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

转山,KORA,One Mile Above

主演:张书豪,李晓川,李桃,钮承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11

《转山》剧照

转山 剧照 NO.1转山 剧照 NO.2转山 剧照 NO.3转山 剧照 NO.4转山 剧照 NO.5转山 剧照 NO.6转山 剧照 NO.13转山 剧照 NO.14转山 剧照 NO.15转山 剧照 NO.16转山 剧照 NO.17转山 剧照 NO.18转山 剧照 NO.19转山 剧照 NO.20

《转山》剧情介绍

转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同名畅销书。 台湾青年张书豪(张书豪 饰)在大四毕业时,遭遇了哥哥的亡故,正处在迷茫期的书豪意外发现了哥哥留下的骑行日志,这个不骑车的青年萌生了骑行滇藏线替哥哥完成未竟心愿的想法,在经历了女友的离去后,他义务反顾奔赴丽江。在路上,张书豪结识了来自云南的骑行者李晓川(李晓川 饰),并结伴前往拉萨。第五天,他们来到德钦,李晓川因无缘得见云雾中的梅里十三峰而沮丧不堪;第六天,他们住在盐井的藏民家中,书豪与淳朴的藏民依依惜别;第七天,他们在曲孜卡的山路艰难前行,李晓川意外坠崖重伤。冬季的滇藏线格外艰险,而剩下的路,张书豪必须独自前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死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特别篇魔术列车杀人事件他人即地狱道格的特别任务爱情的尸检报告2毒海狂涛枕戈新尸骨无存兵器大师第一季坏电影AI女友极端沉默烟波浩渺之相识女孩画像黄庙村怪谈世界上最倒霉的女人你爱的某人来自汪星的你力王中王长今之梦我裙子去哪儿了?i人质危机佳节电影的故事:你我的永恒印象寄生虫异类黑色星期一第一季女人不再沉默四分之三

《转山》长篇影评

 1 ) 写于《转山》后

本该给四星,可给了五星,在这个烂片如过江之鲫的今日,还会有人拍这样的电影,实在应该鼓励。

我以前不知道,生命是有尽头,时间有长短。

我以为有些人天生就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爷爷奶奶外公,我的姑父、二姨离开时,才知道,我与他们并非天生有缘。

物欲横流却还有人拍这样的片子,书店艰难却还有人写信“我想开个书店,能给些建议么”。

年三十,刚坐下,父亲说,“无论人在哪里,无论回家多么艰难,无论在家待的时间有多短,所有人,这一天,都要吃这顿饭!

”而这或许就是中国人的希望?

 2 ) 是否还记的曾经的那个旅行梦?

很多时候我们都一直在羡慕别人的旅行,今天听说A去了哪,明天又看到B出去旅行的照片,接下来又知道C完成了怎样的一段曲折而有意义的旅程...大多的时间,我们都在羡慕着别人的一段段旅行,自己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机会。

我没有很多的旅行经验,不敢说自己是驴友,骑行更是从来没试过,但我却坚信,旅行,是一件可以让人成长让人改变的事情。

今年的暑假,有机会去了青海的一家青旅当了一段时间的义工。

记得有一个人,叫“行者”,在青旅不长的时间里跟他打了几次照面,后来听说了他的故事。

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青海小伙子,但是热爱旅行,尤其钟意骑行,去过很多地方,有过很多新奇的经历,而我在青旅见他最后一次后,他又开始了新旅程,骑行新藏线。

我又一次觉得,好羡慕他。

再那里遇到过很多人,记得有一个南京的姑娘,辞了职,独自一个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徒步+搭车走完了青海省。

她告诉我,这一路走下来并不容易,会有非常想家的时候,会有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还有的时候高原反应痛苦无比,但是走完全程后回头看,每一点一滴的经历,都是美好的回忆,也通过路上的困难让自己成长。

对影片中的李晓川印象很深刻,一个糕点师傅,一个热爱旅行的糕点师傅,也许他的行为在大家看来几乎疯狂,大家会觉得他可真是在用生命来旅行啊。

可这就是他的追求,他说,在路上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激动与喜悦,是别人体会不来的。

“好大一座雪山冰淇淋,175毫升的牛奶,加上200毫升的奶油,最后再放两勺糖。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全场观众都笑了,看到他面对被浓雾包围的梅里十三峰后脱光上衣然后怒吼“都说进德钦第一眼看得到梅里十三峰的人,这一整年都会有好运气,老子都来了三年了还是没看到!

