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五步

點五步,Weeds on Fire

主演:林耀声,胡子彤,廖启智,谈善言,岑珈其,潘灿良,王思敏,税瀞熙,林海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6

《点五步》剧照

点五步 剧照 NO.1点五步 剧照 NO.2点五步 剧照 NO.3点五步 剧照 NO.4点五步 剧照 NO.5点五步 剧照 NO.6点五步 剧照 NO.13点五步 剧照 NO.14点五步 剧照 NO.15点五步 剧照 NO.16点五步 剧照 NO.17点五步 剧照 NO.18点五步 剧照 NO.19点五步 剧照 NO.20

《点五步》剧情介绍

点五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龙(林耀声 饰)和细威(胡子彤 饰)是一对在香港屋邨长大的难兄难弟,终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卢校长(廖启智 饰)力排众议组建香港第一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招揽包括二人在内的十名“问题学生”入队。青春郁结的沙燕队众人,被一场又一场的大败羞辱后,在放弃与坚持之间徘徊,一念之间、挣扎之中,他们修炼勇气、突破自己,战胜郁结,打出自己的光辉岁月。终于,沙燕队迎来了与强敌日本水牛队的终极一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简单的心怪诞小镇第一季一四三草率死亡朽木卑鄙的人绿灯侠酒业风云蒂尼·维奥莱塔的新生活惠灵顿灵异档案第二季诺言不期而遇东四牌楼东冰雪勇士爱的着陆十一月的罪行美娜,头像又换了?致命女人第一季安吉和加布里埃下一站路口时尚女神回溯惠特妮·卡明:猎金两人颂歌苹果核的滋味ARGONAVISfromBanGDream!危笑狂野分手团阿倍野桥魔法商店街大人物第一季

《点五步》长篇影评

 1 ) 《點五步》─ 粗口下的焦慮香港

「我和這裡的所有人一樣都不想輸,但我差點忘記了,那種不想輸的感覺。

」 對我來說,《點五步》是好看,好看在於它融合了所有香港文化的精華,八零年代中英簽署的香港焦慮、屋村少年們的突圍、香港被遺忘的棒球,這一點能從上一部《無野之城》所講述所消逝緬懷的03-04年做上對比,而周德邦也貴為本片的棒球顧問,他仍是現今香港的棒球教練,都無非是另一種傳承。

周德邦當初出演《無野之城》是素人演員也是棒球隊一員,之於胡子彤在《點五步》中。

有趣的是,棒球野球存在於香港電影,不純然是一種運動,甚至醉翁之意不再棒球,而是緬懷已沒落文化/教育和曾被遺忘的奮勇史。

 更有趣的是,識得香港的觀眾也心有戚戚,不論是獅子山的普選布條,到金鐘的帳篷區,或回溯到1984年到沙燕隊、沙田沙燕橋的命名、被獅子山圍繞的棒球比賽勝利,甚至到當年最火紅的《新紮師兄》(我特喜愛劉青雲)。

最終將細威視為離開香港的英國政府,大樹倒下後,成長(香港)的地方也變得陌生,就算贏了比賽,也輸了最寶貴的東西(香港回歸中國)。

 「面對改變」有人學會適應與勇敢面對,表面上看似勇氣,實質卻是嘆息,《點五步》很像是一本香港歷史文本正被翻閱。

 不知道為什麼陳志發的風格讓我稍微連繫起黃修平?

想起他的《狂舞派》的狂熱,《哪一天我們會飛》的青春,也結合到黃浩然《點對點》的過去歷史回顧。

不過對於陳志發,敘事上反而還是躁動跳躍的,甚之乎意圖塑造成《瑪嘉烈與大衛》的林海峰旁白,說實處理不佳,一度也讓人以為林耀聲只剩「臉」技(帥度)(最後確實是這樣)。

 但影像上的構圖卻特別有心,如從圍樓底部彷若井底之蛙仰視藍天,抑或從天空(上帝視角)俯視棒球場的全貌,視覺感都挺不錯的,尤其GoPro用很兇。

 此外胡子彤的潛力在此片還是有點表面,但是他的型竟然讓我想起陳國坤,真是一個驚人的對比。

至於廖啟智是否能入圍金像,我倒是打上問號,可能角色所限,他持續停留在《選戰》、《律政強人》那種劇集式的緊繃感。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輸贏其實不重要,這0.5步在於勇氣,棒球最終滾到了雨傘運動,也象徵這場「運動」,中國與香港的比賽仍在進行,而你們(香港人)敢不敢踏出決定輸贏的「半步」,而踏出後,也「怎會」(「點」的廣東話)只有五步呢?

