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月29日14:00地点:北京回龙观晓剧场事件:《无名之辈 · 否极泰来》北京首映
票根首先需要表明,这部电影我个人是喜欢的。
8.5/10分当年的两个小贼,其一已经具备了国际视野,做起了跨国生意;其二早已移民国外,连乡音都改了;而曾经瘫痪的姑娘也奇迹般痊愈,正在为事业而拼搏。
虽然身份形象天差地别,不过归根结底,他们还是各自生活工作中的无名之辈,这是角色们跟前作最重要的联系。
所以,抱着看胡广生、李海根、马嘉祺等角色后续发展的朋友们可能要失望了。
因为有一种续作,不是故事的延续,而是精神的传递。
看完有些想法,简单写几句大家探讨。
首先人物逻辑非常清晰简单。
几位主角都是事件的参与者,都被某种力裹挟着前行。
为了金钱、地位、名声或者是某种不切实际的理想。
而后在剧情中,慢慢被一些事件,或相互之间的情感所影响。
并在结局的时候得到升华,做出了让自己心安的抉择。
当然,剧中男女主角需要面对的选择和困境一定会高于现实,所以我认为背景放到泰国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首先,‘另一个国度’会让故事假定性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其次(嗯……其实这是主要原因)故事中一些设定放国内,那就一句‘别拍了’完事。
接下来剧情部分,剧中的主要角色从头到尾都在重复着一个动作,就是做选择。
这是一个挺难的问题,毕竟在剧中选择逃避,可能会活,选择勇敢,可能会死。
生死抉择是一种十分极端的情况,这一点被创作者用一种看似偷懒实则巧思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
那就在各种评论中被吐槽谩骂的所谓《楚门的世界》设定。
看似偷懒对吧?
这是别人用过的。
但为什么实则巧思,咱们后面再说。
电影中段,整体环境愈发幽默轻松,笑点不时出现,但主角已经越陷越深,似乎妥协放弃了。
回头想起来,这个时间点,观众跟男主角的感受应该是一致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既然走不掉,那就待着呗’对应‘票都买了,那就接着看呗’。
紧随其后,各种与大银幕“违和”的段落出现,这一段落我真心认为属于全篇亮点之一,简直非常大胆,有点在剧场打破第四堵墙的味道,瞬间把观众拉到跟剧中的围观人群一个层面。
我不知道饶晓志导演体重多少,但我觉得反骨至少得占个三分之一,这绝对是对现如今娱乐市场赤裸裸的的冒犯。
——你不是喜欢综艺吗?
天天刷短视频?
夸张的包装?
谁不会呀,怼你脸上让你看,好看不?
(这段话纯属个人臆想,跟饶晓志导演无关,如有冒犯请见谅🙏工作人员随时私信我删除)作为创作人员,面对不断被蚕食的市场,选择坚持是一种美德。
但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一种戏谑的手段主动出击,宣告‘我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意’,这,是一种勇敢。
保持了当年作为新人导演冲进市场宣告‘我来了’那时候的冲劲,有点热血。
剧场首映结束后的舞台专属版彩蛋故事的最后,男主角终于开始了反击。
剧中提到了如今还需不需要英雄,答案是,当然需要,因为英雄能照亮每一个人。
此时再去纠结这一桥段的真实与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接受的,跟着男主角一起宣泄,用怒火烧尽屈辱。
不肯接受,把这一段解释为男主在陷入绝望时的臆想也没问题。
至少影片最后,很明确的,男主角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决定——真诚的从头再来。
与此同时,我也扪心自问了一句。
“作为一个被裹挟前行的无名之辈,面对不公、不愿、不甘,我有向生活开枪的勇气吗?
