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兔

The Brown Bunny,摩托情迷

主演:文森特·加洛,科洛·塞维尼,谢丽尔·提格丝,Elizabeth Blake,Anna Vareschi,Mary Morasky,Jeffrey Wood,Eric Wood,Michael Martire,Rick Doucette,Jim Lester,Michael Niksa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日本语言:英语年份:2003

《棕兔》剧照

棕兔 剧照 NO.1棕兔 剧照 NO.2棕兔 剧照 NO.3棕兔 剧照 NO.4棕兔 剧照 NO.5棕兔 剧照 NO.6棕兔 剧照 NO.13棕兔 剧照 NO.14棕兔 剧照 NO.15棕兔 剧照 NO.16棕兔 剧照 NO.17棕兔 剧照 NO.18棕兔 剧照 NO.19棕兔 剧照 NO.20

《棕兔》剧情介绍

棕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职业摩托赛车手巴德•克雷(文森特•加洛 Vincent Gallo 饰)独自驾车从新罕布什尔州出发,他将要参加五天后在加州举行的比赛。孤独的旅程让人心绪万千,关于那旧日爱人的回忆慢慢浮现脑中。黛西(Chloë Sevigny 饰),一个让他魂牵梦绕且愁绪满怀的名字,这个美丽如同妖精的女孩曾让巴德感受到爱的温暖,而如今她身在何方?巴德一路前行,邂逅了一个又一个充满个性、美丽温柔的女孩,她们短暂慰籍着他的心灵,却最终都被抛在身后。无论怎样,她们无法取代黛西的地位,一如那旧日回忆久久萦绕盘桓…… *本片2003年入选戛纳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奖,却遭到了“灾难性”的评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杰茜驾到第七季数字追凶第四季啊,荒野前篇舞出我人生4尝试第三季尤巴县突发新闻情何以归一个奇迹的诞生最后的家庭末路球徒同窗生:人生谈三次恋爱回到明天未来是一个孤独的地方虎王归来有一天我们会告诉彼此一切外婆的新世界暗之伴走者井下9人地下铁变脸女神神话单身宿舍连环炮空军大电影:只要活着龙神之子深宅大院绝密行动一剪成衣第一季卞赫的爱情青出于蓝最爱

《棕兔》长篇影评

 1 ) 棕兔的混浊与迷失

这个Vincent Gallo究竟是名头响亮还是自信暴棚,在棕兔的开头就赫然林立着"Written, Directed, Edited, Produced by Vincent Gallo"的夸张字样,别人还以为他有多大能耐,结果却弄出来这样一部瞌睡大作。

回过头数数看这么多年Gallo能上点档次的就一部更多依赖Christina Ricci的怪戾才引发关注的Buffalo '66,文艺中年这回玩笑开大了.Vincent Gallo意图是搞出一部精悍又兼顾深意的独立制作,可惜大部分时间都砸在了对于美国公路的无聊记录和自身迷惘的晃动特写中,也许这是因为这位复合型全才花在摄影美工或配乐上的心思过多的缘故,毕竟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证明其对于电影工程“完美的综合认知力和掌控力”。

前八十分钟平铺得毫无剧情可言,沉闷指数极高,睡意机率极大,顺便引诱了两位长相个性的大姐,还严辞拒绝另一位头怀送抱的美女,偶而挂念摩托车就拿出来飙几公里.而到了与人鬼莫辨的前女友幽会时又突然不准备继续"文艺"了,那没前途,于是半推半就却依然势如破竹的抽出JB,其女友也豁出去了,所谓的干柴烈火就这样一触即发。

结尾再草率的闪回一些整个事件的脉络。

艺术片棕兔就这样大功告成了!压抑、干涩、可怕,这就是棕兔的直观感受。

你可以说它是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边缘性影片,但我实在是厌倦这样为边缘而边缘的做法。