 說了這麼多,誰又會想到《點五步》其實是句粗口?

 2 ) 青春能有几回搏

《点五步》据说是2016年最好看的港产片,而且马上就要在大陆上映了,为了省下电影钱就从网上看看粤语原版的吧。

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而且是以棒球这项运动作为载体,让我一下就想到了日本动漫《棒球英豪》。

当然除了棒球这项运动,影片的故事内容和动漫情节是不沾边的。

可能是文化差异的原因吧,电影中的一些细节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不是我所能理解的。

感觉整个故事情节不够紧凑,虽然主题是热血青春,不服输,不放弃,在拼搏胜利后也很有感染力,但总感觉整部影片带着淡淡的悲凉。

就如同在述说香港人虽然一直在拼搏奋进,但香港社会已经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渐没落,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这是外部环境左右的,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3 ) 青春片最不会出错的套路就是"运动+励志”

这部《点五步》让我想起去年迪士尼的一部《麦克法兰》,运动教会少年的事情,也许比读书来的更重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究其根本是知识改变世界,可世界上偏偏有一种青春期少年,无法安静的从书本中学会成长必须知道的那些事,那么,运动完全可以替代。

团结,勇气,坚持,一个个简单的字眼,或许只有从运动的亲身体验里才能谆谆教诲给那些迷茫的“沙燕”们。

所以啊,抛去隐晦表达的政治,一个好看的青春片还是可以熟练而又套路的运用运动和励志这两大法宝的。

元田屋村,香港的底层森林里,有些人为了住的上公屋而热泪盈眶,也有些人住在了屋村却被束缚成不知所措的鹌鹑。

两个同住屋村的少年,阿龙,细威,不想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拼命想从屋村闯出去。

深受古惑仔荼毒的大陆少年都以为80年代的香港屋村是快意江湖的,其实真真的屋村却是那样的平凡普通,有怯懦少年和说不出口的爱情,也有平实生活和劳燕分飞。

再见不到光明的地方,都阻挡不了“少年”这个物种蓬勃的希望之光。

人生有惆怅,但少年永不会辜负成长。

不过,导演想装的东西太多,从棒球英豪到岔路抉择到人生成长,想励志却终了来个时代叹息,到底是政治不够正确啊,你可以无限去怀念香港黄金的80年代,却不代表现在这个时刻才是最好的时代。

 4 ) 其實棒球就系一種精神

差點錯過這部近年難得的尚算積極向上的青春勵志片。

沒有太多的煽情,也是老舊的劇情;但是是我愛的粵語電影。

不知道是否同說粵語,總覺得香港電影裡面的故事,更感同身受一些。

那些“地底泥”,不被看好的“問題少年”,還有那些老土到不行的追女劇情,都彷如是年少時身邊人身邊事。

有人說這很平淡,但是生活本就是如此,平凡而寡淡。

即使好似那些棒球少年,成為眾人口中的“奇跡”,贏得了少年組別的冠軍,到最後,還是回歸到普通的生活本身。

但是這部電影裡面,有久違的精神,很久沒有看到的,現在一出現就會被我們認為是“雞湯”而嗤之以鼻的“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精神。

已經忘記有多久,沒有人像盧校長那樣,在耳邊大喊:“連自己都睇唔起你自己,咁你嘅人生就只有一個輸字!

” 很簡單,很老土的一句說話,其實真的是很有道理。

但是現在,有多少人真的聽得入?

比賽不是爭輸贏,而是不能放棄自己;人生亦如是。

但是每到Game point,又有多少人會記得這句真理?

片尾,阿龍說80年代是香港最輝煌的年代,也是他最想回到的年代。

有人認為,總是懷舊代表對現狀不滿,是loser的心態。

但是如果那個輝煌年代,有一些已經快被遺忘,但應該傳承和堅持的精神,又該如何呢?