”时,大家又为他惋惜了,直到后来他不慎跌下悬崖,原来,他的运气真的不够好。

像他这样的疯狂和执着,又有多少人有呢?

很多人都有西藏情节,我也是一样,向往着她的虔诚与神秘,但同时也有所顾虑,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信仰,也没有梦,或者说,梦也只能是梦,永远不可能实现也不会去想努力实现的梦。

 3 ) 高处不胜寒

这一个月,店里挑选放的电影都是有关孤独,城市的孤独,旅行的孤独,人的孤独,心的孤独昨天看完《转山》,也可能是口味变重了,觉得除了拍摄比较辛苦,仿佛没有太多的情节我也有掉泪,但是只是觉得这种旅行方式真的很苦,想要追求什么呢,达到什么呢这也许就是孤独感的一个特质,旁人无法了解,只有自己知道从小到大,我们都以为生命是有意义的。

这只是一套说法,仅仅是某一时期的共同的约定,并非天经地义当生命对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当开始寻找的时候,那个状态才是意义如果我们开始思考,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想要去骑行,冒死的转山首先就会来自父母的不解,与旁人的指责成无意义的事情为什么毕业后就要去考研考公务员,为什么工作稳定了就要开始买房买车结婚,开始生子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即使与最亲密的父母拥抱在一起,我们各自都还是孤独的在那一刹那就让我们认识到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在国内,家庭伦理的束缚的巨大,远超于我们的想象在我们的文化中,以爱,关心或者是孝之名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不允许相对的讨论和怀疑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原罪,是一辈子还不了的亏欠她的一生都在为家庭奉献,变成了惯性即使孩子各有一片天地了,她一下子也停不下来因为从来没有人鼓励她去发展自我的兴趣我们常常把伦理当做依赖,子女对父母,父母对子女都是有人觉得很幸福,我却觉得很可怕,多么沉重啊自己是可以独立的,不管对父母,对子女,对爱人,对朋友都会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喜悦,而不是盲目的沉醉没有思维的伦理很容易堕落,因为太习以为常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而孤独只是假象

 4 ) 再造台湾人

太平洋的风,滋润着台湾人的皮肤、话语和精神。

本以为只是又一部小清新的电影,没想到却撞击着我的精神,发出隆隆轰鸣。

书豪快速的晒黑了,起皮了,风霜雨雪都写在脸上,眼睛里越来越有东西烁烁发亮,出发时的犹豫少年,慢慢变成苦旅中的修士。

自找的折磨就是为了还愿?

当他说出“哥哥,我很想你”的时候,亲人逝去的痛苦终于从心底化解,浮出了水面,自己再也不会责备自己,终有一天心灵的池塘不再有阴影,书豪可以重新上路了。

旅途到底给了什么?

是一个种子在心里长大了,长大到需要新鲜的空气才可以供养,长大到周遭一切的束缚不再能抑制。

是谁种了这颗种子?

朝圣者有朝圣的种子,旅游人有旅游的种子,还愿者有还愿的种子,路途中的痛苦给了心灵的肥料,目的地给了结果的阳光,旅途完成了,种子已经开花结果,每个人结出来的果实而不相同,或是一生的丰富满足,或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或是心无憾疚的平直。

旅行过后,台湾仔依然变回了小清新,或许也不全是小清新了。

为什么最后一个山口的时候我感动了?

说不清楚。

或许为了那些一口口喘出来的气力,那些一脚一脚踏出来的距离,或者是那时嗓子里的血腥味,那时每一块肌肉的酸痛和抽搐,也可能是为了那些所有被踩在脚下的路途,那些被杀死的痛苦、犹豫、辛酸、懦弱,为了那一刻闪光的灵魂。

 5 ) 警告!不要用这个片子来做路书!

首先我极力推荐这个片子,因为我9月份刚从滇藏线骑行回来。

《转山》在北京的第一次放映是在百老汇电影院,当时杜家毅、张家鲁、程孝泽、李晓川都来了。

还有黄磊、廖凡、阿雅等一些明星。

我第一次看转山也是在这里。

片子的很多的镜头都是我曾经骑过的,感触很深,仿佛又回到了当初。

骑行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方式,一种能让自己更牛逼,当然也能更加亲近自然的方式。

骑行前,我觉得这是件牛逼的事!