荒寂的公路、落魄的旅店以及急待被投递的空虚这些都很了不起这没错,而且无论影片中极力渲染的悲伤、愧疚或者遗忘,任何一个角度去作为出发点再配制上厚实的而又兼顾养分的加工然后作为影片的主旨都是非常讨巧的契入点,但问题在于所有经历着的一切非得是值得以这种故弄玄虚的"默片"形式去加以记载的吗?现在最讽刺的是悲伤、愧疚还是遗忘都不重要,或者说它们从来就没有真正进入过观者的中枢神经,走出影院能让人作为谈资的恐怕只剩下尾声那段将近一分钟的热血写实。

电影始终都是拍给别人看的商品,如果不是这样你干吗要让它上映让它被发行成DVD还要让它参映戛纳, 而商品的根本属性直接决定了自我成分应该被适量、恰当、道德的被包裹和消化成半透明的状态,也可以比作是像弹簧那样可伸可屈,棕兔基本上就没有半点屈伸的余地。

正面教材来自于Woody Allen或Pedro Almodovar,他们几乎很少因为豪赌那些所谓的堂皇的思想品位而贬低自身作品的缤纷色泽和受众价值,而你区区Vincent Gallo就能说二者精神内涵就因此丧失殆尽了吗?

人家出来混的时候你还在玩泥巴.《芝加哥太阳报》的著名影评人Roger Ebert更是恶毒的把该片称为“戛纳史上的最差电影”. 再说现在世道不好混,你区区一个人就独揽数职,票房要是上去了别人还怎么分成,而像如今这般几乎一边倒的群扁遭遇出现后是连给你背黑锅的人都芳踪难觅。

退一步说,即使你横竖是要向大师致敬同大师比闷,可是你闷得过Theo Angelopoulos和Wim Wenders吗?

从该片的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看来,Vincent Gallo只有兴趣成为自己的上帝,但他一定忘了上帝也有坏事的时候.曾经在Boys Don't Cry中与Hilary Swank交相辉映的Chloe Sevigny,之后不断屈身接拍像Ten Minutes Older和Broken Flowers这样的小众文艺片却始终半红不黑两头不讨好,在棕兔这样的烂片中更有石破惊天的A级娱乐表演,货真价实的自我践踏精神或许值得嘉奖,但对于一位已有一定声誉与地位并且潜力远未被挖掘干净的女演员来说这也未免牺牲得太大了.

 2 ) 拖着不肯离去的影子 仙境狂奔的人

05年一月的时候写的,算起来看这片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要说的是文森特·加洛的棕兔关于加洛加洛16岁离家出走,带着三箱从打工的杂货店里偷来的罐头食品,只身来到纽约,肮脏富饶的彼岸之城,正值"Downtown New Wave"时期,加洛便整日泡在俱乐部里,和纽约的地下艺术家们混在一起。

1978年夏天,他在欧洲流浪,得意地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靠画画为生。

回到纽约,他住进小意大利区,被自己朋友制作的8毫米影片深深震撼,并开始制作超8毫米短片,进行绘画、雕刻创作,写诗,在电视剧和地下电影里频频露脸,还尝试着在音乐方面有所作为,他甚至曾经参加过好几个乐队。

他觉得绘画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他在斑驳的金属薄片上作画,那些作品看起来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文物,如他自己所说那是他自己记忆中的隐喻而已。

他在一段时间内还痴迷摩托车赛车,据称因为危险性实在太大,才决定干脆当演员。

1983年,艾力克·米歇尔在《The Way It Is, or Eurydice of the Avenues》一片中不仅给了他一个角色,还让他负责为影片配乐,结果竟然使加洛得到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音乐奖。

直到90年代,文森特·加洛开始浮现在银幕上,虽然大部分时间仅仅作为配角以谋得生存的资本,但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天然并且强烈的存在感,像是简方达那样让人过目难忘,还是渐渐吸引了相当部分影迷的注意。