我更願意期盼著,當大家都能懷念那輝煌年代,那不言棄不言敗的精神時,可以像阿龍那樣,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重新撿起那個滑落的棒球,扔好自己的那一球。

 5 ) 体育,励志

看之前看了很多短评,大家都说不太好。

今天自己去看了,觉得挺不错的。

电影画面里穿插了很多次景色,很舒心。

每一个大动作的场景都是振动感的,很有感觉。

电影男主角心态发展一直很顺畅,而且演的很好。

作为新人,真是不错了。

最后和水牛队对抗的时候真是很热血,有回忆,有成长,全都融入了最后的半步。

点五步,零点五步,半步决定输赢。

人生也是这样吧,最后的半步要全神贯注。

活着就不能怯懦,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天分。

电影里,校长说,我没有要求你们赢啊,但是我说过,不要放弃。

赢了比赛,赢了对手,赢了自己。

电影看到最后,看到他们13:12,的时候,看到最后一个完美的球,我竟然不自主的鼓掌了。

电影不错。

推荐大家去看,很励志。

不过电影,也有缺陷。

看得出来,导演致力于将沙燕队的成长历程与香港80年代的飞速发展结合到一起,但是衔接的有些生硬。

而且电影开头有点干涩。

就这样吧。

 6 ) 投手丘上的香港

投手丘上的香港廖偉棠香港立法會選舉前夕,看一部地地道道的香港青春片《點五步》,百般滋味。

香港一直是青春熱血的,它也許會死,但不會老。

君不見在馬路上、廠廈裡,計程車司機與夜更保全們,他們滿頭銀髮,臉上依然是拼搏的朝氣。

他們就和《點五步》裡的土產少年棒球隊「沙燕」隊一樣,「站上了投手丘,就不會回頭」。

但是,這也是不得不的不回頭,因為稍一猶豫,你就成為了大時代洪流中被沖刷下去的那部分。

這部熱血片,我看得有點悲涼,因為在「沙燕」隊與主角阿龍成長取勝這一主線以外,是第二主角細威的沈淪這一輔線,而讓人難過的是:這兩者是相關的。

阿龍與細威是同在公屋(香港廉租屋)長大的自小好友,一同加入棒球隊。

但校長/棒球隊教練慧眼看出,有勇無謀的細威不能承擔投手大任,而且他的獨斷和張揚壓抑了球隊和阿龍的發揮,於是校長略施小計,逼走細威讓阿龍毅然站上投手丘,最終帶領球隊取得香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第一個本土球隊冠軍。

細威就是被犧牲的,最後混黑社會小弟,斬人未遂反被毆入院。

三十年後,他已不知所終,阿龍卻明顯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站立在雨傘運動的現場,重新面對香港的前途。

在電影內外,香港的基層社會的確存在這樣的非此即彼:你要麼成功、離開貧窮的公屋生活,要麼失敗、在惡性循環中一沉到底。

被犧牲的人,是否只能無情地被犧牲?

生於基層,是否只有勝負兩端可以選?

那位被視為英雄之父的校長,實際上也是殘酷無情的疏選機器。

香港的公共房屋設計,有它規矩有效的一面,也有它冷漠勢利的一面。

它就像錢鍾書說的圍城,無情面對著想進來和想離開的人。

電影中其中一名棒球隊員和他妹妹就是因為得分配公屋而欣喜若狂的新移民;阿龍和細威則是渴望早日搬離公屋去住「私人樓」的,這種身份轉變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居住條件改變的意義。

而諷刺的是第一個離開的卻是阿龍的母親,也曾是一位新移民,她拋棄了帶她來港的老丈夫,跟一名警察心安理得地離去,這無可厚非。

很難認同主角阿龍說的,他得到了許多,失去的更多——表面上,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好友細威,但實際上他得到的多得多,他的堅持使命運徹底改變。

我也曾居住在香港公屋,不知道我的離去是否同時以某些同齡人的無法離去為代價,在香港,追問選擇的意義很難,你彷彿只能在一壘二壘拼命向前衝,但我們可否停下來想一想是什麼令我們停止追問?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阿龍站在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佔領金鐘的現場,如站在投手丘,他的棒球落下,一直向前滾動,路過一個個嘗試改變香港的人。

何謂「點五步」?