”
剧场专属版映后演员登场最后。
讲讲我觉得剧中‘真人秀’设计是巧思的原因,就是因为网络上的评论。
6月25号全国部分城市点映至今(四天),豆瓣影评数直接240+,微博、抖音等等平台宣传评论更是目不暇接。
以为这次饶晓志导演属于直接起飞,未映先火了(记得当年他自己给电影做宣传求排片的短视频,确实很搞笑😂)。
可谁知道打开一看……差评多到……(当然,饶晓志导演已经比当年有名多了,所以观众要求提高是理所应当,同时,给导演上点强度也是在敦促他进步,这无可厚非)首先,任何文化艺术作品,没有对错高低,只有喜欢与否。
翻看评论,夸奖跟谩骂的都有,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故事照进现实了。
这部电影(或者所有电影)本身就是陈三金,很无力。
评论者就像是薛芳梅或者詹妮弗,试图左右甚至控制电影的命运。
(但影片给出了答案,没人左右得了一部电影的命运。
就像主创采访的时候说的,当年《无名之辈》也是在众多大片之中拼出的一条血路)然而,最可怕的其实是底下的跟评——‘感谢排雷,不用去看了’ ‘这么优秀吗,明天就去看’这些声音,完全就是影片中那些轻而易举就被媒体操纵的场外观众吗?
一部表达人应该独立做选择的电影,却有很多人选择了跟随,挺讽刺的。
好评(排除收钱硬捧尬吹类)或差评(排除无能狂怒脏话谩骂类)都很重要。
票房好坏于我个人而言没有关联。
只是作为一个从业人员,单纯希望参与这种观点和审美碰撞的观众能多一些,因为这对整个中国电影来说,是好事。
主创接受采访“我们不能以必须迎合他人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期望为由,放弃自己为自己做选择的权利。
”这句话来自一部很多年前的话剧—《你好·打劫》,导演也是饶晓志。
这么多年,他初心没变,很宝贵。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豆瓣评分5.8,比起第一部的8.0,几乎是跳水式的暴跌。
不过,我倒觉得这片子有点意思。
简单讲一下故事的内容,稍微有点剧透,不过现在也无妨了。
男主人公叫陈三金,是个渣男,女主薛芳梅想“考验”一下他,于是就给他整了一个叫“三金的世界”的真人秀,除了三金,其他人都是演员、都在演戏。
三金在暴力和金钱的诱惑之下,把自己的劣根性放大到了极致。
这下观众可乐坏了,狼女手撕渣男,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这是前半部分的内容,是不是很受女性观众的喜欢。
后半部分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三金觉醒了,他手提冲锋枪,将“欺负”他的人都突突了,浪子回头的剧情大家依旧喜闻乐见。
观众再次一致认为,三金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是那种十恶不赦之徒,反而他的坏后面藏着很多无奈与辛酸,很多男人的无奈与辛酸。
正是因为前后的巨大反差让很多人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有人评论后半段就是给渣男洗白,也有人觉得前半段的“玩笑”有点过头,总之,电影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我想起了任素汐出演的另一部电影,跟这部很类似,《寻汉计》,我当时对它做出了如下的评价:这是一部男默女泪的电影。
女人觉得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凭什么我们就没法抚养孩子;男人也感觉受到了冒犯,为啥我们是冤大头。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社会的割裂大家都有问题,遇事多反省自己,少指责他人。
这个世界可能会更好吧!
渣男就一定必须死吗?
他身上就没有一点优点了?
当然,女性对于现有困境的反抗又有什么问题呢?
几千年的压迫还不允许人家说两句了?
听我这话是不是想到了一个词:理中客。
理中客,是“理性、中立、客观”三词各取首字形成的缩略词。
字面意思是指看待或处理事情非常理性、中立、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但现在多用于反讽那些假装客观、假装理性却忽略实际客观条件对人的影响、对他人合理行为妄加批判的人。
与“选择性失明”一词意思相近。
它竟然成了一个贬义词!