直到98年,推出了自己编剧、导演、主演、并配乐的黑色喜剧《水牛城66》,才开始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世人面前。

叫做巴德·克雷的一名摩托车赛车手,文森特·加洛本篇中的影子,5日的穿行,赶往下一个比赛地点。

与其说是不断寻找的5日,倒不如说是刻意丢失的5日。

如果说长川河谷彦在《青春杀人者》的最后为执念所困,不顾一切的出逃,而巴德,巴德·克雷——在村上的小说中即 在世界尽头中没有丢弃自己的影子并为之所困的人,则是为了能拼命留在过往而徒劳的出逃,并借此不断丢弃或者寻找亦或者是制造曾属于自身的那一部分。

为了摆脱而出逃(遗弃),徒劳的狂奔,到头来却依然走向可悲的过往,为了安抚可悲,又不断的制造(找寻),注定的悲凉。

每次邂逅一个女子,巴德总是失望的开车走开,留在背后的是自己的残肢断体,悲伤被完整保留。

加洛在那辆破旧的货车的驾驶座前消耗掉了相当可观的胶片,树木、草坪、电线杆、路灯、悲伤的云层以及过往的风……一切都是刚刚制造的,却又飞速的被卷往摄像机之后。

怎样的风景,通通消失,对于巴德,眼前的都已是过往,真正的过往,却永远在眼前。

被风吹乱的头发下面,是永远再无法看清现实的眼睛,浸泡在过往之中,多年一直未曾醒来。

拖着影子行走,或是被生生割裂分离的影子,都无法存活空无一人的世界尽头巴德在空旷荒芜的高速路旁狂奔,驶向无的深处,阳光刺眼,耳边是马达嘶鸣及风的无力呜咽。

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逃离,去无方向。

影片随主人公的时间发展,如河流平静舒缓,有忧伤的歌。

这是加洛虚构的一个世界,除了过往,巴德一无所有,如那段在干涸的盐湖中骑车狂奔那一段所暗示的,整个世界一望无际空无一人,阳光下灼热而荒凉。

只是带着影子,漫无目的地朝向远处的幻影。

棕色的兔子仅仅出现了两次,实际的意义已经失去不复存在,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不具实意的象征:过往,以及巴德本身——便可理解巴德所想摆脱存在的非实际(或挽留不存在的实际)之物的徒劳和矛盾。

水牛城66 相比,没有所谓拯救,也许这所谓之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真正存在的,似乎便是那出现在加洛的脑海中荒芜苍白,没有生气的干涸盐湖,之上只有风,以及阳光下摇曳的幻影。