電影開玩笑是一句髒話的掩飾說法,但我知道,那是投手最初邁出的半步,一髮之間,勝負未分,現實上的輸贏不應該像球場上那麼黑白分明。

(原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7 ) 预言:又一只黑天鹅

点五步代表的过去的香港和勇于踏出半步的香港青年们,2017金像奖最佳里边有且只有这部电影能够代表香港电影,提名一点不意外,而且极有可能成为又一只黑天鹅。

图片附上某影评人的回复,但我觉得树大招风算是越界去影射,实际已经是直指,别的区域甚至是另一个世界的现实,本土年轻人才是香港的未来,电影的主题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时代主题,这足以代表最佳。

 8 ) 过得去的演技,过得去的剧情。

真的很喜欢这部剧的摄影,每个B-roll都拍得很有港味。

但剧情本身就真的真的很水,一个为了励志而励志的剧情。

比如主角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色逐步慢慢发展成球队里的顶梁柱,一些非常脱离现的台词也让人有点出戏,比如最后旁边的人激动的喊“沙燕!

创造香港棒球奇迹!

”。

这台词怎么听都像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

还有就是林海峰是以主人公讲述自己过去经历的视角做旁白的。

这点嘛怎么说呢,如果是林海峰自己去演这个角色,我觉得OK,但问题是主角是另一个新人演员演的,而且他在电影里的声音跟林海峰完全不一样,这里就很出戏了。

可能林海峰在香港DJ和广告配音界都被誉为泰斗级别的关系,所以导演也是希望有个大咖给自己的电影撑场才请的他吧。

但就正因为主角跟旁白明显听得出是两个人,这就很违和了。

就演员来说,都是一群新人演员,演技就是很稚嫩,有的哭戏似哭非哭,有的前后情感反应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们只知道发呆,作为新人演员他们也尽力了。

个人认为廖启智在这里面有点用力过猛,或者说没把角色吃透?

就是一直刻意的演暴脾气,像一个随时爆炸的炮仗。

除了对主角,没看出来他与队员们的感情建立。

说说他们的对手,日本队和灰熊队的队员。

日本队一个个白白净净,怎么看都不像久经沙场的球员,灰熊队的那群老外也是,一个个体格走样,肚腩都快凸出来了,打完一场比赛连一滴汗都没有,太说不过去了。

反倒是沙燕队的队员黑乎乎的皮肤,还像是经历过一风吹日晒。

导演也知道演员本身不是专业球员,所以都尽量切掉所有直接投球或者击球的镜头。

但即使切掉了最后一秒,还是能看出端倪的,就是无论是击球还是投球都表现得毫无力度,感觉镜头可以再切早一点。

所以每每有比赛的桥段,你就只能看到大部分都是在左切右切的切镜头,如果你不懂棒球的规则,你根本不懂这群人在打什么。

就有点像老外不懂拍功夫片,就只能用镜头切换体现力量。

我记得当初导演自己在叱咤903电台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过,想在香港找到会打棒球的人都难,更别说找一个会打棒球的演员。

所以这点也是可以被理解了。

以下含剧透,谨慎阅读!

说到阿威问老大要3000块安顿女友大肚子的事,我以为老大所谓的敢不敢做只是运毒什么的,结果3000块是要去砍人???

我觉得要不然就是老大坑他,要不然就是编剧的锅。

根据CPI通货膨胀计算器的数据,3000块在1984年的香港相当于现在的购买力约为1.3万港币。

1.3万也太少了吧,据我所知,最少最少5万起步,怎么也得按当时的物价给个一万块吧?

