片的俗套里了,变态反派和主角之间的刀刀见血的你死我活。

而且细想一下教授这么做是要干啥呢?

你对自己的理论那么坚信不疑,非要找几个女生悄摸摸的实验有什么意思呢?

自己都说了,成功的宗教都是宣传的好,控制的好,那这关起门来自己嗨哪能成功呢?

而且低端到了真的自己上手沾血,那能持续得了几天?

影片最后其实留了挺大的开放空间,从黑发女乍起反抗开始,这后面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都不得而知了,毕竟前面坐实了影片没有超现实的力量,那黑发女的复活是不是真的要画上问号的。

金发女出来后 ,室外的场景分外的美好,光影柔和,但是却没有任何其它人出现,没有路人没有警察之类的,落在手上的转生蝴蝶也是转瞬即逝,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自己的想象呢?

要是故事上再加把劲儿,把后半段改成教授真的只是用某种流程和体验上的设计,把两个女生说服了,或者哪怕只是怀疑了,自相矛盾了,有惊无险的回到了现实世界,教授这边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这种,那就好了。

但可能有商业考量,必须要加一些血浆元素吧,或者最后怎么圆回来也真的很难想,我反正是想不出来。。。

但瑕不掩瑜,整体还是好看的。

 8 ) 《异教徒》-随感

-两个小姑娘还挺好看的。

-说了半天,老婆还没出现。

-真是吓坏了,不说一声就要跑吗?

可是因为啥吓坏了?

-选哪条路,都是到这一个地下室啊。

-不懂,为啥不能快点拽地毯。

——看完了。

-太多宗教性质的,所以能体会到一些东西、一些感受,但是不能更多的感到震撼。

-标准的惊悚片。

-男人的一划一捅,还是吓到我了的。

↑2025.2.9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9 ) 神迹当然存在,祂存在于个人的感知里

如果把电影类比为文学,那么大多数电影只能称之为通俗文学。

又因为电影的大众属性,也就决定了电影作为第七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向一般大众倾斜的。

因此,《异教徒》在这个类型片的通俗电影(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的外衣下探讨宗教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另一方面,基于类型片的特点和通俗电影的特点,想对宗教有更多深层次的探讨是不可能的。

所以,影片里Reed将宗教简单归结为“控制”,这明显是不够严肃的,或者说不够完全,不具有完全说服力的。

当然,《异教徒》并不是在讨论宗教是什么,而是在讨论上帝的有无或者说神迹的有无。

这并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是一个信仰起点根基性的问题,只有在选择了BELIEF或DISBELIEF之后才可能有见仁见智的答案。

那么,你相信上帝存在吗?

或者,你相信上帝不存在吗?

有人在豆瓣上把本片详细地拉了一遍,很厉害,非常感谢他的辛苦付出。

如果有人对本片有什么不明白,可以去看这篇影评。

在此,我简单说一下我对影片最后一幕的看法:信仰是个人的,那么神迹也是个人的,因此,见证也是个人的。

有人很乐意去人前作见证,首先,这见证真不真只有你知道,只有你个人才能感受;第二,就算是这个见证为真,是个神迹,那也是属于你个人的神迹,你就算说出来,别人也感知不到;第三,太多的见证只是表演属灵,表演自己在灵性上如何高人一等,自己如何和神亲近,就算是你真的高人一等,也没必要说出来吧。

我想影片最后一幕说的应该是这个问题:神迹当然存在,祂存在于个人的感知里。

 10 ) 仅仅是宗教色彩的游戏,宗教色彩的惊悚片

两位女主的演技太棒了,从发现不对开始就能与她们时时刻刻表现出的紧张和害怕感同身受。

她们进屋时,电影里对男神和狗的照片有个特写,也许就暗示着“女人”对他的意义。

他在门口时就观察出两人,谁更好控制。

然后就是游戏,他用喋喋不休的“博学”探讨对她们进行心理上和氛围上的打击。

用层层向下的结构空间作为游戏场地,再利用宗教来为游戏添点背景,为他的游戏增加乐趣。

他的中心是不变的—play them,她们是他的游戏棋子。

因为不管信还是不信,都会迎来一个玩法,他从来没给棋子选择。

遇到反抗的棋子,弃之。

他没有宗教意义上的信仰,他只是玩宗教主题的游戏,但最后是“奇迹”打败了他。

对他是讽刺,对观众是感慨。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奇迹”只是单纯的回光返照,手指的蝴蝶是P的幻觉(户外那么冷),那影片也许并不想探讨宗教,也和片中的游戏一样,是带着宗教背景的惊悚片而已。

宗教提升了电影的悬疑氛围和故事性。

《异教徒》短评

So this is fun... 看Hugh grant講大富翁, Bob Ross, jar jar binks終將會變成宗教和唱I’m a creep I&amp;#39;m a weirdo~感覺像看了個加長版的doulas is cancelled ep3。雖然是A24 triller,但不像恐怖片,更像是很緊張的劇情片,同時還挺多humor在的,觀眾都笑的很開心。對了我之前看了預告去的,感覺如果不看預告的話,能帶來更多驚喜。播完就午夜9月9號了祝Hugh生日快樂(?)