 3 ) 失恋的男人个个像朵娇嫩的花。

一开始我就把巴德恨得牙痒痒的。

这个男人,无辜而迷茫地看着眼前守着小店铺的女孩,央她随他去加州。

"please..please..",他像个孩子一样虚弱地吐着含混不清的恳切,分不清到底是谁要带走谁。

说实话他长得颇为动人。

可以滴出水来的清澈绿眸,鼻子很高,嘴唇柔软,散乱的黑发遮住额头和双眼,再加上摩托车手的身份,野性和天真的双重气质,很难不让女人动心。

于是他用五分钟拐骗成功,用五分钟赞美并亲吻女孩的面容,再用五分钟把她扔在路边。

……看到这里我很想抽他耳刮子。

镜头继续不知疲累地在公路上奔驰。

早晨,天灰,华灯初上的娇媚,一个人的琐碎联翩。

然后是没有分寸没有节制的回忆。

他不停地回忆Daisy,他爱的女孩。

原来他种种的恶劣行为是为了忘记她,或者是重忆她。

一次又一次天怒人怨祸及池鱼的自虐。

后来他看见一个妓女,娇美的容貌,丰满健康的四肢,蜜一样的眼神。

关键是她的坠子——Rose,和Daisy一样美丽的花。

他又打了个弯,迟疑地邀妓女上车,但最后还是礼貌地请她下车,什么都没有做。

付钱。

种种磨人的公路终于到了尽头,他来到了曾与Daisy住的房子。

谁也不在。

回到旅馆后Daisy突然出现了。

这时才知道,Daisy早已经死了,死因之一可能有他的不知深细仓皇出逃,从而失去拯救她的机会。

看到这里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他的纤细敏感,他的善感多愁,他的多次眼泪失控,他无机心地逗弄宠物所的动物,他似乎永远也失眠的面孔,他不停地邂逅女人再忘记她们,他嗫嚅而断断续续的谈吐……种种原因只有一个,他爱的那个人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他选择性的遗忘最关键的情节,但是依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于是比起失恋的女人,他更象一朵娇嫩的花。

花瓣娇柔,茎叶瘦弱。

露水遍布,因风飘折。

比女人更易挫,拔掉泥土,马上风化而死。

可以去讨厌他,鄙视他,但却不能否认:——花朵在风的摇曳下是多么的楚楚动人啊。

by ear2005.3.10

 4 ) Too Late

Roger Ebert 在那屆戛納一年後看了棕兔的剪輯版,給了褒獎。

這已經太晚了,難以改變所謂爛片的論調了。

據說送戛納的未剪輯片有Gallo 20分鐘的賽車。

所以我估計Roger Ebert是不喜歡這段多過著名的fellatio scene。

片子傳遞了讓我逐漸熟悉的生命體驗,一路蒼茫之下,你愈發感到自己心臟孤獨地收縮。

那年冬天,她也即將離我而去。

我北上去到她在的城市,肅殺,乾燥。

知道一切就將謝幕,一切即將離去。

幻想最後的纏綿,最後的溫存。

她在他夢中說著她喜歡他唇邊的味道,我尋覓著她消散不去的香味。

沒有能夠替代的,沒有能夠再讓你停留。

半夢半醒後,只有白色的床單。

 5 ) 棕兔

《棕兔》在戛纳放映时遭到全场嘘声一片,《芝加哥太阳报》的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称之为“戛纳史上最差电影”,“看它还不如看我的结肠镜检查”。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棕兔》却获得正面评价。

而在底特律试映会上,所有观众都安静坐到最后,放映结束时人们赞美影片导演文森特·加洛为“最酷的人”。

文森特·加洛说:“如果你不是怀着恨我的心去看《小棕兔》,那么你会看到一部美丽的电影。

否则你就什么都看不到。

”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情节的极简主义电影。

一位男人失去他生命中最爱——他怎么也无法忘记他曾经爱过的唯一女孩,一个他将永远爱着的女孩。

在从新罕布什尔州出发去加州参加摩托车比赛的路上,每天他都徒劳地尝试着忘记…… 生活是很简单的,痛苦也是很简单的。

一个人开着车穿越北美洲,没有什么惊险,内心一片荒芜。

镜头很美,不是美得叫人心碎,而是在一个人已经心碎的同时,自顾自地美。

博尔赫斯在《读者的迷信的伦理观》的最后这么写道“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他后来做出的回答是乐观的。

这个盲老人,有着如此绵韧的力量,昨天夜里我带着这句话睡着。

他当然应该如此,并没有更多的灾难降临在他身上。

萧红在濒死时写道“桌子可以吃吗”,她死于饥饿。

没有什么人是死于心碎,心碎并非致命的疾病。

所以,当这个男人驾着摩托车,在雪地里一次又一次失败地发动引擎,我没有感到丝毫的怜悯,我承认我有那么点忧伤。

因为我知道他的心情,我知道他在这个雪地里营造的镜头意味着什么,知道他甩掉一个又一个路遇的、对他怀着些温情且不乏真诚的期待的、多少都有那么点性感的女人,是为了什么。

