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电影推荐《无人引航》,强烈推荐收藏原声带的一部电影,中间几场乐队的演出差点看到泪目,但其实我对这部剧最大的理解还是对年龄的不妥协吧,是不是有点跑题,有一个片段是他们说到乐队名鼓手说他还是喜欢“A old man and three”,大概是因为自己最近面临着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的压力所以也羡慕乐器店夫妻能卖掉店面去房车旅行。
说回剧情,其实一开始我认为Josh是受害者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后期的冲突会是Sam没有告诉乐队那些歌并不是他的原创而引起的,没想到看到墓地那里我才知道原来Josh是枪手,而且最后也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反转,Emmm…这就很尴尬…做为一个父亲视角,这是一个因为儿子的音乐得到自我救赎的过程,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无法产生同理心,当然也不排除我还没有为人父母,也不排除导演可能想通过这些音乐来引起观众和Sam同样的反思“Josh真的会是枪手吗?
” 好了,以上仅个人观点,用一句台词结束“Quits never win”。
一个无所事事的夜晚,毫无目的的打开了这部电影,只是想在吃晚饭的时候不至于眼睛无处可看,结果是这部电影超出了我的预期,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让人折磨的问题,这部电影就这样赤裸裸的展现了出来。
复旦投毒案二审刚刚结束,还未宣判,跟这部电影某方面非常契合。
一个校园枪杀案的凶手的父亲,应该如何看自己的孩子呢,影片揭示出,爱,包涵了一切。
父母离异,单亲的孩子把自己锁在封闭的校园宿舍里,玩弄着自己喜爱的音乐。
当父亲终于忙完了一个大单子,约儿子出来聚一聚时,爽约的儿子在校园里枪机了六名学生,最后自杀。
突如其来的事件,引来媒体的问责和同事的质疑,父亲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与自责中,最终选择了逃避,辞退金领工作,卖掉豪宅,隐居在了一个偏僻的湖中小船中,干着油漆工的活,苟且度日。
父亲尝试着割舍一切与孩子有关的东西,但是当面对孩子的遗迹取舍时又于心不忍,看到了孩子留下的唱片,并决定演奏。
Q的出现,父亲似乎看到了自己失去的孩子,并唤醒了他内心沉睡已久的父爱。
在与Q演绎自己的孩子留下来的音乐时,父亲也找到了新的生活动力。
然而就在乐队刚刚被大型音乐会邀请演出时,杀手孩子的前女友出现了,道破他们所演奏的音乐的来历,乐队所有的憧憬顿时灰飞烟灭。
Q解散了乐队,父亲舍弃也了吉他,他再次陷入沉思,终于决定去接受孩子是杀手的现实,他找到了吉他店的老板,诉说了内心的秘密,来到了案发的图书馆,亲眼目睹了枪击案死者的名字,第一次留下了痛苦的泪水。
帮Q买下了他最心爱,却没钱买的吉他,并鼓励他重新启动了自己的乐队。
在电影的最后,父亲又一次演奏儿子写的歌时,终于走出了儿子是杀手阴影,在演奏前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两年前校园枪击案凶手的父亲,凶手是他的儿子。
电影中的音乐非常美,单是听音乐就可以令观影非常愉快。
虽然涉及到校园枪击事件,但是从始到终没有出现血腥的画面。
Josh能写出这些歌,绝不可能是冷血的边缘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
他只是病了,需要帮助,他可能求助了,但没成功;也可能他不知道如何求助,我们不知道真相是怎样的。
但他杀害了别人,伤害了更多的人,他选择了这样去表达。
他本来是有救的,那些孩子的悲剧也是可以避免的。
Sam和我们一样,和每个喜欢josh的歌的人一样,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作者是那样一个罪恶的人。
除了他最爱的儿子,他想不出邪恶版的josh。
他只是想念儿子,想去明白他的儿子到底怎么了,所以去唱josh的歌。
他不能接受别人对他儿子的评价,所以他要一直去听去唱,试图找出什么来。
什么是罪恶?