我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年初就下定决心要出去骑这一趟。

3月份买了辆捷安特的770,开始了所谓的训练。

直到9月份出发,我的码表显示2000公里。

其中我就骑过一次长途,从西单骑到十三陵然后骑回来,路程大概100公里,其余的都是上班骑车。

这其实等于基本没训练,只是对自己的车比较了解。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都不会再做了。

——真是一句听烂的话,可是我相信了。

9月5号从北京出发,出发前我怕了,我怕我回不来。

出发前我就和转山剧组有过里联系,知道他们9月18号有一次#重走转山路#的活动,也许在路上我们能遇到。

《转山》主角张书豪是从丽江开始出发,电影里在丽江过的很快,貌似应该还有些艳遇的情节,给剪了。

虽然张书豪和我情况不一样,不过骑上自行车出发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很忐忑和很兴奋。

《转山》的很多镜头很美,但是骑车的镜头和实际上是差很远的。

比如上坡开如此大的档,自然踩不动,而且更不可能站起来踩。

我们上坡是都是开小档慢慢的踩,平均速度也就6-7km/小时。

而且电影里面很少有爬长坡的镜头,那是滇藏线骑行时最难熬的时候,那个时候只能听到自己一呼一吸。

下坡的时候很爽,三四十公里的连续下坡,都不带踩一下的,杜家毅也没把这感觉表现出来。

也许是他没骑过车,无法体会到这一点。

再有就是盐井那段路了,就是电影里面张书豪碰到李桃那段,那段路在骑行过程中是没有的。

不过我们也骑了,是因为我们在路上真正碰到了《转山》剧组。

而且和他们一起骑过了滇藏界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优酷网上找“一起去西藏”第二集,我在第10分钟30秒的时候有默默的登场。

其实那时我们在界碑那里停留了很久,拍了不少镜头,估计是没拍好,后来都给剪了 后来在盐井一起吃加加面的时候晓川哥告诉我们要去看下盐井下面的盐田。

于是我们就骑车去了,就是电影里面出现的那段。

这段路是滇藏线上没有的,而且路在修很不好走。

《转山》一路把张书豪拍的很惨,这纯粹属于电影效果要求。

其实骑车根本没那么惨,我骑了一趟,只扎过一次胎,没摔过一跤。

所以,这部片子千万不能拿来作为路书。

再说一下路上的风景。

我也是玩摄影的,以前看过很多各种各样的漂亮照片,把西藏拍的和仙境似的,转山也一样。

走过这一趟之后,我才明白,最美的风景是拍不出来的,拍出来的都不是最美的风景。

(这句话我想加粗!

)我的新浪微博有我骑行的全程直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黄同学Tony。

亲,真实现场直播的哦!

上传了部分骑行照,里面有与《转山》剧组相遇部分。

http://www.douban.com/people/gumo1686/photos更新了亚丁的照片,大家有眼福了。

骑完后我发现,这事虽然不容易,但也不至于牛逼。

旅行的意义在于,它能让你更加强大,也能让你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好吧,居然翻页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53300/?start=100#comments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53300/?start=200#comments好吧,这篇文章已经上过电视了——BTV 8

 6 ) 梦想与现实还是有点距离

影片叙述了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

在骑行中感悟人生,磨练自我,在年轻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枉费青春,立意很好。

转山不仅记录了一段惊心动魄余味悠长的冒险旅程,而且也是一场精神的修行。

层峦叠嶂,白云流转,晚霞中的布达拉宫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好一段西藏风情。

然而回到现实中来说还是不赞成过于冒险,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滇藏线较危险,没有骑行经验还是不要害人害己的好。

 7 ) 《转山》等于“鸡皮疙瘩”

《转山》,预告片的每一帧画面都能瞬间让我鸡皮疙瘩乱起激动不已。

这些年来,凡是看到与骑车旅行相关的内容就会心跳加速、胳膊上起满鸡皮疙瘩。

别人在网上看到有关在西藏的骑车的贴子给我转发来我都不敢看,随便看到一点故事和照片就会有生理反应。

今年6月号《户外》杂志刊登了好友丁丁骑行最高公路山口的文章,朋友拿来给我看,我翻了几下就赶紧合上杂志,过了一会又翻看起来,然后再合上,再翻,再合……。

自从06年骑车走过青藏、珠峰、滇藏川藏后又沉溺于城市中生活。

时间飞快的晃过五年,身边的人群事物变化颇大: 成家的成家、生娃的生娃、赚钱的赚钱、升职的升职; 小兵混成了元老、姑娘混成了孩他妈;就连女友也快混成了别人的媳妇; 北京的房价涨呀涨呀涨,租房住的成本高呀高呀高…… 而我的心一直飘在外面,体重却越来越涨。