我也知道每个人,每个我认识以及不认识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在生活里落跑,为什么会在最大的壮丽面前扭过脸去。

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

是的,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

每个人使每个人自己绝望。

至少,在某一时刻,每个人都没有逃脱过。

 6 ) 垮掉的旅程

文森特.加洛拍了一部极简主义电影,一辆车,一个去世的怀孕女友,几个萍水相逢的温存女人,一段孤独抑郁不羁的公路旅行。

本片节奏相当之慢,大量驾车行驶时通过前挡风玻璃视角记录下的公路和城市景象,“在路上”的垮掉一代质感扑面而来,再加上加洛忧郁的脸庞让人倍感孤独与压抑。

一个人开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各种洗脸池边清洗浑浊的脸颊。

载路边商店里的年轻女柜员回家,两人有过暧昧的对话和眼神交流,但最终克雷独自离开。

在路边他和陌生女人接吻,互相抚慰排解孤独和寂寞,最后依然独自离开。

面对街边路口揽客的妓女们,他不断拒绝,却因为孤寂还是载上了一个年轻女孩,只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克雷在一望无际的荒地上骑着摩托车向尽头驶去,这让我想到了《大师》里杰昆.菲尼克斯同样的行径,而且这两人在性格和状态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最后的口交戏份如A片般令人乍舌,只是这个为他口交的女人早已死去,死因是吸毒过量和滥交,被一群男人侵犯的回忆画面不断出现,当时她甚至还怀着克雷的孩子。

谜题在这一系列重口味的段落中被解开,这就是克雷如此垮掉和虚无的根源,失去爱人与孩子,自己在场却怯弱的束手无策。

而这个口交的幻想和依偎的温存是他爱意和恨意的交织,他在享受口交的同时不断辱骂质问死去的女友,我允许你给我口是因为我爱你,但我也同样不能原谅你。

 7 ) Worst Movie

Vincent Gallo绝对是自大狂,说什么导演、编剧、剪辑、摄影、作曲集于一身,其实样样都不行。

以前认为韩国的那部《骆驼》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5127/是我看过的最差电影,但看过这部后,才知道这部才是 。

 8 ) 为何我的心中充满了骂娘声。

所以男人就是那个会在“要来了”的时候摁紧你的头,在看着你被x奸的时候立在门外良久步行离去,然后在你被呛死了以后一辈子都心心念念想着你的生物。

我是一个俗人,很俗,很俗...基本上我看得最带劲儿的电影类型就像我昨天刚好看了的两部电影,一部叫做《导火线》,一部叫做《保持通话》,紧张激烈,开场即高潮。

而《棕兔》的格式有点类似于我写过的一种作文,即短暂介绍“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xxx”后迅速进入“首先我们来到...”“然后...”“接下来...”(省略号)的超级流水部,结尾总结意义与感想心得“这次春/秋游让我们体验到xxx,感受到xxx(...一长串修辞排比...),”最后一句“我们迎着夕阳坐上校巴,依依不舍得离开了...”言已尽而意无穷。

当然《棕兔》远来得精巧妙思哲理深沉,然而对我来说什么都不重要了,影片的结尾我仿佛看到那象征中心句的一行白字悄然升起,熠熠生辉。

如同我那位亲爱的小学同学写的“这次秋游让我知道了坏人是怎样骗钱的”,那行白字这样写道:“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所谓痴情的男人是怎么一回事儿。

”正所谓一个硬币有两面。

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痴”,便得对这之外的许许多多女人“绝”。

当第一首为众人喜爱的哼唱曲儿出现后,我冥冥之中仿佛知道了这电影要干么了——必然就要这么一首曲子接一首曲子的放,一段路程接一段路程地走,一个女人接一个女人地弃,而他心中的那个人儿多半是死了怎地。

于是我心下坦然地把对一部电影的坚持分解为对下一首曲子的期待,怀着安然甚至有些小忐忑的心情顺畅地进行到了...离最后一支出场的曲子不远处的那个“虽然没有一丝配乐但任谁也不会不瞪巴着个眼睛看完的”片断。