道德如何界定?
被人伤害是可怜的,得不到帮助是可怜的,伤害别人是罪恶,同情人是爱,同情罪人是种罪恶吗,还是一种大爱,或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这些问题,要在几岁前想清楚才不算迟呢?
要从哪里学习?
真的有正确答案吗?
没有又要怎么去解答?
我现在也还不知道。
#豆瓣春日影展# 一个校园枪击案凶手的父亲的自我救赎,一段在天堂的儿子与在人间的父亲的父子关系的重温,一段刻骨的回忆与如何活在当下的博弈,无人引航吗?
成年人的成长与救赎就是这个无形的引航员。
相比沉闷的影片底色,音乐却轻快无常,甚至超乎了父子合计年龄的成熟,暗示着一个活泼的内心,反衬着忧郁的外在与悲剧的必然,只是在悲剧之后,如何面对?
如何生存?
如何解除自己内心的禁锢?
当然和我最爱的《爆裂鼓手》不能比。
最后的一场演唱会,演唱会结束的时候片子也结束了,有点儿片中片双重定格的味道,值得回味,这是他儿子写的最后一道歌,也是这个影片的最后一幕,别人的孩子很可怜,他的儿子也很可怜,他也很可怜,这是一个共生的悲剧,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希望你们都能够成为你们自己的引航员。
儿子成为校园枪击案的凶手,影片开头山姆更多的是不能接受、不明其因,他最初的态度更多的是逃避,也有自责,他在酒吧里用“混蛋”这个名字唱儿子写的歌,他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儿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忏悔。
影片中关于儿子及儿子的生活并没有太多交待,想必能够让儿子成为校园枪击案的制造者,儿子对自己的生活该是多么的绝望。
身为父亲,山姆起初无法找到答案,他远离他原有的生活,住在船上,钓鱼、喝酒、到酒吧唱歌,有时漫无目的的骑车,他无法走出,无法正视。
直至遇到了年轻人昆汀,一起演唱儿子写的歌,他才从儿子写的歌和昆汀身上好像了解了他从未真正了解过的儿子。
怀揣着对儿子的愧疚,对死难者无尽的忏悔,他来到了儿子曾经就读的学校......影片结尾,山姆再次回到酒吧演唱儿子写的歌,并告知世人这是他的儿子一个凶手写的歌.......
我想对于每个曾在苦苦追寻父母究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的人来说,可能都会有那么一丝共鸣吧。
这是一个关于男人们, 父亲与儿子,老腌肉与小鲜肉 的故事。
Josh 没有Q 幸运, 当Josh迷失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能在音乐这唯一与父亲的联系中找到快慰的时候,Sam正在自己的战场里,不顾他人死活的奋力厮杀着,只为了那份属于自己登顶的快乐,如同一个没有牵绊风一样的男子。
当Josh 用最极端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时,Sam 角斗士一般的斗志也随着Josh一同消散。
Josh 的音乐让Q 与Sam 有了联系,让Sam 有了了解Josh的机会,让Sam 有了了解自己的契机。
故事的结尾不错,儿子的行为了得到了众人的谅解,Q 没有做一个quitter ,Sam 与自己和解了。
会看此片,是因为某人的推荐,某人其实很少会对我反复强调什么,而这部片他反复强调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他推荐给我的第三部片儿。
我不想过多的去评判这片儿究竟如何。
我只想说,这片儿在我的眼里我很俗气的为Josh 叹息,却并不埋怨Sam 。
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能如此好命,可以获得一对天使般的父母。
我们的父母通常都是极度残缺的。
有的不懂得生活,有的不明白为什么要生孩子,有的只知道埋怨,有的一辈子都在指望别人能帮自己渡过难关,有的完全不明白什么叫自立,有的完全不靠谱。。。
而就是这样的父母们,给了我们生的机缘, 让我们活了下来, 多么伟大的奇迹。