当然这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反思、独立思考也被污名化了。
理性、中立、客观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有人无法接受其他人站在中立的立场发表言论,他们希望或者他们要求你必须站在我们这一边。
当社会问题割裂到不可调解的地步时,是没有中间路可走的,你要么靠左,要么靠右。
就像今天的男女问题,你如果替男人说一句话,那你就是媚男,反之你要是替女性说话,那就是打拳。
其实何止男女问题,今天社会的很多问题都已经到了非左即右的地步。
以美国政治为例,现在的两党不是什么民主党和共和党,就是挺川党和反川党,比如说,你在网络上发表这样的一条评论“我觉得川普有些政策还是不错的,但是他这个人有时候说话吧实在是没谱......”网友是看不到第二句的,他看到“不错的”这里就已经到头了,然后就会给你扣上挺川党的帽子。
反之也一样。
我想到了中国历史上最激烈对抗的一个事件——王安石变法。
课本里的王安石变法是正面的,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因为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太过激进,导致百姓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保守派的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比如司马光、富弼、韩琦、苏轼等等。
再因为变法启用了大量的小人佞臣,对于反对变法的人几乎“赶尽杀绝”。
北宋朝廷割裂的种子就此埋下了。
后来王安石罢相,宋神宗驾崩,新上台的哲宗尚在襁褓之中,由高太后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东风压倒了西风,成了“执政党”。
司马光把新法的所有内容全部废除,一条不留。
实事求是的说,王安石变法中有一些还是不错的,是可以留下的,司马光之前也是有肯定的,可为什么他上台后要全部废除呢?
当时的苏轼就不理解,他向朝廷上书,应该适当的保留一些新法,司马光没有听从。
今天的学者也不理解,北大教授赵冬梅老师在百家讲坛讲述这段往事时,也无法揣摩司马温公到底是怎么想的。
小子不才,试着去理解一下。
司马光难道不知道有些新法是好的,是利国利民的,是可以保留的?
可他为什么还要彻底废除新法?
因为他没有中间路可以走,他只能站队。
经过十几年的变法,民间百姓承受的是经济上的剥削,富民变贫民,贫民变流民。
朝堂之上被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是精神思想的考验,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早已水火不容,这不再是政策上的观念之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如果司马光在这时候选择保留部分的新法,原本支持他的那些同仁会毫不客气地将矛头指向他,把“懦夫”、“叛徒”的帽子扣在他身上,甚至还会把他打成“变法党”。
司马光不是在乎宰相的官位,如果他在乎,他完全可以跟王安石合作,变法期间,司马光因为不满王安石的瞎搞,愤而辞职,神宗皇帝多次挽留,但他不为所动。
他在乎的,也是儒家士大夫们在乎的社稷与百姓,经过王安石十几年的变法,国库的钱是多了,可老百姓却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以至于遍地都是“人相食”的惨象。
他需要让这个悲惨的世界走向正规,他必须要站队。
可惜的是他死之后没几年,哲宗亲政,又恢复了新法,变法派重新执政,保守派再次被亲算,就连司马光也差点被掘墓开棺 ,然后北宋就在新党的执政之下迎来了金人的南下。
去年,当时即将卸任的美国前总统拜登在川普获胜后发表演说,有几句话说得真好。
他说:你不能只在你支持的人和观点获胜的时候爱这个国家,你不能只能在和你邻居观点相同的时候爱你的邻居。
他还说:不管你把票投给了谁,大家都应该把彼此视作同胞,而非对手,让激烈的温度降下来。
这一刻拜登一扫他之前瞌睡乔的迷糊,网友纷纷评论,怎么就突然机灵了呢?