就这最近一年没什么运动就长了20多斤,一直自觉得健康的身体也查出了脂肪肝、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就差以前顶风尿三丈,现在顺风尿一鞋了。

人这一生,图的是什么啊。

--- 前戏完,注意后面有剧透 --- 带着一种膜拜之情,听说《转山》今天上映,想要尽快看到他。

片中每当在山野村庄、柏油沙石雪地的路面骑车时,我都会有生理反应。

但是感觉这种场面还是少的可怜,其中有一段音乐刚刚宏大一些,本以为这会是我使我生理上达到高潮,可是随着镜头向外拉,突然戛然而止。

好吧,骑车的路途中当然不只有这些宏大场面。

那么就流水帐式的回想一下片中故事: * 对丽江附近的纳西族没有任何描写。

第一天晚上貌似应该是纳西族的地方。

* 车后面的托包一看就是为了拍电影没真放东西,带上包了就很重了可他骑车骑的欢实着呢。

* 没有说明台湾人为什么要办(防)假(伪)证,恩,这事儿不方便说。

虎跳峡后面的路查身份证不是因为修路而是因为进入藏区,你懂得。

* 同行的赵兄(是姓赵吧)藏语说的这么流利难道是他三次骑车进藏学到的吗?

怎么大哥说话感觉像是满口的西北话呢。

(修正:经后来和云南人谈论,大哥说话是正经昆明话)* 滇藏/川藏线虽然都是在山中,但是山实在太高远,其实在山口或是面对十三座雪山时瞎喊是不应该有回音的。

* 在盐井怎么跟藏族当了妈的姑娘这么容易就对上眼了呢,男方亲友团就说了一句:她男人走了,自己带个娃;女方亲友团就说了一句:这小伙挺漂亮的。

* 从片中第一天开始我就有此疑问,不是每天都扎营的嘛,干嘛要走夜路,而且走夜路似乎没用灯,这样很危险啊。

果然,在赵兄说了回去后怎么怎么着之后,就合乎剧情需要的掉到山下去了。

恩,澜沧江峡谷的确很险。

都出了差点死了队友的事儿了,哪怕只是路遇的朋友,警察也会审你好几天的。

而且你这没身份证的台湾人警察怎么没把你遣送出藏啊。

而且你还没见着朋友的家人就把伤重朋友扔下了自己接着骑车走了这也不太仗义吧。

* 屋漏偏逢连夜雨,路况不好、车胎瘪了、天快黑了没赶到地方、这时再下个雨。

恩,这事常有。

* 冷不丁的主角梦中云游看到了一头白色独角兽,这挺无理头的。

* 一路蹭吃蹭住又扎营,这么多钱不知怎么花的。

哦想起一句台词:下了这个山有个村,那有家店的牦牛肉很地道。

另外又想起前面好几天一路烧烤来着,不知道哪逮的山货,要是逮野生动物可不好,希望他们的钱都是买肉去了。

* 其实,从丽江出发到拉萨,1800公里的路程并不算长,怎么这车就这么坏成这德行了呢。

就这破车,还值当你从台湾运到丽江去?

什么?

jiant还给本片赞助了???

下次看高清版一定要看看这是不是你们家出的破车。

* 突然一个镜头闪过他自行车破烂的大车座,我要提醒一下各位有计划骑长途的朋友,大腿内侧的皮肉都是和大车座磨的。

* ***很重要*** 从然乌到米拉太迅速了,滇藏/川藏线最经典最漂亮难度最高的路段没有描述。

这有点像新版环球80天从中国到北美一下就飞过去了一样。

* 到米拉山口就把所有东西都扔了?

你就对这些陪伴你出生入死的物件没一点感情吗?

就算你不是恋物癖,万一你今天过不去这山,明天发现还有200公里路你想咋办?