然后,“言已尽而意无穷”。

这其实不是闷片啊。

我以为在《破事儿》中已看到全貌,“他”就是那个“事前说没事没事,关键时刻摁住你的头,事后只能帮你拿水漱口”的家伙,而其实还不止,“他”最后还可取个“痴情”的称谓。

不管我们再怎么质问自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并且最终妥协于人类生来固有的劣根性,在看到女友被强暴的场面后木然走开的导演(haha)自己才是把事情搅黄的那个人,上天给了他一个犯致命错误的机会,他抓住了,那便无话可说。

他随之而来的一生的痛苦便也只是一个赎罪的过程。

不管他的眼神再迷离忧郁,窗外的风景再闷骚沉郁,也掩盖不了事情的本质其实就是“他为他当时的一个犹豫买单”。

至于他心中永远的那抹身影,谁的心中没有那么一个人?有人说每个成长为男人的男孩心中都有那么一个身影,也许是他的第一个女孩,也许不是,但官方说法统一叫做“他真正爱着的人”。

这个身影必不能是他最后枕边的那个人,否则就成不了故事。

若是他曾经做了什么伤害到这个“真正爱着的人”从而导致他们最终不能“彼此相亲相爱”,那么这个身影就会在心中更加鲜活诱人不能忘却,长时期甚至终生地霸占他心里边最靠近心脏的那个位置。

浪子因此把自己放逐到天涯海角,眼神沧桑,笑容不羁,误终生无数。

有些男人却也会因此而更加“怜取眼前人”罢?但不管怎样,一缕香魂就这么化成一个影子,我多少替她不值。

那么女人呢,女人又是怎样?只是很可惜,上天并没有给大多数女人一个眼睁睁看男友在自己面前被强暴的机会。

 9 ) 丑闻

看了一会《棕兔》。

看到第一行字幕就笑了:Written, Directed, edited, produced by Vincent Gallo。

这个自以为是的Vincent Gallo。

蛮喜欢的,那种手持摄影机的感觉。

画面模糊而色彩鲜明,象LOMO。

也一下子喜欢上最初出现的两个女子。

两个女人都长的怪怪的,第一个少女象个丑丑的小动物,第二个女人的脸老如鬼魅。

可是他的镜头,他沉默冗长的镜头爱抚着这两个女人,让她们漂亮起来。

尤其那个老女人,她的脸上竟露出长久以来终究被亲吻的娇羞。

上路了,肮脏的玻璃窗慢慢经过干燥空荡的小镇,就这样突然响起轻轻的哼唱。。。

不是没有诗意的。

然后我去倒了杯水,顺手上网输入“棕兔”两字。

竟出现这样的文章:棕兔成为本届嘎纳最大的丑闻。

日本投资商血本无归。

Vincent Gallo羞愧难当,承认《棕兔》是“灾难”。

城中媒体争相嘲讽:凡是参加过本届电影节的后代子孙们都会津津乐道地回忆:放《棕兔》的那晚你在场吗?

建议组委会为这部影片发行纪念币,并每年举办‘棕兔’聚会。

云云。

吃惊。

继续观看的时候,心境竟发生些微变化。

人啊,不受影响就那么难么,坚持喜欢一个“灾难”和“丑闻”就那么难么。

看完了,我承认后面部分没有前面好,我认为前面出色的铺垫所推出的那个主题不那么具有说服力,可是如果中间没有去搜索那个关键字,我又会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呢?