成长是一个既向外又向内的退缩的过程,当向外发展去感知世界的触角一次次接触到的都是冰冷刺骨的冷漠,小小的灵魂自然的退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里。
在自己的世界里,咆哮,愤怒,悲伤,哭泣,无助,黑暗的像一团无人理睬的霉菌。
Josh 以为自己一直坚守在与sam一同喜爱的音乐里,乖乖的听话呆在自己不喜欢的学校里,就能等到sam的专注与认可, 可是什么都没有等到。
当他发现,一个所谓的“本垒打”才是sam 所渴望的犒赏,绝望的他枪杀了自己无辜的同学也结束了自己。
用终极自残,报复了所有对父亲这个角色无穷的期待与默默付出的隐忍。
而这些并不是Sam 的错。
因为Sam 根本不明白如何去做一个Josh 需要的爸爸。
人生的旅途,本就是一场自我不断突破的旅程,并且无人引航,你是早早退出,甘做浮萍;还是不断边哭边受伤依然艰难的爬起来继续前行,如何选择全在你手中。
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哭泣,从不懦弱的人,而是哭泣,懦弱之后依然站起来坚信自己一定会幸福的人。
Josh 不该把自己唯一一次的生命用来祭奠Sam 的无知无觉。
祝愿每一个被父母无知伤害过的灵魂都能与自己的不甘与怨恨和解,最终学会被爱与爱。
close your eyes and count to ten May be love's the only answer.i will find a way to sing your songso,sing along .help me understand,the silence.we make the best we can of everything nothing is what it was turning the light on honesty changes us completelytread carefully take a breath and count the starslet the world go round without you ,if you are somewhere,you can hear my song,sing alogwhat is lost can't be replaced.what is gone is not forgetten.i wish you were here to sing along. ...........
复旦投毒案曾闹得沸沸扬扬。
从开始到后来每一次被媒体晾晒和案情的反转,其实不只把两个年轻人置于风暴核心,他们的家人也更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尤其施害者的父亲,其痛苦的程度或许更甚于被认定为凶手的儿子。
《无人引航》讲的就是类似的一位美国父亲的自我救赎。
一位忙于工作的父亲山姆有一天谈成了一笔期待已久的生意,他高兴地给读大学的儿子打电话要一起吃饭庆祝,儿子还开玩笑地推脱不能逃课。
阳光灿烂,一切如常。
此时,在父亲心中,觉得世界从没如此美好,事业成功,家庭和睦。
他在餐厅里等着儿子,最终他发现放了自己鸽子,临走的时候瞟了一眼电视,发现突发新闻正在报道自己儿子所在学校发生的枪击案。
而山姆的儿子就是枪击案的凶手,最终他自己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绝望的山姆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离婚,独自搬到了一艘船上,做油漆工为生。
真正的戏,从这里开始。
出演父亲的男主角是比利•克鲁德普,出演过《几近成名》《大鱼》等众多高分佳片。
这一次,这个帅气大叔把自己的角色掰成了两半,前一部分失意潦倒,有一种拒绝全世界的绝望感,而后半部分则在依旧看似潦倒的面目下完美地演绎出暗藏的希望。
表面上看,《无人引航》的主角是父亲山姆以及他后来遇到的一位年轻人,但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主角——音乐。
在这部电影中,音乐是酒,是粘合剂,更是药物。
山姆的前妻为了开始新生活把儿子的一箱遗物扔给了他。
其中有很多儿子写的歌的小样,还有一把吉他。
那些歌曲里,儿子唱着自己的心境。
有时孤单,有时阳光,有时愤怒,但无论怎样都是让父亲感到陌生的一面。