* 才28天,如果没啥事发生28天也就罢了。

这同伴差点死,自己差点死,才用了28天。

总结: 每个人都有他在旅途外的故事,但是只要他在路上,我们的心情就都是一样的。

片中对滇藏美景的表现太小气,多是一闪而过的镜头,少了太多自然的壮丽美景的描绘,似乎片中的美景只有那云里雾里的雪山。

既然滇藏/川藏线山口这么多,那么对骑车人来说,每一次由最低处骑到最高处都应是一次征服,山口应是个很重要的记录之处,但是片中没有描写任何到达山口的快感。

五分制,从完整亲历过同样旅途的我来评分的话,我只能评3分,因为真是没达到我心中那种感觉。

而且片名就不该叫《转山》。

但是能有此片已经很不容易,这己经比赵本山《落叶归根》中夏雨背个小包里面竟然能放个装逼的大咖啡壶真实多了,鼓励这样的作品,加1分。

凭印像及google earth,列出片中几个重要地点的坐标。

在 ditu.google.com 中将坐标填进去搜索即可定位到该处。

看梅里十三峰的地点:N 28.447303, E 98.910888 赵兄掉下山的地址大约(曲孜卡):N 29.070012, E 98.613067 看到怒江(邦达)七十二拐的地点:N 30.127386, E 97.289964 有个然乌汽修的修自行车的地方应该是八宿县城:N 30.054014, E 96.919928 食物中毒冻病晕倒的地方应该在八宿到然乌之间:N 29.809072, E 96.705093 养病的地方片中描述是在然乌:N 29.503711, E 96.752515 病愈从然乌出发后闪过几个画面,其中之一实际在八宿快到然乌的路上大下坡的山峡之间:N 29.530077, E 96.778135 米拉山口:N 29.824771, E 92.34468 --- end -- 用片尾来信结束本文: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

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

希望明年能够开始我的骑车环球之行。

链接一个我正在回头整理的贴子《雪域召唤——2006骑行西藏》: http://notemper2x.cndev.org/archives/61893

 8 ) 有些事情不去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有些事情不去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是不是年轻人都有这个坏惯,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然后就去了。

五个不相识的豆瓣人,就这么相聚在丽江出发。

骑行西藏的确考验你的勇气,下决定的勇气,很多人羁绊于工作、家人的阻止和对未知的恐惧,而没有成行,其实很多过来者会告诉你,其实很简单,的确,就这么简单。

相信很多去看的人都是为了缅怀以前美好的回忆,和对这传奇路线抱有好奇的人。

导演一直在很真实地拍电影,电影高于生活,你懂的。

怕是怕吓坏了以后想要骑车进藏的车友了。

也苦了赞助电影的捷安特。

好好地赞助一辆好车,要被描绘成坏脚踏,烂刹车,更要被男主角画龙点睛地狠骂一句:“你这破车!

”立刻有种变形金刚3里伊利奶的悲剧待遇。

进藏路上到处是ATX6系列和勇士,甜蜜蜜里的老车都可以见到,好好地没坏没爆胎骑完全程的其中就有我队友,而且知道这路没什么修车店,都带好修理工具和备用品。

我知道这么描述是电影情节需要,只能怪捷安特人品不好了。

其实路线挺好骑的,一路都是旅馆和饭馆,可以选择苦修地快骑,少吃少喝露营过去,也可以慢慢骑,欣赏风光,吃饱喝足享受旅程,某段路太难骑,还可以搭车。

向主角骑得那么苦逼如果说是电影需要,只能觉得是搞笑电影的那种超现实夸张了,藏獒追人也不至于追你一天的路,还成群结对,在这荒凉的青藏高原,早就饿死了。

电影的一大卖点是风景,青蓝的天,纯朴的民风,那一路线回来至今我都一直在回味,世外桃源的风景,骑车吹着清风犹如潜入了新世界的海洋,夜晚仰望银河喝啤酒聊天说地,以至于回到广州有种掉入粪坑的感觉,汽车尾气和灰朦朦的天,空气微粒2.5什么的,绝对走在全国前列。

电影被打了8.1这么高分,挺意外的,从人物的描述到镜头的拍摄,都没有一种紧凑感,可能很多是对过去怀念的评分吧。

可能如其他人所说,经历过和没经历过的人必然是两种感受。

本来这戏打算网上看的,后来被拉去电影院了,如果可以再选一次,我选前者。

至于滇藏或川藏线,真心推荐一去,远离这污染吵杂的现代社会,寻找梦想也好,在社会的捆绑下呼口气也罢,或许以后就被开铁路开大坝给毁了。

 9 ) 我实在忍不住要对这个片子说点什么!