8分钟前
  • WalrusTuTu☮
  • 推荐

休·格兰特居然很适合饰演这种自以为是的衣冠禽兽,Mr.Reed对于宗教的歪理邪说不同于以往这类囚禁类恐怖片,一开始还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以为会是一场宗教辩论,结果只是令人陷入疯魔的扭曲控制欲,对“控制”的沾沾自喜,对自己那一套说辞的迷恋以及被戳破后的恼羞成怒,Paxton最后坚持信仰进行祈祷的时候这个b居然哭了,的确配得上一句“老登”。(没有一惊一乍的恐怖片天然加分,但唯独就是您有多少个机会能手刃Mr.Reed啊...)

10分钟前
  • Devlali Number
  • 推荐

某种精神内核跟巴斯卡劳吉哈在08年拍摄的颠覆之作《殉道者》有几分相似,但完全走向了两个极端,《殉道者》是极致的视觉冲击,《异教徒》则是纯粹的精神冲击。休格兰特真是,演喜剧的时候能把自己折腾成英国蔡国庆,演这种严肃题材又能这么沉浸,真是个令人害怕的演员。

11分钟前
  • 骤雨至
  • 推荐

嘴炮惊悚片!看完感觉上手臂痛痛的..

15分钟前
  • 抛掉奶盖上街去
  • 较差

看得我重感冒更重了

17分钟前
  • inhiu
  • 还行

影像的必要性在哪?

20分钟前
  • Théo
  • 较差

内核很浅薄 形式很做作 对这种表面高深却俗套的剧情电影已经看腻了

23分钟前
  • Monan
  • 较差

俩女主只是个镶边的,全为衬托老登,老登速速厚乳导演,导演超爱

28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宗教信仰与质疑之间的博弈游戏,包装成的一出密室恐怖片。“宗教的本质是控制”,如此解构无神论者狂赞。恐怖味不浓,从房间模型到真实场景的蒙太奇切换不错。

29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最后二十分钟逼格尽失

34分钟前
  • 文米米
  • 还行

我还奇怪1973年的《异教徒》怎么又翻拍了,看了才发现译名相同而已,是一个全新的故事,相同之处可能在于对于宗教的挑战。休·格兰特老了之后戏路反而更广了,恐怖感十足,连哄带骗让两位传教士小姑娘一步步深入虎穴,就是为了践行宗教(异教)梦想(魔怔)。就是话太多,人果然会死于话多。

39分钟前
  • 十一月的雨
  • 推荐

最后有点降智和强行升华。

40分钟前
  • 白圣杰
  • 还行

前半段是优秀的哲学论文,后半段在干嘛呀

45分钟前
  • panic
  • 还行

比预期好看很多,与其说是惊悚还不如推理。3.5

49分钟前
  • jerrynemo
  • 还行

无聊

53分钟前
  • Reise, Reise
  • 较差

喜欢这种精致文艺的惊悚片风格,休格兰特太暖了,少了邪恶的气氛,两个小女主漂亮的。

57分钟前
  • cocojamboo
  • 推荐

02-64.对话太多太啰嗦了,给的信息太繁杂了。这是恐怖片?一直在讨论宗教啥的。一个小时后才进入正轨。传教的二人,一夫多妻制,由于不断把宗教的快餐塞进大脑,现在已经营养不良了。先知,控制。

59分钟前
  • 貓与蜀葵
  • 较差

一说到庄周梦蝶就落入俗套,我都不知道为啥俩女主不趁着一开始把休叔囚禁😇为什么不是克苏鲁系,尤其喜欢大富翁比喻

1小时前
  • Grace
  • 还行

超乎预期地好看,精彩!非常抓人,议题也有趣。演员们都非常棒,不仅休格兰特,两个小美女也非常优秀👍

1小时前
  • 咕咕噜
  • 力荐

极好的台词对白,信徒为信仰而死,异教徒因肉体而死,不虔诚者困在生与死之间。女主角推理因果那段话真迷人,指出控制概念:宗教控制,性别控制;而本身她是个不坚定的信徒。三道门制造了悬念,定时开闭的门背后是一个信仰的阈限空间,还涉及了模拟世界,信徒恐惧、疑惑,异教徒化身掌控游戏规则的神,介绍起桌游规则,类比各派宗教。信徒接受异教徒制定的考验,神的唯一性在控制权转换时进行了交接。两个女主角的出口,要么是等物理的大门打开,要么化蝶离开,或者等信仰溃败,对现实认知抽离后以新身份重生。

1小时前
  • 路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