他自以为了解儿子,但实际上从未互相走近。
这是父亲第一次敢于审视自己,这也是电影的第一层主题——疏离。
从此开始,音乐成了山姆沉溺的精神酒精,再之后,它成为了他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最终治愈了他。
山姆为了缓解思念之情,开始在酒吧唱那些儿子写的歌,与一个热爱音乐的男孩相识,他被逼迫着组成一支乐队,一起演出。
最终,他拼命隐藏的过往以及这些歌曲的来源都被识破了。
这部影片其实是这一类影片的缩影,一种重组的父子关系。
山姆失去了儿子,而这个年轻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他们之间从最初的合作者变成忘年交,最终演变成一种类似父子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最终解救了两个人。
电影设计了一次反转,最初是男孩拽着大叔往前走,让这个绝望的男人走出黑暗,后来,一切倒了过来,大叔的身世曝光后,男孩觉得受到伤害,决定放弃音乐事业,山姆又开始成为他的心理医生。
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互相成为了对方的镜像,也成为了对方的指引者。
两个在亲情关系中失败的人,或者说被亲情伤害被家庭放逐的人,以音乐为纽带,产生了一次其妙的扭结。
这是这部电影中最温暖的部分。
出演年轻人的安东•叶利钦是一位俄裔演员,曾在包括《犯罪心理》等一系列美剧中出演过角色,这一次,他把那种从害羞到敞开心扉的变化演绎得自然而放松。
这部电影中,导演也自己客串了其中的酒吧老板,就是那位在《无耻家庭》中出演父亲Frank的男人,乐器店老板是《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篇》中的黑人老大,他们都让这部影片产生了很多亲和力。
《无人引航》中的音乐被众多影迷赞叹,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成就了这部电影。
父亲最终弹着琴唱出了一首歌,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儿子是谁。
没人对他进行伤害和辱骂,几乎每个人都潸然泪下。
那其中有一种无法说清的情绪,人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丧子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凶手的父亲。
那是一桩悲剧,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用音乐救赎一个人的人生,这种题材很容易写得矫情。
但《无人引航》却用时而小清新时而催人泪下的方式阐述了一个原本沉重的故事,完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表演。
所以说,“无人引航”不只是电影中那只乐队的名字,更是每个人人生况味的真实写照。
(文/杨时旸)
作为一部音乐为主题的影片,很容易让人想起不久前风靡的《歌曲改变人生》,相比那部世界一切都是这么快乐、这么美好。
本片从片名就感受到那一丝凄凉。
从没有一部影片以枪击案凶手家人的角度出发去解读,痛彻心菲却无法宣泄。
没人会同情你,甚至不能为失去儿子而痛哭。
直到有一天听到了儿子的歌,听到他的呐喊,感受他的孤独、他的痛苦。
终于可以不再逃避,终于有了一个方法可以再次碰触自己的孩子,正如片尾男主独自在台上唱出的那首歌,maybe love's only answer.无疑片中的音乐是出色的,特别是放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影片中,前半部影片都是轻松舒适,没有爱情只有些许友谊,配合美好的音乐,甚至觉得这是部治愈系影片,直到男主在儿子生日时去擦洗儿子的墓碑,父爱和丧子的悲痛才慢慢涌现出来。
经过时间与音乐的洗礼,父亲开始面对自己逝去的孩子,即使在众人不友好的眼光中也唱出了自己对孩子的爱,无条件的爱,让人悲痛,令人动容。
Maybe love's only answer.