我的一个驴友,搭车走的滇藏线,说看这个片子看哭了,作为一个在318飘过的人,怎能不对那条线投以最高热情,所以我一脸憧憬心怀壮阔,找了好久找到院线,急匆匆的下了班没吃晚饭就去看了。

好吧,正式开始说这个电影吧。

首先这是一个充斥着各种B味的电影。

开篇,进入剧情,还是满怀期待的,但是看到晓川说你跟得上我再说的时候我就喷了,尼玛不要这么装逼好么,你是来骑车的还是来装逼的,我在青海西藏318飘了那么久,怎么就没碰到一个这么装逼的骑行者,书豪这么一个苦逼的台湾青年,怎么一来就碰到这么一个B味十足的云南人。

然后冰激凌的桥段,藏族卓玛一见钟情我都勉强忍了。

你妹的到了怒江72拐交代这是冬天的时候我就喷了。

用我另一个骑车走过川藏线,跑了川藏几次的女孩子的话就是冬天去骑,不是2B是什么。

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装逼啊,你是来误导每一个没走过的人冬天去送死么?

我简直是出离愤怒了。

好吧,狗血剧情和不合理安排我就说到这里,来说点其他的吧。

整部戏的亮点就是一路上出现的藏民们,好心的医生,会做好吃糌粑的大爹,磕长头朝圣的小伙子,每一个都值得赞扬。

看到小伙子头上磕出的老茧,羞涩的笑容,击撞人心。

其次就是梅里雪山,怒江72拐,5020米最高点飘洒经幡这些镜头。

冲击力十足,雪山风马信仰,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

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个片子起名叫转山也有些看法,因为没去阿里转冈仁波齐,也没去纳木错转个圣湖什么的,但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太好的标题,也就此作罢,勉强接受了叫转山的说法,只是希望对藏文化不是很了解的人不要被误导,转山不是骑车去拉萨就叫转山,那叫朝圣!

好吧,其实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是我是在工作间隙挤出时间忍不住敲出来的,最后说一句,无论是滇藏,川藏青藏又或是新藏,走走吧,你值得拥有!

 10 ) 放鹿马

电影《转山》有个场景是男主角向天空撒了藏族孩子给他的几张印有图案的花纸片。

我们管它叫“鹿马”,撒它的行为叫“放鹿马”,用来祈福。

蒙古族,不确认内蒙古那边是不是也这样,反正我们山沟周边受到喇嘛教影响的蒙古族,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后的一个节日,要全家族出动拜佛,登山,捡落在地上的松枝,干燥一些,然后一起到一个高高的山顶上,风向刮得顺畅的位置,搭起松枝,点上火,有没有念点经文或者祝福词之类的我不记得了,反正小手里被塞了许多“鹿马”,不是往火堆里扔,而是抛在火堆之上,然后就被风吹向山谷里去了。

他们说,你放的鹿马飘得越远越高,预兆着你这一年特别吉利顺利... ...我只跟着别人一个很大的蒙古家族放过一次鹿马,是在当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一周以后的一个周末,好像。

我们当地有条很著名很多精美佛台的山沟,里面有八座“台”,记得分别供奉文殊、送子之类喇嘛教的菩萨。

最热闹的是每年四月初八的时候,佛祖的生日,如果这天刚好是周六、周日,那就太好了,周围以及更远些地方的人们都会来,小小的山沟沟里摩肩接踵啊。

那一年赶上放鹿马,好像是因为四月初八不是在周末,我的父亲太忙不能像往年一样带我上山,妈妈又肯定是不爬山的,跟着一个一起长大的姐姐他们家族一起去的。

据说在民国的时候,旁边的那座后来拍《黄石的孩子》的县衙还是他们家族的财产,我记得县衙的花园里有我们那特产的肚儿牡丹。

一直听他们说“fang lu ma"(当地方言,全部念一声),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知道了,那花花绿绿的纸片上印的图案是鹿、马,”放“就是把它们抛在松枝燃起的热流上,然后随风飘飘那一天我撒了好多,都飘得好远,心里默默替父亲祈福。