当然结局也是毫无疑问的,阿威出事了,非死即伤。

整部剧看下去,除了听听港式原汁原味的台词,貌似也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就这样吧。

 9 ) 走出颓废青春模式,这部香港体育励志片很有味

文/为虾米呀收获金像奖七项提名,自家的孩子自家爱今年的香港金像奖提名名单已经公布一段时间,几个热门奖项的提名都是去年的熟面孔。

但在最佳影片的提名里,终于有了点新意,《点五步》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继去年的《哪一天我们会飞》和《王家欣》后,香港青春电影再度出击,并且继续摆脱以往惯于的“残酷青春”和“颓废青春”主题,作为一部难得的体育题材港片,本片目前在内地的关注度似乎并不高。

片中对去年香港的敏感问题有所涉及,但毕竟还没有到作死的地步,所以境遇好过去年金像奖上的《“陈奕迅”》。

影片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多...《点五步》以体育励志+青春成长为主体,同时在激荡的青春之外,流露出对时代境遇的思考,从而将表达的主题向外延展,产生了更多的共鸣和影响。

本片共计入围最佳电影、最佳男配、新晋导演、最佳新人(两位主角双双入围)、最佳摄影、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七项大奖,算是金像奖对自家“孩子”的鼓励。

并且本片获得了香港电影发展基金的支持。

比《陈奕迅》高明到哪儿去了和去年最佳影片《“陈奕迅”》相比,《点五步》丝毫没有那股鲁莽的气息,虽然塞入了许多额外的“私货”,但都巧妙的融进了时代的脉动里,主人公述说着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在影片首尾将“不想输”的心境反复强调,画面配以去年的香港“和谐”事件,其中的寓意便有着多种解读。

你很难去判断他的立场,但却真实地感受到了劝人拼搏的能量,至于将这能量灌注给了谁,用以何种目的就见仁见智了,这是新人导演陈志发的聪明之处。

主题曲《沙燕之歌》里,类似“最后信念会逐渐觉醒,愿你知每步每步和谁奋斗;拼命过去追求,愿你知每日每夜为何而斗”这样的歌词,终归在催人前进,并没有浑浑噩噩地陷入到对过去时光的单相思里。

影片最后再次将镜头对准去年香港那片敏感地带,借此抒发人生感悟,好在依旧让自己的立场笼罩在暧昧模糊的范围内。

狮子山下,怎能不言香港精神?

体育励志+港人精神影片中港人的荣耀感不仅仅是通过在象征着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下,本土的沙燕队战胜台湾、美国、日本等强队获得的。

主人公从屋村里伴着苦涩与艰辛一步步走出来,与香港的岁月变迁并肩前行,一场无人知晓的棒球比赛,一次鲜为人知的胜利于是被电影无限放大,正中时代下怀,以小看大,鸡汤的温度刚好。

想起当初《岁月神偷》里那句“人生总是一日难一日佳,过去的总归是好日子”,便能理解为何香港人在电影里一次次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但回忆的目的理应是振作精神,而不是“招神唤鬼”。

影片里廖启智扇在队员脸上耳光七连击,也希望扇在一些阴阴作祟,祸害香港的小人脸上。

在影片的故事层面,《点五步》虽拥有青春励志电影最标准的配置:在严厉苛刻的“魔鬼教练”带领下,一群来自社会底层家庭,被人看扁的坏孩子们聚集在一起,通过种种磨砺,最后重新认识自己,获得荣誉与成长。

导演将这个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的体育故事重新包装了一下,棒球队的成长并不是唯一的故事线,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成长轨迹之外,导演更想借机讲出这个城市的故事,进而让影片主题变得更加厚重。

这点来看,《点五步》就没有日系体育青春片那样单纯。

在母亲的离去,暗恋对象的名花有主,挚友的重伤面前,一场比赛的胜利,意义其实似乎微乎其微,但它为这群青春期的孩子找到了一个出口,一个通向成人社会的出口,至少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人生。

于是这一点便准确的切合当下港人的心境,每个人都希望改变现状,而《点五步》给予了他们一个“不想输”的理由。

赢日本,战美国,至少精神上满足了!

亮点:电影原声、《Touch》与摄影《点五步》的电影原声由去年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差一点我们会飞》的作曲人戴伟操刀,这次继续入围,成为影片的亮点。

在这里推荐其中的刘敬雯演唱插曲《Seems Like So Far Away》,难得在香港青春片里听到这样较为大气的歌曲,就像影片不拘于单纯的青春念想,奋力冲破了过去颓废的情调,虽有感伤,但却不阻成长。

而另外那首主题曲《沙燕之歌》则是走励志路线,可以挪到如今的港人身上,成为一首打气加油歌。

在某种程度上,它和张悬的《玫瑰色的你》有些相似功效,只希望不要被冠以错误的情感解读,去驱动错误的理想......