音乐 父子 樂團 親情 反思 去年有一部大熱的連續劇叫做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從被害者家屬來講述,何謂惡,人們總說罪不及家人,禍不及妻兒,但真是如此嗎?作為一個連續殺人犯的家人,自己的心裡會好過嗎?誰知道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竟然是會去犯罪,自己天天睡在身邊,天天拿著吉他把玩的男朋友,會去殺人,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只能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告訴我們的下一代,什麼是正確的觀念。
罪犯的家屬心理的煎熬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難道整個家庭都滅了,才算是對受害者家屬有個交代?電影中的孩子,跟所有的孩子一樣,玩樂團,寫出來的歌扣人心弦,對音樂有著天賦與熱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為何會去犯罪,電影中的父親,也曾經跟與惡當中的父親一樣,終日與酒精為伍,天天都在問自己,為何教出來的孩子,會變成這樣,在電影中,父親用音樂、用吉他,用與另一個孩子的相處,去與自己的孩子對話,希望他勇敢的繼續追夢,別停止作夢,夢想才能支持著你前進,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失去了一個孩子,卻幫助了三個孩子,自己也走出了陰霾,決定頂下樂器行,不再當一個只會站在遊艇上尿尿的人了。
導演就是片中的那個酒吧老闆,以前看他都是屬於瘋瘋癲癲的喜劇片,每想到這一執導桶,我還挺喜歡他的手法,從前面的敘述,都還看不出兇手是誰,我還一執以為只是個失去兒子的父親,是個受害者家屬,直到墓地的那一幕才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曾經穿著西裝鼻挺的男主角,是加害者的家屬,這類題材,一直都不常見,民眾們大多也都喜歡那種,受害者家屬報仇血恨的那種快意恩仇,但這幾年的影劇圈,卻帶著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犯罪這件事,就像男主拿著兒子的CD去給前妻,想讓前妻以後把CD給孩子聽他的哥哥其實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而不完全單純像是新聞媒體上報導的那樣。
他也有溫情的一面,他也有青春年少的時候,他也有傾訴情話的時候,但是他最後鑄下了大錯。
父親在他最開心的時候,簽下大合約的時候,想找兒子喝一杯,卻發現,那一通邀約翹課的電話,竟是天人永隔前的最後通話,或許兒子走到校門時決定赴約,或許就沒有這麼多事情了,但或許沒有或許,事情發生了,父親成了萬夫所指,他能怎麼辦,他用酒精把自己麻醉自己也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但是那畢竟是他的兒子,自己把屎把尿拉拔長大的心肝寶貝,縱使自己的孩子有千錯萬錯,也都是自己的骨肉,或許會去思考到底哪裡沒做好,但那也是她的心頭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只有父親才知道。
怎么变成了他儿子杀人了
歌曲很好听,至亲至疏父子,儿子校院枪杀他人并自杀,父亲痛苦崩溃,潦倒落魄,通过儿子留下的歌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孤独,渴望爱,自由,诚实,善良。最后独唱,父亲也终于释怀。
8分 有没有搞错……太难看了,一群emo打扮的小鲜肉唱pop-rock也是醉了,剧情反转部分也很生硬,有点不知所谓……
中规中居,音乐剧。
真是没有想到。
为儿子的歌加半星
主角既没有了解自己的儿子,也没有了解后来组团的小孩,失败。
🤢
两星吧,真是不能再多了。歌曲仔细一听也就一般吧。关键故事讲得这是个啥???是个啥?结尾又是个啥?这是个特么的啥故事?豆瓣那么多人说好看,都哪好看了?都看明白啥了?
父母不多去了解青春期的儿子。有时候一个沉默的儿子,会比较容易养成悲剧。当悲剧发生父母都想从这个痛苦中走出来,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影片再说人们自由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即使面对悲剧,作为父母,我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没有什么一直可以去道歉的。说白了儿子杀了人,他们做父母的有何以阻止呢?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人领航,但生活还是得继续。面对生命中令人不快的巨大刺激,确实需要面对新的人,新的环境才能得以和解。
结局不了解
刻意藏的谜底有点削弱了主题的力量,音乐不错
没有什么吸引人之处
一个特殊的生还者的疗伤故事,情绪灰暗,看完仍然没得到多少安慰
虽然年度最佳原声的牛皮吹的有些大了,但OST真的爆好听!!!
三十分钟弃
豆瓣春日影展“遇见艺术”单元。悬念埋得够长,用音乐移情疗伤,用音乐读懂人生,关于理解,关照内心,听梅西老头用音乐娓娓道来
很多不需要被理解的人需要我们去理解
2.5,剧本太弱了,音乐尚可但也不算惊艳
很喜歡這部電影,劇情發展絲毫不拖泥帶水,而且故事訊息在不一次性透露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完整性及吸引力。本片所站在的立場算是比較少見的,不過他對於心態描寫這個部分並不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而是透過音樂去看心理上的變化。最後他唱著my son, my son,看著真的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