那一年,我们家经历了太多。

下山的时候刚好赶上赛歌,唱得是花儿,据说还有专门从青海来得著名民歌手,可惜我一句也听不懂。

后来再也没有放过鹿马,小时候那几年总担心好运会不会就不来了。

好像以后每年的四月初八都赶上周末或者五一假期了,然后就再没有去过那个放鹿马的节。

再后来就离开家了,每年四月初八,我们那里长得大孩子,都记得我们是要去爬山的。

《转山》短评

比《冈仁波齐》更加浮于表面的浪漫化“心灵之旅”,观众能看到的只是美丽的风景和滚动的日期流水账,而完全无法进入人物内心。技法、剧作无一不土,男主角在音乐中模仿行者磕长头、藏族寡妇(还要大写加粗强调一下“温婉淳朴”)横生好感、小孩跑出来送行这样的情节俗且自我感动得人想翻白眼。

5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都市青年的意淫,后进青年的励志宝典,影片所宣扬的勇气、艳遇,打一枪换一地的虚假善意,对陌生人生活的介入真谛其实是侵犯。这就是穷游的意义。

7分钟前
  • 次非
  • 很差

“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除非你真的有狗屎运

9分钟前
  • Annabel
  • 还行

佩服剧组的旅行拍摄,可能拍成纪录片会更好,作为剧情片美中不足的地方还是太多。男演员火候不够,我只看到了一种固有的坚持和闭塞,编导未能开发角色的心灵成长与励志成分,也缺少一个兄弟手足的引题,还有小寡妇一段很没味,男二号“消失”后本可以作为主角的一次心理转折,可惜这些统统没能看到。

1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他在海拔5020米看到那飞扬的红色和远处的雪山欲哭无泪的时候,突然想起同学去西藏时特意买给我的唐卡,至今仍摆在我的床头…

18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人生,有时需要放弃一些,得到一些

19分钟前
  • 小塵埃
  • 推荐

最喜欢的第二个电影

23分钟前
  • yhm18ke
  • 力荐

没有到过西藏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感动我的不是影片,而是。。。西藏!

26分钟前
  • Tatsuya
  • 推荐

全片你给我一个高潮会死么。

30分钟前
  • Lanny
  • 还行

我想念他们捏糌粑的样子,想念他们说不知道的时候抓头的样子,想念每一寸氧气稀薄的空气,想念经幡,想念孩子们人中上淌着的鼻涕,想念同样离开的时候他们泪眼婆娑地对我撒娇:“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虽说电影本身其实架构地很空洞,但是我确定身体力行和空想主义是两回事,所以我加一颗心给行为主义

31分钟前
  • Pirouette
  • 推荐

怀念路上的日子啊。和月姐姐约了明年转山。

32分钟前
  • 沈逸
  • 还行

刚开始觉得真是台湾小清新那股子做作气太重了。后面倒是觉得还蛮真实。听朋友说电影基本没做什么宣传,上映时影院里都基本没什么人。要这么想 有个这样的纪实片拍出来还是挺好的。

33分钟前
  • wendy是阿琼琼
  • 还行

观影之前看些差评果然能改善观影感受,哈哈,开玩笑的...电影很不错的,前半部骑车部分几次感动得要哭出来,也知道了虽然有些细节问题,但有些人给差评其实是没看懂情节;后半部分就当传奇加风景片看了...明年试试看能不能请十几天假...

37分钟前
  • Joe
  • 推荐

很不错的旅程 有想上路的冲动。

39分钟前
  • envy
  • 力荐

小清新的风格完美搭配 环岛行 hold不住滇藏的凶险艰难宿命之旅啊~薄弱的地方需脑补来感受。震撼还是有的。藏民的朝圣不管出现在哪里都让人敬畏与平心静气。

43分钟前
  • 迪仔I编号223
  • 还行

不知道是不是THE WAY珠玉在前,这部极其没劲。骑车就是骑车,没一点再往深了挖掘。此外,身边骑滇藏线的人多得去了,谁也没有主角惨,不由得怀疑他是不是先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47分钟前
  • 青蔷天
  • 较差

2B青年的装B之作

48分钟前
  • 浠墨
  • 较差

那個忽然盛開藍色小花、遇見獨角白牦牛和哥哥的夢。在路上那麼苦,拍電影那麼苦,但都要一直一直走下去呀。片尾音樂好聽,張書豪不容易。btw,死騙子果然是唐治平,他的名字都快忘記了。

50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我见过的最美的镜头。

51分钟前
  • 卢比
  • 力荐

从电影的角度,确实不算拍得好吧……太概念化了。太简单了

53分钟前
  • Oliviaaaa
  • 较差