最不单纯的日系体育漫画之一...剧中出现的《棒球英豪》(《Touch》)漫画,几乎就是棒球圈的《灌篮高手》,但不同于《灌篮高手》的简单热血,《棒球英豪》在体育故事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刻画了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的成长,所以并不是那么“单纯”,其实是一部很好的爱情启蒙漫画......我个人在初中、高中、大学看了4遍,每一次都能有所收获。

另外影片在最后表现两位主人公不同命运时的交叉剪辑也相当精彩,镜头呈现较为大胆。

《点五步》的金像奖前途预测本片虽然入围七项大奖,特别是最佳影片奖,但作为一匹分量并不充足的黑马,或许最终只能充当陪衬,其最佳影片的竞争对手无疑在各方面都更加成熟,能够入围,便已是一种荣誉。

若要预测有希望最终拿奖的项目,个人看好“最佳新人奖”——毕竟两位主角同时入围,增加了获奖几率......而另外一个有希望获奖的项目便是“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当然也得过窦靖童《Ii’s Not A Crime》这一关。

至于最佳新晋导演,因为《一念无明》的黄进已经捧得一座金马奖杯,而曾国祥除入围新晋导演外,也同时在最佳导演的入围名单中,若曾国祥赢了《树大招风》的导演三人组获得最佳导演,那么留给《点五步》导演陈志发的机会就很大了。

 10 ) 无法让人接住的棒球

文/梦里诗书 用体育精神来描绘青春成长的方式,是《点五步》预想燃情的手法,但从总体来说不论是那浅尝即止的体育精神,还是那自诩的青春成长,都没能成为电影真正诱人共鸣的所在,顾此失彼的空洞,所能让人记住的就只是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点五步》的主线其实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一个已然司空见惯的体育励志故事,但导演在这部作品中却并不只是想拍好一个中规中矩的体育话题,所以相较于很多传统的励志片,《点五步》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青春的成长上,围绕两个男主阿龙和细威的生活展开,在电影中占据了不小的比重,但尤为遗憾的是导演对这种创新想法的驾驭,并没能使电影变的让人耳目一新,相反体育与成长这两个本当如鱼得水融为一体的命题,从成片看是被支离的。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支离?

这在于电影中不论是阿龙所面对的家庭支线,还是细威的个人支线,都并没有围绕其主线核心沙燕队来展开,特别是阿龙所面对特殊家庭环境的成长,更像是让人看了一场与《点五步》完全不想关的电影,其实这些关乎青春成长的元素并非不好,但这并不是一部电视剧,而是一部电影,当过多的邦枝末节占据了电影的时间,所能留给这个主线故事的时间则必然只能是少之又少。

从整体来看,其实不难看出导演的野心还并不只是对青春的勾勒,而更深层次的想表达历史的变迁和对香港这座城的情怀,可惜于不论是青春成长也好,还是对过往香港的抒情,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是建立在一个扎实稳固的奠基之上的,而导演对这部电影的奠基棒球的构建,却真的只是如同蜻蜓点水,以至于当老戏骨的廖启智,在这部电影中饰演卢校长的他说出那让人为之热血的套路台词时,实难让人去谈产生了多少感动泪点。

援引导演陈志发自己对何为“点五步”的理解,点五步的意思就是“0.5秒+半步”,差半步或者差半秒,也许就会改变球场上的整个局势,这也与人生“差半步”的选择相关联,但在这部太多元素思想被参杂于一,全然无法让人看到核心所在的作品中,又怎么可能去接住导演打出的那颗人生应该努力坚持目标的棒球呢?!

(更多精彩内容或交流欢迎关我的注微信公众号)

《点五步》短评

以三十年前的運動(體育運動)聯結當代的一場運動(社運)帶出不同時代的獅子山精神是個很好的點。不過棒球運動部分拍得比較流水賬,當代社運就只是旁白點了一下,就比較可惜了。

2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不沾政治是拿不动摄影机还是拿不到奖?在青春运动片中夹带私货、政治投机,这是电影人的态度?片中江河日下的香港,正如你们手中江河日下的港片,都是自作自受!影片的最后阿龙说,80年代是香港最辉煌的年代,也是他最想要回到的日子。很抱歉,80年代的港片,也是最辉煌的,远胜如今你们拍出来的港片!