现在的我已经无从知道了。

我要说我喜欢Vincent Gallo的爱情观。

一边看他带着伤痛穿越美国,一边在想石康曾经提到的他对爱情的渴望,他对那种蓝血爱情的渴望,艺术,贵族血统和高尚,这是他在爱情中期望的。

而我为Vincent Gallo的草根爱情心动。

当他丧家犬一样的蓝眼睛忧伤地盯着一个姑娘,当他在那些破败的汽车旅馆房间里思念着一个姑娘,当他一句话不说地停下亲吻一个陌生的姑娘,我为他心动。

看过一个女演员说过一句话,她说她看所有的电影,她说没有一部电影是真正坏的。

我愿意相信这话。

我愿意告诉Vincent Gallo,用整整100分钟去讲述一个男人的心痛怎么也算不上是丑闻,在那些每年千百部毫无诚意地生产出来的垃圾面前。

 10 ) 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

《棕兔》在戛纳放映时遭到全场嘘声一片,《芝加哥太阳报》的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称之为“戛纳史上最差电影”,“看它还不如看我的结肠镜检查”。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棕兔》却获得正面评价。

而在底特律试映会上,所有观众都安静坐到最后,放映结束时人们赞美影片导演文森特·加洛为“最酷的人”。

文森特·加洛说:“如果你不是怀着恨我的心去看《小棕兔》,那么你会看到一部美丽的电影。

否则你就什么都看不到。

”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情节的极简主义电影。

一位男人失去他生命中最爱——他怎么也无法忘记他曾经爱过的唯一女孩,一个他将永远爱着的女孩。

在从新罕布什尔州出发去加州参加摩托车比赛的路上,每天他都徒劳地尝试着忘记…… 生活是很简单的,痛苦也是很简单的。

一个人开着车穿越北美洲,没有什么惊险,内心一片荒芜。

镜头很美,不是美得叫人心碎,而是在一个人已经心碎的同时,自顾自地美。

博尔赫斯在《读者的迷信的伦理观》的最后这么写道“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他后来做出的回答是乐观的。

这个盲老人,有着如此绵韧的力量,昨天夜里我带着这句话睡着。

他当然应该如此,并没有更多的灾难降临在他身上。

萧红在濒死时写道“桌子可以吃吗”,她死于饥饿。

没有什么人是死于心碎,心碎并非致命的疾病。

所以,当这个男人驾着摩托车,在雪地里一次又一次失败地发动引擎,我没有感到丝毫的怜悯,我承认我有那么点忧伤。

因为我知道他的心情,我知道他在这个雪地里营造的镜头意味着什么,知道他甩掉一个又一个路遇的、对他怀着些温情且不乏真诚的期待的、多少都有那么点性感的女人,是为了什么。

我也知道每个人,每个我认识以及不认识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在生活里落跑,为什么会在最大的壮丽面前扭过脸去。

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

是的,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

每个人使每个人自己绝望。

至少,在某一时刻,每个人都没有逃脱过。

《棕兔》短评

哥们儿太自恋了,不光对自己的脸,更对自己的屌和吻技。前面很新浪潮,可是新浪潮之所以为新浪潮是因为他们不属于二十一世纪。虽然观感上不怎么喜欢,但我想我也会拍这样的自恋散文诗。

7分钟前
  • 还行

这比Manchester by the Sea好看多了。

8分钟前
  • Lies of Lies
  • 力荐

不知所云

11分钟前
  • 潘小天
  • 较差

真实痛苦直男,一种电影学院不会尝试的自由影像。随性地切割着画面,选择着关注点,任由景色、表演和情绪流淌。这部电影中人与车的关系,就像摄影师与摄影机的关系,不同角度和焦点的特写、手持和固定机位切换自如。这种有所选择和变化的特写,通过光和焦点得变化,有的时候关注的是景色,有的时候关注的是情绪,男主角、车和景色好像融为一体。从最开始模拟车子的主观视角,到出现剪影再后来他越emo他在画面中比重越来越大,直至大全景人与车沉浸在景色和情绪中。