以前我以为战争都是狂人独裁者以独夫之心挟持亿万之心;后来我终于明白,战争的爆发,大家都是始作俑者。
甲国和乙国在某一问题上发生了争执,都互不让步,有人站出来劝解,结果被打成了理中客,以至于双方内部的缓和派也不敢再有异言。
于是战争爆发了。
1、泰国版《楚门的世界》拼接《大逃杀》。
去年暑期档《抓娃娃》,今年差不多的时间又要《否极泰来》,都是套用《楚门世界》框架的电影,频率有点高,审美有点疲劳,新鲜感自然不足。
不同之处在于《否极泰来》拼接了一段类似大逃杀的虐杀剧情,收尾还算漂亮。
及格,但不够好,饶晓志的水平绝不仅限于此。
2、与《默杀》系列续集一样,《无名之辈》走的也是纯IP思路。
故事上没逻辑没衍生,属于纯模块化的电影,也难怪贺岁档还有一部《无名之辈:意义非凡》(陈建兵刘德华王俊凯主演)。
在这个电影剧情越来越短剧化、宣发越来越社交化、讨论越来越情绪化的环境下,很难说这种创作模式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创作者都保持初心、保持高水准的同时还能持续输出,这,实在太难了。
3、《否极泰来》没有《无名之辈》那么好,起码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延用《无名之辈》这个IP的双刃剑就是会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去和前作对比,我也不能免俗,自然带着更高的期待走进影院。
很可惜,我还是更喜欢雷志龙和饶晓志合作编剧的文本,语言的穿透力更强。
《否极泰来》也暴金句,但有些台词感觉拖累着剧情,甚至有一部分台词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不搭,比如大潘反复说的那句“生活就像一场戏……”。
4、回归到对一个商业片的理性评价,它又是合格的,甚至用了一些巧妙的表达手法去丰富镜头语言和表达方式,让这部商业片没有沦为“流水账”。
比如《取经》的那句“菩萨菩萨,你吃饭没得,佛主佛主,你有空没得”的歌声和血腥的枪杀景象形成的反差,比如爬行动物鳄鱼作为全片意向的出现,比如通过主人公选择来合理化的反转又反转的设计等等。
5、虽然都是小人物,但是人物的内核变了。
《无名之辈》是在现实生活泥沼里拼死挣扎的小人物,它像一本文笔锋利的现实主义小说,经得起琢磨。
《否极泰来》则是带着理想主义狐光自我慰藉的小人物,它像一片点击量爆表的网络热贴,情绪大于故事甚至大于人物。
6、任素汐很好。
马吟吟的打戏意料之外的好。
1.首先从影片名,跟上一个《无名之辈》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男女主角是同一个人。
2.借鉴楚门的世界,只不过楚门的世界还是尽力维持美好正常的世界。
而这部电影是扮演一个痛苦黑暗且荒唐的世界。
3.剧情中bug太多,很多地方都不合理。
4.湖南台的综艺感太强,看得人直反胃。
5.剧组太鸡贼,明明早就都上映了。
却一直显示未上映。
是怕评分太低,影响票房吗?
一边挣着对电影抱有期待的粉丝的钱,一边又不敢把结果公布出来,继续挣不明真相的观众的钱。
真的是太失望了!
败坏了演员的好口碑。
另外豆瓣的评分机制真的要改一改了,只要是能买票就算是上映的,老藏着掖着的算哪门子事儿啊?!
我以上文字怎么就不够140字了?!
难道是为了阻止我,不让我发影评?!
下午去看了,这电影其实构思不错,但缺乏对细节的打造和对人物性格的挖掘。
这个电影中人物之间关系的构架其实是很模糊或者说粗糙的。
陈三金之前对薛芳梅的“渣”表现在哪里?
薛的电视台欠了陈的钱,陈讨债哪到有错吗?
欠债还钱就是渣?
这个电影的剧本给人一种拼凑和想到哪编到哪的感觉,薛芳梅和陈三金之前回忆他们初次见面时的场景真看不出有什么一见钟情的际会,“光”又是什么意思?
所谓“一切都是虚构的”又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愫呢?
最主要是陈三金和薛芳梅之前关系的前情没有认真的交代,到底之间什么纠葛什么爱恨,薛要憋着设套让前男友上整人节目出大糗?
而且陈三金处处还表现出对薛的不错(枪战现场还想救下薛,还想带薛离开军头的巢穴),这个人明明没那么渣,你又怎么让电视观众发泄出渣男被整后的快感?