3分钟前
  • 电影那件小事
  • 较差

棒球运动的展现方面做的并不好,但是对香港本土意识的表达做的很不错。

5分钟前
  • 儒酸君
  • 推荐

港片的卖相有了,但还是蛮烂的

7分钟前
  • 木山水
  • 较差

像是“狮子山下”港人自勉自励的打气之作,片尾出现历史照片时感动程度加倍。

9分钟前
  • CinnamonDesign
  • 还行

以青春做主打的电影 仍是第一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得奖作品 故事改编自80年代首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 成立一年即击败棒球强国日本队 故事励志兼热血 戏中饰演校长的廖启智 希望电影带出的讯息能鼓励年轻人 就算读书不成也有其他途径可发挥专长 本片令人怀缅年轻时的感觉 有励志 热血和屋邨情怀

12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啊!榄球一定不要拍成这样啊

13分钟前
  • 陈小鱼
  • 还行

胡子彤真是把烦人男高中生的死出演得活灵活现

14分钟前
  • 躲猫猫社社长
  • 还行

2017/01/28很有时代特色,很有诚意的青春港片!点半步!同 请你好好放低!都有一番味道!

15分钟前
  • 骑呢星人
  • 推荐

这种无脑体育励志题材真的超级合我口味,林海峰的旁述又很有感觉。但从电影角度,其实又过于炫技和煽情,但是故事很有质感,也有所弥补这种缺陷。然而又无端端的扯到政治话题就很没必要,实在是太硬扯了。

19分钟前
  • chichiuchiu
  • 推荐

看完会有些失望,对棒球部分讲的不多,该有的细节没有展示。沙燕队走到决赛的过程有些太简单。在沙田城门河见过沙燕桥和纪念沙燕队的牌子

22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较差

走過沙燕橋無數次,是否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及決心

27分钟前
  • joyce@amigo
  • 还行

首尾呼应的敏感事件直接把中断无聊、老套的励志成长故事,硬生生拉到本土意识层面。怀旧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特殊情境下可解读空间甚大,具有一定的意识导向。

31分钟前
  • 唐朝
  • 还行

冲着廖叔看,但其实林耀声与胡子彤等年轻演员也很好。这球队从一开始的溃不成军,到最后面的泣不成声,都有很多情感抒发的空间。拍得挺诚挚动人,会轻微产生燃动的感觉。阿龙在怀念那个最辉煌却回不去的八十年代,我在咀嚼他说的,大树再没有出现在身边,而这个成长的地方,逐渐变得越来越陌生。三星半

3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类型片的创作套路,也有细威没回来的反类型处理,要是能把校长为什么想创办棒球队说清楚就好了,比如说圆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啊啥啥的套路。

37分钟前
  • 梁眼看电影
  • 推荐

1.有太多事情无法掌控,亲情友情爱情皆如是。唯有那个球,投向何方,能否三振,真的就在自己手中。2.炫技一般的摄影,不过我喜欢。3.情节衔接有些突兀,但一个新导演做到这步已属不易。4.喜欢棒球的题材,怀念当初看【邻家女孩】的时光,冲这点多给0.5分。4分。

40分钟前
  • 白羊座的穆
  • 推荐

大,大失所望

43分钟前
  • 你什么味的
  • 较差

中规中矩!挺感动的!

44分钟前
  • Jony
  • 推荐

参杂了好多混淆视听的东西

46分钟前
  • Qinnnxx
  • 还行

很多人拿它和Kano比较,抛去政治暗示 这部电影我还是很喜欢的,加上大学我也参加过棒球队这种棒球精神还是值得发扬,棒球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团队运动,即使一个人出了错误大家也要互相鼓励。青春的懵懂,以为是粤语没想到是国语版,准确说是台湾国语版,配音给了我最爱的台湾配音演员康殿宏。真好。

47分钟前
  • 小霸王其乐无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