14分钟前
  • 梦中人
  • 推荐

柔情的公路电影

19分钟前
  • 迦宁
  • 推荐

前面120分钟感觉是在骗人,最后10分钟看的目瞪口呆,最后1分钟幡然醒悟。男人的自以为是,念念不忘,大抵如此。感觉很好,只是自己可能还不够理解吧。

24分钟前
  • 杨哒哒
  • 还行

镜头反复表演他的心碎。累。

25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Gallo也没传说的中的那么大啊

30分钟前
  • 已弃
  • 还行

情绪电影,几乎是快进,只为了找到那个颇具争议的大胆场面,结果也不过尔尔。

31分钟前
  • 中世纪水瓶
  • 较差

vincent确实是个恶心的男人,从水牛城就看出来他的narcissistic还有让人不适的男子压迫,片子大概也是利用和前女友的关系,还要扣上艺术帽子,谁知道他是不是炫耀癖......现在好莱坞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老头的问题,倒是直男们看的很爽呗

33分钟前
  • Ivor Baker
  • 很差

somewhere的姊妹篇,不过索菲亚科波拉要纯洁善良多了

37分钟前
  • Y字头上一个V
  • 较差

已经忘了怎么被忽悠看了这片滴,大概是科洛·塞维尼之故。那个叫文森特•加洛的家伙像三岛由纪夫一个人捣鼓出《忧国》那样身兼数职,可公路片结尾居然变鬼片?! 春棉布蕨小朋友的影评够狠够直接。不正视伤痛去细细处理,逃得越久越怂越是唤不起同情的孬种。

39分钟前
  • appletri
  • 较差

6/10。仅供圈内少数人欣赏的作品,加洛以散文诗风格、无冲突性的流程叙述,超越了一般电影结构组织的框架类似戈达尔,对细节过分关注不仅仅是满足自恋和结尾口交镜头的情欲那么简单。影片到处是挡风玻璃前延绵不断的公路,若明若暗的灯火、落雨的黄昏和构图边缘主角那张不完整的脸,浮现出一种生命痛感停留在过去的无力。镜头漫不经心地游走在快餐店、厕所、旅馆、加油站和洗澡,使每一次邂逅的抽身离去都飘荡着冷静又迷人的质感。结尾的高潮戏是唯一采取人工光的场景,与之相会的黛西早在聚会上怀孕吸毒被强奸后呕吐至死,床上只剩主角孤零零地躺着,观众这才对之前莫名其妙的进展有点察觉,黛西父母对主角的访问不知所云,全程只有他自言自语,关于宠物棕兔和孩子的疑问,路途中安慰静坐的陌生中年女子,都因失去爱人的敏感主角需要得到短暂藉慰。

4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男主邀请女孩同行说please时候的眼神让人好害怕

44分钟前
  • 馍西船长
  • 较差

加洛太喜欢塑造这样自厌缺爱又极具防备心的角色了,痛苦来源于自我矛盾以及彻底丧失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信心,精神底层是彻底的厌世和自恋。这样的态度和胡波很像,但是加洛电影中的痛苦借自我挣扎来凸显,而胡波的痛苦由无端狂乱的暴力输出表现。

46分钟前
  • 胡象
  • 推荐

退步之作

51分钟前
  • haize
  • 还行

文森特加洛 风格依旧个人化严重 粗糙实验又美丽

54分钟前
  • 周歪歪
  • 力荐

呕!!!!!!!!!!!!!

59分钟前
  • 白石春子
  • 很差

依然是文森特·加洛的调性,脆弱、苍白、敏感、害羞、古怪的大boy,让人想给予拥抱的脆弱男人,永远早产儿好不容易长大心却碎了的即视感。故事最后算是解决了前面所有的疑惑,却也太过于轻巧,口交的镜头突如其来,妈的猛。棕兔就是他送给爱人的大巧克力吧。为摩托车元素多给一颗星。

1小时前
  • 支离疏
  • 还行

欲望?不好看

1小时前
  • 脆宝松弛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