这个电影的人物性格很模糊,陈三金还好点,薛芳梅明显有点缺失的地方,作为一个观众,你看不出她的电影中的心理指向,局是她设的,但你看不出她最初对陈的一个什么态度,模棱两可的,也看不出她在什么时候又对陈的态度有了变化,导致最后为了陈,要和总监制杯葛,潘斌龙演的那个人的态度也有问题,以他的身份为什么要帮陈三金,为什么明显要站到总监制的对立面,这些你看了都觉得没有交代清楚……无名之辈1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电影里每一个角色是性格其实都很饱满,都有自己性格表现的前情基础:陈建斌为自己曾经的过失;任素汐为自己受伤的身体;章宇为了做大做强;潘斌龙为了和女朋友过好小日子……电影因此设置了一个小房间和三人不能走出去的人之间的特殊情景,让章宇、任素汐和潘斌龙三种不同性格的人之间因为诉求不同而发生各种矛盾,极限拉扯,这才让戏变得好看,也因为有每个人经历前情的铺垫,让观众觉得有些行为虽然看着极端,但也都合情合理。
无名之辈2虽然沿袭了1的某些风格和匠心,但太缺乏对剧本的打造和推敲,让故事和人物都“立”不足。
这个电影一路看下来还好,没蹦,在要崩不崩之间,这个估计是靠导演对电影节奏的把握和想的那些反复的故事桥段,能抓住一部分不求甚解观众的眼球,看个热闹吧,但真的细细去推敲,全是BUG,很多地方,其实是靠几个演员不错的演技撑着,不过就算是任素汐出彩的演技,我也看出她在电影后半截的那几个个人片段,明显有点莫名和不知所谓。
这片大概能看的内容全在前半个小时里,非常暴力,相当血腥,但这片也就只能看到这儿。
之后,一进入“楚门的世界”影片就开始朝着崩塌的边缘疯狂蔓延。
感觉这片导演又给观众展现了一下什么叫:既要又要还要的嘴脸。
除了男女关系之间的话题,还加入了黑色幽默的综艺讽刺元素,甚至还想玩一场港片式的枪战片。
结果,这片给搞成了个四不像,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越到后面越难看。
另外,演员的表演真的好夸张,除了女主前半小时的表演还撑的住外,其他演员的表演根本无法代入人物内心的塑造。
总之这片真的只有前半个小时能看,而且还比较吸引人,除此之外真的可以直接起身离场了。
最后,自从陈师将一些类型片的故事背景带到了东南亚,现在是不是很多片子也想这样搞啊,看腻了喂。
其实后半部分完全不用那个黄衣服人去冲锋、完全虚构完全尬爽,在变成一个楚门的世界之后这种转折只是突然、真的,就像一开始营造了一种有一个巨大反派、最后反派说,哈哈我是狗。
幽你一默,一小默。
太无聊了,任素汐不是这么用的。
陈粒挺好的,但用土了,还用了两遍、听出来是不同的音轨,更土了。。
土得像我自己剪的三分十二秒纯爱视频,,,故事真的没有给我新的东西和震撼,以至于看到后边很对不起一开始全情投入观影的自己。
还有下一部吗?
不想看了。
而且为啥不和第一部连上、第二部和第三部又连上了呀?
点映第一天就来看了,没想到是这个水平。
前半段还算有点意思,后半段频频看时间怎么还不结束。
真人秀模式陈词滥调且经不起推敲,子弹是不是真的,血浆是不是真的,没有触觉和嗅觉吗,感受不出来?
就当观众是傻子硬来。
章宇面对真相的部分瞬间让我想起去年的抓娃娃。
别再搞这种楚门玩法了,没感觉到悲壮和爱情可贵,搞点正经剧本吧,真没意思。
另外中间综艺那段过于冗长,太烦了。
话说,当初《无名之辈》我就很喜欢。
18年11月16日上映,冷门档期+新导演。
题材么剧情+喜剧?
喜剧成分不算多;明星么,最大牌的是陈建斌。
整个片子成本三千多万,第一天票房八百多万。
最终票房7.94亿。
豆瓣分数:8.0当年狠狠夸过。
导演也凭这部小有名气。
一看有续集还有点映,当然要看看。
1·创意是好的,但不新鲜
故事跟前作没有半毛钱关系。
除了俩演员以外,完完全全不一样。
背景改成泰国,人物全变,内核也不一样。
这也就算了。
导演把此前的多线叙事改成双线。
然后两条线,一条荒谬,另一条还是荒谬。
豆瓣的剧情介绍是这样的:在曼谷街头大闹分手的“渣男”陈三金(章宇 饰)与“狠女”薛芳梅(任素汐 饰),意外卷入了一场犯罪集团的绑架活动。
二人不出意外的成为了人质中的“出头鸟”、绑匪的“眼中钉”,在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一系列极端选择之际,二人尽显“渣男”“狠女”本性。
殊不知这场意外背后还暗藏着更大危机,极端情境下的二人将何去何从?
剧情表面上:已分手男(章宇)女(任素汐)在谈判过程中,意外被恐怖分子抓走。
二人深陷随时可能被杀的可怕情况中,意图自救。
看完我的想法:
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有“悬疑”tag.也就是俗话说的“钩子”。
这部可好。
前半小时:很好!
紧凑,合理,动机清晰!
看来这部保持了上一部的水准!
到了转折:
从凶手角度叙事的我见得多了。
正统破案侦探带着走的我也见不少。
没见过这样,开头正统,到一半直接破解的!
啊???
变魔术就变。
魔术揭秘就揭秘。
我没见过正常变魔术,变一半:大家好这个魔术是这样变的!
观众(比如我)难免有被骗的感觉。
以下有剧透。
以下有剧透。
以下有剧透。
如想去看不要接着了。
2·以下有剧透
我是没看出来,有IMAX的必要。
怎么做到的,场面比上回大得多,经费一看就比第一部富裕,然后主要人物就仨。
上回故事线还有5条,这回就俩,严格来说一个。
然后拍得比上回还差。
……是不是编剧只写了个开头,然后舍不得给尾款,后头自己编了?
比如《追凶者也》也是。
这种操作都是让观众处于上帝视角,通过几条线露出破绽,直到高潮几条线交汇……第一部就是这么拍得!!
故事线交汇要么重叠。
要不就像《摄影机不要停》那样,把上一段故事重复一遍,讲直播过程。
没有!
这样!
到一半直接扔脸上的!
没有!
故事核心呢?
上一部核心是,小人物找回尊严。
这一部呢?
不会说是真爱无敌吧。
连幽默都差了好远。
气死。
有的地方有明显的解构,看得出来。
但是这个解构好么?
没有意义,那个高潮段落完全硬拗的!
真是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要不是男女主角演得实在是好,我都想给2星。
现在手松一松,给个6分吧。
咋个说,没名气的火了之后,质量反而下降了。
不理解,不理解。
在《楚门的世界》结尾,金·凯瑞饰演的楚门向镜头鞠躬告别,迈出摄影棚大门时,全球观众为自由意志的胜利欢呼。
三十年后,章宇饰演的陈三金在《无名之辈:否极泰来》的枪林弹雨中浑身浴血,却未走向光明出口,而是转身消失在曼谷街头的烟火中——这一画面成为两部作品精神分野的绝妙隐喻:当楚门奋力逃离虚假世界时,中国小人物选择在被设计的牢笼里夺回定义自我的权力。
一、设计“楚门”的初衷:流量直播时代的人性围猎场《否极泰来》的开场如同一场精准的道德审判预演:义乌小商人陈三金在泰国赌场断指逃亡,软饭硬吃时理直气壮质问女友“我对你不好吗?
”,遇险时甩开同伴躲进桌底尿湿裤子。
这些被全球直播的丑态,瞬间将他钉死在“渣男”耻辱柱上。
网络弹幕刷屏“赶紧去死”,菜场大妈边择菜边唾骂,写字楼白领用他的丑态视频佐餐。
这场审判的操盘手正是其前女友薛芳梅。
作为电视台导演,她策划的真人秀以揭露陈三金“本性”为名,实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流量盛宴真人秀综艺直播节目。
监控室里,工作人员像操作实验品般切割他的狼狈镜头:“给特写,拍发抖的手!
”煽动性字幕将本能恐惧加工成“软饭男的求生欲”行为艺术。
资本逻辑在此显露獠牙——当制片人冷笑“观众要的是渣男被审判,不是真相”时,我们猛然惊觉:楚门式的操控已从温和的乌托邦驯化,进化为嗜血的流量围剿。
二、解构叙事陷阱:提前爆破的“第四面墙”传统“楚门叙事”依赖真相揭晓的终极震撼。
《否极泰来》却在开场30分钟就撕开骗局:当薛芳梅在绑匪据点摘下头套宣告“欢迎来到整蛊渣男的真人秀”,叙事逻辑发生核爆级逆转。
这一反套路设计彻底消解了《楚门》式的悬疑张力,却催生出更尖锐的诘问:当被操控者知晓剧本的存在,反抗是否可能?
答案藏在陈三金认知崩塌后的眼神里。
章宇用抽搐的面颊肌肉与失焦瞳孔,演绎出比楚门更复杂的觉醒困境:楚门对抗的是外部操控系统,陈三金却要直面最亲密者的背叛。
监控镜头此刻化作双重隐喻——既是资本收割流量的工具,也是主角反窥操控规则的猫眼。
当他发现尿裤子的特写镜头被循环播放,而自己做饭、还债的日常全被剪辑抹杀时,影片完成对当代媒介暴力的精准解剖:镜头即权力,而普通人不过是数据沼泽里的提线木偶。
三、在剧本废墟上开火:小人物重构命运的可能性真人秀剧本为陈三金预设的结局只有两个选项:为钱跪地求饶的懦夫,或为尊严赴死的英雄。
当节目组将黄金与步枪推到他面前,资本已备好两套流量收割方案。
然而这个被贴上“渣男”标签的男人,却在绝境中迸发东方小人物的生存智慧——他选择举起枪,却不为表演英雄主义。
陈三金的反抗本质是“以表演对抗表演”的荒诞战术。
手持AK横扫绑匪基地时,他枪法如神犹如动作片主角,却在激战后突然转向镜头质问:“火龙果知道他们被骗了吗?
” 这一刻我们恍然大悟:此前的懦弱与此刻的勇猛,都是他看穿剧本后的即兴演出。
资本欲将他踩成渣再捧成神,他却将计就计,在收视巅峰时甩手丢掉600万奖金,把节目组耍得团团转。
这种“欺骗光的骗局”,恰似底层生存者用狡黠在系统裂缝中钻出透气孔。
四、中式尊严的底色:泥泞中的血性存在主义楚门逃离时对导演说出那句著名台词:“假如再碰不见你,祝你早、午、晚都安。
”优雅告别暗合西方个人主义精神。
而陈三金的抗争浸润着中国市井的混不吝哲学:当薛芳梅在废墟中哭喊“你赢了”,他抹着满脸血污嗤笑:“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 这种血性并非英雄主义的浪漫注脚。
细观章宇的表演,举枪冲锋时他手指仍在颤抖,复仇快感与本能恐惧在扭曲的面孔上交织。
这正是影片超越《楚门》的深刻处:楚门的觉醒指向对乌托邦的彻底摒弃,陈三金的反抗却承认人性泥泞的必然性。
他最终没变成传统英雄,仍是那个被欠债的憋屈中年,离开时连姓名都未留下。
恰如导演饶晓志阐释的创作观:“通过生死考验呈现小人物的自私与堕落,更要展现人性光辉如何从裂缝中透出”。
当《楚门》用蔚蓝海平面象征自由时,《否极泰来》让尊严在粪土中开花。
楚门推开了摄影棚的门,陈三金却一脚踹翻了摄影棚的灯——前者寻找没有剧本的真实世界,后者在剧本废墟上重建真实自我。
这场“无名之辈”的胜利,不是对系统的颠覆,而是小人物在认清生存规则后,依然选择对天空竖起中指的生命力。
只能道一句:导演高明,演员们演绎得到位。
影片结尾,陈三金消失于曼谷街巷的背影,与观众席里为节目停播怅然若失的观众构成辛辣对照。
当资本机器继续寻找下一个“渣男”时,那个浑身弹孔的小人物早已在热带夜风中挺直脊梁——他赢得的不是自由,而是在每一个“要命不给”的瞬间,活成自己人生的无冕之王。
图片来源:网络。
不错 剧情挺好 演技及格 喜欢于毅 哈哈 演员于毅 加油吧
因为好看
最近看娘道,突然发现了这部戏,还挺逗的,结局太狗血
……年度最渣
老妈每天一边织毛衣一边看……女猪智障双商低,但是主角光环护体,还有个瞎了眼的男猪超爱她。剧情粗暴像通关游戏,一个任务做完又来新任务。N年没画画一捡画笔就牛逼了,脑科医生改行兽医十多年说给人动手术就动手术还特别成功,槽点无数,人人智障,恨不得扔个炸弹进去让他们都上天!
带孩子时候跟娘亲一起看的,挺好玩。里面小孩太可爱了~
熬着夜为了看二哥,结果要不要这么坑,那么多狗粮白喂了,所以一切重来不好么(。•́-ก̀。)
高能预警
没有评分就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